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县县灵地镇邓家乡坑甲村村委会地址

Processed in 0.042287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Enabled站内搜索:
政策法规与解读
当前位置:首页&&&&&&&&&
清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清流县2013年清流县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福建省清流县2013年清流县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清政文〔2013〕25号
清流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福建省清流县2013年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单位:
&&& 现将《福建省清流县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应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闽政〔2011〕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规定》(闽政办〔2007〕62号)规定和《清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自然灾害避灾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清政办[2011]1号)、 《清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下达县、乡(镇)、村三级自然灾害避灾点任务数的通知》(清政办[2011]25号)的要求,综合我县各自然灾害避灾点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平台资源,结合本方案,组织编制本乡(镇)《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该转移预案的内容包括: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范围和转移对象;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应急响应;转移工作的实施,包括预警信号、转移负责人、转移路线及自然灾害避灾点或者临时避灾场所;保障措施,包括生活安置及供给、医疗防疫、治安保卫;其它相关内容等。请各乡(镇)人民政府于4月15日前将该转移预案以文件形式发布实施,并在当地村(居)公布,同时,抄报县人民政府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并抄送县国土资源局备案。
&&&&&&&&&&&&&&&&&&&&&&&&&&
&&&&&&&&&&&&&&&&&&&&&&&&&
&&&&&&&&&&&&&&&&&&&&
& &&&&&&&&&&&&&&&&&&&&&&&&&清流县人民政府
&&&&&&&&&&&&&&&&&&&&&&&&&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资源 灾害通知
抄送: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市国土资源局。
清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日印发
一、自然经济地理概况¨¨¨¨¨¨¨¨¨¨¨¨¨¨¨¨¨¨5
(一)经济地理概况¨¨¨¨¨¨¨¨¨¨¨¨¨¨¨¨¨¨¨5
(二)自然地理概况¨¨¨¨¨¨¨¨¨¨¨¨¨¨¨¨¨¨¨5
二、地质灾害现状¨¨¨¨¨¨¨¨¨¨¨¨¨¨¨¨¨¨¨¨7
(一)地质灾害发育现状¨¨¨¨¨¨¨¨¨¨¨¨¨¨¨¨¨7
(二)地质灾害危害状况¨¨¨¨¨¨¨¨¨¨¨¨¨¨¨¨¨8
三、本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8
(1)可能发生的区域 ¨¨¨¨¨¨¨¨¨¨¨¨¨¨¨¨¨¨9
(2)灾种、重要灾害点预测 ¨¨¨¨¨¨¨¨¨¨¨¨¨¨¨9
四、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10
五、重点防范期 ¨¨¨¨¨¨¨¨¨¨¨¨¨¨¨¨¨¨¨¨11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1
(一)组织管理& ¨¨¨¨¨¨¨¨¨¨¨¨¨¨¨¨¨¨¨¨11
(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12
(三)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巡查 ¨¨¨¨¨¨¨¨¨¨¨¨¨¨15
(四)灾前监测与安全转移 ¨¨¨¨¨¨¨¨¨¨¨¨¨¨¨16
(五)灾害报告制度 ¨¨¨¨¨¨¨¨¨¨¨¨¨¨¨¨¨¨17
(六)防治措施 ¨¨¨¨¨¨¨¨¨¨¨¨¨¨¨¨¨¨¨¨18
(七)防治方案的实施 ¨¨¨¨¨¨¨¨¨¨¨¨¨¨¨¨¨18
七、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人 ¨¨¨¨¨¨¨¨¨¨¨¨¨20
八、清流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联络电话 ¨¨¨¨20
九、2012年清流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人员
名单及联系电话 ¨¨¨¨¨¨¨¨¨¨¨¨¨¨¨¨¨¨¨21
附表一 清流县主要地质灾害危险区(点)一览表¨¨¨¨¨22
十、共享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平台资源 ¨¨¨26
十一、共享清流县各自然灾害避灾点资源 ¨¨¨¨¨¨¨¨2
&&& 清流县地处福建省西部,东邻永安,南接连城,西南与长汀交界,西和西北与宁化毗邻,东北与明溪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16°38′~117°10′,北纬25°48′~26°21′;县域南北长65.2km,东西宽53.8km,总面积1825.17km²。县辖龙津、嵩溪、嵩口、灵地、长校5镇、温郊、林畲、田源、沙芜、赖坊、余朋、李家、里田8乡,共计13个乡(镇),有111个行政村及8个居委会,811个自然村,8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3.5万人,居民以汉族为主。
&&& 清流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重点林业和省烤烟基地县之一。2012年,清流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1.1295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80.75元,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全县主要河流6条,已开发水电装机容量6.5万千瓦。全县已形成各类珍稀苗木1.6万亩、鲜花1000亩规模。全县现有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
县内交通较便利,省道204、307线纵贯县境,距连城县机场70公里,泉南高速公路永宁段贯穿境内,在清流境内开设2个互通,正在规划建设的蒲建龙梅快速铁路和长泉铁路交叉连接县境的南北和西东。 “十二五”期间,清流县将基本形成以高速路为主骨架、主干结合、内外衔接、高速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
&&& 1.地形地貌
本县地处武夷山南侧,闽江水系九龙溪上游,海拔265―1696.8米,其中低山丘陵地貌约占总面积75.8%,地势总体为北、南高,中部低,由南北向九龙溪河谷倾斜,最高峰棋盘山(1696.8m)位于东南部赖坊乡与永安市交界处,最低处(265m)位于中部偏东的沙芜乡铁石村安砂水库区。境内森林覆盖率84%,是典型的山区县之一。主要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南北面局部为中山,龙津河两侧夹有山间小盆地。
&&& 2.气象、水文
&&&&清流县地处武夷山脉南侧,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根据清流县气象局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18.1℃,最低气温-8.9℃,最高气温为39.4℃。历年平均降雨量1819.4mm,降雨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春、夏多雨,秋冬少雨,3~8月份降雨占总降雨量的74.3%。
境内水系属沙溪水系,水系发育,呈树枝状,由四面向中部地带汇聚,以九龙溪为干流,主要河流有嵩溪、罗口溪、罗峰溪、长潭溪、文昌溪五大支流。全县有中型水库1处,小(一)型水库5处,小(二)型水库16处。
为了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及《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013]1号)的文件精神以及福建地矿建设集团公司编制《清流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和《清流县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调查报告》,结合我县地质灾害最新调查摸底的工作实际,编制本防治方案,本方案由水利、规划建设、国土、教育、气象等部门联合编制。
本方案经清流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二、地质灾害现状
&&&& 境内出露的地层较齐全,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及少量火山岩;境内侵入岩较为发育,主要为志留纪、二叠纪、晚三叠纪、侏罗纪侵入岩,其表层普遍覆盖有残坡积粘土层,一般厚度1―3m,是境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致灾体。县境内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台风暴雨多,地质灾害分布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是全省地质灾害中等易发区之一,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岩溶塌陷、泥石流为主,其它类型地质灾害较少。
&&& 2012年全县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大了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强化做好日常地质灾害群策群防,加强雨季巡查、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同时对县境内规模、危险性、危害性最大的地质灾害点―北山滑坡、西山凤翔街南坡滑坡分别采用造地城市规划建设与灾害治理相结合和卸载与重力挡墙结合的方式进行彻底治理。通过2009年12月~2010年2月地质灾害详查、2010年6月―7月排查,由福建地矿建设集团公司编制《清流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和《清流县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调查报告》。
&&& 地质灾害给清流县造成巨大危害,现有地质灾害点50处属于不稳定状态,其中滑坡33处、崩塌3处、塌陷5处、泥石流1处、危险性斜坡8处,威胁人口达1427人、财产554.9万元。
&&& 1、2013年降雨趋势预测
&&& 根据清流县气象局2013年清流县重要季节短期气候趋势展望,本年度降雨量预测:
&&& 4月雨量略多,局地有较明显的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雨季开始于4月下旬中后期(属略早),结束于6月下旬中后期(属略迟)),雨季雨量略多,其中5月雨量略多,6月雨量略多,降水相对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前期、6月中旬前期,这期间部份乡镇将出现明显汛期; 7~9月:预计夏季影响清流县的台风(或热带风暴)约5~6个(属略少)。各月分布大致为:7月1个,8月2-3个、9月1个、10月或以后1个。7月份雨量略少,8月份雨量略多,9月份雨量略少。
&&& 、本年度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灾种、重要灾害点预测
&&& 根据我县2013年降雨趋势预测、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及境内地质灾害现状,综合预测2013年境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灾种、重要地质灾害点,具体如下:
高易发区(A):主要分布于龙津镇城东、城南、水南、横溪等中西部滑坡高易发区(A1);余朋乡村委等北部滑坡高易发区(A3);温郊乡温家山村、灵地镇步云村(A4)。
中易发区(B):主要分布于龙津镇下戈村、暖水村、俞坊村等西北部滑坡、崩塌中易发区(B1);里田乡洋庄村、廖坊村,里田村、田坪村、卢水村等西部滑坡中易发区(B2) ;赖坊乡姚家村、南山村等东南部滑坡中易发区(B3)。
低易发区(C):主要分布于嵩溪镇各村、林畲乡向阳村、温郊乡小池村、桐坑村,余朋乡芹溪村等北部滑坡、崩塌低易发区(C1);长校镇河排村、江坊村、黄石坑村、沙坪村、长校村,灵地镇吉龙村、尤坊甲村,田源乡各村等西南部滑坡低易发区(C2);沙芜镇铁石村等中东部滑坡低易发区(C3);灵地镇古洋村,嵩口镇嵩口村等中部滑坡、赖坊乡寨下村、官坊村等东南部滑坡低易发区(C4);李家乡长灌村、吴家村、河背村、古坑村,灵地镇杨源村等南部泥石流、塌陷低易发区(C5)。
当遇到异常天气及地质环境条件改变,不易发区内也会发生地质灾害。
结合境内地质灾害现状及发育特征,预测2013年度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根据《清流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和各乡镇2013年地质灾害调查摸底实际情况,综合地质灾害规模、危害性、危险性、稳定性等因素,将其中50处作为今年重点防范地质灾害点(附表1)。
四、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 根据2013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地质灾害的主要威胁对象为:居民和工程设施,主要是山区农村及城镇山边高陡边坡前的居民及财产;对于线性公路,主要是威胁道路通行及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今年清流县境内发展趋势不稳定的地质灾害点共50处(附表一),应做好防灾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分级见表1:
表1&& &清流县乡镇、行政村规划防治分级表
乡镇防治分级
行 政 村 防 治 分 级
重点防治行政村
次重点防治行政村
城南村、城东村横溪村
暖水村、下戈村、基头村、桥下村
嵩口村、高赖村
姚家村、南山村、寨下村、
东山村(陈坊)
里田村、田坪村、洋庄村
廖坊村、卢水村、
小池村、桐坑村
余朋村、芹溪村
吴家村、古坑村、河背村
河排村、长校村、黄石坑村
江坊村、沙坪村
石忠村、舒曹村
杨源村、、吉龙村、尤坊甲村、古洋村
石忠村、舒曹村、
嵩溪镇田源乡
&&& 根据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多由强降雨引发的特点,我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汛期,即4月1日――10月15日, 5―6月可能出现的大雨时段和7-9月份台风暴雨期是重中之重。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及时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把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清流县人民政府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指挥清流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 县长为县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为常务副指挥,各有关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第一负责人均为指挥部成员,各成员单位见表2。
&&& 总指挥:冯明生(县长)
&&& 常务副指挥:谢锦山(副县长)
&&& 副指挥:罗辉(县政府办主任)、胡永欢(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罗维英(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表2& 清流县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成员表
常务副指挥
分管副县长
县政府办主任、国土资源局负责人
县电力公司
各乡(镇)人民政府
各成员单位第一负责人均为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李懋坤同志(国土资源局地环股长)担任,值班电话:21251。
&&& 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人为本”、以对国家和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以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有关部门领导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
&&& 清流县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和组织有关部门以及社会的力量,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情况,将群防群测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同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需由政府承担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组织并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对地质灾害险情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的,及时公布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对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鼓励受威胁的村(居)民实施搬迁避让措施。
&&&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主要职责:其一,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群众转移预案,制定《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其二,要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协助县政府建立县、乡(镇)、村、灾点四级群测群防网络,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速报制度,与防汛、气象等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汛期特别是台风暴雨、异常降雨时段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其三,每年汛前要组织力量,会同建设、规划、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根据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辖区内的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地质灾害预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所辖行政区本年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做出防治工作的总体部署。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同时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数据库。
&&& 县建设局要严格山地建房的管理,指导住宅、工程建设、学校等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建设,加强对重要设施的防护和巡查工作,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削坡建房和从事不合理的工程活动,编制城县、村庄、集镇和工程建设规划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在汛前编制所辖范围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 县水利局要及时通报暴雨、洪水等有关防汛信息,做好水库等水利水电设施地质灾害的巡查、防治、抢险、救灾等工作,在汛前编制所辖范围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 县交通局要做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的检查落实,组织力量抢修因灾损坏的公路设施,保障交通干线的畅通,并负责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治理工作,在汛前编制所辖范围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 县气象局应及时通报气象监测资料和降雨时空分布等信息,会同县国土资源局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 县教育局要做好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落实学校地质灾害的监测、治理工作,并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师生避险转移工作。在汛前编制所辖范围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 县广电局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时播报县人民政府防灾工作部署、灾害性气象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等。
&&& 旅游局要做好旅游景区地质灾害的防治的检查落实,组织落实旅游景区地质灾害的监测、治理工作,并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游客和相关人员避险转移工作。在汛前编制所辖范围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行政村为辖区灾害防治具体责任单位,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应当根据县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组织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群众转移预案,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开展排查、监测和巡查并及时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给防灾负责单位、责任人和受灾威胁的群众手中,把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至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对可能发生险情的,应当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民转移到安全地带(乡、村自然灾害避灾点),情况紧急时可以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同时向县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局报告。
&&& 其他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县国土资源局要会同建设、规划、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在汛前、汛期、汛后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群测群防、防灾抢险应急工作等全面巡回检查,发现问题,要监督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抓紧整改措施,并将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及时书面上报县人民政府。
&&& 1、汛前检查主要任务是:
&&& (1)检查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情况
&&& 县、乡(镇)、村等各级防灾责任组织机构、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是否发放到位、危险点监测责任人是否明确,观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记录、汇交整理是否合理、完善,防灾预报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网络是否畅通,危险区群众的应急转移方案及措施是否得力等。
&&& (2)检查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
&&& 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建设、规划、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应认真做好险情排查,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应划定警戒区域并设立警示牌。在强降雨或降雨量超过当地同期多年平均降雨量时,可能酿成新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应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调查和监测,发现有明显异常情况的危险点,当地人民政府应及时组织调查,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 2、汛期巡查主要任务是:
&&& 县国土资源、建设、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应按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规定运行,乡(镇)人民政府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对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和灾害前兆特征的巡回检查。对可能出现的险情的灾点,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县人民政府及县国土资源局报告;县人民政府及县国土资源局接到报告后,要及时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调查鉴定灾情,提出处理对策措施。
&&& 3、汛后检查的主要任务:
&&& 汛期过后,县国土资源局应认真检查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根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情况以及险情是否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决定是否继续监测,或者搬迁治理,并通知有关监测单位和监测人。
&&& 1、对已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应进行监测,遇有台风或暴雨袭击时,应加密监测。县国土资源局应做好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部署地质灾害点避险准备和实施工作,因地制宜地做好群众及财产的转移工作。
&&& 2、已列入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应进行加密监测,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等级达3-4级时,除应加大对危险点监测密度外,还应对房前屋后、公路沿线高陡边坡、水利设施、旅游景点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巡查。县人民政府应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点受威胁人员、财产等避险转移工作准备。
&&& 3、已发现异常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等级达5级时,应实行24小时监测,还应对房前屋后、公路沿线高陡边坡、水利设施、旅游景点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巡查。县人民政府应迅速做好受威胁人员的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的保护工作。紧急情况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 4、县人民政府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备足必要的防灾物质;制定具体的防灾方案,特别是临灾前的人员转移方案,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处置及时、转移有序。
&&& 县国土资源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报告制度,做到上下信息畅通,为防灾减灾的指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 1、速报时限要求
&&& (1)发生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县国土资源局接到灾情险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同时越级速报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在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到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 (2)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向省国土资源厅报告。
&&& (3)对于发现的地质灾害威胁人数超过500人,或者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县国土资源局接到报告后,要在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 2、速报内容:地质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灾情和出现的地点、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地质灾害成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提出主管部门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 3、应急调查报告
&&&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 (1)抢险救灾工作;
&&& (2)基本灾情;
&&& (3)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
&&& (4)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引发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 (5)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 (6)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
&&& (7)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 结合清流县地质灾害规模、危险性、危害程度、稳定性、经济实力及可操作性,采取目视监测、设桩监测或挖设排水沟、砌挡墙等工程治理措施或搬迁避让。
&&& 1、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 建立单位行政负责人对本地区、本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协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和以县为单元的县、乡、村、灾点的群测群防网络,形成县、乡、村、灾点地质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系网络。
&&& 2、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
&&& (1)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制度
&&& (2)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
&&& (3)地质灾害监测制度
&&& (4)地质灾害灾情预报制度
&&& (5)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
&&&& (6)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
&&& 3、加强监督,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力度
&&& 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地质环境的管理,严格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的审核审批,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杜绝人为活动加剧引发地质灾害的行为。违反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追究主要领导人及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
&&& 4、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 5、加强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 县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通过公共媒体、宣传图片、挂历、防治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并组织县、乡(镇)、村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各级人民政府公务人员和公众对地质灾害危害性和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意识,形成各级领导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公众关心、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而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 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渐变或者突变的过程,在出现大规模变形破坏之前,各自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征兆,通过监测,及时捕捉前征兆信息,作出预报,就可以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责任人,原则上是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谁就是责任人。威胁公路、水利等设施的地质灾害点应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并落实预防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在主汛期增加监测频率并加强灾害体变形破坏过程前兆(泉水变浑、突变、裂缝扩张、动物异常等)巡查,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清流县各地质灾害点监测、防治责任人见附表一。
八、清流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
办公室联络电话
值班电话:5322936 , 5321251
地环股股长
局办公室主任
九、2013年清流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乡(镇)名称
组长(乡镇长)
与联系电话
副组长(分管领导)及联系电话
乡(镇)国土资源与规划建设所长
罗武文-副书记-
李海涛-副书记-
张清恒-副镇长-
邓兆平-副乡长-
刘佳富-副书记-
谢荣响(党委书记)
李木青-副书记-
罗承伟-副书记-
肖火龙-组织委员-
罗桂水-副乡长-
黄木根-副书记-
魏国洪-副书记-
黄昌华-人大主席-
李跃荣-组织委员-
附表一&&&&&& 清流县主要地质灾害危险区(点)一览表
位&&&&&&& 置
责任人电话
监测人电话
清流县龙津镇城东渡背街
渡背街滑坡
清流县龙津镇城南村
汽枪厂滑坡
清流县龙津镇横溪村
清流县龙津镇暖水村罗口
清流县龙津镇俞坊村东戈
清流县林畲乡舒曹村泥坑
清流县林畲乡石忠村蛟井
清流县余朋乡芹溪村
清流县温郊乡温家山村
南温家山崩塌
清流县温郊乡温家山村
北温家山滑坡
无联系电话
清流县温郊乡小池村黄郊
&&&&&&&&&&&&&&&&&&&&&&&&&&&&&&&&&&&&&&&&&
续附表一&&&&&& 清流县主要地质灾害危险区(点)一览表
位&&&&&&& 置
责任人电话
监测人电话
清流县长校镇河排村童家坑
童家坑危险性
清流县长校镇河排村长峰上
长峰上危险性
清流县长校镇沙坪村河背
清流县长校镇黄石坑村黄石坑
黄石坑滑坡
清流县长校镇黄石坑村鱼龙岗
鱼龙岗滑坡
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
清流县里田乡洋庄村坪下
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99―100号
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里田街
里田危险性斜坡
清流县里田乡廖坊村廖坊
廖坊危险性斜坡
清流县里田乡田坪村
罗坑垅5-6号
罗坑垅滑坡
清流县里田乡田坪村
田坪危险性斜坡
清流县里田乡芦水村冷水坑
冷水坑滑坡
清流县灵地镇步云村无上
续附表一&&&&&& 清流县主要地质灾害危险区(点)一览表
位&&&&&&& 置
责任人电话
监测人电话
清流县灵地镇吉龙村下芜
下芜危险性斜坡
清流县灵地镇尤坊甲村坑背
清流县李家乡长灌村
长灌岩溶塌陷
清流县李家乡吴家村
清流县李家乡吴家村
危险性斜坡
清流县李家乡河背村
河背岩溶塌陷
清流县赖坊乡姚家村苏坑
清流县赖坊乡南山村溪背
清流县赖坊乡南山村溪背
清流县赖坊乡寨下村山边坑
山边坑滑坡
清流县沙芜乡白塔村
白塔危险性斜坡
清流县沙芜乡铁石村5 组
清流县沙芜乡铁石村6 组
清流县沙芜乡铁石村6 组
清流县余朋学校
清流县余朋乡村尾
续附表一&&&&&& 清流县主要地质灾害危险区(点)一览表
位&&&&&&& 置
责任人电话
监测人电话
清流县长校镇黄石坑村
鱼龙岗邹德江房后
鱼龙岗滑坡
清流县李家乡吴家村马家山
马家山崩塌
清流县赖坊乡陈坊村
陈坊岩溶塌陷
清流县赖坊乡姚家村
清流县赖坊乡姚家村牛岗背
牛岗背崩塌
清流县沙芜铁石村泥石流
铁石村泥石流
清流县温郊乡温家山
温善根屋后危险性斜坡
清流县灵地镇步云村上云
清流县嵩口镇梓材村
十、共享山洪灾害防治
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平台资源
&&& (一)、分别建立县、乡(镇)、村监测预警平台:
&&& 1、县级监测预警指挥中心&&&&&&&&&&&&&&&&&
&&& 清流县级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建设短信群发设备1套;建设传真服务系统1套;机房及会商环境改造1处;配备1部卫星电话;并增设县防汛办分中心站的相应软硬件设备。
&&& 2、乡镇预警发布平台
&&& 清流全县13个乡镇预警发布平台建设短信群发设备各1套;对乡镇机房及会商环境进行改造各1处;并增设网络平台的相应软硬件设备。
&&& 3、村级预警广播设施
&&& 清流县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111个行政村建设手摇报警器各1套;建设无线广播111套;全县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510个自然村各配备1套铜锣。
&&& (二)、预警信息发布
&&& 清流县山洪灾害防御系统的主要预警方式包括公共网站、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短信、简易报警设施和交通工具等。
&&& 根据清流县的实际情况,对县政府网进行建立接口模块,将雨水情信息、气象信息送至县政府网站数据库,实现公共网站服务功能。
县级防汛指挥部门通过公共网站、广播电视、短信发布平台、电话、传真或其它形式发布预警信息到各乡(镇);情况紧急时,可同时发布到村。
乡(镇)政府接收到预警信息后,①群发短信预警,能向村防汛责任人和乡镇有关人员等群发预警短信;②电话手机预警;③人工预警,启动报警器、高音喇叭喊话等方式,发送警报和预警信号。
村级预警&&&&&&&&&&&&&&&&&&&&&&&&&
村级预警发布方式以无线广播为主,还可鸣锣、启动报警器等方式,发送警报和预警信号。
&十一、共享清流县各自然灾害避灾点资源
填报单位:清流县民政局
预计可安置人数
设施是否齐全
(平方米)
清流县宾馆避灾点
清流县凤翔街186号
清流县宾馆
清流县高级职业中学避灾点
清流县常春街89号
清流县高级职业中学
清流县城关中学避灾点
清流县水东路396号
清流县城关中学
县防洪仓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朝阳路
县电大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常新路
龙津镇政府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长兴南街
龙津镇政府
老汽枪厂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水南街
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
老人协会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朝阳路
县老人协会
龙津大酒店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
龙津国际大酒店
县党校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凤翔街
城东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长兴北街
城南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水南街
蔬菜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上坪路
桥下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桥下村学校
严坊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严坊村学校
大路口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大路口村
供坊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供坊村学校
俞坊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俞坊村学校
预计可安置人数
设施是否齐全
(平方米)
下戈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下戈村学校
拔里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拔里村
基头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基头村学校
暖水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暖水村学校
M溪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M溪村学校
南歧村避灾点
清流县龙津镇南岐村学校
嵩溪镇避灾点
嵩溪中心小学
嵩溪中心小学
嵩溪镇避灾点
嵩溪文化站综合楼
嵩溪镇避灾点
嵩溪镇嵩溪村避灾点
嵩溪镇嵩溪村村部
嵩溪镇嵩溪村
嵩溪镇农科村避灾点
嵩溪镇农科村村部
嵩溪镇农科村
嵩溪镇元山村避灾点
嵩溪镇元山村村部
嵩溪镇元山村
嵩溪镇塘背村避灾点
嵩溪镇塘背村村部
嵩溪镇塘背村
嵩溪镇青山村避灾点
嵩溪镇青山村村部
嵩溪镇青山村
嵩溪镇青溪村避灾点
嵩溪镇青溪村村部
嵩溪镇青溪村
嵩溪镇余坊村避灾点
嵩溪镇余坊村村部
嵩溪镇余坊村
嵩溪镇阳坊村避灾点
嵩溪镇阳坊村小学
嵩溪镇阳坊村
嵩溪镇黄沙口村避灾点
嵩溪镇黄沙口村村部
嵩溪镇黄沙口村
嵩溪镇伍家坊村避灾点
嵩溪镇伍家坊村村部
嵩溪镇伍家坊村
嵩溪镇罗陂岗村避灾点
嵩溪镇罗陂岗村小学
嵩溪镇罗陂岗村
嵩溪镇时州村避灾点
嵩溪镇时州村小学
嵩溪镇时州村
嵩溪镇新街居委会避灾点
预计可安置人数
设施是否齐全
(平方米)
嵩口镇人民政府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人民政府
嵩口镇人民政府
嵩口镇中心小学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中心小学
嵩口中心小学
嵩口镇中学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中学
嵩口村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嵩口村委会
清流县嵩口镇嵩口村委会
高坑村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高坑村村委会
清流县嵩口镇高坑村村委会
高赖村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高赖村村委会
清流县嵩口镇高赖村村委会
邱寨村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邱寨村村委会
清流县嵩口镇邱寨村村委会
和元村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和元村村委会
清流县嵩口镇和元村村委会
立新村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立新村村委会
清流县嵩口镇立新村村委会
大元村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大元村村委会
清流县嵩口镇大元村村委会
梓材村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梓材村村委会
清流县嵩口镇梓材村村委会
沧龙村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沧龙村村委会
清流县嵩口镇沧龙村村委会
范元村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范元村村委会
清流县嵩口镇范元村村委会
围埔村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围埔村村委会
清流县嵩口镇围埔村村委会
马排村避灾点
清流县嵩口镇马排村村委会
清流县嵩口镇马排村村委会
预计可安置人数
设施是否齐全
(平方米)
居委会避灾点
嵩口坪电站
嵩口坪电站
林畲乡政府避灾点
林畲乡新街1号
林畲乡政府避灾点
林畲乡曾坊村避灾点
原曾坊村学校
林畲乡舒曹村避灾点
原舒曹小学
林畲乡林畲村避灾点
林畲村村部
林畲乡石下村避灾点
原石下村学校
林畲乡岭官村避灾点
原岭官村学校
林畲乡石忠村避灾点
原石忠村学校
林畲乡向阳村避灾点
原向阳村学校
林畲乡孙坊村避灾点
温郊乡政府避灾点
温郊乡政府
温郊乡政府
温郊小学避灾点
小池村避灾点
小池村村部
温家山村避灾点
温家山村村部
桐坑村避灾点
桐坑村村部
梧地村避灾点
梧地村村部
余朋乡避灾点
余朋学校(学生公寓)
余朋乡避灾点
余朋乡敬老院
余朋乡政府
余朋村避灾点
余朋村村部
余朋村村委会
蛟坑村避灾点
蛟坑村村部
蛟坑村村委会
东坑村避灾点
东坑村村部
东坑村村委会
预计可安置人数
设施是否齐全
(平方米)
芹溪村避灾点
芹溪村村部
芹溪村村委会
太山村避灾点
太山村村部
太山村村委会
田源乡避灾点
田源客运站
田源乡政府
田源乡避灾点
原田源中学
田源乡政府
田源乡田源村避灾点
田源乡田口村避灾点
田源乡廖武村避灾点
田源乡新村村避灾点
灵地镇避灾点
灵地镇政府院内
灵地镇政府
灵地镇避灾点
原邓家乡政府院内
灵地镇政府
灵地镇避灾点
清流县第=中学
灵地村避灾点
灵地村子良公祠堂
灵和村避灾点
灵和村村部
青甲村避灾点
青甲村村部
步云村避灾点
步云村村部
姚坊村避灾点
姚坊村村部
杨源村避灾点
杨源村村部
大坪村避灾点
大坪村村部
邓家村避灾点
邓家村村部
田中村避灾点
田中村村部
马寨村避灾点
马寨村村部
尤坊甲村避灾点
尤坊甲村村部
预计可安置人数
设施是否齐全
(平方米)
吉龙村避灾点
吉龙村村部
坑甲村避灾点
坑甲村村部
古洋村避灾点
古洋村村部
瑞云居委会避灾点
李家乡政府避灾点
李家乡政府
李家乡政府
李家学校避灾点
李家老粮站避灾点
李家老粮站
李家乡政府
李村避灾点
李村村委会
河背村避灾点
河背村村部
河背村村委会
鲜水村避灾点
鲜水村村部
鲜水村村委会
长灌村避灾点
长灌村村部
长灌村村委会
早禾排村避灾点
早禾排村村部
早禾排村村委会
吴家村避灾点
吴家村村部
吴家村村委会
罗坑村避灾点
原罗坑小学
罗坑村村委会
古坑村避灾点
古坑村村部
古坑村村村委会
赖坊乡避灾点
官坊村避灾点
赖坊乡避灾点
寨下村避灾点
赖坊乡寨下村村部
赖武村避灾点
赖坊乡赖武村村部
陈家村避灾点
赖坊乡陈家村村部
赖安村避灾点
赖坊乡赖安村村部
预计可安置人数
设施是否齐全
(平方米)
南山村避灾点
姚家村避灾点
姚家村村部
东山村避灾点
沙芜乡政府避灾点
清流县沙芜乡明珠街18号
沙芜乡政府
沙芜乡白塔村避灾点
清流县沙芜乡白塔村18号
白塔村村部
沙芜乡上坪村避灾点
清流县沙芜乡上坪村2号
上坪村村部
沙芜乡铁石村避灾点
清流县沙芜乡九龙街21号
铁石村村部
沙芜乡新矶村避灾点
清流县沙芜乡新矶村27号
新矶村村部
沙芜乡洞口村避灾点
清流县沙芜乡洞口村44号
洞口村村部
沙芜学校避灾点
清流县沙芜乡明珠街4号
长校镇养老院避灾点
长校镇养老院
长校镇中学避灾点
长校镇中心小学避灾点
长校中心小学
长校镇留坑村避灾点
留坑村村部
长校镇江坊村避灾点
江坊村村部
长校镇茜坑村避灾点
西坑村小学
长校镇下谢村避灾点
下谢村村部
长校镇长校村避灾点
长校村村部
长校镇校溪社区避灾点
长校村老人活动中心
长校镇沙坪村避灾点
沙坪村小学
长校镇河排村避灾点
河排村村部
预计可安置人数
设施是否齐全
(平方米)
长校镇荷坑村避灾点
荷坑村村部
长校镇黄坑村避灾点
黄坑村村部
长校镇黄石坑村避灾点
黄石坑村小学
里田乡避灾点
里田村新老村部
里田乡里田村
里田乡政府
里田乡里田村避灾点
里田村敬老院
里田乡政府
里田乡学校避灾点
里田乡园小
里田乡田坪村避灾点
田坪村村部
里田乡洋庄村避灾点
洋庄村新文化中心
里田乡李坊村避灾点
李坊村村部
里田乡廖坊村避灾点
廖坊村村部
里田乡卢水村避灾点
卢水村村部
里田乡深渡村避灾点
深渡村村部
清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清流县数字清流建设办公室 承办
网站编辑部: E-mail:
地址:福建省清流县龙津镇龙城街22幢
建议使用分辨率
闽ICP备号&&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流县政府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