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我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活动的义务吗?为什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单选题:1、地震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等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归口管理,统一、准确、及时发布。  A、国务院  B、当地政府  C、地震部门正确答案:A2、()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A、4级  B、5级  C、6级  D、7级正确答案:B3、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A、三个月  B、1-2年  C、10年  D、5年正确答案:C4、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  A、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B、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  C、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  D、1330年山西洪洞地震正确答案:B5、地球上一年大约发生()万次地震?  A、300  B、400  C、500  D、,正确答案:C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  A、财政预算  B、年度计划  C、长远规划正确答案:A7、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正确答案:D8、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  A、横波  B、纵波  C、面波正确答案:B9、我国历史上发生8级以上地震共()。  A、20次  B、15次  C、19次  D、23次正确答案:C10、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各类建(构)筑物的()和倒塌。  A、损坏  B、破坏  C、损毁正确答案:A11、违反防震减灾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法律责任  C、行政责任  D、刑事责任正确答案:D12、一些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在未来的震中及其外围地区会出现各种各样平时未曾出现过的与地震活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称之为地震异常或地震前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地震前兆现象的是:()  A、蛇出洞、老鼠搬家、鸡鹅高飞  B、小兔发疯、鱼变傻、黄鼠狼搬家  C、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  D、在繁殖季节,出现大量蟾蜍集体搬家正确答案:D13、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有()次左右。  A、10000  B、5000  C、1000  D、20000正确答案:C14、唐山地震使整个城市几乎全部毁灭,其主要原因是()。  A、没有较准确的地震预报  B、唐山是一座没有设防的城市  C、地震震级大正确答案:B1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的防震减灾意识。  A、学生  B、市民  C、公民正确答案:C16、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A、张衡  B、爱迪生  C、李四光  D、蔡伦正确答案:A17、()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  A、震灾预防  B、防震减灾  C、地震救灾正确答案:B18、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倍。  A、10  B、30  C、100  D、50正确答案:B19、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每年10月的()星期三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正确答案:B20、我国较大规模地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从()震后开始的。  A、1966年邢台地震  B、1975年海城地震  C、1976年唐山地震正确答案:A21、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三个圈层。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壳、地幔正确答案:A22、我国防震减灾的重点在()。  A、农村  B、城市  C、学校正确答案:B23、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级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37.5万人受伤。  A、7.8级  B、7.6级  C、8级  D、8.9级正确答案:C24、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级。  A、2~3  B、3~4.5  C、5~7  D、7~9正确答案:B25、地震对策是人类旨在减轻地震自然灾害、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战略战术。  A、最佳  B、最好  C、重要正确答案:A26、当你听说某日某时某分,将发生几点几级大地震,你应()。  A、尽快告诉亲戚  B、立即组织家人到开阔地,同时做好备震的物质准备  C、不信不传,必要时向地震部门报告或询问正确答案:C27、地震时引发的()次生灾害最严重。  A、火灾  B、海啸  C、瘟疫正确答案:A多选题:1、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该:()  A、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的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不要使用明火;  D、乘坐电梯迅速离开。正确答案:A,B,C2、目前世界上地震预报工作开展比较好的有哪几个国家?()  A、日本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正确答案:A,B,C,D3、我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  A、地震监测预报  B、震灾预防  C、紧急救援  D、台网建设正确答案:A,B,C4、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三大工作体系。  A、地震监测预报  B、震灾预防  C、灾后救助  D、紧急救援正确答案:A,B,D5、地震破坏作用的特点有()。  A、破坏面积广  B、具在连锁性  C、具有多发性  D、破坏性大正确答案:A,B,C6、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A、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  B、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  C、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作用;  D、实行以个人为主的救灾体制。正确答案:A,B,C7、怎样识别地震谣传?以下哪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  A、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B、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  C、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  D、传说是某个地震专家发布的预报正确答案:A,B,C,D8、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描述。其中()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  A、时间  B、震中距  C、地点  D、震级正确答案:A,C,D9、地震的直接灾害有()  A、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B、人员伤亡  C、海啸  D、地面破坏正确答案:A,B,C,D10、抗震防灾规划有()层次。  A、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B、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C、单位抗震防灾规划、单位抗震防灾对策  D、人流集中场所及特殊行业的抗震防灾应急预案正确答案:A,B,C,D11、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A、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B、乘客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作好防御姿势;  C、车辆行驶中,乘客应急立即跳车求生;  D、司机应将车辆减速行使,远离桥梁、悬崖等危险地段。正确答案:A,B,D12、如何预防地震次生灾害?()  A、制订防止地震次生灾害应急预案并付诸实施;  B、平震结合,切实加强对次生灾害源的管理;  C、加强对次生灾害类源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应变能力;  D、经常检查,消除隐患,备足抢险器械。正确答案:A,B,C,D13、中国地震活动的特点是()。  A、频度高  B、强度大  C、震源浅  D、分布广正确答案:A,B,C,D14、户外怎样避震?()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避开人多的地方;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B、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C、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D、进入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正确答案:A,B,C15、地震时,室内家具、物品的倾倒、坠落等,常常是致人伤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家具物品的摆放要合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防止掉落或倾倒伤人、伤物  B、有利于形成三角空间以便震时藏身避险;  C、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便于震时从室内撤离;  D、处置好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正确答案:A,B,C,D16、地震成灾的主要因素有()。  A、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地震发生的时间  B、场地条件、建筑物的质量  C、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  D、对地震的防御状况正确答案:A,B,C,D17、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  A、地震监测、地震预报  B、震害防御  C、地震应急  D、地震救灾与重建正确答案:A,B,C,D18、地震时,在室内遇到火灾,应该:()  A、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必要时要匍匐前行;  C、设法隔断火源;  D、跳楼逃生。正确答案:A,B,C19、各级政府在震前应作好哪些准备工作?()  A、制定切实可行的大震应急预案,协调好各部门工作,并随时检查督促,落到实处。  B、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灾自救能力。  C、作好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工作,尤其要加强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能力。  D、建立好地震生活领导体制。正确答案:A,B,C,D20、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  A、喜马拉雅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海岭地震带  D、欧亚地震带正确答案:B,C,D21、应急药品主要包括:()  A、医用材料:胶布、体温计、剪刀、酒精棉球。  B、外用药:碘酒、眼药水、烫伤药膏、消炎粉。  C、内服药:退烧片、止泻药、保心丸、止痛片、抗生素、催吐药。  D、消毒水。正确答案:A,B,C,D22、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A、不相信  B、不传播  C、及时报告  D、随意散布正确答案:A,B,C23、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  A、预防为主  B、震害防御  C、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D、地震应急正确答案:A,C24、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  A、坚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坚固的家具边;  B、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  C、内承重墙墙角;  D、阳台或楼道。正确答案:A,B,C25、地震宏观前兆现象主要有()。  A、地下水异常  B、动物异常  C、地声  D、地光正确答案:A,B,C,D判断题1、震后被困在室内,余震不断发生,你的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等待救援要有一定时间,因此,要尽量搬开身边可移动的杂物,扩大生存空间。正确答案:正确2、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震后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正确答案:正确3、地震预报包括4种类型: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正确答案:正确4、1976年唐山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破坏性地震。正确答案:正确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日起颁布实施。正确答案:正确6、《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于1995年6月l日起施行。正确答案:错误7、震后被困在室内,余震不断发生,你的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等待救援要有一定时间,因此,要尽量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进一步被埋压。正确答案:正确8、在商场、饭店等处,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正确答案:正确9、“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的传闻是谣传。您的答案:正确,正确答案:正确10、通常地震都发生在距地面1000公里以下的地方。正确答案:错误1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正确答案:正确12、颁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正确答案:正确13、挖掘扒救被埋压人员时,应掌握的原则是:(l)应先易后难;(2)先近后远;(3)先轻伤后重伤;(4)先扒活人后挖死者;(5)尽可能地先扒青壮年和医务工作者;(6)对于被压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可先将头、胸露出后,暂时放置,先机救周围的被埋压者。总原则是争取时间,扩大战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扒救挖掘的失误造成的伤亡。正确答案:正确14、避震时用双手、书包或其他物品保护头部,并注意用衣物掩住口鼻。正确答案:正确15、观测到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报告,不得直接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正确答案:错误16、在挖掘扒救被埋压着时,应遵循的扒救次序是:(1)确定头部位置,先将头部扒出,并设法将呼吸道的堵塞物排除。(2)上肢;(3)下肢;(4)在无法确定伤情之前,绝对禁止强力牵拉四肢;(5)切忌因救人心切,忽略上下左右的环境伤害其它未被挖救者。正确答案:正确17、震中距是指从地面上的一点到震中的距离。一般情况下,震中距越大,也就是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地面造成的损失越小。正确答案:正确18、天气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异常说明地震要来了。正确答案:错误19、世界上最深的地震发生在中国,震源深度为720公里。正确答案:错误20、地震应急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抗震救灾和抢险行动。正确答案:正确21、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今后绝对不会发生强震。正确答案:错误22、《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一般为20日,必要时,可延长10日。正确答案:错误23、地震时,地面遭受破坏的程度叫烈度。同一个地震由于距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远近不同,受到的破坏程度和人对地震的感觉也不一样,因此烈度也不相同。正确答案:正确24、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正确答案:正确25、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政府统一发布制度。正确答案:正确26、我国共划分为23个地震带。正确答案:正确27、我国地震预报水平目前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正确答案:正确28、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正确答案:正确29、在影剧院、体育场馆,观众可趴在座椅旁、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地疏散。正确答案:正确30、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今后绝对不会发生强震。正确答案:错误31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正确答案:错误32、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震后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正确答案:正确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广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首页 >政府立法 >立法意见征集
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修正草案送审稿,11月16日截止)
一、修改第二十一条为:
第二十一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强制性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前款规定的建设工程项目报批前的强制性评估事项,按国家有关规定的程序执行。
一般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二、删除第二十四条。
三、修改第二十六条为:
第二十五条&&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项目报批时,应当提供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各级发展改革和建设、规划部门应当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作为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审查的必备内容。
对未按照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各有关主管部门不予审批。
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将抗震设防纳入监理范围。
四、修改第二十七条为: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实施和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修改后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等防震减灾活动。
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经费投入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相适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防震减灾规划应当符合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纳入城乡规划统筹实施,并与本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等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财政、建设、规划、民政、卫生、公安、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教育、环保、气象、应急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其日常工作由本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承担。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的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地震监测预报
第九条&&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地震监测台网密度应当满足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需要。&
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地震监测台网总体规划和省防震减灾规划,制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监测台网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市、县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省地震监测台网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监测台网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纳入同级地震监测台网规划,支持全省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
第十条&&地震监测台网(站)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国家和省投资建设的省地震监测台网(站)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市、县地震监测台网(站)由所在市、县人民政府投资建设、运行和维护,同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并接受上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十一条&&下列重大建设工程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站):
(一)核电站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其他核设施;
(二)存在发震构造,且可能诱发五级以上地震的大型水库;
(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矿山、石油化工、燃气等大型建设工程。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站)由建设单位负责建设、运行和维护,并接受省、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专用地震监测台网(站)也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管理,其运行和维护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下列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或者设施,应当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所需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一)核电站和其他核设施;
(二)特大桥梁;&
(三)大型水库大坝。
一百二十米以上的超高层建(构)筑物或者结构特殊、对经济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建设工程或者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
强震动监测设施由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负责管理,并接受省、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制定需要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建设工程的地方标准。
第十三条&&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震监测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共享,为社会提供服务。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站)和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地震监测信息应当纳入全省地震监测信息系统。
第十四条&&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海洋主管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海洋地震信息速报制度。海域地震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海洋主管部门和当地海事管理机构通报情况;海域地震可能影响海域作业安全或者引发海啸的,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还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报告。
第十五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统一由省人民政府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
对社会上出现的地震传言或者谣言,各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发布正确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澄清,应急、通信、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新闻媒体应当配合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宣传正确信息。
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展地震监测、预测等防震减灾相关科学技术活动,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异常信息处理制度,及时组织调查核实所收到的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信息,并视情况公开核实结果。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划定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
各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新建、改建、扩建或者已建地震监测设施的技术性能及观测环境保护范围通报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和公安等有关部门。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
第三章&&地震灾害预防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地震活动断层调查,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市、县人民政府还应当组织开展震害预测,为编制、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提供依据。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地震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城市震害预测及地震活动断层调查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提供所需的信息和资料。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时,应当采用地震烈度区划图、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小区划图的结果,确保规划符合防震减灾的总体要求。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协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加强区内震情信息交流与会商,开展地区间联防协作。
第二十一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强制性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前款规定的建设工程项目报批前的强制性评估事项,按国家有关规定的程序执行。
一般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第二十二条&&学校、医院、机场、车站、体育场馆、大型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当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第二十三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向评价项目所在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其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下列区域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地震小区划图:
(一)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城镇规划区;
(二)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内的新建开发区;
(三)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以上(含Ⅵ度分界线两侧各八公里范围内),或者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四公里地区内的城市、经济开发区;
(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重点地区。
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地震小区划图进行初步审查,并在受理申请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经审定的地震小区划图应当作为城乡规划和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项目报批时,应当提供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各级发展改革和建设、规划部门应当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作为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审查的必备内容。
对未按照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各有关主管部门不予审批。
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将抗震设防纳入监理范围。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实施和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对辖区内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进行抗震性能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检测单位承担。
抗震加固工程应当按照建设工程报建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构)筑物使用说明书中说明建筑抗震设施与减震、隔震装置。
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进行装修、维修、改建时,不得擅自破坏主体结构、增加荷载,不得破坏抗震设施与减震、隔震装置。
第二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住宅和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管理,增加资金投入,建设抗震设防示范工程,引导农村建设具有抗震性能的房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建设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农村住宅实用抗震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农村住宅建设技术标准,开展地震环境和场地条件勘察,提供地震环境、建房选址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编制农村住宅抗震设计图集和施工技术指南,并向建房村民免费提供。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组织开展农村建筑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时,应当包括防震减灾内容。
第三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宣传活动计划,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防震减灾知识列入各级公务员培训教育内容。
幼儿园、学校应当将防震减灾知识和避险逃生、自救、互救技能纳入公共安全教学内容,每学年组织一次以上地震应急救援和疏散演练;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地震应急救援和疏散演练,增强安全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地震应急救援和疏散演练给予指导。
每年五月开展全省防震减灾宣传周活动。
第四章&&地震应急与救援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组织联合演练,健全指挥调度、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社会动员等工作机制,提高地震应急救援、灾后安置组织指挥和应变能力。&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预案。
第三十三条&&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电力、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大型车站、机场、港口、大型商场、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核电、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省人民政府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地震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立由公安、地震、卫生、建设、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参与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应急启动和联动机制。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应当配备相应的装备、器材,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
第三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
地震灾害救援志愿服务包括以下内容:
(一)开展防震减灾、地震应急知识科普宣传;
(二)进行地震宏观异常观测活动和震时的灾情速报;
(三)地震发生后,组织开展自救互救、人员紧急疏导;
(四)协助灾区政府和专业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灾物资发放、平息地震谣言、安定民心等工作。
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与演练,使志愿者掌握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技能,增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并纳入城乡规划统筹实施,利用广场、绿地、公园、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场所与设施,统筹规划和建设具备安全避险、医疗救护等功能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应当向社会公布,并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学校、住宅区、医院、剧场剧院、大型商场、大型酒店、体育场馆、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应急疏散通道应当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第三十七条&&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启用时应当配置以下基本设施:
(一)应急篷宿区设施;
(二)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
(三)应急供水、供电、通信设施;
(四)排污、垃圾储运设施;
(五)应急通道;
(六)临时流动公厕。
第三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震灾害抢险救灾装备储备制度,做好抢险救灾装备所有人登记工作。
地震灾害发生后,根据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需要,当地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征用物资、设备或者占用场地。征用物资、设备或者占用场地的,事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的,应当给予补偿。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检查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地震应急保障措施。
第四十条&&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预报区内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做好抢险救灾准备。
第四十一条&&地震灾害发生后,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按照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开展紧急救援行动,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抢险救灾;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震情监视,及时提出地震趋势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调查、评估;
(二)民政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统筹安排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协调做好转移安置灾民工作,开放应急避难场所,妥善安排灾民基本生活;&
(三)财政部门应当统筹安排灾害救助资金;
(四)卫生、医药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迅速开展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和心理援助工作;
(五)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保持通往灾区应急专用通道的畅通,为参加灾区救援的车辆核发专用通行标志;
(六)通信部门应当开设应急专用信道,保证灾区通信畅通;
(七)建设、市政、交通运输、水务、供电、通信、环保、房管等部门,应当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调查、评估,并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对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八)公安部门应当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消防、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秩序;
(九)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对地震引发或者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并做好应急防范和处置工作。
第四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震震情、灾情信息报告制度。
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在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震情、灾情等信息,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地震灾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震情、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不得迟报、谎报、瞒报。
地震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等信息由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统一对外发布。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一般建设工程未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或者在地震小区划范围内而未按照地震小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应急避难场所,保持疏散通道完好与畅通和设置明显标志的,或者未制定地震应急预案、不开展相应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震减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