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税法课程达成目标目标的主要途经和环节

课程与教学论0203任务答案-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0203任务答案
导读:考核题目:联系某一具体的课程目标编制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内容有哪些?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1.自己接触到某一课程目标编制的实例,小学科学课程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4.能根据假想答案,本人对于上述课程目标的认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课程目标就是以这三大维度或三大要素为脉络来进行表述的,总
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联系某一具体的课程目标编制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内容有哪些?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中央电大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应包括:
1.自己接触到某一课程目标编制的实例。(30分)
2.个人对此实例的认识,提出讨论的要点。(30分)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总结
3.说明讨论的情况(10分)
4.自己吸收到的观点(10分)
5.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20分)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本人对于上述课程目标的认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主要维度或基本要素有――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对与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程目标就是以这三大维度或三大要素为脉络来进行表述的。总目标对小学生经由科学课程的学习而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预期发展水平作了高度概括,分目标则对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而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具体发展内容作了明确界定。总目标和分目标一起,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正如《标准》所指出的,虽然总目标分解为三个分目标,“但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同时能兼顾或达到多个分目标。
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知识的获取;二是科学技能的掌握;三是有关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标准》的分目标正是对应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表述的。调查研究表明,我们的教师对于传授科学知识最为驾轻就熟;对培养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似乎也并不陌生;但在引导、帮助儿童掌握科学技能尤其是掌握科学探究技能方面却感到困难重重,力不从心。所以,《标准》在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列出了科学探究。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中的“探究”,应同时指探究活动和探究技能;“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中的前一个“探究”侧重探究技能、而后一个“探究”则指探究活动。“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以及“但也需明确,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中的“探究”都是指探究活动。
讨论的要点:课程如此重视“科学探究”,是否可以不顾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呢?
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及自己阅读有关书籍理论得知:
我国新课程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的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形成从形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
例如科学课标将此课程总目标分解成: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分目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把各分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可以而且常常需要在某一堂课、某一个教学环节上对某一个分目标比较侧重,但在另一堂课、另一个教学环节上又会体现另一个分目标,所以从总体上来说,三个分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们的教师容易偏重科学知识这一个分目标而忽略了科学探究分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分目标。希望引起注意,避免出现这种倾向。
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其教学方法就不能简单地照搬知识传授的做法,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与书本知识不同,不属于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或称为经验知识或默会知识。这类目标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操练学会,而是必须习得的。这里的习得是指学生需要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果。这是直接经验习得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这是科学学习与传统自然学科知识学习最大的不同。
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考核形式: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一份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报告。(字数在1500字以上)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工作报告,将其上传到中央电大网上考试平台,主要内容应包括:
1.自己较熟悉并有兴趣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的知识领域。(15分)
2.个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注明一些重要资料的来源。(15分)
3.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形成自己的课程开发方案,提出讨论的要点。(3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修改意见
4.说明讨论的情况(10分)
5.自己吸收到的观点(10分)
6.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20分)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报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了如下阐述: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作为综合实践的一个领域,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开发的课程领域,所以国家只着眼于对此课程宏观的指导,而不做强行的、具体的规定。因此,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适合当地需要的内容。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各学校可自主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中信息技术课程领域也是如此。
我校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托,结合校内软、硬件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探索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一贯的经验,而非零散破碎的事实,以防止学生的知识体系窄化、僵化和脱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体现“六性一原则”,“六性”即: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开放性、灵活性、可操作性。“一原则”即: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校为本的原则。课程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大胆创新,充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力争做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给学生的自主发展营造氛围,为给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本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轻松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外语学习、人文社科、办公文档、教程攻略、专业文献以及课程与教学论0203任务答案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教学环节与学习目标的达成-春之雨-酷饭网()
推荐公众号
38du 恒温热水专家--安全呵护您的家
组织开展学术研究、研讨活动;组织策划书画交流开发、艺术采风、...
经营各种玉石,玛瑙雕件,手串,原石,项链,欢迎选购。
3D照片影集,音乐美文,祝福贺卡都可以在这里免费制作!
山西万江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我们是万江、我们是您爱屋的精品装饰...
教学环节与学习目标的达成
&一、研究问题&&&&&& 本观察量表研究的问题是:教学环节是否围绕学习目标展开?&&&&& 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逻辑组织顺序,它包含各环节内部特征和各环节关系。学习目标是设计教学环节的最重要的依据,教学环节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载体。为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资源的特点、教师的个体特征、教学时间等,设计数量合理、目的明确、逻辑结构科学的教学环节。二、设计依据&&&& 判断教学环节的质量,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观察每个环节与具体学习目标的适切性,二是观察所有环节与总体目标的适切性。观察前者需要追问以下问题:该教学环节指向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该教学环节指向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该环节花费了多少时间?该环节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怎么样?观察后者需要追问以下问题:该课设计了多少个环节?这些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这些环节与知识体系的形成是什么关系?这些环节间的衔接是如何进行的?各环节间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以上问题的答案就是判断教学环节是否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的观察指标。具体到在课堂上如何得到这些观察指标,则可以从学生的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或者教学环节的目标指向、教学内容、时间分配、过渡、设计依据等方面展开。三、使用说明&&&&& 根据以上思路,可设计如下观察量表:&&&& &本表记录的事项:&&&&& 本表观察记录分三个阶段:课前,通过课前会议上课教师的说课、观察者与上课教师的交流、分析教案或学案,完成“教学环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环节设计依据、时间分配预设”的记录;课中,主要完成“时间分配、课堂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课后,则完成“课后学习结果调查”的观察记录。本表得到观察结果后的推论思路:&&&&& 推论1:通过教学环节内部的设计依据、师生活动,了解对应环节的内部结构特点,接着通过课中和课后收集学生学习信息,并对环节设计所达成的目标情况进行检测,最后获得教学环节与学习目标是否适切的判断。&& & 推论2:通过教学环节的数量、时间分布、时段、时序等的记录,可对各环节所占比重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也可对重难点呈现的时机、时长等进行分析和推论。&&& 推论3:通过各教学环节间的逻辑顺序分析,推论环节问的设计合理性、科学性,然后通过学生的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记录,推论教学环节间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转载自《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长按此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春之雨教育”,精彩不容错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众号
公众号 春之雨 最近发布的文章以下试题来自:
判断题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 参考答案对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2.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3.判断题 参考答案对4.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5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x6B63;&#x5728;&#x4E3A;&#x60A8;&#x8DF3;&#x8F6C;&#x5230;&#x8BBF;&#x95EE;&#x9875;&#x9762;......&#x5982;&#x679C;&#x60A8;&#x7684;&#x6D4F;&#x89C8;&#x5668;&#x6CA1;&#x6709;&#x81EA;&#x52A8;&#x8DF3;&#x8F6C;&#xFF0C;&#x8BF7;&#x68C0;&#x67E5;&#x4EE5;&#x4E0B;&#x8BBE;&#x7F6E;&#x3002;(1)&#x8BF7;&#x786E;&#x4FDD;&#x6D4F;&#x89C8;&#x5668;&#x6CA1;&#x6709;&#x7981;&#x6B62;&#x53D1;&#x9001;Cookie&#x3002;(2)&#x8BF7;&#x786E;&#x4FDD;&#x6D4F;&#x89C8;&#x5668;&#x53EF;&#x4EE5;&#x6B63;&#x5E38;&#x6267;&#x884C;JavaScript&#x811A;&#x672C;&#x3002;(3)&#x82E5;&#x4F7F;&#x7528;IE&#x6D4F;&#x89C8;&#x5668;&#xFF0C;&#x8BF7;&#x4F7F;&#x7528;IE9&#x53CA;&#x4EE5;&#x4E0A;&#x7248;&#x672C;&#x30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