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的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是什么

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创建于1984年,1995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职业中专。校园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目前开设畜牧、农学、计算机、医士、口腔工艺、车床应用、数控技术、汽车驾驶与维修、农机维修和缝纫等专业共31个教学班,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828名。
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学校简介
在美丽富饶的科尔沁草原上,有一所深受当地农牧民群众喜爱的学校—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校址在宝龙山经济开发区。她创建于1984年,走过了二十三年的风雨历程。于1995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职业中专。校园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宁静美丽的校园,松柏苍翠、花草簇锦、校舍整齐。新建的现代化教学大楼使校园面貌换然一新。
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教工情况
学校的发展建设始终受到旗委、旗政府领导的关怀支持。经政府部门调整布局、整和资源、增加投入,学校实现规模化办学。目前开设畜牧、农学、计算机、医士、口腔工艺、车床应用、数控技术、汽车驾驶与维修、农机维修和缝纫等专业共31个教学班,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828名。每年培训非学历短期班学员千余人。教职工131名,专任教师114名、专业课教师57名,学历、职称及“双师”所占比例均达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
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295台计算机及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基础学科及各专业均有专业实验室、仪器室、标本室。畜牧专业有三处饲养基地、兽医门诊部及2000亩草牧场。农学专业有380亩实习基地,并具备“四·三”型塑料大棚、曰光温室及喷灌系统、农业机械等配套设施。医士专业在宝龙山医院和旗医院设有实习点。其它专业均具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充足而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保证完成教学、实习任务,并达到实验、实习开出率标准。图书馆藏书5万册。体育运动场地、保健器材、卫生设备、设施齐全。完备而优良的办学条件、教学仪器设备、设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认真落实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学校制定实施了《农村牧区百、千、万培训工程方案》,为全旗培训近6千名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充分体现了服务“三农”、育人兴农的办学特色。学校多年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以“勤奋、严谨、求实、奉献”为校训,坚持“强化管理、突出质量、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学校领导班子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制定实施了多项改革创新措施,从而使我校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就。学校先后获得市、旗级名校、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单位、花园式学校、高考成绩突出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于1999年获教育厅颁发的全区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奖,2003年被评为全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
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教学成果
辛勤耕耘二十三春,换来了桃李芬芳、硕果累累。我校已有万余名各专业毕业生和学员走上了生产建设第一线,90%以上的毕业生已就业,并获得农牧民技术员证书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成为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科技兴农带头人、优秀创业能手,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我校已发展成为本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汗水铺就金光道,风雨不歇绘彩虹。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的道路上,科左中旗民族职业中专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国家公办的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全日制的少数民族学院。截至2016年9月,学院占地面积30.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设置8个教学系(部),开设有38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员工近454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234人。[1]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历史沿革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前身
黑龙江省民族干部学院
1982年,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黑龙江省民族干部学院,隶属于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校址位于哈尔滨市南郊哈平路五公里处。[2]
1992年,在黑龙江省政府的关怀下,在黑龙江省民族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创办黑龙江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院校合署办学。[2]
黑龙江省朝鲜族教师进修学院
1948年,经原松江省政府批准,在尚志县(现黑龙江省尚志市)成立松江省立第一朝鲜中学师范部。[2]
1953年,松江省立第一朝鲜中学师范部升格为松江省立朝鲜族师范学校。[2]
1954年,国务院行政区域调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松江省立朝鲜族师范学校更名为黑龙江省立牡丹江朝鲜师范学校,校址迁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
1956年,黑龙江省立牡丹江朝鲜师范学校更名牡丹江朝鲜学校。[2]
1962年,牡丹江朝鲜学校并入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2]
1964年,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师范班)撤销。[2]
1972年,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师范班)复校。[2]
1975年,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师范班)升格牡丹江朝鲜族师范学校。[2]
1978年,牡丹江朝鲜族师范学校更名五常朝鲜族师范学校,校址迁往哈尔滨五常县(现五常市)。[2]
1982年,五常朝鲜族教师进修学院挂牌成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模式。[2]
2002年,五常朝鲜族师范学校迁往哈尔滨市,更名为哈尔滨朝鲜族师范学校。五常朝鲜族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黑龙江省朝鲜族教师进修学院。[2]
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
1928年冬,东北当局在沈阳艾家胡同创建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张学良任该校董事长,张学良的秘书郭道甫(墨尔色)任校长。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兴安中学。[2]
1928年11月,黑龙江当局创建黑龙江省私立蒙旗师范学校,因其校址在齐齐哈尔滨,故俗称齐齐哈尔私立蒙旗师范学校。扎赉特旗协理图们满都胡任校长。[2]
1931年,“9.18事变”后,学校被迫停学,学生回家,校长图们满都胡与部分老师坚持看护校园,因此战乱中未受损失。[2]
1932年4月,恢复开学,但没有招收新生。哈斯巴特尔任校长。[2]
1936年春,取消小学部。同年夏天,兴安中学(前身是沈阳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合并到该校,其五六十名学生插班到黑龙江省蒙旗私立师范学校,学校改称兴安师范学校。[2]
1936年,更名为兴安师范学校后,由日籍教师来校负责教学和管理。[2]
1938年,因学校从兴安省招生,而校址在龙江省境内,经费及管理上都不方便,于是学校迁到兴安东分省所在地扎兰屯。而学校迁到扎兰屯后更名为扎兰屯师道学校,一直到1945年光复。[2]
日,嫩江省人民政府在齐齐哈尔滨重建蒙古师范学校,任命沃文德为第一任校长。建校初,校址在齐齐哈尔滨二马路;1946年冬,迁到藏书楼。[2]
1947年4月,迁到联合中学;1947年暑期,迁到十三中旧校址,即北大街西北角岗上。[2]
1950年初,迁到朝鲜中学校址。[2]
1952年8月,迁到现在的齐齐哈尔民族中学校址。[2]
1953年12月,学校更名为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2]
1956年下半年,学校更名为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校。[2]
1969年12月,受“文革”影响,停办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学校改名为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六中学校,全部招收市内汉族学生。[2]
日,粉碎“四人帮”后,正式恢复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校校名。[2]
1984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把民族中学附设的师范班对外称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与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校合署办公,两个学校一套班子。[2]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合并
日,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撤销,合并到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中学部分留在齐齐哈尔市,学校名称仍称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校。[2]
2010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1]
2012年,省教育厅正式发文批准同意在我院建立黑龙江省普通高等教育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黑龙江省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中心,获选黑龙江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会员单位。[3]
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协议签字仪式在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举行。[4]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办学条件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9月,有教职员工454人,专任教师201人,其中,正高职12人,副高职71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77人;其中,获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学术带头人1人、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享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1人。[1]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院系设置
截至2016年9月,学院设置9系、2部、1个中心,开设有38个专业(专业方向)。[5]
院系专业生物科技系 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中药制药技术、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系会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软件技术、连锁经营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食品工程系食品加工技术(乳品工艺)、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技术民族语言与教育系学前教育、应用韩语艺术与传媒系音乐教育、传播与策划、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装备与制造系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民族预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资料来源:[6-7]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教学建设
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食品加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1]
黑龙江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会计、乳品工艺、生物制药技术、食品分析与检验、药物制剂技术[9]
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食品检测技术、宠物养护与驯导、会计[1]
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与舞蹈)、艺术设计(桦树皮制作工艺、鱼皮画)[1]
黑龙江省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畜牧兽医、食品加工技术(乳品加工技术)[1]
省级行业合作项目:物流管理[1]
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电子商务[1]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蒙古语言文学教育、朝鲜语言文学教育[1]
民族双语师范生培养试点专业:蒙古语言文学教育、朝鲜语言文学教育[1]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合作交流
日、日分别与韩国新罗大学校、韩国大真大学校签订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书。[11]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与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伊利等著名乳品企业共同创立了“校研企”“1+1+1” 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伊利集团酸奶事业部与我院合作成立“伊利Y 家班”,首批选拔36名学生。与黑龙江大三源乳品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共建大三源公司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实训中心“大三源公司建设项目和研发制造新成果展示基地”、新专业及新专业方向的孵化基地等“四大基地”。[5]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学术科研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科研成果
2010年-2015年,学校教师完成教科研厅局级以上课题93项,获厅局级以上成果奖励6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教科研学术论文424篇;获得国家专利9项;参加“十二五”规划教学术资源材编写出版59部。[5]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学术资源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学报》是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主管、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主办的综合性内部交流学术期刊,季刊,大16开,每期112页。开设有《民族与区域发展》、《民族文化与传承》、《高等职业教育》、《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经济与管理》、《应用技术》、《畜牧兽医》、《教研成果交流》等栏目。[12]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文化传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校徽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校徽图案以“蓝色”为基调。蓝色是博
大的色彩、冷静的色彩。蓝色代表文静、理智、纯粹的品格。“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蓝色是大海和天空的本色,校徽以蓝色构成,体现出一种沉静睿智、深远广阔的意境,同时表明学院是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美好家园。
二、校徽整体为一个同心圆,简洁大方,象征着学院师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三、校徽外环由学院名称的汉字与英文环绕而成。汉字以毛体草书字体为基础,稍加润色修饰,彰显豪迈流畅,刚健稳重的特质。
四、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校徽内环主体设计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学院的“教学楼”。屋檐式设计彰显古拙粗犷、简洁大气的早期汉代建筑特色,使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取得了文脉上的联系,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质朴而雄浑的气质。建筑外观采用老哈尔滨建筑三大风格之一的“新艺术运动”风格,体现了学院生动活泼、和谐亲切的文化氛围,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与地方民俗、经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第二部分以“中国结”图案为辅助。“中国结”象征着中华各民族的团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积淀,使其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文化底蕴。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的中国结,代表了力量与和谐,象征着美好的祝福,寓意学院在团圆、亲切、温馨的氛围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托起学院的美好明天。
中国结上的2005字样,是指学院2005年由原黑龙江省民族干部学院(黑龙江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2年)、哈尔滨朝鲜族师范学校(创建于1948年)、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8年建立的齐齐哈尔蒙旗师范学校)合并而成。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校训
兼爱并育,行健自强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现任领导
院长:都永浩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田海君
党委委员、副院长:朱超英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王兵[13-14]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引用日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哎呀,运营同学,这个模块离家出走了 ::&_&::您要找的是不是:
working team | working-set
[gōng zuò zú]
job family
?工作族(job family):基于执行的任务的相似 性而归为一类的一组工作。这种归类可以被宽泛 或严格的定义,严格的定义是指在一种职业内部 的相似工作。
基于48个网页-
job system
工作族(job system )/工作类型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任务相似或所要求的人员特征相似的一组工作.
基于13个网页-
job groups
生产自动化专业术语词汇英语翻译 ... 颤动
Jitter 工作族
job groups 工场
job shop ...
基于4个网页-
Working Group on Indigenous Populations
job family
&2,447,543篇论文数据,部分数据来源于
我在一家杂志社担任编辑,其中许多员工是工作族母亲。
I edit a magazine on which many of the staff are, like me, working mothers.
这个数字高吧。 首先所有学生和工作族都要吃午餐,那其他人干什么呢?
It's got to be really high, because all students and people with jobs have lunch breaks, and what else would they be doing?
如果你是工作族,千万不要放弃阖家度假。据美国心身医学会研究表明,度假可以使人恢复青春活力。
If you're a workingman , don't pass up your family vacation, Time off is rejuvenating, according to research presented to the American Psychosomatic Society .
工作族(job family) ,又称工作类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任务相似或人员特征要求相似的一组工作。 工作族的另一种解释是指“上班的人”,通常我们说的“工作一族”或“上班一族”。
以上来源于: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丹寨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丹寨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是一所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短期培训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85年,2000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称号,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
丹寨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学校规模
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鼓楼鼎公园,占地面积284亩(含新校区)。按照“职校建到园区去,车间搬到学校来,学生就近就业”的思路,投资1.86亿,在金钟开发区建设,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1]
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校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学校功能设施基本齐全。现开设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农村医学、护理、学前教育、农学等专业,现有教职工81人,外聘教师38人,形成了专兼职结合的强大专业师资队伍。在校注册生2627名。有实训室4个、电子电工实训室3个、服装实训室2个,电焊室、电琴室、汽修实训室、数控实训室、形体室各1个,全校实训设备总价值达1500万元,实训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丹寨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简介
为全面完成教育“9+3”计划“百校大战”工作任务,丹寨职校创新招生模式,确保了每年招生任务的完成。一是实行全县初三毕业生整体移交工作制度,二是与高职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开设适应市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专业,三是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就业与招生,四是结合园区用工,采取工学交替方式,动员反乡青年、按照“职校建到园区云,车间搬到学校来,专业围绕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的思路,县人民政府投资1.8亿元,在金钟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职校新校区,为“加快发展、奋力赶超、推动跨越”提供支持。目前新校区教学楼、实训楼、综合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全面施工。
自2011年以来,学校班子立足本县经济开发区建设需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大力推行“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入驻贵州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的深圳立健机械有限公司、天凌高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贵州九鼎车辆公司、贵州溢鹏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合作中采取设备进学校、课堂进企业,技工进校授课,学生进厂实习,企业用工名额进学校,学生毕业进厂就业及企业补助学生生活费的“六进一补”模式)模式办学效益日益提高,人才培养工作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学校多次被中共贵州省委、州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后荣获“贵州省德育先进学校”、“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黔东南电化教学先进学校”、“州智力支边项目实施先进学校”、“黔东南州科协系统先进集体”、“黔东南州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技术大赛暨全国职院技能大赛选拔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学校在人才培训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近几年来,连续3年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2011年我校服装专业学生李冬云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代表贵州省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技能大赛并获奖。2014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数控专业学生获一等奖。[2]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民族职业学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