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蚩尤乱,各民族逐渐形成成了哪一民族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请回答:(1)材料一是为称赞谁而写的祭文?(2)材料二的“神州轩辕 指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与哪个事件有关?(4)“轩辕 后来和哪个部落结成联盟?形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请回答:(1)材料一是为称赞谁而写的祭文?(2)材料二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4)“轩辕”后来和哪个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哪一个民族?
(1)黄帝(2)黄帝; “人文初祖”(3)炎黄战蚩尤(4)炎帝;华夏族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7分)材料一:孔子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其核心思想是“仁”。这里的“仁”指尊重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人与人要讲诚信。在联合国正门厅挂着他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思想的世界影响。材料二: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②,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③。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始皇闻亡(逃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儒生们互相告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大兴儒学。材料四: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之本,于是“孔教会”、“尊孔会”组织纷纷出现。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1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怎样的主张?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六艺之科”的态度上有何本质不同?(2分)(3)陈独秀反对孔教,拥护“德先生”、“赛先生”,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后来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有何作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现实意义?(3分)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其核心思想是“仁”。这里的“仁”指尊重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人与人要讲诚信。在联合国正门厅挂着他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思想的世界影响。材料二: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②,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③。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始皇闻亡(逃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儒生们互相告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大兴儒学。材料四: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之本,于是“孔教会”、“尊孔会”组织纷纷出现。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怎样的主张?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六艺之科”的态度上有何本质不同?(3)陈独秀反对孔教,拥护“德先生”、“赛先生”,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后来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有何作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同步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 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土地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说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期中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 材料二:(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的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 &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哪一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长春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邓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项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知识点梳理
中国人常称自己为,在我国上,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等。中华民族之所以常自豪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黄、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黄帝——→人文初祖(贡献:制衣、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乐谱)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3、尧、舜、禹的传说:
1) 生活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2) 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优秀的传统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
3) 禅让制---原始的民主政治。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请回答:(1)材料一是为称赞谁而写的祭文?(1分)(2)材料二的 “神州轩辕”指的是谁?(1分)他被尊称为什么?(2分)(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2分)(4)“轩辕”后来和哪个部落结成联盟?(2分)形成日后的哪一个民族?(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1)材料一中“轩辕”指的是谁?(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轩辕”的贡献。(2分)材料二:“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1937年清明节毛泽东《祭黄帝文》(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谁?(2分)材料三:2007年的清明节,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黄帝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公祭典礼。(3)说说今天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仍到黄帝陵祭奠黄帝的现象的原因。(3分)(4)如果我们今年重阳节去祭奠黄帝,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寄托我们的缅怀之情?(3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请回答:(1)材料一是为称赞谁而写的祭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轩辕”后来和哪个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哪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闻名,唯有我先。”——孙中山材料二:然而尧的儿子丹朱为人粗野,不学无术,甚至常常做出一些-历史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阅读材料: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5:30:00
阅读材料: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闻名,唯有我先。”——孙中山材料二:然而尧的儿子丹朱为人粗野,不学无术,甚至常常做出一些危害族人的事情。尧在位七十年,到了退位的时候,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尧召开了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各部落领袖都推举舜当继承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平定蚩尤乱”是通过哪次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期中题
&&试题题型:材料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华夏之祖(炎帝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黄帝。人文初祖。(2)涿鹿之战。影响: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3)禅让制。实质是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材料: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华夏之祖(炎帝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华夏之祖(炎帝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历史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平定蚩尤乱指那一场战役
红莲总受esu
涿鹿大战蚩尤与黄帝的“涿鹿大战”是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正是由于这次大战中,黄帝战胜了蚩尤,才奠定了华夏国家的根基,使他成为五帝之首.在有关的文献记载中,蚩尤的形象是暴君和乱贼,是相当丑恶的.《广雅释诂》:“蚩,乱也.”《方言》:“蚩,悖也”(卷十二)一说尤,同由尤,腹中之虫,很不雅观.《尚书·吕刑》的记载更加详细,可为此类观点的代表:刵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答案带解析】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⑴轩辕指的是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⑵材料中的“平定蚩尤乱”指哪一历史事件?
⑴黄帝;“人文初祖”
⑵黄帝和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打败蚩尤。
【解析】略
考点分析:
考点1:华夏之祖
& &中国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等。中华民族之所以常自豪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黄、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贡献:制衣、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乐谱)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尧、舜、禹的传说:
& & &1) 生活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 & &2)&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优秀的传统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
& & & 3) 禅让制---原始的民主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礼记》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反映出(&&& )
A.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情况
B.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情况
C.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状况
D.阶级社会中的状况
下列各项关于禹的各项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
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建立夏朝
C.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治理黄河有功
《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尧舜时期
黄帝的传说反映了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一段历史,其时间是(&& )
A.约七千年前&&&&& B.约五六千年前
C.约四五千年前&&& D.约四千多年前
促进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D.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逐渐形成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