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完善考核体系 建立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您的位置: &
建立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优质期刊推荐黑龙江省统计局
欢迎光临黑龙江省统计局!
当前位置:
 >  > 
黑龙江省统计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全面深化统计改革方案》的通知
日期:&&&&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局
各市(地)统计局,省农垦总局统计局,绥芬河市、抚远县统计局,局机关各处室、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涉及的各项统计改革任务,按照国家统计局《全面深化统计改革总体方案》和《贯彻实施全面深化统计改革总体方案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意见》的总体部署,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入实施&五大规划&,全面推动&十大重点产业&发展的要求,省统计局制定了《黑龙江省全面深化统计改革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 &&&&&&&&&&&&&&&&&&&&&&&&&&&&&&&&&&&&&&&&&&&&&&&&&&&&&&&&&&&&&&&&&&&&&&&&&&&&&&&&&黑龙江省统计局
&&&&&&&&&&&&& &&&&&&&&&&&&&&&&&&&&&&&&&&&&&&&&&&&&&&&&&&&&&&&&&&&&&&&&&&&&&&&&&&&&&&&&&&&&&&& &2014年4月17日
黑龙江省全面深化统计改革方案
按照国家统计局《全面深化统计改革总体方案》和《贯彻实施全面深化统计改革总体方案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意见》的总体部署,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入实施&五大规划&,全面推动&十大重点产业&发展的要求,为更加全面、充分的反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成就,更好的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坚持创新引领,提高统计制度反映新形势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统计指标体系的引领导向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动统计生产力的发展和统计生产方式的变革。
2.坚持整体设计的原则。合理配置和统筹使用各种统计资源,规范统计调查的组织模式和统计业务工作流程,提高统计调查的整体效能。将所有面向调查对象的调查内容统筹考虑,在规范统一的基础上,设计出既满足各方统计需求,又方便调查对象填报,全面、高效的统计调查制度。
3.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统计调查项目,提高统计制度方法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将统计设计与现代信息、网络、数据库和元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提高统计工作效能。充分考虑基层的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工作条件,有效减轻基层及调查对象负担,努力满足调查对象的统计需求,提高调查对象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4.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推进统计制度改革,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在总体规划、明确目标的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抓重点改革,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二、总体目标
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质量可靠、数据协调、组织合理、运行高效,能够及时、全面反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特色和成就的统计指标体系、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以满足各级党政领导、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需求,进一步推进统计能力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1.不断健全转型升级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统计监测制度。结合我省实际,建立、健全能够全面反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质量效益、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制度和数据基础,积极研究建立符合本地发展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科学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等情况的统计监测和综合评价制度,为全面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科学考核评价干部政绩发挥好统计指标的引领导向作用。
2.逐步拓展统计领域,全面反映总体布局。探索建立健全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统计制度,特别是要不断拓展反映政治文明、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的统计领域,增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利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债务负担等方面的统计内容,填补统计缺失。
3.强化统计制度设计,增强统计数据适用性。进一步改革统计制度方法,强化统计制度设计,加强新技术应用,优化统计业务流程、统计报表和指标,更加自觉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提高统计数据的适用性。
4.实施统计生产全流程质量控制,提高统计数据可靠性。认真贯彻落实《统计业务流程管理相关规定》、《国家统计质量保证框架》,确保统计调查项目设计、组织实施、资料管理等各环节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源头数据质量核查机制,科学审核评估数据,严格落实县乡两级基层统计工作规范,提高企业等统计调查对象源头数据的质量。
5.完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提高GDP核算质量。改革GDP核算方法,从源头上解决基础数据质量问题,提高第一、二、三产业,投资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等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数据的协调性,增强国民经济核算与专业统计的匹配性。实行GDP统一核算,实现全省与分地区GDP数据的衔接。实行能耗统一核算,实现全省与分地区能耗数据的衔接,以及全省与地区单位GDP能耗数据的基本衔接。
6.充分利用各类普查资料,更好服务宏观决策。要充分利用农业、经济、人口普查资料及地质、水利、矿产、地理信息、文物等部门的普查资料,摸清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查实产业组织状况,查清第一、二、三产业经济规模、布局、结构,准确掌握人口总量、结构、素质的最新变化,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为各级政府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统计数据。
7.巩固拓展&四大工程&,全面提升统计效能。尽快实现所有由调查对象填报的调查全部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企业生产经营记录和部门行政记录等大数据拓展统计调查资料来源,为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统计调查体系、提高基础数据质量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积极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普查区划分、地图绘制和投资项目调查、监测等。
四、重点工作
1.加快建立统一完整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对基本单位名录库进行全面更新,并对联网直报单位进行重点核实和比对,确保联网直报调查单位真实可靠。要利用经济普查工作中形成的部门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利用部门资料及时更新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工作机制。建立我省统计地理信息系统,要在普查形成的全国&一张图&的基础上,做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和可视化展示工作。(普查中心负责)
2.做好GDP核算下算一级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和内容,积极着手推进GDP核算下算一级改革,研究探索下算一级对我省GDP核算的影响以及相关指标和资料来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实现全省与分地区数据衔接。(核算处负责)
3.完善能源统计核算方法,建立全省能源统一核算制度。制订统一的全省及分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核算方案,确保2015年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实现全省与地区能源数据基本衔接;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关资料,修订全省与地区2013年及以前历史数据,力争实现全省与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基本衔接。(能源处负责)
4.做好GDP核算与&三经普&数据的评估和衔接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研究制定各地数据衔接办法,做好对地市的衔接修正工作。(核算处负责)
5.扎实推进服务业核算改革。一是尝试建立市和县服务业调查制度。探索建立市、县统一的服务业调查制度,满足地方国民经济核算和制定规划、政策等需求,进一步填补这方面的基础数据的缺口。二是研究服务业数据与核算数据衔接工作。利用现有数据,选择部分行业,开展服务业数据和核算数据衔接工作研究,尝试在核算数据中应用服务业调查数据。三是积极推进服务业部门统计工作,建立服务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部门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内容,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核算处负责)
6.探索森林资源环境核算方法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结合我省自然资源实际情况,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研究,重点开展对森林资源方面的研究,积极探索编制资产负债表,开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核算处负责)
7.改进和完善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一是健全反映进度企业利润形成的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及其结构变化;二是改变目前主要以利润增速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现状,在进一步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全面反映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工业处负责)
8.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调查制度,不断加强就业失业统计监测工作。一方面,加快建立我省自行组织的、全新的劳动力调查统计监测制度。参照全国劳动力调查制度制订办法,科学设计反映调查失业率等主要指标的全省劳动力调查方案,进一步完善事关民生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为我省改善民生状况提供优质统计服务。另一方面,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劳动力调查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大城市月度和全省季度劳动力调查制度,合理确定劳动力调查和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的分工与合作,科学确定劳动力调查的范围、频率、方法、指标及数据采集报送方式,逐步提高调查数据质量,为下一步统一使用和发布调查失业率数据奠定坚实的基础。(人口处负责)
9.完善人口变动调查制度,加强城镇化统计监测。通过增加反映城镇化质量和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统计指标等办法,不断完善反映城镇化质量的人口调查制度。2014年将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输入地农民工调查方法,尽快建立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监测调查制度,及时发布有关城镇化结构分类数据,科学引导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人口处负责)
10.提高投资项目监测水平,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入库审批。一是在利用&黑龙江投资统计信息网&进行投资项目监测的基础上,开展国家统计局政府重点投资项目智能监控系统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投资项目监测水平;二是制定房地产开发项目统一入库管理方案和程序设计,省、市、县三级分别对项目进行审批,有效控制项目增减和保证项目真实可靠。(投资处负责)
11.加强网上零售统计,进一步完善零售额统计方法。建立健全网上零售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全面客观反映网上零售的规模、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背景下贸经统计方法。从2014年定报起,增加&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指标,对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采用全数调查方法,超级汇总得到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网上零售额,客观反映我省网上零售的规模、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贸易处负责)
12.建立以食品工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统计监测制度。通过多部门协调、多处室合作、多渠道支持等办法,创造条件,从2014年开始建立起食品工业统计监测制度,反映食品产业全貌(包括规模、速度、效益、结构、名优产品),并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细化统计分组,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专题推进工作,适时提供统计数据服务。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名录库和数据库系统开展统计调查和科学推算,力求提供年度重点产业趋势性数据结果。(综合处负责)
13.全面启动文化产业统计工作。一是2014年各市地试算2013年度本辖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2014年,根据经济普查有关资料,组织市、地一级进行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个体经营户等的认定,在单位认定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统一的计算方法,试算2013年本辖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二是从2015年开始市、地一级正式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各市、地在上年试算的基础上,根据文化产业单位名录库,采用国家统一的计算方法,对辖区内文化产业法人、个体经营户等单位进行调查和统计,并综合上报省里,由省里进行核实、认定和反馈。(社科处负责)
14.深入推进农村统计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拓展&&四大工程&建设,开展乡镇统计联网直报工作,自2013年年报开始陆续实施《乡(镇)社会经济基本情况》(G101表)网上直报。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效率,保证数据质量,推动乡镇统计网络建设和业务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素质。(农村处负责)
15.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充分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和即将开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摸底调查资料,筛选、认定并逐步完善战新产业工业企业名录库,进一步加强以企业数据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工作。(工业处负责)
16.完善城乡划分标准,综合确定城乡地域。完善城乡划分标准,改进城乡界定方法,增加对建筑物的质量、用途等的判断,综合确定城乡地域。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可操作性。运用空间信息技术等核实城乡划分情况,多角度、全方位验证城乡划分数据质量。(设管处负责)
17.研究建立 &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统计监测制度。围绕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运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科学谋划、先行试点、积累经验,研究建立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统计监测制度,并适时组织实施。(农村处负责)
18.积极谋划开展沿边开发开放战略统计监测服务工作。从规划中确定的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带和支撑带入手,前期请沿边口岸比较集中的黑河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鸡西市、绥芬河市以及支撑带上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市、大庆市开展沿边开发开放统计监测服务调研工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研究建立沿边开发开放统计监测制度,并适时组织实施。(贸易处负责)
五、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全省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组织领导,省统计局成立全面深化统计改革领导小组,李玉涛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葛新同志任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处、室、中心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统计设计管理处。
六、工作要求
省局全面深化统计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各项重点工作责任单位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工作的具体安排及本方案要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单位对各项任务要做到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要把全面深化统计改革工作同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及时了解和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开创统计改革新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统计局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202号邮政编码:150001
电子邮件:wg@ 黑ICP备号您的位置: &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加快转型发展的... 正文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加快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发文
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临政办发?号
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开展工业企业环境资源效益综合评价加快工业
经济转型发展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临海经济开发区、临海头门港新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环境资源效益综合评价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已经十五届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环境资源效益综合评价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
为提高工业企业环境资源产出效益,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退低进高”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资源配置量化管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浙政办?2013?8号)精神,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效率优先、优胜劣汰的原则,全面开展工业企业环境资源效益综合评价,建立“高进低退”机制,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评价办法
(一)评价对象。
全市范围内实际占用土地面积3亩(含)以上的工业企业。
(二)评价指标。
1.指标设置。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COD排放工业增加值、单位用水量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 ― 2 ―
位电耗税收。
2.指标权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权数为100,各项评价指标的权数为:亩均税收40,亩均销售收入10,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20,单位COD排放工业增加值15,单位用水量工业增加值5,全员劳动生产率10。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权数为100,各项评价指标的权数为:亩均税收50、亩均销售收入20、单位电耗税收30。
3.指标基准值。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15万元,亩均销售收入300万元,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3万元,每吨COD工业增加值500万元,每吨用水量工业增加值0.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5万元/人?年。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亩均税收15万元,亩均销售收入300万元,单位电耗税收2万元/万度。
上述指标基准值供年使用,2016年以后年度基准值结合每年的绩效调查另行公布。
(三)评价计分方法。
1.企业评价得分为每项指标得分之和。
2.单项指标得分为该指标数据除以基准值乘以权数,最高得分不超过该项权数的2倍,最低为零分。企业生产确有消耗但无法提供指标值,又不配合相关部门核查的,该项得分为零。企
业生产确无COD排放的,单位COD排放指标得基本分;生产中不使用水资源的,单位用水量指标得基本分。
3.附加分。企业拥有省级、国家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的分别加2分、5分;拥有省级、国家级品牌(商标)的分别加2分、5分。
三、评价分类和管理
(一)评价分类。
根据企业评价得分,按汽车机械、医药化工、休闲用品礼品、建材、船舶、塑料制品、合成革、眼镜、彩灯和其他行业,分规上、规下两个类别进行排序,分成A、B、C、D四类:
1.A类为重点扶持类:环境资源效益好的企业。
综合评价得分在全市排名前10%(含)或行业排名前10%(含)的企业;
上市企业、评价年度十强工业企业。
2.B类为鼓励提升类:环境资源效益相对较好的企业。
综合评价得分在全市排名70%(含)以内或行业排名50%(含)以内,未列入A类的企业;
未列入A类的高新技术企业及评价年度五十强工业企业。
3.C类为整治提升类:环境资源效益一般,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的企业。
综合评价得分在全市排名70-95%(含)且行业排名50-95%(含)的企业;
未列入A类和B类的评价年度百强工业企业;
印染、化工、电镀、造纸等“两高”行业中明确整治提升的企业;
不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相关指标达不到产业政策规定标准的企业。
4.D类为限制淘汰类:发展水平落后、综合效益较差,需重点整治、淘汰的企业。
综合评价得分在全市排名后5%或行业排名后5%的企业; 属于《浙江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指导目录》中落后产能,需实施整厂关停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
印染、化工、电镀、造纸、制革前道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中需实施整厂关停的企业;
不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和结构调整需要,按照我市淘汰落后产能、行业整治和资源占用产出等相关标准,计划通过专项整治实施整厂关停淘汰的低、小、散落后企业。
成长型、科技型企业,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重点培育企业和新建供地项目处于建设周期的企业暂不列入C、D类;新办企业两年内可以不参加综合评价。当年发生重大安全生产、环保事故的企业不列入A、B类。具体企业名单由市经信局会同发改、科技、国土资源、环保、安监等相关部门提出,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
(二)评价管理。
― 5 ―篇二:关于2013年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的公告
关于2013年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的公告
为进一步深化“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根据《关于实施工业强市“五大工程”加快工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意见》(市委?2014?17号)和《义乌市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实施意见》(市委办?2014?71号)等文件精神,现将2013年用地5亩(含)以上的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予以公告。
相关事项说明:
1.根据企业2013年度各项指标数据,分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下企业两类,并按实际用地面积5亩(含)-10亩、10亩(含)-50亩、50亩(含)-100亩、100亩(含)以上分四档综合评价得出A、B、
C、D四类企业。
2.规模以上企业评价指标:亩均税收占60%、亩均产值占10%、单位电耗税收占10%、万元贷款纳税额占10%、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占5%、全员劳动生产率占5%。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亩均税收占80%、单位电耗税收占20%。
3.评价办法详见《义乌市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实施意见》(市委办?2014?71号)。
4.用地5亩以上的A类企业排名按(企业年销售收入÷A类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40%+企业年纳税额÷A类企业平均年纳税额×60%)计算得出;用地5亩以下及无用地的A类企业排名按企业年纳税额排名。
5.企业用地面积以国土局认定为准,企业纳税数据以国税局、地税局认定为准,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R&D经费支出、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等数据以统计局认定为准,企业贷款数
据以人民银行认定为准,企业用电数据以供电公司认定为准,科技类企业以科技局认定为准。
6.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请与市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
义乌市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A类企业(90家)
一、用地5亩以上企业(80家)
1、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2、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3、浙江梦娜袜业股份有限公司
4、浪莎针织有限公司
5、浙江中高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
7、浙江真爱毯业科技有限公司
8、浙江伊美薄膜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9、浙江新光饰品股份有限公司
10、浙江博尼股份有限公司
11、浙江棒杰数码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12、浙江华统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3、浙江王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14、浙江大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5、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
16、浙江年年红实业有限公司
17、浙江贝克曼股份有限公司
18、浙江三鼎织造有限公司
19、浙江芬莉袜业有限公司
20、浙江画之都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21、华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2、梦家园集团有限公司
23、浙江正味食品有限公司
24、浙江三佳制衣有限公司
25、浙江芬雪琳针织服饰有限公司
26、浙江百隆针织有限公司
27、义乌市泰达纺织有限公司
28、浙江华义医药有限公司
29、浙江百思得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30、浙江伟龙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31、浙江宾王扑克有限公司
32、浙江美之源化妆品有限公司
33、浙江宝娜斯袜业有限公司
34、浙江真爱毛纺有限公司
35、浙江超凡制衣有限公司
36、浙江万羽针织有限公司
37、浙江义乌星耀风机有限公司
38、浙江曼姿袜业有限公司
39、义乌恒祥拉链有限公司
40、浙江伊彤服饰有限公司
41、沪江线业有限公司
42、浙江迪元仪表有限公司
43、义乌市航飞包纱有限公司
44、义乌市飞腾纺织有限公司
45、浙江港美服饰有限公司
46、荣利服饰有限公司
47、浙江梦森服饰有限公司
48、浙江义乌汇泰毯业有限公司
49、浙江双佳制衣有限公司
50、浙江义乌金汇化纤有限公司
51、浙江希泽服饰有限公司
52、浙江年年旺针织有限公司
53、义乌市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54、浙江恒宝制衣有限公司
55、浙江莎雪服饰有限公司
56、义乌市宏光针织有限公司
57、义乌市蝶妃化妆品有限公司
58、巨龙箱包有限公司
59、义乌市超其特玩具工艺品有限公司
60、义乌市佳田制衣有限公司
61、浙江小龙人袜业有限公司
62、浙江傲哥服饰有限公司
63、义乌市嘉华日化有限公司
64、义乌市文渊文具有限公司
65、丁豪集团有限公司
66、义乌市永浩工艺品有限公司
67、浙江晋升服饰有限公司
68、义乌市知音袜业有限公司
69、浙江绿迪服饰有限公司
70、义乌市中银服饰有限公司
71、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
72、浙江天驰服饰有限公司
73、浙江八通制衣有限公司
74、浙江森宇实业有限公司
75、浙江凯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76、浙江棉田针织有限公司
77、浙江中佳科技有限公司
78、浙江英特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79、义乌章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篇三: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所消耗和占用的社会劳动与实现的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之的比较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比。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现状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执行,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客观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和潜力,确定其经济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审计活动。然而,目前我国审计理论和实践工作中没有可用的统一的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评价缺乏成熟、明确的专业指南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很难统一,甚至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别。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时,评价标准单一、多重视定量评价等情况,造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不全面、准确性差。
(二)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与客观性评价标准是关于经济效益审计能否深入有效进行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完整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必不可少的技术要件,其功能在于为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的一致性和可观性提供指导。没有科学可行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就不能科学地衡量经济效益的高低,审计人员就无法作出经济效益高低、优劣的结论,无法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也无法监督评价活动中存在的损失浪费现象和只顾本单位微观效益,而忽视国家宏观效益的情况的发生。
一、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内涵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即工业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物质效用。
经济效益,即人们在经济方面得到的利益,它是通过资金、成本、税收、投资收益等价值形式反映,它主要通过价值形态方面综合统计指标和指标综合反映和评价。
物质效用,是指对社会具有的效用,它是通过的产品劳动量、品种、质量、服务来满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各种需要,它主要从使用价值形态方面来考察评价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指标体系设定原则由于各工业企业的情况不同,构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
合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全局性原则;易度性原则。
(二)指标体系的设定根据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内涵,我们认为应从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偿债变现能力、营运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贡献能力、产出效率、产销状况等各方面进行设定指标,形成一套综合评价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盈利能力指标:
总资产贡献率(%)=(利税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税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人均利税(元/人?年)=利税总额÷全年平均人数
发展能力指标: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元/人?年)=工业增加值÷全年平均人数
资本增值保值率(%)=年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100%
偿债与变现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流动比(%)=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
营运能力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创新能力指标:
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产值÷工业总产值×100%
科技开发费投入率(%)=科研开发费用÷销售收入×100%
价值创造能力指标:
经济增加值改善度(%)=当年经济增加值÷上年经济增加值×100%
社会责任能力指标: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总资产×100%
投入产出效率指标: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100%
产销衔接指标:
产品销售率(%)=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100%
通过以上的各类统计指标与财务指标可以全面客观反映、衡量、评价一个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可以反映工业企业是否有后劲,是否有发展前景的新产品投入市场以满足当今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指标功能分析
第一,对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创利税,该三项指标可充分反映企业的全部资产、人员、成本费用的投入能达到多大的获利能力和水平,也是充分体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
第二,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增加值劳动生产率、资本增值保值率,该二项指标是衡量企业人均创造的增加值与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反映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是否有后劲的主要指标。
第三,偿债变现能力的评价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该三项指标主要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性与风险性的状况如何,没有安全性的盈利是不能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不具战略性的短期行为。
第四,营运能力的评价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该二项指标主要是分析企业在一定的投资规模下,如何利用管理的技巧来发挥营运的效果,在不减少企业的盈利水平的情况下减少资产存货和应收款的占用量,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以达到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五,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新产品产值率、科技开发费投入率指标是衡量企业是否不断有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新产品投入市场,科技费用投入率是反映企业科技开发投入的情况,过去由于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过程上,而不放在创新过程上,特别是国有企业较为明显。
第六,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价指标:经济增加值改善度指标是反映企业利用资本创造财富价值的水平,企业创造的利润只有超过了所有资本成本,才算达到了赚钱的基本预期。
第七,社会责任能力指标: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都担负着较大的社会责任。社会贡献率是反映企业对职工负责基本福利、社会保险各项净利润、应交税金等是否能按期到位,这一指标是反映对社会贡献的程度指标。
第八,产销衔接指标:产品率是反映企业是否生产适销对路市场需求的产品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指标自身理论的科学合理性,又要结合企业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是对客观实际的抽象描述,既要有动态指标,又要有静态指标,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定量指标,而且每个指标的概念要科学、准确,要有精确的内涵和外延。
2.全面性原则。指标的设计既要能反映企业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又要能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因而,既要有财务指标,也应有非财务指标。这样,可以避免统计评价出现遗漏,能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和评价。
3.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力求可比、可测、简易。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能比较;可测是指该体系指标所需的数据易于采集和处理,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能够进行量化描述;计算和评估方法明确、简易,易于操作。
4.系统性原则。采取系统设计、系统评估的原则,才能全面、客观地作出合理的评价。
5.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功能,可以与市场中竞争企业的竞争力状况相比较,也可以与企业自身过去的竞争状况相比较。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加快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