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下岗失业退役士兵被召返有助吗

微信扫一扫
关注【遇事找法】随时随地获取法律帮助与生活法律热点常识
您当前位置: &
下载()  字体:
南京市地方税务局转发《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随军家属有关营业税问题的补充通知》的通知
各分局(局)、县局:
现将《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随军家属有关营业税问题的补充通知》(苏地税函[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随军家属有关营业税问题的补充通知
苏地税函[号  日
各省辖市及苏州工业园区地方税务局,常熟市地方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营业税优惠政策管理的通知》(财税[号)和《关于加强军队转业干部& 城镇退役士兵& 随军家属有关营业税优惠政策管理的通知》(财税[2005]18号)下发后,各地反映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经请示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现就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如下:
一、享受个体经营营业税优惠政策的行为是指其雇工7人(含7人)以下的个体经营行为。这里的“雇工”是指个体工商户使用的所有工作人员,含临时工、合同工等,不论其是否与业主签订劳动合同。
二、下岗再就业人员和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凡其雇工8人(含8人)以上、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或退役士兵达职工总数30%以上的,按新办服务型企业有关营业税优惠政策执行,其免税范围限定为现行营业税“服务业”税目(除广告业、桑拿、按摩、氧吧外)。
三、新办企业吸纳比例计算时,“职工总数”是包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和合同工等,不论其是否与业主签订劳动合同。从业人员总数发生变化的,按加权平均数计算。
四、以上两个文件的执行时间均指税款所属期。
南京市地方税务局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76-8333。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朱云峰局长在镇江劳动保障系统2008年度工作总结2009年度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新闻来源:劳动保障发布时间:字体【
】&浏览次数:
  应对新挑战 奋力新作为  扎实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新跨越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五届七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总结2008年工作,部署2009年任务,分析形势,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表彰先进,动员全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应对新挑战,奋力新作为,团结一心,克难攻坚,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实现新跨越。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四点意见:  一、2008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形势变化,主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人人有保障”的总体目标,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强化技能培训,协调和谐劳动关系,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新的业绩:  (一)推进更加充分就业,统筹城乡就业实现新提升。坚持政策拉动就业。全面贯彻《就业促进法》,落实市委一号文件,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全市共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1.28亿元,其中市直安排8827万元,比上年增长14.64%,帮助1.2万名灵活就业人员稳定就业,巩固和拓展公益性岗位就业2600人。狠抓创业带动就业。出台促进全民创业政策意见,推进创业园、创业街、创业村示范点建设,全市成功扶持创业2387人,完成年计划的119%。推进充分就业市创建工作。制定并实施“充分就业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3个辖市区创建为充分就业辖市区,139个社区达到省、市创建标准,达标率98.6 %,49个镇和658个村达到省、市充分转移就业创建标准,创建率分别为96%和99%。加大就业援助力度。重点对零就业家庭等五类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对被征地农民实施以“131”工程为重点的就业保障政策,对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对口就业和培训援助。全市共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21万人,完成年计划的20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27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4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4%,控制在3.5%以内;援助四川地震灾区人员来镇就业1247人,安排灾区技校学生就读32人,共向灾区捐款19.7万元,捐棉衣被150件套。  (二)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城乡社保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强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市新农保制度覆盖率达100%;实施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受益人群达10.1万人;开展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改革和做实个人帐户试点。着力完善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修订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两个办法”,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率先在全国实施“基本医疗服务包”制度,市区有1000多名70岁以上救助对象纳入“服务包”救助;完成市区10.3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的免费健康体检。全力开展社保扩面征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参保59.93万人,新增缴费人数7.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50%,其中市区参保28.08万人,新增缴费人数3.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20%;社会医疗保险参保247万人,新增9万人,城乡医保人口覆盖率达92%;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参保42万人、45.7万人、29.35万人;全市共征缴各类社会保险基金46.02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24.3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0.7%,市区征收12.4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9%;征收医保基金12.8亿元。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资116元,人均1092元/月,其中市区人均月增资119元,人均1148元/月;市区居民医保社区门急诊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40%,住院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50%-90%,年最高补偿额提高到15万元;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5%。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各项社保基金运行安全。  (三)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鉴定工作取得新成效。强化重点人群培训。重点对下岗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三类人员实施培训,全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07万人次,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4.41万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3.57万人,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26%和119%,其他社会培训5.5万人次,创业培训0.6万人次。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资助政策。对取得国家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等级的职工给予500-1500元资助,全年共奖励和资助1872人,发放补助资金111.7万元,评选表彰了29名第二批省、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多渠道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首次在全省设立8个高技能人才工作室,企业内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企业由14家扩大到25家;通过开展“百万职工岗位大练兵,万名职工技能大比武”技能竞赛产生高级技工459名、技师38名、市级技术能手40名;强化技工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技工教学教研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3万人次,发放职业资格证书2.8万份,完成年计划的110%,新增高技能人才5078人,完成年计划的110%,其中新增技师、高级技师1955人,完成年计划的122%。  (四)推进工资公平分配,劳动者工资收入实现新增长。提高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类别。市区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省一类,标准从700元上调到850元,结束了在苏南唯一执行二类标准的历史;句容市提高到省二类,标准从590元上调到700元,结束了在苏南唯一执行省三类标准的历史。扎实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全市共对176家企业、4.78万从业人员开展人力成本调查,审查集体合同3564份,其中工资集体协商协议1278份,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合同审查率100%,全市50人以上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率96%;全市工资集体协商及内部分配制度示范企业数达148家,增加14个;预计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30700元,同比增长13.6%。  (五)推进依法行政,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再创新佳绩。实施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全面梳理行政权力项目,清理规范性文件20份,废止13份;受理审查行政复议10起,完成行政复议答复22起,行政应诉21起,核审行政处罚案件25起。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共举办《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业务免费培训15期2200人次。着力推进劳动合同充分覆盖,全市各类企业劳动合同覆盖率达98.8%。推进监察“两网化”建设。全市共设立街道(乡镇)监察中队一级网格64个,社区(村)二级网格816个,招聘兼职劳动监察员和协理员972名;监察检查用人单位4189户,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282件,督促补签劳动合同2.5万份,责令补发职工工资1959万元;培育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121户、“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92户。加强劳动争议仲裁能力建设。成立“市劳动争议仲裁院”,充实仲裁力量,完善办案制度,改进办案方式,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828件,比上年翻了一番,处理结案3463件,结案率90.5%,其中调解结案2155件,调解率达62%,为劳动者追回经济损失6557万元,为用人单位追回经济损失491万元。  (六)推进“双维护三服务”,服务企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服务企业促进发展十项措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与企业共渡难关。一是建立服务企业联系点制度。建立了机关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分别由局领导带队对口联系27户50强骨干企业,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实施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对吸纳困难群体就业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对新招用失业人员达一定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给予一定标准的贴息担保贷款,最高200万元;降低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实施困难企业社会保险缓缴政策。三是采取全方位服务措施。已建立12个劳务输入基地,对50强企业实行网上录用登记备案;实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统一缴费基数、统一按年申报;对59户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和不定时工时审核备案;组织生产任务不足的企业职工开展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并给予培训补贴;实施“劳动监察定点服务联系卡”和仲裁建议书制度,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参与27户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涉及职工1.4万人,为1218名职工办理定补、协保等手续,为4160名分流职工办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十项措施》的出台,得到市委许书记、刘市长和陈照煌常务副市长的充分肯定,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市委《镇江信息》专门刊发“增刊”,全文刊载发至各地各部门。  (七)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劳动保障工作能力实现新提高。加强基层平台建设。逐渐将平台功能向行政村延伸,扬中市、京口区和润州区基本实现村级平台全覆盖。加强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完成“12333”平台与省厅平台的切换,丰富门户网站功能,推进党务政务公开,率先在全省开发技能鉴定信息服务系统,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组织开展“五查五看”活动,着力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服务上和实绩上查摆不足,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研究制定《局工作规则》及十项配套制度,加强管理、加强服务,并列出24项重点调研课题、25项创新创优项目和17项工作重点,实施项目化管理,形成调研报告20多篇,全局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作风建设、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八)推进整体提升,劳动保障其他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受理来信来访3369起,处理集访79起,有力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信息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刊发劳动保障信息150期,《镇江劳动保障》刊物4期,上报省市信息70篇,在各类媒体宣传报道130篇;拥军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为现役士兵开展技能培训鉴定50人次,安置随军家属68人,征收退役士兵安置金770万元。后勤保障进一步加强,大楼“三防”管理严格,办公环境不断优化。  在2008年度,全局系统先后荣获全国就业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技工院校培训援助行动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单位、全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先进单位一等奖、全省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全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经办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劳动争议处理先进集体、全市“双拥五创十面红旗单位”并荣立集体二等功等48项荣誉和表彰。在市级机关2007年度作风建设和目标管理考核评比中荣获第二名,并获“十佳单位”称号;在全省2007年度业务目标考核中,荣获目标考核优秀奖,有六项工作成果获省厅开拓创新奖;在省劳动保障厅公布的近三年各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报告中,我市劳动保障综合发展指数三年平均增幅列全省第一,动态发展指数列全省第二,静态发展指数列全省第四,市委《镇江信息》专门刊发增刊,刘市长作了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市直劳动保障系统还被评为江苏省文明行业,市就业中心被评为省文明单位标兵,并被推荐上报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社保中心、技师学院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成绩和荣誉来之不易,是全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辛勤劳动、共同奋斗的结果,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历任老领导打下的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全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地感谢!  二、正确认识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将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各层面的影响还未见底,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及劳动关系运行等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一段时间以来中央、省、市就新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任务将因此更加繁重。深入分析和正确把握新的一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我们抢抓机遇、直面挑战意义十分重大。  (一)深刻认识十七届三中全会对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工作提出的战略部署。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统筹城乡就业社保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五届七次全委会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提出“着力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在继续做好城镇劳动保障工作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农村;在继续为城市居民多办实事的同时,更多地在就业社保等领域造福广大农村居民;在继续扎实推进当前工作的同时,更多地站在城乡一体的高度和角度研究探索需要突破的若干重要课题。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制度、政策、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工作力量逐步向农村投放,项目资源逐步向农村倾斜,从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来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努力把我市打造成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工作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二)积极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给就业社保维权各项工作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去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已经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种影响目前仍在持续。联系到劳动保障工作,有这样一些基本趋势应予准确把握和有效应对:一是经济增长趋缓对就业的影响逐步扩大。就业是民生之本,而经济发展则是扩大就业的基础和源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给就业带来潜在或显性的影响。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我市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减少,企业裁员和农民工离岗返乡现象开始增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去年四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已降到1:1.12,为四年来的最低点。而全市大中专毕业生等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失地农民、失水渔民等人员将进入一个新的就业高峰。在目前经济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招用人员的意愿可能更趋谨慎,用工需求减少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更加显现,就业再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更加充分的思想和工作准备。二是社保基金支付风险更加凸现。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必然逐步传导到社会保障领域。去年10月份以来,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速有所放缓,缴费基数有所下降,企业欠费规模也有所增加。如果企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运行困难,势必导致参保人数下降和欠费增加。随着近年来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连续大幅度调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社保基金运行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三是企业经营困难引发的劳资纠纷可能持续上升。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困难、企业裁员减员、拖欠职工工资、社会保险和经济补偿等问题将随之增加,由此带来的劳动争议也会大幅上升。特别是发生企业经营者逃匿等极端情况时,处理群体性欠薪案件的难度更是非同一般,一旦处置不当,势必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同时,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的广泛性,各类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相似的矛盾和问题,出现集体性劳动争议纠纷特别是多点联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率会加大。这些因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新动向和新情况,需要我们全面及时地予以把握,并切实有效地加以应对。  (三)充分运用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政策给事业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和新的空间。最近一个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都一再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一判断对于劳动保障领域也同样如此。这里所说的机遇,至少应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内需政策对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中央和地方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企业信心、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形势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期部、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应对当前形势切实做好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意见,这为稳定就业扩大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在特殊时期对民生工作超常重视传递出的强烈信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投入重点。市委市政府把民生建设作为2009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排难求进,推进工作的信心,有利于我们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三、着力构建劳动保障事业统筹城乡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劳动保障工作,意义特别重大。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劳动保障工作总体部署,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统筹城乡全面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服务企业促进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更加充分就业,着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着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着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全市劳动保障事业跨越发展。  主要目标:  1.稳定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争取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其中“4050”人员就业3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成功扶持创业2000人。  2.社会保障: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1.7万人,新增3万人,续保1万人,市区参保30万人,新增1.8万人,续保6000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70%。社会医疗保险参保248万人,城乡居民医保人口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参保42.5万人、48万人和30万人。  3.技能培训: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培训3万人次,创业培训3000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3万人次,发放职业资格证书3万份,新培养高技能人才4600人,新培养技师1600人;完成技校招生4000人上。  4.和谐劳动关系:全市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9%,劳动争议仲裁结案率90%以上,其中:调解结案率60%;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100%,结案率100%。  5.劳动工资:全市50人以上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率100%,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2%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放大政策效应,着力推进创业就业城乡一体化发展。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省、市各级均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所谓“更加积极”意味着扶持力度更大、扶持对象更广、扶持手段更多、扶持措施更实;所谓“全方位促进”则要求统筹安排好城镇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乡新成长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各类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的一年,我们必须把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稳定就业形势的重要目标,及时把握新形势新变化,落实更加得力有效的举措。一是建立健全就业工作应急机制。完善就业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重点建立健全各类用人单位岗位流失情况监测、失业动态监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监测和农民工返乡重点监测四项制度,及时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各项优惠政策促就业的积极效应。二是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就业。全面贯彻落实近期国家和省、市关于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不折不扣地落实鼓励企业稳定和吸纳就业的各项补贴政策;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增加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扶持补贴资金的支出,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作用,鼓励困难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三是全面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大创业资金扶持,为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实习、创业孵化以及项目融资等“一条龙”服务,提高初始创业成功率和开业后的稳定运营率。推进创业示范街、示范园、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是更加有力有效地搞好就业援助。在城镇要特别关注零就业家庭,农村则应重点扶持零转移家庭。要以“充分就业市”创建为载体,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就业援助的针对性和援助措施的有效性。当前,重点是在巩固城镇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低收入家庭就业脱贫,全面开展农村零转移家庭申报登记工作和就业援助服务工作,逐步实现农村零转移家庭不断减少,直至“清零”的工作目标。五是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就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要把促进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公共就业服务等逐步延伸到农村。坚持就地转移和自主创业并举,充分利用产业园区发展、民营经济振兴、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的增长点努力扩大就业。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转移和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认定制度,改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使用办法,积极稳妥地开展政府购买培训成果试点,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供新的动力。  (二)巩固扩面成果,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新的一年,全市社会保障工作将面临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扩面资源减少、欠费企业增多,参保缴费人员减少、中断缴费人员增多“两少两多”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城乡民众对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期望值不断提高的压力。应对这一情况,工作着力点应放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着力巩固扩大征缴扩面成果。进一步深挖扩面空间,完善续保政策,加大清欠力度,加强基数审核和稽查,全面完成扩面任务,努力提高扩面质量。推进养老保险市区级统筹工作,启动做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制度覆盖100%,人群覆盖70%以上的目标。推进和完善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政府这一惠民之举。推动老农保向新农保、农保向企保的制度转接,努力在全市基本构建起相对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结算方式由“差额缴拨”向“全额缴拨”转变。按照“即征即保”,最好是“先保后征”的要求,大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征地、补偿、保障三同步的“刚性进保”机制,引导被征地农民进“城保”。三是深入推进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统帐结合和城乡居民两个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制度衔接,推动全市医保政策体系相对统一;稳步推进全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进管理体制理顺;积极探索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实现市域范围内“无障碍”异地就医结算和医保关系转接,着力解决省内异地就医结算问题。四是积极落实惠民措施,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做好新一年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巩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果。进一步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居民医疗费“二次报销”制度,提高居民医保制度内费用报销比例;增补医用材料和诊疗项目目录,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合理控制基金积累率,逐步提高医疗保险的普惠面和待遇水平,切实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加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加强活动设施建设,积极筹建市区退休人员活动中心。五是加快完善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建立与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挂钩的失业保险待遇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符合申领条件的城乡失业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金。六是大力推进农民工“平安计划”。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率,实现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稳中有升。研究制定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规范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积极探索开展工伤康复工作。  (三)狠抓技能人才培养,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城乡兼顾。对城乡劳动者普遍开展技能培训,既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应急措施,更是为新一轮发展储备技能人才的长远之计。要立足企业需求,强化岗位技能对接,综合运用各类职业培训资金,组织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一是加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技能培训补贴、高技能人才奖励等政策制度,重点加强转岗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士兵和初高中毕业生五类人员的技能培训。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要以高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为龙头,加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以筹建市再就业综合培训基地为重点,加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基地建设为补充,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以各类职业技工院校建设为基础,加强专业化、系统化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基本构建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职业培训载体。三是努力拓展高技能人才培养通道。推进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扩大企业内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大力推行技师社会化鉴定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比武活动,多渠道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四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信息服务系统,推行职业技能鉴定网上报名、网上在线考试、网上技能鉴定;进一步拓展职业技能鉴定覆盖对象,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持证上岗率。  (四)健全工作体系,促进稳定和谐劳动关系城乡共建。针对当前劳动关系领域面临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新的一年,我们要把加强劳动关系工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切实解决工作手段和制度短缺、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一是要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以开展“依法用工服务促进年”活动为抓手,继续深入贯彻好三部新法,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重点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要加强维权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进一步畅通劳动保障投诉举报渠道,实行市区投诉举报统一预处理,强化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建立劳动用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加强对批量裁员的监控,及时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矛盾纠纷,努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三是要加强劳动争议的调停和处理。进一步健全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机制,提高办案效率,完善仲裁旁听、监督等办案制度,推行“阳光仲裁”,推进劳动仲裁规范化、社会化、信息化建设。四是积极做好改革和结构调整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妥善处理职工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问题,帮助分流职工再就业。  (五)狠抓劳动工资调控管理,全力保发放、促增长。一是力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建立企业欠薪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和困难企业工资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工作协调机制;开展企业工资支付情况普遍调查,加强日常监控,及时预警,及时指导督促,及时调处因欠薪引发的矛盾。二是力争职工工资有所增长。加强劳动工资指导与调控,将集体协商制度逐步向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延伸,在50人以上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50人以下企业基本建立行业或区域性集体协商;建立最低工资发放报告制度,加强对企业低工资分配行为的约束和监管,促进低收入职工工资增长。三是力促职工工资分配公平。推进企业内工资分配改革,组织开展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调研,积极研究建立企业工资分配新机制;加强工资支付专项检查,落实同工同酬。  (六)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全力服务企业促进发展。为应对金融危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要认真落实部、省、市分别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一是认真落实走访联系企业制度。结合劳动保障部门工作职能和实际,主动联系企业,定期走访企业,积极服务企业,努力为企业解难题,与企业共渡难关。局领导带队走访企业,每年不少于4次,各处室、单位要结合具体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走访服务企业。二是认真落实稳定就业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企业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加大对困难企业和吸纳困难人员就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劳务输入基地建设,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三是认真落实社保优惠政策。落实降低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缴费比例政策和新创办企业、困难企业社保缴费优惠政策;对按规定程序认定的困难企业,可以实行最长6个月的社会保险费缓缴。四是认真落实培训扶持措施。开展“百名技师进企业、技能服务促发展”活动,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人的定单式、定向式培训,组织高技能人才对接服务大项目实施“点对点”服务,将相关支持资金向所涉重点项目,尤其是50强企业倾斜;完善培训补贴制度,对经营暂时困难,开工不足,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开展职工轮岗培训或转岗培训的,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稳定就业形势。五是支持企业采取灵活用工管理制度。支持企业实施更为灵活的工时管理政策,指导企业通过集体协商方式,选择制定适合实际的工时管理制度和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  (七)拓宽工作领域,力促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迫切期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就近、便利、共享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高水平、全方位地推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按照“辖市区有窗口、乡镇有机构、村组有人员”的要求,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向农民覆盖。加快推进镇、村两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争取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市村级平台全覆盖,逐步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工作体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采集、传递和发布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和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失业登记范围,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以经办机构为龙头,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为依托,以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的社会保险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实现经办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和规范化,推进养老、医疗等社保经办服务进村进社区。三是完善执法维权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力度,扩大网格监管服务范围,建立全市劳动保障联动执法机制;加快辖市区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进程,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将劳动争议处理融入社会大调解体系,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四是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坚持以“一网一卡一号”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金保工程建设。推进“一网通”建设,努力建立全市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数据管理系统;提高“一号通”水平,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和内容,再创“12333”政务服务品牌新优势,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满意度;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一卡通”,进一步整合劳动保障信息资源和工作资源,稳步推进社会保险统一申报、统一征缴。  四、切实提升劳动保障系统履行职责的能力  劳动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广大城乡民众的切身利益,处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沿阵地。在当前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全系统开拓创新的活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要提高把握大局,超前谋划的能力。劳动保障部门是政府重要的民生部门和经济服务部门,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大局观,始终胸怀全局,登高望远,十分自觉地把劳动保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加以考量,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研究和处理问题,找准工作定位,明确目标取向,在服务发展与保障民生的有机结合上拓展事业发展空间。当前尤其要深入研究问题,主动融入大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下劳动保障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矛盾,做到调研早、分析透、应对快、方法活、效果好,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提升应对复杂局面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善于在被动时争取主动,在挑战中把握机会。  二要提高破解难题,创新实践的能力。当前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已经迈向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高效的新阶段,更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大胆探索,以破解难题的新作为谋求事业新发展,以创新实践的新成效实现工作新突破,努力推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仍有许多关系事业长远发展和城乡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难题迫切需要我们通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去着力破解,不断推陈出新,打造镇江劳动保障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三要提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劳动保障工作与城乡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政策性强,关注度高,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多。随着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反映在劳资矛盾和纠纷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特别繁重。去年全市劳动监察案件和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大幅增长,诉求内容也已由争取劳动保障基本待遇逐渐向更多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变,由以劳动报酬为主的争议向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带薪休假待遇等多维诉求转变;诉求方式也呈现群体性趋势,集体争议快速增长。为此,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切实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办法,妥善审慎地处理好各类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要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工作制度,严肃工作纪律,从机制上消除工作运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四要提高引导舆论,优化环境的能力。当前,社会各界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不断上升,强化宣传引导,谋求广泛理解,争取各方支持,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和宽松环境显得特别重要和紧迫。要切实把宣传舆论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整合系统内外信息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各项工作开展和重大政策出台的环境氛围。要提高对互联网这一新兴传媒的重视程度,针对其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力大的特点,积极主动地加以利用。要明确专人密切关注网上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各种声音和新动向,及时予以正确引导,对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务必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反应,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要加强网上舆情分析,认真对待网民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从收集意见到改进工作的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  五要提高真抓实干,服务发展的能力。在当前经济形势面临急剧变化,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处于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一位同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严格的自我要求和强烈的事业追求,不断提高干实事、抓落实的水平,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工作状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紧张快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一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立足岗位,潜心研究工作,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用一片真情、一颗真心,投身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中,努力在事业发展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切实做到求真务实干事业,脚踏实地谋发展。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廉洁自律,劳动保障部门直接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群众,每一位同志都代表着整个劳动保障部门,一言一行都维系着劳动保障部门的整体形象,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有强烈的事业追求想干事,不断提升能力水平能干事,注重工作实效干成事,尤其要做到对个人、对家庭、对组织负责不出事,树立勤政高效、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当前劳动保障事业正阔步迈上跨越发展的新征程,形势催人奋进,任务十分艰巨,使命尤为崇高。让我们在局党组的有力领导下,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以百倍的努力和实干,全面完成新一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新年了。在这里,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你们的家人提前祝贺新年,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镇江市人民政府 镇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办
(C)Copyright 2009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退役士兵安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