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教育的政治意义民族精神意义,八年上,,

&&&&&&&&&&&&
13.【题文】在有人感叹社会冷漠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
【最美“熊猫姑娘”】周晓娟的稀有血型在汉族人口中占比是万分之几。4 000多毫升,这是她11年无偿献出的血量,比她现在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还多。
【最美女中学生】有患者家属在公交车上遗失了4万元。一位女中学生捡到后交给车长,但没留下姓名。最后人们还是找到了她——石家庄十二中高三学生张莹。
(1)请任选上述一位“最美的人”或另举实例(可以是其他“最美的人”或默默无闻的好人),说明为什么“Ta”最美。(8分)(2)用文化生活中道德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学生不仅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最美”的眼睛,还应该有一颗追求“最美”的心。(10分)
【答案】(1)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①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常常遭遇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如果中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可以观察到道德“最美”在社会生活中广泛的、真实的存在,为我们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道德目标,增添信心和力量。②中学生还要做“最美”的践行者。我们应加强内省自悟,追求心灵之“最美”,提升道德修养境界,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践中,多行善举,传播感动。
【解析】该题第(1)问以生活中的最美瞬间和最美人物为背景,说明为什么最美。回答该题只要立场正确,观点合理即可。第(2)问从两个方面对中学生提出要求,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在生活中是广泛真实存在的;要有一颗追求美的心,要在行动中践行美,传播美。
14.【题文】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观众了解历史真相、获取民族记忆的一个便捷平台。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鲜活起来,是电视剧创作的魅力之所在。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和平年代人们的想象。然而近年来,一些抗战剧创作者不进行必要的采风活动,也不对历史资料和真相进行核查,便开始艺术创作;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甚至不惜篡改和游戏历史,将大量奇幻、神话、多角恋等低俗的情节充斥其中,误导观众对抗战历史的正确认知。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引发网友吐槽,《人民日报》也痛批抗战剧戏说史实,丧失文化自尊。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已成为抗战剧创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当前我国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11分)(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进行抗战剧创作提出两条建议。(11分)
【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部分抗战剧胡编乱造源于创作者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受市场自发性、传媒商业性的影响,抗战剧割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肆意篡改历史;当前我国影视剧准入门槛低,缺乏管理和正确引导,导致抗战剧戏说历史现象放任自流。(2)尊重历史,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实现历史与艺术的统一;在实践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正确导向,实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与维护民族长远利益的统一。
【解析】第(1)问解答,要细读材料中“采风、提高收视率”等信息,从创作者、文化经营者、国家三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要注意设问中“抗战剧创作”,可根据材料中“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误导认知”等信息,从文化创新、弘扬主旋律等方面提出建议。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中国最具影响力高考资源门户
最近更新: 1981 昨天: 3964 本周: 164062 总量:
今日:696套
总数:5174647套
会员数:131942位
当前位置:全国大联考
201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7我们的民族精神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新人教版
所属地区: 全国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44次
资料类型:高考真题
文档大小:1.52M
所属点数: 0.1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1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备考方向要明了]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本课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 |(1)结合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尤其是近代中华|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本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重 |民族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 |
|(3)民族精神中的时代特征
|要性和途径等。试题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程,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作用,认识弘扬和培育 |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均有。如2012年江苏卷22题考查了弘扬民族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精神的措施和途径,江苏卷37题、山东卷31 |(2)结合我国“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蛟龙号”深潜7000|
|题都以主观试题的形式考查了弘扬民族精神 |米所体现出的精神,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新时期弘扬和培育 |
|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与核心和时代特征
[识记层级]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民族精神中的时代特征
(1)原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温馨提示] 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主题的转换,民族精神也不断地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理解层级]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
2.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 |
|,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 |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 |
|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 |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
|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 |
|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 |
|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常见典故、诗词、格言、史实
|典故、诗词、格言、史实等
|①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②同胞共气,家国所凭。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④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之用,和为贵。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④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⑤郑和七下西洋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唯勤。③天道酬勤。④不畏强御。⑤勇者不惧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④不怨 |
|天,不尤人。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⑤|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全面理解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的主题。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弘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
|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文化与人的关系
|①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呈现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②弘扬爱国主义|
|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 |
|用,提高人们辨别落后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思想道德建设
|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②有利于|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5.正确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体现了民族精神稳定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2)中国共产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救灾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6.华民族精神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力、支撑和推动作用。
(2)重要原因: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永不泯灭。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其次,伟大的民族精神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
再次,伟大的民族精神彰显于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这里的“古代、近代、当前”三个历史阶段既相互区分,又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
[应用层级]
[例1] (2011·福建高考)“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考查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的传承
|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第二步:析选项
|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等信息,可以看出A符合题意。
|“人人践行”绝对化
|“指引方向”欠妥,在当代中国指引方向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凝聚力量”说法欠妥,并非所有传统文化都可以起到凝聚力量的作用
1.(2013·苏北四市摸底)天宫与神九成功完成手控交会对接,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000米……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传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
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重要性。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内容,故排除④选项,正确答案为A。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识记层级]
1.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1)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1)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温馨提示]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理解层级]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是西方敌对势力所不愿看到的,因此,他们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就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民族精神能够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把全国各族人民聚集在党的周围,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6)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 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 |
|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 |
|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 |
|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必须立足实践
|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3.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关系
(1)二者相辅相成,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只有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特别提醒]
(1)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可以结合文化的作用来加深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可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可结合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来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可结合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来认识。
(2)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还可结合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拓展认识。
民族精神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常见设问角度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2)运用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结合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说明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
(4)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二)常考知识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三)必背答题术语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见本课考点一中“识记层级”。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见本课考点二中“识记层级”。
(3)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②根本途径: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④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⑤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
——————————————————————————————————————
[应用层级]
[例2] (2012·江苏高考)《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
第二步:析选项
|不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感动中国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没有体现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不符合题意
|《感动中国》推出的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没有体现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评选的目的是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故选C
|不符合题意
|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材料中未体现
[方法技巧]
注意区别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例如上题中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都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不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2.(2010·北京高考)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锤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也考查了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归纳,指出材料中体现的精神。材料列举了98“抗洪精神”、03“抗‘非’精神”、08“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突出表现。考生必须归纳这些具体表现的本质——中华民族精神。然后,要调用“中华民族精神作用”的知识,具体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又是一个演绎分析的过程。在分析时,既要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在战胜灾难中已经发挥的作用,还要分析在战胜灾难过程中,中华民族品格得到砥砺和冶炼,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这又将成为中国人民战胜任何困难的不竭力量源泉。
答案: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综合迁移拓展]
全面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民族精神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开展这一活动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历程和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干数字记忆]
[随堂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点一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新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因为爱国主义(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④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A.①③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①②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故③颠倒了与爱国主义的关系,应排除含③的A、C、D。
2.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相关知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体现了新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故选B。A、C、D均不符合题意。
热点二 神九上天揽月,蛟龙下海捉鳖
3.2012年6月,我国“天宫”一号与“神九”成功完成手控交会对接,“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 000米……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
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②错误,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错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①③符合题意。
4.我国“天宫”一号与“神九”成功完成手控交会对接,“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000米,这都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①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答案选D。
热点三 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5.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  )
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③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④时代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的延伸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以上四个选项都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正确关系,应当都选。
6.地处广东最东端的潮汕人,因为濒临大海,与海为伴,养成了不屈的胆气:明清时期,潮汕地区饱受统治者“海禁”之苦,许多人“死中求活”,与残酷的统治势力进行抗争,奋力开拓海外贸易。在长期的斗争中,潮汕人不安现状,勇于拼搏,强悍不羁的鲜明个性点滴养成。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
A.团结统一的精神
B.爱好和平的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潮汕人与残酷的统治势力进行抗争, 不安现状,勇于拼搏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故选D。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③         B.②③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知识。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③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2012年5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公布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并提出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这一做法的依据是(  )
①一个民族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中华民族精神在每个历史阶段的基本内容、作用相同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②错误,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③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在每个历史阶段的基本内容、作用是不同的,具有时代性。
3.江苏省是中国著名的沿海水乡,境内河湖纵横,江苏人的性格也具有了“水的特征”——柔和、低调、不张扬。2012年,“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在江苏大地到处传扬,激励着人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告诉我们(  )
①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②文化对人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④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地域性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等知识。②错误,优秀文化对人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④不是文化生活的知识。
4.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又激起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各地人民纷纷通过各种形式的演唱会高唱爱国歌曲。《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歌曲(  )
①以生动的艺术形式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展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爱国主义的主题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④错误,《东方江》没有展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爱国主义的主题。
5.日,中国保钓人士冲破日本军警的重重阻拦,登上钓鱼岛并插上了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布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此举大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保钓人士的壮举体现了(  )
①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时刻保持团结统一 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貌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及作用。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团结统一的精神。④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貌。
6.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弘扬,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材料主要是告诉我们(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②与题意无关;③颠倒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因此应排除②③。①④符合题干的主旨,故选C。
7.日,李冰冰因钓鱼岛问题拒绝赴日:引发人们对“爱国主义”的热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坚持贯穿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D.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A、C、D均不符合题意。
8.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12 “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评选活动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为它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③不符合题意,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
9.海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①体现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④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③均不符合题意。
10.日,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在浙江绍兴举行。《唐山大地震》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以及最佳新人奖。《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真实还原了34年前地动山摇的灾难瞬间,从侧面讲述了一个家庭震后30多年的悲欢离合。影片启示我们“伟大的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脊梁,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弘扬这种伟大的精神,让唐山魂、中国魂成为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强大的力量。”这表明(  )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等知识。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魂,应弘扬和培育,排除②;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不同,排除③;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
11.75岁的老革命孙征,用5年多时间、自费30多万、行走5万千米,在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行了400多场爱国主义巡回宣讲活动。孙征老人的上述做法(  )
①源于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反映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体现出爱国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印证了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有关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说法错误。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④错误。
12.近来,“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等“最美英雄”接连涌现。透过这些“最美英雄”和他们的“最美事迹”,我们深深地领略到一种内涵深刻、价值崇高的“最美精神”。这种“最美精神”(  )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美德 ②蕴涵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③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中国人民的物质财富 ④具有相对稳定性,需要我们批判地继承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等有关知识。“最美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美德,蕴涵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一种精神财富,③错误,①②正确。“最美精神”是一种优秀文化,需要我们大力弘扬,而不是“批判地继承”,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2年以来,钓鱼岛问题持续发酵,8月15日下午,香港14名“保钓人士”乘“启丰二号”冲破日方阻挠在钓鱼岛靠岸,其中7人成功登上了钓鱼岛。消息一传出,举国敬仰,两岸三地民间自发的保钓运动掀起新的高潮。面对日本政府意欲霸占钓鱼岛的频频动作,两岸三地国人和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义愤填膺,世界各地许多城市纷纷出现保钓人士的游行示威活动、抵制日货行为。在这些保钓运动中,也出现了一些如打砸日系汽车、毁坏经营日货的商店等暴力行为。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人民群众自发的保钓运动体现了什么精神。我们应如何认识这种精神?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公民参加反日保钓游行的认识。
解析:第(1)问,要抓住“保钓运动”四个字。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保钓运动”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依据教材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对公民的保钓游行活动要从两个方面分析,既要指出其行使了政治自由权利,爱国的一面,又要指出其应该遵守法律,履行义务的一面。
答案:(1)①人民群众自发的保钓运动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培育“四有”公民,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①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公民参加反日保钓游行,既是在行使自己庄严的政治自由权利,也是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②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参加反日保钓游行,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爱国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国家应保障公民行使这样的权利。
③公民行使政治自由权利应该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反日保钓游行示威,不可做违法的事情。
④依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应尊重其他公民的权利,不可毁坏其他公民的财产。
14.新藏公路是进藏公路中海拔最高、路段最艰险的,也被称为云端上的生命线。2010年,这条有着50年历史的新藏公路开始全线修整改建,在高原上修筑公路,最大的难题是冻土层,而整个新藏线80%都是冻土层。面对这种情况,科研人员及施工人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克服重重困难,采用了新技术,如温拌温铺剂、L型热棒等高新技术,攻克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彰显出当代中国人的改革创新精神,为新藏线改造逐渐提速。同时也使建成后新藏线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道。2012年10月底公路修整基本完工。其中最为特殊的30公里冻土路段将在明年下半年施工完毕。改建后的新藏公路,对于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使旅游业成为沿路村庄的支柱产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说在解决“冻土层”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要结合材料,将所学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回答。
答案:(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主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在解决冻土层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攻克冻土层难题科研人员及施工人员发扬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为攻克冻土层难题,科研人员及施工人员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实际终于研究出新技术。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科研人员及施工人员在新藏线改造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彰显出当代中国人的改革创新精神,为新藏线改造逐渐提速。
|知识点阐释
|我们的中 |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
|表现(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把握特征的区别)
|衰微的时间和原因
|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再创辉煌,续写壮丽
|中华文学艺术;中国科学技术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原因:自然条 |
|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民族性: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
|造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呈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征的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
|我们的民 |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 |
|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民族精神的|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内文化的相互激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重要性:三个|
|华民族精神
|需要(提高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
|怎样弘扬和培育(从国 |立足点: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家和公民两个角度)
|主体: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主要途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正确|
|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长效热点(三) 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科技创新勇攀高峰
[热点缘由] 民族精神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长效热点,从理论层面看,民族精神是文化的实质和精髓;从实践层面看,国家非常重视弘扬民族精神,例如弘扬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城市精神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因此高考复习一定要重视民族精神问题。
|常考命题角度
|必背答题术语
|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民族之魂
|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
|化;弘扬时代精神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典例] (2012·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第一步:准确审题,明确考查范围
根据设问可知,试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设问的内容是雷锋精神,考查的角度是作用意义类。
第二步:回忆教材相关知识,初步列出知识提纲
(1)文化的社会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对人的影响
(4)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5)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6)民族精神的地位和意义
(7)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步:深度分析试题,逐步形成答题要点
分析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第二层次:民族(雷锋)精神的地位和意义是怎样的,即价值所在。第三层次:为什么民族精神的影响是永恒的。
第四步:筛选有效信息,材料设问正确卡位
|材料(设问)中涉及的考点
|雷锋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怎样的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实质和精髓,其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雷锋精神 |
|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民族(雷锋)精神的地位和意义是怎样的即价值所在
|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剔除所列知识提纲中材料(设问)中未涉及的考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为什么民族精神的影响是永恒的
|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践行雷锋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民族精神的内涵
第五步:表述规范,清晰条理作答(术语+材料)
[答案] ①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②鹦歌岭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丰富了雷锋精神的内涵。③当代社会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雷锋精神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材料一 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勉励大家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团结拼搏、开拓奋进,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我国“神舟九号”飞船于日发射升空,6月29日返回舱着陆。“神舟九号”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进行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述新时期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意义。
答案:①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③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材料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
|创人类航天文明 铸民族科技丰碑
|自信自强 无私无畏 敢想敢为 尽善尽美
|核心价值观
|以国为重 以人为本 以质取胜 以新图强
(2)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该企业文化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并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案] ①爱国主义,自强不息。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种文化自信源于(  )
①中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国文化具有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A.①②        B.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知识。①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不是强调中华文化独特的特点。④观点错误,我们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2.对于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固有文化、传统文化的优势和短处
②正确认识西方文化,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是平等交流与对话 ③正确理解传统文化,既不盲目自大,也不过分自卑
④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解,①②③④均表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和做法,故都符合题意,应全选。
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和史书典籍是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由此可见,①③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4.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远景,提炼和培育出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如北京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精神,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精神等。可见,城市精神(  )
A.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必然产物
B.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C.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
D.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时代性。各地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远景,提炼和培育出自己的城市精神,体现了C。A、D不符合题意。B中“决定”的说法错误。
5.现在90后人群,或者包括80后段人群以及其他人,在QQ上或其他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这种趋势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90后的一种认知标签。汉字的不规范使用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关于汉字正确的看法是(  )
A.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汉字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D.汉字是人类文明首要的记载工具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汉字的理解。A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C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D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记载工具。
6.雷锋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但雷锋精神却成为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雷锋精神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虽然雷锋离开我们50多年了,但雷锋精神却成为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①②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③错误。雷锋精神在今天仍然引领道德风尚,体现了④。
7.日,眉山暑期爱心夏令营开营仪式在东坡中学隆重举行,活动围绕“传承东坡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这一主题,让营员学传统、传精神、炼品格、增才干。这对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启示是(  )
A.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C.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要博采众长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材料主要说明眉山暑期爱心夏令营活动围绕“传承东坡文化”来“弘扬民族精神”,A符合题意。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我们之所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因为它(  )
①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 ④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意义。“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故①③符合题意。
9.英国人也有红色情结,他们说红色是民族的精神所在。一个民族一旦对某种色彩钟爱乃至痴迷,那就不可小视,因为那代表着某种追求和执着,是一种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这启示我们要(  )
A.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不断为我国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特色
C.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D.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材料旨在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应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A当选。B、C、D不符合题意。
10.日,“新中国‘双百人物’主题油画展”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开展“双百人物”评选活动旨在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之所以要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因为,爱国主义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综合国力的基础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精神。①正确说明了爱国主义的地位。③正确说明了爱国主义的作用。增强诚信意识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②不符合题意。在当代,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实力,④不符合题意。
11.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大连执行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时,突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去世。罗阳同志从事航空领域工作30年来,创新技术、强化管理,为中国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这说明(  )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③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社会实践中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说法太绝对,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故选D。
12.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于日到9月2日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作为全国十大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盛会。自200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交易额呈现逐届攀升的良好势头,共签约1 981个项目,投资额5 327.5亿元,融资额3 059.3亿元。举办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的意义在于(  )
①打造集文化产品展示、文化产业交易和文化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②全面展示山东形象及其文化建设成果,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③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举办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的意义,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日,为期一个月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完美落幕。汇演中,反映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天府吉祥》,反映甘肃舟曲的《民族之舟大爱之曲》,反映中原儿女为支持南水北调工程“舍小家保大家”的《丹水情深》……悠长高远的蒙古族长调、高亢嘹亮的塞上花儿,醇厚潇洒的彝族民歌……既是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生动写照,也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缩影。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依据。
解析:本题设问要求宽泛,答题时尽可能思路开阔,从各个角度展开分析说明国家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原因。
答案:(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影响人。一大批描绘时代风貌、反映群众心声、讴歌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作品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体现,同时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集中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色彩,有利于维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我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4.日是“老西藏精神”提出22周年纪念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卓著,真实记载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记载了西藏军民共铸“老西藏精神”的英雄壮举。“老西藏精神”如同火炬,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已经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赖以团结奋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成为驻藏部队戍边卫国、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1)“老西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解析:第(1)问考查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丰富发展;第(2)问考查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一是从地位和必要性的角度回答,二是从意义的角度回答。
答案:(1)“老西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老西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有四大文明古国,也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文化体系。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融合力、延续力等方面。
(1)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国化。佛教开始流传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在公元一世纪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晋、隋唐几百年,传播的结果是一部分变为中国式的佛教(如禅宗),一部分消融于宋明理学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辽、金等民族的文化,都融汇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没有这种融合,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包含有“同化”的意义。
中华文化的融合力,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因此它不是简单的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具有如此强大的文化生命力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曾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有过一次著名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他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3)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持续至今而未曾中辍,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延续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东亚大陆特殊地理环境提供了相对隔绝的状态,是其缘由之一。而中华文化长期以来以其明显的先进性多次“同化”以武力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反复上演“征服者被征服”的戏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文化虽未受到远自欧洲、西亚、南亚而来的威胁,却屡次遭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如春秋以前的“南蛮与北夷交侵”,十六国时期的“五胡乱华”,宋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人接连南下,明末满族入关。这些勇猛剽悍的游牧民族虽然在军事上大占上风,甚至多次建立起强有力的统治政权,但在文化方面,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被以华夏农耕文化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原文化所同化。这些游牧或半农半牧民族在与先进的中原文化接触过程中,几乎都发生了由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或飞跃。军事征服的结果,不是被征服者的文化毁灭,而是征服者的文化皈依和文化进步。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又多方面地吸收了新鲜养料,如游牧人的骑射技术,边疆地区的物产、技艺,从而增添了新的生命活力。
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1)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潮。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通过与外来佛教文化的会通交融,获得新的营养而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在中国古代,儒、释、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这一点,在《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都可以看到三者合一的许多描写。以唐朝为例,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祆教、景教、伊斯兰教、医术及至马球运动等,如同“八面来风”,从唐帝国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使得首都长安成为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一个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都市。明末清初,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虽然这时的中国已渐趋保守,文化的包容性有所减弱,但许多有识之士,仍提出了“遐方文献,何嫌并蓄兼收”(李之藻:《刻同文算指序》)的主张。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文化开放心态,正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性格的表现。
(2)中国文化长期吸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汉代北方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司马彪:《读汉书·五行志》)。魏晋南北朝是中华各民族大融合时期,充满生机的北方民族文化,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盛唐是中国最为开放的时代,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格发挥得尤为淋漓尽致。“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首都长安更是“胡化极盛一时”,胡汉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文化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不同地域的文化。随着中国农耕经济向周边扩展,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格,又促使这些地区文化相辅相成,渐趋融合。
(3)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对诸家学说采取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并把它当做文化发展的理想境界。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例,春秋战国是中国农耕经济的重要转型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界诸子竞秀、百家争鸣的兴盛时期,儒家的仁义醇厚,道家的清静超逸,墨家的谨严兼爱,法家的因势严峻,各家尽管主张不一,但是通过社会变革的洗礼,诸子百家在争鸣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到了秦汉时期,儒道融合,综汇百家,中国文化得到新的发展。“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正反映了先秦百家学说精华相互包容荟萃的历史事实。
3.如何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五千多年文明史发展中,中华各族人民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荣意识,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就是中国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
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是中华文化凝聚力的具体表现。西周时期,中华先民便有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表达了从文化心理特质上的自我确认。到了近代,中国人更自觉地认识到: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之可决也。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国内56个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不必说,就是在海外,数以千万计浪迹天涯的华侨、华裔,有的虽已在异国他邦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但他们的文化脐带,仍然与中华母亲血肉相依,在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中,一刻也未曾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
4.为什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强有力的支撑。
中华民族精神,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精神之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为我们民族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中华民族精神是伟大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依靠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在15世纪以前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后来逐渐落后了,特别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中重新崛起。新民主主义革命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振奋和弘扬了民族精神,并以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这些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宝贵品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浩然革命正气。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振奋和弘扬民族精神,并以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为民族精神增添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
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发挥“主心骨”的核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心骨”。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外国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只有自觉地坚持这个“主心骨”的指导地位,才能应对各种思想文化的挑战,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创造了为世人所惊叹的灿烂文明,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民族精神源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蕴涵着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我们要批判继承。毛泽东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只有充分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陶冶情操、塑造民族品格、强基固本。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充分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任何民族精神,如果僵化保守,固步自封,就会走向狭隘和衰落,失去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只有博采各民族之所长,才能使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只有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才能使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洗礼中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指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我们既不能因为它带来机遇而丧失警惕,更不能因为它带来挑战而畏缩不前。坚强的民族品格、不屈的民族精神、强大的精神支柱都不是在温室中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风雨中经受磨炼而不断发展的。
考查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1.(2012·海南高考)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2.(2011·广东高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3.(2010·广东高考)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4.(2010·江苏高考)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5.(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
6.(2011·福建高考)材料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7.(2011·江苏高考节选)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讲。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迎机遇和挑战等。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答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博采众长、交融发展。
8.(2010·安徽高考节选)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考查点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9.(2010·江苏高考)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10.(2012·江苏高考节选)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
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端午节即将到来,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
答案:主题活动示例:以“重读《离骚》,追思屈原”为主题的阅读节。
活动意义: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11.(2012·海南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涵的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坚持保护优先,防止破坏性开发。(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合作 /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精神的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