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2k俄罗斯 乌克兰能统一乌克兰么

乌克兰们纷纷与俄罗斯反目,为什么哈萨克斯坦却依然死心追随?
来源:云石
苏联解体后,继承者俄罗斯元气大伤,不但以前的东欧卫星国纷纷投入西方怀抱,甚至就是原先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也是一个接一个的反水。从最早的波罗的海三国,到后来南高加索的格鲁吉亚,再到现在打的热火朝天的乌克兰,这些曾经的手足同胞,如今都跟俄罗斯反目成仇。
当然,俄罗斯也不是一个小弟都没剩下。至少,还有两个铁杆大兄弟——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作为实力仅次于乌克兰的两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白哈一直对俄罗斯亦步亦趋,是普京打造欧亚联盟的最大助力。
白俄罗斯自不必说,它与俄罗斯系出同源,国家规模有限,又与俄罗斯东欧本部核心区山水相依,这种国家,除非俄罗斯衰落到极致,不然很难被其他势力撬动。
但哈萨克斯坦不一样。哈萨克是伊斯兰国家,哈萨克族亦与俄罗斯族也没什么亲缘;而且哈国位于中亚,与俄罗斯东欧核心区相隔甚远;以综合国力论,哈国虽然现实国力有限,但幅员辽阔,领土面积有272万平方公里之多,是当之无愧的中亚区域大国。这样的国家,也愿意俯身于已半死不活的俄罗斯,实在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当然,哈国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缘格局的限制。由于身处欧亚大陆腹心地区,除了俄罗斯,再无其他强大势力可以接近,哈国摄于俄罗斯之势,不得不听命也是情理之中。
但仅就于此,尚不足以解释哈国的亲俄之举,毕竟近二十年来,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一直在下滑,地缘影响力也逐步萎缩,与此同时,中美在中亚的影响力却在日复一日的增长。
虽然总体上,中美对中亚的影响力仍远不能跟俄罗斯相提并论,但此消彼长之下,哈国应该会获得一定的操作空间。通过施展纵横之术,让中美俄在哈国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如此可以大幅提高自己的地区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只要做的不太过火,深陷困境的俄罗斯是不能拿哈国怎么着的。
但实际上,哈萨克斯坦并没这么做。面对美国借阿富汗战争经营中亚的图谋(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地缘政治目的,云石君会在接下来的阿富汗系列中详细解读),哈国十分坚定的站在俄罗斯一边。甚至中国,虽然中哈合作稳步推进,但哈国也并没有因此改变对俄罗斯的紧随态度。
哈萨克斯坦怎么就如此“爱戴”俄罗斯?难道真是因为几百年的统治,将他们彻底同化?
当然不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哈萨克在国际政治舞台紧随俄罗斯的同时,在国内却非常努力的培育哈萨克民族意识,并不断压缩在哈俄罗斯族的生存空间。二十多年过去,哈萨克斯坦境内俄罗斯族裔的人口占比,已由苏联解体前的接近一半,下降至不足三成。
在内尽力压制俄罗斯族,对外却铁心追随俄罗斯国,哈萨克这番表里不一,与其内部的地缘结构问题不无关系。
哈萨克斯坦虽则地域辽阔,但中部的哈萨克丘陵,以及西、南部的低地部分深居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多为干旱荒漠,可利用程度十分有限。总的来说,哈萨克斯坦真正含金量较高的板块主要有三个:北部湿冷平原;东南部山地和西南部的里海沿岸低地。
东南部山地是传统的核心板块。天山、阿拉套山等巍峨山系的存在,拦截住了北冰洋和西伯利亚的寒湿气流,形成比较丰沛的降雨;加上冰川融雪,使这一区域水资源相对丰富。而这里也是东亚大陆连接西方的传统通道,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哈萨克斯坦最发达的地区,旧都阿拉木图便位于此处。
西南部的里海沿岸低地虽则气候干燥,但地下却埋藏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这使得它在工业时代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至于北部湿冷平原,位于哈萨克丘陵以北,在板块属性上属西西伯利亚平原的一部分。这块平原虽然不怎么缺水,但因为太过寒冷(冬季的温度可低至零下40度以下),在农耕时代根本就不值一提。不过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工业征服自然的力量远远强过传统农业,这才使它有了开发的价值。
近代时,沙俄和苏联便在以叶卡捷琳堡为核心的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打造出俄罗斯亚洲部分的核心本部板块——乌拉尔工业区。而它的区位正在哈萨克斯坦的正北方。
既然更高纬度的乌拉尔地区都可以被开发,那哈萨克的北部湿冷草原自然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从地缘上说,北方湿冷平原应该是北亚的一部分,甚至在20世纪中叶以前,这里也一直都是俄罗斯领土,只是在苏联的统一调度下,它才被划出俄罗斯联邦,归到哈萨克斯坦这个加盟共和国旗下。所以这里也理所当然的是俄罗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北部平原与乌拉尔工业区一脉相承;苏联时代时,俄罗斯族人口也在当地占据相对多数;时至今日,这里仍是除旧都阿拉木图外,哈国俄罗斯人的主要聚居区。
东南山地、里海沿岸、北部平原,三大主要地缘板块,共同奠定了哈萨克斯坦的国力基础。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三大板块实在太过分散了。他们位于三个完全不同的地理边缘地带,形成一个三角形,将哈国的其他领土囊括其中。
考虑到哈萨克斯坦272万平方公里的庞大身躯,这种结构甚至不能用分散来形容,更适合的词汇应该是撕裂。
三大板块的地缘实力都不太强,而且彼此间半斤八两,最后还都偏居一隅,相互间相隔遥远,这就意味着哈国在地缘结构上存在天然的分裂危险。
在苏联时代,这倒不是问题。以超级大国的强大实力,哈萨克作为一个整体都被莫斯科牢牢控制,任谁都不敢不服。
但随着苏联解体,麻烦就来了。没有了苏联的强力维系,就凭哈萨克斯坦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将三大地缘板块有效聚合到一起
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苏联虽然没了,可俄罗斯还在,虽然如今的俄罗斯远不如苏联,但维系哈萨克斯坦的整体存在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依靠俄罗斯的代价,就是必须成为俄罗斯的附庸。
如果在以前,哈国被并入俄罗斯,虽然政治地位是不怎么样,但起码苏俄工业能力强大,至少在经济层面对哈国多有带动——面子上的委屈,起码可以用里子的实惠做补偿。
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工业体系崩溃,现在已沦落到卖资源度日的境地,不仅不能再拉动哈国,反而因为二者同为资源输出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竞争。这时候哈萨克再死心塌地的跟着俄罗斯,实在不是件划算的买卖。
但哈萨克斯坦别无选择。内部地缘结构的撕裂,使他天然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势力来维系统一。而且,要发展经济,俄罗斯的政治保护更是基本条件。
这话听起来有些吊诡。毕竟我们刚刚说了,俄罗斯在经济上不但帮不了哈萨克,反还跟它构成竞争,怎么话锋一转,又成为哈国发展经济的政治保障了呢?
这就要将哈国的内部地缘结构,和中亚地缘格局结合起来分析。
哈国内部地缘结构云石君之前已经说到,哈国三大核心板块太过撕裂,必须得依靠俄罗斯这个强大外来势力,以保障自身的统一—一个陷入分裂内乱的国家,是无法正常发展经济的。
而中亚的地缘格局,也决定了哈萨克离不开俄罗斯。
哈萨克地缘实力有限,又位于各大世界主流文明交汇之地,所以根本无法孕育出独立的文明体系。在农耕时代,这里被源自西亚的伊斯兰文明吸收。进入工业时代后,沙俄和苏联的强势改造,又使哈萨克深受俄罗斯的影响,基本形成北俄南伊的文明体系格局。
及至现代,伊斯兰和俄罗斯都不同程度的没落,哈萨克为求经济发展,一方面与中国深入合作,另一方面又积极谋求打通黑海通道,力争增进与欧洲发达国家的交流。这样一来,又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西方与中国的影响。
这下麻烦就大了。
如果哈国内部地缘结构规整紧密,实力也足够强大,那他可以以一个整体的姿态,与各大文明体系交流,进而在谋取经济利益的同时,维护自身的完整和统一。
但哈国内部地缘结构撕裂到极致,所以各板块与外部合作以求发展的同时,却很难将这种发展成果惠及到国内其他部分。再考虑到中欧远胜于哈萨克斯坦的综合实力,这种发展合作必然是以中欧主导。长此以往,里海沿岸低地的西化程度必然加深,东南山地的汉化程度也会日益增长。至于北部平原和中南部荒漠,则会分别保留传统的俄罗斯和伊斯兰体系。
北亲俄罗斯,东附中国,西望欧洲,南依伊斯兰。一个国家,居然在四个方向,出现四个截然不同,又缺乏交流融合渠道的经济和文化体系。这种局面持续发展下去,哈国的政治解体是迟早的事!
但哈萨克斯坦也无计可施。俄罗斯和西亚的伊斯兰都是资源型经济体,只有中欧才会要哈国的资源,才有能力向他输出现代工业品。如果不想退回到游牧时代,哈国必须跟中欧打交道。
既要维护统一,又要发展经济。这种情况下,哈萨克必须在政治上紧靠俄罗斯——虽则两国在资源输出上的竞争,使哈国吃了不少闷亏,但唯有依靠俄罗斯的力量,才能对冲外部的影响,维护国家的完整和统一。
不过,近年来,哈萨克的形势也逐渐有了转机。具体来说,中国影响力的进一步拓展,使哈国获得了摆脱这种憋气局面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影响力会如何改造哈萨克斯坦呢?云石君下一节继续解读。
注: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44章——中亚之哈萨克斯坦篇第一部分。喜欢地缘政治的朋友可以关注云石微信公众号: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作者全部地缘政治文章。
韩联社(Yonhap)5月22日报道称,朝鲜官媒劳动新闻(Rodong Sinmun)公…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部电影叫《黑鹰坠落》吧!电影里面有这样一段,黑…
在890年代的老山前线,我军与越南特工不断上演侦察与反侦察之战…
城市里有高楼大厦非常的繁荣,宏伟的建筑让人感到气势磅礴。但如果…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今天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
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作为“大国重器”,中国的首艘国产航母已经…
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标志,拥有航空母舰这个国家在国际…
目前俄罗斯海军的主要力量还是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老式舰艇,这些舰…
关注微信 获取最新资讯!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的乌克兰 白俄罗斯 外高加索等等国家在二月革命之前属于沙俄吗?如果不是,那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的?为什么没有一开始就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分了这么多部分?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根据俄共(布)提出的民族自决权原则,先后成立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等苏维埃共和国.也就是说,这几个国家是从俄国分出来的,原来在沙皇统治下的各名族独立.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1922年 3月由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3个共和国组成)4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4年乌兹别克、土库曼 2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1929年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1936年外高加索联邦解散,其构成单位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直接加入苏联.同年12月,原属俄罗斯联邦的哈萨克和吉尔吉斯2个自治共和国改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也直接加入苏联.1940年 8月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同年8月,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成为苏联的成员国.后面的加盟国大都迫于本国落后国情,且苏联发达,加入有好处.二战期间,苏联直接占领,不得不加入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俄罗斯大一统的神话和俄乌关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避免悲剧发生的方法是俄罗斯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政治家们对俄罗斯大一统神话进行反省。
到1860年,乌克兰文化大受限制,并被贬为农民文化;小俄罗斯人成为&农民&的同义词。在此过程中,关于乌克兰语究竟是一种语言还仅仅是俄语的一种方言之争被用作一种手段。俄罗斯内务部长康特&皮特&瓦卢耶夫(CountPeterValuev)在日明白无误地表达了官方观点:&过去从来没有一种独立的小俄罗斯语言,现在也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这种语言&。从某方面说,瓦卢耶夫的话只是赤裸裸体地表达了19世纪50年代末许多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认识。实际上是甫高丁理论强化了19世纪后半叶禁用乌克兰语的思想&&他认为基辅最初为大俄罗斯民族所居住,乌克兰语只是被&讹化&为农民用语的俄语。
事实上到19世纪中叶,政府和俄罗斯知识分子对乌克兰文化在政治上、文化上予以更大压力,尤其是在发生一连串的事件后,这种压力更大了。1847年发现了秘密的圣基里尔兄弟会和卫理公会;1848年哈布斯堡少数民族叛乱;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以及1863年波兰的起义。
1863年瓦卢耶夫法令和1876年的爱默斯&乌克兹对乌克兰语的禁用,对后来的俄乌关系有深远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他们把文化和民族认同感政治化到将其摧毁的地步。1876年以后,对乌克兰民族认同感哪怕最无害的公开表述,都被认为是&分离主义&的同义语。在将近40年代的时间内,从主日学校的建立到为小学准备启蒙读物,到《圣经》的翻译,所有使用乌克兰语的文化、教育工作都处于停滞状态。就连&乌克兰&这个词都不允许出现在出版物中。
在对乌克兰运动镇压的同时,各种限制隔断了俄国公众对乌克兰这一不同群体存在的注意。这些人大多是农民,没有文化,穷困潦倒,由于与俄罗斯统治之间的巨大文化差异,其生存空间尤为狭小。
禁令也激化了乌克兰民族运动,因为乌克兰人所有公开的活动,即使是最无害的,现在也被看作越出法律的界线。政府的束缚把象奥列克山大&拉托茨克(Olek-sanderLotosky)和德米特罗&道罗森科(DmytroDoloshenko)这样原先的保守人物都推到反对阵营中。禁令没有给小俄罗斯民族留下丝毫空间,使俄-乌关系出现极化。禁令也没有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留下任何中间地带。俄国把马克&雷夫所说的&排外的民族主义&发展到登峰造极,而1876年以前乌克兰人对这种排外主义还很陌生。
瓦卢耶夫法令和爱默斯&乌克兹既是乌克兰事务国际化的征兆,也种下了奥地利-俄罗斯冲突的种子。当俄罗斯帝国的乌克兰人被剥夺作为一个民族表达自身独特性的权力之时,奥匈帝国境内的乌克兰运动却波澜壮阔。对俄罗斯帝国境内的乌克兰人而言,奥地利的加里西亚既是其民族发展可效仿的模式,也是其政治和文化的避风港;但另一方面,在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和官员们看来,奥匈帝国境内民族运动的出现是对俄罗斯民族统一概念挑战,他们确信这最终会危及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瓦卢耶夫和爱默斯的影响在20世纪头20年渐趋消失。1905年后,俄罗斯帝国境内突然出现(不如说重新出现)的乌克兰民族运动让俄国政府和社会感到吃惊。许多俄国人,尤其是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知识分子都倾向于对乌克兰民族复兴不予理睬,认为这只不过是对多年重压下的暂时反应,没有意识到这是追求自主价值的真切表达。但对政府官员和保守派圈层,尤其是泛斯拉夫主义者和俄罗斯东正教教徒来说,乌克兰民族复兴提出了严重警告。这个圈层长期以来对&被占领的罗斯土地&的命运一直格外关注(加里西亚、外喀尔巴阡山地区和布克维纳)。他们中只有部分人认为乌克兰民族复兴是&奥地利的阴谋诡计&。
年,俄罗斯政府深深地卷入了反乌克兰运动和夺回&罗斯失去的土地&的十字军运动。在俄国,对乌克兰运动的迫害升级了,斯托雷平法案(日)授权政府官员,对所有乌克兰组织,&不管其目的何在&,一律不予以登记,因其&与俄罗斯国家任务不相符合&。年间,俄国政府还对奥匈帝国境内的俄罗斯民族运动的起义者提供秘密经济援助,把收复加里西亚看作是俄国外交政策的目的()和俄罗斯主要的战争目标(1914年9月)。
到1914年,政府的失败和俄罗斯知识阶层称之为&乌克兰的独立主义&开始从各个方面危及俄罗斯帝国的生存。乌克兰知识分子意识到,在俄罗斯帝国的框架中,即使是在民主的俄罗斯帝国中,乌克兰文化最轻微的气息都令当局不满,这把具有民族意识的乌克兰人推向革命。
年建立一个主权乌克兰国家的努力最终没有成功。但革命以另一种不太明显的方式在&乌克兰独立&方面取得部分胜利。这场革命暗含着对旧帝国式俄罗斯民族感的挑战,扫除了顽固反对乌克兰运动的帝国论者,在1919年把一批在某种程度上愿意真正确认&乌克兰部落独立主义&的布尔什维克推上了权力舞台。布尔什维克的政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基于对苏维埃国家和对共产党忠诚之上的新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为&乌克兰独立主义&留下了些许空间。尽管这种乌克兰民族认同感不断遭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和经过修正的俄罗斯大一统思想的侵蚀,但它一直存在于解体前的苏联。
1991年乌克兰赢得独立后,建设国家与建立民族的进程同时开始,植根于乌克兰政治和文化认同感来恢复受压制的历史,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一直到最近都还遭到排斥的米哈依罗&赫鲁舍夫斯基的历史理论现在已成为标准。从总体上说,乌克兰人认为尽管他们的历史和俄罗斯历史在各个时代都会有所接触,有所交会,但乌克兰一直有独立的不同的历史和文化。1645年的佩列亚斯拉夫协定不再被看作是乌克兰想与俄罗斯&统一&的&宿愿&的实现,而被看作最终导致乌克兰被俄罗斯占领的临时军事协议。许多乌克兰人都认为自己是数百年来遭到帝国俄罗斯人和其后苏维埃剥削的受害者。
在俄罗斯,共产主义的崩溃和苏联的解体为关于&俄罗斯问题&和俄罗斯民族认同感的争论提供了新契机。俄罗斯人也开始寻找其历史之根,他们努力清除其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和国际主义的历史,对大多数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和政治家而言,这意味着回复帝国传统,尤其是回复俄罗斯大一统的神话。德米特里&S&里卡切夫(DmitriiS1Likhechev)院士走在试图恢复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前例,他相信,俄罗斯族在10世纪的基辅罗斯已出现,他坚持认为,即使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分为两个实体后,它们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都是被一分为二的一个实体:俄罗斯文化离开乌克兰文化将毫无意义。俄罗斯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也发表了相似的观点。
俄罗斯大一统的神话曾经并继续深埋在俄罗斯机体中,对俄罗斯人来说,不管是保守的民族主义者还是自由民主主义者,都很难承认乌克兰人有权利拥有自己的历史和具有自己的民族认同感。有一次圆桌讨论中,《莫斯科新闻》的编辑列&考平斯基坚持认为,基辅是&俄国城市的母亲&,&数百万俄罗斯人都认为,离开乌克兰就无法谈及伟大的俄国,更无法谈及任何形式的俄国&;自由主义思想家亚历山大&兹甫科的结论是:&没有今天的乌克兰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俄国。&维克多&阿克苏齐兹,这位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运动的领导人提出:&即使处于今天这种情况,我仍然完相信,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在今天仍同属于一个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这个民族是建立于东正教信仰基础上的共同历史形成的&。
俄罗斯右翼大众出版物中强调统一的论调占据绝对上风。其杂志有《青年近卫军》、《青春》;其报纸有《俄罗斯文学》;其专门园地有《军事历史杂志》、《莫斯科爱国主义者杂志》,这些出版物都鼓吹建立一个过去和将来都包括乌克兰的&唯一的和不可分的俄罗斯&。这种论点在《青年近卫军6中得以最系统的论证:它宣称俄罗斯有千年历史,只有在这个俄罗斯国家中乌克兰才能生存,而且也只有一个重建的俄罗斯能把稳定带给欧洲和世界。
当更多的俄罗斯自由主义出版物不提倡&恢复&乌克兰时,它没有对知识界&俄罗斯观念&的强化提出挑战,所以对俄罗斯的历史、俄罗斯帝国的历史以及以俄罗斯人民为主体的俄罗斯历史之间几乎未作区分。因而俄我斯历史的形式仍侧重于统一,仍把乌克兰的大部分历史和文化是俄罗斯经验的一部分作为先决条件。这种观点正与乌克兰历史学家的观点截然不同,后者强调乌克兰不同于俄国的土生土长的历史进程。乌克兰民族认同感的出现和俄罗斯大一统神话的继续会对俄-乌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尽管历史学观点还未成为决定两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但它已为双方的相互态度涂上色彩。即使是在安德鲁&科济列夫相对自由的外交政策时期,俄罗斯政府也把乌克兰当作一个任性的小孩而非平等的伙伴,而乌克兰觉得俄罗斯的每个行为都带有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目的。此外,一些俄罗斯领导人,如前面副总统和总统候选人亚历山大&鲁茨科伊似乎想上演古罗斯大一统神话,把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组成一个&伟大的俄罗斯民族&。任何这种企图也许会导致流血、动乱和南斯拉夫式悲剧。避免悲剧发生的方法是俄罗斯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政治家们对俄罗斯大一统神话进行反省,只有这样,俄罗斯人才不会把乌克兰看作是俄罗斯需要收回的一片领土,而把乌克兰看作是一个邻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高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俄罗斯纳粹在东乌克兰】
  乌克兰危机和内乱爆发以来,各种内外势力介入其中,大打出手。表面上形成了亲西方的西部乌克兰和亲俄罗斯的东部乌克兰两个阵营,这两个阵营的内部错综复杂,打着不同政治旗号的势力参杂其中,亲西方的乌克兰阵营里,有大量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和新纳粹分子,甚至有右区组织等公开的纳粹组织,这种极端组织属于现任政府都要压制和取缔的危险势力。但是国内有些网友据此将乌克兰现任合法政府描述为纳粹政权,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同理,将东乌克兰的亲俄势力描述为爱国正义武装,也并非十分客观。东部乌克兰的武装,也同样存在极端民族主义身影,甚至有新纳粹的志愿军身影。
  2014年8月,俄罗斯民族统一党就声称,其志愿军和武装人员进入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之间的格尔洛夫卡等地,与乌克兰政府军展开交火。同时战场照片也显示很多佩戴俄罗斯民族统一党徽章和臂章的“武装志愿者”在乌克兰东部作战。
  俄罗斯民族统一党(Russian National
Unity,RNU/RNE),也称 “全俄罗斯国民爱国运动——‘俄罗斯民族统一’” (俄语: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е
общественное патриотическое движение "Русское Национальное
Единство"),是一个基于俄罗斯势力范围,在俄语人口的国家活动的极右翼的法西斯主义政党和准军事组织。
其首领是俄罗斯著名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亚历山大·巴尔卡绍夫,该组织在1992年由巴尔卡绍夫创立,最初是以光头党形式出现,后迅速发展成为俄罗斯最大的极端主义准军事组织。主张驱逐非俄罗斯人口,并且增强诸如俄罗斯东正教的传统俄罗斯的习俗制度。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发展迅猛,出现了数百个极右翼政党或组织,并且一开始就具备了法西斯形式,公开宣扬种族主义观念和排外思想,如“民族布尔什维克党”、“祖先遗产运动”、“斯拉夫联盟”、“禁卫军兄弟”和“黑色百人团”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巴卡绍夫领导的“俄罗斯民族统一运动”,它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意识形态中混杂了俄罗斯传统的“黑色百人团”式的民族主义和公开的纳粹主义思想,鼓吹“纯俄罗斯民族”的理念,要求推广优生学,对那些混婚者实行刑事惩罚措施,同时通过东正教保持俄罗斯精神的纯洁性。这一整套
思想完全是德国纳粹主义的翻版。
  “俄罗斯民族统一”党是一个军事化组织,在1993年宪法危机的“十月事件”中,参加了保卫白宫的战斗。其党徒和军事组织与俄罗斯共产党和最高苏维埃的议员们,组成了俄罗斯国家拯救阵线,公开与当选总统叶利钦为敌,造成数百人伤亡。
1993年,俄罗斯白宫最高苏维埃大厦,俄罗斯民族统一党的武装党徒。
&1993年宪法危机的巴尔卡绍夫,还有他的几个盟友,如临时国防部长阿恰罗夫。
  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膨胀发展的各类极端暴力组织,很不得人心,普京上台以后,曾经下重拳打击,取缔了大部分极端民族主义和纳粹组织,其中也包括俄罗斯民族统一党,目前该党尚未在俄罗斯联邦登记,其活动转入地下。
  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由于错误的休克疗法,经济陷入绝境,各种极端思想泛滥,其中新孤立主义大行其道,新孤立主义者以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党为代表,如以亚历山大·伊凡诺夫为首的“人民民族党”和以阿列克谢·弗多温、康斯坦丁·卡西莫夫斯基为首的“俄罗斯民族联盟”。“俄罗斯民族统一党”也可归为新孤立主义者,其领导人亚历山大·巴尔卡绍夫由于与针对中亚和高加索移民的犯罪活动有关而受到社会谴责。
  《俄罗斯的政党与运动》一书中说:"俄罗斯民族统一党是俄国最大的极端主义的军事化组织。该党的主要纲领性要求是:确立俄罗斯民族在俄国的统治地位,该党把犹太人看作主要敌人。提出要通过"民族革命"取得政权。党的主要领导人是亚·巴尔卡绍夫,持极端民族主义立场,主张对"非俄罗斯人"采取暴力手段,把反犹主义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民族统一党"鼓吹"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该党领导人之一谢瓦斯季亚诺夫曾经公开宣中国人是“黄色的犹太人”,具有与犹太人同样的民族特质,应予清除出俄罗斯。
  激进民族主义者们在表达帝国思想的时候无一例外地展示了对恢复原苏联的渴望,一些民族主义者还公开表达对外扩张的企图。波德别列兹金在《俄罗斯之路》中则具体规划了俄罗斯帝国复兴的步骤:首先是“以一种和平民主的方式重建1990年时俄罗斯的版图”,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东斯拉夫民族的帝国”。帝国思想在表达自己的帝国诉求时往往体现出一种民族的自大,如巴尔卡绍夫认为帝国非俄罗斯莫属:“世界上最后将剩下一个在各方面都最强大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未来将是俄罗斯的世纪——它已经开始了”。对于这种民族狂妄,我认为用一个公式顺序来表达比较合适:“民族自觉—民族自满—民族自大—民族自灭”。
  普京时代的极端民族主义有了新的变化,一个重要的趋向是排外心理日趋内化,极端民族主义发展成为“民族民粹主义”。2000年以来,新孤立主义者的主要活动以分离主义团体是“俄罗斯共和国”、德米特里·鲁缅采夫的“民族社会主义党”、种族主义和新异教团体(如亚历山大·谢瓦斯季亚诺夫领导的团体)为代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反对非法移民的“别洛夫运动”,其主张诡辩地把中亚、恐怖主义、黑手党和伊斯兰教杂糅在一起。一些“光头党”派别也属于孤立主义范畴,其政治观点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论”,甚至可以说是“种族主义论”。他们认为,中亚移民是俄罗斯人的首要敌人,其次是吉普赛人、无家可归者和犹太人。根据“COBA”中心的统计,2007年在俄罗斯至少发生种族袭击事件634起,其中67起为重大案件;2008年,种族袭击案件的受害人数为525人,其中97人死亡,这类案件主要发生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俄罗斯的右翼极端组织,有一些改头换面后,以合法政党的面目出现在选民面前,适应选民需求。2001年俄罗斯金融寡头之一鲍·别列佐夫斯基加人了右翼社会政治运动"自由俄罗斯"。这个运动的领导人是杜马代表谢尔盖·尤申科夫。由于别列佐夫斯基遭到俄罗斯总检察长发出的国际通缉令的通缉而逃到国外,他只能通过电话或派代表参加该运动的有关活动。2002年“自由俄罗斯"运动在莫斯科召开代表大会,改组为政党。谢·尤申科夫、鲍·别列佐夫斯基等5人当选为该党的共同主席,在民意调查中得到的支持率小于1%。在俄国还存在一些持极端民族主义立场的极右翼政党,例如以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为首的”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以亚历山大·巴尔卡绍夫为首的"俄罗斯民族统一党"、以亚历山大·伊凡诺夫为首的"俄罗斯人民民族党"、以尼古拉·李森科为首的"民族共和党"等。这些政党势力都以建立“俄罗斯人的俄罗斯”作为自己的潜台词,因此暗地里都是一种纯俄罗斯的种族主义。
  根据全俄社会民意研究中心和列瓦达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1999年和2000年俄罗斯社会上排外情绪急剧上升,支持“俄罗斯人的俄罗斯”口号的总指数已经超过了50%,此后这个指数再也没有降下来。2003年“祖国”党由于强调反对非法移民而在国家杜马中位列第四;“反对非法移民运动”的成立与快速发展,也是因为顺应了这种社会情绪。“反移民”获得了社会上最广泛的支持,不仅包括社会大众,还包括各级官员、护法机构和大众媒体。那时候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人,也深受其害,因为移民规则和劳务规定的歧视性改变,遭受大量人身和财产损失。
  2002年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极右翼势力在俄罗斯处于上升的趋势。在被调查者对"请您列出您最信任的5-6名政治家"这个问题的答卷中,日里诺夫斯基得到10%的支持率,排在普京、久加诺夫、绍伊古之后,居第4位。在被调查者对"假如在下星期日举行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您将投票赞成哪一个政党或联盟?"这个问题的答卷中,"自由民主党"的支持率是10%,居第3位;"俄罗斯民族统一党"也获得2%的支持率。可见,极右翼势力在俄国的影响不容忽视。
  此外,还有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极端民族主义团体。例如,"光头党"90年代以来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活动十分猖獗。其成员多半是十几岁到20多岁的年轻人,一度大约有数万名成员。鼓吹用极端手段建立纯粹的俄罗斯民族社会,崇拜希特勒,拥护法西斯主义,反对犹太人,甚至要求赶走一切外国人。2002年4月,"光头党"曾经向莫斯科的十几个外国使领馆寄去恐吓电子邮件,威胁要在4月20日希特勒生日那一天对外国人采取暴力行动,结果引起在俄的外国人的极大恐慌。
  俄罗斯极端主义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前十年,俄罗斯极端主义泛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民族性导致的,很多俄罗斯人患有一种弥赛亚精神病。弥赛亚的犹太语是指“受膏者”,即被抹了香油的信徒,16世纪修士费洛菲给沙皇瓦西里三世信:“旧罗马被野蛮人攻陷,第二罗马拜占庭被土耳其战斧劈开,俄罗斯代表第三罗马巍然屹立,以后不会有第四个”。俄罗斯作家和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说过:“真正伟大民族永远不屑扮演次要角色,甚至头等角色,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角色”。2001年,俄罗斯社会学家做了一次民意调查,题目是,俄罗斯人对世界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其调查结果如下,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回答了俄罗斯人是谁这个问题。
  极端民族主义组织的活动,特别是"光头党"的所作所为引起俄国广大民众的愤怒,俄国政府和普京总统对此也十分关注。普京曾在的国情咨文中说,"极端主义的泛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重大威胁。这里所指的首先是那些高喊法西斯、民族主义口号并拿着它们的标志的人,那些制造浩劫、毒打和谋杀人的人。"俄罗斯政府专门向国家杜马提出一项反对极端主义的法案,对极端主义下了这样的定义:"极端主义活动是指用强制手段修改宪法体制的基础,挑起种族和宗教敌对情绪,宣传某些公民或者民族凌驾于其他公民或民族之上,以及公开展示法西斯标志和传播法西斯文学作品。这个法案的通过加强俄罗斯政府机关打击右翼极端民族主义的力度,经过普京政府的数年努力,俄罗斯境内的极端势力已经大大削弱,多数极端组织转入地下秘密活动。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是坚决反对右翼极端民族主义的。但是,只要俄国人存在着那些受迫害妄想式的尼赛亚情结,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和民族矛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极端民族主义就会有滋长的土壤。
&【按照野兽培养】这是一座位于塞瓦斯托波尔郊区的夏日集训营,由俄罗斯民族主义社团组织——“克里米亚哥萨克同盟”兴建,参加训练营的都是12~15岁男孩。营员一律穿迷彩服,将接受军纪军规和军事培训。被灌输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孩子们,将来有三个出路:当兵、当光头党、当普京志愿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乌克兰av番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