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宗教信仰一栏填什么

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西班牙信仰什么宗教
浏览次数:0
西班牙自从罗马人统治时期开始就确立了天主教国家的地位。
不知道下面这条知识能否帮助到您
在碰到房租的房子后一口气付了半年的房租。结果房东变卦,已交两千欧元房租打了水漂。
西班牙侨胞租房遇诈骗
好像是基督教
好像是基督教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
ask:3,asku:1,askr:15,askz:13,askd:114,RedisW:0askR:3,askD:0 mz:hit,askU:0,askT:0askA:5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世界4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的区别
[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世界4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的区别
【 - 语文阅读】
篇一 : 世界4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的区别[_host_]篇二 : 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A.基督教伊斯兰教B.伊斯兰教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  )A.基督教伊斯兰教B.伊斯兰教佛教C.佛教基督教D.佛教印度教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佛教和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故选:D.考点:考点名称: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汉语:汉语是一个语族,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新加坡共和国、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语言之一。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1.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2.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3.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语种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南部俄语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地区:名称发源与分布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种类: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与传播:世界宗教的扩散:1.迁移扩散迁移扩散最突出的是移民,通过信奉某种宗教的移民而将该宗教带到新的地区,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欧洲移民的国家,所信奉的宗教与母国信奉的宗教是相同的,而且很难改变。其次,是通过传教士转移到新的地区进行传教,在我国,佛教和基督教都是通过“番僧”和“洋教士”把佛教和基督教传入我国的;2.扩展扩散:宗教通过传教士在新区对那些渴望接受宗教的人进行传播,在基督教方面先是在贫苦人中传播,当其被奉为国教时,才由城市走向农村。后来,基督教随欧洲宗主国进行殖民活动也是先在人口比较聚集的地方开始,然后再转向人口稀少的农村。佛塔起源于印度,当初是为埋藏佛的舍利而建,后来演变成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从塔的形状看,印度的佛塔为半圆型,中国的佛塔为多边形。"地宫"是中国佛塔的独有构造,建于塔下,用来埋藏佛的舍利和陪葬物。印度实行火葬,没有深埋的习俗,佛舍利藏于塔内。中国佛塔最显著的特征是塔檐向上挑起,成飞檐翘角状。中国佛塔讲究塔身装饰美,在塔身和塔内雕刻形态各异的佛像,印度佛塔没有装饰。印度佛塔一般为3层,我国佛塔级数却为5、7、9、11、13、15等奇数层,而塔的平面形状多为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偶数面。篇三 : 天主教:天主教-基本简介,天主教-产生背景天主教(公教,拉丁语:Catholicismus,希腊语:Καθολικισμ??,英语:Catholicism),全称天主教会(大公教会,拉丁语:EcclesiaCatholica,希腊语:Καθολικ?Εκκλησ?α,英语:CatholicChurch),语源为“天下为公”的公(希腊语:καθολικ),是基于至公派神学的基督徒三大教派分支之一,也是强调普世性的宗徒继承教会。 明朝末年该教由罗马教会传入中国,当时信仰的神根据中国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译作“天主”;新教改译基督以后,成为其在中国因袭的会号。另作旧教。 公元1世纪,天主教基于耶稣的生平事迹与主张,由创立教会的耶稣首席宗徒圣伯多禄(彼得)所代表的犹太人,以及将基督信仰化的圣保禄(保罗)所代表的外邦人共融而来。2世纪至4世纪逐渐在罗马帝国宗教化与国教化,形成罗马为中心的罗马天主教,并基本定型于11世纪及16世纪两次基督教大分裂后的天特会议。19世纪及20世纪的第一次、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则总结了过去,确立了其在现代社会的方向。 截止2010年,全球天主教徒超过12亿,占基督徒总人口的二分之一。除一些泛宗座缺出论、或本土化的小众教会,接受梵蒂冈指导的信徒也是仅次于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的世界第二大政治及文化族群。 而中国天主教则作为独立宗教,与中国基督教并列中国五大宗教,分为自治、自传、自养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570万信徒,和遵循圣座的罗马天主教中国(大陆)教会信徒。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基本简单介绍[_host_]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旧称: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希腊语:Παλαι Διαθκη、拉丁语:Vetus Testamentum)。基督教的核心人物耶稣(希伯莱语:、希腊语:Ιησο,拉丁语:Iesus)。出生在犹太的伯利恒,妈妈名叫玛利亚。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1至5世纪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颁布米兰诏书(Edictum Mediolanensium),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宣布它为国教。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三十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两点。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天主教基督教3大派别之一。音译加特力教,意译公教,也称罗马正教。中国人根据明末耶稣会传教士的翻译,称之为天主教、罗马天主教,是取自中国一句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根据2010年统计,全世界共有信徒13余亿。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帝国在政治、社会、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基督教,在其形成初期,就逐渐分成以罗马为中心的拉丁语派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语派,东西两派为教会最高权力和教义等问题长期争论,终至1054年由色路拉里乌斯分裂而分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东派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西派强调自己的普世性,称为公教。公教即天主教在中世纪曾深入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法律、学术、文化、教育和艺术等各个领域,成为无所不在的精神力量。直到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从中又分裂出与罗马教廷脱离关系的新教(抗罗宗)各派。天主教一方面发动了与之对立的反宗教改革,加强教廷权力,整肃教会纪律,同时成立耶稣会等组织,深入社会各阶层进行加强天主教的活动。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向美洲大陆扩张,天主教在拉丁美洲有很大影响。如今,巴西是全世界拥有天主教徒最多的国家。在20世纪,面对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天主教一方面在其内部反对现代主义神学,反对共产主义等“错误学说”,另一方面也逐步改变僵硬立场,提出了革新和对话的方针,谋求与基督教各派及社会各方面进行合作。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产生背景普世宗教“天主教”对应的英语写作“Catholicism[k??θ?l?s?z(?)m]”,直译“至公主义”、“至公论”或“至公精神”,特指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到宗教改革期间的基督教及西方宗教历史时期,也是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社会瓦解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前整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主体政教,历史地位类似于中国的儒家或法家。该词由“Catholic”(至公)与“-ism”(主义)组成,其中前者来自希腊语“καθολικισμ??”[katholikos],音译“加特利”,又由‘κατ?’(立足于)与“λο?’(全部的)组成,定型于晚期中古英语,主要有古典法语“catholique”和晚期拉丁语“catholicus”2种原始转写。词义等同于英语的“universal”(普世),与描述全人类、全地球的“ecumenical”(大公)通用。因此意指“统括一切的“、“包罗万象的”、“宽容大量的”,也是对其所信仰的全能天主(俗称:上帝)的诠释与定义。该主义的诞生也象征着基督教脱离它的母体“犹太主义”(犹太教,Judaism),成为不分种族、国籍的大公宗教。天主教的立法机构及运营实体称作“天主教会”(英语:Catholic Church),是“至一至圣至公及宗徒教会”(英语:One Holy Catholic and Apostolic Church)的简称,直译“大公教会”、“公会”、“公教会”,又被形容为“普世教会”(Universal Church)、“慈母教会”(Mother Church)。该会的前身是耶稣受难后,他留世的众门徒组织在耶路撒冷的宗教团体,后陆续在罗马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安条克、耶路撒冷、亚历山大港与帝国首都罗马落成五座初代教会管区;当时没有实际的名称。得名“大公”,则是由公元70年代接任安条克主教的圣依纳爵基于“耶稣基督所到之地,是为大公教会”的思想提出,也就是1个整体的教会,信仰与学说完全的统一,且完整的传承。后逐渐单指处于首席位置的罗马,天主教也逐渐单指罗马奉行的教条。此外,依纳爵和后来的耶路撒冷主教圣济利禄、伊兹密尔主教坡旅甲等东部领袖强调这一教会的“正统性”,因而东部教会也通称作“正教会”(Orthodox Church)。普世教会西方教会政派教会(-派)罗马天主教会(Roman Catholic Church),依首任罗马教会主教 圣伯多禄 后继者组建。首都位于 梵蒂冈城国 。12亿人。古罗马及 西方基督教 礼仪传统教会一个: 拉丁人 派(Latin Catholic Church),1世纪 (Petrus)创立在 罗马帝国 行省 阿非利加 ,后进入帝国首都罗马。罗马成为基督教及天主教会中心。伯多禄殉道后,成为首位 基督徒 认可的 圣人 主教。5世纪, (Leo I)成为首位被教会内外认可的 伟人 领袖。 西罗马帝国 灭亡后,第50任安达修二世(Anastasius II)成为首位非 圣人 的主教。教会政治及 国教 化后,主教的品行逐渐受到教会内外质疑。7世纪,第64任额我略一世(Gregorius I)成为第二位教会内外认可的伟人。9世纪,第105任尼阁老一世(Nicolaus I)成为第三位伟人。11世纪, 东西教会大分裂 ,第152任利奥九世成为第109任主教以来的第一位圣人主教。16世纪, 宗教改革 及第二次教会大分裂期间,第225任 庇护五世 被认可为圣人;20世纪,第257任 庇护十世 成为宗教改革及庇护五世以来教会400余年的第一位圣人主教。 同世纪继任的第264任 若望?保禄二世 (Ioannes Paulus II)成为尼阁老一世以来1000余年的第一位世俗及教会认可的伟人领袖。 该会与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是中国境内现存的2个天主教会,在中国大陆非法。台湾、香港、澳门可自由传播。国际范围狭义的天主教。中国大陆则特指 中国天主教 。民族教会政派宗派东方派天主教(Eastern Catholic Churches),二十二个与拉丁派教会教义共融的东方基督教自治宗派。详见 东仪天主教会 。古希腊 及 拜占庭帝国 礼仪传统教会十四个:阿尔巴尼亚人派、白俄罗斯人派、保加利亚人派、克罗地亚人及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派、希腊人派、匈牙利人派、意大利裔阿尔巴尼亚人派、马其顿人派、默基特人派、罗马尼亚人派、俄罗斯人派、鲁塞尼亚人派、斯洛伐克人派、乌克兰人派西亚述帝国及安条克礼仪传统宗派三个:马龙派、叙利亚人派、马兰卡拉派东亚述帝国及迦勒底礼仪传统宗派两个:叙利亚迦克敦派、叙利亚马拉巴尔派亚美尼亚王国 礼仪传统宗派一个:亚美尼亚人派古埃及及亚历山大帝国礼仪传统宗派两个:科普特人派、埃塞俄比亚人派独立教会政派宗派独立天主教运动(Independent Catholic movement),自4世纪世俗政权开始干涉教义后,依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独立的一系列宗派。强调正统的详见东正教,参见东方正统教会、景教。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以降,彻底脱离大公主义的详见加尔文宗,参见新教。中国天主教: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部分主教与罗马共融。组织上存异。菲律宾天主教:菲律宾独立教会,WCC成员。波兰天主教:波兰国立天主教会,WCC成员。凯尔特教会(Celtic Catholic Church)。凯尔特人礼仪传统。福音天主教,WCC成员。老派天主教,WCC成员。盎格鲁天主教(Anglo-Catholicism),盎格鲁撒克逊人礼仪传统。 详见圣公会的高教会派。 包括盎格鲁路德教会(Anglo-Lutheran Catholic Church),基于宗教改马丁?路德终身未改宗的原因建立,属路德宗的小众宗派,现名奥格斯堡教会(Augustana Catholic Church)解放天主教运动(Liberal Catholic Movement),采用解放神学的一系列宗派。至公主义强调神权高于君权,这也是罗马教会的一贯主张。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后,教权与君权平等成为受国家保护的正统大公主义,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主要由东罗马教会奉行。随即两者分化成为教权至上的罗马天主教会,与政教合一的正统天主教会(东正教);而针对罗马天主教问题,又形成强调政教分离的抗议宗(新教)。自此,重视教会普世性、大一统的至公主义成为旧教代名词,而重视独立性、分而治之的抗议主义则成为新教代名词,两者成为彼此在政治信仰上的对立面。同时,也有介于两者之间,但分到天主教、新教一方的中间派,包括共融的圣公会和古公会两者。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概述罗马天主教的中心教堂天主教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亲自创立的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圣而公教会,是3大派别之一。天主教的英文是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拉丁文是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音译为加力特教,意译公教。因其中心在罗马,又叫罗马公教。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新教、东正教、天主教统称基督教。天主教教徒信仰图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历史沿革初代教会耶稣与十二门徒公元1世纪前期,基于犹太民族预言与信仰的受膏者(傅油者)〔希伯来语:????????、默西亚〕,拿撒勒的耶稣(纳匝肋人耶稣)开始在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巴力斯坦)、小亚细亚一带从事宗教活动及社会活动。耶稣是一位教育家(拉比)、神学家(宣道士)和医生,他在会堂教育世人知识、宣讲天国福音、医治人们的疾病、替人们消灾弭祸。后来圣伯多禄(彼得罗斯)与圣安德肋(安得烈亚)兄弟为首的十二人成为耶稣十二门徒,并被委以驱魔的权柄和治病救人、接济世人疾苦、奉献自己的大使命。是为大使命宗徒(使徒),以及教会兴建学校、医院、福利院、养老院等慈善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发端。30年代,伯多禄在凯撒利亚认耶稣为基督(默西亚),以及天主(上帝)之子。相传耶稣将通往天国的钥匙、宽恕与绝罚的权威、高于地狱的权柄神授予了这位最年长的宗徒,并嘱咐他将教会建在磐石上。直到耶稣钉死十字架。三天后,据说伯多禄等耶稣的追随者们见证了耶稣的复活和升天,于是这坚定了他们的信心。32年,伯多禄成了实际的领导者,并基于耶稣的教诲和生平开始传教,组建了在耶路撒冷的宗教团体。后交由耶稣的兄弟及长老圣雅各伯担任首任耶路撒冷主教。60年代,伯多禄赶往罗马帝国首都罗马传教,组织起第5座初代的罗马教会,后遭罗马皇帝尼禄处以十字架刑。相传伯多禄殉道前,要求行刑者将自己倒钉十字架,因为自己不配和耶稣基督同样钉死。是为圣伯多禄十字(圣彼得十字)。伯多禄死后,圣理奴(圣李诺)接任伯多禄,就任第2任罗马大主教。罗马逐渐成为基督徒的中心。70年代,耶路撒冷圣殿损毁,犹太人分散到世界各地,犹太教正宗破落;基督徒组成的5大初代教会(5大牧区)成型。包括继承于伯多禄的罗马教会,是为西方教会;安德肋的希腊教会(君士坦丁堡)、雅各伯的犹太教会(耶路撒冷)、马尔古的埃及教会(亚历山大)、保禄的安条克教会,是为东方教会。约78年,理奴殉道。圣厄拿古肋德(克雷)继任,获得罗马公民权的拉丁公民权,约91年4月26日殉道。圣古肋满(克莱孟一世)继任,相传在101年11月23日(儒略历11月25日)殉道。古肋满在位期间通过《古肋满第一书信》处理了科斯林教会的纠纷。罗马主教逐渐扮演起各地教会的仲裁者。是为教宗制(教皇制)的萌芽。进入2世纪,第5任主教圣厄法礼德(立德)建立选举宗教领袖的枢机主教制。第9任圣厄启奴(伊琪)制订神职人员的品级与职权,以及给新生儿洗礼后自动获得“教父母”(代父母)身份的制度。第12任圣所多禄(沙德)提出“非司祭主持的婚礼,为无效”的思想。第14任圣必古德肋(维克托一世)确立拉丁语为罗马教会的官方语言。2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罗马教会的拉丁语与东方的希腊语2种礼拜仪式(弥撒)成型,差异也逐渐加剧。154年,第11任主教圣厄拿启德(启德)与伊兹密尔主教圣伯理察仆(坡旅甲),就主日在哪天的问题展开磋商。190年代,必古肋德与伯理察仆经过讨论,提出“不在星期日礼拜者,开除教籍”的声明。公元3世纪,随着基督徒的壮大,第15任主教圣哲不理奴(则斐琳)在位期间,关于谁是正统思想与谁是异端思想的争论逐渐加剧,罗马教会疲于应对。第16任主教圣察礼德(加理多一世)时期,因选举制度的不完善,反对派的枢机主教选举出了首任“对立教皇”圣先伯礼德(ππ?λυτο?)。圣乌尔巴奴(乌尔班一世)继任后,以前者为正统。230年代,第18任主教圣方德阿奴(彭谦)成为首任自动退位让贤的主教。是为荣休制的发端。继任者圣法必阿奴(法比昂),为马尔克?尤里乌斯?菲利普(阿拉伯人菲利普)父子施洗,菲利普成首位基督徒罗马皇帝。结束大规模的受迫害期,继而大力发展地下教会的设施布局、整备罗马的教会组织结构,并设置调查和收集殉道者事迹的信箱。240年代,随着新皇帝德基乌斯上台,教会再次遭到镇压,法必阿奴殉道。主教位空缺十四个月,在迫害间歇期选出第20任主教圣古尔拿留(科尔乃略),空缺期实际领袖的长老圣诺阿谦奴(Novatianus)则成为第二名对立主教。古尔拿留主张神职人员杀人、通奸、背教是大罪,诺阿谦奴则主张人无权审判人、只有末日审判才有审判权。前者得到了神学家西仆理阿奴(Cyprianus)的支持,并成为正宗。253年,古尔拿留殉道,后6年因帝国的镇压,又换了4任主教。整个250年代合计9年6任;诺阿谦奴历经了2至5任,并着成三位一体论。第22任主教圣思德望(斯德望一世)期间,提出一次洗礼、终身有效、改宗无需重洗,并提高了罗马教会在初代教会的定位。是为首座主教意识的萌芽。第25任主教圣笃修(狄约尼削)继任后,提出“理性的信神”的指导方针,解决了亚历山大的信徒暴乱,并迎来新皇帝加里恩努斯的特赦。教会合法化。268年,笃修病故。是为罗马教会成立200余年的首位非殉道主教。但在新皇帝奥勒良上位后,教会再次遭到镇压。274年10月30日,第26任主教圣腓肋古慈(斐理斯一世)为帮助基督徒躲避迫害而殉道,其支持三位一体和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理论、反对阿里乌斯派(萨莫萨塔人保卢)耶稣非神的教义主张,则成为基督徒的主流思想。教会在皇帝奥勒良死后,重新恢复合法地位。第29任主教玛尔哲礼奴(玛策林)继任后,基督徒大范围地渗透到帝国的各个阶层。301年,位于罗马帝国以外的亚美尼亚王国,继承自耶稣十二宗徒圣西满与圣巴尔多禄茂的亚美尼亚教会(亚美尼亚正教会),成为第1个国家宗教。302年,因基督徒反对皇帝崇拜的传统,罗马帝国在新皇帝戴克里先上台后,则以清理异教徒名义,再次展开镇压运动。没收基督徒士兵的武器、没收教会的财产、焚烧圣经,又因为基督徒涉嫌两次在皇宫纵火,加剧了镇压幅度。下发了信教者得死,不信者得生的号令。是为教会史上“最后的大迫害”。近代天主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在公元1517年,天主教奥斯定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另立门户”,由天主教分离出去成立新教(中国内部称为基督教)。天主教一方面发动了与之对立的反宗教改革,加强教廷权力,整肃教会纪律,同时成立耶稣会等组织,深入社会各阶层进行加强天主教的活动。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向美洲大陆扩张,天主教在拉丁美洲有很大影响。如今,巴西是全世界拥有天主教徒最多的国家。18世纪,在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和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对罗马教廷的离心倾向日益增强,1809年拿破仑将教皇国并入法国版图。1929年,庇护十一世和墨索里尼签订拉托兰条约,教宗拥有独立的梵蒂冈城国的主权方被正式承认。教宗本笃十六世与新教圣公会大主教威廉斯日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开,日由次任教宗保禄六世结束的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指出:“如果天主教会应该为过去教会的分裂承担责任,那么天主教会将会谦逊地呼求天主的宽恕。如果天主教会曾经开罪过其他非天主教的弟兄,那么天主教会也会求他们宽恕。另一方面,天主教会也会诚心地宽恕所有开罪过天主教的人。”会议也强调天主教要跟上时代,及后在教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对外采取开放政策,主张与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以及其它宗教和不信宗教的人们对话。会议之后,天主教在神学上打破了以往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禁锢,使神学出现了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现象。教宗本笃十六世与东正教牧首巴尔多禄茂一世日那天,天主教和东正教彼此废除了加给对方的绝罚,在罗马和东方的法纳耳(Phanar),双方同时宣读了相互宽恕书,取消了1054年两教会对对方判处的绝罚,使基督教东西两教会合一的希望放出光芒。大会草案指出:“天主教本身也需要认错和悔改,并重视分离弟兄所拥有的真理、成圣方式和福音价值。”会议的目标就是:“革新教会和渴望与分离弟兄们的合一。“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教会草案》中清楚说明:“基督是天主与人类间唯一的中保,圣母中保的角色完全隶属于基督。”在20世纪,面对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天主教一方面在其内部反对现代主义神学,另一方面也逐步改变僵硬立场,提出了革新和对话的方针,谋求与基督宗教各派及社会各方面进行合作。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神学理论基督天主教奉耶稣为天主圣父的圣子、全人类的救世主、“默西亚”、“基利斯督”,降生成人,救赎万民,免其受苦。基督一词来自希伯来语“默西亚”的希腊译文,译作“受傅者”。若非因为耶稣完全实现了这词所表达的神圣使命,它将不会成为他的专有名字。因为在以色列,那些为执行天主赋予的使命而奉献于主的人,才因天主的名而被傅油。例如:君王、司祭、以及少数的先知。而默西亚的情况应是最杰出的,因天主派遣了他,是为正式建立他的神国。默西亚应被上主的神所傅油,在同一时刻中成为君王、司祭和先知。耶稣以其司祭、先知和君王的三重功能,实现了以色列对默西亚的期望。天主教相信,天使向牧人们报告那诞生的耶稣,乃是天主向以色列所预许的默西亚:“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路2:11)。从起初他就是“父所祝圣并派遣到世界上来的”那一位(若10:36),他是贞女玛利亚所怀孕的“圣者”(路1:35)。若瑟被天主召叫,要“娶他的妻子玛利亚”,因为她已怀孕,“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于圣神”(玛1:20),务使那“号称基督”的耶稣,生于达味默西亚后裔中的若瑟的妻子(玛1:16)。天主教认为,耶稣被祝圣为默西亚显露了他的神圣使命。“这是他的名字所指示的。因为在基督的名字内,已暗示了那位傅油的、那位被傅油的以及那位傅油本身:那傅油的就是圣父,那被傅的就是圣子,且是在圣神内被傅,圣神本身就是傅油”。他从永远被祝圣为默西亚,在其现世生活中显露出来,就是当若翰给他授洗时,就是当天主“以圣神和德能傅了他”(宗10:38),“使他显示于以色列”(若1:31),作为他们的默西亚。他的工作和说话将显示他是“天主的圣者”(谷1:24;若6:69;宗3:14)。许多犹太人,甚至一些怀有与他们共同期望的其他民族,在耶稣身上看到了天主许给以色列的默西亚、“达味之子”的基本特征。耶稣接受了他应得的默西亚名号,但有某种保留,因为当时一部分的人,用1种过分人性的观念去看此名号,主要是政治性的观念。耶稣接受了伯多禄承认他为默西亚的信德宣认,并预告人子那已迫近的苦难的日子。他借“自天降下的”(若3:13)人子的超然身分,揭露了他默西亚王权的真正内容,正如他借受苦仆人的救赎使命所揭露的:“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20:28)。为此,他的王权的真正意义只有在他高悬在十字架上时才显示出来,但只有当他复活后,他的默西亚王权才能由伯多禄在天主的子民前当众宣布:“所以,以色列全家应确切知道:天主已把你们所钉死的这位耶稣,立为主,立为默西亚了”(宗2:36)。三位一体天主教圣像天主教认为,三位一体是奥迹,这种奥迹是不能让世人所完全明白的,只是描述了三位一体的由来和形态。天主教认为,世界和宇宙中存在1种超自然和超社会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天主。他是独一无二、无所不能、创造有形和无形万物的神。由于他具有3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神,所以称他为“三位一体”的天主。因圣父在天,称他为天父,被认为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力量。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圣子为耶稣基督,由圣父所生,并受圣父的派遣降临人间,以自己在十字架上的流血牺牲拯救世人的苦难。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圣神由圣父、圣子所共发,圣神启迪人的智慧和信仰,使人弃恶从善。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这3个位格不是各自独立的3个,而是同一本体,三者组成天主的统一整体。天主创世天主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天主创造的,人类当然也是天主创造的。《旧约?创世纪》记载:天主用5天时间创造出了自然界万物,第6天造人,第7天歇息。正是因为天主创造一切,他才被说成是至高无上、全能全知、无所不在的唯一真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人的原罪天主教认为,人的本性是有罪的。因为天主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厄娃(即夏娃),他们被安置在伊甸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后来在魔鬼(蛇)的引诱下他们偷吃了伊甸园内善恶树上的果子,因而触怒了天主,被驱逐出乐园,到地上劳动。亚当和夏娃的罪一直传到他们所有的后代,即人类的原罪。通过入门圣事(圣洗)可洗去入教前所犯的罪。救赎说天主教认为,耶稣降生人世,就是为了救赎罪恶满盈世人。天主派遣其独生子耶稣降世人间,为人类的罪代受死亡,流出鲜血,以血盖住人类的原罪(就像出埃及记里神要击杀埃及人的长子,叫犹太人用羊血盖住自己家的门框所以神会越过犹太人的家而不击杀犹太人的长子)。只有相信和依靠1个救世主耶稣为人类赎罪,人才能求得死后永生。天堂地狱天主教认为,世上的人有善有恶,将来基督从天降临,审判地上的活人和死人,善人将进入天国获得永生,恶人将被抛入地狱受永罪。教会把天堂描绘成1个极乐世界。它是“黄金铺地、宝石盖屋”,“眼看美景、耳听美音”,“口尝美味,每一感官都能有相称的福乐”。地狱则到处是不灭之火,蛇蝎遍地,可怕到了极点。此外,在天堂和地狱之间,还有炼狱。生前有小罪而在死亡前危机时办告解的人,他们需要进入炼狱净化自己的灵魂,为生前所犯下的罪做补赎,而后可以进入天堂。忍耐苦难天主教号召人们做到对自己所受的苦难忍耐、顺从,多祈祷,依靠天主三圣的帮助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新约?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讲,要人们在积极的方面顺从,因为正义的权是天主给的。因此,抗拒正义就是抗拒天主的命令,抗拒的必自取刑罚。总之,天主教相信天主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神),敬礼圣母玛丽亚。宣扬圣父创造天地万物;圣子降生成人,为救赎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死而复活,打破天和人的界限,成为天主与人的唯一中保;圣神来自圣父和圣子,是赋予生命之神。教会为耶稣基督所创立,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耶稣在把赦罪的权柄交给了教会。宣传诸圣相通功以及灵魂的永生。还说善人得享永福、恶人要受永苦等等。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教会标志天主教十字架十字架:源于拉丁文Crux,意为“叉子”。耶稣受难的刑具,由两根木料相交叉而成,形状近于汉字“十”,故汉译作“十字架”。天主教相信,耶稣为救赎人类,被钉十字架而死,故尊十字架为信仰的标记。教会以十字架为神圣的记号――圣号。信教人在行各种神功,如进堂、出堂、祈祷前后和饭前饭后、睡觉前起床后以及遇险、受诱惑时都要划十字。十字架在教会的各种场所、信徒家中以及在教会组织的标志、礼仪用品、圣书圣物上随处可见。十字架的式样很多,最常见的有竖长横短的拉丁字架及正十字形的希腊十字架。苦像:凡带有耶稣被钉雕像的十字架称为“苦像”。在苦像上端十字架竖木上有1个牌子,牌上有“INRI”4个字母,这是拉丁文Iesus Nazarenus Rex Iudaeorum的缩写,意思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根据《若望福音》记载,耶稣被判钉十字架时,比拉多写了1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若19:19)这在当时是耶稣的罪状牌,以后,教会认为这牌子上的话实际说明了耶稣的真正身份。教会举行弥撒时,在教堂“弥撒间”或祭台上,必须有苦像,以表明弥撒圣祭是耶稣加尔瓦略山十字架祭献的重演。在圣星期五“主受难节”的礼仪中,教友们朝拜十字架时都要“亲苦像”;平常信友们也有“亲苦像”的热心习惯。圣号:除十架被称为“圣号”外,天主教的“圣号”还有2种,1种是“JHS”与1个“拉丁十字架”的组合,另1种是“X”与“P”的组合。在“JHS”中间加1个“拉丁十字架”:“JHS”是拉丁文“Jesus(耶稣)Hominum(人类的)Salvator(救主)”的缩写;十字架表示耶稣死于十字架上救赎了人类。在X上加P:它代表“基督”,是希腊文“基督”一词开头的2个字母,也可以译成Paxchristus,即“在基督内平安”。这2种“圣号”在教堂门上、礼仪服饰、经本及祝圣用的大面饼上都可以看到。A和Ω:希腊文字母首、末二字,念作“阿尔法”、“敖默加”,意为“元始”和“终末”。圣经《默示录》第一章8节:“我是‘阿尔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将来永在的全能者天主这样说。”因此,教会用A和Ω表示天主是万物的根源与归宿。鱼:在天主教的艺术中,经常用“鱼”代表基督。这个标志源于希腊文“鱼”一词是希腊文“耶稣、基督、天主、儿子、救世主”5个词的缩写,其中I代表耶稣、x代表基督、Θ代表天主、γ代表儿子、∑代表救世主。因而,从教会早期便以“鱼”象征基督。羔羊:圣经上提及“羔羊”的次数非常多。所谓羔羊是指不超过一年的小羊,其肉可食。(肋7:23)旧约中几时提到羔羊,常有2种意义:或是用来作为祭品,或是用来象征喜乐、驯服及无瑕等美德。作为祭品用的羔羊,至少应在出生八天后,(肋22:27)都应是公的,早晚各献一只,(出29:38―42)安息日则双倍;(户28:9等)其次在每月月朔、逾越节、初熟节、新年等,都应向上主奉献羔羊。羔羊是喜乐的象征,(智19:9)以民的象征。(耶51:40)良善的耶肋米亚先知、(耶11:19)受 虐待的默西亚、(依53:7)得救的以民、(依40:11)皆比作羔羊。羔羊的驯服与豺狼的凶悍相对,(德13:21)但羔羊与豺狼的共处,却是默西亚时代太平幸福的象征。(依11:6)羔羊在新约中特别用于耶稣身上,他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l:29)他甘心接受了苦难,为救赎人类。(宗8:32,伯前1:19)羔羊一词在《默示录》中用了28次之多,大多是指耶稣的得胜及完善无缺。所以,教会用羔羊象征基督及他的良善服从、牺牲奉献。鸽子:代表天主圣神。《路加福音》第3章2l一22节记载耶稣受洗:“当他正在祈祷时,天开了,圣神借着形体,象鸽子一样降在他上面。”所以,教会常用鸽子表示天主圣神。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洪水灭世后,诺厄从方舟中放出鸽子观测天候;鸽子衔着一枝青绿的橄榄枝回来,告诉诺厄全家大地已恢复了平静。因而,鸽子也象征和平与平安。耶稣圣心:耶稣圣心曾向圣女玛加利大显现,表达他对人类的爱。圣心上的火焰,表示耶稣圣心爱火炎炎,如同烈窑;圣心上的十字架,是耶稣爱世人的大凭据,他为爱人而受苦受难死于十字架上,舍了性命;茨冠围绕圣心,表示耶稣圣心为人类所受的苦辱与伤痛;圣心上的伤痕,即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1个兵士用长枪所刺,(若19:34)他为救赎人类而流尽了最后一滴宝血。耶稣圣心流露着对人类无限的恩爱,是人类救恩的泉源。麦穗与葡萄:代表圣体圣血。福音书记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祝圣麦面饼和葡萄酒为他的圣体圣血,给门徒们吃、喝.并要求门徒们如此做,为纪念他。以后教会举行弥撒常以麦面饼和葡萄酒做为成圣体圣血的材料,因而用麦穗和葡萄来象征奉献、祭品和圣体圣事。饼与杯:代表圣体圣血及祭献。教会举行弥撒圣祭时,根据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所做的,用麦面饼成圣体,用盛有葡萄酒的杯成圣血,这样,饼与杯便成了耶稣圣体圣血与感恩祭献的象征。圣母的标记:在许多教堂或圣母像前,常会看到1个记号,由拉丁文字母A和M组合而成,它是拉丁文“圣母经”第一句“AveMaria”的缩写,意思是“万福玛利亚”,教会以此作为圣母的标记。圣牌:是用金属、有机玻璃或其它工艺材料制成的徽章,上面有耶稣、圣母、圣人圣女的肖像或表示信仰的标志图案,经神父祝福后,称为“圣牌”。教友们将圣牌悬挂 在颈项下,或佩戴在衣服上,以表示纪念、敬礼耶稣或圣者,并为信仰作证。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组织架构现任教宗方济各与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天主教教宗(教皇),为天主教会最高领袖。梵蒂冈元首,已延续266任,首任教宗为耶稣十二门徒之首圣伯多禄。当选后终身任职,不可罢免。教宗领导的天主教会是世界上信众最庞大的宗教教派,从罗马帝国开始以致影响欧洲及世界文明发展至今,又因其驻地在罗马,所以又叫罗马教宗。教宗其完整头衔为:“罗马主教、耶稣基督代表、宗徒长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意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总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冈城邦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天主教圣彼得大教堂天主教会的组织形式严格集中。它重视教阶制,教阶制分为神职教阶和治权教阶。神职教阶有:主教、神父和执事。治权教阶有教宗、枢机主教、宗主教、总主教、教区主教、神父等,教宗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由枢机主教构成的枢机团选举产生,枢机团也是教宗的主要咨询机构。天主教严格规定神职人员不得结婚,与俗人有明显界限。修会由信徒组成,会士须发神贫、贞洁、服从三愿,并过集体生活。除教宗之外,公会议也具有至高权威。公会议由教宗主持召开,代表为世界各地区的主教。重要修会、修院领导人及著名神学家、教会法专家也常应邀参加。12世纪至今,天主教已召开过13次公会议。天主教第一部完整的教会法令是12世纪中叶的《格拉蒂安教令集》。16世纪时,《教会法大全》问世,20世纪初又修改简编为《天主教会法典》,1983年,又颁布了更为简明的新《天主教会法典》。红衣主教服饰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并尊玛丽亚为圣母。教义统一,基本教义信条有天主存在;天主永恒、无限、全知、全能、全善,他创造世界和人类,并赏善罚恶;圣父、圣子、圣神三位一体、道成肉身、圣子受难,复活升天,末日审判等。天主教认为教会为基督所创,乃基督之身,人只有通过教会才能获得拯救。早期天主教主要根据亚历山大派神学及奥古斯丁神学解释教义,13世纪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体系逐步成为官方神学。20世纪后,新托马斯主义、超性托马斯主义也被用来论证天主教的信仰和教义。天主教把耶稣的诞生、死亡、复活、升天、圣母的升天都定为节日,记于专门的教历之上,每逢这些节日要举行的弥撒为主的仪式。又设有圣洗、坚振、圣体、终傅、告解、神品、婚配七项圣事。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教会典籍圣经天主教奉《圣经》为经典及最高权威,并作为教理的根源。天主是圣经的作者,在圣经各书卷中所包含和陈述的天主启示的真理,是在圣神的默感下而写在其中的。天主默感了圣经的人间作者,而受默感的书教导真理。天主教接受旧约46卷书及新约27卷书,并尊之为受默感的书。圣经是天主的圣言,天主教在解释圣经上保持谨慎,认为个人不能主观地随意解释。认为圣经有其客观的正确真意,就应有遵守的客观标准,以防圣经原意变质。依照天主教古老的传统,圣经的意义可分为2种:即字面的意义和属灵的意义,后者又分为寓意、伦理及末世的意义。一、字面的意义。就是那来自圣经言词所表达、透过释经学的正确解释规则所发掘的意义。二、属神的意义。基于天主计划的一致性,不但圣经的文字,连它所叙述的事实和事件也可成为标记。寓意。例如经过红海是基督胜利的象征,因此也是洗礼的寓意。伦理。圣经所记载的事迹是为“劝戒我们而记载下来的”(格前10:11)。末世。事实和事件的永恒意义可引领信徒迈向天乡。这样,尘世的教会是天上耶路撒冷的标记。普遍使用的天主教圣经中文译本为香港思高圣经学会综合翻译自七十贤士本和拉丁通行本的《思高译本》。天主教圣经中文译本还有西班牙圣母圣心爱子会的《牧灵圣经》,中国天主教上海教区佘山修院翻译自新耶路撒冷圣经的新约圣经。信德宝库天主教认为信徒的礼仪生活中应有3大新的宝库,即:圣经、圣传、教会训导。圣经:宗教经典。圣传:宗徒传承或称宗徒传统,过去习惯的称法叫做圣传。圣传也含有未被记载到《圣经》中的教会历史,包括早期宗徒传教的讲道词。教会训导:教会负责保管、研究、体验等促进对《圣经》及圣传的进1步了解,使之成为活生生的天主圣言。每年教宗的通喻,及训话也是教会训导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中国天主教详见词条:中国天主教历史北京西什库天主堂 哥特式天主教于唐朝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元三十一年(1294年)在汗八里建立中国第1个主教牧区,时称“也里可温教”。天主教会在元朝时,曾由方济会会士孟高维诺来华,任北京总主教,不过未能融入汉人社会。元朝复灭后,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至明朝中叶,开始有天主教传教士到达中国。明朝末年(1582年),隶属于耶稣会的利玛窦成功进入中国传教并获得明朝皇帝信任,此次定名为“天主教”。“天主”一词源自《史记.封禅书》所载“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我国古人称“天”为老天爷,这个“天”指按正义赏善罚恶的上神(人格神)。至明末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传教时,为了与中国传统宗教所信奉的神灵相区别,根据中国古典和儒家“最高莫若天,最尊莫若主”之句而称自己所信仰的神为“天主”,取意为“天地真主,主神主人亦主万物”,故称自己所信奉的宗教为天主教。后因教宗克雷芒十一世与清朝康熙皇帝发生“礼仪之争”被禁。及后雍正亦推行“禁教”政策。鸦片战争前后,更多传教士也陆续进入中国,天主教又发展起来。辛亥革命后,教会采取了天主教“中国化”的措施。1922年教宗比约十一世派遣刚恒毅为教廷驻华专使。1926年教廷首次任命六位中国籍主教。1946年教廷宣布在中国建立圣统制,全国设13七个教区,分属二十个总主教区,辖教友300余万。到1949年,天主教在中国已经有了300万教徒。中共建政后,中国天主教会仍然与教宗共融。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日向中国天主教徒发一封名为《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徒信》的牧函,牧函中坚持教廷才有权任命主教,但在提名主教的名单上教廷可以和中国内地能够达成协议;此外,他促请中国政府给予信徒宗教自由,并期望能够和北京政府重新建立外交关系。教廷随牧函附有一份声明,声明中指出,“教宗本笃十六世表示完全愿意同民事当局展开平静而建设性的对话,最终找到解决有关公教团体的各种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我们所期盼的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现状在中国大陆的天主教教友人数,预估约有1500万人。华人世界的天主教皆为拉丁礼的罗马天主教会。在中国大陆上是以教区的形式来管理的,每个教区有1个主教,有些教区还有助理主教。培养1个教会的神职人员往往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往往会呆在专门的修院中进行学习生活,如比较出名的佘山修道院,还有人数最多的河北天主教修道院等等。一般需要学两年的哲学,四年的神学,学期已满后就待在教区服务。通过了考察阶段,他们就会晋升为执事(通俗的叫做六品),然后再成为神父(就是七品)。天主教中分为7个品,而七品是最圆满的,也就是说主教和神父都是七品,他们在神权方面是没有大小之分的。香港与澳门地区天主教会香港与澳门地区的教会,因为曾经历外国统治,故与中国大陆发展出不同的风貌。天主教香港教区在一国两制下,仍受罗马教廷的领导,而非爱国会。天主教香港教区现任主教为汤汉主教(BishopTong,HonJohn)。天主教澳门教区和天主教香港教区的情况一样无变,但在回归前归属葡萄牙的总教区。天主教澳门教区现任主教为黎鸿升及荣休主教林家骏。台湾天主教会天主教传入台湾,始于西班牙殖民台湾北部,至郑成功家族统治台湾中断,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再度传入台湾。在日据时代,台湾的教会体制逐渐完备。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后,从中国大陆带来大量的天主教信徒及神职人员,在1952年由传教区改制为从属于罗马教廷的圣统制度。台湾的天主教会分为7个教区,以及教廷直辖的金马宗座署理区,共十七位主教(包含全球仅有的两位华人枢机主教之一的单国玺),并设有一主教团(台湾地区主教团)。此外还有神父近七百人,修女一千二百人左右,分布在八百个教堂及其他教会机构。台湾信仰天主教的人口约30万人左右,虽然仅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天主教团体在台湾的社会服务、医疗与文教等方面的贡献上,有相当高的影响力。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天主教与新教的区别1.在成义得救的大事上,新教各教派除圣公会外,其他各派都主张人只靠信德就可成义得救,不需要行善功。天主教却按基督的教诲,主张人的成义得救,一面要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去生活行善功。2.在天主三位一体的基本教义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新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有的教派如惟一神派和耶和华见证人派则予以否认,他们只信有1个天主,不信1个天主有三位:父、子和圣神。关于耶稣所立的七件圣事,天主教都一一遵行。新教除圣公会外,其他教派只奉行圣洗圣事。对圣体圣事,他们则称之为圣餐,只举行耶稣在最后晚餐成圣体圣血时所举行的礼仪,以资纪念,但并不相信饼酒于祝圣后即已变成耶稣的体血。对其他圣事,如坚振、弥撒圣祭、告解、病人傅油〔终傅〕、圣秩、婚配等圣事都予以删除。在婚姻上救主基督曾郑重声明,不许离婚。天主教世世代代谨守不渝。新教各教派却准许离婚。3.关于教义来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传授,教义的来源有二,即圣经和圣传,称为信德宝库。天主教自宗徒时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宝库。新教各教派却只承认圣经为教义惟一根源,对圣传却拒不接受。4.关于圣经的卷数目录,天主教的圣经共计七十三卷,其中旧约四十六卷,新约廿七卷。新教的圣经却只有六十六卷,其中新约廿七卷,旧约却只有三十九卷,因为他们把旧约中希腊原文的巴路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智慧篇、德训篇、玛加伯上及玛加伯下七卷予以删除,不承认这七卷为圣经。圣经是天主的圣言有客观的正确真意,为此在解释上有应守的客观标准,个人不能主观的自由解释,以防圣经原意变质,犹如国家的宪法不能由每个国民自由解释一样。天主教对此标准,非常尊重谨守;新教各教派却拒不接受,主张每个教徒都可自由解释圣经。倘若两人的解释彼此不同、甚至不和谐时,他们认为双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每人都可按看自己的解释去了解圣经。就因如此,新教内才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是。5.关于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礼,天主教非常注重礼仪生活,俾能促进天人感应,为此每主日为教友举献弥撒圣祭,每年复活节前举行圣周特别典礼;为敬拜望体,常年内屡次举行圣时及圣礼降福;为恭敬耶稣圣心,每月举行首周五敬礼;为丧葬举行追悼礼仪等。这些礼仪能激发参礼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使人体认到天人感应之亲切,加强信仰生活。新教各教派却不重视礼仪生活,即在主日礼拜中也只有读经、讲道、唱圣诗而已,其它礼仪生活,则付诸阙如。6.在信仰内容及教务行政上,世界各国天主教会信奉同一教义,遵守同一诫命,领受同一净化、圣化心灵的圣事,参与同一祭祀天主的弥撒典礼,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罗马教宗的领导下,向普世万民宣扬基督福音,引导他们归信天主,获得基督的救赎大恩。新教各教派则不然,在教义及圣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务行政上更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7.对耶稣基督的妈妈玛利亚,天主教予以适当的敬礼,第一,因为她是耶稣的妈妈,她养育了耶稣,当耶稣代人赎罪受苦受难时,她在精神上分担了耶稣的痛苦。耶稣基督都很敬爱她,我们作基督信徒的,对她也该予以尊敬。第二,因为圣母玛利亚拥有许多美德,如服从天主、谦卑自下、忍耐宽仁、慈善助人等,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榜样,值得我们效法敬重。不过天主教恭敬圣母玛利亚、与恭敬天主和救主基督不同,天主教恭敬圣母玛利亚,并不认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成基督一样、能降福免祸,只认为她是我们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耶稣基督前说话有力量,她能为我们转求、为我们求得天主的丰富恩宠,加强我们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诚的事奉天主和救主基督。新教各教派并不恭敬圣母玛利亚,他们认为圣母玛利亚与其她一般妇女一样,为什么不敬拜耶稣的养父约瑟呢?约瑟同样养育了耶稣啊。所以,马利亚是人,她敬畏神,是神喜悦的女子,但不可崇拜她。8.关于供奉圣像之事,天主教许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圣像,比如耶稣苦像、耶稣圣心像、圣母及其他圣人圣女像等,供教友瞻仰敬礼;其目的非为引人尊敬该像本身,乃为助人引发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稣苦像,内心就会想起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赎罪之大恩;目睹耶稣圣心像,就会想起耶稣圣心爱人之深;目睹圣母像,就会想起圣母的慈悲为怀。天主教供奉圣像,犹如我们供奉父母的照相一样,供奉父母照相之目的,乃为赌像思亲,天主教供奉圣像之目的也是如此。新教各教派反对供奉圣像,认为是崇拜偶像,罪恶行为;不过他们却把十字架供奉在他们的教堂顶上,令人瞻仰尊敬,不认为是偶像崇拜,这种矛盾作风,令人莫解。9.关于祭祖之事,天主教过农历新年时,遵照中国传统礼俗举行祭祖典礼,因为按先哲立礼之本意,祭祖乃为提倡孝道,发扬祖先遗留美德,以达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目的。这与天主十诫第四诫颇相符合,故在中国人中传扬基督福音也有助益。新教各教派反对举行祭祖典礼,认为在祖先牌位前举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罪恶行为。10.关于创造宇宙万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称,天主教方面,当明朝末年利玛窦神父刚到中国传教时,曾用中国经书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右,以后改用「天主」之名。新教方面则用「上帝」之名,也用「神」之名称。关于天主三位一体中之第三位,天主教从圣经原文译为「圣神」,新教方面则译为「圣灵」。圣经上有许多人名或地名,由于音译之故,天主教与新教所译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颇多,兹略举数则:地名方面,耶稣诞生之地,天主教译为白冷,新教则译为伯利恒。耶稣成长之家乡,天主教译为纳匝肋,新教则译为拿撒勒。人名方面,耶稣的宗徒如伯多禄、保禄、玛窦、马尔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译者;新教方面则按英文译为彼得、保罗、马太、马可及约翰。其他不同译名尚多,兹不多赘。11.天主教承认作为教会信的3大宝库的:圣经、圣传、教会训导。而新教只信奉圣经(少七卷),不承认圣传。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天主教与东正教区别综合比较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帝国在政治、社会、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基督教,在其形成初期,就逐渐分成以罗马为中心的拉丁语派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语派,东西两派为教会最高权力和教义等问题长期争论,终至1054年由色路拉里乌斯分裂而分成天主教和东正教(希腊正教)。东派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西派强调自己的普世性,称为公教。在教义方面,东正教(希腊正教)主张圣神只来自圣父,天主教则主张圣神来自圣父和圣子。东正教(没有关于“天堂”和“地狱”之间存在“炼狱”的说法,而天主教声称两者之间有炼狱。东正教否认贞女玛利亚童贞受孕及其肉体升天的教理,而天主教承认。东正教不承认罗马教宗为普世教会首脑,只承认他的主教和“西部教会牧首”的职位,而天主教教宗自称是全世界教会的领袖。天主教和东正教有不同的中心,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在神学方面,东正教没有什么革新和发展,较保守、缺乏活力,天主教则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在世界许多地区开展的活动较有生气,主张社会开放、自由、平等,提出诸多进步神学,像解放神学、妇女神学、大众神学等。在礼仪方面,东正教教士衣着与天主教教士不同,东正教主教头戴圆顶帽,身穿银白色或黑色神袍,胸挂圣像,手持令牌,而天主教主教头戴桃形尖顶帽,身穿特制黄色神袍,胸挂十字架,手戴权戒;举行仪式时,东正教除了可使用希腊语外,还可使用地方民族语言,天主教则在长时期内只使用拉丁语(天主教在梵二之后,允准用本地方言),但有些天主教教会也可以使用地方民族语言;唱圣歌时,东正教唱诗班没有风琴伴奏,而天主教唱诗班则有;祈祷时,东正教徒用3个手指z拇指、食指和中指{在胸前自上向下,自右向左画十字,而天主教徒用整个手掌在胸前自上向下,自左向右画十字;受洗时,东正教采用浸水式,天主教则采用注水式。东正教主张婴儿受洗后就有资格领圣体,天主教则持反对意见。东正教的坚振礼在小孩z七岁前{受洗不久举行,天主教的坚振礼在小孩长到七岁到八岁时进行;举行圣餐礼时,东正教使用发酵面包和酒,天主教使用无酵面包,并规定,只有神职人员才能使用面包和酒,一般教徒只能使用面包;礼拜时,东正教堂里不摆坐椅,参加者只能站立,而天主教堂里放有成排的长板凳,供祈祷者跪坐;忏悔时,东正教规定,教徒在神父面前可站、可跪,天主教则规定,教徒在神父面前只能跪着;东正教允许除主教以外的一切神职人员结婚,在婚姻问题上比较自由,而天主教则很严格,一切神职人员都不得结婚,强调独身主义和禁欲主义。在节日方面,东正教的一些大节日与天主教的大至相同,只是称谓不同。在神品方面,天主教分裂后,东正教会实行牧首制,牧首制确立后,神品分黑白2种:黑神品有修士、修士辅祭、修士大辅祭、修士祭司、修士大祭司、主教、大主教、督主教z牧首派驻国外教区代表{、都主教、牧首;白神品有诵经士、副辅祭、辅祭、大辅祭、司祭、大司祭、司祭长等,天主教会神品分为七品:司门员z一品{、诵经员z二品{、驱魔员z三品{、襄礼员z四品{、副助祭z五品{、助祭z六品{和主教z七品{。罗马教廷制进1步发展后,主教品位又分为教宗、枢机主教z红衣主教{、宗主教、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红衣主教服饰大主教和一般主教。在教历方面,东正教使用儒略历法,是公历的前身,即旧历。罗马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对旧历进行改革,于1582年公布新历法,称格列历法,自那时起天主教就用此历法。此历法被多数国家使用,被公认为公历。在教堂方面,东正教教堂的建筑式采用拜占庭式,或斯拉夫式。天主教教堂采用罗马式或哥德式。而其内布置也各有不同,东正教堂圣坛中央挂有圣像,四周则挂圣徒画像,而天主教堂圣坛中央放置十字架,圣坛两旁挂耶稣画像和圣母玛利亚画像,周围墙上挂十四幅耶稣受难画像。在哲学方面,东正教哲学主张天主和世界的统一、天主和人类和谐性、神性与人性结合、神学与哲学合一,反对理性,提倡神秘主义,通过神秘主义,使人吸取神的智能,强调救世主如何变成有血有肉的躯体和如何降临于人世的奥秘;天主教哲学主张理性,强调天主的启示和人类的理性是一致的,反对神秘主义。东正教哲学提倡用神学和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建立真正的基督文明,贬低天主教,认为天主教不能发扬基督的博爱和自我牺牲精神,指责天主教把天主和人类分离开来,因而不能建立真正的基督文明。在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关系上,天主教权力集中于教宗身上,教权至上,确立大主教会及其教皇制作为独特的单一教会和体制。东正教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西方教会人士和历史学家称这种体制为“国王兼教宗制度”,即皇帝是教会首脑,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及重要的主教都由皇帝来任命;皇帝拥有“至尊权”,可以解释圣经和教义、颁布宗教信条、任免高级教职人员、主持召开各类宗教大会、仲裁教会内部争端。天主教和东正教有很多的不同点但,但也存在相同点。他们都由基督教分化,都是继承和发展了基督教。天主教和东正教在节日方面大至相同,只是称谓不同。他们对宗教理论、教会司法权、神职人员的任命等方面都能相当独立的行使自己的权力。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发展现状天主教国家是指大多数国民为天主教徒或天主教为国内第1大宗教的国家。广泛分布在西欧、拉丁美洲、太平洋国家和非洲南部等地。天主教国家数量众多,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塞舌尔等国都是天主教国家。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其中,捷克和匈牙利两国国内的新教的影响也很大,捷克的新教徒人口比例为30%,匈牙利为25%左右。基督徒所占比例基督教(新教)占主导的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国内的天主教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为35%,澳大利亚为28%左右。新西兰(18%)和英国(10%)的比例也较高。天主教和新教势力相当的国家:德国,荷兰,瑞士,加拿大。东正教占主导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其中,乌克兰的西部地区以东仪天主教(其基本教义、仪式、体制都是东正教特征的,但承认天主教的教宗为其在世的教会元首)人口居多。而马其顿和保加利亚国内的穆斯林人口也不少,分别占到30%和10%。这主要是当年奥斯曼土耳其500年统治的结果所致。天主教在中国拥有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目前中国天主教地上教会公开的最高组织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即中国天主教的“一会一团”,21世纪信徒为600万人接受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领导。不过中国天主教还有近900万信徒宣誓效忠圣座,他们就是罗马天主教中国(大陆)教会,一般俗称为地下教会(某些教区的主教是经过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以及梵蒂冈双重祝圣或承认的,但也是合法的神职人员,比如广州总主教)。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天主教的成义观天主教主张人的成义得救,不但靠信德,而且也要行实这信德,即是信德要结出善工。基督新教各教派除圣公会(在1534年正式脱离罗马)、信义宗外,其他各派都主张人只靠信德就可成义得救,并不需要善工;可喜的是,在日,天主教与信义宗在德国奥斯堡正式签署《成义教理联合声明》。公元前1250年,上主雅威把若瑟家族从为奴之地--埃及领出来,在西乃山脉的曷肋布山与天主订立盟约--西乃盟约(思高版圣经P81-108)。此盟约是神人之间互立的权利与义务的盟约--双方性,是天主自我起始率先的行动(德国方济会士傅和德神父着《旧约的背景》P325厄罗兴典有条件的信仰盟约),要求以民作出回应--服从天主的法律和举行宗教崇拜。从旷野时期(申、主前1250年-前1200年)经过定居圣地时期(苏、民)到南北的合分与流亡巴比伦的充军期(撒上下、列上下)共700多年(到前561年止),此其间凡遵守法律的,则蒙祝福;弃守法律的,则受惩罚(列下二十五27-30,《旧约的背景》P6)。此时期,以民却误解了此有条件的信仰真谛,其错误观念中认为获取天主的爱就是成就所换挣。更遗憾的是在宗教改革时代,强人路德最终还是爬到另1个无可救挽的极端--只“信”足够了,而拒绝一切功行的价值。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而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雅二14)天主国的救恩不是论功行赏的,而是与天主建立位际关系。打破论功行赏观念在福音中是屡见不鲜的。主,你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耶稣伸手抚摸他说--我愿意,你洁净吧(玛八1-3);百夫长的仆人的康复,基督对百夫长说--在以色列我从来未遇见过1个人有过这样大的信心(玛八5-13);你看见吧,你的信德救了你,这是耶里哥盲者复明恩典(路十八:35-43)。天主在我们内工作,使我们愿意,使我们力行,为成就他的旨意(斐二13)。我们该明白,无偿恩宠与赏报不是件东西--物质性,而是天主整个自我的给予,如此报酬决非凭任何名份可要求的赏报,反而是天主恩赐,永恒无偿的。马丁?路德对物化恩宠的反弹推出唯独靠信成义,唯独恩宠,唯独圣经的3大至上原则。他的神学信念与圣经相悖。以致在德文罗马书三28中“成义”之后加上alene唯独一词,可知他没有遵从圣经,不尊重圣经权威。他宣称义人只靠信本身便能成义,《雅各伯书》是“无价值的书信”。但是,雅各伯书二24明确表示人的成义是由于行为,不仅是由于信德。强人马丁.路德主张成义只靠信德,不靠圣事和个人努力。他在教堂竟然鼓吹只靠信心,更甚在讲道台上宣称--我可在一天内犯罪奸淫100次而不影响我在上帝前的成义(史考特与金柏莉夫妇着《甜蜜的家--罗马》P7)。确实,天主教与新教都同意救赎是来自恩宠(弗二8-10),但圣经没有否定行为的价值(罗二6,玛二十五40)。天主教教皇_天主教 -天主教的基本信仰天主教信仰的对象是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亚,他的名字叫耶稣。我们以朝拜耶稣是主基督为信仰核心。在今日的教会里,仍有为数不少的基督徒,仍我行我数,忽视梵二的训导,往往把信仰的核心转移了,或者或多或少让社会人或教会人感觉到信仰已不是信仰了,而是拜圣母玛利亚、拜自己。这是教会的1个严重现象,是对福传的沉重打击、对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主的极大羞辱。这种让人感觉“信仰出错”的缘故不外有五:第一、以前传教士的引导失误;第二、今日传教士没有纠正“信仰出错”之风;第三、把传教士的声音视为耳边风;第四、没有真正认识信仰到底是什么?第五、从天主教分离出去的某些个别教会的误导。信仰,首先不是对某些特定教义的认识,而是天主圣父的自我展示、个人与天主的相遇和对他的皈依。信仰不是知识的雏形的、部分式的、或者模糊的形态,而是纯正的知识。信仰不是接受一套关于天主的理念或教义,而是1种道德反应,绝对信靠他的诺言、坚守他的言语、期望他的帮助、相信降生成人的真命天子――耶稣基督身上的天主大能。信仰是对天主皈依的呼召,而最彻底的皈依就是完全地转向上主和他的国。此信仰就是接受天国降临的福音,由耶稣本人宣认的。它仍然不是要对某些教义认同的教条式信仰,而是对天主圣言――耶稣的完全信靠,接受他的召唤,作1个终生不悔的追随他的抉择,接受洗礼,进入生命的门,和基督同死、同生,获享他救恩的许诺,并在人间践行天国,把基督的爱活出来。通过对信仰的认识,跟随主耶稣基督的我们,能醒悟“到底是为看什么”吗?在教会的训导下,接受圣神的洗礼,成为天主的子女,其目标是在主基督内,追求永恒的生命。然而,梵二的今日教会应不应该反省反省,在自己的怀抱里的基督徒究竟来看什么?!是看主耶稣、看永生?还是看今世会朽坏的生活、看自己?是的,基督徒是来看主耶稣的,而为那些利用主基督“混进来”的基督徒却是拜自己。天主颁布十诫(出二十4-5)时,叫人不要拜偶像,也不要造像,但天主在出二十五10-22却叫梅瑟在约柜上造2个革鲁宾天使的像,户二十一8-9又命梅瑟造一铜蛇像,悬在木竿上供人瞻仰。可见,天主根本不是禁止人造像,而是禁止人把那像当成朝拜的对象:天主。在以前的旧有观念里,人们以为给某个神造了像之后,那个神明就只会在这个像里面。于是,他们认为只要朝拜这个像,便可以左右这个神明,就好像阿拉丁神灯那样的神明会听人指挥,任人摆布。天主叫人不要给他造像,就是要告诉人“他不象阿拉丁神灯那样的神明”受人控制,供人差遣的神明。相反,他是至高无上的、自由的、不受控制的、爱人的天地主宰;另外,天主也在告诉人“自己也不是1个自然的神:雷神、雨神、风神、电神、山神,或其他的神明那样”,而是超越自然的,自己所创造的世界没有一样东西能完全代表他。天主教对圣母、圣人的敬礼,远不及对天主的崇敬。天主教敬礼圣母,但从来没有将圣母当作天主那样敬拜,也很清楚只有三位一体的天主才是神,圣母只是人而已!天主教每天所举行的弥撒,是向天主表示钦崇和敬拜的大礼。天主教徒若果没正当缘故而故意不参与主日弥撒,与天主十诫的训示相违背。对圣母的敬礼只属“热心神工”,即使没正当理由而不参与,也不是罪。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的《教会宪章》第66条宣称“玛利亚,因为是天主的妈妈,参与了基督的奥迹,由于天主圣宠的举拔,她只在圣子以下,高出一切天神世人以上,所以理当受到教会特别的崇敬;天主子民对玛利亚的敬礼,在敬爱、呼求、效法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恰如她所言:从今以后万世万代的人都要称我有福(路一48)。这项在教会内经常存在的敬礼,虽具有绝无仅有的特征,但对降生的圣言、圣父及圣神的钦崇礼,仍然有本质上的区别。”《教会宪章》第53条表示有软弱的玛利亚是亚当的后裔,且需被基督救赎:因靠着天主的救恩和助佑,竟可达致圣人的地步,天主的大能、光荣、宏恩、圣道就更愈发彰显出来,所以,教会批准对圣母的敬礼。《教会宪章》第66条宣称“其目的是要教人在敬礼圣母的时候,也认识、爱慕、光荣基督,并遵行其诫命,因为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哥一15-16)”。《教会宪章》第67条宣称“宣讲和敬礼圣母的意义”:除使人“体认天主之母的卓越尊位”外,并激励人“以孝心敬爱我们的妈妈,效法她的德表。”天主教在圣母像前致敬不是拜偶像的行为,圣母不是偶像。天主教从来,以后也不会将圣母取代天主。当人透过任何1个可见的形象(圣人、天使、圣母)以“尊重的敬意”进行敬礼时,旨在敬礼形象所描绘的人物,并不是1种崇拜(《天主教教理》第#)。当我们朝拜(天主)耶稣像时,不是崇拜那个制品,而是向这个像所代表的本质:天主致以无限崇拜。教会对圣母不是(朝)崇拜,而是以子女的心情敬爱她。教会从来不拜圣母,没有把圣母当成救恩的本身。她只堪接受最崇高的敬礼,只有天主才配得崇拜。所以,教会不是拜圣母的教会。相反,这种敬礼行为可激活旅途中天主子民的信德,感谢主的救赎恩典,并充满得救的希望:如此卑微的人若果不是主耶稣十字架的救赎功劳,又怎可以获救呢?
本文来源: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仰的力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