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台儿庄战役 滇军是怎么一回事

台儿庄战役川军为何打得惨烈?
[摘要]川军的战斗力不会很强,但是在抗战初期川军作战确实比较英勇。川军在淞沪会战、广德泗安之战、台儿庄之战的保卫滕县战役都是血拼到底的。刘湘的精锐部队六个师在淞沪会战中基本打光了。腾讯文化杨敏 发自北京至23日,在四川大邑县的安仁小镇,以“四川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为主题,召开了第二届“安仁论坛”。论坛由中国博物馆小镇安仁论坛理事会主办,成都安仁文博公司承办。如何评价川人抗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廷湘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层面作了分析,其认为,七七事变之后,刘湘是坚决的主战派,与蒋目标一致,传闻蒋以抗战整编军队之名瓦解川军之说并不完全可信。整个抗战期间,川军出兵40万,虽然装备残破,但在淞沪会战、广德、泗安之战、台儿庄滕县保卫战等战役浴血杀敌。尽管抗战中后期,大后方老百姓生出一些厌战情绪,但也仍然源源不断地向各大战场输送壮丁。整个抗战期间,四川向各大战区共输送300万壮丁,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蒋介石并非阴谋打散川军腾讯文化:四川军阀派系很多,七七事变之前,他们是一种什么状态?陈廷湘:川政统一前,四川军阀各为己利,混战不已。1935年蒋介石的参谋团入川对四川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刘湘在1933年二刘大战后已基本统一了四川,成为“四川王”,1934年受任四川省主席。七七事变之前,何应钦来四川召开整军会议,要解决川军整编为多少师、多少军,部队怎么建制、驻扎何处等等的问题。因为各个军都要争取自己的地盘和军队数量,互不相让,会议难有成效。但是在会议期间,七七事变的消息由何应钦传达以后,川军将领立即放弃争论,会议顺利结束。大家以民族大义为重,不再争一己之利,纷纷表示一致对外,一致抗日。腾讯文化:最早出川抗战的川军被整编成几支队伍?陈廷湘:川军初出川时分两个纵队,一个纵队由邓锡侯任总司令,北出四川到华北,后来参加了太原会战。另一纵队总司令为唐式遵,从川东重庆等地出发,走宜昌然后到武汉,后到上海参加了淞沪会战。还有3个师是从贵州出发直接开赴淞沪战场。这大概是当时第一期出发的部队,共有20万左右。后来又有第二期和第三期出川,出兵总数,有些说法是30多万,有些统计是40万,这个数据不是绝对准确,但是大体上差不多。四川省主席刘湘是最早出川抗战的,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但是他当时有病,很快就去世了,安葬在成都南郊公园。腾讯文化:刘湘去世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刘湘。图源网络陈廷湘:对,有人说是蒋介石把他害死的,但我认为还是生病死的。国难当头,刘湘又是主张抗战的,蒋没有理由对他下手。本来四川是最乱的,其他各省的军阀比如桂系、粤系都是统一的,就四川分了好多家,内斗不停,是最为大家看不起的。但是在8月初的最高国防会议上,刘湘站出来大声疾呼全国统一抗战,这对全国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干掉他干什么呢?刘湘也不会从根本上威胁到蒋介石,威胁蒋介石的最大势力应该是李宗仁、陈济棠的部队,1936年还发生了两广李、陈联合各派反蒋的两广事件,蒋介石不可能不知轻重。当时刘湘是希望川军编成一个战区,由他任战区司令长官,有些学者觉得蒋介石有个阴谋,故意把他的部队打散,分到多个战区作战,这是为了分化瓦解川军。但是,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分散是必然的。当时,全国各战区的作战力量要平衡,川军装备、训练还有素质等等方面都有不足,作为单独一个战区并不合适。必须要有其他部队,比如跟中央军、桂军、粤军甚至贵州的军队、云南军队混编,作战力量才会平衡。何况中央军和其他地方军也是打散的。刘湘觉得川军由他来统一指挥对抗战有利,这是从他的角度考虑的。但蒋介石和军事委员会要从全局考虑。为何川军在滕县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腾讯文化:当时川军的兵力怎么样?陈廷湘:出川的武器装备很糟糕,都是四川兵工厂生产的,连“汉阳造”都很少。当年张国焘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缴获了川军很多枪支都不想要,看不起,太差了。出川的士兵,每人仅有粗布单衣两套(短裤)、绑腿一双、单被一条、小草席一张、草鞋两双、斗笠一顶就出川了,条件很艰苦。邓锡侯带部队到华北去时,原定分派到各战区之后会重新装备。所以他们连比较烂的枪都没多带。结果到山西,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比较自私,不愿意给川军装备。国民政府军政部,那时候也没有力量给川军装备。所以川军到了山西之后基本没拿到什么装备。但还是英勇作战,顽强抗击日军。后来发生了一些抢阎锡山武器库的事件,阎锡山就要求把他们调走,说这些川军出来后抗日不足,扰民有余,没起好作用,反而扰乱地方,要求把他们调出山西。国民政府军委会准备把他们分配给程潜的第一战区,被拒绝。还是李宗仁接收了他们。他们就到了李的第五战区。李宗仁给了他们一些装备,所以川军很感激李宗仁,说我们是没娘的孩子,现在李长官愿意收留我们,我们愿意随李长官出生入死,抗战到底。川军在台儿庄之战的滕县保卫战中打得那么英勇、惨烈,122师基本全军覆没,连师长王铭章都牺牲了。除了爱国精神起作用,还跟这种境遇有关。王铭章牺牲过后,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上将。应该说,川军的战斗力不会很强,但是在抗战初期川军作战确实比较英勇。川军在淞沪会战、广德泗安之战、台儿庄之战的保卫滕县战役都是血拼到底的。刘湘的精锐部队六个师在淞沪会战中基本打光了。在枣宜会战中,川军也出了大力。许国璋带领的川军一个师在此英勇作战,最后他本人也牺牲了。日军主要目的是解除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但日军占领了宜昌,也未解除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原因一个是日军的战线太长了,力量不够,不可能彻底摧毁第五战区。第二个是,担当此次会战的第五战区各部队,西北军、川军、中央军等都能奋力抗敌,日本尽管也占领了宜昌,但仍然处于与中国第五战区的对峙状态,并未取得真正的胜利。腾讯文化:李宗仁笼络了一批杂牌军,除了川军、,还有西北军等,是否有日后联合反蒋的意思?陈廷湘:李宗仁肯定有壮大实力、提高自己威望的想法,但当时对于以后反蒋可能未必有太多考虑。抗战前期,特别是蒋介石宣布全国一致对外,坚决跟日本打一场全面战争的时候,民情高涨,地方实力派在抗战前期基本都能全力抗日,抗战中期有二心的都很少。后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后期中央军也涣散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河南会战中,蒋的中央军主力汤恩伯40万军队很快就被彻底打垮,发生溃败,与抗战前期日军不敢轻视的汤恩伯军形成了鲜明对照。腾讯文化:当时有一个说法“无川不成军”?陈廷湘:对,就是几乎每个军队里面都有四川人。抗战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很多土地丧失,大后方四川人口最多,有五千万,壮丁是很多的。中央军包括其他很多军队都有四川的壮丁。川军出川40万,再加上300万壮丁,所以说“无川不成军”,没有川人,抗战几百万军队的来源就很难想象。腾讯文化:300万壮丁是从哪里来?陈廷湘:梁漱溟讲过,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农民,他们是以家庭为生产单元,他们完全可以关起门来过日子。有人还说,农民欲望简单,一个好皇帝,还有一个好天气,就是他们的美好愿望,谁来统治他们不在乎。战争带来的是非常态社会,而中国农民几千年来都在小农经济的常态下生活,不可能习惯在非常态社会状况下长期生活,八年战时非常状态社会会使农民产生不适感,也不可能要求农民八年如一日地怀有抗战热情。所以四川有抓壮丁事件,为什么要抓壮丁?其实很多一家有三四个儿子的,但不愿当壮丁。在农业文明时代,一个家庭尽管不一定很富,但有三四个儿子也是很强的,你惹不起他。保长没办法,要完成任务,只好抓过路的、做生意的外地人来充数。还有买卖壮丁的事,保长也参与了,但是更大程度上是老百姓做的。中国的老百姓很多是一辈子不求什么,就求全家平平安安,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你叫他儿子上前线去,去了就没回音,他怎么愿意呢?所以为了一家平平安安,他们愿意拿钱买壮丁。所以有的家愿出1200大洋买一个壮丁代儿子出征,当然保甲长也有参与其中贪污的。买什么人呢?有的就买流氓,流氓到新兵部队里面,很容易有个机会跑掉了,跑了过后回来又卖,这种事情不少。我们看的地方档案、县级档案中,这类生动材料就不少。还有,受伤的兵,去哪里疗养呢?国民政府也建了荣军院,荣军院有分到四川的,但是有些地方官员和老百姓不支持,巴不得推到外地去。史料中,有农民说荣军偷了他种的蔬菜,但报上来的损失按当时的物价可以买几十万斤蔬菜,一看就是虚假的。地方就把这个报给中央,说荣军弄到我们这儿来,骚扰了地方,给我们造成经济损失,有些地方荣军和农民甚至发生冲突。所以说,四川人民支持抗战,这是很重要一个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不支持的行为。民国县级档案中有不少资料都反映老百姓对抗战有所厌倦。美国曾考虑从成都周边重型轰炸机场起飞投掷原子弹腾讯文化:当时四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哪里?陈廷湘:主要是农业的来源,但成都、重庆这些城市的商业很发达,商业税、盐税、茶税,其他各种各样的税,加上是战时,税收提得高一些,基本能满足财政需要。四川的盐当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整个沿海的盐被斩断以后,四川的盐要供应全国,当时盐是很大的收入。还有一个是烟、茶,这些收入都比较大。当时金融中心也搬到四川来了,商业中心也在四川。还有好多企业迁到四川来。加上四川的人口又这么多,经济比较繁荣,有能力支持抗战。抗战胜利时,四川人民都欢呼胜利,但是欢呼完了后,四川就出现了经济萧条,因为大量的经济重新回到东南沿海去了,那时候很多四川的工厂就停业了,因为需求没了,资金也撤走了。抗战反而给四川带来了很大的繁荣。它的财政收入基本上能够满足抗战的需要。腾讯文化:当时四川用盐、绸缎和一些战略物资来换取美国的武器?陈廷湘:有,特别是丝绸、茶、橡胶、矿产等,都出口换取外汇,支付在美国等国购军备的费用。相对而言,以盐换不是很多,盐主要用于国内。还有猪鬃、桐油等大量农产品,在抗战时期都用于换外汇支付购装备的费用。腾讯文化:抗战期间四川共有31个机场,成都附近就有16个机场,为何会建这么多机场?陈廷湘:这些机场大部分是抗战时建的,特别是到抗战中后期,美国人打算对日本本土实行大轰炸,就在成都赶修了4个重型轰炸机机场,5个战斗机机场,这就是美国的“马特霍恩计划”。有学者研究,这个计划很大程度上和“曼哈顿工程”有关。因为当时美国在曼哈顿造原子弹,最后怎么在日本投掷,当时是考虑到从成都起飞,但最终没有实行。美国解密档案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有这个事实,所以“马特霍恩计划”主要是B-29型重型轰炸机,直接从成都起飞,对日本实行战略轰炸。当然,美国人那个时候还没有决定究竟是从海上直接打败日本,还是要从中国大陆打,当时是有分歧的。腾讯文化:这两种计划的分歧点在哪里?陈廷湘:起初美国打算从中国大陆进攻日本本土,结束太平洋战争。那时,中国沿海地区有很多机场,可以轰炸日本。但1944年蒋介石把东南沿海全部丢掉了,几十个机场都丢了,美国对这个事情有点痛心疾首。以后美国的原子弹造出来了,太平洋战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盟国还约定苏联打败德国后出兵东北,很多因素使美国改变了从中国大陆进攻日本的计划。投掷原子弹的飞机从太平洋上起飞投向日本广岛、长崎,日本很快就投降了。美军最后没有从中国大陆去攻占日本本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腾讯文化:1938年5月,中国空军有两架飞机在成都凤凰山机场培训一个月之后,到日本进行宣传性的轰炸?陈廷湘:1938年军事委员会专门做了这个计划,就是要对日本进行一次长途空袭。5月,正在进行徐州会战,中国不能示弱,要震慑一下日本军国主义。决策者当时考虑如用炸弹轰炸,两架飞机的意义不大,还不如做宣传。就在日本完全没防备的情况下,从成都飞到宁波的飞机又从宁波起飞,在日本的九州、福冈、佐贺等地城市上空撒下一百余万张传单,传单里面告诫日本人民,我们的飞机已经飞到你们国家的上空来了,但是我们绝不是要残杀无辜的人民,我们只是告诉你们,你们的军阀在我们的国土上正在肆无忌惮地进行犯罪的活动,但是你们由于受到了舆论的管制,不了解实际情况,现在就把这些实际情况告诉你们,让你们认真考虑。对于日本,国民政府想的不是要报仇,不是对日本人以牙还牙,而是劝日本人,要珍惜和平,这确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当时,中国空军飞到日本上空,又安全返回,这也确实给日本造成很大的震撼,因为日本人万万想不到竟然中国的空军还可以飞到他们的国土上来,还能安然返回,影响之大,可以想见。(本文系腾讯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duff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儿庄战役纪录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