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名将抗日名将家柘皋

刘毓璜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刘毓璜于1909年出生,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是一名教师。
刘毓璜家庭成员
父亲: 刘晦九
兄弟:刘毓璜、刘毓璠、刘毓珩
刘晦九——巢县最早走出的大学教授
刘毓璜家庭成员介绍
刘毓璜刘晦九
该水师学堂始建于1890年,为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开办的军事学校,设驾驶、轮机、鱼雷3个班,课程有英语、机械、航海、天文等,此与刘的志趣及其后生活阅历不符。况且辛亥革命后,江南水师学堂即改为海军部办公地,这更证明“毕业于水师学堂”之说欠实)。20世纪20年代初,刘晦九就以其博学执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开巢县(今居巢区)人在大学任教之先河。又有史料称,他早年在北平时,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1925年回乡后,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仍念念不忘造福桑梓,先后在巢城创办了明强小学,并发起成立居巢卿云诗社。他知识渊博,为人谦恭,被诗社推选为社长,从而结识了一大批地方名人,如曾任县教育局局长的李蕴初(李克农之兄),著名诗人胡资方,教育界名人陈灌芜,书画名家刘慎旃,以及早在1913年时,曾就读于巢县官立中学堂的刘■敬与其妹夫陶静庵等。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刘晦九,更念及一度火红桑梓的官立中学堂。中学堂天地虽小,却不忘“凭山脊以为堂,士品宜从高处立;借湖光而作鉴,文风须向上游争”,仅在1913年招收的学生中,便造就培养出诸如李克农(今上将)、刘■敬(留美硕士,时任金陵大学教务长)、刘■诚(留英博士)、杨亮功(1907年在柘皋首创“养正小学”即后为第二高等小学读书,再至巢县中学堂、合肥省立二中就读,于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万昌言、董质坚(时任合肥二中教师)等佼佼者。刘晦九目睹着列强对华虎视眈眈,念及到官场上下日趋腐败,故而萌生出要为地方再办中学动议,好培育振兴国家的英才。适时,恰逢张治中将军1927年回乡扫墓,就读于日本明治大学的陈灌芜也于同期返里,他们均有热衷办学育人的心愿,一回到巢县,就积极参与“复校”工作,并由陈灌芜等人领衔,经过1928年一年的努力,后上报安徽省教委经审核批准,鉴于原名“中学堂”已不合时宜,始将学校定名“巢县县立初级中学”,校址仍选定于巢城东麓定林寺旁原中学堂,并由县财政局下拨开办费3000元加以修葺、扩建。扩建后的校舍坐西朝东,校门迎着朝阳,右前远处为“旗鼓相当”的旗山与鼓山,大门左前,为拔地矗天七层高塔,即俗称羁绊卧牛(形似一头牛脊朝西、牛尾向北的老牛)的大寺塔,莘莘学子步入循此拾阶步步而高,有催人奋进之深涵。
1929年3月,几经坎坷的“巢县县立初级中学”终于开学,校长陈灌芜。当时,学校共招收本科班、预科甲班、预科乙班、职工班四个班级。当年秋季,再增招一个女生班。至1930年秋,全校已发展为六个班,学生数达146人。刘晦九因学识渊博且热心桑梓教育,受聘在校教授国文。是时,为了弘扬续办的中学,进而扩大学校知名度,刘晦九曾执笔写成《巢县县立中学校校歌》。其后,校歌又经童雪鸿谱曲,全文如下:
巢湖滋泱漭,大秀郁青苍。人杰地灵炽而昌,振起新思想。
扶我好家邦,菁莪■朴人中望。牛山隈,启门墙;尔多士,翱以翔,祝愿他巢山巢水俱以长,蹈厉发扬,蔚为国光。
刘毓璜刘毓璜
——知识分子中的一面旗帜
刘毓璜(年),刘晦九长子,幼时聪慧好学,后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1935年冬,他与刘毓珩、刘毓璠、刘毓琳兄弟四人在北平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暑假,兄弟四人又从北平回到家乡巢县。是时,刘毓璠正在南开大学经济系读书,曾于1935年冬入党,并和贾明庸等领导过天津“一二·九”运动,老四刘毓琳(后改名刘刚)于1935年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已是“民先”成员。他们回到家乡,开了个家庭会议,当即做出三项决定:一、刘毓璜辞去南开大学经济系研究所资料室负责人的职务,到巢县初级中学当教导主任;二、小兄弟三人结伴去延安,家中老小让大哥留下照顾;三、由大哥刘毓璜掩护从北方来的两个中共秘密党员陈元(后叛变)、贾明序(中央电影局贾霁),寄身在巢县初中进行工作。刘毓珩回到巢县后,积极开展工作,在巢中曾以《革命人生观》为题作演讲,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充满爱国热情。他的讲话,深深打动了青少年的心,播下了抗日的火种。
当时,执掌巢县中学大权的校长陈灌芜在上海养病,学校工作全权委托当时在校任教导主任的刘毓璜负责。刘毓璜和当时在校任职的中共秘密党员陈元、贾明序聚在一起,形成了学校的领导核心,陈元任教导副主任,贾明序当初二班主任,兼教数学。他们三人当机立断,对学校工作做出四大改革,即:一、废除国民党的“纪念周”,改成自由学术讲座,宣传抗日救国;二、废除公民课,改为生活座谈,根据邹韬奋主编的《生活杂志》宣传抗日民主,宣传爱国七君子;三、编写墙报《晓光》周刊,由刘毓璜、贾明序和进步学生徐■负责,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四、跟地方民众教育馆合作抄录新闻,并编成简讯再油印散发给群众。此外,还用画漫画、出墙报形式,一度把巢中的抗日宣传工作搞得热火朝天。
1937年“七·七”事变后,章乃器成立安徽省抗敌民众动员会,并委任刘毓璜为巢县抗敌民众动员委员会主任。同年10月下旬,刘毓璜又成立了巢县战时青年服务团,有2980名青年和学生参加,在含山接运前线退下来的伤兵,同时以多种形式宣传抗日和慰问伤员。日即巢城沦陷前一日,刘毓璜已将战时青年服务团改组为精干的巢县青年工作团,全团有近百名青年学生,年龄多为十四五岁,先至槐林镇张扬即巢县中学学生翟贵勋家,5月8日便踏上远赴武汉、长沙的路途。一路上,他还组织学生,四处收集和创作抗日歌曲,编写话报剧并不时搬上临时搭起的舞台,怒斥敌寇的强盗行径,唤起民众的抗日激情。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抵达长沙,并拜会了徐特立。
9月初,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决定要巢青成员往湘西国立第八中学校本部(驻所里镇,现吉首市)报到,刘毓璜在该部任文史教员。抗日胜利后,刘毓璜返回巢县,1947年去芜湖师范任教,积极组织学生声援南京“五·二○”运动。日芜湖解放后,又协助方向明举办芜湖市第一期教师训练班。次年,受聘到南京大学任教直至离休。代表作有《先秦诸子初探》、《中国历代名人词典》、《论汉晋南朝的封建庄园制度》等。
刘毓璜刘毓珩
——刘少奇为之改名陈其五
刘毓珩(年),幼年从祖父刘原道研读经史,1929年就读于巢县中学,再升入扬州中学高中部,1934年秋,考进清华大学哲学系。次年5月,日军大举入关,国民党步步屈膝,华北形势万分危急,形成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局势,清华校内学生斗争也十分激烈。是年暑期学生会改选,刘毓珩当选为学生会主席,“一二·九”前夕,学生会改名学生救国会,各高校还成立了北平学联。此时,清华救国会主要负责人有黄诚、陆璀、吴承明、刘毓璜和华道一等,党内领导人为姚依林、蒋南翔。
学联得知,力主投降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原定12月9日成立,决定发动学生游行请愿,遭到军警镇压。10日,各校宣布总罢课,学联决定再次组织“一二·一六”大示威(因冀察政委会改期在16日成立)。
“一二·九”、“一二·一六”行动迅速得到全国响应。为了扩大北平学生运动的影响,学联曾派燕京的陈翰伯和清华的韦毓梅(孙兰)、陈元到上海,又派刘毓珩与燕京的朱南华去南京、武汉。在离开武汉时,他还应约写了篇《北平学生运动的意义》,登在武大学生救国会出版的《救中国》第一期上。另有一篇根据他讲话记录整理的《北平学生运动的经过》,也登在同期。
1936年4月,刘毓珩回到北平继续参加学运。这时,各校已经复课,为着眼于将来准备对日作战,刘毓珩和黄诚受派遣,反对埋头读死书而去教授会议要求实施国防教育方案未果,6月下旬,学校宣布开除刘毓珩、黄诚等人学籍。
1937年“七·七”事变时,他偕其兄弟回巢县从事抗日宣传和抗敌工作。11月间,刘毓珩到武汉与八路军办事处取得联系,并根据叶剑英的意见,被派到山西卫立煌部任秘书和战地工作团主任。在参加中条山战役后,又随卫立煌部退至冯家堡一带休整。次年2月途经延安时,由任天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刘毓珩接受派遣,前往国民党卫立煌部做地下工作时,刘少奇认为刘毓珩这个名字对国民党来说太熟悉,建议他改名。当得知他母亲姓陈后,就说:“那就取一个封建一点的名字,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当时他略加思索,说改为“陈其”。刘少奇说:“就叫陈其五吧,五世其昌嘛,好嘛?”从此,刘敏珩就改名为陈其五了。自此之后,不论是他担任新四军团政委、师政治部宣传部长、《拂晓报》社长兼总编辑、华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长,还是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第一副部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均改名“陈其五”。1962年曾受到错误处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党籍。后任上海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日在上海病逝。
1939年1月,经组织决定,离开卫立煌部而由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介绍到彭雪枫部(即后来的新四军四师)工作,2月,在皖北亳县观音堂书案店地区正式参军。1945年秋,中共华东局和新四军军部北上山东,中共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在淮南成立。11月间,调任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1947年2月,三野即华东野战军成立,他出任前委委员、政治部宣传部长兼新华社华东前线总分社社长。这一时期,又随军转战苏皖地区,参加涟水等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重点进攻,参加过、、、渡江等战役,还起草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该文于日发表,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949年4月下旬胜利渡江后,又参加常、苏、沪等地接管工作,出任上海市军管会政治部副部长。同年7月起,在担任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和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同时,还兼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宣传部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党组书记、第一副部长、上海高教科学工作部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1956年起,担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从事党的宣传、教育、理论和文艺战线上的领导工作。1962年,因在上海主持传达周恩来、陈毅在广州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受到张春桥的追查;1963年,因在上海第二次文代会上支持巴金向党交心的发言,遭到左倾路线的迫害。1965年被错误开除党籍,调到江苏农学院任教务处副处长。“文化大革命”期间,遭迫害致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中共上海市委复查,决定给予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名誉。
刘毓璜刘毓璠
——英年早逝的革命骄子
刘毓璠(年),刘晦九三子。1932年于巢县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其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扬州中学。1935年秋,进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并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时,东北三省已遭日军铁蹄践踏,他在校期间,以“古流”、“黄河古流”等笔名不断向本校学生会主办的刊物投稿,积极宣传抗日。“一二·九”爆发后,他先后参加铁流文艺社、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积极参与天津大中学校组织的“五·二八”大游行,大力开展募集寒衣声援抗日将士以及营救“七君子”签名运动,争取天津“洪帮”组织参加抗日活动。1936年夏,他随兄长刘毓璜、刘毓珩等返回家乡,投身到地方抗日救亡活动中。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毅然决然辍学,并告别了相聚仅仅一个月的新婚妻子而北上,奔赴山西八路军总部。再由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国民政府新五军十一团,担任政训室副主任。其间,刘毓璠经周密策划与不断开导,该团团长王天祥终于弃暗投明,率全团起义并加入八路军。
刘毓璠身在污泥中仍一尘不染,平时省吃俭用,所余全交给党组织作活动经费。1939年底,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他服从党组织决定,返回中共北方局工作,任宣传材料科科长,负责编辑《党的生活》、《敌伪研究》、《材料汇编》等刊物,在党内外广为散发,宣传团结抗日,揭露日伪暴行,反对投降分裂,激励军民抗敌。1942年5月,侵华日军对太行山区进行大扫荡,刘毓璠随八路军总部及中共北方局转移。在反扫荡战斗中,刘毓璠随军在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27岁。烔炀镇文史资料:解放后巢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曹树华传略 -烔炀镇人民政府
欢迎访问烔炀镇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 >
烔炀镇文史资料:解放后巢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曹树华传略
发布时间: 14:36:47 &&&
来源:本站 &&&
曹树华传略
&&&&曹树华,()原名曹金榜,又名周化名,巢县解放后第一任巢县县委书记。
&&& 1917年7月,曹树华出生于巢县歧阳乡(今属烔炀镇)西宋村。父亲曹福贵一生务农,农闲捕点鱼、虾卖卖。他老实巴交,为人忠厚。柘皋刚解放时,一次他到柘皋去卖鱼,被几个小痞子把鱼抢光了。有人说,你们胆子不小呀,连曹政委父亲的鱼也敢抢!小痞子连忙把鱼送回来,口口声声赔不是。曹父从此再也不去柘皋卖鱼了。
&&&&解放前,曹家有自耕田7亩。曹树华兄妹4人,家中生活勉强能过。树华自幼放牛读私塾,后到唐嘴小学读书,毕业后在家务农。他自小秉性温和,很像父亲,在村里年轻人中有人缘,也被老一辈看好。
&&& 1938年4月,抗战还不到一年,巢城沦陷。国民党军队撤到大后方,共产党人在敌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那一年曹树华20出头,是乡里有点文化的年青人,在看到唐嘴小学门前贴出招收抗日干训班学员的布告时,对父亲说,我要报名参加!父亲问,是当兵吗?他说,是受训。8月,曹树华带着铺盖和同学乔智(即宋皓明)、张晔一道前往黄山小殷洼,报名参加训练班学习,经过简单的面试都被录取了。
&&&&小殷洼训练班是中共巢县特支以巢县动委会名义举办的训练班,旨在培养青年抗日干部。首批录取的有30多人。学员入学后,学习党的宗旨及我党抗日纲领和主张。在这里,曹树华第一次聆听到对“亡国论”、“速胜论”的批判,第一次领略建立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抗战的理念。训练班着重培训学员如何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谋划组建农抗、妇抗、青抗等群众抗日组织。这次培训,是对曹树华一次重要的思想武装。
&&&&三个月训练结束后,曹树华和几位学员经中共皖东工委挑选,分配到省动委会派出的第三十工作团工作。报到前他回到西宋村,告诉父亲,训练班为他谋了事,是动员老百姓打鬼子的差事。
&&&&省三十工作团是省动委会派驻皖东的抗日工作团,我党利用它在政治上的合法地位,对民众进行抗日宣传和组织动员工作。工作团多数成员是中共党员,团内建立党支部,曹树华在训练班期间已被培养为党的积极分子,比较成熟,调入团内不久,即于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省三十工作团离开巢县派驻含和地区。曹随工作团团长、和含县委书记时生在和县善厚集、全椒、赤镇一带开展救亡工作。他们走村串户,宣讲抗日救亡。在集镇上张贴标语、漫画,开展文娱宣传,营造抗日舆论和声势。在他们宣传鼓动下,原来沉闷的和北农村有了抗日的气氛。接下来,曹树华分工在善厚集周边组建农抗、青抗、妇抗,同时在抗联组织中培养、发展贫苦农民加入党组织。至1939年9月,共发展了72人入党,成立4个党支部。曹树华在省三十工作团约一年的工作,组织上对他的评价是:对党忠诚可靠,工作埋头苦干,组织能力较强,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1939年秋,善厚集周边流行瘟疫,时生生病到外地治疗,曹树华坚持留在疫区工作。当时正处于组建游击武装的关键时期,他没离开,直到完成任务。
&&&&由于工作团卓有成效的工作,含和地区党组织发展迅速,相继建立区委、和含工委、和含县委。曹树华为县委委员,组织部长。
&&& 1939年冬,皖东形势恶化。趁日伪军进攻和北地区,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柏承君、刘子清调集千余兵力向和含地区进剿。形势迫使和含县委向含巢边境移动。1940年2月,曹树华回到巢北,为中共巢县县委委员。4月,接任组织部长。继之,以淮南路工委书记身份,和乔智一起,以亲友、同学等关系,在家乡西宋、唐家嘴、沿湖一带开展建党工作,发展党员数十人。不久建立西宋“不折”支部和唐嘴“再励”支部,继之又建立“精武”支部。1940年4月,成立沿湖区委,曹树华兼任书记,乔智为委员。
&&& 1940年秋,中共巢县县委及独立营北上定远。为统一巢北地区党的领导,中共和含巢无中心县委决定成立中共巢含工作委员会,由曹树华任工委书记。工委先后辖柘皋、柘黄、夏阁、沿湖、包山等区委。工委机关设在唐家嘴村赵家庄房。
&& &曹在巢北除了秘密建党外,还担负重要的军事任务。1940年9月,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主力一部在巢南山区建立游击纵队前方司令部,为了沟通与淮南根据地的联系,亟待建立交通联络线。两地的交通,除了跨越巢湖水上和淮南铁路线外还有数处日伪顽的驻军封锁线,因此,一方面靠纵队武装来打通,另方面靠沿线各区委地下党组织及武装分队常年来维护。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曹树华精心安排建立地下交通员队伍,建立相对固定的交通联络点。历时两个月,即在小昌、大罗花园、姚宋、庙集、小张等村建立秘密联络点,安排地下党员驻点交通。同时在大庙集镇上建立交通大站,由党员吴云任站长,统一领导各交通点的工作。吴云是木匠出身,在镇上开了家木匠店作掩护,两个徒弟都是交通员。大站和交通点负责护送人员、物资过境,负责同志过境由吴云亲自护送。大约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条交通线成为江北游击纵队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 1941年春,曹树华调离巢北,到巢南皖中抗日根据地工作。此间,参加了舒无地委在郭家山举办的区级党员干部训练班学习,继之又配合和含巢无中心县委书记林岩在龙洞门举办乡级党员干部训练班。5月以后,四县中心县委改为和含巢县委离开巢南山区,曹树华留在巢南,参加巢无庐中心县委,为委员(后为中共巢无县委委员),任中共石涧埠区委书记。
&&&&石涧埠区紧靠根据地中心区。自1942年春,巢无独立团以该区为依托,向无西北发展,曹树华领导的区委在发动群众、支持部队发展和征粮筹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此外,该区还在开展反伪化、反蚕食、反“围剿”的斗争中,为保卫根据地中心区发挥了重要的屏障作用。
&&&&七师北撤,曹树华随军到苏北。1947年底,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为贯彻党中央将战火烧到蒋管区的战略部署,原皖江根据地的一批地方干部受国区部的派遣陆续回到巢无。年底,曹树华从苏北动身返回巢县。在路西,他遇到从山东派回皖江的唐晓光,同了一段路又分开了。
&&&&此时,巢北地区从1947年春就处于国民党重点清剿之下。除了桂系主力外,还有保五、保六等地方部队。原活动在这里的我地方武装李刚部无法存身,难以发展,曹树华此行目的是寻找他们。他首先来到原来李刚部活动的巢合边界地区。此时反动当局在巢北区乡搞联保连坐,白天站岗,晚上放哨,生人进出村庄,鸣锣告警,其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曹只身从肥东进入巢北,有过这样一段自述:
&&& “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时刻。腊月里刚过小年,小中时分我沿巢合公路来到肥东与巢县搭界的东山口。冬日的天空彤云密布,原野一片苍茫,远方山岭狰狞恐怖,如似虎豹豺狼,张开血盆大口……。零星的枪声,换来阵阵老鸹声。于是,我深深呼了一口气,走了过去。进山口,迎面碰到一个老头。那年头能外出走动的只有老人了。我问他,大爷,李刚部队在哪里?老人惊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我说,我儿子在他部队,想接他回去过年。他回过神来,四面望了望,紧张地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前面村子就有保六团,赶快到我家去。他家就住在山口东南边村子里,到了家,他搞饭给我吃,吃过饭给我找个粪筐子,粪耙子,还用稻草给我扎上衣裤,送我出门。走不远就告诉我前面是大吴村,村里住的全是保六团,这是必经之路,要闯过去。我要老人回去了,独自向大吴村走去。刚进村头,冤家路窄,迎面就碰上伪保长吴达桂。他肯定认出了我,我向他警视了一眼,他未作声,什么话没讲就走了过去。吴达桂当时肯定未向保六团报告,否则我当天就会被抓去。黄昏时,到了段家场陈家,抗战时我常住他家,陈家老婆又怕又热情,问,周先生现在来了,从哪里来?这里呆不得呀!尽是保六团。她搞了一碗肉汤给我喝,要给我带路,我没要她送,天黑时分到了坝头蒋,在那里也碰到一个老人。老人一眼就认出了我,一把抓住我的肩膀。说,不能再往前走了!什么地方都去不得,快到我家去!这家弟兄多,一共8个,老二是二战时期老党员,自首过,抗战时重新入党。到他家的第二天,保六团就搜查到坝头蒋村,这是敌人春节前的一次普遍搜查行动。我躲在他家夹墙里。在他家住了三天,向他们讲了外面的形势,告诉他们明年一开春,解放军就要打过来了……。大年三十前一天,我绕路从上李村回到西宋。天黑,在上李岗头上碰见一个挑担子的人。他认得我,显得有点紧张,歇下担子就说,你不要命啦!还大摇大摆地走呢!边讲边脱下自己头上马虎帽,套到我头上,又把担子压在我肩上,护着我到小白家(即赵家庄房),找到我舅舅。舅舅告诉我,风声紧得狠!你老表昨天还被乡里抓去吊打了一顿,责问你们下落。当天夜里,母亲接我回家,把我藏在门外柴棚里。大年初一,母亲跟我说,村里本家曹金满知道你回来了,要见你,说有话对你讲。我考虑一下就和他见了面。他是来告诉我这边情况的,说李刚部队已到巢南,找他需到巢南去。
&&&&我一回来,村里就有动静,母亲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年初三一大早,叛变分子丁长青就带着保六团的几名小兵来捉曹金满。碰巧在村头被小孩看见,跑去告诉金满,躲过敌人的搜查。初四晚,我、父亲和金满三人连夜下巢湖。那几天湖边封锁特别紧,所有的船只都查封了,不知金满从哪里搞来一张大盆。我们三人上了大盆,母亲站在大埂上,监视周围动静,大盆划了好远,母亲还未离开。第二天天开亮时我们到了巢南高林桥。”
&&&&到巢南以后,曹树华得知,中共皖西四地委、皖西军区四分区刚刚在巢无边境地区宣布成立。他在银屏山里再次见到唐晓光时,唐已被任命为四地委书记。唐告诉他,地委研究,安排他到李刚部任政委。过了几天,就与李刚在银屏山里见了面。曹树华到李刚部没几天就遇上敌杨创奇率138旅及保六团计1500余众,“围剿”皖西四分区。分区为保存力量,采取避敌锋芒、分路转移的战略方针。李刚部及巢无独立营撤向含山。地委、分区首长唐晓光、宋尔廉等随部队行动。2月23日,曹树华、李刚率部攻打含山陶厂,拿下敌在陶厂的仓库。撤出时天还未亮,部队在苍山脚下与杨敌主力一部遭遇,双方展开激战。杨创奇宣称发现了四分区的主力,于是从巢无连续调兵围堵李刚部。这期间,李刚部天天在转移,敌人处处在紧逼,往往是李刚部前脚走,敌人后脚就赶到。曹树华考虑地委、分区首长安全,建议将他们护送到比较安全隐蔽的地点,然后再率部队与敌兜圈子。月末,部队进入巢合交界的东黄山,恰遇大雪,战士们个个成了雪人。风雪中,部队长途跋涉直奔清水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撤到东山口以西叶家山洼。经过这阵子折腾,部队被打散了许多,也有逃跑开小差的。到山昂集时,原来2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二、三十人了。在困难时期,曹树华给李刚以信赖和支持,以给战士鼓舞和力量,讲我解放大军全面进入大反攻,胜利的日子不远啦!困难是暂时的,敌人的优势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只要我们咬咬牙就能挺过去!他和李刚商议,部队在陆上呆不住,就到水上去!于是连夜开到巢湖边,找几条大船,开始了水上斗争。
&&&&水上斗争虽然避开敌人的跟踪和“围剿”,但给战士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巢湖水面上,缺少粮食、蔬菜,天天以鱼虾充饥,几天下来,个个口角生疮,话都讲不出来。这段艰难历程曹树华直到老年都忘不了,经常提起。
&&&&水上斗争延续了好多天后,李刚和曹树华商议再上岸,打破敌人的封锁,建立自己隐蔽的立足点。行动前将船上几十号人分成几个小组,每组2到3人,上岸后就镇压坏蛋。坏蛋的名单早已开好,完事后张贴布告,公布罪状。第一次上岸,曹树华带的5个组,一次镇压坏蛋l7人,这些人都是迫害新四军家属,为保六团通风报信和杀害我受伤战士罪大恶极之人。这一招果然厉害,几次打击以后,敌人的气焰打下去了,战士们的斗志上来了。地方上的保甲长开始向游击队示好,为我方传话。部队进村,他们徉装不知,慢慢形成了两面政权。
&&& 3月初,群众报信说,敌联防队在凤凰集开会,强迫群众搞联保连坐。曹和李刚商议认为可以出手。战士们穿上老百姓衣服,分3股潜入集上。一阵枪响,仅半小时就全歼敌人一个排,生俘敌联防主任郑大祥。三月,巢无的斗争形势发生了变化,我解放大军开始南下。下旬,由华东野战军派遣的四纵南下先遣支队,在孙仲德、顾鸿带领下到达皖中。5月初,三野派出的马长炎、高立中所带的渡江侦察部队挺进皖西,后转入巢无活动。两支主力配合四分区武装在巢南簸箕场、龙骨山、笑泉口与敌杨创奇旅,地方保五、保六、保七三个保安团,展开决战,歼灭其大部,取得巢无地区决定性的胜利。此间,曹树华、李刚部在巢北的被动局面扭转过来,7月,开始出击敌军。下旬,夜袭敌烟墩岗碉堡,俘敌排以下官兵23人,缴获轻机枪2挺,三八步枪20余支。9月,包抄上李村敌巢县自卫中队吴文杰部。李刚、曹树华各带几十名战士实施围点打援,歼灭吴文杰中队大部,缴获步枪50余支,轻机枪2挺。月末,进驻柘皋的保五团联系驻烔炀太和集两地驻军分三路“围剿”李刚部。李部得到情报后,以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在大程村歼其太和集敌军一个连,跳出敌包围圈。战斗中俘敌连长,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10月,敌保五团再次纠集3个连袭击驻童家集的李刚部。部队在反击战中缴获重机枪2挺,步枪60余支。一连串的胜利,使李刚部发展到400人,武器装备大为改善。
&&&&曹树华在李刚部任职一年多。此间,部队经历损失惨重、重新发展的艰苦过程。作为政治委员,在这支军事素质远不如正规军队的队伍里,参与领导,改造这支部队;参于决策,指挥战斗,使部队在战斗中成长壮大。他掌握军心,教育干部战士遵纪守法,爱护百姓,争取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他对李刚尊重爱护,处处维护他的威信,确保他的军令畅通和军事任务的完成。
&&&&解放战争时期,曹树华还在地方兼任中共巢含县委书记职务。在敌我拉锯战中,负责保护地方党组织。斗争中重建了巢二、巢三区民主政府,1949年春又陆续组建区队武装。地方政府在发动群众、解决部队军需等方面提供帮助,支持了部队的发展。
&&&&淮海战役胜利后,我解放大军横扫江淮大地的南逃敌军。以李剐部为主体组建的巢县独立团,全力投入拔除境内残存敌据点和收复城镇的战斗。1949年元月,国民党巢县县大队大队长程德鉴率部向巢县独立团投诚。1月22日,李刚率独立团解放柘皋。巢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柘皋宣告成立,曹树华被任命为县委书记。
&&&&建国初期,曹树华主政巢县县委工作,坚持良好民主作风,反对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和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他十分注重搞好新老干部、本地和外地干部之间的关系,搞好团结,整合一班人在民主建政、剿匪反霸、支援大军渡江、恢复工商业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新中国成立后三年恢复时期,巢县县委工作显然好于周边兄弟县市。上级党组织对曹的评价是:经过战争锻炼,政治成熟,主政能力较强。1952年6月,中共皖北区党委调曹树华参加华东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任华东局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副处长。1955年1月调中共上海市扬树浦区任组织部长.2月任区委委员、常委,1956年任扬树浦区区委副书记。1967年病故。(杨临生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名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