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原广西军区独立师一团54202部队79年后编入那个师

您现在的位置:
【2016陕西高考一本投档线公布】陕西2016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申达
  【2016陕西高考一本投档线公布】陕西2016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申达股份或受益
  南方财富网为大家介绍2016陕西高考一本投档线,具体如下:
本次模拟计划数
模拟投档人数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农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农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北方学院
承德医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
唐山师范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
沧州师范学院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
张家口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长治医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大同大学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中医学院
太原工业学院
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
沈阳医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鞍山师范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大连民族大学
营口理工学院
东北电力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医药学院
吉林工商学院
黑龙江科技大学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牡丹江医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
哈尔滨学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
哈尔滨金融学院
盐城工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盐城师范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常熟理工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淮阴工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淮海工学院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蚌埠医学院
皖南医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
阜阳师范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科技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潍坊医学院
泰山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宁医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政法学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管理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关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商学院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湖州师范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赣南医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上饶师范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
井冈山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
泉州师范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该校有少数民族考生投档比例要求)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医药学院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商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工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医药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中原工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新乡医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平顶山学院
安阳工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工学院
郑州师范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桂林医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桂林旅游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医学院
琼台师范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川北医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绵阳师范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攀枝花学院
四川警察学院
成都医学院
成都师范学院
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旅游学院
贵州医科大学
遵义医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遵义师范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理工学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六盘水师范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曲靖师范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玉溪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
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
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理工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
西安文理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
咸阳师范学院
西安医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西安航空学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城市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
兰州财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兰州文理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宁夏师范学院
北方民族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塔里木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工程学院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southmoney
南方财富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8小时排行各省军区独立师的历史沿革
我的图书馆
各省军区独立师的历史沿革
湖北省军区 湖北省军区独立师 8201部队
1966年9月由湖北省公安总队改编的湖北省军区独立师,代号8201部队。编第1、第2、第3、第4团,1967年1月省军区增编的第5、6团交独立师代管。师长牛怀龙"7.20"期间率部积极支援"百万雄师"派,."7.20"后
8201调出武汉到应山等地整训(番号没有撤,人员也没散),8月划归空降15军领导.日调归重新组建的陆军17军。1969年12月改称陆军第51师.军撤销后,重新改为省军区独立师.1976年5月撤销番号.
保留两个团称省军区独立第3、第4团,分别归荆州、襄阳军分区领导。省军区独立第1、第2团归武汉警备区领导。
湖南省军区 湖南省军区独立师(1) 6965部队
1966年7月,湖南省公安总队改编为湖南省军区独立师,公安总队直属第1、2、3团改编为独立师步兵第1、2、3团;原总队直属第1、第2营改为独立师直属第1、第2营。师直属教导队、警通连、摩托连、运输连、门诊部、军马所。公安总队第1团第2营改编为长沙军分区独立营。公安总队第2团第2连改为株洲市人武部独立连。原总队长蔡洪调任省军区副参谋长;政委张睦庭、副总队长徐国泰离休;政治部主任王维亭调省军区后勤部任副政委。师长余泽棣(1967年3月到任)、政委张广弼、副师长兼参谋长张贵仁、副政委徐世淮、副参谋长刘连发、于静文;政治部副主任王青南、庞建勋;后勤部长乔国桢;后勤部政委樊世忠;后勤部副部长阚世魁、万成彬、张金成。
1969年3月,湖南省军区独立师(不含直属一营和摩托车连)调至广西。原湖南省军区独立师直属第1营改为湖南省军区独立营。
独立师步兵第1团代号515.
辖3个营12个连。公安总队第1团第1营率第1、第2、第3连及第8连编为步兵第1团第1营及第1-4连;总队第3团第3营率第9、第10、第11连及第1团第5连编为步兵第1团第2营,原第5连为步兵团第5连;总队第1团第3营率第9、第10、第13连编为该团第3营,原第13连改为第12连,第11连来源不详;该团总人数1588人,团长张继武,政委周沸生,参谋长李宝珠。
独立师步兵第2团 代号516.
辖3个营11个连。公安总队第2团第1营编为步兵第2团第1营,下辖4个连番号不变;总队第2团第2营率第5、第6、第7连编为步兵第2团第2营,下辖3个连番号不变;总队第2团第3营编为该团第3营,下辖4个连番号不变,原第12连为该营第8连;该团总人数1377人,团长张承忠,政委马万贵,参谋长徐振友。
独立师步兵第3团 代号517.
辖3个营11个连。公安总队第3团第1营、第2营为该团第1、第2营;第3营的第9、第10、第11连为黔阳专署支队第4中队、总队第1团第12连、总队生产部队组建的1个连。该团总人数1362人,团长王宝瑜,政委田荣庆,参谋长蒋端华。
--------------------------------------------------------------------------------------------------------
湖南省军区独立师(2)
1969年3月,广东省军区独立第2师率第4、第5、第6团调归湖南省军区建制领导,临时番号为广州军区驻湖南独立师。师机关驻长沙八一西路32号,第5团驻长沙、第4团驻津市涔坦农场、第6团驻株洲。全师共41个连队,其中师直3各,第4团15个,第5团13个,第6团10个。师长高宋卿,政委范正基,副师长高祥仁、王守勤;副政委吕良才,参谋长汪超明、
包文辉;副参谋长汪永密;政治部副主任宋继武、高龙云;后勤部长史春华;后勤部副部长孙远明、张作栋;后勤部政委张崇;后勤部副政委安礼。
日,广州军区驻湖南独立师改称湖南省军区独立师。所辖第4、5、6团依次改名为第1、2、3团,驻地不变。全师整编,每个团辖3个步兵营9个步兵连,团直警通连、75无后座力炮连、82迫击炮连。师直通信连、特务连。师长王守勤,政委吕良才,副师长岳世振、包文辉、汪永密;副政委高龙云,参谋长汪永密兼任;副参谋长蒋信;政治部主任张崇、政治部副主任张义安、吴大均;后勤部长张作栋;后勤部政委吕玉明。
1977年1月,撤销湖南省军区独立师,所属部队抽调5个营部、18各连队分别充实湖南省军区独立团(1969年3月湛江军分区独立团调入湖南改称,辖6个连930人,扩编后3个营9个连1500人,该团隶属于长沙警备区)和部分军分区独立营,独立师其它部队全部撤销。
1978年4月,湖南省军区奉命组建独立第2团(以独立师剩下的机构、人员为基础),担负铁路桥梁守护任务。
1979年1月,原省军区独立团改名为省军区独立第1团。
1981年4月,省军区所辖担负内卫任务的部队有1个团(独立第2团改编为武警二支队)另9个独立营,共计42个建制连。
1982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武警湖南省总队,总队共2个直属支队,12个地市州支队,1个教导大队。 第1团 第2团
第3团:原为广东省军区独立第2师第6团。
广东省军区 广东省军区独立第1师
1966年9月,师部以广州军区炮兵射击场为基础,部队以广东省军区12个独立步兵营合编组成。师长李万永,政治委员孟哲民,辖步兵第1、2、3团,高炮营、地炮营。1968年9月,除步兵第3团改称守备第114团,接替原守备第114团防务外,其余全部改称125师调42军。
--------------------------------------------------------------------------------------------------------------
广东省军区独立第2师 1966年8月,以广东省公安总队领导机关及其所属公安第1、
2、8团组成。师长高宋卿,政治委员张崇贤、范正基(后)。驻广州市较场北路24号。辖步兵第4、5、6团。1969年3月,调归湖南省军区建制领导,改称湖南省军区独立师。
------------------------------------------------------------------------------------------------
广东省军区独立师(54101部队)
原为广西军区独立第1师。1969年3月,调防广东接替广东省军区独立第2师任务,改称广东省军区独立师。驻韶关市。辖步兵第1、2、3团。师长董永兴,政治委员吕凡。
1977年3月,步兵第3团改编为广东省军区独立第4团,归韶关军分区建制领导。独立师师部及步兵第1、2团与第142师师部及所属2个团合并,仍称广东省军区独立师。师长董永兴/于水,政治委员刘延珠/王凤岐,下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
1981年3月,独立师番号撤销,其步兵第1团和炮兵团,分别改编为省军区独立团、守备第4团,归省军区直属和湛江军分区领导。
广西军区 广西军区独立第一师(1)
1967年1月,以广西军区步兵第2团与5个独立营为基础组建。师长董永兴,政委缺。
1969年3月,调防广东接替广东省军区独立第2师任务,改称广东省军区独立师。驻韶关市。辖步兵第1、2、3团。师长董永兴,政治委员吕凡。
步兵第1团:以广西军区独立第1、第2营扩编。 步兵第2团:以广西军区步兵第2团团部,步兵第2团第1营、广西军区独立第3营扩编。
步兵第3团:以广西军区独立第4、5营扩编。 师属炮兵营:以广西军区步兵第2团第2营营部和六连扩编。
警卫营:以广西军区步兵第2团第3营改编。 师直其它分队:以广西军区步兵第2团第2营第4、第5连扩编。
------------------------------------------------------------------------------------------------
广西军区独立第一师(2)1969年3月,湖南省军区独立师调至南宁,称南宁独立师。1970年10月改称广西独立第一师,师部率第一团驻南宁市。1976年1月师部撤销,其第一团改称广西军区独立第一团,日改为武警部队。---------------------------------------------------------------------------------------------------------------------广西军区独立第2师/
广西军区独立师(1)(0624部队/54205部队)/广西军区边防第1师(54251部队)/广州军区守备第1师(54251部队)
&&& 1966年8月,广西公安总队改编为广西独立师,9月1日改为独立第二师,1969年3月改称合浦独立师。师部驻广西合浦县城的风门岭.
该师第六团留驻南宁市,4月移驻崇左县。1969年12月,该师复称广西独立第二师。1976年1月独立二师改称独立师。其第六团(原守备一一二团)调驻南宁市,1976年改为广西独立师第3团,1978年3月与该师第二团换防。1979年2月参加对越作战。包括:独立师3团6连横模战斗;独立师2团:高巴岭(圹南洲岭);独立师3团保肯地区的战斗。广西军区独立师参加的战斗不多,但在防城烈士陵园里面,埋葬了312名烈士,大部分是该师。战斗不多伤亡大。而其中,尤其以高巴岭进攻战斗(2月27日至3月9日)伤亡最大,我牺牲93
人,伤268人。毙敌406名。1979年4月,在合浦县城的风门岭,广西军区独立师改编为广西军区边防第1师。1985年改称广州军区守备第1师。1992年12月该师撤销。&[独立师第1团]79年改为边防第1师第1团[54252][独立师第2团]79年改为边防第1师第2团[54253][独立师第3团]79年改为边防第1师第3团[54254]
1962年7月组建后驻合浦,1965年8月改归广西军区。边防1师炮兵团]-[54255]---------------------------------------------------------------------&广西军区独立师(2)
(2.12)/第133师(5.10)54266部队,1979年4月在崇左由陆军第41军组建新的广西军区独立师,归广西军区建制。师部驻崇左,后勤在南宁青山。三个步兵团由121、122、123师分别组建,炮兵团由41军直炮团和122、123师炮团负责组建,师部及直属队由41军直和121师负责组建。121师363团七九后抽调大部分人员参与组建133独立师,剩余人员与122师364团合并,364团建制保留归121师所属。1982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133师,下辖第397、398、399团、炮兵团,由广西军区领导。1983年5月,第133师398团调湖南。
1985年10月,步兵第133师撤销。
独立师第一团54206部队,改编为397团,代号54267;独立师第二团54207部队,改编为398团,代号5年5月调往湖南。日,398团改归湖南省军区(翌年撤销并入南湾湖农场)。独立师第三团54208部队,改编为399团,代号54269,驻崇左县新和公社。独立师炮兵团/步兵第133师炮兵团,代号54270。师属坦克营师属高炮营--------------------------------------------------------------------------广西军区独立第一团54202部队。1983年1月改编为广西武警总队第一支队
广西军区独立第二团54203部队。1983年1月改编为广西武警总队第二支队
------------------------------------------------------------
广西军区边防第1团:54209部队 1969年3月,由靖西、凭祥边防工作总站、友谊关检查站、凭祥指挥所告编而成。1970年4月,改为军区独立团.
1977年1月改编为边防一团, 1979年4月撤销该部番号. 广西军区边防第2团54210部队:1969
年4月,广西军区(独立师3团)54208部队由南宁调防崇左,由内卫团改编为步兵团后,
11月调防田东进行改编为边防独立团,由百色军分区代管。1977年1月,改为广西军区边防2团54210部队,
1979年2月参见对越作战。1979年4月改编为边防5师第14团54263部队.
海南军区 海南军区独立团于1966年9月由海南公安支队改编而成。1977
年1月,缩编为独立营。1976年归海南公安局管辖,驻海口市,担负海南区党委和政府的警备任务。 独立团团长:楚瑞臣 姜能芳 郑国庆
政治委员:靳福盛 盖平 樊钟麟 王立州
四川省军区
成都军区独立师(9.1)/成都军区独立第1师(0.2)/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师(6.5)(部队)
1966年8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四川省总队(驻成都市皇城坝)改编为成都军区独立师,下辖4个团。因为自日-1969年10月,成都军区兼四川省军区。师长杜灵、唐元亨;
政治委员萧良清。副师长窦肇(此前为四川省公安总队参谋长,此后为四川省军区独立一师副师长)。公安总队另外4个团划归成都军分区、重庆军分区。凉山、绵阳、宜宾、西昌、内江、江津、南充公安支队改编为各军分区独立团。甘孜、乐山、阿坝公安支队改编为军分区独立营。
日晚,成都军区独立师师长杜灵、副师长李文,在执行公务乘车路过提督街劳动人民文化宫时,遭到封锁路口的群众组织武斗人员枪击,老红军杜灵死亡,李文受重伤。
1969年1月,成都军区独立师改称成都军区独立第1师,师长唐元亨、姚师程、陈庆云。 政治委员萧良清、常树礼。
日,设立四川省军区。 1970年2月,该师改为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师,所属各团依次改为步兵第1-4团。
1976年5月,该师撤编。
成都军区步兵第7团→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师步兵第1团0055部队→1976年11月改称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1团→武警四川总队第1支队。
成都军区步兵第16团→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师步兵第2团7830部队/0056部队,驻地梓潼县。3营10连先后在九院六所、四所、三所执行警卫任务→1976年11月改称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2团(绵阳军分区,
)→1982年武警四川省总队7支队→1984年改为武警绵阳市支队。
成都军区步兵第17团→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师步兵第3团0057部队 主要任务是警卫四川的重点军工企业,如"814,
909,585所,715"等常驻警卫目标。1976年5月撤编。 成都军区步兵第18团 →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师步兵第4团0058部队
前身公安总队第2团.
1969年4月中旬奉中央军委作战命令调防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执行平息武装叛乱任务。参加了69.9.26鲁坝战斗,69年10月窝堡遭遇战斗,70年3月中心乡道班战斗,70年5月樟木沟追击战斗,70年8月樟木沟伏击战等大小30多次战斗,击毙、击伤、俘虏土匪数十人。成功打击了土匪的嚣张气焰。在经历了一年半的战斗之后,在强大的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之下,剩余的土匪陆续缴械投降,于1970年的10月份胜利完成剿匪平叛任务,撤出冕宁地区。1974年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守护成昆铁路。1976年5月,与独立第8团合编为新的独立第6团。1983年1月改编为武警四川总队第3支队.
独立第1师农场
-----------------------------------------------------------------------------------------
成都军区独立第2师(0.2)/四川省军区独立第2师(1970.2-) (0062部队)
1969年1月由成都军区各独立步兵团合编为成都军区独立第2师。师长王秀玉,政委张志锐、王心前。下辖4个团。四川省的独立1师是公安部队改变,独立2师是军区战斗部队改变,恰好与其它省份相反。
1970年2月,成都军区独立第2师改为四川省军区独立第2师.所属各团依次改为步兵第5-8团。 1976年,该师撤编。
成都军区步兵第9团→四川省军区独立第2师步兵第5团→1976年11月,改称四川省军区独立第8团→1983年1月改编为武警四川总队第4支队。
成都军区步兵第11团→四川省军区独立第2师步兵第6团→1976年11月,改称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团 成都军区步兵第20团→
四川省军区独立第2师步兵第7团→1976年11月,改称四川省军区独立第9团→1983年1月改编为武警四川总队第5支队。
成都军区步兵第23团→四川省军区独立第2师步兵第8团 (部队)
驻垫江、秀山→1976年11月,改称四川省军区独立第7团→1983年1月改编为武警四川总队第2支队。
---------------------------------------------------------------------------------------------
四川省军区各独立团
日省军区组建时,辖7个独立步兵团、3个军分区所辖的独立团、2个骑兵团、12个独立营、191个县市中队。
1970年2月,成都军区步兵第4、6、13、14、15、19、21团和西昌军分区独立团、宜宾军分区独立团、凉山军分区独立团,依次改为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10团。成都军区骑兵第1、2团改为四川省军区骑兵第1、2团。绵阳、南充、江津、内江、康定、茂县、涪陵、温江、雅安、乐山、达县、万县军分区独立营依次改为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12营。
1976年1月撤消独立1、2师(各4个步兵团)前,四川省军区下面是8个步兵团、10个独立团、2个骑兵团!
1976年11月至1977年4月又进行整编,形成了12个独立团。
1982年12月武警四川省总队组建时,四川省军区的12个独立团,其中移交给武警的有独立第11、7、6、8、9、10、12团共7个团改编为总队直属的7个数字番号的支队(第1至第7支队);剩下的5个独立团撤销。
四川省军区独立1团(1)(重庆,56172部队) 第184师第552团→1952年5月公安第21团(西康军区)→1952年调西昌军分区
;成都军区公安内卫第4团(康定军分区)→1959年1月成都军区步兵4团→ 四川省军区独立1团(重庆警备区)→1976年11月独立第1团改称独立第10团
四川省军区独立1团(2) 1976年11月,步兵第6团改为独立第1团。 四川省军区独立2团(成都,56173部队)
成都军区步兵6团→四川省军区独立第2团 (成都警备区)→1983年武警四川总队第1支队
四川省军区独立3团(阿坝县,部队)隶属阿坝军分区。
康定警卫营、丹巴警卫营,道孚警卫连、炉霍警卫连、甘孜警卫连→日西南军区6团(藏民团)(康定军分区)→1952年5月西南军区独立10团→1953年2月西康军区藏民团→1957年6月成都军区藏民1团→日成都军区步兵13团(康定军分区)→1969调阿坝军分区→日四川省军区独立3团(阿坝军分区)→日阿坝军分区独立营→日撤消。
四川省军区独立4团(普格县,56175部队)
补训团→1957年6月成都军区藏民2团(茂县军分区)→日成都军区步兵14团→1969调康定军分区→日四川省军区独立4团(道孚,甘孜军分区代管
) 四川省军区独立5团(双福县,部队
彝民团)隶属凉山军分区代管。195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凉山军分区奉令,以西南军区独立第九团为基础,组建西康军区彝民团,组建时共4个连、
417人。到1956年时,彝民团共辖3个营、16个连,共1665人,其中彝族1305人,占全团总数的78.03%。从
1955年11月始,彝民团全力投入平息大规模武装叛乱。在斗争中,彝民团充分发挥彝族官兵通晓地方语言、风俗、民情、地理等有利条件,成为一支能攻善守、使敌闻风丧胆的劲旅。在历时两年多平叛战斗中,彝民团参战928次,歼俘瓦解叛众6939名、缴抢
2698支,为大小凉山奴隶群众的解放作出了贡献。1959年平叛结束后,彝民团受命重点布防屯垦,维护社会稳定,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投入垦殖。据
1986年统计,彝民团曾先后选送245名彝族干部到各军事院校深造, 887名彝族干部参加省军区和分区教导队培训。相继有
78名彝族干部选到团以上领导岗位任职,有246名彝族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成为凉山州、县、区、乡领导骨干。
彝民团在发展过程中,先后改番号为成都军区步兵15团→(1970年)四川省军区独立第5团,人员编制也有增有减,但是以彝族干部战士为主体的体制一直未变。1983年,军队精简整编中,彝民团缩编为凉山军分区独立营。编制有干部42人、士兵315人。1986年,全军进一步精减员额时,独立营建制撤销。
至此,凉山彝民团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四川省军区独立6团(1)(理塘县)
成都军区步兵19团→四川省军区独立第6团→1969年由成都调理塘(康定军分区)→ 1976年5月撤编。
四川省军区独立6团(1)(西昌市,56177部队)1976年5月,步兵第4团与独立第8团合编为新的独立第6团。隶属西昌军分区。1978年12月西昌军分区并入凉山军分区,三营营部在米易县,9连米易县,布托县8连,7连小庙乡的卫星发射基地。1983年改编为武警四川总队第3支队(西昌)
四川省军区独立7团(1)(56178部队) 原驻涪陵白涛。成都军区步兵21团→1970年2月改称四川省军区独立第7团(重庆警备区)
1976年5月,缩编为甘孜军分区独立营(1981年3月撤销)。 四川省军区独立7团(2)
1976年11月,步兵第8团改称独立第7团。1983年改编为武警四川省总队第2支队。1998年4月改称武警重庆市总队第1支队。
四川省军区独立8团(1)(西昌,179部队)
凉山州公安支队→日凉山军分区独立团→1969年4月西昌军分区独立团→1970年2月四川省军区独立第8团(西昌军分区)。1976年5月,步兵第4团与独立第8团合编为新的独立第6团。
四川省军区独立8团(2) 1976年11月,步兵第5团改称独立第8团。1983.05改编为武警四川省总队第4支队。
四川省军区独立9团(1)(部队)第185师第555团→1952年5月西南军区独立第7团(康定)→1954西南军区公安3团→1957年成都军区步兵9团(康定军分区)→(重庆军分区)1968年在秀山县飞机坝种稻谷→1969年4月宜宾军分区独立团,
守卫国防工厂和铁路桥梁. →1970年2月四川省军区独立第9团→1976年5月撤编。 四川省军区独立9团(2)
1976年11月,步兵第7团改称独立第9团。 1983年1月改编为武警四川总队第5支队。1986年改编为武警宜宾支队。
四川省军区独立10团(1)(181部队)宜宾军分区独立团→1969年4月凉山军分区独立团→1970年2月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0团(凉山军分区)。1976年5月,缩编为凉山军分区独立营。
四川省军区独立10团(2) 1976年11月独立第1团改称独立第10团。1983年改编为武警四川省总队6支队。
四川省军区独立11团(56182部队)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师步兵第1团(0055部队)。1976年5月,改编为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1团。1983年1月,改编为武警四川总队第1支队。
四川省军区独立12团(056-56183)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师步兵第2团。1976年5月改编为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2团(绵阳军分区)。1982年底改编为武警四川省总队7支队。1984年改为武警绵阳市支队与广元市支队。
四川省军区独立骑兵第1团 (0084部队)
西藏军区骑兵4团。1957年6月改称成都军区独立骑兵第1团。1970年2月改为四川省军区独立骑兵第1团。1976年5月,缩编为阿坝军分区骑兵营。1981年7月撤销。
四川省军区独立骑兵第2团:
1957年6月成都军区骑兵团改称成都军区独立骑兵第2团。1970年2月改为四川省军区独立骑兵第2团。1976年5月,缩编为甘孜军分区独立营。1981年7月撤销。
贵州省军区 贵州省军区独立师(1)部队 前身为贵州省公安总队。
根据日中央军委命令,7月11日贵阳警备司令部组建兼任公安第8师师部,师长汪乃贵,政治部主任任涛。下辖公安第22、第23、第24团,贵州军区警卫第1团,代管贵州军区高射炮兵营。其中公安第24团由川南军区组建,一直未归建。贵州军区警卫第1团原为第五兵团警卫团。公安第8师兼贵阳警备司令部,担负贵阳警备、机关警卫、重要工厂桥梁仓库的守护、劳改犯看押、剿匪任务。与各专区、市(贵阳除外)、县的公安队没有领导指挥管理的关系。
日,中央决定所有公安武装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建立健全各级公安部队指挥机构。1952年4月,西南军区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贵州省总队。1952年7月公安8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贵州省总队,受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与贵州军区双重领导。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各级公安部队更改名称的决定,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贵州省总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公安总队。
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专区以下公安部队转业为职业制人民武装警察,省级公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
日,根据昆明军区和公安军司令部指示,撤销贵州省公安总队,将其所属部队整编为公安军内卫第58、第59团,以及3个内卫独立营(公安军贵州省内卫第1、第2、第3营)和1个军士教导队,归贵州省军区建制领导。
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撤销公安军番号及领导机构,内卫部队与边防部队归所属军区建制领导。1957年5月,公安军内卫第58团改编为贵州省军区内卫公安团;其它的3个公安军内卫独立营和内卫第59团改编为安顺、都匀、镇远、毕节4个军分区内卫公安营和铜仁、遵义2个军分区内卫公安连。
1958年12月中央决定绝大部分解放军公安内卫、边防部队集体转业改为职业制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日,以贵州省公安厅民警处(从1955年起设立,指导各专区、县、市公安机关的人民武装警察)与贵州省军区内卫公安团、各军分区内卫营、连为基础,成立贵州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总队机关设办公室、警训处、警备处、政治处、后勤处、经济民警处。下辖直属第1、第2、第3大队和7个专区、自治州、市大队。总队部与直属大队归省公安厅建制领导;各专区级所属大队归各专署公安处(局)建制领导。
1960年2月,组建直属第4大队。这时候的总队应该还是县处级,与现在各省公安厅下属的各禁毒、治安、出入境管理总队的性质、级别相仿。
1961年1月,根据公安部关于人民武装警察组织编制的原则规定,贵州省委批准贵州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设立司政后三部和经济民警处,总队直属的4个大队升级改编为3个支队,遵义、安顺、铜仁、黔南、黔东南5个专署和自治州的人民武装警察大队升级为支队。
日,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决定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地方职业制改为现役制,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垂直的部队管理领导为主的体制。贵州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贵州省总队,受贵州省军区和当地公安机关双重领导。实行义务兵役制和部分志愿兵役制,干部改为现役军官身份。所辖部队和任务不变。
1962年11月,部队改编、人员身份转换基本完成。原第1、第2、第3支队改编为第1、第2、第3团。遵义、安顺、黔南、黔东南的4个支队和毕节、贵阳两个大队不变。铜仁支队降为大队。
日,根据中央军委、公安部的电令,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贵州省总队改名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贵州省总队,上下级领导管理体制、任务均不变。
日,中国人民公安部队贵州省总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独立师.
6月22日正式成立。师长刘世明,师政委刘金池(后刘绍贤)。下辖3个步兵团、直属步兵营、高炮营。公安总队医院改为陆军第368医院。各专、州、市公安支队(大队)整编为各军分区独立营。各县(市)公安中队改为县(市)人武部所属的中队。整编后,部队任务不变,有关警卫和公安任务,接受各级公安机关的指导。独立师部机关座落在扶风山下,师机关及家属宿舍两个四合院的大门面对扶风山。师部还在扶风山右侧腹地修建通信连营房,师卫生队、师招待所。
日,独立师高炮营参加援越抗美,配属筑路工程部队第6支队,在莱州、那枪地区担负防空战,击落美机4架、击伤5架,1969年该营撤回。
根据中央军委批准,总参谋部日批复,昆明军区日命令,撤销贵州省军区独立师建制。独立师所辖各团及直属营,特务连、通信连等整编归建后,师机关人员集中在贵州省团校举办学习班,清理财物,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原独立师步兵第1、步兵第3团合编为贵州省军区独立第1团;原独立师步兵第2团改为贵州省军区独立第2团。高炮营改为贵州省军区独立高炮营。增编六盘水军分区独立营。其它各军分区独立营仍归各军分区领导。部队仍执行内卫任务。各县(市)人武部领导的中队,交由县(市)公安局序列领导,战士仍实行义务兵役制,干部改为地方公安干部身份,为加强领导,省公安局设立武装警察处,各地、州、市公安局设立武装警察科。
日,省公安局武装警察处与消防处合并为武装消防民警处。1978年12月,又恢复为武装警察处与消防处。
1982年8月,省军区、各军分区担负地方内卫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机关,与县(市)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消防民警、武装警察统一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贵州省总队,总队机关设司政后及消防处,辖第1、第2支队,以及贵阳、遵义、安顺、铜仁、毕节、黔南、黔东南、黔西南、六盘水共9个支队和贵阳市消防支队、第368医院、教导大队、总队直属若干分队。
1983年6月,省武警总队组建贵阳磊庄机场安全检查站。 1984年7月,省公安厅警卫处转为现役,列入省武警总队建制,为副师级。
1985年8月贵阳磊庄机场安全检查站改为省公安厅边防局建制领导。1986年10月,消防处和警卫处改为省公安厅直接领导。
1990年3月,组建省武警总队第3支队。
贵州省军区独立师直属营一连,经历了从解放军部队改为公安师、公安团、武装警察、公安部队、解放军部队建制的演变历程,原连队为公安团八连。担任劳改厂矿犯人的看守、内卫警卫任务和文化大革命中的“三支两军”任务,都是原公安部队和贵州省军区的先进单位。曾被荣记过三等功,受到公安部队通令嘉奖,先后出席了省军区、原公安部队“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代表会议,连队1961——1963年三年被评为四好连队。可是在1964年军事大比武和“四清”运动的影响未被评上四好连队。干部战士一心为部队建设,蔚然成风。一连于1952年12月,调入贵州省公安总队.
1976年后一连又归建贵州省军区独立二团、贵州省军区新独立师一团,新独立师撤销后归建到现在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贵州省总队。
独立师步兵第1团:日该团的8个建制连在贵阳编入新成立的省军区独立第1团。
独立师步兵第2团:驻贵阳市。前身是省公安总队第2团。日改为新组建的贵州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1981年1月独立师撤销后,该团保留番号未动。1982年7月改为武警贵州省总队第二支队。
独立师步兵第3团:沿革为贵州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第三大队、第三支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贵州省总队第三团;中国人民公安部队贵州省总队第三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三团;1976年10月以独立师第3团为基础,独立师第1团的8个建制连调归其建制,组建省军区独立第一团;1982年7月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贵州省总队第一支队。
-----------------------------------------------------------------------------------------------------
贵州省军区独立师(2)35630部队
日,中央军委批准组建贵州省军区独立师。5月15日,昆明军区发布《关于组建贵州省军区独立师命令》。日独立师在贵阳成立,8月1日各团组建完成。
师长张化民,政委张瑞斋。下辖3个步兵团、炮兵团、通信营、工兵营、高炮营、医院等。师、团机关执行甲种步兵师编制,营、连执行乙种步兵师编制,定员6961人。师机关、师直由省军区抽调组建。
日昆明军区命令撤销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保留番号未动;步兵第3团整编为省军区独立团;其它机关、部队撤销。
独立师步兵第1团:35631部队,驻贵阳市。前身是省公安总队2团、前一个省军区独立师的第2团、省军区独立第2团。1980年,该团警通侦察排配属贵州省军区侦察大队,在蒙自军分区边防第14团地域执行跨境侦察任务。1981年1月独立师撤销后,该团保留番号未动。1982年7月改为武警贵州省总队第二支队。
独立师步兵第2团:35632部队,驻遵义市。前身是昆明军区补训第2团。 独立师步兵第3团:
35633部队,驻安顺市。1979年2月—1979年8月昆明军区补训第4、第5团,合编为独立师步兵第3团。1981年1月,独立师撤销,步兵第3团整编为省军区独立团。日缩编为省军区独立营。
独立师炮兵团-修文马家桥]-[35634部队],由炮兵第4师编组。
----------------------------------------------------------------------
贵州省军区独立第1团 1976年以独立师第3团为基础,把独立师第1团的8个建制连调归其建制,
日在贵阳成立省军区独立第1团,团长翟锡运(后罗应才),政委俞敬德。下辖3个营,担任内卫任务。1978年上半年,奉命分4批抽调406人(其中干部121人,建制连2个)支援云南边防一线。1982年7月改编为武警贵州省总队第一支队。
贵州省军区独立第2团
以独立师第2团机关、直属分队、第3营和独立师直属步兵营,合编为省军区独立第2团。日在贵阳成立省军区独立第1团,团长王兆林(后褚应德),政委张喜焕(后赵东海)。下辖3个营,担任内卫任务,归属贵阳警备区领导。1979年,抽调11人到云南省华宁县盘溪第一战俘收容所担任战俘管教工作。1979年2月,团高炮连124人开赴曲靖担负第四战俘收容所的防空警戒任务。1979年7月,拨归新组建的贵州省军区独立师建制,为步兵第1团。1981年1月独立师撤销后,该团保留番号未动。1982年7月改为武警贵州省总队第二支队。
贵州省军区独立团-[修文马家桥]-[35635部队]
贵州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于日在修文县马家桥整编为贵州省军区独立团,团长邓天钧,政委董登钺。辖4个步兵连、双37毫米高炮连、特务连,编制员额720人。日,昆明军区命令撤销独立团,所属3个步兵连缩编为省军区独立营,移防贵阳市乌当区野鸭塘;高炮连调归11军坦克团。
[贵州省军区独立营-野鸭塘]-[35636部队]
云南省军区 云南省军区独立师(1) 西双版纳]-[35506部队]
日,云南省公安总队改编为云南省军区独立师。3个公安内卫团改编为独立师的3个步兵团。1977年1月,移防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自治州。司令部驻思茅。日,改编为第11军步兵第33师。
1985年11月撤销。 [云南省军区独立师1团-思茅]-[35505部队] [云南省军区独立师2团-勐腊]-[35504部队]
[云南省军区独立师3团-思茅]-[35503部队] [云南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思茅]-[35502部队]
-----------------------------------------------------------------------------
云南省军区独立师(2)/步兵第250师/成都军区守备第1师 (部队)
日以昆明军区“五.七干校”为基础组建云南省军区独立师。日改称250师,即划归陆军第14军建制。1985年9月,250师师部与云南省军区边防11、15、12团整编为成都军区守备第1师,下辖守备1、2、3团、守备独立1、2营、炮兵营,归云南省军区领导指挥。1992年10
月1日守备第1师与文山军分区合并为文山军分区。 师长:王祖训(2.12
后为军事科学院院长)、王瑞涛(5.9)、夏连华(5.9)、罗烈文 (后为四川省军区司令员)
政委:郜全民(2.12) 章靖才 (5.9)(后为云南省军区副政委)
副师长:张继堂(2.12)杨焕春(2.12) 夏连华 杜振山 副政委:张绍礼 参谋长:黄茂春
(5.9) 政治部主任:刘弟晴(5.9) 政治部副主任 张建平(5.9)
后勤部政委 王云英(5.9) 步兵第748团[]:
日云南省军区边防4团改称云南省军区独立师1团。 日改称250师748团。 日撤消748团。
步兵第749团 []:
前身是日以公安72团3营扩编为公安军边防44团,辖11个步兵连和通信连、机炮连。
日公安边防44团与思茅民族营合并为云南省军区公安边防9团,辖2个营6个步兵连。
1960年12月改称昆明军区步兵9团,至1964年4月辖3个营8个连。日改称云南省军区独立11团,辖2个营9个步兵连和警通连,部队代号0296部队。
日改称云南省军区边防10团。 日改称云南省军区独立师2团。 日改称250师749团。
日撤消749团。 团长 刘金祥(3.2) 750团 [] :
日组建昆明军区补训一团,日改称云南省军区独立师3团。日改称250师750团。日撤消750团。
团长 木汝壁(3.2) 徐开科(5.3)李熙尧(5.9) 政委
彭洪忠(2.12;3.2) 师炮兵团 [35251]:
日以11军抽调人员组建师炮兵团。日改称250师炮兵团。日撤消炮兵团。
日师部与云南省军区边防11、15、12团整编为成都军区守备1师,归云南省军区建制。日守备1师与文山军分区合并为文山军分区
团长 黄伯安(5.9)
(藏字843部队)1961年11月,由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民警科扩编组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西藏总队。1962年10月,武警西藏总队参加对印自卫反击战任务,
组成了以总队参谋长丁永泰(解放西藏时是53师侦察连长)为营长的军区独立营为先头部队,参加了林芝地区由塔马墩方向的战斗,10月25日进占拉曼,11月16日-11月21日向梅楚卡的追击作战。围歼了盘距在白马吉岭周围的印军,歼灭印军12人,缴获各种机枪13挺,大炮两门,电台1部。在11月19日的自卫反击战中,公安总队第三营一连战士王忠亮英勇顽强,壮烈牺牲,年仅20岁,安葬在林芝革命烈士陵园。山南、林芝、阿里公安大队积极开展支前作战工作,担负
了打击内潜外逃任务,捕歼潜藏匪特1500余名,有力支援了对印反击作战的边境社会安全。1963年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改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武警西藏总队即改称公安西藏总队。
总队长刘权,总队第一政委由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厅长智泽民兼任,西藏军区后勤部政委李华安出任总队第二政委。1963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批示,同意将公安总队机关由布达拉宫南侧迁至西藏军区批准拨给的药王山南侧、拉萨河北
岸,东与班禅新宫相邻、西至水磨南侧水渠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在当时全部为林卡地区,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工程建筑面积16510平方米,国家投资达
到112万元。1965年完成主要工程。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6月中旬,西藏自治区党委在林芝地区八一镇召开区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西藏公安部队整编工作。日,撤销中国人民公安部队西藏总队及所属大队(支队)、县队番号。西藏公安总队机关整编后,作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三师的基础,暂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藏字843部队"。
总队政委李华安调任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公安总队原直属第一、二、三、四营和日喀则支队机关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独立团",驻拉萨,仍执行原公安部队担负的看押、看守、守卫、守护等任务。拉萨公安大队、昌都公安大队和日喀则公安支队的两个直属中队分别整编组建为拉萨、昌都、日喀则军分区独立营,原山南、那曲、阿里公安大队直属中队改编为山南、那曲、阿里军分区独立连,各地县(市)中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自治区XX县中队"隶属于各县人民武装部领导管理。&
日,西藏军区奉命重建陆军第53师,师部驻日喀则。
日以藏字843部队和西藏军区步兵第153、第4、第3团为基础组建我军历史上第2个53师,下辖步兵第157、158、159团、炮兵310团(次年改称53师炮兵团)。
1981年8月,中央军委授予159团1营机炮连2班“护林灭火英雄班”荣誉称号。
1983年,步兵第157团调入武警西藏总队。日改编为山地步兵第53旅。步兵第157团:师126团从云南入藏解放了察隅。
日团直一部和第1营沿革而来改为公安独立营,隶属昌都警备区。日改为成都军区公安8团。1955年7月,改番号为步兵第153团,纳入西藏军区建制。该团战斗力较高,参加了剿匪、平叛和自卫作战,有出色表现。在瓦弄地区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该团一举攻克了印军在瓦弄扎公、曲子扎公两座山地踞点,是瓦弄战场的正面主力,与兄弟部队130师共歼灭印军1250余名。机枪连坚守阵地,英勇顽强,炮兵连配合有力,打得准,打得狠。机枪连连长范志诚在阵地上壮烈牺牲,被成都军区授予“西南战斗英雄”称号。日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肖明生就是该团担负战役佯动任务的5连炮排战士。1983年该团调入武警西藏总队。
133师的番号不是出现在79年4月。
79年4月广西军区独立师改编为广西军区边防第1师。同时在广西崇左重新组建,三个步兵团由121、122、123师分别组建,炮兵团由41军直炮团和122、123师炮团负责组建,师部及直属队由41军直和121师负责组建。番号为广西军区独立师(54266部队),1982年12月改编为陆军133师。
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6月中旬,西藏自治区党委在林芝地区八一镇召开区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西藏公安部队整编工作,于同年7月1日,撤销西藏公安总队及所属大队(支队)、县队番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县(市)中队。西藏公安总队机关整编后,作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三师的基础,暂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藏字843部队",公安总队原直属第一、二、三、四营和日喀则支队机关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独立团",驻拉萨,仍执行原公安部队担负的看押、看守、守卫、守护等任务。拉萨、昌都公安大队和日喀则公安支队的两个直属中队分别整编组建为拉萨、昌都、日喀则军分区独立营,原山南、那曲、阿里公安大队直属中队改编为山南、那曲、阿里军分区独立连,各地县(市)中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自治区XX县中队"隶属于各县人民武装部领导管理。&
福建省军区独立第2师也曾隶属过陆军第29军建制
1966年7月,福建省军区独立第2师成立时,陈仕和任师长,于重远任政治委员。
1969年11月,奉中央军委命令,福建省军区独立第2师拨归陆军第29军建制领导。师部率4、5、6团从永安、三明调驻福清、莆田地区,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师长郭喜华,政治委员林均业。&
1975年4月,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9军独立第2师重新归建福建省军区领导,师长周凤寿、政治委员林均业。
1976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军区独立第2师,改编为福建省军区独立师,师长周凤寿,政治委员林均业。师部从莆田调驻南平城关。原4团从莆田涵江调防龙岩,改为1团;原5团从莆田江口调防水安大湖,改为2团;原6团从福清城口调防建匝城关,改为3团;同时,在南平组建师炮兵团,辖3个炮兵营6个连和1个指挥连。&
关于河南省军区独立2师 “日,根据总参谋部命令,
撤销河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师部和第六、 七团。原步兵第四、 第五团整编为省军区独立第一团、第二团, 分别由郑州警备区和洛阳军分区领导。6月18日完成撤销。”
——次序反了,是5团改为独立1团,4团改为独立2团。
独立2师成立之初,4团驻郑州市,5团驻洛阳市。1968年10月,独立2师部队大调防,4团调驻洛阳地区,团部及1、3营驻洛阳市,2营驻三门峡市。5团调驻郑州地区,团部及1、3营驻郑州市,2营驻荥阳县。
山东省军区 山东省军区独立第1师/山东省军区独立师
日,济南军区根据日中央军委第264次办公会议精神,决定在山东省军区组建1个师。辖步兵第一、第二、第三团。同年8月8日,济南军区授予番号为山东省军区独立第1师,师长顾良,政治委员郭勃然。1970年1月,由博山移驻胶南县王台公社薛家庄,一团在胶南黄岛,二团在济宁,三团在博兴小营,炮团在潍坊。1976年10月改称山东省军区独立师。1979年8月,调驻聊城。1981年10月,全军精简整编,该师撤编。独立师战士全部退役,一部分干部被安排转业,大部分被安排到军分区、武装部工作.
山东省军区独立第1师步兵第2团: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复,青岛市公安支队改为山东省军区独立团。驻广西路5号。日,划归青岛市人民武装部领导。日,山东省军区独立第一师第二团(欠第一营)来青,改为山东省军区独立团。同时,将原山东省军区独立团调归独立第一师(驻博山)编为第二团。1969年11月,山东省军区独立团转隶青岛警备区建制。
山东省军区独立第1师步兵第3团:1975年秋,济南军区独立第1团改编为山东省军区独立一师步兵第三团,使用了15年之久的代号6141部队改为55681部队。担负山东境内渤海沿岸的海防。随着战略任务的转移,到1981年底撤消时,其布防已收缩至博兴和滨县的两个县内。兵力主要分布在博兴县小营、常园、黄王、李廷庄、北关、园艺场和滨县老北镇的七个点上,形成了由“线”变“拳”的态势。这样便于机动,更有利于应对突发性事件。1981年底驻扎滨州24个春秋的这个步兵团撤消。
--------------------------------------------------------------------------------------------------------
山东省军区独立第2师:
建国初期刚组建时有3个内卫团和4个边防公安团,以后成立了数个地区公安大队,在改为公安部队山东总队前,有3个团,4团是后来扩编的。这个总队里1、2团是老团。
日,山东省军区决定把山东省公安总队改编为山东省军区独立第2师,公安总队的第1至第4团步兵第4至第7团。1976年10月,撤销独立第2师,师机关并入济南警备区。
师长姜昆67.6-71.3、汪志祥71.4-76.10;政委龚纪明67.11-68.10、王德高70.3-76.10。
陆军第17军的组成
1968年7月下令组建陆军第17军时,将3个师划入,即武汉军区陆军第29师(当时归空降兵15军领导)、河南省军区独立第1师、湖北省军区独立师,并不是归其建制后就立即改换番号。1969年12月,全军统一部队番号排序时,才将上述3个师依次改称陆军第49、50、51师。
浙江省军区独立第4、5、6团
1983年1月,省军区独立第四团划归武警浙江总队建制,改编为浙江武警总队第一支队。
1983年1月,省军区独立第五团划给武警浙江总队建制,改编为浙江武警总队第二支队。
1983年1月,省军区独立第六团划归武警浙江总队建制,改编为浙江武警总队第三支队。
山东省军区独立第1师步兵第3团:1975年秋,济南军区独立第1团改编为山东省军区独立一师步兵第三团,使用了15年之久的代号6141部队改为55681部队。
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八团
沿革:1955年,由健康第二、七团机关和接收公安第二团2个营、公安第三团1个营、东北公安军警卫团3个连、旅大警卫团1个连组建,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卫第三十三团(3541部队)。1957年6月,改编为黑龙江省军区内卫第四团。1959年1月,改编为北安县公安局武装警察大队。1960年3月,改编为黑龙江省公安厅武装警察总队第七支队。1962年4月,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黑龙江省总队第四团。1963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黑龙江省总队第四团。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二师步兵第八团(3391部队)。1969年3月,部队调防到辽宁省锦州市,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八团(1402部队)。1976年10月,第八团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二团(代号81753部队),建制4个步兵营、15个步兵连、1个警通连、1个机炮连,拨归营口军分区领导。日,改称为辽宁省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独立第二团。日.根据公安部[1982]公发(武)字第172号文件精神,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辽宁省总队第二支队。
1976年3月组建河北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
1966年8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四川省总队(驻成都市皇城坝)改编为成都军区独立师,下辖4个团。因为自日-1969年10月,成都军区兼四川省军区。
29师在1961年后即直属武汉军区建制!
29师归武汉军区建制序列,但当时暂由空降兵15军领导。
武汉军区陆军第29师(当时归空降兵15军领导)。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南军区71770部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