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旦战争,一线城市户口的与贫困农业户口取消的抚恤金会一致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探讨——以泸州市为例.pdf 5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00 &&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探讨——以泸州市为例论文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with which the present world is confronted, is the most serious social problem,
every country tries its best to resolve this global dilemma. As one of Chinese basic policies on
people ’s livelihood, the minimum life guarantee policy, which ensures the basic survival of
inadequately fed and clothed people through fiscal funds and supporting policies from both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maintains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o the policy of the minimum life guarantee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objects is the
main point to formulate the system, the difficult point to implement the system, and the key
point to play the system’s role.
In this article, there is a first targeted research on the minimum life guarantee policy that
implemented
documentary
investig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227,000 objects’ information, 1000 sample surveys of the objects and
273 government servants in county or town government ,the author did her best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objects’ identification, in addition, the reason for thes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people who lived below the lowest living standard is well
carried out, though there are still some questions, such as wrong identification ,low efficiency,
administrative
government,
resulted from both system and person. For example, restrictions for household’s registration,
examination
approval ,applicants’ intentional cheating. By documentary investigation, we know there are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国一旦战争,一线城市户口的与贫困农业户口的抚恤金会一致吗?-请问抚恤金多少与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有关吗?非农业户口是否... _星空生活网
你现在浏览的是: & > &
中国一旦战争,一线城市户口的与贫困农业户口的抚恤金会一致吗?
中国一旦战争,一线城市户口的与贫困农业户口的抚恤金会一致吗?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国家层面如果不一致,人民群众会不同意的,各地政府的优抚政策是另一回事
性质、交战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系战时政策无法揣测。你说的情况只能做一般性推测,如果伤亡人数很多,分布较广的话,还要看国家有无能力承担抚恤,这和战争规模、时间,美方伤亡有抚恤金,但伊拉克公民伤亡只能白死一样,就像美国对伊拉克发生的战争,除中央统一拨付外,各地财政部门肯定要承担部份抚恤金
抚恤金的发放,根据不同情况是有所不同的。抚恤金是发给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的费用。抚恤金是国家按照相关规定对特殊人员抚慰(抚慰包括精神抚慰和物质抚慰等)和经济补偿。我国抚恤金主要有两种:一为伤残抚恤金,发放对象为革命伤残军人、因公致残的职工等;工人、职员因工负伤被确定为残废时,完全丧失劳动力不能工作退职后,饮食起居需人扶助者,发给因工残废抚恤费,至死亡时止。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工作退职后,饮食起居不需人扶助者,发给因工残废抚恤费,至恢复劳动力或死亡时止。二为死亡抚恤金,发放对象是革命烈士、因公牺牲人的家属。公民依法获得政府发给的抚恤金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工人、职员因工死亡时,按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人数,每月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至受供养人失去受供养的条件为止。此外,我国还规定有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费,革命军人牺牲、病故抚恤费,国家工作人员伤亡、病故抚恤金等。相关规定:(一)自日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调整为: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发放一次性抚恤金所需经费仍按现行渠道解决。(民发〔号)(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和计发办法,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民发[2007]64号)的规定执行。(三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36号)的规定,参加统筹地区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因公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按当地工伤保险规定执行。(四)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属于病故的,一次性抚恤待遇仍按当地规定执行。(五)除上述情形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从日起调整为:因公牺牲为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为本人生前2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烈士的抚恤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发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所需经费按原渠道解决。1、因工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20个月基本工资;2、因病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10个月基本工资;3、丧葬费标准:因病4000元;因工(公)5000元;4、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非农户一人月补助210元;二人以上的每人月补助190元;农业户口一人月170;二人以上的每人月150元。5、对上述对象中,确定因工死亡的遗属增发65元,抗日战争的增80元(不含配偶);红军的(不含配偶);增发100元遗属系孤独一人的可增发70元。(六)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驻外非外交人员和港澳地区内派人员中原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计发基数为本人国内(内地)基本工资。
从理论上来讲抚恤金会一致,部队的抚恤金不会以士兵的出身而论。只会根据所在部队的不同与军种的不同和军衔的而不同。比方说,一个城市兵和一个农村兵,从新兵连就在一起,最后他们军衔相同的在同一个战役中死掉,那么这两个人的抚恤金绝对相同。同等职业,高军衔比的低军衔抚恤金高。同等军衔,高技术兵种比低技术兵种抚恤金高。相同职业军衔,但是根据所在部队所在战区交战的烈度,抚恤金的数额也有可能不一样。但是这一般都是部队首长干涉的原因,整个抚恤金的补偿体系都是绝对平衡的。不需要担心贪污,以如今的司法监管力度,战时还敢贪污的人,就等着上军事法庭吧。
抚恤金,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对死者家属或伤残军人或职工发给的费用。是国家按照相关规定对特殊人员的抚慰(精神抚慰和物质抚慰等)和经济补偿。国家发放的抚恤金,标准相同。但各地发放的地方抚恤金,则因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而有所不同,但在同一地区则标准相同。发放抚恤金的目的,是为了表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牺牲的人们,让他们能维持一个基本体面的生活,活得有尊严!
一、国家抚恤金发放标准必须是法律、法规规定发放的,标准相同。
例如,2014年民政部、财政部发出通知,自10月1日起再次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包括伤残人员(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城镇“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三红”(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提高20%,农村“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提高40%;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每人每年提高1200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由现行每人每月320元提高至360元。
同时,国家还对2011年纳入优抚保障范围的烈士老年子女和农村籍老义务兵生活补助标准进行了首次调整,烈士老年子女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月增加70元,农村籍老义务兵每服一年义务兵役每月增加补助5元。
调整后,一级因战、因公、因病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52360元、50700元、49040元,分别比2013年提高了8730元、8450元、8170元;居住在城镇的烈属定期抚恤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6630元;居住在农村的烈属提高到每人每年11160元。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及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6300元、36300元和16380元。
二、抚恤金,为保障抚恤对象能有一定的生活水平,这跟地域密切相关。
在实践中,除了上述国家规定的保障外,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出台各地的抚恤标准,即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再根据各地维持一定生活水平的需要,适当予以增加。换句话说,要让被抚恤对象生活得有尊严!维持基本的体面生活,不能让这些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牺牲的人们流血流汗又流泪!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便发生,抚恤金也必须一致,大可不必担心。
中国一旦战争,一线城市户口的与贫困农业户口的抚恤金会一致吗? :
抚恤金的发放,根据不同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抚恤金是发给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的费用。抚恤金是国家按照相关...
若发生战争 一线城市会成为首要目标吗 :
应该是的,一线城市集中了工业、金融和政治资源,打掉这些城市会削弱国家的战争潜力,导致国家的作战信心不...
战争时期一线城市的金融和二线地区的农业,工业哪个重要 :
肯定是二线地区的工农业重要了,在战争时期,国家进入战争状态,一切服从于战争需要,金融业肯定不能按战前...
抗日战争时期哈尔滨算是一线城市吗 :
那时候的东三省的确发展的很好,日本把那里当成他们的后背仓库还建设,重工业尤其发展的好,解放后东三省的...
一女记者采访农民工:“假如中国爆发战争,你愿意冲上第一线吗?”农民工挠挠脑袋问:“打仗上前线有户籍 :
见过这个段子。农民说 打仗上前是不是要看农村户口还是城市户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衢州市法院首次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文章选编
衢州市法院首次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文章选编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提升中院中层领导干部、基层法院班子成员的领导管理水平和综合素养,日至11日,衢州市法院首次领导干部培训班在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举办。市中院中层领导干部和基层法院领导班子共79人参加培训。全体参训人员珍惜机会,静心学习,虚心听讲,深入思考,普遍感到获益匪浅。现将部分学员的学习体会文章汇编成册,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1.市中院陈腊根:《读书与立德》
2.市中院李正奎:《浙江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3.市中院朱桂英:《且学且珍惜》
4.市中院谢炳连:《浙师大培训课程的几点思考──浅谈中层领导者领导力的提升》
5.市中院舒伟霞:《小憩》
6.市中院王琳琳:《“奢侈”73小时》
7.市中院周晓清:《通过学习改变自己》
8.市中院姜秀莲:《不断学习 提升自己》
9.市中院祝志昌:《中层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
10.市中院吴明军:《学不可以已》
11.柯城法院龚予红:《赴浙师大法政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12.柯城法院徐志英:《学习体会》
13.衢江法院崔贤耀:《多学、真做,浙师大培训心得》
14.衢江法院孙天根:《衢州市法院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
15.衢江法院魏胜杰:《一周学堂──我的培训学习》
16.龙游法院徐根华:《赴浙师大培训体会》
17.龙游法院方土林:《树立“快乐办案”理念
调适法官心理压力》
18.龙游法院龚永松:《谈哲学与人生──衢州市法院系统培训班培训体会》
19.江山法院陈永传:《“自治治人”与“无为而治”》
20.江山法院江华:《领导干部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
21.江山法院徐善法:《关于赴浙师大学习培训的一点感想》
22.常山法院张乐平:《从〈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保健〉想开去》
23.常山法院张国平:《坚定信念
担当责任》
24.常山法院陈纵:》
25.开化法院李涛:《学习随想——浙师大法政学院学习体会》
26.开化法院华志浩:《难以释怀的心灵撞击——赴浙师大培训有感》
27.开化法院汪秋喜:《衢州法院首次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
28.开化法院贾文晖:《用心 精心 尽心 信心──衢州法院首次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
读书与立德
——浙师大培训有感
浙师大培训期间,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快乐而又忙碌,因为每堂课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授和专家,每堂课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堂课都能接受到新的内容,每天都能使自己有一点点改变,一点点进步。下面就读书与立德话题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读书点亮人生,学习改变命运,诚信沟通心灵,习惯成就未来”,这24字的人生箴言给人们以启迪。我国历朝历代,都把读书为学看成是维系国家道德传统和统治根基的根本,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国人的心目中,“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是人生在世的至高境界,自隋代初年创立科举制度以来,历时1300多年,不知造就了多少读书士子,以其苦读寒窗、诗书满腹的经历和资本跻身于封建朝廷的殿堂,踏入改变个人命运的仕途。而殿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更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入品晋阶,衣锦还乡,极一时之荣宠。因此,历代中国家庭,无论皇室官宦,士绅商贾,还是农佃户,甚至贩夫走卒,只要是稍有经济条件的,无不使其子弟师读书,以开其智,以启其德。在民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积财千万,无过读书”,是古往今来中国传统家庭恪守不移的人生信条。他们敬惜字纸,勤耕苦读,追求的是一种通过读书为学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在这种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下,自孔子收徒授学起,历代教育家、文人儒士、莘莘学子,留下了丰富的读书古训和生动感人的苦读故事。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映月读书”“悬梁刺股”等苦读典范不知教育了多少童稚少年,激励了多少有为志士。应该说,注重读书为学,作为一种历史积淀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浸润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影响着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和道德传统的历史形成和走向。
中国人强调读书,并非仅限于为学求知,而是和如何做人,读圣贤书,做圣贤事联系在一起。曾有这样的关于人的品德的事例,事例一: 有许多精英在一家公司应聘,而这家公司只能录取一个人。有一个人发现了一张纸屑,于是弯腰把它捡起,扔进了垃圾桶。这个人是所有人中学历最低,最不占优势的,可是主考官却宣布只录取这个人,原因就是:这个人弯腰捡起了一张纸屑,并把它扔进了垃圾桶。一个有品德的人比那些成绩优秀却不懂得什么是品德的人要强无数倍,他的品德不是没用的,他的品德会是他登上一个很高的台阶,也会使他被受到别人的欣赏。事例二: 在一个人办理出国手续时,只差一个盖章,就完成了。可是当他伸手摸钱包时,一角钱硬币掉了出来,他觉得一角钱并没有什么用,便把它踢向了一边。而这一切都被办手续的人看在眼里,他拒绝了为那个人办手续,说:“硬币上有你们国家的国徽,你连自己国家的国徽都不爱惜,出国还能爱惜什么呢?”国徽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而连爱国的品德都没有的人,不仅是一个“废品”,更是一个对社会有害的“危险品”。
读书的首要意义是修身养德。孔子教导弟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民。”要求学生不要追求衣食方面的物质奢求,艰苦磨炼、专心求学,求教于有道德学问的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学,来弘扬道德精神。遵照孔子的训示,孔子弟子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之道,每日都要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检查自己在道德修养上有无不检点、不完善之处。孟子提出“知耻”是修身的先决条件,所谓“知耻近乎勇”,就是说只有知耻才能勇于改过,过而能改,就是修身为学的起点。西汉扬雄则说:“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说明读书学习对于克已修身、涵养道德的作用。宋明以来的理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格物、穷理、立志、主敬、存养、省察等一系列的修身科目。而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对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道出了中国读书人最高的人格理想和人生追求。纵观前人的论述和主张,其共识就是读书的第一要义在于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合乎道德精神、伦理标准的人。
读书决定人的品位和境界,一个人,书读得越多,越能明事理,越能修正人生航标;没有好的人品作底子,缺乏做人的基本品德,一旦权力在手,势必生邪心,走歪路。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祖华是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八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一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
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重视个人品行修养。刘少奇同志写了《论共产党的修养》,周恩来同志给自己制订了《我的修养吾则》,他们都主张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人品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每一位党员干部应把学习当作第一需要,当成一种精神追求,当成一种政治责任,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做到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
浙江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4月8日至1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我院组织的在浙江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市法院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尽管这次学习时间短,但这次培训内容充实、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指导性,使我在久别了课堂之后,再次感受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老师的博文广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典型案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聆听专家授课、与本院部门领导及基层法院同事交流,回想这次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收获颇多、感受颇深。有如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深感责任重大
加强法官队伍建设,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是院党组和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每年都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培训学习,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环节,在案多人少、审判执行任务重的形势下,院党组果断作出利用一周时间组织中院所有部门中层领导和基层法院党组班子成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这是中院党组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的又一创新举措和实际行动。据我了解,作为部门领导和基层法院党组班子成员能一次集中这么长时间,而且完全脱离一线工作到地方院校近距离聆听专家讲授法学热点、司法前沿问题,在中院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足以体现了中院党组决心和对法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同时,这次的培训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师的选择上,也都充分体现了领导对培训的高度重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次培训任务重、责任大,故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每一刻的学习时间,认真听讲,绝不能辜负院党组的殷切期望,做到不枉此行。
二、人员集中,是相互学习交流的一次很好机会
参加这次培训的都是中院部门领导、基层法院党组班子成员,而且这些领导来自法院各个不同的部门,他们长期在法院一线艰苦工作,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很强的办案水平。这对于一个刚到法院工作时间不长、对各方面情况或明或暗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学习培训期间,我注重利用课间休息、培训之余,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首先,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认识和了解。有些中院部门领导、基层法院班子成员,由于平时工作接触少,彼此之间只是认识,直接沟通交流很少,通过近一周时间的相处,我感到,我们彼此之间不光有了交流,而且彼此之间有了一定了解,这对今后部门之间工作的相互协调配合会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进一步加深了对法院部门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虽然在法院工作了一年多时间,但深感到很多工作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通过主动向各位领导请教,切实解决了一些在认识和理解方面的模糊认识,如审判执行方面的流程问题、执行信访案件办理问题等等,感到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目标和重点更明确了,使我更加有信心完成党组交给的任务,更加有信心做好本职工作。
三、内容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宽
这次培训所学知识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授课的老师均是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以及在相关岗位有着丰富经验和突出成就的领导干部,通过他们的授课讲解,学到了一些新知识、新观点,自感知识面拓展了、眼界放宽了。听了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张建权《司法与媒体的冲突与和谐》的讲座,使我进一步了解媒体时代与司法行政关系的特点、规律及其与媒体的沟通、处置技巧,与媒体记者的正确交往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教授王锟的《国学与管理智慧》,使我们比较系统地回顾了我国儒、佛、道思想的发展渊源,领略和感受了儒家、道家、佛家的管理智慧,对我们现阶段如何修身、做人、处事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通过聆听法政学院兼职教授虞振贤《领导干部压力与心理健康》的讲座,对压力来源、压力对我们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懂得健康不仅包括身体没有疾病,还包括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在身躯、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康。这些新的知识、新的观点会对我们有效提升认知水平、思维层次,分析能力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四、针对性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有一定提高
这次培训虽然是一次综合培训,但有些内容还是与我们自身工作有很大关联的,比如“司法与媒体的冲突与和谐”、“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创新”、“当前法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等,这些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通过专家、教授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切实了解掌握了一些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把握的重点环节和工作方法。如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张建权《司法与媒体的冲突与和谐》讲座内容,使我领会到面对当前“热点”的刑事案件,媒体过早介入后,作为我们法院应如何回应、如何加强与媒体沟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不断提高法院公信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从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龚振军《当前法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讲课,我领会到我们在审理案件时,特别是刑事案件,必须坚持法治的核心精神和原则,即法律至上、人权保障、法律平等、权力制约、司法公正、程序正当,用现代司法理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从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构成什么罪,如何处罚等方面,作出公正、合理、合法的判决,保障社会和谐进步。从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讲授的《从历史人物谈领导者的品质》中,让我充分认识到一名成功的优秀领导干部要加强文化修养、加强党性锻炼、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符合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有德、有才、有表率,才能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短暂的学习培训结束了,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加强学习,促进自我提升,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务实的态度,为我院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作出更大、更加积极的贡献。
且学且珍惜
或许是因为校园生活的久违,为期一周的校园学习,让我这个离校不久但已渐渐习惯开会学习的准学生,超越期待收获了诸多惊喜。周密的课程安排让我们重温校园生活紧凑的同时,再一次用心感悟了知识被孜孜汲取的细腻过程。如果一定要借用一句话总结此次学习过程,我想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再妥帖不过——“且学且珍惜”。
一、被授予“渔”,学习兴趣与能力逐日提升
也许因为琐事的缠绕,也或许因为刚出学校不久的懈怠,工作不到6年的自己在努力行进于理论到实践的路途时,逐渐地忽略了理论学习。实务中的阅读亦常常功利地基于办案需要,为解决某个、某几个法律适用疑难而四处翻阅,极少涉及那些读书期间曾酷爱的“大部头”。闲来无事时最多翻翻时下流行被推荐的畅销书,鲜少有撼动其他领域知识的冲动。偶尔的感触也因未曾静心而一晃而过。为期一周的校园学习,让自己在静心感悟的过程中,觉醒了内心深处潜藏的学习心。
得益于中院与师大的精心安排,该次培训课程不仅统摄了共产党宣言、中共成长历程等政治理论厚度,还贯彻了如何处理司法媒体冲突、解读新刑诉法等经验法则深度。无论是原汁原味《共产党宣言》的逐段解读,还是情商知识等心理学的大众式普及,无不让我们这些平日习惯游刃于枯燥法律条文之间的法官们,切身感悟了博大精深知识的无尽魅力。自己亦因再一次地感知“自知无知”而让学习欲望滋长了不上。为了有效地延伸此次学习效用,本人在用心聆听各路高手风格迥异授课的同时,注重对他们学习习惯与教学思维的分析,通过细致解读课件内容,逐一剖析其教学思路,并重点购买了老师推荐的各式书籍,以此促进日后知识的持续跟进。人们常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我想这大概就是被授予“渔”的妙处吧。
二、融会贯通,知识储备日渐完善与升华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其必要性固然与知识的快速更新密不可分,但亦有温故而知新的立意。紧密切合本次群众路线教育主体,该次课程表以《共产党宣言》为开篇之首,其重要性固然不言而喻。但坦率而言,因该类主体频繁地被泛泛解读,开课之初的自己乃至许多的同学们,并未抱有更多的期许。不过,让我们惊喜的是大学教授逐段剖析的原生态教学方式,其纯正地还其真实的展现方式、简洁明了的生动诠释、历史客观的科学评价,激发了在场几乎全部听众的听觉敏锐度。原本枯燥的党史文件解读瞬间变得栩栩如生,既增添课堂生动性,更还原该纲领性文件的真实状态,扭转了许多过往的偏差认知。随后的群众路线内涵的深层次剖析,更是为整个培训过程奠定了扎实基础。
客观而言,历时18年的校园生活中,身处传统教育中的我们,有着不尽的机会接触此类党史知识,或为升学,或因兴趣。但其鲜活度却时常地因为没有及时地温习而淡化,甚至渐渐地遗落了间或的细枝末节,本次的群众路线党史知识亦属此列。但,教授的讲学并未让这种似曾相识感过于浓烈,相反,由于是工作之后的再次学习,其中的感悟更加地贴恰与真实。伴随着教授关于干部如何贯彻该路线的细细述说,自己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案件办理过程中的种种画面,当事人的深情诉说,前辈的殷殷教诲……。我想,这或许就是融会贯通的独特。
三、广采众学,于平凡处找寻惊喜
如果说知识因博学而厚重,那么生活则因丰富而多彩。原被设想为平淡的常规培训,因为精妙的学科搭配而显得独具匠心,捎带着许多的惊喜。一周的学习,夹杂着部分夜间课程,因为丰富的学科类型而转瞬即逝。看着每一个参与者兴奋而激动的课堂反映,我确信,不仅仅是我收获了惊喜。
是的,这样的培训,让我重新想起了过去执着过的心理学、社会学;也是这样的交流,让我见识了实践与理论原来可以如此水乳交融。在此学习之前,我不知道原来县委书记可以不流转于应酬之间,而是潜心研读历史书目;我也不相信一个几近退休年龄的政法委书记,还可在专业外的全新领域有打造如此高的造诣,并为此兴趣不断地重新设定奋斗目标,快乐前行。不是这样的学习,我也不再有机会如此全身心地思考如何快乐工作,如何提高情商,做一个容易幸福的人。置身于大家下课时满载而归的表情之中,我不断地确信,这不仅是一次培训,或许捎带着更多的人生附加值。
最后,想用英国威斯敏特教堂墓碑上的一段话,与同样生存于细微之处,大可从小处改变开始的你我共勉:“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着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浙师大培训课程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层领导者领导力的提升
这次浙师大四天的培训课程,从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内涵到领导者的管理智慧,谈古论今,内容丰富,给我们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这次扎扎实实的培训更多的是让我们从领导者的知识结构、职业精神、素质修养、管理智慧,特别是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领导力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如何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如何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模式?
大家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什么同样的管理规范,在不同的部门产生的效果会相去甚远?为什么同一个部门,由于领导者的变更面貌会大为改观?为什么不同的领导者手下员工的情绪会判若两人?除了众多的客观因素外,从领导者素质评价的角度看,领导者的领导力不足,应是重要的主观因素。哈佛商学院著名的领导学教授约翰-科特曾指出:“优秀的领导行为,是通过唤起人们非常基本,但又常被忽略的需求、价值和情感,来确保人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难看出,通过影响他人而获得追随者的能力才是领导者的领导力。 联想集团的杨元庆,之所以能够在联想最困难时期勇挑重担,并成长为联想新一代领军人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他在实践中体会到,柳传志是一位值得他追随的领导者,而这几乎成为他十几年来始终不渝的精神支柱之一。这不禁使我们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者反思:在使下级成为追随者的过程当中,自己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你究竟是一个有追随者的领导者,还是虽走在前面却仍只是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领导者特别是中层领导者的领导力,应表现为能够激发下属能力的能力而不是个人具体的办事能力,它体现在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能力。有一句话说“人在一起不叫团队,心在一起才是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领导力作用的产生就像化学反应,领导者就是催化剂,通过一连串化学变化,引发和激活团队成员潜在的各种能量从而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动团队实现预期的目标。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争斗,只能两败俱伤,而互相配合,团队协作,方能共同繁荣!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也曾指出:“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人是我们最大的资产,要使员工有成就,领导者就要把他们看成是一种资源,领导者承担的就是使人发挥作用的责任。”领导者能否成为员工心目中的追随者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具备令人信服的正直品格、良好的职业操守、正确的角色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关键。 高尚的品格是领导者价值观念的外在表现,能够使被领导者产生敬佩感和信赖感,并诱导他们去认同和效仿,以达到上行下效润物无声的效果。 无论职位高低,在履行职责赋予你的权力时,必须尊重规则,决不能为取悦于人而以放弃原则为代价。 领导者应使自己的管理行为向自己的管理者角色靠拢,不以个人的好恶来决定对部下的远近亲疏。作为团队核心的领导者必须团结协调不同年龄,性格,经历和教育背景的人形成凝聚力一道工作。领导者是教练员而不是裁判员。 管理就是妥善地处理附着在工作中各个层面的人际关系。领导者应该具有同各个层面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并使其成为领导者获得支持与合作,减少摩擦以及避免冲突的“人力场”。管理工作是靠思想和性格决定的。善解人意的亲和力,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幽默感,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宽容大度的胸怀等等,都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应具备的。
记得一位不知名的管理大师说过:“当人们不喜欢这个人的时候,就一定更不喜欢被这个人所领导”。
人间最美四月天,初春的浙师大越发静谧、优美。置身于此,恍然觉得回到了学生时代,背着书包行色匆匆,穿行在校园。二十多年后,重温校园生活,仿佛自己原本就未曾走远,只是离开了一小会儿。于是,陷入了幻想与回忆的美妙之境,刹那间,人青春了。
从学校毕业后,在一道道羡慕的眼神中,我走进了法院,心怀梦想,踌躇满志,想像着自己右手握达摩克利斯之剑,左脚踏青天三铡刀,披荆斩棘,气吞山河,遇妖斩妖见魔降魔遇暴除暴见良安良,该是何等的大气豪气爽气。
事实证明,少时古戏听多故事看多的人,想像力过于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了。法院的工作自始自终是烦琐的,无论是立案、民事、商事、刑事、执行,均挣脱不了。在稍纵即逝的岁月河沟里,磨平了棱角;在弹指一挥的沧海桑田中,增添了无奈。出发时的路,终点似乎遥不可及,方向亦迷失在东西南北之中,混沌压抑沮丧,甚至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彷徨摇摆之后,选择默默坚守,哪怕劳心劳累遭诬遭骂,亦无惧洪水猛兽与死缠烂打,人生需要历练才能升华,即便是平淡无奇的。
青丝瞬间华发,法院工作久了,重压之下,难免心倦、人怠,枯竭感款款袭来。之前,屈指而数的业务培训大多集中在省高院,在逼仄有限的空间里匆匆听课匆匆赶归,亦有收获,然疲惫之感仍挥之不去。
此次,市中院组织本院中层及六基层法院班子成员赴近邻浙师大学习,此举开创了衢州法院三个之最: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封闭最彻底。四天里,在美丽的校园,衢州两级法院七十九人共处一教室聆听各位教授专家或深奥或睿智或幽默的授课。课程内容广泛,涉及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课程安排紧凑,上午下午晚上;课堂纪律有序,笔记沙沙声不绝于耳;课间讨论激烈,三五群聚集洋洋洒洒地发表高论。此时,我们不再是高堂之上断案法官,已俨然是一群求知若渴的学生,想在短促的时间里多多汲取些知识的养分。
放学后,和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浙师大学生一起排队上食堂,简简单单热热闹闹开开心心。饭后,与三五同事好友一起在繁花似锦的校园里四处走走,散散步谈谈心,观赏观美景活动活动筋骨,真真切切地过一把学生瘾。四天的倾心交谈胜过多年的相处,远离了单位放下了工作,彼此之间心更近了情更浓了。
身处如此春意盎然之境,灵魂得以小憩。于是,心情放松,心扉打开,真诚地彼此对待;同时,陈念屏弃,尘埃洗涤,虔诚地待装出发。四天的学习,或许能记住的并不多,但感悟了一点、熏陶了一点,开心了一点,也正是这点点滴滴成为了生活工作的源泉。
企望,累了,能小憩片刻,然后信心满满地再走下去。
“奢侈”73小时
虽然这并非工作后首次进入校园学习,但当站在教学楼前,看着一张张年轻稚气又充满朝气的脸庞擦身而过,霎那间,自己还是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无论对曾经的校园时光多么怀念、不舍、留恋,终归是回不去了……
下午1点40分,制服,运动鞋,双肩包,一身屌丝打扮,自己就这样晃进了浙江师范大学的校园。正好赶上学生上课,拿着课本、骑着自行车赶路的各色同学,突见身着黑色西服的一众“老人”,还是纷纷驻足投来探求的目光。即使庭审中接受过无数注目,在这样的目光里,自己还是不由地开始后悔这一身屌丝打扮。
匆忙进入教室,不小的房间已被70余人挤地满满当当。找到位置坐好没多久,开班仪式便开始了。仪式很简短。章院长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可以有四天时间不受干扰的重回校园充电学习,是一种奢侈。是啊,在这明媚四月,没有当事人和判决书,没有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唯一需要的只是认真听课,静心思考,想想都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许副院长则至少强调了三遍,要遵守学习纪律,注重法官形象。那一刻,自己想起了上大学前,母亲也是这样一再叮咛“到了学校要好好读书,别闯祸。”许副的语气与那时的母亲如出一辙。
仪式结束,上的第一课是《共产党宣言》导读。可以说,这是自己目前为止学得最认真的一次党史课。讲课的教授非常务实,观点之后必有论据支撑。作为一名法律人,也许你的观点不够新颖,成熟,但你说出的任何想法,都应是经过认真思考,审慎分析,小心求证。人云亦云,不加思考的盲目重复,就只是台答录机。
晚饭后闲逛校园,路过教学楼,冒出了上自习的念头。便和小朱揣着新发的闲书特意找了个人少的阶梯教室坐下。翻开书本没看几分钟,一个学生模样的长发“美眉”突然走上讲台,轻声询问着什么。自己不明就里地看向她,莫名心虚是不是被发现不是学生,要被赶出去。此时前排一学生拿着书本走上讲台求解,噢,原来是英语老师来答疑的。虚惊一场之后幡然感慨,大学如此包容之地,又怎会为难在教室读书之人。而原本对在校园里冒充学生驾轻就熟的自己,何时已不再自信。
这一日,便在怅然若失中过去。
日 星期三 晴
因为住的房间窗户刚好正对着学校体育馆,远远看着,建筑气势宏大。所以一早,自己便寻着去了。登上看台的那一刻,还是被惊艳到。万人的看台座位,全新的塑胶跑道,两端巨大的电子显示屏,类似于巨帆的外型,唯有“高大上”可以形容。微微晨露中,有不少同学在跑步。自己忍不住也蹦达了几圈,恍惚间,还真有点参加奥运会的感觉。新的一天在运动中开始。
早课是《司法与媒体的冲突与和谐》。由于授课的老师兼职律师,所以结合亲历的具体案例谈了对司法和媒体关系的见解,言辞之中,对法院在自媒体时代所承受的巨大压力颇为理解。心中顿生惺惺相惜之感。下午课则是《从领导人物谈领导者的个体素质》,授课者是浦江县委书记,大量的史实资料信手拈来,其博学强记让人印象深刻。简介称其每日读书不少于2小时,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想想自己,颇为惭愧。
是故,下课后,自己便和小朱商量着去学校图书馆逛逛,好歹也先从形式上奋发图强。谁知刚进这幢现代感十足的三层大楼入口处,两人便被保安叔叔拦住了。原来图书馆有门禁,非刷卡不得入。刚不死心地想着要不要找位同学借个卡,刷卡机上方告示牌“禁止转借借阅卡”几个大字便跃入眼帘,脑海中浮现领导千叮咛万嘱咐的“注意法官形象”,好吧,纵然对这幢壮观建筑里巨大的书桌和藏书有千般向往,咱还是走吧。谁让法官在这不管用呢。
晚课是《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保健》。授课者居然又是一位基层领导,还是一位政法委书记。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授课风格颇得大家喜爱。而其在心理学领域的造诣显示这绝非一日之功。与其相比,自己或许只能称为“伪”心理学爱好者,汗颜啊……
这一日,便在不断遭受打击中过去。
日 星期四 晴
因去教室尚早,吃完早饭后,便在校园里四处闲逛了起来。一路走过,梧桐、银杏、柏树、枫树、紫荆、梨树、水杉、桂花……叫得出名字的和叫不出名字的那多植物,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校园的每一处。这哪是校园,根本就是一植物园么。
早课是《儒、佛、道之管理智慧》,与这满园新绿十分相配。儒家的“自治治人”,佛家的“随缘放下”,道家的“无为而治”,随着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大家退隐于这诗书讲堂之上,畅游在国学经典之中。下午科目《哲学、价值观与人生》。高温下午听哲学课,是需要意志力的。讲课的郑教授是常山人,离家近四十载,说的普通话依然带着乡音。哲学、价值观与人生,都是庞大到即使讲满整个学期,也不见得能讲透的大题目。于是,自己一边抗拒着窗外旖旎春光赤裸裸的诱惑,一边在乡音中探寻人生的意义。
这一日,便在恍恍惚惚中过去。
培训最后一日,一大早便起来收拾行李。看着远处的体育馆,心里盘算着不知何时才能再次造访,顿时有些伤感。
早课是《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的投资抉择》。这内容,大家纷纷摆出洗耳恭听的架势。可惜,时间太短,授课老师刚分析完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距离下课时间已所剩不多,投资之事只好匆匆带过。同事们难掩失望之色。到是讲课的教授从头至尾一直面带笑容,投入的样子非常有感染力。当时就想,如果接待当事人时也一直这样微笑,他们是不是也会不好意思发火。
下午原本安排了法学前沿问题讲座,授课老师觉得题目太大,便换成了《刑法解释学》。讲课的老师很年轻、斯文。或许是因为该内容属于理论中偏实务,实务中又偏理论的主题,要讲好并不容易。老师讲的非常细致,恨不得将所学所思倾囊相授,体现的那份学术热情让人感动。
下午三点,课程结束。走出教室才发现已经下起雨来。原本燥热的午后变得有些闷热。也许因为得知来接的车子已经到了,大家显得有些急切,匆匆忙忙赶向住处提取行李。走在队伍的最后,自己有些不舍。从8日下午近2时踏入校园至11日下午3时离开校园,“奢侈”的73个小时就这样一晃而过。无论你是欢喜,还是厌烦,是充实,还是无聊,是不舍,还是无谓,时间永远不紧不慢,按着自己的步调向前走着。植物园般的校园、堪比鸟巢的体育馆、美食汇聚的大食堂、宽阔明亮的大教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各有特点的众多教授,曾与同事感慨,身处如此优异的学习环境,在这读书的学生还有什么理由可以不好好学习。反观诸己,同样拥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藏书不少的图书馆、菜色丰富的好食堂、虽小而精的健身房、轻松愉快的小培训,身处如此优异工作环境的自己,似乎也没什么理由可以不好好工作。“奢侈”的73个小时,是结束,也是开始。
通过学习改变自己
为期四天的浙师大集中学习,不仅让我呼吸到了高校的人文气息,教授、专家的授课,对远离课堂的我,尤其感到机会难得,颇有启发。其中,当浙师大法政学院副院长王锟教授,在《儒、佛、道之管理智慧》的课题中,讲到在闻名世界的敏斯特地下室墓中的一块墓碑上、被人们广泛传颂的一篇碑文。这篇碑文也让我浮想联翩,生发出一些对学习的想法和体会。这篇碑文是这样的: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当年轻的看到这篇时,顿然有醍醐灌顶之感,觉得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回到南非后,这个志向远大、原本赞同以暴抗暴来填平种族歧视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处世风格,他从、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历经几十年,终于改变了家。
有人为此得出结论:要想撬起世界,它的最佳不是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是别人,而只能是自己的心灵。
我想,读到这篇碑文的除了世界政要和名人外,更多的是普通人。而无论是什么人,我相信都或多或少地在思想和心灵深处有所触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每个时代都不泛有这样的英雄情怀,但要改变他人以及外部世界,的确须从改变自己开始。
然而要改变自己,或者说是改善自己,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人的性格和习惯一旦养成,想要做到改变,无异于在自己的思想深处来一次革命。阻碍一个人进步发展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正是你自己。那么怎么样可以做到改变自己呢?我想途径也会有很多,而学习一定是其中最有效的一条捷径。
三国时,为军中事务繁忙的吕蒙在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学习的时候,孙权问他: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认为读书非常有益。吕蒙听从孙权教导,开始认真读书学习。不久,鲁肃过寻阳,与吕蒙议论天下大事,不禁惊异:“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之后,吕蒙为吴国屡建奇功。这一事例无疑是致力于读书学习,开始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外部世界的典型范例。
及至今日,社会变革步伐加快,科学技术以及各个领域的知识日新月异,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提出了不断学习的要求。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改变自己,改善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从而达到有所建树的目的,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
首先,要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要把学习作为一项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培养,这就需要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人际交往和应酬,甘于躲进书斋成一统,不管冬夏与春秋的专注与寂寞。只要把读书学习看成是工作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和任务,也就不会感到学习的苦与累。其次,要做到学有专长,懂得选择性地学习。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有学习的志向而缺乏学习方向是不行的。如何利用有限的生命学习到广博的知识?就必须有选择地开展学习,而不能蜻蜓点水,泛泛而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要瞄准一个知识领域加强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再次,要善于思考,汲取知识的养分。学而不思则罔,通过学习和思考,不断地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见识,从而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通过改变自己影响你的外部世界。
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进一步说明,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的确可以改变你自己。
正值春意盎然,百花盛开的季节,根据院党组的部署安排,我有幸作为中层干部参加在浙江师范大学举办的衢州市法院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时间四天,虽然短暂,但大家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上课期间认真听讲,勤作笔记,跟随老师讲课思路认真思考。在这个氛围浓厚的的高等学府内接受了思想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重温了大学时光。这里,我想用三点收获体会、三个努力方向来概括参加这次培训的感受和体会。
三点收获体会
首先收获的是院党组的殷切关怀。这次全市法院系统领导干部培训,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组织这么多人,集中时间,聚集在大学校园,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我们能静心学习和思考,让我们能进一步拓宽视野,为今后工作的思路、观念、思维方式及管理水平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对我们一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今社会,新知识、新理念、新事物层出不穷,并且更新迅速,所以要尽快适应和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所以非常感谢组织提供这次让我们增长见识、开阔思路、提升能力的机会。
其次收获的是名师们的精彩演讲。在短暂的学习过程中,学院根据参培人员的学习需求,利用浙师大优质的教育资源,安排了多名教授进行授课,教授们思想活跃、睿智幽默的教学风格,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名师的激情及魅力。学院所安排的每一个培训专题都有很强的理论性,教授们深刻细致的剖析、耐心系统的讲解,使大家受益匪浅。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拓宽的工作思路。如周志山院长讲授的《共产党宣言》,之前从未听过这样原原本本地、深刻系统地讲解,让我大开眼界,也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方法的认识。张建权教授的《司法与媒体的冲突与和谐》,让我们懂得在媒体记者面前如何交流沟通,促进司法与媒体的和谐。让我敬佩的学者型领导,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198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哲学系,他用对历史人物的剖析,解读判断了优秀领导者所具备的强大意志力、宽广胸襟、悲悯情怀、广博知识、务实态度、精细作风的个人品格,让我领悟了领导者所应有的勇气和担当。浦江县政法委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虞振贤,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们把握如何调节心理压力,增进幸福感。王锟教授的《国学与管理智慧》,让我深刻理解了儒家、佛家、道家管理之精髓,对提高管理水平和发挥管理艺术魅力都有很大的帮助。郑祥福教授从哲学思考的角度分析了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起了积极作用,对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想问题做决策都有一定的启迪和帮助。郑文哲教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使我们增强了对国家经济改革的思考,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再次收获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压力。通过培训,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仅认识到自己在理论素质、工作水平、领导能力、思想观念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也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聆听了教授和领导们的讲课后,我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比较,认识到了教授和领导们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独到的见解、丰富的经验等都是自己今后需努力学习的内容。今后,我要把握住各种学习机会,本着做一名小学生的态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同志学,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锻造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中层干部。同时,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压力,我将努力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转化为工作成绩,增强责任意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个努力方向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感到自己不仅在理论素养上而且实践能力上有了提高。古人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理论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通过培训,明确了三个努力方向:
一是找准定位,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岗位调整后,面对新的岗位,新的工作职责,要尽快了解、熟悉工作情况,为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之前的工作职责是审判,执法办案,面对的是当事人,现在的工作职责是审判管理,面对的是业务部门的审判执行法官,工作职能发生变化,从审判一线转化为服务审判,角色发生转变,所以,要认识和把握审判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规律,紧紧扣住“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审判执行工作的功能定位,处理好审判与管理的关系,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发挥好审判管理作用。
二是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从事审判管理工作,我深知学习的重要。因为审判管理事关审判质效、公平正义和司法公信力,是人民法院“三大管理”的核心,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所以对我来说,要努力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立足本职工作,不重形式,不图虚名,但求实效。在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加强道德修养,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古人云,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作为法官应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所以,在新的岗位上,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律、自制,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知足感恩、无私奉献,真正按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新要求,勤奋工作,严于律已,维护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中层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
为期近四天的中层干部培训班,规模空前,形式独特。其独特之处在于三点:一是地点独特。以往也参加过多次培训,不是在法院培训中心就是某宾馆会议厅,要么就是党校,而此次培训地点选择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内,直接在教学楼内聆听授课,一同与大学生们在食堂就餐,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校园生活,倍感亲切。看着那些充满朝气的大学生们,在单位还被称为青年法官的自己也不由感叹时光的飞逝。二是授课老师独特。之前的培训,给我们上课的多为法院的领导、审判业务专家,有时也会有法律学者,而此次培训的授课老师以浙师大法政学院的教授为主,还邀请了浦江县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可谓理论界与实务界人士兼备。三是培训内容独特。之前的培训,基本直接围绕法院审判业务主业而展开,而此次培训的课程设置似乎剑走偏锋,反以马列经典、国学、心理学等法学领域外的课程为主,看似不务正业,实则提纲挈领,开拓了视野,对审判主业大有裨益。
此次培训的组织足见中院党组对中层干部成长的重视,可谓煞费苦心,作为培训对象的我们,不能不领情。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听课尤为认真,每一堂课都显得那么地内容丰富,那么能引发思考。从《共产党宣言》中,我想到了信仰对言行约束的重要性;从《司法与媒体的冲突与和谐》中,我反思到我们应学习媒体的焦虑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从《从历史人物谈领导者的优秀品格》中,我体会到领导者要敢挑战、敢担当,不能只做条件都具备之事;从《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保健》中,我了解到压力与绩效的关系,在绩效高峰到达前,尚需不断加压,而当压力过大时,学习是一剂“降压药”;从《儒佛道之管理智慧》,我学习到管理中要体现人文关怀,注重柔性力量;从《哲学、价值观与人生》中,我体会到在物质膨胀的当下,需要寻求心灵慰藉,学习哲学、国学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中,我感受到以宏观视角观察、把握问题的重要性;从《法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中,我认识到法官在适用法律过程中要敢于作出解释。等等。总之,这次培训的每一堂课都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许多闪光的思想和观点还需要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细细品味。
此次培训,也让自己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对如何做好一名中层干部有了新的思考。中层干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组织上将一个部门交给你,就必须要敢负责,负好责。而前提是要提升自己的业务、心理、意志、涵养等各方面的素质,才有资格、有能力去管理、引领他人,也才能有效地带领一个部门不断前行!唯有不断学习,别无他径,深觉任重而道远!
学不可以已
大家对这次全市法院领导干部培训班普遍感到获益匪浅,这一方面体现了领导的重视、组织的合理、内容的丰富和学员的专注,但同时也反映出我们自身视野的狭窄、创新的不足、知识的浅薄和学习的荒疏。就我个人来说,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学不可以已”。
“士三日不读书,则其言无味。”自古以来,学习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面对知识加快更新趋势,有人提出一个公式:L(LEARN) >C(CHANGE),即学习的速度大于变化的速度,个人和组织才能生存。今天,学习,唯有学习,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承担着处理、决断社会各种纷争的历史重任,是捍卫和传播文明的使者,公平正义的化身,良知的守护神。法官的能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法律实施的效果。一名好的法官,不仅需要法律家渊博的专业学识,而且还需要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力,政治家精于调和的中庸之道,哲学家透彻事理的聪明睿智,社会学家对民生的关爱和国情的关注。对法官来说,学习尤显重要。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我们说,学习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每个人不同的发展道路,固然有环境、机遇造成的差别,但最重要的差别,还是学习的差别。我们要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胸怀只争朝夕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生活方式,孜孜以求,学而不倦。
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这种终身学习的理念,耻于平庸,羞于一般,乐于吃亏,苦尽甘来。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一种终生不渝的爱好、一种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挤时间学习,下功夫学习,在学习中夯实坚定理想信念的真理支撑,在学习中汲取提升思想境界的精神滋养。
其次,要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态度上应做到三戒:一戒功利迷心。人在精神上要有坐标,才能在行动中沿着正确轨迹前进。面对学习不能一味地计算学习的“性价比”,明确为什么学习,是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二戒骄傲自满。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看到并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我们要有“空杯心态”。三戒心浮气躁。“浮”则不深,“躁”则无得。只有以虚极静笃的态度边读边品、边读边悟,才能真正领悟真谛、把握精髓、融会贯通。
第三,要养成好的方法。学习好不好,方法问题也很重要。“处处留心皆学问”,说的是如何去学,学是基础;“学而不思则罔”,说的是思考学什么,思是关键;“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说的是学习思考后收到的效果,用是目的。在方法上,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同志学习,但更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我们要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在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阔眼界、长才干。
赴浙师大法政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根据衢州中院党组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在浙师大法政学院举办的“全市法院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尽管这次学习时间短,但这次培训内容充实,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指导性,使我在久别了课堂之后,再次感受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通过聆听专家授课,感觉受益匪浅。结合个人的学习情况谈几点收获和体会:
1、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丰富充实。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都是来自于法政学院的专家学者,他们个个博古通今、知识渊博、思维开放、理念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收到新的启发。法政学院周志山院长给我们解读《共产党宣言》,通过介绍《宣言》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及当代意义解读,让我对《宣言》有了全面的了解。郑祥福教授的《哲学 价值观与人生》,王锟教授的《儒、佛、道之管理智慧》、龚振军教授的《当前刑法研究的前沿问题》、浦江政法委书记虞振贤的《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保健》,通过聆听,使我感受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法院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和考验,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敏锐洞察新的形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提高自身修养,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司法能力。思想观念方面,法治理念和能动司法理论深入我心。领导素能提升方面,讲解,对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人际魅力、管理技能到识人用人、激励艺术的开放探讨,有了心理学理论分析与个人阅历相结合的切身体会。讲授者幽默风趣,将原本枯燥的理论培训演绎的生动活泼,让聆听者在意犹未尽中,重新审视和反省自我,不知不觉中受益无穷。
2、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不断升华。一是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反思,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与肤浅,自身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很多差距,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树立勤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训班里都是来自市县区两级各个法院,通过共同的学习和交流,在课余探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沟通,虚心学习,进一步密切了与兄弟法院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二是启迪了思想,拓宽了创新的思路。教授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境界推陈出新,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它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认识能力,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促使自己去反思以前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方法,深受启迪与教益。
3、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有力地推动工作。这次学习,对当前和谐社会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事司法工作,处在社会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要承认社会客观矛盾的存在,而不排斥与回避,积极地面对和解决矛盾问题。通过聆听张建权教授的《司法与媒体的冲突与和谐》使我认识到法官应当学会沟通,掌握与群众、媒体的正确沟通协调的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及时消除误会,减少误解,减少社会公众及媒体对审判工作的不利报道和干扰。要注重宣传,高度重视和加强正面引导,要把法院干警吃苦、奉献的精神传播给社会,把法院工作、发展通报给社会,让群众能够听到正面的声音,增进对法院的理解,树立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作为一名法官,自身和谐是关键,这就是既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专业工作知识,还要有正确的利益观,淡泊明志,自律自爱,要正确看待社会,实现内心和谐,要在处理事务中把握恰当的度。二是理论还要充分结合实践。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听到看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接收了大量的信息,积累了很多宝贵材料。需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常翻常阅,不断总结,慢慢消化,慢慢吸收,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使这些知识为我所用,受用终生。要以新的理念,新的角度,新的高度,重新去审视、开展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4月8-11日我荣幸参加了在浙师大举办的衢州市法院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由于主办方的精心安排,学习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4天,但教授们精湛的讲座使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从对《共产党宣言》的导读,到如何在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等等,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有实战操作性,对我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特别是《国学与管理智慧》这一课,让我感受到了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的管理智慧通过教授的讲课,结合自己平时所学的知识,现谈点体会。
一、儒家“自治治人”的管理智慧
儒家管理思想的五大原则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重,以和为贵,以中为用。其核心是把人作为最大的资产或真正的资源。其主张德政,“以德服人”、“厚德载物”、“德位相称”。管理者对各种人才、各级员工,使得人人的德、位、禄、用相称,使之各遂其性,各显其能,而不至有不平之感。这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调动人的积极性,选拔合适的人组建团队,并放手让他去做,有利于凝聚人才,强调以爱心与德政来化解矛盾,诱导上下相亲,慈爱和睦。又主张“举贤才”,名与实匹配,权利与责任、义务相符合,提拔、重用德才兼备的人士。
儒家是以道德为本,其管理之道是“自治治人”。主张人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个人要管理好别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一个领导者正真权威来自他的人格魅力,要通过修身,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品质,运用影响力来实现管理任务。
二、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
道家管理思想有三个讲求。一是讲求“为无为,则无不治”。 也就是基层用有,上层用无,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以及无中可以生出很多有。古代帝王用行动去感召官员,官员用行动去感召百姓,通过自身的行动来达到安邦治国的目的。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是老子哲学的基本观点。治单位、治社会,只有推行无为而治,才能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为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理想社会。二是讲求“公平原则”。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无不折射出只有做到了人人平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进步,达到老子所说的“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三是讲求“民本思想”。提出 “古之善为道者,难以明民,将以愚民”,可以看出道家学派中提出万事的管理以人为本,以百姓心为心,治国的对象是治民,民治理好了,国家也就治理好了。与当今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是一致的。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是许多管理者成功的经验,作为管理者,应该懂得如何去爱护下属,善于激励和开发下属的积极性。
道家是以因循为本,自然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无为”是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
三、佛家“随缘放下”的管理智慧
佛法上说:“因缘和合,缘聚则生,缘散则死”。
佛家主张凡事都有缘,随缘者才能遂愿。随缘,实际上是心的一种状态。当我们的心不去追逐过去,也不去追逐未来,而能够安住在当下的时候,当我们的心不再受到期盼和恐惧的制约,而能自在安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随缘的心。但随缘不是退缩,不是随波逐流。对于无法摆脱的苦乐境缘,应该学会放下,随缘而行,享受当下,莫生烦恼心。就像河水,不留恋两岸的风光,不计较旅途的曲折,一心奔向大海。相貌、地位、财富,情爱,都是我们拥有的难得因缘。但因缘也是一条十字路,何去何从,要靠智慧来做向导。
世间最可贵者是“缘分”,而不是黄金白银,汽车洋房。管理者要学会“结缘”,会“结缘”的人,才是会管理的人,用心意、用道德都能跟人“结缘”。
多学、真做,浙师大培训心得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衢州市法院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来到了浙师大,这里四周林木环绕,幽静淡雅,环境优美,不失为学习的好地方。浙师大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培训课程。这次为期4天的培训班办的非常成功,因为它不仅充实了我的理论知识,更开阔了我的视野、解放了我的思想。无论是从听课到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还是从所见到所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有许多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收获。
新形势下法院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是各种社会问题的聚焦地,听了张建权老师讲的〈公共危机管理与媒体〉、施振强书记讲的〈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创新〉二节课后,我眼前豁然开朗,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也是网络化的自媒体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公共危机发生后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就非常贴进法院的工作实际。法院工作当然要以法律为依据,但不能形而至上,要学会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各种当事人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要把当事人心中那扇法律的窗户打开,才能取得的信任,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才能体现司法为民。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成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接受新思维、新举措。
〈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保健〉、〈国学与管理智慧&、〈哲学与人生&等课程也同样精彩让人深思。在法院工作就要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忍别人忍不了的事。如何释放压力–包容与宽宏大量,这是中国的传统、是文化艺术、是一种境界。包容是赢得朋友的前提;包容是人生的财富;包容不等于迁就和放任自流,包容别人的过错,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改过,与人相处要学会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做到心理相容。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多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做人做事要有豁达的气度。
现在兴起国学热,是我们无法面对经济发展后,我们自身面对内心的空虚和焦虑,转而寻找心灵的鸡汤。但要找心灵的慰藉最好的是国学,国学最基本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文明素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我们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文明礼仪是生活和工作的根基,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防线。让文明礼仪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让我们的素质上一个台阶。
精彩的培训在我的仔细聆听中,在我的恋恋不舍中敲响了结尾的钟声。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通过文字显然于纸上。但是我还是通过记忆中的回味,以祈求能将培训完后心中所想所获能表达出来。
衢州市法院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
日至4月11日,通过参加了衢州市法院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一名法院干部,我深深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感觉犹如给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我今后更好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感受。
第一、法学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丰富充实。到法院工作后一直偏重于审判业务工作,关注国家宏观领域较少,这次学习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加强。国家法治宏观方面,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和中国的法治态势,加深了对于我国现阶段宏观发展目标的理解与认同。思想观念方面,法治理念和能动司法理论深入我心。法治与人治的深入探讨从中国国情、社会现状出发,强调了实现具体条件下的公平正义,突出地体现了人的理性思维,解释了法治实践与服务大局的关系,司法实践中的许多困惑得以开释,对社会人追求利益行为的看法变得豁达。领导素能提升方面,领导用人和激励艺术的讲解,对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人际魅力、管理技能到识人用人、激励艺术的开放探讨,有了心理学理论分析与个人阅历相结合的切身体会。
第二、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不断升华。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这次我有幸融入到浙师大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最先进的法学和人文社会知识。感受到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逼着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地探索、创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反思,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与肤浅,自身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很多差距,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树立勤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训班的同志来自市县区两级各个法院,通过共同的学习和交流,在课余探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沟通,虚心学习,进一步密切了与兄弟法院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第三、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这次学习,除了法学理论水平得到提升,还对人文社会科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学习了新理论,接触了新理念,激发了新思路。一是对当前和谐社会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事司法工作,处在社会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要承认社会客观矛盾的存在,而不排斥与回避,积极地面对和解决矛盾问题,要求同存异。维护和谐社会,先要做到自身和谐。作为一名法官,自身和谐是关键,这就是既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专业工作知识,还要有正确的利益观,淡泊明志,自律自爱,要正确看待社会,实现内心和谐。要在处理事务中把握恰当的度,发展与环境,效率与公平,贫富差距,都需要适当的度,关键是要处理好社会利益分配和矛盾纠纷化解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二是理论还要充分结合实践。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听到看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接收了大量的信息,积累了很多宝贵材料。需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常翻常阅,不断总结,慢慢消化,慢慢吸收,辩证客观地分析,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使这些知识为我所用,受用终生。要以新的理念,新的角度,新的高度,重新去审视、开展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力求做到有新思路、新变化、新效果。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的时间很有限,而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和新信息层出不穷,需要学习的方面和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因此,总结这次培训后,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勤奋学习、细心思考、扎实工作,达到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用不懈的努力来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周学堂——我的培训学习
一个笔记本,一支笔,陪伴了我一星期。也很长时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学习了。
这次,我们来到了浙江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学习。重新体会那已经远远离我们而去的学堂学习。在这春光明媚万象更新气候适宜的日子里徜徉在校园里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和萌发的春芽、绽放的鲜花的芬芳。
上课的时候,聚精会神听老师讲授。这样的学习机会非常难得,所以我特别认真听,认真记。我知道,认真既是对老师的尊重,更是自己对知识的渴求。我深知,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于我来说更是一项修炼。
于是,从第一个讲座《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导读》开始,《司法与媒体的冲突与和谐》、《从历史人物的角度谈我们领导者的个体素质》、《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保健》、《儒、佛、道之管理智慧》、《哲学、价值观与人生》、《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的投资抉择》以及《当前法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八个专题讲座我都认真听讲。课后还会翻看我的课堂学习笔记,进一步消化吸收,增强记忆。我的字非常难认,过不了多久,好多的字自己都不认识。所以温习下自己的学习笔记,也在于熟悉记住那些难认的字面孔。
这次学习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和法学等多领域,接受了不少新的信息,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在学到理论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的同时,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博学。
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高级测评师、高级婚姻家庭指导师(国际注册)、美国爱家婚恋情商辅导员、高级催眠保健咨询师、国际注册心理培训师、全球职业规划师。
从这些头衔来看,完全是一位学者。其实,他是一位官员,真正的职务是XX县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
他给我们授的课是《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保健》。课讲得非常好,不仅体现在知识渊博上,更是表现出语言风趣,表达能力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尽管是在晚上上的课,大家都专心听讲,不时爆发出笑声。
王锟老师是法政学院副院长,一堂《儒、佛、道之管理智慧》同样是最精彩的一堂课之一。
最近20年,经济、物质富足,肉体开始膨胀。我们的心灵在哪里?我们静静地想一想,我们生活过得还好吗?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采访,问:“你幸福吗?”不少人调侃说,我不姓“福”,我姓李、姓王、姓张。调侃的语气中多少泄露出内心的不幸福。事实上很多人在探究,怎样去幸福地生活。所以兴起了传统文化热或者说国学文化热,实际弥补我们内心的空虚和不安,能不能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于丹、易中天便成为我们最为熟悉的学者。打开我们的空间,不少转发的都是关于人生的警句,太多的养生之道。
在读《时间,快与慢》一书,书中说,计算机化和信息大爆炸带来了焦躁不安、转瞬即逝的快速生活,引发了生存困境和社会畸变。我们不再有慢速的时间,从而保存那些属于思考、休憩以及亲密的空间。这个观点非常对,我感觉到现在的人脾气比以前急躁得多、浮躁得多,现在的人比过去极端得多以致社会上经常发生一些骇人听闻的极端事件。
从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读书和运动是找回自己的重要方式。它能使我们的心态更为从容,使我们的工作水平更为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这快速多变的社会。
赴浙师大培训体会
通过参加浙师大的四天培训学习,本人切实获得到了一定的收获。我认为这种培训班的举办,非常有必要,因为此次的培训学习,不仅使我获得了相关的知识,更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能力和信心。通过此次培训,本人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习氛围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大家都能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学习态度端正,课堂上都能专心听讲和认真记录,课后热烈讨论,不漏一堂课,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地接受着新鲜的知识和理念,学习的氛围十分浓厚。
二、专家教授讲课精彩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菜肴,精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知识和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讲的“从历史人物来谈领导者的优秀品格”。和浦江县政法委书记虞振贤讲的“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保健”,以及张建权副教授讲的“司法与媒体的冲突与和谐”对指导我们实际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周志山教授讲的“马克思、思格斯《共产党宣言》导读”和龚振军副教授讲的“当前法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等,对于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指导帮助作用。
三、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的有效手段。一个人,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要不断学习与培训;要面对不断更新的工作要求,就是要不断学习与培训;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培训。培训与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与水平的有效手段。
四、努力培养自身的良好品格
一是要宽宏大量,学会包容。包容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包容是赢得朋友的前提,包容是人生的财富。包容不等于迁就和放任自流,包容别人的过错,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改过,与人相处要学会容纳、包涵、大度、宽容及忍让,做到心理相容。二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得失。要保持心态平和,正确处理好得失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因失去而沉沦,不因得到而自满。三是要以淡泊的心态对待名利。要正确对待名利,使名利成为人生的“加油站”;而不要成为人生的“滑铁卢”。善于排除外因的干扰,始终坚持一颗淡泊心,客观平静地看待自己的待遇、荣誉、升降去留等,一心一意地把本职工作做好。
总之,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工作水平、思想观念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今后,我要把握住各种学习的机会,本着甘当一名小学生的态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同志学,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锻造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树立“快乐办案”理念
调适法官心理压力
——参加衢州市法院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
今年4月初,市中院组织全市两级法院领导干部在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进行集中封闭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是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长等都是衢州法院系统历史上的首次。学院的专家型法学教授和外聘的实践型兼职教授先后为我们讲授了《马列经典导读》、《公共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领导者的优秀品质》、《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保健》、《国学与管理智慧》、《哲学与人生》、《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当前法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等等,令笔者获益匪浅,感触良多。通过几天的学习培训和平时的所思所想,结合实际工作的亲身历练和对法院现状的深入思考,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法官面临的压力着手,提出一条通过树立“快乐办案”理念来舒缓调适法官心理压力的粗浅路径,以期对当今法官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启示。
一、当前法官所面临的种种压力
当前法官压力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很多,有的来自法院本身,有的来自社会大环境,有的来自体制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二个方面:
1、审判任务日益加重的压力。这一压力集中表现为案多人少的矛盾。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和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法院受理的案件数普遍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法院工作压力大、法官待遇上不去,人才流失现象日益突出,加上退休,骨干法官和资深法官又有递减;但因编制的限制和招录的严控,法院新进人员赶不上人员流失和退休的速度,而新进人员需要若干年锻炼才能成为审判骨干,致使法官断层现象愈加突出。由于案多人少的矛盾,导致在岗法官承担的办案任务越来越重,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
2、案件质量标准提高的压力。当前法官办案的质量标准相比以前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既要实体公正,又要程序公正;既要公平公正,又要公开高效;既要依法独立审判,又要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既要执行好法律,当法律家,又要执行好政策,当政治家;既要讲究法律效果,又要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既要做到内容公正,又要做到形式规范;既要完成各种法律文书等纸质材料,又要在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案件信息,等等。可见,随着案件质量标准的提高,法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都相应的大大增加。
3、双向学习任务加重的压力。一是法律业务知识学习任务。审判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新的形势对法官的业务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法官面临着储备的知识老化、需要不断更新的压力;年轻法官面临着储备的知识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审判经验的压力。二是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教育任务。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法官在学习业务和办案的同时,必须抽出大量的时间学习政治,导致部分法官感觉压力加大。
4、当事人期望值升高的压力。习总书记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对法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压力。一方面,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不仅要打击犯罪,还要保障人权;不仅要依法办案,还要文明热情服务;不仅要秉公裁判,还要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问题;不仅要依法,还要和谐,等等。另一方面,法律不是万能的,法院不是万能的,法官也不是万能的,法院司法功能显得相对不足,包括法院的力量配备不足、工作体制和机制不够顺畅、保障不够有力等多种因素。这一矛盾的凸显,必然会给法官带来很大的压力。其中最突出的是当事人不停地信访申诉的压力,现在有一种“信访不信法”的不良风气,不论有理无理,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后只要不服就要信访申诉,有的是反复上访,甚至赴省进京上访,采取暴力访、极端访等方式,希望从信访申诉中捞回点好处,给法院和法官施压。再者,法院裁决不可能让所有当事人满意,必然有胜有败。有的当事人败诉后向法官发泄不满情绪,法官被辱骂、殴打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法官被杀、法院被炸的恶性事件,这无疑又给法官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此外,来自当事人的压力还有“案件一进门,双方都托人”带来的关系难处理、司法廉洁风险加大的压力。
5、社会保障体制缺失的压力。法院受理的案件中,涉及人权基本保障的民事案件占55%以上,其中抚育、抚养、赡养、抚恤金、赔偿等案件又占45%以上。这些案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体制。民事案件处理不好,矛盾极易激化,甚至引发恶性刑事案件,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法官在审判执行工作中时常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果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将大大缓解法官的压力。
6、各级领导监督批评的压力。法官掌握着国家审判权,大到生杀予夺,小到评判是非,应该接受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监督。但监督的程序还不够规范,特别是领导监督上,批示个案的情况较多,各级领导频频过问、层层督办,导致承办法官要不停地撰写书面报告或向领导汇报情况,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外部的监督压力又必然传递到法院领导身上,法院领导的压力又会传递到承办法官的身上。而且有的院庭领导性子比较急,免不了批评人,法官有一点小差错就可能挨批,这也给法官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7、司法独立有限的压力。我国宪法规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但由于法院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要受当地人事、财政部门等行政机关的制约,法院为了解决好人事安排、经费保障、福利待遇和两庭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要花费大量精力与相关部门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农转农业户口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