求问券商研究所待遇行研新人一般是什么待遇

查看: 14726|回复: 29
【转帖】谈谈我对证券公司一些部门的理解(感觉写得还不错)
  刚才看了论坛有一篇“科普 - 证券公司各部门介绍”,想必这位哥们是09年刚进南京(华泰?)证券研究所工作吧。没经历过市场变迁和动荡。想必到现在2013年的时候,感悟有所不同了吧。
  本人自研究生毕业起,就一直在证券行业转,券商呆过,基金公司呆过,也在市场其他机构呆过,一共10年多了。所以不敢说十分了解,但是可以给这哥们的文章提供一些补充。
& && & 二、前台业务部门
  任何公司,都有前中后台之分。证券公司因为接受证监会监管,因此和银行、信托、基金、期货、保险公司一样,都分比较明显的前中后台。这区分,是按接触客户的远近(或者说业务角度)来区分的。
  先从前台说起,前台一般就是纯业务部门,给公司创造价值。
  从传统意义来说,证券公司业务包括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投资咨询业务。大家可以从《证券法》和《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看到对这些业务资格的定义。所以早期,证券公司一般都按照业务设了单独的部门,比如经纪业务总部、投资银行部、资产管理部、证券自营部、研究所等。
  1)经纪业务
& & 经纪业务最为广大投资者熟悉,为投资者提供代理买卖证券服务。在公司总部一般有经纪业务总部,管着全国几十个或者几百个证券营业部,而这些证券营业部通过现场或者非现场的方式给投资者提供了股票、基金买卖的平台。证券公司按照国家规定从中收取佣金。这块业务是证券公司较为稳定的业务来源。
  为什么说较为稳定呢,在早期大约5-10年前的时候,这几乎是证券公司几乎的业务来源,有些全牌照的公司达到收入60%以上,一些小公司甚至达到收入的90%以上。但是这从交易中收取佣金,又不太稳定。因为佣金是交易量乘以佣金费率。交易量么,你打开行情软件看看就知道了,每年都不稳定,行情好的时候交易量上千亿一天也有的,交易量不好的时候甚至只有一百亿。(记住是交易量,不是指数)。此外,佣金费率和竞争关系密切。在一些竞争密集的地方,如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方,一个城市有上百家证券营业部,所以现在佣金都降低到万3万5很正常(国家规定上限是千分之3)。但是在一些二线或者三线城市,一家城市只有几家甚至一家营业部,既然没有竞争,因此营业部佣金直接按千分之三来收也很正常。所谓各位同学,如果你或你父母炒股还收千三的佣金,没办法,谁让你在二线三线城市呢。早年证监会不批营业部新设,所以营业部牌照价值很高。后来逐渐允许A级券商全国或者区域设,以国信为首的券商杀入二线城市,几乎将原有的本地券商营业部杀的七零八落。现在证监会几乎全面放开,允许设立轻型营业部和非现场开户。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当然我这个竞争是只二、三线城市的营业部,以及地方类券商。因为刚才说了,北上广深的营业部竞争已经够激烈了,几乎接近成本线了。所以证监会放开政策后,影响最大的就是地方类券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地方类券商的上市公司报表。地方类券商代表如:东北证券、国海证券。全国类券商代表如:海通、国泰君安、光大、国信、招商、中信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经纪业务的收入第一靠天吃饭,第二如果光靠佣金前景不好。当然,现在证监会逐渐会放开营业部的业务资格,目前只允许经纪业务(包括代销基金),将来会允许代销各类金融产品。营业部如果能转型为为总部提供资源和客户的场所(给投行、资管部门介绍业务),未来前景会更好。
  这里再说说经纪业务管理架构,一般是公司经纪业务总部,下面可能直接管几十家营业部。也可能设立经纪业务分公司,分公司下面管当地营业部。经纪业务总部一般就负责营业部管理、绩效考核、客户管理等、还有以公司名义总对总谈业务(如基金销售等),营业部么,就负责冲在最前面销售了。
  所以经纪业务总部收入会比较平均,不会太多(除非交易量特别火爆),也不会太差。但是营业部不同,一来看行情,二来看营业部积累沉淀(如果刚开的营业部,没啥客户,又要摊成本,前几年一般都是亏的),老营业部反而容易吃老本,佣金贡献比较稳定,三看地段。北上广深的人工高、房租高,佣金低,如果新开营业部一般肯定亏,反之在二线城市,人工低,房租低,佣金高,反而倒比较滋润。
  所以,如果从就业和发展情况来说,经纪业务总部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但是目前一般都要硕士了,一般地点多是在公司总部一起的。如果到营业部工作,北上广深未必好,如果老家是二线城市的,一个金融类小本能进去,安家立业,日子也过的不错。营业部发展方向就目前来看,是给总部提供客户资源,或者说借总部资源满足客户需求。
  目前很多公司不叫经纪业务总部了,有些分为机构客户和零售客户部,有些叫营销中心,有些叫营运管理部,反正名字不同,只要了解到底是干什么活就行。
  营业部一般分拉客户的(营销)和中后台服务(开户、行政、合规等)。如果进去正式员工基本还有薪酬保证,如果是进去做客户经理(也就是经纪人),那真的要靠自己营销能力和客户资源来帮自己糊口了。如果这方面不具备自身能力和先天资源的同学,除非遇到大行情,要不然就别凑啥热闹了。经纪人、客户经理的本质和保险公司的营销保险的没有本质区别,江湖地位也是一样的。营业部正式员工也有调到总部的,但是不多。有些同学说营业部很清闲,过了下午3点就没事了。不见得,早年证监会搞账户清理、三方存管,营业部的人员累的要死,痛苦万分。
  这里说一句,营业部也有帮客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的,这个做的好也不错。国信泰然九有好多帮客户提供证券咨询服务,好几个还是海归。当然严格来说,这是投资咨询业务,归研究所管。
  2)投资银行业务。
& && & 关于投行,媒体通常说的天花乱坠,仿佛从业人员个个都是身上冒着金光的,说投行那是明珠中的明珠。在各大论坛,都是说怎么才能去投行啊。
  先说一下,投行业务比较广泛,我说的直白点,投资银行业务就是直接融资,相对于商业银行借贷就是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直白的理解就是直接从市场(机构、散户)募集钱,收取个募集费,间接融资就是你我他把钱给了银行,银行也不知道拿了我们三个中谁的钱借给你企业,收了存贷款的剪刀差。
  投资银行业务呢,所以谁都能做,银行、券商、信托都能做(国外有混业经营的,国内目前还是分业的)券商的投行,那看起来老牛逼了,人家一提国外美林、摩根都是。似乎银行的投行和信托的投行没啥含量。
  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无非就是券商的投行,你有资格做IPO(证监会规定的),所以那些上市公司的保荐上市都是券商搞的。银行的投行,也一样,帮企业发个短期融资券、发个票据,都是一种融资。信托的投行,无非就是帮企业弄一个信托计划,直接给客户提供融资。本质是一样样的。唯一的区别是产品,券商的产品就是IPO、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等,银行的产品就是各类银行间市场工具,比如PPN,短融、中票、企业债等等,信托公司就是一个信托计划。
  既然本质是一样的,其实要做的事,就是三样,承揽、承做、承销。
  承揽,就是找到并说服客户,你可以提供产品,帮他解决融资问题。承做,就是你到现场帮整个方案做出来。承销,就是你做了产品,总要找下家卖了。
  这里着重说券商投行吧,承揽,一般都是自己找人去的(从这点来看,和营业部拉经纪业务客户没本质区别,不过营业部拉的是一个资金只有几千的散户,投行拉到的是市值几百亿乃至千亿的客户,如长江电力)。当然,如果营业部够牛B,也可以帮忙介绍。承做么,就是到拟上市公司现场,开始哼哧哼哧的干活。具体干啥活?比如说,要改制,把一家公司从有限责任改制成股份公司(这里可不是改个名字那么简单,有一堆规定,比如《公司法》就有基本规定)。比如说这家公司的财务各类状况要符合上市条件。这里就是所谓的尽职调查,也就是你要把这家公司的历史沿革、股权结构、核心优势、财务状况给完全搞清楚。当然你可以让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一起来帮忙。如果说上市公司欺骗了你,没给你说真实情况,那你处罚还轻点,如果你和上市公司一起造假,回头证监会会收拾你。比如最近的民生证券被证监会处罚就是这个例子。这里一切哼哧哼哧干完了,就准备一堆的材料,先辅导改制,辅导期结束,材料都做完,报到证监会发审委,等候质询。如果运气好,发审委过了,那还好,那再等一段时间,到某个交易所上市,基本就完成了。虽然还有一年持续督导期,但是大家基本上钱也该拿的都拿了,往往不太在意了。如果运气不好,遇到如今的IPO暂停,你就悲剧吧。万一你被抽到自查,那就是悲剧中的悲剧了。
  哦,忘记说承销了。有些公司把承销剥离出来了,比如叫资本市场部。他们的工作一方面来定价(到底多少钱发行,发行多少股),同时以这个价格和各类买方接触(比如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自营部,保险公司等等),反正就是要把东西卖掉。要不然又可能就烂在手里,(如果采用包销模式的话)。这个道理和炒房炒成房东类似。
  投行的收入呢,主要就是承销保荐费,比如说,我给你完成了一笔500亿的IPO,以1%计算(实际没这么高),那你给我5亿承销保荐费。但其实上两年赚的钱主要不是这个承销费,更多的是超募的溢价费。也就是本来上市公司要融资100亿的,结果一发行,证券公司定价好,投资者踊跃申购,募集了500亿。那400亿是超额募集资金,证券公司收100亿的钱和收400亿的钱费用是不同的,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浮动的外快。在行情好的时候,后者远远超过前者。但这是这几年的,尤其是创业板,给的估值高,后者费用才高,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面,后者费用几乎没有,中国股市慢慢也会这么靠拢的投行收入到底有多高?每家公司激励机制都不同。有些是事业部制,典型的如国信,你只要够牛B,你扯个山头就可以开个投行X部,只要你给公司带来业绩就可以。有些是类似大锅饭制。这几种模式不能一概而论,有好有坏,这里不多说。即便是作为持牌的保荐代表人,收入也不同。有些大公司牛B,保代几十个,不缺你一个,项目到处都有人签字,所以给你签字费不见的高。但是有些小公司,给你的转会费也许高,但是你过去几年没IPO项目可做,你也郁闷。
  就整体而言,投行收入是远高于券商其他部门的水平的,尤其是保荐代表人。但是目前随着有资格保荐代表人增加,保荐代表人一个人可签字项目上限增加,IPO项目大面积搁置,所以保荐代表人的高薪并不持久。往往那些在现场做项目的负责人,收入比较高(因为是实际承做的人,很多保代只是签字,不负责承做的,公司是按照业务量来区分的),但是那些现场做项目的人,可能累的半死,长期在外面通宵出差喝酒整材料。所以很多项目负责人做几年,都愿意回到投行总部,做内核。做内核的意思,就是项目做完,提交材料之前,要让公司内核小组通过,认为质量没问题,才能报到证监会。这种内核小组成员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老投行人员担任,出差较少(也有公司内核要去公司现场的)投行一般对人的要求是法律、会计类专业,毕竟上市公司IPO主要就是要把握这类问题。一般是名牌院校硕士,也有一些非名牌院校的,那一般是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跳槽过来的有经验的人员。(像薛荣年这种专科学历出身的同学,在投行界今后应该是不可能出现了)如果不是特别专业的人员,可以考虑去做做承销和承揽业务,当然你要有资源,如果你愿意吃苦几年,愿意和老婆孩子分离几年,赚取可能的暴利,那有条件的可以去做承做。当然从目前来看,证监会对证券公司保荐责任查的越来越严格,承做的风险也逐渐增大。你要背一个处罚,在行业可几乎就混不下去了,更不用说撤销资格了。
  投行人员一般都是满世界窜,跟项目跑的。一般证券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点,所以一般你不会呆在投行总部(除非你做行政,后勤、内核),一般都在什么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深圳驻点,和总公司联系不多。
  投行范围比较广泛。但是证券公司一般是指IPO,有些公司把债券也放到投行部,有些公司放到债券部门做;有些公司把资产证券化放到投行,有些公司则放到资产管理部。有些公司把并购重组放到投行,有些则设立单独的并购部。总之,投行的范围其实很广,也不必视线集中在保荐代表人身上。由于这近年IPO暂停,各家公司投行成本高企,加上投行行政处罚风险逐渐增大,各家投行也都在谋求转型,比如我刚才提到的债券、资产证券化,还有三板等等。所以如果有条件的同学,还是可以去投行的,虽然没想以前那么金灿灿了,但是还是可以的。
  投行的主要技术含量在于产品结构设计,不是说准备个IPO的材料,不是如何编一个故事(那销售在行),比如可转债的转换价格、比例,比如权证的价格,相信在这里都是懂金融的,点到为止即可。
  3)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部相对经纪和投行来说年轻点。
  经纪呢,是证券公司诞生之前就有。那时候是先有营业部再有证券公司,所以早期营业部个个牛B的很,都是独立王国。直到这几年下来,才老老实实变成证券公司分支机构。投行么,只要有IPO就需要有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出来的时间就晚了点。那时候基金公司也冒出来了,于是证监会也批了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给与很高的期望。
  可惜监管部门的初衷总是和市场不搭。刚好那几年,大约是2000年那几年左右吧,证券公司严重依赖经纪业务,违规挪用保证金严重,自营业务则大量操纵市场。反正就是一个乱字。银行也知道证券公司乱,所以不给证券公司贷款。加上当时市场没现在这么多金融工具。所以证券公司资金非常紧张,一个不好,断了,啪,让证监会给关了。
  于是证券公司瞄上了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本质是信托业务,接受客户的资金或者资产委托,以某个计划的名义进行投资,投资结果返还给投资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和目前公募基金是一致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证券公司也好,基金公司也好,是管理人。管理人的破产与否和计划的破产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实现了破产隔离。
  当时证券公司把资产管理略微做了点歪曲,变成了保本保底业务。所以后来就变成了证券公司通过资产管理的渠道向其他人融资,融来的钱给自己做自营或填窟窿去了。这变成了一种借贷业务。那个时候行情不好,自营往往做亏,于是证券公司出血更严重了,这是典型的“饮鸩止渴”。
  后来证监会开始搞综合治理,直接把资产管理业务给停了。一直到综合治理的差不多了,才逐渐允许创新类,规范类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这才是正规的。这个时间点大约是05年 06年的事了。
  好吧,说完历史,开始说业务。目前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类似基金管理+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的集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证监会批准的业务来说,大致而言有三类,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里面还有一个限额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和专项资产管理。
  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俗称大集合,干的事和目前公募基金类似。新《基金法》出来以后,今年6月1日起大集合不允许新发了。
  限额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俗称小集合,客户资产在100W以上的,类似阳光私募和集合信托业务。投向更灵活,收费方式更灵活。
  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接受单一客户的委托(区别于集合)。现在主要做的是通道业务。这块业务是从信托虎口夺食,虽然规模看起来很大,但是费率却从闷声发财的信托时代大幅度降低,甚至降低到零。这让信托很火大。当然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只是一个形式,也可以用来做其他的,比如类信托业务。
  专项资产管理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目前主要是装资产证券化,也就是ABS。
  由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虽然做的和公募一样的事,但是它毕竟不是公募基金,无法公开宣传,所以很多股民不知道,因此规模也没法起来。所以这几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虽然突飞猛进增长几倍,但是多是由于定向通道业务的虚胖支撑的,实际实实在在主动管理的规模也没多少,相当于小基金公司的水平。只不过资产管理业务灵活,收费灵活,日子比小基金公司好过很多。这里要说一句,有些媒体老拿券商资产管理和公募、私募一起来比较业绩,其实这有点偏颇,或说不太懂行。因为券商的很多资产管理计划是定制的,为了满足一两个大客户特定需求而产生的。因此金额看起来不大(比如就几千万),业绩也不好,其实人家并不是主动投资管理类产品。
  从未来几年来看,资产管理的前景还是可以的。因为从目前来看,他是证券公司内部横跨融资、投资的一块业务。他可以做交易、可以做通道,可以做分级,买方卖方都可以兼顾。这个意义很重要。回顾刚才提到的经纪业务,那就是一通道;投行业务,那就是融资业务;下面会提到的自营业务,那就是投资业务。而资产管理业务,把这几个都打通了。虽然这打通的意义不像打通“任督”二脉那么夸张,但是业务掣肘会少很多,灵活性大很多。
  当然了,资产管理业务未来会分化,有些专注做主动投资,有些专注做通道。如果要选择资产管理部的时候应该看清楚前景。招人要求也比较高,在投资这块你可以认为是略低于基金公司的要求,在类信托业务这块可以认为类似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的要求;这些都要有经验的,所以一般校园招聘不多。如果你在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做,可能也会收到猎头相关的邀请。
  现在大集合允许转为公募(也就是投资主办们,可以变为基金经理了。基金经理!诸位屌丝们颤抖吧),业内也出现了针对券商资产管理的评奖,所以这个行业逐步被业内所认可。但是就目前而言,还是底气不太足。感觉还是姨太太,比起基金来说还有点偏房的感觉。
  收入么,主要看主动管理规模,因为资产管理有一部分是收业绩提成的(和私募类似),所以如果行情好的时候,会比基金公司收入高很多,行情一般么,可能比基金公司会低点。但是这是平均值,具体看你做啥业务。
  最后这里要澄清一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和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是完全完全两码事!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俗称四大,也就是信达、东方、长城、华融,那是国家出资500亿注册的,用来从事金融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也就是早期给银行剥离坏账用的。和证券资产管理是两码事,请不要搞混了。
& &附:科普 - 证券公司各部门介绍
& & 证券公司清一色都是国企,并且是垄断国企(下文会提及),所以在职时间的长短就成为你收入状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09年4月20日入职的员工,在09年度的收入就比我这个09年8月3日入职的多了6万(税后,以下薪水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是税后,也就是到卡里的),这还没包括春节前的这个重中之重的券商年终奖!真后悔没有提前毕业。。。好了,言归正传,我就来谈谈证券公司的各部门状况吧,以下仅是我个人经验之谈(他人、前辈等我所确认的也都在里面了)。  我在南京工作,是在券商总部,所以各方面了解可能会比较全一些,但仅限于我们单位,对于上海、北京、深圳的券商总部也会旁敲侧击的提及一下,但不保证百分之百正确。  1,投行部。  提到投行,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华尔街的摩根、美林呢?其实在国内,这个是证券公司的一个业务部门,主要负责:证券的承销与发行、并购与重组的财务顾问。利润来源主要是承销额的1%---3%,但也有个别券商收的比较高,比如中信保荐创业板就狮子大开口、招商对待创业板也不怎么厚道,呵呵,没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别小看这几个百分点,这可是纯收入,一般一个项目团队也就几个人,就以10亿的承销额来算,就有2千万的收入,扣除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小头,最后至少到手1千5百万,一部分上交公司,领导再多拿点,最后分到个人上也还是不少滴。并购与重组收入较低,但未来可能会有大的发展,毕竟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收购兼并较多的时期了。目前,证监会已经没有再批准具备保荐资格的券商了,也就是说这个通道已经垄断了,想上市、想增发、想并购,必须得找券商,这就是稳妥的收入保障啊。  2.直投部。  我们是成立了一个全资子公司,专门负责直接投资业务,这个就类似于现有的风投和私募,只不过比他们更加有优势而已。比如我们谈项目的时候,会投行+直投一起出马,直投先入股,然后利益捆绑,投行拼死拼活也要把你送上市,这对于拿项目非常有帮助!因为我们单位是全国第四家有直投资格的券商,目前也就15家券商具备直投资格,所以,这个还是很寡头的。风投和私募的待遇大家也有所耳闻吧,直投丝毫不逊色,只是非常难进。。。  3,研究所。  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那些宏观、策略、行业、公司、市场等方面的主要提供者。有人说研究所是券商最核心的部门,这话也不假,但也不是太真,咳咳,因人而异了。看报告、写报告就是这个部门的主要任务,对于写的报告怎么处理,这就要看研究所的定位了。一般而言,研究所分为卖方和买方两类,卖方就是说写了报告还不行,你还必须找基金经理、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来买你的,认同你,以祈求在来年的新财富评比中弄个好名次,以获得年薪百万的收入。但怎样让他们买呢?这就是销售、公关,因为报告的同质性很大,销售的难度可想而知了,工作强度大家也可想而知。买方就比较轻松了,每天收到一大批报告,你只需要挑选一下谁的可靠就是了,然后对你的投资稍作参考,这也就是为什么基金公司的行研比券商的行研更加有吸引力之处了。。。还好,我们单位是做买方的,因为我们下面有南方基金和友邦华泰基金提供报告,同时华泰联合(老联合)也会给我们提供报告,我们只需要利用下就好了~所以呢,研究所都是正宗的朝九晚五,一点都不用加班,而那些加班的也肯定是上班的时候一直在玩。。。所以,我现在有了很多惰性。。。  4,资产管理部。  这个部门也不是所有券商都有的,不过目前来看,趋势还不错,应该会慢慢多起来。资产管理部又称受托理财,就是券商自己的&基金公司&,他发行的叫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起点比基金高,也少了基金的时不时的排名压力,投资更加自如,收益也还不错,毕竟券商的研发能力要远远强于基金的。利润来源和基金类似,就是收管理费,很稳定,但目前对券商整体贡献值还比较小,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待遇很不错,工作也不累。  5,证券投资部。  也就是传说中的自营部门了,就是拿着券商的自有资金去炒股,盈亏券商自负。所以,这个部门一般不要应届生,并且工作很刺激,你看每天亏或盈几百万都很正常,大心脏啊!待遇很好!  6,经纪业务。  分为零售和机构,零售就是管全国营业部的部门,机构就是统管机构客户的部门,目前来看,这个业务净利润占了券商整体盈利的90%,是券商利润的最稳定、最主要的来源,但由于人数多、工作琐碎,人均净利润还是很低的,所以每个人的收入可能与部门净利润不匹配,但还是很爽的,前提是你自己做的好。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营业部,恰好我现女友在营业部,了解得也算多了一些,营业部正式员工是很好的,收入有保障,行情好了还能捞到不少奖金,比如09年度,她半年实习期,半年正式期,年度收入税前14万,也在南京,这还不包括被克扣的收入。因为营业部会有营销任务,一旦无法完成,就会扣奖金、扣工资,比如我们单位的集合理财比较多,但销售又不能像基金那样做广告,就只能依赖我们全国的一百多家营业部了,最后也就落到了个人的头上,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讲,除非家里很有钱,完成指标还是比较难的。另外,工作也很累,每天加班到很晚,比如现在都周六了,还去加班了。。。我哭啊。。。&& 7,信息技术部。  这个部门可能大家会觉得不好,认为是电脑部或次要部门,其实不然。和我同时去报到的那小伙儿,是拒掉了IBM和摩根IT部来的,因为他多方打听了此部门的情况,目前的待遇和我一样,他们部门来了一年的老员工,年度收入也不低于20万的。  8,融资融券部、金融创新部。  之前都是摆设,因为没什么可创新的,也没什么券让你融,不错现在应该是个很好的契机,毕竟马上就要推出了,前途很看好,这个部门很多牛人,并且都是金融工程的专家,总算有一展身手的机会了。。。这里还是很适合天大工科学生的,因为对编程和数学能力要求特别高,有兴趣的可以努力下。  9,固定收益部。  类似于投行部,只是它主要负责发债券,盈利稍微低一些,毕竟没有卖不出的股票,但债券的利率就制约了债券的发行规模,并且手续费率平均也只有1%。不过,也还是很爽的。  10,人力、财务、行政事务部。职能部门,和其他单位类似,我就不多说了。  很多人都说券商很累,其实也不然,以我们单位总部作息时间为例:9点至11点半,1点至3点,3点半至5点。很少有人加班的。。。至少我这半年所见如此。  也有人说券商工资低,奖金高,其实也不然,我们单位基本工资很不低,好像比中金低一些,咳咳,但奖金却不如传说中的高(可能我没看到,大家都闷声发大财)。  也有人说券商薪水高,但福利不怎么好,这个是错的,我们提供住宿、管三餐,每月都会有近千元的超市券,基本工资在那放着了,公积金啥得也不低,另外,单位都有房补、车补啥得,这都是国企的共同特征了。   HR开玩笑说:你们的工资加奖金就直接是你们的存款!其他无需花费了。我仔细一算,果然如此啊~
哈哈!所言极是啊,我也是在证券公司周转于多个部门,对此深有感触啊。
兄弟:你那个券商的?现在还这么好啊!我们2010年后就差很多了,现在我觉得自己跟民工差不多,你们哪招人吗?我2006年开始在证券公司工作。
织田信长 发表于
兄弟:你那个券商的?现在还这么好啊!我们2010年后就差很多了,现在我觉得自己跟民工差不多,你们哪招人吗 ...
哎,我们日子也不好过啊,市场行情这么差,能好到哪儿去。
这文章是我转的,可不是切身体会。
金融行业再差也比其他的行业好啊
不厚道的证券公司越来越多了!!!
见过N多所谓的大券商的投行一线兄弟,据说薪资月薪也就6k左右。哎,穿着实在有点寒蝉
介绍的不错& &支持一个
学习了,lz介绍介绍客观、全面、专业
确实是个券商科普帖子
联系电话:
微信帐号:投行先锋论坛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券商投行待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