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做工作中细心认真的文章非常认真,细心,可用数字几表达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范文最新资讯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在工作中要保持认真细心的态度.doc 5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在工作中要保持认真细心的态度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在工作中要保持认真细心的态度
有一个商场招聘收银员,经过筛选有三位小姐参加复试。
  复试由老板主持,当第一位小姐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时,老板拿出一张一百元的钞票,要这位小姐到楼下去给他买一包香烟。这位小姐觉得自己还没有被正式录用,就被老板无端指使,将来的工作一定会有很多麻烦事,于是干脆地拒绝了老板的要求,气冲冲地离开了老板的办公室。
  第二位小姐走进办公室后,老板也拿出了一张一百元的钞票,要她去买一包香烟。这位小姐很想给老板留下好印象,于是爽快地回答了。可是,当她到楼下买香烟时,却被告知这张一百元的钞票是假的,没办法,她只好用自己的一百元买了香烟,又把找来的零钱全部交给了老板,对假钞的事只字未提。   第三位小姐也同样被要求去买香烟。当她接过老板递过来的一百元钞票时并没有转身就走,而是仔细地看了看钞票,马上就发现这张钞票不大对劲儿,于是很客气地要求老板另外再给她一张钞票。老板微笑着拿回了那张一百元钞票。第三位小姐被录用了。
  细心、认真永远是成就工作的法宝。
赢得赏识的秘诀
赢得赏识的秘诀 人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尤其渴望博得上司的赏识,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并非易事,以下九条要诀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1. 服从上级领导 作为下级应该认识到,一个部门、一个组织都是通过对上级的服从来建立其秩序的。下级对上级的反抗必然会使各种秩序遭到破坏。因此,这种行为是不能允许的。当然,上级也是人,在许多方面并不比普通人强多少。有出色的上级;有无能的上级;有不爱负责的上级;有大权独揽的上级;有严的上级;有滑头的上级。上级有各种各样的类型,都难尽善尽美。但不管是什么样的上级,只要你在这一部门工作,都必须听从他的命令。 人虽然都有一种不愿服从别人的心理,但对比自己强的人还是能够接受的.因此,要从行动上增加服从的自觉性,有必要从上级的工作方面、人格方面,去寻找比自己强的一方,做出尊敬他、学习他的姿态。凡是尊敬上级、服从上级的部下,即使是最初上级对他一点好感也没有,也会逐渐改变印象。只要你认识到尊敬上级的必要性,就会从心理上排除对服从的抵触,就能摆脱那种耻于服从的感情。 2.理会上级意图 准确地理会上级意图,是获得上级好感、与上级发展关系的重要途径。领会上级意图关键在于认真听取上级的谈话。在听上级谈话时,有些人往往非常紧张,不仅理解不了上级的真实意图,而且有时连上级说的是什么都没有完全听清楚。正确的应该是不仅听清上级所谈的一切,而且要听出其中的隐意。这样,你才能概括他谈话的所有要意,并做出聪慧的应付。 要做到这一点,你应该忘却所有的紧张,静下心来把注意力集中到上级的谈话上来。当你的上级讲完后,你可以稍作静思,以示你对他的讲话的记忆和思索。然后,向他提一、两个用以澄清他谈话要点的问题,意在强调你注意并把握了他的谈话要点。或者用核对理解的措辞,把他的谈话概括地说一下。记住:上级领导人是不喜欢要他把话说两遍的人的。
3.适应上级要求 上级领导下级去完成任务,必须要上下合作。从这一点看去,所谓上级得意的部下应该是能够很好地理解上级的要求,创造出出色成绩的部下。 具体讲,适应上级的要求,就是能够掌握上级的性格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与之密切配合。比如,听取部下汇报的时候,有的上级必须用口头汇报,有的上级却要求写出书面材料,有的上级重视按道理和规章办事,有的上级却注重关系和人情,有的上级办事干净利落,非常果断,可有的上级走一步看一步,非常慎重。作为部下,必须抓住这些特征,积极地适应。诸如,对于干什么都要搞书面材料的文牍型上级,不能叫苦连天,而应照办。要知道,这并不是迎合,也不会丧失自己的个性。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协助上级干好工作。 4.体会上级处境 上级处理工作也有为难之处,对于必须有上级做出重大决策的问题,特别是在优柔寡断时,往往要征求部下的意见。当你感受到上级的这种境遇时,就可以对上级说:“我有这样一点想法,您看如何?”此时,上级会耐心去听。如果是些小事,就索性单刀直入地讲:“让我来干吧。”交换意见后,当你意识到你的想法与上级的想法相一致时,要等待上级的决断。当你意识到想法不同时,要表示“明白了”,而赶快退下来。 敏锐地觉察上级的处境和特定心情,适时地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取得上级信任的关键所在。 5.善于向上报告 一件工作是以上级的命令开始、以部下的报告结束的,部下担负的工作是不是进行得顺利,是上级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及时地报告可以缓解上级这种担心的心情。连情况如何也报告不清的部下是最令人不耐烦的。,部下做汇报要选取适宜的时机。当然.报告不能说谎。但不合时宜的报告也没有任何的价值,特别是坏的情报要尽快地向上级报告,越是有才能的上级,越想了解坏的情报。善于报告的部下,仅凭这一点,就会受到上司的喜欢。
6.理解上级难处 领导确实有很大的权力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5次下载&&|&&总68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30积分
5人评价41页
0人评价17页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10页
2人评价10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30积分当前位置: >>
一1数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 数一数一、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选择一幅看上 去简洁但信息又很丰富的场景图。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 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 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 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 是学习数学的方法。 同时, 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接触 1~10 各数, 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初步学会口头用 1-10 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数数、一一对应等数学家方法, 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四、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五、课时划分 数一数 1 课时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3 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接触 1~10 各数, 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初步学会口头用 1-10 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数数、一一对应等数学家方法, 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 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 二、 展开1.初步感知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 2.看图数数。 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 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 XXX 有几个吗?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 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 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 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圆点图表示个数。 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讨论: 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 7 个圆点来表示?8 个圆点呢?怎样表示气 球的个数?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用圆点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题 (1)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2)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 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2.课堂小结。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 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 3.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 4.实践活动题 ★★★题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学校藏着多少个数。板书设计:数一数 ☆ ☆ ☆ ☆ ☆ ☆ ☆ ☆ ☆ ☆ 10 个 ? ? ? ? ? ? ? ? ? ? ? ? 7个 ? ? ? ? 4个 ●●● ●●● 5个 6个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对新的校园环境比较好奇,结合这一特点,我用“校园图”(课件) 导入,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 10 以内 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 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 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 空间。教学中,要让学生特别是中差生会说,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显得尤 为重要。 下面就我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如下反思: 一、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 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 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 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 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此时此刻,此材此图,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 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 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这是儿童乐园,有 1 个滑梯、2 个秋千、3 只木马、 4 架飞机……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 于学生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年古训。可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 说,或许&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 甚至因此抑止了学习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自 信,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倾听他人的讲话,走向新的成功彼岸。例如,在教学数 20 以内的数时,我让学生各自数一数: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当学生不约而同 报出 20 根后,我又说你是怎样数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被我请到的第一位学生 站起来一根一根地数到了 20 根。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吗?这时我看到了一 张充满自信的脸举出了稚嫩的手,他站起来,说出了触动大家心弦的数法:我是 1 根 1 根地数到 20 根的。受他的启发,四根四根、三根三根等数法顿然而生。 我不失时机地称赞道:&××同学那样专心听他人的讲话,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 更好的方法,真棒!&作为教师,把握住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心理的 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第二单元 比一比一、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 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认 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 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 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 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 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长短、 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轻重。 2. 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 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 使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日常生活现象与数学的联系, 初步培养用数学眼光和数学方式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物体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四、教学难点: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轻重。 五、课时划分 比一比 1 课时 第一课时 比一比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 页的例题,完成第 4~7 页“想想做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长短、 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轻重。 2. 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 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 使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日常生活现象与数学的联系, 初步培养用数学眼光和数学方式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体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轻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揭示课题。 二、展开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 说说图画中有些什 么东西。 指导学生比较。 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以跳绳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 体比较的结果。 2.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 法。 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 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 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3. 茄子老师也找到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 请打开课本第 5 页,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老师从生活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同学们也帮老师比一比。再请一两个同学 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出示土豆和萝卜(重量相差不大) 、让学生想想用掂一掂的办法是不是能比 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 “想想做做”第 1 题。 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2) “想想做做”第 2 题。 明确题目要求,完成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 “想想做做”第 3 题。 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的信息。 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 ★★题 (1) “想想做做”第 4 题。 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 (2) “想想做做”第 5 题。 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3) “想想做做”第 6 题。 引导学生说出推理的过程。 (4) “想想做做”第 7 题。 找几个学生排一排,其他同学评价。 2.课堂小结。 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3.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 4.实践活动题 ★★★题 1.完成课后思考题。 2.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长短、高矮 比大小、轻重 《比一比》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比一比,课堂上还是比较完整的将这课的内容上完了,但仍发现有 很多问题。 在比较绳子长短这一内容时,出示主题图问学生:“你们还能比较 出两根绳子的长短?”学生回答说:“能,因为从上面看,绳子的上端是一样齐 的, 而小女孩在小男孩的下面, 所以小女孩拿的红绳子长。 我当时是这样说的: ” “你们回答的很好,但这样比较方便吗?”有的学生就是不方便了,我就顺势引 出要将两根绳子拉直,一端对齐进行长短的比较。之后让学生比较铅笔的长短和 直尺的长短,他们都能很好的进行比较,并能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高矮 的比较,学生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特别是加了实际的演示之后学生就更清楚 怎样比较高矮了。 轻重的比较,是个难点,在介绍天平的时候,告诉学生这个 和跷跷板的原理是一样的,他们才清楚了天平的用法。想想做做的第四题中的第 二个题目是难点中的难点,很难和学生说清楚,从“一个红萝卜和三个胡萝卜是 一样重的”到比较“一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的过程是重点,先让学生明白是 “一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比较轻重,在引导他们将两个胡萝卜难走,这样看 天平的那一端沉下去,就是哪个重!但在我讲了几遍后,再让学生说,可还是有 不会说,不明白的。真不知道怎么讲! 在课堂上能够合理地运用课上的资源,找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会很积极地跟着你的活动进行学习。比如,在比较 高矮的时候,通过请两位学生来演示以及教师自己和学生身高的比较,让学生更 直观地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也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提高。 第三单元一、教材分析分一分“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分类是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 部分。按照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部分 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 进比较。所以,教材在“比一比”之后及时安排“分一分”的教学。分类也是认 识事物、现象本质特征的思维方法,没有分类就没有整体与部分,就没有加减乘 除;没有分类就无法研究几何形体,也无法进行统计。 二、教学要求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三、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四、教学难点: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五、课时划分 分一分 1 课时第一课时 分一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9 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 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同学们都到商店里买过东西吧,你知道商店的商品时怎样摆放的吗 啊?指名回答。 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揭示课题。 二、展开 1. 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图中有几个货架?货架上欧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 途?你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 小结分类方法。 3. 反馈分类的结果。 4. 小结。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 “想想做做”第 1 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2) “想想做做”第 2 题。 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 是。 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同桌互相检查。 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题 (1)想想做第 3 题。 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什么呢?哟,红红绿绿的多 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想想做第 4 题。 2.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3.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 4.实践活动题 ★★★题 这时客人来了, 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可以 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板书设计: 分一分? ● ? □ ? ■ ? □ ?《分一分》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分一分》 ,从内容上看,没有太大的难处,学生都知道是怎样分 的,但最难得就是让他们说出是按什么分的。例题中出示的商店物体的摆放图, 学生都清楚每一个架子上摆的是什么,但当问他们这些物品是按什么分类的,学 生们就不知道了,我只好告诉他们是按用途进行分类的。 “想想做做”第 3 题 是要求连一连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你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之后再连一连。由 于叶子的个数比较多, 连线比较多, 为了美观还得要求学生不能将线连到一起去。 在课上检查他们连线的情况发现每个学生的差异还是挺大的, 有的学生能够画的 又直又美观,而有的学生画的很乱。这道题目在进行分类后,最好将属于同一类 的先放在一个盘子里, 一个盘子一个盘子地画, 这样就不会太乱。 “想想做做” 第 4 题,有多种分法,但在他们想不出分法时,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图,这样学 生就会很快地知道另一种分法了。 这几天教下来,发现要想使学生听你的课,就得先抓住他们的兴趣,让课堂活起来,但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不容易的。毕竟 一堂课上不可能都是新鲜的东西,要让学生紧跟着你的步子还是很困难的,所以 要时刻地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口令要时刻地强调。第四单元 认位置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 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 位, 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 上下很容易界定, 所以例题及随后的 “想想做做” 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前后,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 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认识。 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 有看图说话、游戏、摆放操作等。 二、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 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 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酷爱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 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 在的左右位置。 四、教学难点: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五、课时划分 认位置 1 课时 第一课时 认位置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0~11 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 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 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酷爱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 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 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 置。 教学难点: 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 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 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 我们把它叫做右手,接着举起左手问: “你能猜一猜在身体的左边的这只手叫什 么手吗?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二、展开 提问:小朋友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 有左右之分呢? 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 右边?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想想做做的第 1 题, 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左边是谁? 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同桌两个不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的三个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2)想想做做的第 2 题 说一说。 (3)想想做做第 3 题,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 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 ★★题 (1) 想想做做第 4 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说对就行。 (2) 听口令,做动作。 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右手,用右手摸 鼻子,用左手摸右眼,用左手摸左耳等。 2.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老师再作总结。 3.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 4.实践活动题 ★★★题 考考你。 出示“想想做做”第 5 题的图,同学之间交流。 板书设计:认位置? ? ★ ☆ ●?在★的()边★在?的()边?在★的()边☆在★的()边★在●的()边☆在?的()边《认位置》教学反思: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认上下、前后,但不 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 “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 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 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 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 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 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 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 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 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学生说出了前后或上下关 系也是可以的。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 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 1 题遵循这个 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 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 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想想做做”第 2、4 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 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 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 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数学活动课自主探究 最重的画“?” ,最轻的画“?” 。第 1 讲 比一比试一试 1.在最长的绳子旁的□里画“√” 。2.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 。练一练 1.最高的在□里画“√” ,最矮的在□里画“?” 。2.哪条线长,在长的后面画“√” 。( ( ( ( ) ) ) )3. 数一数,把你认为最先吃到萝卜的兔子圈起来。 4. 多的画“√” ,少的画“?” 。5. 最多的画“√” ,最少的画“?” 。 曹 冲 称 象 有人送给曹操一只大象, 曹操想知道它的重量。 这可难坏了朝中的百官, 因为那时谁也找不到这样一根大秤,能称出这只大象的体重。再说,即使能造出 这样大的秤,又怎样能把如此笨重的大象吊起来称呢? 正当大家无计可施的时候,忽然走出一个少年,他对大家说:“我有办 法!” 大家一看,这少年正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曹冲让官员们准备了一艘大 木船,先把象牵到船上,在船身沉入水面的地方画上记号,再把大象拉上岸来, 这时船身又浮了起来。然后往船上装石块,一直装到船身又沉到所画的记号处为 止,最后分若干次称称那些石块,求出它们重量的和,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第五单元一、教材分析认 数本单元教学 10 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 四段安 排。在认识1~5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 0 后插入=、>和<的教 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0 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 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数相对集中起 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安排几和 第几,=、>和<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0 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0 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 此,教材把 0 和 10 的认识单独安排。 二、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 0~10 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 0~10 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 能进行交流。 3.具体的情境图中, 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 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 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4.使学生认识符号“>” “<” “=”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 等于)来描述 10 以内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 1. 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 同,2. 能用 0~10 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 能进行交流。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 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学难点 1. 会读、会认、会写 0~10 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 使学生认识符号“>” “<” “=”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 等于)来描述 10 以内数的大小。 五、课时划分 认识 1―5 认识几和第几 认识 0 认识=、和 练习一 认识 6―9 认识 10 练习二 2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第 1 课时教学内容:认识 1――5教科书第 12 页的例题,第 13 页“想想做做”1――4 题。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 1~5 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 1~5 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 能进行交流。 3. 会用 5 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 1~5 各数, 会读、会写。 2、让学生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 5 张以内,1~5 的数字卡片,5 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 的数字卡片,5 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小朋友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数一数”,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些东西,并数 给同桌的同学听。小结:生活里经常需要数数,需要把数的结果写下来,这就要 认数。这节课,我们先认识 1、2、3、4、5(板书课题) 。 二、展开 1.初步感知 1D5 各数。 出示例题中的场景图,谈话。 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通过交流知道这是庆祝教师节。 结合此主题图向学生进行尊敬老师、 爱学校、 爱学习的文明礼貌教育。 说说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预设:有 3 个女同学在跳舞,一个男同学在 弹琴自己先数一数。 交流数的结果,并一起数出图中物体和人的个数。 2.认数,写数。 (1)认识数“1”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并说出图中的数“1” 板书“1” ,领读“1” ,知道写“1” 。 (2)认识数“2” 学生自己学习数“2” 。 用类似的方法学习 3、4、5 各数。 3.分析字形,指导学生书写。 1 像小棒、2 像小鸭、3 像耳朵、4 像小旗、5 像秤钩。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和握笔方法,指导规范地写字。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 紧接着,学生书写,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4.指导齐读 1~5 各数。 你能在周围找一找, 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在 1~5 之间吗?找出来数一数并和 同学说一说。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想想做做第 1 题。 先看图中有什么,再数数物体各有几个,就和数字几相连。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想想做做第 2 题。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格上面写的是几,下面涂了几个圈? 自己试着涂一涂。 同桌交流。 ★★题 (1)想想做做第 3-4 题。 要求数一数每种水果的个数,再在相应的“日”字格中写数。 (2)游戏 开火车用数字 1~5 各说一句话,进行比赛。 2.课堂小结。 3.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 4.实践活动题 ★★★题 回家后用学过的数字和爸爸妈妈说几句话。板书设计: 认识 1 ――5 《认识 1-5》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书写数字,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多多少少接触过 1-5 这五个数 字,而且也会书写,但那都是不规范的书写,这节课是要教学生正确地书写 1-5 这几个数字。 本以为会是很简单的内容,但学生写起来却是那么地不容易。先是一个一个 地在书上写,学生看,看完学生再描红,之后再让学生自己仿写。当 一 一 检 我 个 个 查 , 现 生 成 么 时 发 学 写 什 样的都有,歪歪扭扭的,没写在格子里的,弯没有弯圆的。。 。 稀奇古怪什么样都有。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拿笔还不稳,对于书写还是有些不熟悉的,而且他们的 控制力还不够好,都不能很好地将每一个数字写好,只有经过反复地练习才能将 数字写好,写好数字将会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第 2 课时教学内容:认识 1――5 的练习教科书第 14 页“想想做做”第 5――9 题。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 1~5 以内的各数,进一步理解各数的含义; 2.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 初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书写 1~5 各数, 会读、会写。 2.让学生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2、 导入新课,继续学习 1――5 各数。 3、展开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 1――5 各数的读法,写法。 (2)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些数字? 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拿出数字小卡片相互排一排、说一说。 请学生上台演示。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学生说说图意。 学生依次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 在书上认真填写相关的数字。 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书写时的姿势。 (2)想想做做第 6 题。 出示课件,让学生说说图上有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把缺少的花朵在花瓶里补出来。 先同桌说一说想法,再集体交流。 ★★题 (1)想想做做第 7-9 题。 学生继续练习写数。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 (2)游戏 联系生活实际用数字 1~5 各说一句话,每个组编成一段话。 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2.课堂小结。 3.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 4.实践活动题 ★★★题 回家后用学过的数字和爸爸妈妈说几句话。板书设计: 认识 1 ――5 的练习 第 3 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几和第几教科书第 15-16 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 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 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数一数第一排从××同学到××同学一共有几个小朋友?(5 个) 从前往后数,第 5 个小朋友是谁?这里的“5 个”和“第 5 个”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出示出题图)动物园的售票处,人们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师:问:小朋 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请用一句话说出 来。 师: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 2 的? (4)排在前 3 个的是哪几个人?排在第 4 个的是哪个人? (5)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 4 和第 5 的理由。 (6)谁能说一说刚才排在第一排的 5 个小朋友和第一排中的第 5 个小朋友 是否相同?为什么? (7)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 5 的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小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 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 3 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 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3)游戏(买东西) 将各种要买的东西排成一行,选一选你要买什么东西。 三、总结: 1. 目标检测 ★题 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组共有多少人,从前往后数自己是第几位同学,如果 从后往前数呢? ★ ★题 把左边的 4 个?圈起来。? 2.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3.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 4.实践活动题 ★★★题 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几” “第几”的例子先 4 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板书设计: 认识几和第几 ????●????? 上面共有( )个? )个 )个从左数●排在第( 从右数●排在第(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在出示了主题图之后,首先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教育,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 也要懂得尊敬老人。 之后问有几人在排队?戴帽子的小男生排在第几?没戴帽子 的男生排在第几?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学生, 他们都能一下子说出答案。 但当我问: 这里的第 2 是几个人?第 5 指 是 的 几个人?学生们似乎不太清楚这个问题到底如 何回答,我又问:这里的第二是 2 个人吗?第五是 5 个人吗?这样的问题学生就 会回答了, 由此引出: 2 和第 5 指的是一个人! 第 之后让看图再说说。 想想做做” 第一题,从左边起,涂 4 个和涂第 4 个 先 学 明 每 题 涂 个 再让他们涂色。 , 让 生 白 道 是 几 , 但课上忘了反馈学生的作业,应该展示几个学生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自 己的不足。做完后还要问:如果从右边涂起呢?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 “想 想做做”第二题,一幅图是问小女孩住在第几层?很多学生回答第三层,他们都 是数阳台的层数,一数发现小女孩住在第三个阳台上,就说是第三层。我就联系 生活实际问他们:我们现在的教室是第几层啊?(一年级在一楼)他们会说:第 一层。接着再让他们看书上的图问:现在小女孩住在第几层?我们要怎么数楼的 层数呢?这时就有学生明白了数层数应该看门!右边这幅图,答案是有两种,根 据从不同的方向数,结果不一样,另外要教会学生完整地说话。这三道题目都不 难,第三题,当问他们怎么看出第几名时,本以为都会说从下面的数字看出来的, 但发现 有的学生说是 从他们带的奖 牌看出来的,呵呵,学生们观察真仔细,我还没注 意 到 呢 第 和 五 都 难 一 学 都 回 , 且 得 不 。 。 四 第 题 不 , 问 生 会 答 而 答 都 错 但再让他们说一说时他们就不 会了,只能简单地模仿书上的句子说,没有什么创新。上完课后做“练习与测 试”,今天我只是读题,没有一题一题带着些,批改后发现学生的错误率很高,都 不知道该写哪,写什么?但也有全做对的,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还是没有集中,在讲练习 的时候不认真听讲,就导致题目不会写,写错! 第 4 课时教学内容:0 的认识教科书第 17-18 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4 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 0 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 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 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 只桃子、1 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 的数字卡片和 1 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故事:有四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老二、老三都采得很仔细,老大一下 子就采了三朵蘑菇, 老二采了二朵蘑菇,老三也采了一朵,老四一去到就捉蜻蜓又 捉蝴蝶,兄弟们都采到了蘑菇,只有老四什么也没采到。 二、展开 1. 教学例 1: 思考每个小兔采的磨菇可以用哪一个数表示?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 0 表 示,0 与 1、2、3 一样也是一个数。并强调 0 就是什么都没有。 2. 学例 2 (1)出示例 2 图,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地上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老四拔走了几个萝卜? 地上还有萝卜吗?用什么表示? (2)今天我们认识了“0” 板书:0 的认识,在什么时候要用“0”来表示? “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没有了”就用“0”来表示 (3)教写 0。 着重说明起笔、拐弯和收笔,拐弯要圆滑。 3.教学例 3: 先让同学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 列,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再看看直尺图,找出 0,体问:0 在 1 的前面还是后面? 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几?体会 0 可以表示起点。 请小朋友按顺序读数,不看直尺,从 0 数到 5,从 5 数到 0。 4.发散思维,充分联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 0 表示起点? 5.教学书写 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 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 0 在书中第17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 全班评比:从优缺点。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想想做做 1 学生独立填写,说说最后一题为什么填 0? 2.想想做做 2 填写后同桌互查。 ★★题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 0DDD5 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3.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 ★★★题 将下面各数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 ( )( 、 1 3 0 2 5 )( 、 )( 、 )( )( 、 、 )板书设计: 0 的认识☆ ☆ ☆ ☆☆ ☆ ☆ ☆ ☆ ☆ ☆ ☆()()☆ ☆ ( ) ☆ ☆ ☆ ☆☆☆ ☆校本课程自主探究第 2 讲 分一分 你打算怎样整理房间?试一试1. 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2. 分一分。练一练1. 下面的图形可以怎样分类? 2. 怎样分,有几种方法?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样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强 盗 的 难 题 强盗抢劫了一个商人,将他捆在树上准备杀掉。为了戏弄这个商人,强盗头 子对他说:“你说我会不会杀掉你,如果说对了,我就放了你,决不反悔! 如果 说错了,我就杀掉你。” 聪明的商人仔细一想,便说: “你会杀掉我的。”于是强盗头子发呆了, “哎呀,我怎么办呢,如果我把你杀了,你就是说对了,那应该放你;如果把你 放了,你就说错了,应该杀掉才是”。强盗头子想不到自己被难住了,心想商人 也很聪明,只好将他放了。 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 就会明白那个商人是多么机智。 他对强盗说: “你 会杀掉我的。”这样,无论强盗怎么做,都必定与许诺相矛盾。 如果不是这样,假如他说:“你会放了我的。”这样,强盗就可以说: “不! 我会杀掉你的,你说错了,应该杀掉。”商人就难逃一死了。 第5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和“=” 、教科书第19-20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 “<” “=”的含义,知道用词Z(大于、小于、等于) 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 4 个,桃的图片 3 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 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能按顺序说一说吗?(从大到 小、从小到大) (2)有谁能够找一找其中的任意 2 个数字说一说大小比较?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一、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4 小兔 4 3 小熊 5 小松鼠)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在教学生认识大于号时: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 和 4 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 5 比 3 多,可以用什么符 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 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4=4 4 等于 4 4>3 4 大于 3 3<5 3 小于 5(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不是平平的,很多孩子可能会写成平的在教学认识“>”、“<”和“=”时有意识的营造一个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 把整个教学内容巧妙地穿插到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参与游戏中掌握数数、比较大小等 知识。 (你能一眼看出小兔和小猴谁多谁少吗?怎么看出来的?请四人一组合作 把小兔和小猴排一排,比一比。 )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第 2 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指名说说 比较大小的思考过程。要引导学生联系图中的数珠个数进行解释。指名说一说在 教学认识“>”、“<”和“=”时,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小动物的多少,这时可以放 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一比, 如可以摆学具、 画图形, 并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建立符号意识。 2.出示第 19 页: 写大于号和小于号在教学认识=、>和< 重点要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和“<”的含义,学会用“>”和“<”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对于“>”和“<”容易 混淆,老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符号的形象记住“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 数”。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做“想想做做”第 1~2 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题 先比一比,再填一填。强调要看清楚谁和谁比较的 ? ? ? ? ☆比?( ) □?□ ☆ ?☆ ?☆ ? ??比☆( ?比? () )□?□ □?□2.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3.实践活动题 ★★★题 □ 5>□ 里可以填哪些数 1<□ 0<□<□ □ >3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认识“>”“<”和“=” 、4>□1<□□ <7<□□ >3 >□教学反思: 今天又被听课了,总体来看,教学设计还算可以,就是问题的提出没有层次 性,比较混乱,学生听不懂我的问题,这是以后要多多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写大于号,小于号的时候,开口总会写得很大,而且不在点上面,都 不知道学生在干什么,完全没有在听课,真是气愤。 最让我崩溃的是,现在的一(1)班学生上课完全不知道在做什么,干什么 的都有,坐不好,讲话,不听课。我就要不时地进行组织教学,说他们,让他们 做好。还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其他学生没有在听,再回答时就不会。在这一 块要将讲的好的学生的榜样形象树立起来,让他们做做小老师,夸夸听的认真的 学生,表扬语气要夸张一些,提醒不认真听的学生,让他们注意了,告诉他们要 重复的,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一点。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的1~9题。 教学目标:练习一1.进一步理解 5 以内每个数的含义以及每个数的顺序,能熟练地数出 5 以内 物体的个数,会读、写 5 以内的数。 2.认识并灵活使用符号=、和。 教学重点:比较 5 以内数的大小以及物体的多少,区分几和第几。 教学难点:区分几和第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指名读写 0――5 各数。按一定的顺序说:如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 2. 口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4( )5 3.揭题,板书课题。 二、练习。 1.完成第 1 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明白数轴上的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完成后填一填。 2.完成第二题 学生汇报每个小动物套的个数,比较各数的大小,排出名次。 3.完成第 3 题。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题意。 带领学生在场景中收集信息,并板书。 学生完成填空。 全班交流。 三、总结。 6( )9 2( )0 5( )3 3( )4 1.目标检测 ★题 (1)完成第 5 题。 直接在书上完成,比一比谁写得正确又美观。完成后一起读一读。 ★★题 (1)指名一学生拿不同根数的小棒,另一同学说出关于“大于”或“小于”的 一句话。引导学生说清楚几比几大,要求说的完整。 (2)引导学生说出 5 以内数所表示的物体的个数。 2.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3.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用打电话的形式给家长汇报一下。 4.实践活动 ★★★题 ???●●●???●●● 指名回答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第7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6、7、8、9教科书第 21~22 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第 1~3 题。 教学目的: 1.认识 6、7,能正确地书写 6、7 。 2.能用 6、7 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别 6、7 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教学 6――-9 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字 1、2、3、4、5,现在请 你给这些数字娃娃排排队。 2.这节课我们将认识更多的数字娃娃。 (板书课题)在电脑上出示 42 页认识 6 和 7 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准确的使用量词,说完整的话 2.请同学们数一数,广场上有多少人、多少个小鹿玩具、多少个圈?。学 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按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 1、2、3、4、5、6、7 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 发现,数 5 个以后再数 1 个就是 6 个,接着 6 再数 1 个就是 7,7 比 6 多 1,6 比 5 多 1。 二、新授 1.认识 6 和 7、8、9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朋友 6 和 7、8、9 板书课题:6 和 7、8、9 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 6 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 展示) 你知道 6 是怎么来的吗?5 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 拨上 1 是 6。 6 的后面再加 1 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6 再拨上一个珠子,是几呢? 再拨上一个呢?再来拨上一个,又是几? 3.比较大小。 前面我们认识了 6、7、8、9.,你们会写 6、7、8、9 吗,试着写一写。认识 6――9 各数应该规范地板书这几个数的书写。便于学生模仿。 4.基序数意义 你能从小到大数到 9 吗?从 9 开始从大到小数到 1 呢? 学生一起从小到大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教学 6~9 的第 10 题,可以先让 学生根据题意说一说,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有条理地说出符合要求的各种答案。 同时说明,填空时写出其中的一个答案就可以了。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完成课本第 21-22 页“想想做做”第 1~4 题 ★★题 填一填: (1)比 8 小的数有( (2)3 的前面一个数是( ) ) ,后面一个数是( )2.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3.全课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4.实践活动: ★★★题 找规律填数 (1)2、3、4、 )( )( ) ( 、 (2) 0、2 、4 ( ) ) ) ( ( 板书设计: 认识 6、7、8、9从小到大:0、1、2、3、4、5、6、7、8、9从大到小:9、8、7、6、5、4、3、2、1、0 数学活动课第3讲认位置自主探究在的面;在的面;在的面;在的面。试一试1. 小红住在小丽楼上,小丽住在小兰楼上。 ( )住最上面, ( )住最下面。2. 从右数大客车是第 6 辆,一共有()辆车。 说一说1. 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2. 看图回答问题。著 名 数 学 家 苏 步 青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 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 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掌握科学、报效祖国,就一一辞谢, 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 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帝国大学还答应保留他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 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发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 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 服务!” 第8课时认识 10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6~27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 1~9 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 10 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 10 的数感 2.学会 10 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 10 的写法,对 10 的数概念获得 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 10 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 10 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 10 的写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数 10 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谜引出已认识的数 0―9。形式多样,可以抢答。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0 和 6 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强调不包括0和6。 (伸出 5 指)它添上 2 是谁? 7 的相邻数是谁? 8 再添上 1 是几? 2.9 再添上 1 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0 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10 的含义及 10 以内数的顺序。 课件出示 26 页的情境图,观察图画。 (1)请小朋友们数数一共有几个人?(10人) (2)生活中和 10 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 有 8 的后面, 10 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 再添上 1 就是 10,10 在 9 的后面,10 比 0―9 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 0―9 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 10 的谜语吗? 现在 4 人小组里说一说,再选一个最好的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0 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 10?□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指导学生从 10 写到 0,要求规范、漂亮。 ★★题 完成课本向想想做做第 26-27 页 1-9 题。 师读题,生逐题完成,交流。 2.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3.全课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4.实践活动: ★★★题 按规律写数: (1) (2) (3) 5、4 、3 、( 3、5 、 ( )、 ( )( 、 ) 9?□,谁来说说。) 、9 )、 )( ( 、 )2、4 、6、8 、 (板书设计: 认 识 10《认识 10》的教学反思 得益于现在幼儿园教育的日益规范化, 现在的一年级小孩以及有了很多数学 知识的基础。可惜,一群孩子们的数学基础还是有着很大差别的,这就会在课堂 上明显地体现出来,或感兴趣、或得意、或迷惘?? 教材是最权威科学的教学材料,我们的教学充分尊重苏教版教材。今天,我在“认识 10”的教学中充分采 纳了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上的各个细节建议。在教学中,我更多地了解了学生的 情况,下面结合两个班的实际来进行一下教学反思。 首先在引入、新知环节,由情景图,到用十说一句话,再到用算珠表示数 量 10,最后推出数字 10,并分析讲解 10 在日字格中的书写。因为这和前面认识 数的教学程序一样,所以教学流畅,学生反映良好。但是,我觉得自己有些话语 有些罗嗦了,一直在重复学生已经很熟悉的知识。譬如,我说把 0 写圆时,费了 过多的时间,也转移了学生的关注重点。 想想做做 1,点名学生回答,没有什 么问题。 在问到 5 的前面是几, 后面是几时, 我先问了 5 的前面是哪面?为什么? 这正是昨天补充习题上个别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 学生难以说清, 我就告诉他们: 直尺的起点是 0,直尺的起点在哪面,哪面就是前面。 想想做做 2,我渗透了“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但是在我引导学生说出并板书后,我从他们的反应中发 现也只能渗透而已吧。我想,我在引导、讲解时急于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以至于 耗费了过多时间,却依然没有深刻的效果。 想想做做 3 的 2 个 2 个数、5 个 5个数,很顺畅。但是,我过于鼓励学生上黑板指指、讲讲,也造成了教学的拖沓。 这是一节内容相对丰富的课吧。 想想做做 4、6、7 都不成问题,学生已经比较 熟练这种练习方式。 可是,很遗憾的是,想想做做,学生很难一下子说清“从 左边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从右边数起呢?”我耐心引导后依然效果甚微, 可能是平时孩子们说得不够,口答能力欠缺。也可能是前面的问题相对简单,这 里一下子要说好几个“第几个” ,他们还需要一个熟悉过程。或许以后我平时就 多找机会,让孩子们能多回答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让他们多多练习吧。什么都 逃不了熟能生巧吧。 这里要再反思一个课堂常规问题。之前我发现学生的课堂 学习习惯不好,在自己的课本上的书写和看黑板之间的切换迟钝、缓慢,总是容 易来不及写、不听讲。于是,我这一周想办法来训练他们能快速对老师的口令做 出反应,快速“切换” ,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当然,很有成效,但是,课堂的 进度也被拖慢了。我今天也对孩子们的写字课进行了观察,发现他们能对教师的 强调性的用语立刻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 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做出反应,停下笔,看 老师,或者继续写。我结合自己课堂上学生的情况,觉得应该简化口令,最终让 这种听课习惯自动化,只需要偶尔的表扬来激励、巩固。回想听二年级的课,节 奏快、内容多,但学生也能很快对简化的口令做出反应,学习效率很高。这也肯 定是师生长期共同磨合的结果,配合会越来越好。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留给学生的作业时间不够。一方面是自己在前面 3 个 环节重点不明,节奏有点拖沓,组织学生效率不高。还有一方面是学生的独立作 业能力没有完全培养起来。现在,学生做题既要依靠教师帮助其读题、审题,还 要教师督促其抓紧时间完成,以及打“绩分线”等细节的提醒,这样肯定要持续 很长的时间。但是,其实学生真正的作业时间也就 5 分钟吧。那么如何培养他们 的独立作业能力呢?肯定要培养他们的读题、审题能力,以及解题时的细心态度 和做完后自检的好习惯! 我现在已经在点名学生来读题、审题了,并且准备用口令式的语言来帮助学 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口令是这样的先: 把题目读一读, 再在脑中想一想, 还要嘴巴说一说,最后动笔做一做,做完自己查一查。 如果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解题的效率自然提高,而且这样的解题习惯将让 他们长期受用。 想想吧, 以后只要教师简短的教学用语, 学生自己的读题、 审题, 教师偶尔的引导,那么作业自然可以快速高效完成,学生也真正得到锻炼、找到 成就感! 第9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28-29 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二2.进一步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 10 以内数的顺序位置。 3.进一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重点:10 以内数的认识的综合练习。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 谁来说说?今天我要考考你们,看看小朋友学的怎 样。指名说一说,从小到大说,从大到小说。强调 0。 板书:练习二 二、练习 1.练习二 1 看谁最会说话。你会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尽量用上不同的数。 联系自己身边的事物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2.练习二 2 看谁想的最快。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后提问 你是怎么填的?你是怎么想的? 7 前面的一个数是几?7 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9 后面的一个数是几?9 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6 离 1 近些?还是离 8 近些? ??同桌互相说。 3.练习二 3 看谁找的最快。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4.练习二 4 看谁最会栽花。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强调用通顺的、完整的话说。 5.练习二 5、 看谁最会想。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时,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三、小结 1.目标检测 ★题 完成课本练习二 8 选小画家。让学生自己画,再互相交流。 你是怎么画的?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画?对不同的答案予以肯定。 画的又快又对又好的,选为小画家。优秀作品展示。 ★★题 画一画 (1)画?,比□多 5 个 □□□□ (2) )画?,比?少 5 个 ??????????指名说说你的想法。 2.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3.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实践活动: ★★★题 选一选,在正确答案下打“√ (1)比 6 大的数有: 9 □ 0 □ 7 □ 5 □ 8 □ 10 □ ”( 2) 比 9 小的数有: 0 □ 7 9 8 □ 6 □ 3 □ 10 □□ □板书设计: 练习二 第4讲自主探究连线。认数(1)试一试1. 每组图中,把与左边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2.一笔画(从 0 出发) 。 想一想1. 数一数,填一填。第□节第□节第□节第□节第□节2.方框中该怎样填?109 整 数 的 诞 生 小朋友, 你们知道吗?学会数数,可是人类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奋斗才得到的 结果呢。 上古的人类没有文字, 他们用的是结绳记事的办法。 遇事在草绳上打一个结, 一个结就表示一件事,大事大结,小事小结。又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原始人终于 从一头野猪,一只老虎,一把石斧,一个人??这些不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一 个共同的数字――“1”。数“1”的出现对人类来说是一次大的飞跃。人类就是 从这个“1”开始,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地数出了“2”、 “3”??, 对于原始人来说,每数出一个数(实际上就是每增加一个专用符号或语言)都不 是简单的事。直到本世纪初,人们还在原始森林中发现一些部落,他们数数的本 领还很低。例如在一个马来人的部落里,如果你去问一个老头的年龄,他只会告 诉你:“我 8 岁”。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他们还不会数超过“8”的数。对他 们来说,“8”就表示“很多”。有时,他们实在无法说清自己的年龄,就只好 指着门口的棕榈树告诉你:“我跟它一样大。” 这种情况在我国古代也曾发生并在古汉语中留下了痕迹。比如“九霄”指 天的极高处,“九派”泛指江河支流之多,这说明,在一段时期内,“九”曾用 于表示“很多”的意思。 总之,人类由于生产、分配与交换的需要,逐步得到了“数”,这些数排 列起来,可得 1,2,3,4,??,10,11,??这就是自然数列。可能由于古 人觉得,打了一只野兔又吃掉,野兔已经没有了,“没有”是不需要用数来表示 的,所以数“0”出现得很迟。“0”这个符号,最早在公元五世纪由印度人阿尔 耶婆哈答使用。 到这时候,“整数”才完整地出现了。 第六单元一、教材分析:认识物体本单元教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日常生活里,学生一般 接触过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 生对一些常见的几何体有明确的认识,使数学学习具有丰富的素材,为学习几何 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 同时, 学习这部分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 的初步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分为两段:先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的认识,再安排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 。这部分教材在编写上具有如下 特点: 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直观认识相应的形体。 2、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感知不同形体的特征,获得丰富的感性积累。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实物到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识别这些物体。 2、使学生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 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 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四、教学难点: 学生能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 五、课时划分: 认识物体 有趣的拼搭 ―――― ―――― 1 课时 1 课时 第 1 课时认识物体教学内容:认识物体,教材第 30~31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 教学目标: 1、 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 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2、 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 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能体会平面和曲面。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一些积木。 2、人准备牙膏盒、魔方、球、羽毛球盒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做房子游戏)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讲述: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 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在做一做,我们今天也来做个小小建筑师。 二、 展开 1 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 2 介绍自己的作品 3 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 4、在搭的过程中,哪些物体容易搭牢固?哪些物体不易搭牢固? 5、搭积木,分一分。 6、识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记录探索结果。 分组汇报探索结果。 7、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你能说出他们 的名字吗?) 8、信息反馈: 老师说出名称,请小朋友拿出相应的物体。 同桌小朋友一个说名称,一个拿物体。 三、 小结。 1.目标检测 ★题 完成课本第 31 页“想想做做”第 1~3 题 ★★题(1)一共有( )个物体。 (2)正方体有( )个,长方体有( )个。 (3)从左往右数, 排在第( )个, 排在第()个。2.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 3.全课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4.实践活动: ★★★题正方体比圆柱多( )个。教学反思: 传统几何教学把知识的获取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 非常强调几何 的推理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体现几何的价值,特 别 是 几 何 在 发 展 学 生 空 间 观 念 , 合情推理等方面“过程性”的教育价值。几何教学,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教具演示,到 80 年代的学具操作;从形式推导到公式意义的 理解; 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到了探索的喜悦,对几何教学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和认识。1、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本课打破常规,用“猜 一猜”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念和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念了立体 和平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精心安排的 回忆, 观察, 操作, 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 听觉, 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使空间观念在 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这在活动四中体现得 尤为充分。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 孩子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 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 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值得思考的问题: 1、如何把握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化程度问题。如本节课学生 通过操作体念面在体上, 在反馈时, 学生的表述到何程度为好?是让他停留在整 体感悟不再深究?还是引领他往规范的定义上?如学生在找实例时说: 门是长方 形的。我们如何引导? 2、学生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学生需要时间独立思考,需要时间合 作交流,需要时间展示发现和体会,需要时间进行解释说明??但时间不允许,只 能在一些环节草草收场。怎么办?如果就这样浮于表面的话,如何去追求“思 维的灵动”和“动态的生成”?第 2 课时教学内容:有趣的拼搭有趣的拼搭,教材第 32-33 页“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 、 、 、 、 “数一数” 。 教学目标: 1、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有趣的拼搭” ,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物体拼搭。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出示小红花,交朋友。回忆上节学了哪些物体? 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二、展开 1、滚一滚。 A 听口令操作。 把不同的物体从一个斜面上从高处滚下去。 B 讨论交流。 什么样的形体容易滚下去,什么样的形体不易滚下去? C 左右轮流操作。 D 师生共同总结。 平面的不容易滚,曲面的容易滚。 2、堆一堆: A 操作。 用自己所带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堆一堆。 B 讨论交流。 什么样的形体容易堆在一起,什么样的形体不易堆在一起?哪一种最难? C 学生评价。 过程:派四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积木比赛,看看谁的车子开得快?(评出冠 军后说说为什么他能得冠军?) 3、摸一摸: A 指名上台摸。 过程:闭上眼睛,让学生出来摸一摸,不准偷看,你能猜出你摸的是什么物 体吗?(猜对的掌声表扬) B 分小组游戏。 把各种物体都装在小布袋里,小朋友分别摸一摸,说说你摸的是什么形体? 你怎么知道的?(每个小朋友可以多做几次) 从袋中摸出指定的形体, 如你从袋中能摸出圆柱体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摸 的? 4、搭一搭: A 学生操作。 看看谁堆得高? B 讨论交流。 圆柱体很难堆起来,球不能堆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堆得高。 C;评选优秀设计师。 三、 小结。 1.目标检测 ★题 完成课本第 33 页数一数。 ★★题 让学生自己任意的搭一搭。 2.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 3.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玩的痛快吗?在玩中你有什么收获? 4.实践活动: ★★★题 完成课本 33 页数一数。 第七单元 分 与 合教材分析: “分与合”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 为学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幼儿园时已经有了 2-10 分与合 的基础,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老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索 10 以内的分与合。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在不断地操作中体会分与 合的思想。另外,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老师可以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激发 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材分 2-5、6-9 和 10 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分与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是认 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是掌握 10 以内加法、减法计 算的基础。教材把分与合单独安排一个单元进行教学,便于帮助学生在理解分、 合思想的同时,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掌握 10 以内数的组成,为教学 10 以 内加、减法计算作充分的准备。 教材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分与合的操作活动, 并及时引导学生以物体的分与 合抽象出数的分与合,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去积极、主动地认识。教材把分 与合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认识&分&的同时也认识&合&,这样不仅提高了数 的组成的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学习加、减计算时,从一幅图中既看 到&合&的内容,也看到&分&的含义。 教材在 10 以内数的组成教学中有周密的安排:2-5 各数的分与合中,着重 理解分与合的含义,不追求分得有序;在 6、7 的分与合中,引导学生有序地操 作学具;在 8-10 的分与合中,要求学生有序地思考。这样由无序到有序的安排,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 10 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 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分与合的思想,自己探索并掌握 10 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分一分,有条理地说一说。课时划分: 2-7 的分与合 练习三 8-10 的分与合 练习四 ------------2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 2-5 的组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4-35 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 1-5。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 2、3、4、5 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准备:学具盒、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设疑--思考--讲述(人拿 3 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 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 思考: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 10 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 知识:分与合 (教学 2-5 的组成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两只手拿东西,以这种动手拿一 拿的方式导入新课,直观形象,让学生体验到举手之间都有数学问题,让学生在 操作探究、 讨论交流中抽象出数 4 不同的分法及其表示方法,再让学生讨论几和 几合成 4。而 5 的分与合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得出相关结论。 ) 二、展开 1.教学 4 的分与合: 出示桃子挂图,指名说一说有几个桃子?需要分在几个盘子里?可以怎样 分? 依次出示 4 只桃、2 只盘子, (图片表示) 在教学分与合这一节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更多地让 学生自己去思考。 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这里有 4 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 2 只盘子里,请你想 一想,可以怎样放? 说明:把 4 个桃子分在两个盘子里,左边 3 个,右边一个,我们可以说 4 可以分成 3 和 1,3 和 1 合成 4。 引导思考: 根据你的摆法, 说一说 4 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 有不同的分法吗? 指名说,同桌相互练说。 同桌讨论:你知道 4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 4? 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 第一次分的时候第一堆几个?第二次分的时候第一堆 几个?第三次呢?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学生说出后人板书,引导学生读出 4 的分和合。 2. 教学试一试,5 的分与合。 教学 2~5 的分与合,试一试,提出问题后,可以先组织学生两人组进行操作,从 不同方向观察分的结果, 在操作的基础上交流第一种分法,并抽象成数的分解图 式,让学生体会 5 的分成实质同一种分法的两种表达。 交流:5 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 找出 5 的所有分法。 (1)通过摆圆形,探究 5 得分合。 (2)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 (3)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索结果。 (4)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 5 的分合。 汇报后板书,学生读 5 的分和合,再提问:只要记住哪两组,就能记住另外 两组?这两组数的第一个数各是几和几? 3.用数的分合卡片口答 4 和 5 的组成,熟记 4 和 5 的组成。 三、总结 (一)目标检测 ★题 1.想想做做 1。 (1)摆摆、填填。 (2)交流 2 和 3 的分与合。 2.想想做做 2。 (1)同桌合作做游戏,用小圆片出示。 (2)人出示数字卡片,学生用小圆片出示。 (3)人说 4 和 5,学生口述,脱离操作进行,熟练说出数的组成。 3.第 35 页“想想做做”第 2 题,可以这样来教学,老师报一个数(4 或 5) ,同桌 一人先摆出画片,同时说“我出 x”;同桌另一人接着摆出画片,使画片的个数与 老师报的数相同,同时说“我出 x”;最后两人一起说“4(或 5)可以分成 x 和 x, x 和 x 合成 4(或 5)”,若干次后,同桌之间自主活动。 4.想想做做 4。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 想想做做 5。指导学生描红。 ★★题 3 4 1 3 2541 23 (二)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 (三)全课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四)实践活动: ★★★题 把 5 朵花分成两部分,有( )种分法。板书设计:教后感 1.没有及时肯定、及时表扬。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想法都是很好的教学 资源, 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并及时写出来、 及时肯定, 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分与合。 同时,对于那些动脑筋、发言积极的孩子,也要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增加孩子的 自信心。 2.没有做到完全放手。4 的分与合是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的,相信 有了 4 的基础,5 的分与合对于学生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因此,我应该多给学生 机会,把 5 的机会让给他们,让他们多说多练,淋漓尽致地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 的色彩。 看到孩子们如此高的学习积极性,希望我能尽我所能,把这种良好的学习 氛围继续延续下去!第 2 课时 6、7 的组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6-37 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5。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 6、7 的组成,能从 6 和 7 的一些组成推想出另一些组成。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操作学具,写出 6 和 7 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生有序地说出 6 和 7 的分与合。 教学准备:学具盒、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答。 学生说出 2、3、4、5 的分与合。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 2-5 各数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 6 和 7 的组成。 二、展开 (教 6、7 的分与合时可分三步:第一部分一分。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在操作 的基础上交流不同的分法,并将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第二步看一看,看看图上 的小朋友是怎样分的,体会有序的进行分。第三步填一填,根据图中的每一种分 法,填写右边的图式,根据一种分解推想出另一种分解。 ) 1.教学 6 的组成。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看图想一想:6 只气球第一个小朋友是怎样拿 的? 在教学 6、7 的分与合一课时,我认为要放手让学生探究,对有困难的学生 给予帮助。然后让学生认真检查分法是否正确,对一图二式的理解状况。 我们就可以说:6 可以分成 5 和 1,5 和 1 合成 6,还可以怎样说呢?引导学 生说出一种很快说出另外一种。 (2)思考:6 个气球还可以怎样拿呢?让学生同位先说一说,再观察第二幅 图和第三幅图。交流另外的组成,人板书 6 的分与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2.教学&试一试&7 的组成。 (1)请每个学生拿出 7 个圆片,把 7 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位相 互合作。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及时说出分的那一种的两种说法。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 述。 小组交流。在学生叙述无序的情况下,人及时引导,并板书出结果,让学生 观察特点。 (2)观察后回答:我们只要记住哪三组就可以了? (3)请小朋友依次说出 7 的几种组成,用 7 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 7 的形式说。 3.引导学生把 36 页书中的空白填上去,同位交流,看写的是否有序,并读一读 熟记。 三、总结 (一)目标检测 ★题 1.&想想做做&1。 学生用线连一连,再用语言来叙述一遍,巩固 6 的组成。 2.&想想做做&2。 学生同位合作交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 7 的用线连起来,并叙述一下,巩固 7 的组成。 3.&想想做做&3。 学生用对口令的形式完成,让学生多说。然后再师生对口令,让学生熟练掌 握 6 和 7 的组成。 4.&想想做做&4。 先引导学生看图,弄清题意,找出蟹身上三数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律后再完 成填空。 5.&想想做做&5。 (1)引导学生寻找木头的排列规律。 (2)学生交流反馈,哪两层的木头合起来是 6 根?哪两层的木头合起来是 7 根?巩固 6 和 7 的组成。 (3)学生操作认识: 让学生用粉笔来堆一堆体验一下,并回家发现一些家中木头的摆放规律。 ★★题 4 7 1 6 5 5 4 2 1 3 6 3 2 (二)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 (三)全课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四)实践活动: ★★★题 把 7 朵花分成两部分,有( )种分法。 板书设计: 6、7 的分与合第 3 课时6、7 组成的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8 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巩固 6、7 的组成,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序地、有条理地叙述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学具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 6、7 的组成,小朋友回忆一下,6 可以分成几和几?7 可以 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 6?几和几合成 7? 2、学生小组交流,然后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二、完成练习三。 1.练习三 1。 (1)学生根据题意,用学具代替操作: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 2.练习三 2。 (1)引导学生看图意,看分的是几? (2)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后,同位交流,然后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个别学 生进行辅导。 3.练习三 3。 (1)师生互动,人拿数字卡片 4,学生说:4 可以分成 1 和 3,4 可以分成 3 和 1,4 可以分成 2 和 2,2 和 2 合成 4,并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2)学生同桌互动。 (3)一名学生说,全班回答,进一步熟练巩固。 4.练习三 4。 (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观察数字的特点。 (2)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中,集体交流。 (3)学生读一读,加深印象,熟练口述。然后人随意说出几个让个别后进 生对答,及时给以肯定,鼓励、激励他们一定能学好的,树立学习自信心。 5.练习三 5。 (1)帮助学生弄懂题意,指导学生完成第一幅图,让学生知道:既可以按 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也可以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尽量让学生有序地填写。 (2)师板书,直观讲解。 (3)学生独立完成第 2、3 幅图的填写。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读一读。 三、 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完成课本第 37 页 1~5 题 ★★题 1.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 3<□3.全课小结:学生自己说出练习的收获,你又见到什么新的内容,回家说给 你家人听一听。 4.实践活动: ★★★题 在□里填数。 6<□<10 □>6>□ 第 4 课时8 与 9 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9-40 页内容,8 与 9 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掌握 8、 的组成, 9 能从 8、 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 9 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能从 8、9 的一些组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中细心认真的文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