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称退休待遇调整干部特殊待遇何时不再终身制

中央发布三个干部管理文件彻底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时政--人民网
中央发布三个干部管理文件彻底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
  ■最近,中央出台的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职的三个法规文件,提出了强有力的、创新性的政策措施,这是我们党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  贪污受贿、买官卖官、作风专横、生活糜烂、弄虚作假、热衷政绩工程……在我国当下的政治生活领域中,少数官员的上述所为令舆情哗然,民意愤懑,其危害之大,已严重伤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凡此种种腐败现象,究其根源就在于干部管理制度还不够系统全面、健全有力。  众所周知,干部制度改革向来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它成为当初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最近,中央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三个法规文件,针对干部管理中存在的缺漏和不足,提出了强有力的、创新性的政策措施,这是我们党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干部制度的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的干部管理文件无愧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彻底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干部职务终身制,是僵化社会主义模式的一个痼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提出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章阐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1982年通过的《宪法》规定,各种国家最高职务的每届任期为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然而,干部职务终身制并没有就此被废止。这是因为党章只说明了党的各级职务不是终身的,却没有给出具体的任期限制,从法理上说党的领导人仍然可以长期任职。虽然规定了各种国家最高职务只能干满两届,但是由于没有年数合计的限定,设想一个50多岁的中央干部,先在政府的系统干上10年,两届期满后转向人大、然后再转向政协,这样转了一圈就干上30年,还是等同于终身。  有鉴于此,《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明文指出,今后从县级直到中央的党、政、人大、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的正职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连续任职达到两个任期,不再担任同一职务;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累计达到15年的,不再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这就是说,同一个职务最多只能干10年,同一层级职务最多干15年,不能无休止地干下去。因此,《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以其明确的任期年限规定,最终彻底地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保证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包括党的最高职务在内的更迭轮替制度化、有序化。  强力打造领导班子的稳定  长期以来,虽然党章、宪法规定了我国党政领导干部每届任期为5年,但由于没有严格执行任期的相关条文规定,以至于在个别地方,出现了地(市)级的市委书记10年中换了7任,县(市)级的县委书记5年中换了3任,每届任期实际平均只有一年半左右的状况。据有的人大代表反映,现在我国的基层领导干部没有干完一届任期就走的,占了百分之七八十,成了一种普遍现象。领导干部频繁调动,不利于领导班子的稳定,其弊端显而易见:一是诱发浮躁情绪,在一个职位上没干多久,就千方百计地思量着如何升迁,置正事于不顾;二是助长大搞政绩工程的不良风气,为了快点升迁,只有快出政绩,这必然导致蛮干胡干,留下烂摊子给后任;三是扰乱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一任领导往往有自己的一套施政方略,换了一茬领导,就要换一套思路谋划,重新折腾一番,多次的换,等于多次的折腾,最终苦的还是老百姓。  这几年,解决领导干部任期不足的呼声十分强烈。现在,《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干满任期作出了强力约束:其一,除非因退休、因健康、因不称职、因辞职解职、因处分处罚或被罢免、因特殊需要调整等6种情况外,必须任满一个任期;其二,党政领导干部在一个任期内确实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一般只能一次;其三,在任期内调整职务,任职3年以上的,计算为一个任期;任职不足3年的,也要计算任职年限。这些规定,使官场“走马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不再成为可能。  加强领导干部的交流和历练  领导干部在任期内频繁调动不好,但是,让一个领导干部在开始工作至退休的几十年生涯里,一直待在某一地方、某一部门,使他囿于狭小的范围中,显然也不好。一方面,这使干部见不多、识不广,无法经受更多的历练,不利于干部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易于使干部搞小圈子,以人划线,彼此间分亲疏远近,甚至拉帮结派,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尤其是一些关键的部门岗位,如干部人事管理、政纪检查执法、项目审计审批和资金运作管理等,在这样的职位上时间待长了容易发生违法违纪的现象。为此,必须认真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的交流制度。  在党政干部管理的历史上,从20世纪30年代的民主革命时期起,就已经制定了关于开展干部调配交流的条例。但是,和以往相比,这一次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具有许多创新的特点:  ★干部交流的对象十分广泛,从县级干部开始,直到地级、省级和中央,纵跨四个层级;列入交流的既有正职干部,也包含副职干部和领导班子成员;交流的重点既有党委、政府、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正职领导及其他领导成员,也有党委、政府部分工作部门的正职领导及其他领导成员。  ★干部交流的时间十分明确,列入交流对象的各类、各级领导干部,同一职务和同一层次职务任满10年的一定要交流。  ★干部交流的范围十分普遍,有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交流,也有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交流;有各党政机关之间的交流,也有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  ★干部交流的纪律十分严格,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到边远地区、复杂环境、重点建设工程和基层经受锻炼,建功立业。  杜绝在亲缘环境中“当官”的陋习  在我国的传统习惯上,老百姓喜欢把本地的党政领导干部称之为自己的“父母官”,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也以“父母官”的身份说话、办事。其实,这是封建主义的思想观念,把国家治理同家庭伦理混为一谈。从政治理念上说,共产党的干部绝不应该把国家的公民、人民变成自己的子民、臣民;从人事管理上说,更要避免把我们的干部放在充满亲缘关系、熟人社会的环境中“当官”。中国人历来重亲情、讲人情,如果干部任职的地方是自己的老家,任职的部门里有自己的亲属,甚至在领导班子和上下级中出现“父子兵”、“夫妻店”、“兄弟档”的情况,又怎么能摆脱亲情、人情的包围呢!  杜绝在亲缘的社会环境中“当官”的陋习,必须靠法规制度保证。《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就是这样一个法规制度。它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工作。  ★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独资、合伙或者较大份额参股的方式,经营企业或者开办经营性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该领导干部不得在上述企业或者单位的行业监管或者业务主管部门担任领导成员。  ★领导干部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县(市)党委、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市(地、盟)党委、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  以上三种情况,不仅组织上要查清楚给予严格规避,本人也有责任及时报告主动加以回避。  常言道,治国必先治吏。中央发布的三个干部管理文件,是我们党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持续改革的重大实践,标志着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巨大进展。这些干部法规文件的贯彻实行,必将产生多方面的、深远的政治影响。
(责任编辑:刘则华)
相关新闻:?
07:13:32.0?
09:43:12.310868?
13:26:58.460928?
11:16:26.748765?
07:41:40.271144?
07:37:18.388576?
12:23:54.160861?
18:12:02.097568?
11:29:14.413013?
13:15:59.498548
&&&E-mail推荐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取消高级干部待遇终身制
任玉岭委员表示,,是解放后为安置戎马一生的开国元勋们的晚年生活留下的。而时至今日,仍然延续高级干部待遇终身制,不仅加重国家负担,还导致了官场作风的非凡化。任玉岭委员说,目前我国的一些高级干部退休了,还享受着秘书、警卫、司机、勤务、厨师、保姆、专车、住房以及非凡的医疗待遇等,这不仅违反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分配原则,而且也造成了“官本位”思想的严重化。
前不久,卫生部前副部长殷大奎引用中科院一份调查报告的数字称,在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
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他还透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等,一年开支数百亿元。“中国目前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中国进行市场经济近30年,市场经济无非两方面,一是最大幅度开发产品,二是最大可能降低成本。高级干部终身制待遇,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是社会纯成本。假如取消这一块,将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加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能力和形象,这是与国与民的大好事。
文章:退休干部享受什么待遇作者钱昊平
在我国国情下,老干部们“离休不离党,退休不退志”,他们不仅享受经济待遇,还享受着相应的政治待遇。
日,安徽省表示,省级离退休干部将不再配备专车,用车纳入离退休干部用车编制管理。此举一出,舆论一片叫好,认为这有助于消除“官本位”。
10月20日,山西省相关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省也在酝酿对省级退休干部用车改革,“不再配专车,由办公厅统一管理,保障用车”。
近年来,各界人士在不少场合都发出了改革离退休领导干部待遇的呼声,呼吁改革的除了用车,还涉及住房、医疗等。但始终难以看到实质举措。在我国国情下,老干部们“离休不离党,退休不退志”,他们不仅享受经济待遇,还享受着相应的政治待遇。
政治待遇:“看戏坐头排 开会上主席台”
老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开端,始于日,当时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对年老体弱或长期患病而不能担任实际领导工作的省部级干部,采取离职休养、退休、担任荣誉职务等办法安排。离职后,原来的一切政治、生活待遇不变。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商量对老干部的安排时,陈云强调要使人心安定,要准备花点钱,但还要有思想工作。“有许多是可以不花钱的,看戏坐头排,开会上主席台,并不要花钱。”(《陈云传》第1704页)。
“坐头排,上主席台”指的是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里面明确规定:对一切离休退休老干部,他们的政治待遇,包括阅读文件、听重要报告、参加某些重要会议和重要政治活动等等,应当一律不变。
作为保障措施,各单位都要安排专人负责老干部阅读文件。一般来说,同级别在职干部可以阅读的,离退休干部也可以阅读。
一位国务院某部门老干局的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除了阅读文件,部里重要人事变动也会及时通知老干部。对于文件,身体好的到部里阅读,年老体弱的,则由部里派专人送到家里阅读。
另一位由部委改为央企的老干局工作人员说,单位为每个离退休(副)部级干部准备了一个阅文室,实际上为每人保留了一间办公室。部级以下老干部也享受阅读相应级别文件待遇,但没有独立阅文室,大家合用一个。
各级老干局一般至少有两个处负责老领导服务,一是生活待遇处,二是政治待遇处,但这两个处面向所有离退休干部。有的部委为体现对老领导的关心,会设立老领导处来负责落实他们的退休待遇。
“基本政治待遇不变,不是政治待遇基本不变。”西部一农业大省老干局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强调,“不能说省委常委会你也要参加,但常委会的决议一般还会告诉老领导一声”。
老干部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的另一个保证是,原单位向他们通报工作。上述由部委改制为央企的老干局工作人员说,每年公司会向老干部通报当年发展情况,部级老领导和离退休司局级干部都参加。
河南一地级市老干部局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市每年召开两次老领导通报会,书记、市长都参加。主要通报社会发展情况、组织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分别由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纪委书记通报。
这个市目前有60位离退休厅级干部。作为基本政治待遇,他们列席市党代会和人代会,并在前排就座。这也有章可循——日,劳动人事部发文规定,在举行重大庆祝会、纪念会时,邀请离休干部代表上主席台或荣誉席就座。
老干部也可以提意见。该市“十二五规划”就吸收了27条老领导的意见,党代会报告也写进了14条老领导的意见。该市重要岗位干部的任免,之前也会征求老干部意见。“他们一般都会尊重现任领导的意见。”这位老干局干部说。
生活待遇:部长可领两份“保姆费”
老干部包括退休干部,还包括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对离休干部,不仅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
一般而言,干部退休后的工资是退休前的一部分,但离休干部是100%,且根据参加工作时间先后,相应增发工资。根据国务院1982年62号文
件,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每年增发2个月工资,日到日参加革命工作的增发一个半月,
日到日参加的增发1个月。
干部离退休后,配备秘书的情况不尽相同。一政法部门的老部长秘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部长退休后仍然有秘书,副部长就没有了,老干局会安排几个人为所有副部长服务。
但在另一国务院部门,离休部长可以有专职秘书,退休部长只能和副部长一样,由老干部处统一安排人员服务。地方规定有些不同,如四川正省级干部退休后有秘书,副省级就没有。
离退休的部长65岁以后,每月还享有保姆费,副部长发放一份保姆费,部长可以发放两份,“但标准还是十多年前的,按每个保姆1600元的标准,现在
根本不够了。”这位国务院部门老干局负责人说。司局级及以下的干部退休后没有保姆费,但如果是离休干部,每月会有200到800元不等的护理费。
离退休干部用车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规定不一。中央和国家机关离休干部汽车配备的标准是,正部级离休干部和按规定应配专车的副部级离休干部按一人一辆,其他副部级离休干部按两人一辆、司局级离休干部按八人一辆计算定编。
但在实际操作中,副部长以上的离退休干部用车都是每人一辆。按照中组部1986年的规定,离休干部看病、公出、学习等需要用车时,必须按规定予以保证。
各地规定也不尽相同。新疆1995年规定,厅级离退休干部4人配备一辆;其他离退休干部、职工,50人配备一辆;超过200人以上,视单位情况适当
增加。河南某地级市老干局就没有对退休的地厅级干部用车作出明确规定,但离退休干部如果参加一些活动需要用车,可以向原工作单位申请派车。
到县一级,退休干部很难保证用车了。河南淮滨县委老干局一干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县里老干部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处级及以下干部没有公家管车。”
对做老干部工作的人来说,“看望”是使用最频繁的词汇,例如节日看望、平时看望、生日看望、住院看望。但老干局也不是每个老干部生日都会去祝寿,某国务院部门是给75岁以上的离休干部每“逢五”、“逢十”时过生日,某央企则是对80岁、90岁的老人才集体祝寿。
“也要考虑费用。”那位国务院部门老干局负责人说,每个老干部每年工作经费是一千多元,还包括外出参观等费用,并不宽裕。
对于那些希望晚年生活过得充实的老干部,组织部门也有充分考虑。2008年,中组部下文要加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的建设。西部一产煤大省的老干局负责人说,该省每个市县都有老干部活动中心,有的还包括老年大学。
对于老干部上老年大学,国家也有财政支持。如新疆规定,离退休干部在新疆老年大学及其分校学习,学习一个专业的费用全部报销,学习第二专业,报销50%,学习三个及以上的费用就不再报销。
所有离休干部,单位都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公费为其订阅报刊,南方周末记者在某单位看到一些老人 除党报党刊,也订阅了市场化媒体。
医疗待遇:正省级干部住院可住套间
对离休退老干部来说,最重要的待遇还是医疗待遇。
“在省部一级还达不到一级、二级保健,那些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待遇。”西部一农业大省老干部局负责人说,不过省部级干部看病,基本上都是绿色通道。
正省级与副省级干部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如正省级干部住院可以住套间,副省级只能单间,司局级干部住双人间,级别更低的干部只能住普通病房了。但到基
层规则就改了,南方周末记者接触到的市、县地区医院也有“干部病房”,如果市委书记、县委书记退休后在本地医院看病,虽然他们级别不高,但仍旧可以住到单间。
医疗费用报销额度也不一样。目前离休干部基本能实现实报实销。退休干部差别不小,以北京的部级干部为例,正部级医疗证是绿色的,副部级封皮是蓝色
的。正部级所有医疗费用都可以报销,副部级干部个别进口药的报销则有限制。二者报销程序也不一样,正部级的费用直接由卫生部门与医院结算,副部级的费用则
要到原单位报销。副部级每年体检一次,正部级每个季度体检一次。
不过在2012年,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适当提高副部级人员医疗保障水平的通知》后,副部级医疗待遇人员的药品费用基本能全额报销了。
离休干部因总人数逐步减少,中央会不定期提高他们待遇。2009年中组部规定,日前参加革命工作、尚未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
的离休干部,全提高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日至日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前为正司局级的离休干部,也可以提高享受副省
(部)长级医疗待遇。
老干部除了医疗待遇外,还有健康疗养。早在1982年,劳动人事部就发文要求,县、市以上卫生部门要定期组织离休干部进行健康检查。
“现在已经不分离休、退休了。”西部某农业大省那位老干局负责人说,他们对副省级以上退休干部会组织健康疗养,正省级干部每年一到两次,副省级干部只是一次,一般都是一两周时间。
河南某地级市老干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也是每年组织一次,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对那些年老体弱的副部长级(以上)的离休干部外出休养,还可以报销一名陪同家属的费用。
与具有本级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不同,依靠财政拨款的中央部门对健康疗养支出就没那么大方了。某国务院部门的办法是,对离休干部免费,退休干部则自愿
付费参加。“还有些特殊待遇的则由有关部门负责,他们至少都是享受副部级以上待遇的。”一个大型央企老干部局负责人介绍,他们已经基本停止了健康疗养。
但这家央企保留了另一项关于老干部的待遇:“参观工农业生产。”
日,劳动人事部发出了《关于离休干部参观工农业建设项目的通知》指出,为了体现党和国家对离休干部政治上的关怀,使他们及时了解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的大好形势,在他们健康条件允许和本人自愿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参观工农业建设项目的一些活动。
“一般都是身体好、腿脚灵便的老干部参加,实际带有旅游性质。”这家央企老干局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每年春秋天组织两次离退休干部参加,“老人也需要一个交流平台”。但部长级老干部不参加一般干部的活动,他们由专人负责。
参观工农业生产既有在本地的,也有去外地的。日,石家庄市组织了四十多名市级老干部,到晋州市对工农业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视察,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陪同。
老干部在本地参观工农业生产时,陪同干部级别一般较高。2012年11月,湖南湘乡市组织140位离退休老干部在本地参观,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政协主席、组织部长、统战部长悉数到场。
老干部们的身份,还会影响到逝世后的待遇。
国家体育总局对局离退休干部逝世的丧事规格进行了规定,如部级干部逝世可在《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体育总局网站上发消息,司局级干部逝世只能在《中国体育报》、体育总局网站上发消息。
青岛则规定了不同级别干部去世后,报纸刊登的具体内容。副市级(厅级)以上的离退休干部(含参加长征的老红军)逝世后,《青岛日报》登遗像和简要生
平;享受厅局级待遇的,《青岛日报》登逝世消息和任职简历;享受厅局级医疗、乘车待遇和市直单位正副职(含相同职级的),《青岛日报》只登逝世消息。
在某些地方,生前级别还决定死后发布消息能否免费。2009年,河北张家口2009年对离退休干部逝世后刊发消息做出规定,地厅级干部逝世后,及离休干部逝世后需刊发简短消息的,按程序由张家口日报社负责免费刊发。地厅级以下退休干部去世后需刊发讣告的,需付费刊登。
不同级别的干部,逝世后送花圈的规格也有区别。
湖北随州市2010年就规定,正厅级老干部逝世后,“四大班子”以及所有市级部门和各区县都敬献花圈。而副厅级老干部逝世后,“四大班子”的办公室及各区县不送花圈。
福建省文化厅还规定,离退休的原正、副厅级干部逝世后,文化厅可代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公务员局送花圈;正副处级干部逝世后,文化厅可代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公务员局送花圈。
对于党员离退休干部,逝世后经党组织同意,可在遗体或骨灰盒上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但党旗不得随遗体火化或随骨灰盒掩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改革高级干部待遇终身制刻不容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改革高级干部待遇终身制刻不容缓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级职称退休待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