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传统节日有个叫平安的节日,是什么

“六月六,请姑姑”,农历六月初六是汉族传统节日天贶节,又叫姑姑节。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该节日起源于宋代,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这天为天贶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贶节”已失去原来含义,而晒红绿的风俗尚存。该习俗来源于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汉族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
  六月六又叫&天贶节(姑姑节)&,此节起源于宋代。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这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贶节&已失去原来含义,而晒红绿的风俗尚存。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
  天贶节,又称&六月六&、&回娘家节&、&虫王节&等。&六月六&是一个小节,节日活动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动。
  回娘家
  汉族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汉族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女儿回娘家是经常性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离开,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丈夫家生活。而农历六月农闲期间,才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条件,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因此,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此时,小孩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归来时,在前额上印有红记,作为避邪求福的标记。河南妇女回娘家时,要包饺子,敬祖先。妇女要在祖坟旁边挖四个坑,每个坑中都放饺子,作为扫墓供品。另外,甘肃榆中在农历六月六庙会上,求育妇女要跪在太白泉边,从水中捞石,用红布包好,祈求得子。
& & & & 晒书
  关于天贶节的来历,认为是道教元始天尊赐书于人间。在汉族民间,传说玄女赐给宋江一部天书,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济贫。正因为有农历六月六降天书的传说,又传说当天是龙晒鳞的日子,天晴日朗,当时又处于盛夏,多雨易霉,这种多雨天对书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河南有首民谚:&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连阴带晴四十五天。&此时从佛寺、道观乃至群众家里,都有晒衣物、器具、书籍的风俗。妇女在此日多洗头,把小狗、小猫等宠物轰下水洗澡。
  在六月六还有一种藏井水的风俗。这种藏水、晒衣是讲究夏季卫生的良好民风。
  求平安
  一年四季,对老弱病残者最有威胁的季节有两个:一是盛夏,二是腊月。此时死亡率高,发病者也多,因此在农历六月六特别注意人畜的安全。山东临朐地区在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见邪&。大象是历代最受欢迎的观赏动物,也用于杂技,农历六月六必为大象沐浴。在汉族民间吉祥图案中也常以大象为吉利的象征。除洗象外,也洗其他牲畜。广西壮族以六月六为牛魂节,此期间为牛洗澡,让牛休息,喂各种好饲料。另一种方式是施用巫术。在大雨将至之际,如天气连阴不止,闺中儿女,剪纸人悬挂在门的左边,称&扫晴娘&。这是一种比拟巫术,企图利用扫晴娘把阴云驱散,以期迎来阳光充足的晴天。这种巫术剪纸在中国北方广为流传,如陇东地区称为扫天婆、扫天娃娃、驱云婆婆等等。这些人皆为妇女形象,伸展两臂,两手各持一把扫帚或树枝,作驱云赶雨的姿势。
  此外,在农历六月六天贶节还有不少娱乐活动,主要是广东地区有划龙舟活动。在山东地区认为农历六月六日是荷花生日,因此在节日期间赏荷、采莲,市场上还大量出售荷花玩具。妇女、儿童还喜欢用其花汁染指甲。农历六月六,又是汉族民间的虫王节。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产丰收,在六月六还有不少宗教活动。例如辽宁盖州有八腊庙会,是一种为驱虫、祈雨的活动。北京善果寺有数罗汉活动,以占卜吉凶。山东汉族民间在农历六月六祭东岳大帝神,举行东岳庙会。该日又是麦王生日。当地汉族民间还认为农历六月六是海蜇生日,当天下雨,海蜇就会丰收。六月间百虫滋生,尤其是蝗虫等,对农业是莫大威胁。古代蝗虫是最大的农业灾害之一,人们一方面积极捕蝗,如利用火烧、以网捕捉、用土掩埋、众人围扑等方法,尽力消灭蝗虫;另一方面则祭祀虫王,如青苗神、刘猛将军、蝗蝻太尉等,都是各地供奉的虫主神。同时也利用各种巫术手段驱虫。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过火把节。从传统看,它似乎起源于南诏内部的王权之争,其实与用火防灾有关。至今当地人在过火把节时,人们还举着火把,到田间、地角游行,目的是驱逐虫灾。
  农历六月六开始进入夏闲,妇女纺纱、织布、准备过冬的衣料。
  大别山天贶文化节
  天贶节,是大别山地区在夏季农闲、湿热、庄稼初熟之际,通过汉族民间节庆方式,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自身和谐的岁时节日。自2010年首届大别山天贶文化节成功举办以后,引起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为深入持久地把大别山淳厚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天堂寨风景区决定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天贶节举办节庆活动,让民俗文化融入旅游,贴进大众,焕发出新的生机。
  天堂寨,似璀璨的绿色明珠,闪耀于大别山腹地。天堂寨雄居鄂皖两省三县结合部,主峰海拔1729.13 米,是大别山主峰之一,系江淮分水岭。天堂寨兼具了大别山&南雄北秀&山势风格,景区内峰、石、树、花、云海相映成趣,动感十足,天堂寨是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它的森林覆被率高达96.5% , 位居我国风景名胜区前列;其108道接力式瀑布群景区,水量充沛、姿态各异,落差50米以上就达18道之多,为华东地区所仅有。天堂寨先后摘得&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国&字号桂冠。 7月6日,第二届中国大别山天堂寨(安徽)天贶民俗文化节拉开了帷幕,几十家媒体奔赴现场,争相报道。天堂寨景区总经理顾建华表示,这次活动形式有&六个一&:一场首届中国大别山天堂寨旅游论坛;一场开幕式暨文艺演出活动;一场&寻缘大别山,情定天堂寨&接姑娘、相亲活动;一场民俗文艺表演(挑花篮、打花棍等);一次天贶文化峡谷游(白马大峡谷);一次天贶民俗漂流体验游。
  据介绍,按照&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这一主题,天堂寨景区在编制了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先后投资开发了白马大峡谷和溜索,实施了主峰一线观景设施、休闲设施建设和古寨元素的恢复,新辟了景区内旅游回路,新建了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易址重建了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新建了景区新大门、旅游公路改造升级和生态停车场。
  作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堂寨景区巧妙地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使&红色大别山、绿色天堂寨&实至名归,相得益彰。
  天堂寨景区副总经理余保华告诉记者,景区在天贶节当天上午呈现精彩的文艺演出,有歌伴舞《天贶节节歌》、舞蹈《天天甜甜》、歌舞说唱《古韵 天堂寨》、书法表演等节目。
  此外,景区领导还揭晓了4位天堂寨荣誉寨民:情系家乡山水的军旅作家徐贵祥,从大别山走出的慈善大使周森,天堂寨旅游文化的开拓者史红雨和天堂寨旅游资源的发现者王治平。
  随着景区旅游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天堂寨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也随之提高。入园游客呈强劲增长态势,2009年入园游客达45.54万人次,2010年入园游客达60万人次,年入园游客量均呈强劲递增态势。
  如今,天堂寨5A创建的号角已经吹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以打造旅游名镇为目标,坚持以&管理与开发并重,软件与硬件齐抓&为原则,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采取更加灵活的营销策略,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旅游市场营销体系,把天堂寨的牌子打出去,使旅游市场热起来,让旅游产品火起来。
  请姑姑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她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
  在陕北有&六月六,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羊肉&的习俗。六月上旬正是麦收羊肥之时,紧张的收获季节刚刚结束,为了欢庆丰收,接女儿回娘家,阖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成了庄稼人的一件快事。另外还有&六月初六,家家晒衣服&、&六月六,狗洗浴&等说法。农历六月气温最高,人畜都易得病,因此汉族民间又乘此节日提倡人畜清洁卫生。
  苗族&赶歌节&
  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的赶歌节是湖南凤凰、贵州松桃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届时,苗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汇集在歌场,尽情唱歌跳舞。
  赶歌节历史悠久,传说种种。一种说法是,当地的苗族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生活十分困苦,有一年六月初六与前来征粮的官兵进行了坚决斗争,打退了官兵,保住了山寨。然而后来在大批官兵的围攻下,苗族人遭到了残酷杀害。以后,每逢这天,他们就聚集在一起,举行歌会,缅怀英烈。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忠烈的爱情而兴起的。赛歌是赶歌节的主要内容,而对歌是苗家人表达爱情、选择情侣的主要方式。节日当天,小伙子们吹奏芦笙、唢呐、笛子等乐器奔向歌场。姑娘们穿着绣满名花、彩蝶,镶着宽大花边的衣服,佩带闪光耀眼的银饰,相伴来到歌场。以村寨为单位的集体对歌,各自找对手比赛,形式多样,经过反复较量,最后产生&歌王&。歌王受到大家的爱戴。
  瑶族&半年&
  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山里的瑶族成天忙于打猎种地,把祭祀神灵的事忘了,长年不烧一炷香火。八方神仙享不到祭牲,嗅不到香火,很不甘心,一齐到天上向玉帝告了瑶家一状。玉帝听说十分生气,派了疟神和痧神下人间作祟,但只限一年,不能让瑶家绝后。两个瘟神来到瑶山,疟疾、泥鳅痧、绞肠痧等瘟疫顿时在这里横行起来。瑶家吃尽了苦头。五月的一天,两个瘟神在石榴树下闲聊,被盘家老大听到了,得知两个瘟神、要过了年才走。众人十分着急,但很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在六月初六土地公公过生日这天,瑶家像过年一样大操大办,杀鸡杀鸭,宰猪宰羊,贴对子,放响炮,唱瑶歌,走亲戚。两个瘟神很奇怪,又在石榴树下商量,却被盘家老二听到了,方知瘟神不见吃萝卜,不见下大雪,心中有疑。于是他们家家都煮了一大锅葫芦,故意到处喊娃子吃&萝卜&,又把石灰撒到田间、房头。这才瞒哄过两个瘟神,提前返回了天宫。人们才得以安康,而且半年的谷子成熟得格外饱满。于是六月六过半年的习俗传了下来。每年的过节这天,瑶家都要撒石灰、放响炮、贴对子,以企盼人畜无灾,五谷丰登。
  藏族&响浪节&
  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一个地方转,求神保佑&。
  节日时,藏族男女老少来到草原上和高山密林中,扎帐篷、宰牛羊、备香茶、设美酒,祝贺节日愉快。骑手们骑着骏马、牦牛参加赛马、赛牦牛、射箭和&大象拔河&等活动。青年男女在钹、锣、唢呐乐曲声中唱着热情奔放的祝酒歌,跳起欢乐的锅庄舞,演出藏戏。
  满族&虫王节&
  虫王节是满族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节日当天,每家派出一个人到虫王庙拜祭,人们杀猪宰羊,敬献虫王爷,祈求虫王爷不生虫灾,让庄稼有个好收成;留在家的人,翻箱倒柜,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布依族&六月六&
  六月六&又称&敬盘古&、&过&,是布依族的盛大传统节日,布依人在农历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过&六月六&。有的地方六月十六或二十六过节,叫&六月场&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于每年农历六月六(盘古逝世日)这天,宰猪杀牛,包粽子供奉祖先。每逢六月六,布依族人民喜欢吃糯米饭和糯米粑,喝糯米酒,家家户户还要杀狗庆贺。节日期间,妇女们背着装满粽子的篮子,串寨走乡,探亲访友,青年男女身穿民族服装,手提箫筒或二胡,口吹木叶,成群结队来到广场,举行对歌、掷花包、赶表(恋爱方式)等活动。
  有关节日的来源传说不一。一种传说是,在人类早期,布依族的始祖盘古善种水稻,并把种植水稻的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后盘古与海龙王的女儿结为夫妇,并生一子名新横。盘古在若干年后的六月初六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传授种植水稻技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供奉活动。另一种传说是,清朝九年(1870年)六月初,兴义县大土豪刘三勾结龙广的大地主刘四,对安龙布依族人民进行屠杀和掠夺,布依族人民经过英勇斗争,终于在六月初六这一天获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次斗争,布依族人民将这一天定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瑶族&晒衣节&
  晒衣节是广西桂平盘瑶地区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节日当天,热闹非凡,清晨各家宰鸡杀鸭开庆祝会,宴饮后,全家动员,有秩序地把棉被、衣服、鞋子、箱笼、柜子等物拿到屋外晒坪上暴晒,晒上一两个小时翻转再晒,然后把衣物搬回厅堂凉一下,再放回原处。夕阳将落时,全寨人还要对着太阳招手,表示对它的感激。
  土族&花儿会&
  花儿会是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为期5天。
  &花儿&是一种民歌,又称&少年&。&花儿&的唱词大多是即兴编成,有对唱和独唱两种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关于&花儿&,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五个美丽的土族姐妹,各个都有一副银铃般清脆的歌喉。每当她们唱起&花儿&的时候,万物都听得着了迷。许多英俊的小伙子慕名前来与她们对唱,可是整整过了三天三夜,小伙子们相继败下阵来。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五朵彩云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过来,带走了五姐妹。后来人们说,五姐妹被封为&花儿仙子&,天天为玉帝唱&花儿&呢。为了纪念她们,人们便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花儿会&。
  &花儿会&期间,当地的土、回、东乡、撒拉、保安各族人民,身穿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装前来赶会,而且还带着帐篷、大饼。群众络绎不绝。会上,大家互相赛歌,以沟通心灵。很多艺术家慕名而至,采集生活素材,撰写文章,进一步扩大了&花儿会&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中外驰名的歌唱盛会。让全市人民过个平安祥和的节日
 来源: 马国明
来源:作者:马国明责任编辑:
◎本报记者 马国明
特约记者 徐公轩
中秋、国庆两节临近,为给市民营造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环境,全市公安机关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厅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服务全局、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意识,全面加强治安管理、巡逻防范、安全监管等各项措施,以确保全市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定。
上下一体 合成作战
为切实加强节日安保工作,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辉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完善了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各类应急处置预案,严格落实安保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动安保工作扎实开展。市局党委成员按照联系点分工,分别带队赴各县(市)区深入安保一线明察暗访、查漏补缺、消除盲点,推动各项措施全面落实。
同时成立了市县两级安保联合指挥部,市局主要领导坐镇指挥,相关警种部门负责人进驻,形成了全市上下一体、合成作战指挥体系。
连日来,市局集中组织开展了夏季治安整治,打击“盗抢骗”、网络涉枪、通信网络诈骗、农村黑恶势力等专项行动,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
专项整治 严密巡防
围绕重点场所、行业、人员等,进一步严密管控措施,全面整治治安乱点,及时消除治安隐患,目前已检查各类场所5400余家,现场及限期整改问题场所160余家,处罚违规经营场所23家,进一步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最大限度地过滤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市局还加大对节日期间多发性侵财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大型商场、集贸市场等人群密集部位开展反扒工作,最大程度挤压犯罪空间,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为严密社会面巡防,市局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向街面,各巡逻防控力量采取武装巡逻与便衣巡逻相结合、机动巡逻与徒步巡逻相结合等方式,加大对金融网点等重点要害部位和校园周边、车站码头、繁华商业区、风景游览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逻防范。组织600名机关民警投入全市43个治安复杂路口守卡巡逻;依托21个省际公安检查站、7个治安卡口和19辆移动检查车,对全市陆路通道形成全覆盖封控。
疏堵保畅 严防事故
节日期间大型活动集中、群众出行密集,市局超前部署开展旅游景区防范、大型活动安保、危险物品管控、道路交通管理和消防安全监管等安保工作,严防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对全市客运单位、校车单位提前开展安全大检查,对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对景区等人流、车流密集区域,严密交通保障方案,加强交通疏导力度,保证节日期间景区交通通畅;对节日期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可能造成拥堵的情况,全市公安机关将加强对连霍苏皖、京台苏鲁、京沪苏鲁省界、徐州等收费站的道路监管,最大限度开放进出口。针对我市危爆物品企业多、炸药使用量大的特点,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检查督促,全面落实管控措施,共检查涉危涉爆单位2850余家(次),发现整改问题300余处。
全市公安机关还将大力开展宣传提示工作,就假日期间群众旅游观光、参加大型活动及驾车出行、消防安全防范等发布多种形式的安全提示,提醒广大市民出游、出行不忘自身安全,充分享受快乐假期。安全提示将通过短信平台、电台播报、媒体和公安机关官方微博微信等多个渠道播出。
[责任编辑:]
一周图片排行榜
48小时点击排行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传统节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