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版射雕英雄传十二民族英雄都是谁

两车发生交通事故,轿车内3名志愿者受伤。
两位老人走了40000公里,正好和地球赤道周长差不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永乐五年五月,张辅将捕获的胡家父子捆送南京,并上报说陈氏宗族已被胡家父子屠尽,至今难觅宗族,当地“儒生”也上“万民表”,请求允准安南归附大明。朱棣下诏斩首胡家父子,大学士湖广等人建议借机在安南设郡,将之并入中华版图。朱棣的“燕王府旧臣”纷纷响应,尽管文臣解缙,杨士奇以及“第一谋士”姚广孝等人竭力反对,但志得意满的朱棣还是欣然采纳,永乐五年六月一日,朱棣降《平安南诏》,晋升张辅为“英国公”。改安南为“交趾”,设交趾郡,以工部尚书黄福为交趾布政使兼按察使。正是这个看似“威服四夷”的决定,令本已南征成功的大明,从此陷入了长达十数年的“越战”泥潭。
  永乐六年六月(1408年),为筹谋北征蒙古事宜,朱棣招驻兵安南的张辅归京,仅留沐晟镇守当地,然而仅过了半年,是年八月,安南战事风云再起,原安南陈氏王朝旧臣简定聚众造反,安南上洪,大塘,同登等地乡民纷纷响应,大举叛乱。此后,简定自称日南王,立其侄儿陈季扩为帝。朱棣闻讯大怒,先怒杀叛军派到南京的使臣,继而大举增兵,调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精兵四万人,由西平侯沐晟率领征剿,另派兵部尚书刘俊赴安南持诏书招抚,企图“剿抚并用”,是年十二月,沐晟率军与陈简定在安南生厥江(今越南丰盈县)决战,因轻敌冒进,被简定率重兵合围,激战之下全军覆没,明朝的“交趾指挥使”吕毅,派往安南招募的兵部尚书刘俊,皆在此战中阵亡。安南“建省”仅一年有余,局面却迅速糜烂。
  究原因,祸根其实早在朱棣决定设“交趾郡”的时候就种下了,恰如杨士奇当时谏阻时所说:“陈氏虽无能,却颇得民望,其民多怀之,其骤行废立,恐至安南士兵皆怨,钻营之徒势起,后患无穷也。”此言不虚,陈氏王朝虽然软弱无能,但越南百姓对其却感情深厚,明军平胡家父子的时候,正是打着助陈氏复国的旗号,方得到越南百姓的群起响应。结果却是改安南为交趾,强行建省,可谓自食其言。兵连祸结也就不奇怪。而这叛乱的简定,其实是原安南陈氏国王的宗亲,跟三国里的“刘皇叔”差不多,打着陈氏的旗号,自然引得安南诸多百姓纷纷归附。
  大乱之下,朱棣再次启用张辅,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朱棣令张辅督师,发二十万大军南下,因此时朱棣正意在北伐蒙古,因此命张辅此战必须“速胜”,张辅却不急于进兵,到安南后,先是安抚当地因战乱逃亡的流民,严惩当地贪暴害民的明朝官吏,继续“攻心”,直到局面稍稍稳定,才于三月南下慈廉州,直捣叛军老巢咸子关,用火攻之计焚烧叛军战船六百艘,至11月,已平定大部叛乱地区。
  11月中,张辅与叛军发动了神投海之战,令部将朱荣,蔡福率骑兵从陆地包抄,自率水师强攻,水陆并进,斩杀叛军四万多人,并成功俘虏叛军头领简定。至次年1月,张辅已尽数削平各路叛军,唯独简定所立的“侄皇帝”陈季扩,带兵退守安南义安苟延残喘,却也眼看朝不保夕。可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北方朱棣派邱福北征蒙古,却全军覆没,盛怒之下的朱棣调五十万大军北伐,并命令张辅火速北上,安南平叛的任务只得重新留给之前兵败的沐晟等人。果然张辅前脚刚走,陈季扩后脚就发动反攻,大败沐晟,安南叛乱平而复反,再成乱局。
  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北伐蒙古大胜,在成吉思汗的家乡翰难离河大破蒙古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得胜还朝时,趁朱棣“心情好”,陈季扩再派使者请求册封,这次的使者极尽拍马能事,引得朱棣“龙颜大悦”,封陈季扩为“交趾布政使”,一心想求封王的陈季扩大为不满,随即变本加厉,扩大叛乱,镇守安南的沐晟无能,无力与之交锋,只能收缩防线,勉强自保。盛怒之下,朱棣于三月再派张辅下安南,张辅到任后即出重手,先斩了此前作战不力的都督黄中(多邦之战率先冲锋的“敢死队”队长),激得军心大振,继而于8月再战神投海,在没有大型战舰的情况下,组成小船突击队,大破安南叛军水师,缴获敌船四百艘,进而攻克陈季扩老巢义安。
  永乐十一年(1413年)十二月,张辅与沐晟合军,同陈季扩在今天越南老挝交界的爱子江决战,陈季扩动用战象八千头冲击明军。
  张辅多谋,命令明军神箭手瞄准,“一矢射象奴,二矢射象鼻”,结果群象大乱,反而仓皇回逃,冲垮安南军阵,陈季扩全军覆没,经撒网搜捕,终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一月在老挝蒙册将其全家活捉,至此,持续数年的安南简定之乱彻底平定。成功平乱后,张辅押解陈季扩全家归京。朱棣命原交趾副指挥使李彬接替张辅,督师安南。
  张辅之所以屡次平乱后即被调回,原因在于此时朱棣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北征蒙古,安南之事,他只想尽快解决,莫要给北征“拖后腿”。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后,明朝廷更是把迁都北京提到了日程上,除大力营造北京皇城,疏通京杭大运河外,各精锐部队也陆续北移,对于最南方的安南,实则是越发鞭长莫及了。
  而此时在安南,朱棣又用人不当,派亲信太监马齐镇守,而敲诈地方贪墨成性的马齐,也闹得安南百姓怨声载道。从张辅北归后,安南各地小规模的反抗始终未停过。接替张辅的李彬,人品还算好,但为人懦弱无能,守土还算尽职,但终未有张辅之才。终于到永乐十六年一月,安南清华府土官巡检黎利召集各部在兰山会盟,再次举起了反抗明王朝的大旗,这就是越南历史书上至今大为宣讲的“兰山会盟”。
  关于黎利,中越两国史料评价各有不同,明朝的史料称他是“逆贼”,越南的史料称他是“民族英雄”,但两国史料都承认一个事实:他是安南历次叛乱的所有领袖里,最有才能,也最得民心,人品也最好的人。曾多次作为使节出师安南的永乐时代名臣李琦就在后来给明宣宗的奏折里赞他“礼敬贤才,优恤百姓,行事睿智果敢,行军谋而后动,德行才能,皆为胡(胡家父子),陈(简定,陈季扩)等逆贼所不及也。”如此评语,确为英雄。
  (黎利雕像)
  观其履历,他出身平民,却自幼好学,原是跟从陈季扩叛乱的“金吾将军”,因为陈季扩的亲信暴虐害民而与之反目,在爱子河会战前投奔张辅,因助明军剿灭陈季扩有功,被封为清安土官,张辅走后,“镇守中官”太监马齐在当地暴虐害民,甚至连黎利自己的小女儿也被马齐拐走,卖到皇宫为奴婢,从此下落不明。深仇大恨下,黎利终于永乐十八年一月会盟各地安南“土官”举兵,明安南督师李彬无能,加上镇守太监马齐正大肆采办珠宝,激得当地民众反抗四起,更是推波助澜,所以李彬虽然东征西讨“日不暇给”,兵乱却越剿越大,黎利之势却越剿越强。消息传到京城,此时张辅正协助朱棣筹谋继续北伐蒙古的事宜,着实走不开身,加上太监马齐欺上瞒下,于是命令李彬“戴罪征缴”。
  可怜李彬,之后几年被黎利数次以奇计杀败,损兵无数,终在永乐二十年(1418年)“忧惧而死”。明朝这次之所以未像以往几次火速调兵平叛,还因为此时明朝国内正发生“山东青州唐赛儿起义”,加上用兵蒙古的“战略重点”,三线作战,也确是力不从心。
  直到永乐二十年(1418年)李彬“牺牲在工作岗位”后,朱棣终遣精兵,以荣昌伯陈智挂帅南征,这支明军能打,接连在昌东,甘林之战击败黎利,逼得黎利逃往老挝求援,继而明军与越南-老挝联军在老挝农巴力大战,明军调重炮轰击,“大破之”,斩杀一万五千余人,老挝国王吓破了胆,立刻向明军请和,并答应交出黎利,谁知黎利抢先一步逃走,躲入越南俄乐山区中,其残部化整为零,开辟“抗明根据地”,联合当地山民同明军打起了游击,陈智才能终比不得张辅,之后两年屡次围剿,却劳而无功,双方再次陷入了相持。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逝,即位的明仁宗朱高帜意图“和平解决”,派人册封黎明利为清化知府,黎利拒不从命,而安南明朝辖区的乡民也纷纷起事,响应黎利。一年后,继位的明宣宗朱瞻基再遣精兵,撤换了在此地苦战多年的陈智,启用成山侯王通为帅征缴,可王通却更无将略,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二月,王通进剿俄乐山,遭黎利部将黎善伏击,损失五千人,交趾按察司陈洽战死,一场小败就让王通吓破了胆,竟私自与黎利议和。
  接连受挫下,明宣宗改派安远侯柳升为帅,会同曾征剿安南的老将沐晟,从广西,云南分两路进兵,起七万大军征剿。可同是“燕王旧将”,柳升的才能比张辅差太远,宣德二年九月,柳升在倒马坡战役中遭黎利包围,损失一万余人,其本人阵亡,随行的都督崔聚和工部尚书黄福整顿残兵继续进军,再次遭到败仗,几乎全军覆没。二人双双被俘。值得一提的是黄福,他之前曾多次在安南各地做知府,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今天越南民间,还有不少有关他为民做主的“清官戏”,这次明宣宗派他重回安南,也是为了“攻心”。
  谁知事与愿违。被俘后的黄福受到了黎利的优礼,黎利亲自请他“上座”,并叩拜说:“倘大明官员都如阁下,我又怎能会反?”此外,对于被俘的明军官兵以及明朝百姓家属,黎利也下令优待,伤者施药救治,死者敛尸厚葬,有愿归国者更发放路费,礼送出境。
  曾有其亲兵擅掠明朝官民,黎利闻讯大怒,斩亲兵八人,并训道:你等此种做为,与天朝(明朝)阉官何异?大明“公公”,却成了越南军民的“反面典型”,足见多年以来在安南祸害之深。种种“善举”下,明军“攻心”不成,反倒“被攻心”,驻安南各地明军士卒“逃亡者十之四五”。而受命从云南进兵的沐晟,得知柳升败讯,竟不战而逃。先前同黎利私自讲和的王通,此时连战连败,仅存两万残兵,连同数万明军家属百姓,被黎利重兵围困在东都(今越南河内),至此,安南之局,已然不可收拾。
  百般无奈下,明王朝只好旧话重提,重议杨士奇一直力主的“册封安南”之策,尽管户部尚书夏元吉以及英国公张辅拼命反对,张辅更亲自请缨,自请十万兵马,誓一年内讨平黎利。但近二十年来安南这场“降而复叛”的拉锯战,已让明宣宗君臣厌倦了,大学士杨荣的话更一针见血:国家之安危所系,在北不在南。终让明宣宗下了弃安南的决心。
  是年十月,明宣宗遣礼部侍郎李琦(即永乐时代多次出使安南的那位)为使臣,到安南宣布赦免黎氏罪过,并册封黎利拥立的原陈氏王朝宗族陈蒿为安南国王。在此之前,被围东都的王通已私自和黎利议和,在得到不再进犯的允诺后,黎利将被围安南的两万明军尽数放回。之后明宣宗正式弃安南,废明朝设在安南的三司,明朝驻安南各级文武官员,各镇军队,以及百姓家属总计八万三千人尽数撤回。
  一年后,陈蒿死,明宣宗顺水推舟命黎利“权署安南国事”。黎利“权署安南国事”期间,仿中国制度开科取士,推广儒学,并学习朱元璋的“垦荒令”“军屯制”,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明英宗正统元年,黎利病死,其子黎元龙被明英宗正式册封为“安南国王”,这就是历史上的越南黎氏王朝。其后,两国虽在嘉靖时代又发生摩擦,但和平相处终成主流。
  欢迎分享本文
  ――――――――――――――――
  加微信号:tianmu615(长按可复制)
  分享更多历史知识,文玩收藏资讯。
  关注方法:打开微信&点右上角+号&点 添加朋友&搜索:tianmu615(&长按可复制)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每天为大家分享美文,希望认识更多的朋友。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越南的‘民族英雄’都是‘抗华英雄’--历数中越冲突史!_华闻天下-爱微帮
&& &&& 越南的‘民族英雄’都是‘抗华英雄’--历…
曝:图中疑似某名人,大会惊现骇人亮点!点击上方华闻天下,回复亮点揭开真相更多内参消息,添加微信: 长按复制内幕消息--外媒时评--百姓焦点--人生百态前一段时间,越南国内暴发动乱,打砸抢烧中资企业,规模罕见,特从故纸堆中翻出数次中越冲突,以供读者参阅。在越南世界文化遗产顺化皇宫,悬挂着两张巨幅地图,以越、英、中三种语言,声称西沙和南沙诸岛属于越南。意味深长的是,1974年1月入侵中国海域的“李常杰号”“陈庆瑜号”“陈平重号”都是以越南历史上抗华英雄命名的,其中第一艘进犯的“李常杰号”,名字来源于1075年主动入侵北宋邕州的李朝将领李常杰。西沙海战后,越南政府出版社推出的《越南古代史》说:“越南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侵略史”。古代中越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恩怨冲突,以致越南如此耿耿于怀?秦皇平越被描述成侵略开端“越南”的意思是百越之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百越族聚居地,设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其中桂林和南海分别在今天的广西、广东,象郡包括今天的广西东南部和越南北部、中部。按照越南方面的说法,这就是中国大举侵略越南的开端。实际上当时那里只有一些原始部落,没有独立政权。秦始皇占领南越是他统一中国的步骤之一,南下的五十万大军被命令留在当地,与越人杂处,发展生产促进发展。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二征起义”秦始皇死后,各地割据成风,南海郡龙川令赵佗乘机自立为王,建“南越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重启统一事业,攻灭“南越国”,将其地划为九郡。由此至五代后期大约一千年间,这一地区一直属于中国古代专制王朝的一部分。东汉初,光武帝改变越南地区不交赋税只交贡物的制度,派官吏到当地征税,雒王、雒侯、雒将等原始部落首领对此不满。公元40年,某雒将之女征侧起兵反抗,其妹征贰随即响应。起义击败汉朝驻军,取得六十五座城池,征侧自立为王,其领导的起义历史上称为“二征起义”。征氏政权坚持了三年,被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据《后汉书》记载,征氏姐妹被俘斩首,“传首洛阳”,而越南的历史传说认为征氏姐妹坚贞不屈,于公元43年阴历二月六日投江自尽。每年阴历二月六日,越南民间都会举办纪念活动。马援平叛后在交趾地区废除雒将制,健全郡县制,按照中国史学界观点,平叛促进了当地生产关系的进步。而越南则评价二征起义为民族意识觉醒的开端,征氏姐妹也在不断的传说演绎中被尊为女神。北宋时期越南建国 主动内附列藩公元939年,交趾人吴权击败南汉军,拓土称王。968年,交趾地区的丁部领称帝,取国号为“大瞿越”,越南这才正式建立了独立政权,成为国家。吴权俨然被越南尊为国父,形象被神化。据越南史籍记载,吴权出生时“异光满室”,“及长魁悟(奇伟也),目光若电,缓步如虎,有智勇,力能扛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72 年,丁部领遣使宋朝,称“志慕华风,常思内附”,请求册封。赵匡胤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这标志着越南成为中国“列藩”,中越关系进入了藩属时期。借口王安石变法 越南侵宋屠杀数万人公元1069年,王安石推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在国内引起强烈争议,李朝十万大军在辅国太尉率领下乘机攻宋,侵占钦、廉、邕三州,“尽屠五万八千余人,并钦、廉二州,死亡者几十万人”,邕州知州苏缄寡不敌众,杀全家36人后自焚。这样一场残忍的侵略之战,发兵理由竟然是宋朝实行变法残害国民,越南“兴师问之,欲相救也”。相救的办法就是屠杀。到近现代,越南又声称攻宋“出于自卫”,是李常杰认为宋军有侵略企图,所以“先发制人”。宋神宗挥师攻越 逼其议和1076 年3 月,宋神宗派郭逵率30万大军收复邕州失地,随后乘胜追击,打入李朝境内,距其首都升龙仅30公里。李常杰提出议和,宋军退出已占领的李朝土地,恢复宗藩关系。在胡志明市的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可以看到沙盘和人物模型再现的李朝军队大战宋军的场面。李常杰攻占宋朝城池的“功迹”,使他坐稳民族英雄宝座,被评价为“把天才的战略与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相结合的杰出的军事家”,而其屠杀中国平民的行径在越南国内则很少提及。元朝三攻越南元朝建立初期,忽必烈四处扩张,曾三次发动大军攻越南。仅第一次攻越取得胜利,后两次都被越南陈朝皇族将领陈国峻率兵击败,陈国峻受封兴道王,故又称陈兴道。蒙古铁骑踏遍欧亚大陆,却未能征服小小越南,此后还常被越军袭扰西南边境,这令越南非常引以为豪,陈兴道也因而成为头号民族英雄。蒙古当时已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侵略越南的账也就一并算在了中国的头上。明清出兵助越南平乱明朝永乐年间和清朝乾隆年间,中国都曾出兵越南,出兵的原因基本都是越南发生内部叛乱,或受到邻国侵略,岌岌可危的王朝请求宗主国保护。在当时宗藩关系的礼法体制下,中国确有出兵的义务,并不能以现代观点指责中国干涉越南内政。最后的宗主国——中法战争19世纪80年代,中国最后一次履行宗主国的义务,帮助越南抗击法国军队,最终,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清王朝的妥协下,1885年,法国占领越南,中越宗藩关系结束。西沙海战1973年9月,越南共和国(南越)宣布将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岛屿划入其版图。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蛮横行径,重申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南越方面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派出军舰侵占西沙一些岛屿,并打死、打伤中国渔民和民兵多人,同时攻击中国正常巡逻的舰只。日,中国海军舰艇奉命开赴西沙群岛,将南越军队赶出西沙群岛,取得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此战击伤越南共和国驱逐舰3艘,击沉护卫舰1艘,毙伤越南共和国官兵100余人,俘敌48人。对越自卫反击战日至3月16日,中国和越南之间爆发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便宣布胜利,撤出了越南。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后也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到最低点。进入八十年代后两国继续对抗,在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地区又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被选择的历史在中国史书上,越南相关事务往往只是一笔代过,与中国交战的越南将领,由于级别太低,名字很少被记载。但对越南来说,中国是最重要、最强大的邻居之一,中越关系在越南历史上十分要紧,对抗华英雄的祭祀和崇拜自古有之。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我的越南学生就告诉我说,在越南的历史上,所有越南的‘民族英雄’都是‘抗华英雄’。我也告诉他们,历史上在印度支那半岛族群内战中,不知出了多少‘民族英雄’,可能百十倍于抗华英雄,但是只有‘抗华英雄’,才能名垂青史。其他英雄们的大名,你们都不知道罢了。诸生大笑称是。”本文来源于观察者网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领取!只为品牌推广!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华闻天下》内幕消息、外媒爆料、国内动态、听不见看不见的新闻,尽在华闻天下!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您的位置:
这就是越南宣扬的最早“民族英雄”的下场 国人来看
发贴人:219.131.201.*发贴时间:【】[]
&& ()&& ()
  文章来自:快乐老人报 作者:佚名 原标题:越南渲染的“中国史”真相如何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越南参观历史博物馆是一种奇特的体验。&& ()&& ()&& ()&& ()&& ()&& ()&& ()&& ()&& ()&& ()&& ()&& () 从公元前3世纪到18世纪,几乎每一个展厅,都可以看到,解说员自豪地向各国游客介绍,越南人民反抗“中国者”的英勇事迹西沙海战后,越南政府出版社推出的《越南古代史》说:“越南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史”而在中国人民眼中,越南曾是最亲密的战友之一,年间,中国在自己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援越200多亿美元(兑换成黄金现在价值约5万多亿元人民币)古代中越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恩怨冲突,以致越南如此耿耿于怀?
  镇压郡县是战争吗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百越族聚居地,设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其中象郡包括今天的广西东南部和越南北部、中部按越南的说法,这就是中国大举越南的开端实际上当时那里只有一些原始部落,没有独立政权秦始皇死后,南海郡龙川令赵佗自立为王,建“南越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重启统一事业,攻灭“南越国”,将其地划为九郡由此至五代后期大约一千年间,这一地区一直属于中国古代专制王朝的一部分
  初,光武帝改变越南地区不交赋税只交贡物的制度,派官吏到当地征税公元40年,原始部落首领雒将之女征侧起兵反抗,其妹征贰随即响应军击败汉朝驻军,征侧自立为王,其领导的历史上称为“二征”征氏政权坚持了3年,被伏波将军马援平定按照中国史学界观点,马援平叛促进了当地生产关系的进步而越南则评价二征为民族意识觉醒的开端,征氏姐妹被尊为女神
  1956年11月,周恩来访问越南,亲自到河内“二征庙”献花圈,对“1900多年前因抗击中国汉朝马援率领的军而牺牲的两位女王”表示敬意周恩来选择参拜二征庙是为促进新时期中越关系,但客观而论,时期越南是隶属于郡县,马援镇压二征属于“内部矛盾”,此后近千年的与镇压性质皆类似在越南的历史教育中,这些却是越南人民在英雄带领下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北宋时期越南中国十余次
  公元939年,交趾人吴权击败南汉军,拓土称王968年,交趾地区的丁部领称帝,取国号为“大瞿越”,越南这才正式建立独立政权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72年,丁部领遣使宋朝,请求册封赵匡胤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这标志着越南成为中国“列藩”1009年,李公蕴开创越南史上最强盛的王朝李朝,统治者多次“深入宋境,焚其仓而还”,“伐宋钦州,耀兵而还”北宋疲于应付辽和西夏,无暇顾及西南,李朝的入侵强度一次次增加
  公元1069年,李朝十万大军在李常杰率领下攻宋,侵占钦、廉、邕三州,“尽屠五万八千余人,并钦、廉二州,死亡者几十万人”这样一场残忍的之战,发兵理由竟然是宋朝实行(王安石)变法残害国民,越南“兴师问之,欲相救也”相救的办法就是屠杀到近现代,越南又声称攻宋“出于自卫”,是李常杰认为宋军有企图,所以“先发制人”1076年3月,宋军收复邕州失地,并打入李朝境内李常杰提出议和,才又恢复宗藩关系
  在胡志明市的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可以看到沙盘和人物模型再现的李朝军队大战宋军的场面李常杰攻占宋朝城池的“功绩”,使他坐稳民族英雄宝座,而其屠杀中国平民的行径在越南国内则很少提及
  爱“抗华英雄”也爱孔子
  元朝建立初期,忽必烈曾三次发动大军攻越南仅第一次攻越取得胜利,后两次都被越南陈朝皇族将领陈国峻率兵击败这令越南非常引以为豪,陈国峻也因而成为头号民族英雄蒙古当时已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越南的账也就一并算在了中国的头上
  明朝永乐年间和清朝乾隆年间,中国都曾出兵越南,出兵的原因基本都是越南发生内部叛乱,或受到邻国,岌岌可危的王朝请求宗主国保护19世纪80年代,中国最后一次履行宗主国的义务,帮助越南抗击法国军队,最终,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清王朝的妥协下,1885年,法国占领越南,中越宗藩关系结束直至1949年之后,中越关系才翻开新一页,进入前所未有的蜜月期,两国领导人也结下兄弟般的私人友谊
  20世纪70年代后期,越南南北统一,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逢中越关系紧张,于是古代中国“侵越”史成了民族主义教育的重头戏,越南官方出版大量渲染中国的书籍,“抗华英雄”的事迹广为流传
  越南民间纪念“抗华英雄”的同时,也祭祀孔子和财神爷,文庙的数量恐怕不比二征娘娘庙的数量少中越古代发生战争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40年,其余近两千年时间,两地交往密切越南对古代中国的爱恨纠结,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开的(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这就是越南宣扬的最早“民族英雄”的下场 国人来看》&&&& 地址: .cn/Article/201406/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南导演陈英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