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ed2k俄罗斯 乌克兰全面入侵乌克兰,乌克兰会宣战吗

如果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乌克兰会宣战吗? - 知乎27被浏览6516分享邀请回答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苏俄对外作战的历史,俄罗斯为什么打乌克兰
发表日期: 15:08
来源:网络整理
摘要:从斯大林时代起回顾苏俄对外动武的历史,看看战斗民族的“国家意志”。乌克兰内乱的愈演愈烈,俄总统普京强硬出击,俄罗斯为什么打乌克兰
伴随着此次乌克兰内乱的愈演愈烈,俄总统普京强硬出击,不仅派遣15万大军在俄乌边境军演威慑,驻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更是在克里米亚部署了大量部队。虽然当前局势有所缓和,但没人知道普大帝的利剑是否会像对格鲁吉亚那样一斩而下,战争的阴霾笼罩乌克兰上空。纵观苏俄历届领导人,其中不乏尚武的强人,本文将从斯大林时代起回顾苏俄对外动武的历史,看看战斗民族的&国家意志&。
先看看斯大林这位&用50年时间,完成别人100年才能做完的事&的&钢铁巨人&,他执政时期可以说是苏维埃政权除了建立初期外最艰难,也是经历战事最频繁的时期,在这里我们不考虑卫国战争,毕竟这是苏联遭遇入侵的战争,除此之外苏联与纳粹德国密谋瓜分波兰,和紧接着开始的苏联入侵芬兰战争,可以说是斯大林时代比较主要的两次对外战争。
从时间顺序上先看瓜分波兰之战。日的莫斯科,斯大林、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通过两次会谈,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除了确定苏德之间的同盟关系,其中还秘密规定&如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德苏将大致以纳雷夫河、维斯拉杜河和桑河为势力分界。&说白了就是瓜分波兰的协议。
协议签订一周后,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实施闪电战。9月17日,苏联红军也从东部开始侵入波兰。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退推进。两面受敌的波兰军队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只得向纳粹德军和苏联红军投降。9月18日,从东西两面分别入侵的苏德两国军队在波兰城市布列斯特&力托夫斯克胜利会师。为庆祝两国军队的胜利会师,9月23日,纳粹德国装甲军司令古德里安和前来会师的苏联红军第29轻型装甲旅旅长克里瓦什宁一起检阅了苏德两军联合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阅兵一结束,迫不及待的苏德立即开始了划界谈判。由于框架早已谈妥,所以分割工作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进展顺利。阅兵一周后苏德签订边界友好条约,东部划给苏联,西部归于德国。事情或许到此就应该结束了,但立足未稳的苏联人心里却总是不踏实。令他们不安的就包括处理投降的波兰军队问题。当时,苏联军队关押了大约25万至45万战俘。苏联政府当时反复权衡,如果将其释放,则可能放虎归山,反抗苏联吞并波兰;但如果一直关到监狱,似乎又浪费粮食,毕竟经过斯大林折腾的苏联刚刚发生了大饥荒。经过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米高扬、加里宁以及卡冈诺维奇的讨论,苏联政府遂决定先处理掉波兰战俘中的军官。因为除掉了军官,其余的士兵就会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
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专门就对2万余名以波兰军官为主的战俘和犯人实施枪决一事写出报告上交斯大林和联共中央审批,随即获得批准。据克格勃领导人谢列平给予赫鲁晓夫的备忘录中记载,共有21,857人在不同刑场中被杀,计有卡廷4,421人、斯塔洛柏斯克营3,820人、奥斯塔什戈夫营6,311人以及其他拘留所的7,305人。据不完全统计,被屠杀的人包括一名海军上将,2名陆军上将,24名陆军上校,79名陆军中校,258名陆军少校,654名陆军上尉,17名海军上尉,3,420名非委任军官(NCO,准尉、军士),7名随军牧师,1名亲王,43名官员,85名士兵,131名难民。此外,遇害者中还包括20名大学教授,300名医生,几百名律师、工程师、教师、100多名作家和记者以及200名飞行员。
下面说说紧接着发生的苏芬战争,其实这场战争也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产物。德国灭亡波兰后,苏联为了进一步改善波罗的海侧翼和西北边境的战略态势,保障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用条约的形式吞并了波罗地海三国。苏联明白苏德之间必有恶战,而芬兰的边界又离苏联重镇列宁格勒太近,如果德国进攻苏联,芬兰是一个极好的跳板,会给苏军在西北部的防御造成一个大麻烦。因此,苏联需要控制芬兰。
苏联通过谈判要求与芬兰交换部分领土,并要求租借芬兰的岛屿,将汉科港租给苏联30年作海军基地,扩充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成为互助条约。芬兰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苏联的无理要求,于是苏联于日对芬宣战。当时,芬兰要抵抗苏联进攻需要很大决心和勇气,因为两国的实力差距简直是天渊之别。苏联有1.3亿人口,360万常备军,数是千计的坦克,数以万计的大炮。苏联在二战前的空军飞机数量,几乎相当世界其它各国空军的总和,不管这是不是夸大,苏联拥有数量众多的作战飞机是无可质疑的。为了进攻小小的芬兰,苏联进行了部分的动员,兵员总数达到约五十四万人。
而芬兰当时全国只有370万人口,只与苏联常备军队数相当,国防军区区33000人。武器装备更可怜,基本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上,战车只有二十八辆一次大战时法国雷诺战车,和十辆左右比较现代的轻战车;炮兵也很薄弱,大部份是1900年前后的轻炮,甚至有1887年没有现代驻退装置的加农炮;空军则只有七十架飞机,以老式霍克为主力。芬兰唯一能跟苏联比较的只有在步兵轻武器方面,配备的同样是莫辛/纳甘1891/30型步枪,但是芬兰军的经过改良,准确性较高;另外还有不少苏米冲锋枪。在苏军入侵后,芬兰也只动员起後备部队共二十万人,编成八个步兵师,另外有约十万人的国民兵部队和妇女辅助队做为补充。
然而战争的进程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芬军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的顽强抵抗,使得苏军损失惨重。震怒的苏联人大量调集增援的部队,人数到达一百二十万人之多,大炮有两千八百多门。芬兰虽然英勇地抵抗,毕竟还是敌不过苏军数量上的优势,终于在3月12日接受苏联的条件,结束了这场历时叁个半月的战争,芬兰接受了比开战之初更苛刻的条件,但保持了自身的独立。在这场战争中,芬兰军有两万五千人阵亡,四万叁千人受伤,但是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打出了芬兰人的团结心。
苏联红军在这场战争虽然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空军方面,苏联损失了700~900架飞机,而芬兰仅损失了60~70架飞机,瑞典志愿飞行队损失了6架飞机。陆军方面,苏联最保守估计为20万人伤亡,实际数字要多得多;根据赫鲁晓夫的回忆录透露,苏军实际在苏芬战争中损失上百万人(赫鲁晓夫回忆录142页),死亡20万人以上,苏军全建制被芬军歼灭的就有苏军第163师、第44师、第54师、第18师和第168师,第122师和第88师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被俘55000人。据说当时从列宁格勒一路到莫斯科,稍微像样一点的医院都挤满了伤兵。
时间来到了二战后,1953年斯大林病逝后,赫鲁晓夫清除了贝利亚集团,并与同年9月3日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代。在赫鲁晓夫执政初期,对外战略调整主要侧重于理论观念的更新和权衡利弊的策略考虑。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剑拔弩张的对峙及其结果,对苏联战略调整产生重大影响,它打破了50年代下半期苏联对自己军事势力的过高估计,而50年代下半期开始的理论和策略方针的变化,又与导弹危机的教训相结合,使苏联对外战略才比较全面地演变成了以缓和为特征的和平渗透战略。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大规模对外动武主要是镇压布达佩斯起义,还有一次大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后者事件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就不再过多赘述了。不过这次危机可以说是苏联自建国以来,甚至自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人们面对的最大危机,它几乎点燃世界核战争,也令此后的冷战岁月一直笼罩在&核冬天&的阴影里。关于布达佩斯起义导火索,主要就是因为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进而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引起了大规模动荡,最终在匈牙利全面爆发。
1947年以后,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拉科西&马加什不顾本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一味照搬苏联模式,并且大搞个人崇拜和集权政治。拉科西的所作所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更伤害了匈牙利人民的感情。斯大林逝世后,时任匈牙利部长会议主席的伊姆雷实施了&非苏联模式化&进程。但由于苏联的干预,新方针实施了22个月就被迫中断。此后波兰顶住苏联的压力走上了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倍受鼓舞的匈牙利知识分子于日拉开序幕。
由于匈牙利当局的愚蠢应对,民众高喊&俄国佬滚出去&,拉倒了斯大林铜像,革命从刚开始的示威集会迅速演变成流血冲突,匈牙利当局亲苏分子被迫向苏联请求军事干预。24日下午,在没有获得匈牙利政府正式邀请的情况下,苏联发动了代号为&行动波&的第一次干预行动。匈牙利人成立革命委员会抵抗苏军入侵,军队也倒向民众。此后,匈共党员纷纷退党,人数由87.1万骤降至不到3.8万,匈牙利社会主义的名誉也受到很大破坏,民众提出了各种各样混乱而激进的要求。
31日,苏联领导层决定立即采取措施&在匈牙利整顿秩序&。据记载,苏联决定强力镇压的主要原因,一是西方的关注以及各媒体报道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中共和意共的支持;三是匈牙利局势的恶化。日清晨,布达佩斯共和国广场发生了一周以来最为严重的惨案,国家保安局新兵、国防部两名上校、布达佩斯市委书记被群众正法;四是苏共中央领导层对事件和纳吉的看法渐趋一致,认为这是一场反苏、反社会主义的暴乱,纳吉已背弃了社会主义。此后匈牙利宣布中立,退出华约,苏军发动&强风&行动,以17个师的兵力结束了匈牙利内乱。事件中匈牙利死亡人数共计2700人,其中体力劳动者1330 人,大专院校学生44名,中学生196人。约13000人受伤,另有约20余万匈牙利人成为难民。而苏联方面也付出了722人死亡、1251人受伤的惨重代价。
其实在当时的东欧动荡中,中共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开始时中方还以观望为主,然而到了11月中旬,毛泽东对波匈事件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对形势的估计不如以前那么乐观了。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对波匈事件和斯大林问题发表的看法引起毛泽东的不悦,他开始倾向于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分析波匈事件,认为无论什么时候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不能出事,所以中方此后积极参与并支持了苏联。顺便提一下上面说到的波兰事件,当时波兰局势的发展跟后来的匈牙利很相似,都有否定苏联,削弱共产党,甚至脱离社会主义阵营的趋势。赫鲁晓夫大为震怒,亲率一众高官飞赴华沙施压,同时命令处于戒备状态的驻扎波兰的苏军向华沙挺进,准备动用武力。波兰一度威胁进行全国抵抗,最终在中共的调停下事件得到了和平解决,当然离军事干预也只是一步之遥。
1964年10月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夫犯有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错误&解除了其职务,苏联历史上最好大喜功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苏联也进入了勃列日涅夫时代。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苏联也进入了&全球攻势&,美国因越战和第一次石油危机而退为&全球守势&。同时勃列日涅夫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勃列日涅夫主义,也就是一整套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因此该时期也是自斯大林时代以来苏联对外战事最频繁时期。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第一次大动干戈就是著名的&布拉格之春&事件。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有脱离苏联控制倾向。苏军决定武装干涉。8月20日晚11时,布拉格机场接到一架苏联民航机信号&机械事故,要求迫降&没有理由不同意。客机一降落,数十名苏军突击队员冲出机舱迅速占领机场。几分钟后,苏第24空军集团军巨型运输机开始降落,一分钟一架。1小时后,一辆苏联大使馆的汽车引路,苏军空降师直扑布拉格。
于此同时,苏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将指挥4个苏军装甲师,1个空降师,1个东德师从波兰直捣布拉格。驻德4个苏军师,1个东德师切断捷西部边界。驻匈牙利苏军8个师,匈军2个师,保加利亚军一部从南部进攻。苏波合成军4个师进攻北部。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在进攻开始6小时后,苏军控制了捷克全境。几十万捷军被全部缴械,北约也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布拉格之春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政治事件,标志着华约内部的裂痕已经渐渐显现,可视为东欧剧变的前奏与导火索。
紧跟着第二年,中苏就在乌苏里江珍宝岛爆发力中苏珍宝岛事件,这是中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关于此事件的具体细节大家耳熟能详,我也不再赘述了。在珍宝岛吃亏后,苏联在同年挑起了铁列克提事件,这是苏联继珍宝岛事件后又一起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恶性事件。日,苏联在中苏边界西段、中国新疆裕民县的铁列克提争议地区采取报复行为,出动直升飞机、坦克、装甲车对中方一支23人且只携带轻武器的边防巡逻队发动突然袭击,造成中方边防队21人当场阵亡、2人受重伤。之后,双方都在争议地区周围集结了大量军队,苏联甚至威胁要袭击中国核设施。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最大的一次对外动武就是苏联侵阿战争了。70年代,苏联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1978年4月,苏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并,政府总理阿明夺权。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日,苏军正式入侵阿富汗。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80.1),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现代化武器,以突然袭击方式大举入侵阿富汗。一周内,苏军基本完成对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领,并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在此阶段,苏军共出动7个师8万人;阿政府军对苏军的入侵基本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缴械投降并归顺了苏联扶植的卡尔迈勒政权。
战争的第二阶段(85.12)苏军完成对阿富汗的占领后,将进攻矛头指向以反政府武装为主体的抵抗力量,先后于1980年2月、4月和6月发动三次大规模攻势,对喀布尔、昆都士、巴格兰以及库纳尔哈、楠格哈尔、帕克蒂亚等省的抵抗力量游击队展开全面&扫荡&。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山地游击战,使苏军摩托化部队无法发挥其兵力兵器优势,被迫停止全面&扫荡&。 全面&扫荡&失败后,苏军改变战术,在确保主要城市和交通线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对游击队主要根据地发动重点&清剿&。苏军和阿政府军的重点&清剿&遭到游击队顽强抵抗,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未能重创游击队的有生力量。经几年战斗,游击队逐步发展壮大,武器装备得到改善,战斗力明显提高。至1985年底,侵阿苏军兵力达12万人,喀布尔政府军兵力为7万人,游击队则发展到10万人。
战争第三阶段(89.2),旷日持久、边打边谈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承受巨大压力。战场上的屡屡失利,阿富汗游击队的不断壮大,迫使苏联改变侵阿政策,苏共决定逐步从阿富汗脱身。最终苏联被迫接受日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并于同年5月15日~日分两个阶段撤出全部军队11.5万人。至此,苏联侵阿战争结束。在此过程中接替勃列日涅夫上任的,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苏联国力大减国内矛盾剧增,最终于日千古,彻底结束了&红色帝国&,进入了俄联邦的困顿时代。
在叶利钦治下的俄罗斯,由于需要恢复严重受损的国家元气,所以在日爆发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损失惨重,表现不佳。战斗的初期,俄军以火箭炮和战斗机不断对城内设施进行轰炸。但由于车臣武装部队善于匿藏在民居之中,空袭最终带来大量平民死亡。31日,俄军地面部队向城内进攻,遭武装军顽强抵抗,一夜之间有超过1000俄军阵亡。经过一个多礼拜的激烈巷战后,俄军终于攻占格罗兹尼。日,在国内压力和大选逼近下,叶利钦和车臣签署停火协定。第一次车臣战争给俄军带来严重的伤亡代价,俄军死亡人数为3826人,伤者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踪。
在一代强人普京上台后,为了解决车臣问题,北极熊再次亮出了自己的利爪进行第二次车臣战争。普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元旦期间视察前线。3月20日,他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失利的教训,一改上次冒进深入的打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配合空降兵、特种兵的奇袭、突击、围剿等战术,不断地歼灭和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日那天,俄军的一支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敌人营地,一举擒获通缉了一年的恐怖分子头目哈奇拉耶夫。
由于准备充分,战略战术使用得当,俄军连战连胜,打得叛军伤亡累累,难以招架。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只好假惺惺地示弱。普京干脆地表示,俄罗斯愿意同车臣对话,但只能&在俄罗斯总统认为必须进行会见和会见对俄罗斯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日,俄军战士将俄罗斯三色国旗插上了车臣&总统府&。到2月28日,俄军收复了车臣百分之九十九的土地,基本稳住了车臣的局势。俄军总参谋部宣布,从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到2月初,俄军以阵亡官兵一千一百七十三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最后也是最近的一次俄罗斯大规模对外动武就是俄格战争。这是自日起,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了战争。在国际各方的调停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分别于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俄军于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共造成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4人失踪;俄罗斯军队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以及约1600南奥塞梯平民死亡。普京在此事件中再次表现出了强硬果敢的形象,在保证俄罗斯利益的情况下再次打击了敌人,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次&事关俄罗斯民族命运&的乌克兰危机中,普大帝是否会再次重拳出击,进行一场新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呢?
------分隔线----------------------------
外国历史标签云
外国历史阅读排行
外国历史推荐阅读
叶卡捷琳娜从“窝囊老公”――彼得
列宁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列宁死亡真
法国著名情色大师镜头前的绝美人体
历史上最早的间谍出现在公元前12世
金正恩批军官长啤酒肚不能打胜仗,
来说历史故事和未解之谜
外国历史最新更新俄罗斯为何再次大兵压境乌克兰?_新华每日电讯
俄罗斯为何再次大兵压境乌克兰?
日 08:47:0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字号 】【】【】【】
  俄罗斯和乌克兰近日在两国边境的对抗举动再次升级,乌克兰政府指责俄罗斯在乌东部边境大举陈兵意在侵犯乌国土,俄罗斯回应此举仅是为9月初举行的军事演习做准备。对于俄乌争端再次升级,美国、德国等国呼吁双方克制,避免局势失控。
  根据俄罗斯军方公布的消息,在包括克里米亚半岛、毗邻乌克兰的俄罗斯南部军区,俄方已经部署了包括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苏-27SM3战机、苏-30M2战机、“铠甲”-S弹炮结合防空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的武器装备。
  另据媒体报道,俄罗斯海军、陆军的相关调动也在加紧进行:多艘军舰和潜艇驶往黑海海域;4万俄军正在俄乌边境线地带集结;西部军区和南部军区步兵师将于年内在顿河罗斯托夫、沃罗涅日、别尔格罗德和布良斯科等地集结并进入战备状态。
  对于俄罗斯一系列军事动作,乌克兰政府深表不安。乌总统波罗申科指责俄罗斯“准备入侵乌克兰”并宣布两国边境地区进入战备状态。连日来,关于俄罗斯加紧陈兵俄乌边境的真实意图以及潜在后果,已经成为俄乌两国和国际媒体热议的话题。
  对俄罗斯陈兵俄乌边境意图的第一种解读是,俄罗斯在为俄乌边境地区爆发武装冲突进行提前准备,这将使事态发展出现最为危险的走向。
  持这种观点的人多为乌克兰分析人士。他们的理由主要在于,俄罗斯当前在力量对比上占有优势:从外部因素看,奥巴马政府在美国大选前倾向于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息事宁人态度,欧盟则因受困于难民危机且在反恐问题上有求于俄罗斯,也不会对俄罗斯过于强硬;从内部因素看,为赢得即将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俄罗斯执政党客观上需要“制造”一个“敌人”以转移国内注意力,团结国内力量。乌克兰军队、军转民及裁军研究中心主任瓦连金·巴德拉克就认为,俄乌开战的可能性大于50%。
  对俄罗斯陈兵俄乌边境意图的第二种解读是,俄罗斯意在进一步巩固克里米亚作为俄罗斯领土的地位,同时对乌克兰进行威慑,对其执行新明斯克协议制造压力。
  2014年初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以来,俄罗斯通过将其并入南部军区、加强黑海舰队力量、更新武器装备、举行军事演习等多种方式持续强化对克里米亚黑海区域的管控,有效加强其防御能力。7月底,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克里米亚联邦区并入俄罗斯南部联邦区版图。此举对外进一步强化克里米亚作为俄罗斯领土一部分的事实,对内则有利于克里米亚黑海区域与俄罗斯全面融合和一体化管理。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康斯坦丁·科萨切夫认为,俄罗斯希望借此继续示强,推动美国对乌克兰施压,以执行新明斯克协议。俄罗斯政治分析人士亚历山大·茹可夫斯基将俄罗斯采取的措施评价为一种“政治压力和震慑战术”。
  此外,乌克兰分析人士认为,乌东民间武装在顿巴斯地区战事吃紧也是俄罗斯向靠近顿巴斯地区的边境增兵的一个原因,用以策应民间武装,稳定战局。
  对俄罗斯陈兵俄乌边境意图的第三种解读是,俄罗斯可能通过加强西部及西南部军事部署,服务于本国向西抗衡北约东扩、向南连接中东大国的地缘战略。
  近来,俄罗斯与北约在“波罗的海-东欧-黑海”一线的威慑与反威慑对抗一直维持较高程度。从7月底开始,俄罗斯和北约国家在黑海同时举行“超级演习”。这种对峙被俄罗斯媒评价为“接近实战”的武力对抗,黑海紧张局势升级。
  俄乌交界地带南接高加索地区和黑海海域,俄罗斯《独立报》观察员弗拉基米尔·穆欣认为,俄罗斯加快在本国南部更新装备、部署兵力的真实目的现在看来并不明确,然而可以肯定,采取这些措施可预防北高加索地区发生极端事件,同时应对北约和美国向东欧增兵及在黑海地区军演带来的战争威胁。
  此外,在俄土关系改善、俄罗斯与伊朗、伊拉克协作增强的背景下,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地缘影响力大幅提升,通过高加索地区和黑海海域,俄罗斯将本国军事力量与中东腹地相连,这对俄罗斯的中东战略布局以及对叙利亚局势朝着有利于俄战略利益方向发展大有裨益。
 (记者赵嫣、谢荣)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乌克兰av番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