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融资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创业基础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458|
上传日期: 13:52:1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创业融资是什么_定义
> 创业融资是什么_定义
创业融资是什么_定义
来源:大学生创业网
  一、融资的定义
  从狭义上讲,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二、创业融资的程序
  1、事先评估
  2、融资决策和方案策划
  3、融资资料准备和谈判
  4、过程管理
  5、事后评估
  三、创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
  融资渠道是指取得资金的途径,即资金的供给者是谁。融资方式则是指如何取得资金,即采用什么融资工具来取得资金。
  (一)创业融资渠道
  1、国家财政资金
  【案例】07年6月,为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财政部、科技部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其支持对象为从事创业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以及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
  2、企业自留资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注意】 (1)一般而言,企业实际自留资金高于账面资金;
  (2)当然对于大多数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而言,其自留资金也是有限的。
  3、国内外金融机构资金
  (1)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的资金。是企业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案例】民生银行壹桶金
  (2)世界银行及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提供的外汇贷款。
  (3)各级政府和其他组织主办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
  4、其他企业和单位的资金:指各类企事业单位、非盈利社团组织等,在经营和业务活动中暂时或长期闲置、可供企业调剂使用的资金。
  5、职工和社会个人资金
  【注意】应注意规避政策和法律风险。
  6 、境外资金:指国外的企业、政府和其他投资者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投资者向企业提供的资金。
  (二)创业融资的方式
  1、直接吸收投资
  2、发行股票
  3、银行借贷
  4、商业信用
  5、发行债券
  6、发行融资券
  7、租赁筹资
  四、创业融资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选择
  1、创办阶段
  (1)创办人,个人股东
  (2)风险投资公司
  (3)政府补助
  (4)政策性贷款
  2、投入运营阶段
  (1)风险投资公司
  (2)投资银行
  (3)银行贷款
  (5)租赁公司借款
  (6)个人投资
  3、增长发展阶段
  (1)风险投资公司
  (2)银行
  (3)银行贷款
  (4)租赁公司借款
  4、开始成熟阶段
  (1)发行股票
  (2)发行企业债券
  (3)银行贷款
  五、创业融资渠道与方式(工具)选择技术
  1、了解、搜集各类潜在资金提供方的基本情况 2、分析本企业对不同融资渠道的吸引力
  3、综合选择融资渠道
  4、运用融资优序理论指导融资次序选择
  5、注意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和企业素质的提高
  6、 融资渠道与方式工具组合策略
  六、创业融资的意义
  1、创业融资是实施创业计划的关键环节。
  2、创业融资能够体现企业或创业者良好的信用水平。
  3、创业融资是创业者及时抓住创业机会的重要手段。
  4、创业融资是把握住创业投资机会的前提条件。
创业融资是什么_定义相关文章:
下页更精彩:1
创业融资是什么_定义相关推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尔雅通识课创业基础答案总结
下载积分:1
内容提示:尔雅通识课创业基础答案总结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353|
上传日期: 15:58: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尔雅通识课创业基础答案总结
官方公共微信创业宝典:知己知彼,融资前必须了解的几点常识
注:创业者寻找VC融资始终是斗智斗勇的过程,如何更高效准确地契合双方需求尽快达成投资意向,是双方都情愿看到的一幕。赛富亚洲合伙人王求乐从中分享了自己投资项目时的思考和建议。以下为全文,转自创业邦:
创业者首先要了解一下VC。要了解这个VC怎么看项目,他认为什么是好的生意,什么是好的创业者,什么是他们值得投的一个团队?
市场上有很多个投资机构,但是你们的心目中,会有一些机构是你们想找的。那么怎么找到这些机构,怎么跟他们打交道?需要注意哪些方式方法?
1.一定得知道VC在想什么?他提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意味着什么,就是你要了解,这帮家伙在琢磨什么?
2.了解他琢磨什么之后,建议你也换位去思考一下,当你在讲业务故事和谈判的时候,你也站在他的立场去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么提?所以你要有一个同理心。
3.资本(钱)毕竟是逐利的,所以规则非常重要,VC这一行往往看重的是当初有什么约定,他们对这个约定还是比较认真严肃的,因此对创业者来讲要对这个规则本身有一个敬畏,对资本要有一个敬畏。
融资的时间点问题
每一件伟大生意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时间窗口,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我这里要讲的,则是小窗口问题:你想融资?如果你只有个idea,还没有把它真正的付诸实施,那可能还是不够的。
如果你已经把它做出了一些雏形,甚至已经产生了一些用户和收入,这个时候你可以讲讲产品的成熟度、用户的规模、你的收入等等。
融资的时间点还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你的资本能够足以支撑你产生更多的用户,还能产生更多的收入,你就别急着去融资,你可以尝试着接触一些投资人,但是你不要上来就大范围地跑去融资,因为你融资的时点越早,你的估值越低,同样大家对你的信任度也是越低的,拿出一些成型的东西会更好。
不必害怕idea被投资人偷走
有相当多比例的创业者觉得他的主意很好,怕在接触投资人期间主意被投资人给偷了,或者扩散到其他的portfolio里去。
这个我觉得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第一你只是有一个创意和主意,它其实并不值钱,我不认为:你有个点子,你是世界上比爱因斯坦还聪明的人,那个点子一讲,王求乐明天也不干VC了,他自己拿这个点子去办了个企业,这是不可能的,不光我不会干,我也不可能去让我投的公司去干,因为一个企业我此前投的时候,他已经有既定的几条发展路线,我轻易不会让他换方向,所以这一点创业者必须得认识到。
此外,你的创意,其他人也玩不转。创业者内心深处,有许多支撑你点子的一些逻辑,同时你还有背后的资源,VC们是不具备这些的,不应该去碰的,所以创业者不用害怕。
我建议:你可以要求投资人跟你签一个保密协议,但其实签不签都不用太担心,因为VC这个行业保守商业机密是基本职业道德,他们要跟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打交道,会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
如何准备BP
见VC之前给他发一份BP(商业计划书),一方面让他知道你在干什么,另一方面一定要让他看完之后去思考,这样的话两人见面会非常有效率。
那么如何准备好这个BP(PPT)呢?
1.要讲干货。少废话, 50多页的PPT投资人是没有耐心看的,一个生意可能10来页PPT就会写足够清楚了,特别是早期项目。那么什么是干货?无非是这么一些东西:你在干什么业务,这个业务在你这个行业所处的语境(环境),你们是一帮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是你们这帮人来干这个事。如果你财务上的东西目前还不好细说,那么可以提一下财务历史和你的预测,但对一个早期项目来讲,可能这块没有什么好讲的。最后简单讲一下,你这次大概要融多少钱,怎么花?
2.一定要有逻辑。这个是创业者在接触投资人的时候,碰到的最大问题之一。请不要罗列和堆砌一堆相互之间毫无关系的东西,要一气呵成, 10分钟能否把这个逻辑讲清楚很关键。要尽可能找到适合你自己特点的逻辑!为此,我一再建议创业者见投资人之前做做排练,你找几个挑刺儿的听众,对他们讲10分钟,看看能不能讲清楚你的逻辑,对方听懂了没有,是否认同?
创业者最大硬伤:没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
创业者在公司战略方向的把握上,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真正找到用户需求是什么。用户需求是创业者做这件事情的基础,所以大家对你需求方面的拷问一定是最严苛的。
投资人看需求有几个角度:
1. 大众需求OR小众需求。通常来讲,固然是需求越大,你面对的人群越众。
2. 强需求OR弱需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吸烟是个坏的需求,也是一个大众的需求,还是强需求,吃饭也是强需求。
3. 高频需求OR低频需求。与强弱需求类似的是高频或低频。但是两者又有着本质不同:比如考GRE去新东方读书,对每个考生而言那是强需求,但它却是一个低频需求。
4. 还要考虑需求成本,高成本意味着高价格和高毛利空间。
创业者可能是在上面这三类中去找一些组合而已。这里面还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创业者认为的需求,可能并不是真正的需求,是个伪需求。举个例子,山西的醋特别多,北京这边吃不着好的醋,那能不能在北京搞20个山西老醋连锁店,拿几百瓶来卖?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老百姓每天都需要去商超,柴米油盐哪儿都有,这一类需求已经被其他的东西给替代和满足了,所以连锁醋店这是个伪需求。
5.有些需求是可以被创造的。
业内一直有个观点:好的产品用来满足需求,而牛逼的产品则创造了需求。我们能投的往往是好产品,未必是牛产品。什么样的需求是可以去创造的?我难以一下子说清楚,但我相信我们有这个能力去判断。
有创造性的人我们一般称为是天才,像乔布斯,用产品创造了需求。
一般来讲投资人在考察用户需求的时候,跟创业者针锋相对的地方可能最多,这一块大家讨论和争辩起来往往容易激动。对创业者而言,因为你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个方向上,你一定很珍惜,所以如果你争辩红了脸的话我也能够理解。但是投资人关于需求的话题,是探讨性质的,不仅仅是用来怀疑你,也是帮你一起思考,这是不是值得你耗费精力去干的好方向。投资人未必正确,但如果他对用户需求有一些疑惑,或者有一些挑战的时候,创业者还是应该冷静地想一想。
6.在需求之外VC要看的是业务本质。
一般通过这几个方向看业务本质:
你是不是抓住市场上的新机。怎么样才叫有新的机会呢:
1)垂直的、细分的、跨界的、融合的,这是一种角度。
2)在产业链条的纵深上做布局。
3)由于某种革命性的的创新,衍生出来的新机会,譬如移动通讯的发展就创造了无数新的商机。
虽然有了上面这三个方面,我们还要看新的机会有没有门槛,或者是不是一个崭新的模式。如果不是的话,你如果已经建立一定规模,成为了龙头老大,也可以很有吸引力。
这里面,我要强调一个名词叫做China me too,这是以前联想的一位朋友提出来的,我喜欢将其发扬光大。中国人喜欢跟风,尤其是跟洋人的风。美国人搞了一个创新业务,第一个中国人研究透彻后把洋人copy了,这叫me too。什么叫做China me two呢,就是第二个中国人看见第一个中国人干的不赖,自信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可以干个更好的,于是照着这第一个中国人的模样,二次复制,这就是China me too,但这第二个中国人如果研究的比较透彻,那恭喜他!如果研究的不透,照猫画虎性质的,那就岌岌可危。所以,我呼吁不要轻易去抄袭,一窝蜂地干同一个方向是要不得的。
7. To B的业务类型,在中国的机会越来越多。
以往在国内,2B的生意在中国本身能够做得大的不多,民间最大的可能就是华为,但是华为它跟VC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也就是说历史上VC在to B的领域,没有挣到什么大钱,因此大家对to B的领域势必会有一个惯性,会谨慎一些。
To B类型的业务,过去在国内做不大,原因有当然在于我们的土壤:
1)垄断结构下,小企业没钱买,大企业是大爷,很难做生意;
2)国内的原创技术,少之又少,确实没啥可投的!
但是这个局面最近有些改观,而且改变的速度越来越快,因为:
1)中小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很快,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变化,这些企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试错的成本也低;
2)我们原创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所以to B领域过去的两个掣肘因素已经大大地缓解了。
VC看好什么样的团队?
大家都知道VC是看团队的,但真正看重的就是一个CEO,虽然其他的团队成员也很重要。
VC评估CEO时,在意哪些东西?
第一,会看你个人的历史,你过去所做的事情,跟你现在所从事的行业之间,有没有一些强关联。
第二,VC还会考察你的能力。有些创业者把自己吹的神仙一样,这需要考察。个人的观点,如果一个CEO能力很全面,固然很好,但现实地讲这是很难强求的,因此我们希望CEO的某些能力有过人之处。
第三,要看团队整体,特别是CEO本人的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一般说,聪明人的学习能力要强一些;执行能力强弱,决定于CEO的个性。
第四,还要看CEO的心胸。心胸不够,这个企业一定做不大。有的创业者老板味太浓,这很不可取。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已经没有可以真的拿自己当老板的,千万不能今天还以为自己是谁谁谁,明天没准你下面的工程师就出去干另一个事情,过了三年没准他就会把你颠覆了,所以咱们也不老当老板,我们要有一种分享的精神,还要平易近人,跟团队能够打成一片。
第五,如果你有几个合伙人会更有吸引力,当然你也可以一边走一边搭团队。有些企业可能一上来就好多个创始人,无论这几个创始人相互之间怎么认识的、相互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其中不可规避的是会涉及到一个非常核心的股权平衡、话语权问题。我们其实希望团队里面能够有人一股独大。一股独大一定比平均的要好,一股独大那个人未必一定是CEO,譬如CTO占的股份最大也没问题,这个人他对于公司的生死存亡问题,要负最多的责任。
除了股份和控制权问题,议事规则也很关键,特别是对相对成熟的企业而言。一言堂肯定有问题,毫无疑问,公司容易走偏,但是大家一团和气也不行,和和气气的也不合理。比较好的当然是和而不同,你们有争论,但是不管怎样总得有一个人说了算。CEO得有这种独断的能力和决心,一定要有这种意识,公司才能够真正的有力量,在决策上不会摇摇摆摆,能够顺利地往前走。柳总(传志)讲的方法非常有意思:核心团队讨论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放在桌面上摊开,开诚布公地讨论,讨论一次不行明天接着再讨论,一定要把非常关键的分歧点讨论清楚;讨论完了之后,如果还是没法形成意见,那么还是我说了算!
公司的估值,最终是各方谈判的结果!
1.融钱不是越多越好
通常一个企业需要多次融资。如果第一次融资额过高,相当于二次融资的时候,门槛就高了很多。如果你的业务做的非常成熟,你有100%的把握一定能做得更好,那可能还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一旦你的愿望落空了,并没有做到你预想的效果,你下一步怎么办?你在天使阶段拿了A轮的,你到A轮怎么拿?你再去融B轮的价格吗?如果你业务好,还有一定的支撑,市场火还可以,但是如果你业务量不行,前途就堪忧了。另外,如果融到了太多的钱,信心膨胀乱扩张,反而害了自己。所以融资要把握一个度,钱不一定越多越好。
2.股权出让多少合适
在早期的时候,比如天使阶段或者A轮,释放了10%、15%、20%股权,其实没有太大区别。重要的是你需要快速地跑起来,这比你花了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融到你想要的价格要来得更重要一些,这个讲的是估值本身的问题。
有几个建议:
建议一,关于话语权的问题。
总有创业者在盘算自己融资后,是不是还能够掌握51%的股份。在早期的时候,其实谈不上话语权,因为公司都是你的,我也玩不转,我也不跟你玩,所以你多释放一点、少一点,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把饼做大更重要。
建议二,时间成本是非常昂贵。
时间成本比什么都可贵,快速的跑起来比什么都重要,比你拿到多少钱,拿谁的钱,都要重要得多,为什么?因为你的机会成本是如此之高,你比别人早跑三个月,在北上广展开了,比你拿到更多的钱,跟他们一起在北上广展开要重要的多。虽然你今天可能看到的市场并没有竞争,但是那不代表市场就没有竞争了。据说周鸿祎曾经讲过:你怕什么的话,那么你一定会碰到!这话是有道理的,你所担心的东西一定会碰到,所以要快速地跑起来。
建议三,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做长远的企业。
在过去来看,通常融资每一轮跟每一轮之间是一到两年的时间。当然了因为现在市场的竞争更激烈了,钱更多了,所以大家融资的节奏有可能会稍微快一些,有些人是半年就融一次,这也正常,有些人甚至做得好,几个月就融一次。
创业者要有一个规划。规划的节点是有里程碑的,比如说城市扩张到多少个了,或者说做了几个产品线了,或者有多少用户了,收入做了多少。但是在做规划的时候,不是跟VC讲故事,而是在你内心,你自己要把这个困难想得充分一些,天灾人祸每天都会碰到,所以要把困难想得充分一点,给自己留有余地。
之所以说长远眼光,因为这里面还涉及一个事,一个创始人如果在融资时表现的太&精&了,我们也不太喜欢。VC天生就是打算盘的,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你不能算得太精,你今天跟我精,明天跟你的下属精,你跟你的客户也会精。算盘太精,张力太大,不一定是好事。有胸怀的创业者,即使头一次创业失败了,再次创业时往往还能得到VC的认可和背书。
3.员工期权的设计
这个期权值是多少呢?一般是10%到30%,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大呢?如果你现在的团队足够完整,10% 就差不多。但是如果你的团队非常不完整,就可以适当的留大一点。其实期权发放的决定权基本上来说是创始人说了算的,你分给谁,你不分给谁投资人一般不会干涉太多,他只是需要知道你大概心里是怎么想的。
另外一个就是发放的范围,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好多公司都是一起打天下的每个人都分期权,这个话CEO可以讲,但是什么时候发放给小兄弟们需要想好。因为早期的团队其实是非常不稳定的,你从市场上招一个程序员,招一个销售,他可能明天就走了,对他们而言期权不值钱,他认的是工资。所以要把期权给重要的核心人员,还要知道给了他,最后他走人了你还能不能把期权收回来,如果收回来该怎么收回来,如果不收回来,又该怎么办。
4. 契约精神,敬畏资本
如果以上内容,都谈妥了,那么就到了签订投资条款的阶段。创业者需要了解下什么是投资协议的惯用性条款,比如赎回、优先清算权、否决权等都是VC惯用的条款,属于对小股东的保护性条款,救命稻草一类的东西,创业者对这些内容不要过度担心。至于一些原则性的核心利益,创业者也要据理力争。
不管最后达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约定,一旦达成,你就要有契约精神,契约精神比什么都重要。咱们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打造一个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尽可能养成和投资者打交道的好习惯。
创业者要珍惜自己的信用
信用什么时候会表现出来,就是我们在做尽职调查的时候。你的信用好还是不好,投资人会了解到,这方面VC会做尽职调查。如果信用破产了,代价会非常昂贵!典型的信用上的错误是哪些呢?
1.编造自己的履历,这是非常典型的一点。
2.编造或虚构团队成员。
3.数据作假。
另外,还有一个大忌:反悔。这个现象也非常严重。一旦你同意签订term了,就别再反悔。假设说你跟创业邦谈了,你跟南立新南总说我要融资,南总也同意了,你们双方口头上或者书面上都答应好了,如果这时候你又拿BP再去找别的投资机构去谈,搞了一个高估值的term,那么这是非常恶劣的。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首先,融不到和不需要融是应该区分一下的。有一些生意是不需要融资的,不要为了融资而融资,不要因为竞争对手或者你的同学融了资,心里觉得痒痒了,自己也去融一圈。
更多的是需要融资,却融不到,原因大体来讲,是这么几个东西:
1. 行业太小。行业小不小,前面关于用户需求时讨论过。
2. 能力不济。虽然方向好,但是投资人认为你不是这块料,这事就得马云来干才行!
3. 一心多用。连续创业者在这方面很突出,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比如之前你在做某个领域,但是干着干着觉得意思不大,看到团购火了,就去搞团购,看到别的火了,又去干别的,但是又舍不得丢掉原来那一摊子创业者是否专注,对VC而言也非常重要。
4,姿态太高。估值太高了,或者算计太精了,容易谈崩。
当然,还有一个我们不排除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VC看走眼了,本来应该投你却不敢投,但这是很罕见的。你在几个月内还没融到资,一定要先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死不认错,那么无论如何要想方设法活下去,活着太重要了!
找VC的诀窍
1、VC基金门派众多。
市场上有许许多多的投资基金,包括老牌美元基金,老牌人民币基金,政府相关基金,还有券商投资部门,从既有体系分裂出去、另立山头的市场新锐,和BAT战略投资部,以及千差万别的知名和不知名风险投资基金,等等等等。不同类别的基金,他们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对赌,有人喜欢先做详细的尽职调查再给term。
2、各家机构有其差异性。
VC这个行业,龟有龟路,蛇有蛇道,各显神通。但是,总体而言,中美两国都差不多,就是老牌的、知名的VC机构更受青睐。可是,各VC之间往往是有差异性,这和各基金的资本来源、基金的策略、基金团队的DNA都有密切关系。当然这种差别,从操作层面上而言则是:大家的投资流程大同小异。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明天就给你到帐了,那是瞎忽悠,作为一个机构投资人,尽职调什么的必须得做。
除了各基金之间的差异性,每个基金的内部也有差异。就是说在同一个基金里面,就是你跟基金的谁在聊,也是不一样的,可能这个基金的A合伙人就喜欢你这个项目,B合伙人不喜欢,因为每个投资人的职位、关注领域、性别、年龄、阅历、学识、能力、甚至心情都是不同的!但这种差异性,千万不要简单理解为职位的差异。不要小看了投资经理和分析师,作为一线人员,他们的意见往往很关键。
3、多谈几家VC,但要掌握好节奏。
在启动融资之前,可以找几个投资界朋友咨询一下,探讨一下融资的时机是否成熟,故事是否有吸引力。如果正式融资了,不要一上来就把所有最好的VC,都给见了一遍。反过来,或许你可以找一两个优秀的VC和一两个你未必真正看的上、却也愿意听取意见的VC,先拿他们当当试金石。悲催的是,你一开始就向你所有心仪的美女求婚,惨遭拒绝,随后即便变得足够优秀之时,可选的对象不是你想要的。
除了这个之外,有几个原则要遵循:
1)适当地多谈几家VC,听听不同的意见和反馈;
2)最终拿钱的适合,Top name first! 并不是谁给你的估值最高,就要拿谁的钱,我认为拿到一个quality VC的钱,比多拿100万美金和少稀释5%,要重要的多得多,有了牛逼VC的背书,他们的资源和经验更能帮到你,你未来的融资也会更容易!
3)效率很重要,在估值、基金品牌和效率之间,要取得一个平衡,赢得时间对早期企业而言是很关键的因素;
4)适合自己,也就是鞋子原则,鞋子一定要穿上舒服才行。
当然,原则归原则,大家要有自己的灵活性,掌握住一定的灵活性。
4、融资的成功,并不等于成功。
融资成功了,钱到手了还不等于你已经成功了,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近二十年来,融到资的、被VC任何的团队和企业,比比皆是,但绝大部分公司都歇菜了。因为一个企业真正能不能成功,有些东西是超出你掌控的,你的产品方向、市场窗口、执行力、再融资能力,都可能会制约你。而且不能否认,成功是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的。
有史以来,最好的创业时代!
1、市场机会几何级增长。
十几年前赛富、IDG和今日资本还需要去央视做《赢在中国》节目,去宣传自己,宣传什么叫VC,今天已经不需要了。我觉得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创业时期。因为市场的机会就是方向上、选择上呈几何级的增长。
2、人才更加充足。
另外就是人才也越来越多,十年前你想找一个好的程序员、产品经理、用户体验专家很难,今天满街都是,尤其在北京。
3、钱也更多了,人傻钱多速来。
4、创业和退出有成熟的机制。
对资本而言,创业和退出本身的机制已经广为接受,已经固化下来了,有成熟的机制。创业在好多人看来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些人说我生来就想创业,我去百度或阿里打工两三年,学学本事,但最终还是想自己干,这其实是已经把创业作为一个生活方式了。
延伸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a rel="nofollow" class="red" href="" target="_blank" color="red新版网站排行榜
===全新上线===
网友热评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对创业的重要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