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热察成都军区特种部队独立8师2团后来编到哪个部队

冀热辽冀中出关部队考[楼主]&作者:
&发表时间: 01:11
&&&&&&&&点击:5107次
& 一、出关第一军&&& 据《聂荣臻回忆录》、《杨成武回忆录》记载:&晋察冀军区从冀热辽军区抽调8个团零1个营兵力,加朝鲜义勇军共1万3千人,还有2千多名地方干部,由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同志率领出关&;&还从冀中抽调3个团:沙克带31团到锦州,周仁杰带62团、71团到热河,共4千多人和200多地方干部,挺进东北&。&&& 具体是:1、曾克林、唐凯率领的冀热辽军区16分区2个团(12、18团)及朝鲜义勇军,约计4000人,从九门口出关,进占锦州、沈阳。    2、冀热辽军区第15军分区司令员赵文进、政治委员杨文翰率领2个团(第11团、第51团)约3千余人,越过喜峰口,进占赤峰、朝阳。&&&& 3、冀热辽军区第14军分区司令员舒行率领1个团另2个连及挺进支队约2千余人,解放兴隆、围场,进入承德。&&&& 4、李运昌率领的冀热辽军区挺进东北第2梯队3个团(15、46、47团)和军区直属队约4千人出关。  5、冀中军区沙克率领的1个团(31团)约1500人到锦州,周仁杰带2个团(62团、71团)约4千多人到热河。&&& 综上,先期出关的晋察冀军区部队冀热辽军区8个团零1个营,加朝鲜义勇军共1万3千人;冀中3个团约4千多人,共计1万7千人。二、急速扩编&&& 据《聂荣臻回忆录》记载:&出关部队迅速进行了补充、扩编,由原来出关的一万多人,猛然扩大到十多万人,十个步兵旅,两个炮兵旅和若干独立团。&&&& 另据《中共锦州地方史》等记载:&至1945年底,整个冀热辽出关部队在辽、吉、黑、热四省发展为12个旅两个支队和十几个独立团,共11万多人。其中曾克林率领的十六军分区发展为9个旅、7个独立团,共7万多人。&&&& &1945年9月,曾克林先以12团为基础,在沈阳、本溪扩编了3个团,编成十六军分区21旅,全旅总人数为1.3万人。在锦州,以18团为基础,扩建为6个团。9月底,上述6个团及5个直属营组建十六军分区22旅,全旅总人数1.5万人。10月下旬,22旅的66、68、69团组建成30旅。留在绥中的马骥到奉吉线清原、梅河口一带,接管政权,发展武装,先后发展4个团,组建成十六军分区24旅,全旅1.4万人。&三、扩编质量&&& 李运昌部冀热辽军区出关部队扩大了8.5倍,其中曾克林十六军分区最猛,扩大了17.5倍,曾部新部队占冀热辽新部队的64%。&&& 关于冀热辽出关后急速扩编的新部队质量,按冀热辽的老首长聂司令的评价是:&他们注意了新成分的质量&,&新吸收的成分多数是比较好的,其中产业工人和日本从关内抓去的劳工很多,这些人苦大仇深,阶级感情纯朴,参加部队后提高较快,在老骨干带领下,打过很多胜仗,立了不少战功&。&&& 但东北人民自治军的时任首长却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12月14日,(林)致电中共中央、东北局、李运昌、吕正操:在东北新成立之十多个旅,成分皆极坏,皆缺乏政治认识,流氓,土匪,宪兵,伪军甚多,真正的工农成份,亦被带坏,这些部队所见之李运昌部(三个旅),亦无战斗力,对群众纪津极坏,不但不能发动群众。反而成为群众对我不满;不但不能消灭敌人,反助长敌人士气;不但不能打土匪,又受土匪勾引。&&& 关内老主力部队的韩先楚也批评:&进入东北之后,一些伪满散兵游勇和杂色团伙混入我军,有些以&明当八路,暗投中央'为目的的组织也钻了进来。所以,虽然出现参军高潮,但真正工农群众所占的比例不大;部队发展虽很快,但大量新成分,实际上是不巩固和缺乏战斗力的。&&&& 东北局(彭真)12月15日,在&致林彪、陈云、高岗、吕正操、李富春、梁兴初、罗华生、杨国夫、程世才、曾克林、唐凯、聂鹤亭、张秀山并报中共中央电&中更是不客气地指出:&&& &我新组成之部队,及老部队之新成分,不仅混有大批动摇投机份子,并混有不少的奸细(国民党有计划的采取红旗政策,他们称之为挖底政策),当国民党进入长春线时,一有机会,纷纷逃亡,或有组织的叛变,不但我之政治影响将因此遭受损失,已有之部队发生相当之减员与缩小。&&&& 冀热辽军区出关部队进驻沈阳之初,苏军曾把能装备几十万人的关东军武器仓库交他们看管,&曾克林带领的部队从仓库取出一批武器,发给了扩编的部队使用&(聂语)。&&& 鉴于此,东北局还不无忧虑地指出:&不稳之部队,应迅速作适当处置,应切实保证已有武器能完全掌握,而不至丧失资敌。&四、冀热辽部队进入民主联军时的兵力&&& 根据聂之《回忆录》:1945年12月李运昌带了3个步兵旅和1个野炮团返回&保卫热河&,&其余老部队和扩编部队,大约共5万多人,全部交给了东北民主联军&。&&& 12月25日:彭真、罗荣桓、萧劲光致电林彪:通报东北人民自治军兵力共有二十七万二千六百七十六人。&&& 1月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下辖东满、南满、北满、西满四大军区。&需要向诸位请教:①李运昌部冀热辽军区扩编的&十个步兵旅,两个炮兵旅和若干独立团&、②曾克林十六军分区扩编的& 9个旅、7个独立团&以及③冀中军区沙克、周仁杰扩编的新部队番号及兵力如何?④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时,李运昌部编入东满、南满、北满、西满四大军区的部队番号及兵力如何?⑤李运昌部9月份编成&10步兵旅,2个炮兵旅和若干独立团&(11万人),12月带回热河3个步兵旅和1个野炮团(算3万人吧),而交给东北民主联军却只有5万人,缺口3万人枪是否属于伤亡或溃散的呢?另外,交给东北民主联军的5万人,数字确切么?&本帖地址:/zgjsyj/msgview-12.html[]
&[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3:00&[][][]
请参考《李运昌回忆录》里的记载&[楼主] &[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9:30&[][][]
我没买到&李运昌回忆录&,方便的话,在接着贴几张(最好到46.1,民主联军时期).[楼主] &[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7:16&[][][]
马骥的第二十四旅编入1纵? 1纵是有山东1、2师及万毅七纵队(19、20旅)组成,跟马骥的第二十四旅没有关系吧? 在网上看到: &1946年2月,法库秀水河子歼灭战后,第二十四旅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五纵队& &8月24日马骥、程子华带领二十四旅150团进驻四平。然后用电台与党中央毛主席直接联络,党中央毛主席立四平为中共辽北省,任命马骥同志为省长,何善远与程子华为副省长,同时将晋冀绥分军区改为暂时归中央直接领导的晋冀绥热辽军区,也可叫辽北军区,原领导班子不变。& &一九四五年十月上旬,中共中央军委在东北成立了临时统一军事领导机构,东北军区司令部,任命晋冀绥热辽军区司令员马骥兼任东北军区司令员,程子华兼任副司令员,彭真为政委,何善远兼任副政委,伍修权为参谋长。   到了十一月初,林彪到了东北,组建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东北军区司令部随即撤消。同时中央军委将晋冀绥热辽军区改为冀察热辽军区,原军区领导班子不变。& &四平保卫战后,第五纵队在隶属关系上归晋察冀大军区聂荣臻领导,只是在作战上归林彪调动指挥&。。。。。 就在东北自治军总部刚成立不久。一天,程子华参谋长带来个人进来与马骥和何善远说:&马司令员、何政委,这位是总部林总派来的同志,林总说他们刚来东北,总部资金困难,说咱们先来的东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了,要咱们援助自治军总部一些资金。&   何善远说:&马司令员、程参谋长,咱们军区与部队现在还是归晋察冀大军区主管,只是在军事行动上归自治军总部统一调动指挥,我看这事咱们应该上报下聂荣臻司令员。&   马骥考虑了一下说:&这事就是上报给聂总,聂总也得答应给,咱们现在是受晋察冀大军区和东北自治军总部双向领导,整罗嗦了就不好了,干脆就直接给了。&   程子华说:&直接给,得给他们多少?&   马骥说:&将咱们的全部积蓄,拿出一半来给自治军总部,少了也说不出。&   程子华说:&咱们的现钞和现洋可都不太多了,咱们搞清算收上来不少金银首饰,我看就给一些金银首饰,让自治军总部自己变换钱去。&   马骥说:&你主管财政,你就看着办吧,老程。&   何善远吱声表态说:&我不同意直接给,还是先上报下聂总为对。&   马骥见何政委不同意,说:&这事咱三个人只得表决一下了,看老程的,如老程同意老何的意见,咱就立即发报,上报聂总。如老程同意我的意见,就直接给。&   程子华表态说:&我看这事没必要上报,直接给了,算了。&   何善远最后表态说:&那我保留意见。& 二十四旅原来还有这么多故事,MAO也真能整事儿啊,搁谁也有矛盾啊!作为野史也第一次看到,对其真实性比较怀疑.........查了下聂、程回忆录,均不曾提及。[楼主] &[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33&[][][]
李运昌司令的算盘打得响,投入1万3千,在东北一口气儿收获11万(全副日式武装,加N多装备)。
2个月后打道回府,带了5万人枪(炮)外带裹胁了黄永胜、文年生和沙克支援东北的4个老团,一头扎进冀热辽军区怀抱。
1、12月阜新会议跟林吵完后,李运昌带回“保卫热河”的“3个步兵旅和1个野炮团”是“热辽纵队”( 第二十二旅、第二十七旅、第三十旅和混成炮兵旅)么?
2、《李运昌回忆录》里提到的:“驻热河的起义的黄方刚的第二十四旅”,跟“驻清源的马骥第二十四旅”是怎么回事?这2个“第二十四旅”都归了冀热辽军区么?
&[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43&[][][]
马骥第二十四旅的去向 李运昌回忆录里说该旅最后编进了1纵,这是对的,只不过是先编入万毅的7纵,再组建为1纵。 原十六军分区二十四旅一万四千多人的合编情况是:一九四五年十月底,首先将二十四旅的六十八团编入万毅部队。一九四六年二月,又将六十九团、七十团编入万毅部队。万毅为东北民主联军一纵队政委,李天佑为司令。二十四旅的七十一团,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的二纵队。纵队司令刘震,参谋长洪学智。二十四旅旅部机关和直属队以及四个团的直属队共三千人,编入邓华为司令员、陶铸为政委的辽吉军区。合编后,旅长马骥为辽吉军区二分区司令,二分区政委杨易辰、副司令邓中仁、副政委贾其民、参谋长黄忠诚、政治部主任江腾蛟。(曾克林回忆)&[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52&[][][]
简直胡扯的没边了!!
什么“第二十四旅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五纵队”,什么“晋冀绥分军区改为暂时归中央直接领导的晋冀绥热辽军区,也可叫辽北军区”,什么“任命晋冀绥热辽军区司令员马骥兼任东北军区司令员,程子华兼任副司令员,彭真为政委,何善远兼任副政委,伍修权为参谋长”------
歪曲历史也没这么干的啊!!!
《党史纵横》2005年5期有篇文章是《一位不为人知的早逝将军--纪念原东北民主联军第五纵队司令员马骥》,作者孙晓明。我将全文转一下,真是天下奇文!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有一位我军的高级将领不幸阵亡。57年来,将军的名字一直不为人们所知,他就是原东北民主联军第五纵队司令员——马骥。
  马骥将军是河南省确山县人,十三岁跟随杨靖宇将军参加了确山农民暴动与刘店秋收暴动。红军时期担任过团长,是延安红军大学首期军事班优秀学员。抗日战争中与何善远,程子华结为搭档:马骥为八路军第二十四旅司令员兼晋冀绥分军区司令员,何善远为政委,程子华为参谋长兼副司令员。日,马骥,何善远,程子华,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之命,率领晋冀绥分军区的主力部队——八路军第二十四旅深入东北内地,进驻东北战略要地四平。这是我中共八路军首次进入东北的第一支正规部队。接着,毛泽东根据四平地处辽河流域北部的地理位置,立四平为中共辽北省,任命马骥兼任辽北省省长,何善远与程子华分别兼任副省长。毛泽东同时将晋冀绥分军区改为晋冀绥热辽军区,原军区领导班子不变。林彪到东北后,将八路军第二十四旅改为第五纵队,马骥为司令员,何善远为政委,程子华为参谋长兼副司令员。
  指挥战斗将军神威
  日这天凌晨,我民主联军第五纵队司令员马骥同志与参谋长兼副司令员程子华率领着部分部队一四九团与一五零团扎营在三合区南部,延亮子河北岸的马家店、山嘴子、杨树园子、董家屯东西三十多里地成半孤形的山岭地带。马骥司令员与程子华参谋长骑马详细的察看了这一带地形。
  察看完这一带地形后,马骥命令部队立即在山嘴子至马家店间的南山上和山嘴子往东至柏林之间的山岭地上修筑作战工事,构成一道东西三十多里长的孤形防线。同时,命西线部队一四九团派爆破班将横跨于亮子河上唯一通道——南关大桥炸掉。并在主要交通要道设岗,禁止南北行人,封锁消息不叫敌人知晓我军实情。
  在我民主联军第五纵队到达这一带地方约有六个小时后即上午十点钟左右,数量上数倍于我的国民党两个师,敌五十四、五十五师从南边昌图开了过来,到了亮子河南岸的南关大桥桥头。由于南关大桥已被我方炸毁,敌人无法越过亮子河,便将汽车、大炮、装甲车等重型武器都扔在了南关大桥南岸的大道上。然后沿河岸徒步走了约十五里地,从水浅的王家河口处蹚水过了亮子河,进入了我三合区南部。
  这两个师的敌人到了亮子河北岸后,得知北进的交通要道都早已被我方部队先到一步占领了,便暂先在距河口八里地的小窝棚附近的几个屯子里安兵扎下营。两个敌师部就分别设在小窝棚屯子的西头和东头。
  我第五纵队先到一步,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一发现敌军来后,从山嘴子起往南至马家店,往东至柏林子,全线进入战斗状态。
  下午一点钟左右。敌人开始向我方阵地发起了进攻,当敌人张牙舞爪地冲到离屯口约有六七十米时,我坚守这处阵地的一个连一顿机步枪齐射猛打,仅十多分钟,就将攻上来的这一连敌人打死打伤四分之三左右。剩下的约有二十几名敌人连同敌连长,狼狈地逃了回去。
  随后,敌人又派一个整营的敌军再带上三门用人扛着的轻型火箭炮,避开马家店屯口一带我山上阵地的火力,潜入南山中段离山脚下约有一里地远的王家屯的小山弯处。然后敌营长命一个连的敌人向距这屯北约有一里地远的小山弯处我山上阵地冲来。
敌人渐近了,等密密麻麻的敌人都来到山根下,有的敌人都开始往山上爬时,我山顶阵地上突然机步枪齐发,先是将爬上山坡的敌人打得连死带伤象皮球一样的滚下山底。接着手榴弹也嗖嗖不断地投到山坡下的敌群中爆炸开花,将敌人炸得是血肉横飞,鬼哭狼嚎。二十几分钟过后,这一个连的敌人就被消灭得只剩下十几个侥幸跑了回去。
  在夏家地主院里指挥作战的敌营长见小山弯里我山顶阵地上的火力很强,上去一个连才回来十来个人,便命三名火箭炮手将三门轻型火箭炮架到夏家地主后院外边去。准备开炮猛轰小山弯处的我山顶阵地。三门火箭炮架到了距夏家地主院墙的有数丈远的地方,就朝我小山弯处的山顶阵地上猛轰起来。我处山顶阵地土石横飞。
马骥司令员在作战指挥所里听到敌人使用了火箭炮,为了抵制敌人火箭炮对我阵地的严重威胁,立即在电话里命令设在山嘴子的一四九团团指挥所,赶紧将机动待命的两门迫击炮调到前方适当的位置,去炸毁敌人的火箭炮。一四九团团长刘建国接到马司令员的命令,立即令两门迫击炮正副炮手,迅速隐蔽地将两门迫击炮架设在距敌人三门火箭炮位置最近的地方……
  这场战斗持续了约有四五十分钟,我一个连的指战员以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将前来进攻的敌军打了回去。
  不幸中弹将军罹难
  战斗刚一停止,马骥司令员考虑:正好这一仗打在眼前,要到前沿去对指战员们慰问一下,便在电话里对在司令部的程子华参谋长说:“老程,你指挥一下全盘,我去前沿看看,慰问下战士们。”然后他带着警卫员小张出了指挥所,前往前沿阵地。
  可马骥司令员没走出多远,流弹突然在阵地上空“咝咝”的怪叫乱飞起来。警卫员小张发现这一情况,赶紧喊道:“司令员快卧倒!”可是,他喊声还没落,就有颗流弹飞来正中马骥司令员的前额。只见马骥司令员身子摇晃,马上就要摔倒。警卫员小张见状大惊,赶紧抱住马骥司令员的身躯,使出他全身力气将马骥司令员放卧在地上。鲜血从马骥司令员的额头处汩汩涌流出来,警卫员小张哭着连声叫道:“司令员,司令员……”马骥没有回答,他已经不省人事了。卫生员急忙跑上来给马骥司令员包扎伤口,然后用担架将马骥司令员抬到司令部进行抢救。
  经军医对马骥的检查,这颗子弹是从前额进后脑出,看部位是已伤到了脑子,马骥司令员的生命处于垂危。因脑袋里边的伤,军医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进行医治抢救,这使程子华参谋长及司令部的所有人员的心情都非常沉重。
  军医给马骥司令员处理完伤口后。接着一四九团团部给司令部来电话报告:我南山山顶阵地上的指战员发现,敌人在小窝棚西头的那个师正在王家河口处往亮子河南岸移动。已经过河的一个团敌人正延着河岸向东急奔下去。
  战斗还在继续……
  程子华参谋长对东西防线部队都做了交待后,派人将孙永昌叫到跟前说:“孙区长,现在敌人奔向东,咱司令部也得往东移,你给带一条较安全的路,再叫几名你们的担架队员来,抬着咱马司令员。”
  就这样,战士们用担架抬着头负重伤的马骥司令员,孙永昌同通讯员黎景先在前边带路。司令部全体人员顺着东部二十里地防线背后各村屯,向东迁移。
  这时医务人员发现马骥司令员停止了呼吸,担架便停了下来。孙永昌怎么也没有想到马骥司令员竟会牺牲。悲痛涌上了他的心头,泪水无声地滚滚而下。他蹲上前去仔细去看这位英雄将军的遗容,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他眼前:这位晋冀绥热辽军区司令员,经毛主席亲自封任的东北第一位省长,在去年春天,为了保卫战略要地四平,带领部队来八面城老爷庙市场,在庙台上号召广大人民起来革命,参军参战。那激昂有力的讲演,及尔后在征兵扩军的数些天里,和昌北县政府人员在一起相处的情形……这一切一切,使孙永昌对这位比他还小两岁的军区和省领导,敬佩得五体投地。可现在,这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完全舍弃个人一切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在那艰难险阻的二万五行里长征中,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上都闯了过来,可现在却将一腔热血洒在了三合区这块土地上,牺牲在罪恶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弹之下。他极度地痛惜这位年青的将军,我军一名杰出将领的不幸阵亡。直到医务人员用一块黄军布将马骥司令员的遗体盖上,他才起身后退几步。然后程子华副司令员和他说:“孙区长,你帮着给咱马司令员找一口棺木吧。”孙永昌用手擦了擦泪水,与小通讯员黎景先同十多名司令部的警卫营战士找来了棺木,装殓了马骥司令员。
  程子华副司令员为了防备国民党反动派或是其他坏人破坏马骥司令员的坟墓,在埋葬时让战士们在棺材的四周放了好多些都拉出导火线的手榴弹。战士们为了表示对马骥司令员的沉痛悼念,为他们的司令员垒起了过人高的大圆土坟。  
  痛失爱将林彪洒泪  
  在随后的战斗中,我第五纵队对敌人的东西两头进攻进行反击,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哈尔滨南双城堡我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林彪手拿着程子华发来的关于马骥同志阵亡的电报,久久无语。作为一军之帅,打仗牺牲多少名指战员都是正常事,可马骥同志的牺牲,林彪痛惜得潸然泪下说:“真太可惜了!我的一位好同志。”
  几天后,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传来:我东北民主联军从1947年春节期间开始反攻,一举解放了德惠县城后,以黄克诚纵队、九纵队为主攻,又一举解放了怀德县城公主岭。全歼了国民党七十一军的八十八师与新六军的两个团,共一万多人,并击毙了敌八十八师师长韩增栋。我第五纵队的阻击,确保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后来,这支以晋冀绥热辽部队为主体的部队,发展成为四野第二兵团,程子华同志为兵团司令员,黄克诚同志为政委。在四平攻坚战和塔山阻击战中,都显示了这支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称为响当当的钢铁兵团。
  而战士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司令员——马骥将军。
事实真相是什么呢,马骥在战争年代并没有牺牲,人家活的好好的,一直到2002年才去世。下面我再转载一个:
临榆、抚宁县抗日枭雄---冀东第七区队队长、冀东十二团团长马骥
抚宁县档案局
尽管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整整六十周年了,但在抚宁民间仍然流传着冀东第七区队队长马骥同志“四打张相臣”和“击毙日本天皇驸马”等传奇故事。
马骥同志,1913年11月出生于北京西城区,1939年7月投身革命,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京西三十七团通讯排排长、冀东十二团一连连长、一营副营长、冀东第七区队区队长、十二团团长,在抚宁、临榆两县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滦东人民的抗日斗志。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东三省。1932年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操纵下,将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扶持”上台,成立了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但是日本侵略者并没有满足于霸占东三省,而是想将全中国纳入魔爪。日日本侵略军攻占山海关,四、五月份占领了整个滦东地区。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中国人民没有甘当亡国奴,纷纷起来反抗。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日本侵略者咄咄紧逼面前,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绥靖政策,在集中兵力“剿共”的同时,对日本侵略者却一味退让,冀东地区被划为“非武装区”,整个华北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37年驻秦皇岛日军1842部队所属宪兵队进驻抚宁,不久派出四个中队,分别进驻海阳、上庄坨、留守营和北戴河四个重镇。日台头营镇七家寨村147名农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战思想的影响下,举行了武装暴动,打响了抚宁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在中华民族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举起了团结抗战的大旗,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支持,抗日烽火迅速燃遍了冀东地区。1941年4月冀东区党分委决定派出青(龙)平(泉)工作团和青平游击队,开辟口外的滦河以东地区。8月1日冀东区党分委在遵化县大张家屯召开会议,决定开辟热南、热北和滦东以及北宁路以南地区,组成三支远征武装工作队:第一支奔热河西北,第二支奔赴热河南部,第三支奔赴抚宁、临榆县(临榆县辖今抚宁县深河以东、秦皇岛市区、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南部)北部山区。各远征工作队分头去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11月冀东区党分委派高敬之到迁滦卢联合县任工委书记,主管路北地区的开辟工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秦皇岛东部地区大规模的抗日活动是从1942年初拉开序幕的,由于敌众我寡,主要抗战形式是开展游击战争。1942年1月以宋国祥为队长的第三远征武装工作队沿长城一线来到抚宁北部山区,在背牛顶下的宏量寺站住脚,在大新寨镇猩猩峪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5月武工队在深河乡蚂蚁沟、榆关镇平市庄、大新寨镇猩猩峪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秘密建党建政。7月9日冀东地委决定全面开辟滦东地区。7月17日第十三地委派军政人员渡过滦河,进驻卢龙、昌黎、抚宁、临榆等地山区1000多个村庄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游击战争。随之冀东区主力十二团开进本县境内,点燃抗日烈火。7月冀东军分区第十二团第一营(缺二连)由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马骥奉命率部东渡滦河,经卢龙县徐流营开赴抚宁北部山区,在大新寨镇董各庄一带,击溃了前来阻击的抚宁伪军警备大队张相臣部300多人。8月18日冀东地委决定成立迁卢抚昌联合县工委和办事处,高敬之任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直辖范围包括洋河以西、北宁铁路以北的大片地区。8月高敬之派宋春山等到台营镇麻姑营、台头营、吕良峪一带,派田丰等到茶棚乡后白塔、许家峪一带,派张廷宇到坟坨后明山、滑石前后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连同原有的猩猩峪、平市庄、蚂蚁沟一带,在抚宁境内共有4个大片,200多个自然村。8月中旬在大深巷西南又击溃了海阳据点前来阻击的日伪军六、七十人。8月下旬在界岭口以西鲇鱼洞击退伪青龙县张金祥讨伐队300多人。9月晋察冀边区党委决定,在冀东地区建立东北工作委员会,李运昌任书记,赵濯华任副书记,委员有张化东、宋国祥、杨雨民。主要任务是组织力量,挺进东北。10月冀东十二团团长曾克林率团部和二、三营东渡滦河,在滦东广大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2月东北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到达抚宁,与先期到达的宋国祥武工队在猩猩峪宏量寺会合,建立了临抚凌青绥联合县工作委员会和办事处,活动在大新寨镇猩猩峪、深河乡蚂蚁沟、榆关镇平市庄和青龙县境内的花厂峪等山区一带。
1943年2月,马骥率十二团一营一连,智取驻操营敌据点,生俘日伪皇协军独立旅(新建)旅长以下70多人,缴械长短枪70余支。2月下旬马骥部十二团一营一、三连在榆关镇北大新立庄驻扎,敌榆关据点伪警备大队队长张相臣带领300多名伪军前去讨伐,遭遇八路军伏击,狼狈逃窜,残敌拽尸狂奔,舍弃榆关据点而逃奔抚宁城。马骥率部穷追猛打,歼敌一部,一直追到抚宁城下。
1943年春冀东十二团一营在平市庄宿营,被1500多日伪军包围,双方激战半天,马骥率部突围,敌人伤亡100多人。春末,马骥率部潜伏在榆关镇上徐各庄外,歼灭过路日军30多人。5月13日马骥率一营一、三连在新庄与从抚宁出扰的日伪军展开激战,共击毙日伪军400多名,俘虏15名。7月7日十二团一营改建为七区队,下设三个连。罗文为区队长,马骥任副区队长,成为临抚青一带主力部队。7月23日马骥率七区队300余人夜袭柳江煤矿,从凌晨一点到拂晓,激战四个小时,歼灭日军40多名,矿警100多名,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200多支,黄色炸药2000余箱,破坏了发电厂,炸毁了火药库。8月下旬,马骥率七区队在花场峪设伏,击溃伪满“国兵”一个营和日军一个小队30多名日军,打死日军10多人,缴获步枪10多支。10月驻界岭口、山海关之日伪军千余人,围攻八路军驻地大新寨镇峪门口村,曾克林、罗文、马骥指挥部队出击,打死日伪军30多人,其中有日军军官1名。12月驻秦皇岛港口司令部伪军何世礼部一个营,深夜袭击徐家沟一带的八路军,马骥部得到情报后,在姚周寨芽子山北进行阻击,打得敌人狼狈逃回驻地。
1944年是日本侵略者侵略行径最疯狂的一年,也是马骥同志率领七区队战功最卓著的一年。1944年初马骥荣获冀热辽特委及十三军分区颁发的坚持中坚奖章。1月马骥同志任第七区队队长。2月18日马骥率七区队第二次攻克柳江煤矿。是月马骥率七区队一、三连在榆关镇龙腰村附近与日军及伪军张相臣部激战,击毙日伪军20余名,缴获步枪30余支。
1944年春的一个夜晚,七区队一、二连在平市庄民兵配合下,攻打深河据点,炸毁了炮楼,俘虏日伪军200多人,缴获枪支200多支。5月马骥率七区队一、二连,在临抚昌联合县大队的配合下,攻下了深河据点,击毙敌伪大队长张相臣以下40余人,生俘200多人,缴获步机枪200余支。(张相臣,原名张有勋,大新寨镇双岭人,早年投靠日寇,甘当汉奸,为非作歹,罪恶多端)。8月23日马骥率七区队在海阳镇侯范庄伏击敌人,全歼日军一个宪兵中队70多人、伪警察20多人,其中有日本顾问高石和宪兵中队长宾田被击毙,共缴获轻机枪4挺,掷弹筒3个,长短枪80余支和6辆自行车。为对付解放区军民的抗日活动,9月日寇集中日伪军30000多人,以“长途奔袭”和“分进合击”的战术,对我长城以南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进行“大扫荡”,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惨无人道。9月马骥部一、二连在龙腰村宿营时遭遇县城日军30多人、伪军300多人的袭击,击毙日伪军20多人,生俘日军2名,缴获步枪30多支。又在大新寨镇峪门口村与驻界岭口日军一个中队发生激战,击毙日军20多人。9月七区队在平市庄民兵配合下,在榆关镇南大米河头村截歼从秦皇岛到台头营开会的日军头目军车一辆,全歼日伪军36名(日军25名),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20多支,子弹2500多发,使敌人闻风丧胆、恨之入骨。10月七区队一、二连在北戴河东南大寺车站附近伏击日本军用列车一列,敌遭到重大伤亡。日寇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对抗日根据地平市庄进行疯狂报复,11月16日(农历十月初一)日本侵略军纠集驻秦皇岛日本关东军一部及伪军、海阳、石门寨、榆关据点的伪军以及锦州伪满洲国军一部共3000多人在秦皇岛日本宪兵队长三口大佐的带领下向平市庄扑来,民兵王印庭、王吉春、王海、王中深为掩护群众突围壮烈牺牲,日寇共杀害11人,至十月初六拂晓讨伐队撤出前,共烧毁民房448间,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平市庄惨案”。日寇的残暴行径更加激起了滦东人民的反抗。是月北宁路两侧的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拆毁山海关至滦县之间的铁路数段并炸毁了滦河大桥,破坏了敌人的运输线。
1945年1月初冀热边特委改为冀热辽区党委,冀热边军区改为冀热辽军区,李运昌任司令员兼政委,原第三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按晋察冀边区统一序列,改编为第十六地委、第十六专署和第十六军分区。曾克林任军分区司令员。七区队扩建为第十二团,马骥任团长;八区队扩建为第十八团,田川(周家美)任团长。4月十二团马骥部队在榆关镇东新寨民兵的配合下,在榆关北的金山岭伏击日伪军,打死日军要员1名,随从3名。这名日军要员服饰与众不同,还配有旌旗徽章特物,相传为日本天皇驸马。当地民兵觉得这名日军很重要,就将其尸体藏于深山中。日军气急败坏,集中山海关、秦皇岛之部队2000余人多次“讨伐”,索尸不得。最后,经双方谈判,用枪支弹药将敌尸换走。
原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弼廷同志曾写过一首诗歌《打驸马》:“小日本,心眼歪,一心出发想洋财,抓住民夫向北来,到在捎弓寨。马团长,探明白,急忙遣将把兵排,三路分兵来得快,包围捎弓寨。小日本,出了庄,我军机枪响叮当,打得鬼子无处藏,好象虎撵羊。王队长,把令传,喊叫民兵齐向前,鬼子死尸用绳拴,抬走莫迟延。民兵队,更勇敢,捆起四蹄杠子穿,抬着死尸一溜烟,刹时到北边。伪县长,为了难,印出通知向北传,死尸不给我命完,百姓也不安。王队长,发了言:‘你要死尸也不难,要你两挺重机关,子弹来两万。’伪县长,忙答应,遣人就把枪弹送,还给死尸就万幸,救了他的命。我县长,计明达,要他征收一起拿,今后不许来讨伐,滚出我中华。”
5月9—11日第十六军分区发动军民向滦东守敌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冀热辽军区党委根据晋察冀分局的指示,决定组建十四、十五、十六地委的三个挺北支队,扩大冀热辽解放区。滦东(十六地委)为第三挺北支队。第十六地分委建立,曾克林任书记,张化东任组织部长。6月22日由第十六地委组建的挺北第三支队,在十六军分区司令员兼第十六地分委书记曾克林和临抚昌联合县委书记兼第十六地分委组织部长张化东率领下,千余人分别由九门口、义院口和界岭口三路出发,挺进东北,去开辟新区。
日苏联对日宣战,150万苏联红军开进我国东北与日本关东军决战。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进行最后一战》的声明,8月10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第一号命令,要求各解放区任何抗日武装部队向附近一切城镇和一切交通要道之敌送出通牒,迫使无条件投降。8月11日又发布第二号命令,要求冀热辽军区部队立即向辽宁、吉林进军,收缴日伪武器装备,接管东北。8月12日冀热辽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在丰润县大王庄举行紧急会议,部署了挺进东北军事行动,成立了“东进委员会”,李运昌任书记。8月15日穷途末路的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中旬起,李运昌、朱其文率冀热辽子弟兵8个团、一个营、2个支队共计13000多官兵和李子光、焦若愚、徐志、李海涛等4名地委书记和2500名地方干部,兵分三路越过长城,开往热河和东北。东路由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唐凯率领第12团(马骥部)、18团和卢抚昌支队、朝鲜支队约4000人,于8月25日在台头营镇召开挺进东北动员大会,8月26日晨从抚宁县台头营出发,昼夜兼程,拿下海阳镇,向锦州、沈阳方向进军。8月28日攻占柳江和石门寨煤矿,绕道九门口,出长城外。8月30日随后挺进东北,解放兴城、锦西后,回师直取山海关,在苏联红军的配合下,攻克日伪盘踞十多年的临榆县城山海关。进军东北后,马骥同志先后任东北二十四旅旅长、东北辽吉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骑兵纵队第三师师长、东北骑兵师副师长、东北一六五师副师长、四十六军一三八师副师长、沈阳空军第三工厂第二厂厂长、第一站车基地副司令员、华北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技术部长、第二坦克学校副校长、校长、装甲兵技术学校校长、装甲兵技术学院院长、装甲兵司令部顾问、总参谋部兵种部北京第四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在解放战争中,马骥先后参加了第一次打四平、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打榆树台、郑家屯,二次打四平,三次打四平,打德惠、打九台、打农安大窑等多次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曾荣获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独立功勋荣誉章。
1981年1月离休。日18时35分,马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9岁。
日,根据马骥同志生前遗嘱,中共秦皇岛市委、市军分区、以及抚宁、青龙两县县委、县政府在抚宁县天马山举行了马骥同志骨灰安葬仪式,附近村民200多名闻后讯纷纷赶来,共同缅怀马骥同志的丰功伟绩,追忆马骥同志在抚宁、临榆两县立下的不朽功勋。如今,每逢重要节日,青少年、附近乡民和游客前来瞻谒马骥墓,墓前摆放着簇簇鲜花,寄托抚宁人民对马骥同志的哀思。
原抚宁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弼廷作诗一首《谒天马山马骥墓》:“冀东抗日载史篇,辽沈歼蒋记征战。与民心连民长忆,将军乐在青山眠。”表达了抚宁人民对马骥同志的崇敬心情,他在抚宁立下的卓越功勋,将永远铭记于抚宁人民心中。
&[8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3:29&[][][]
关于两个24旅
热河方面的24旅是14分区组建的,主要是接收了伪满西南边防司令黄方刚兴隆起义部队。黄方刚的主力24团、12团、11团和8团与14分区主力13团、16团部队合编后,先称为4旅,再改称24旅。1945年12月该旅编为冀晋(赵尔陆)纵队第2旅,黄方刚仍为旅长。1946年4月,冀晋(赵尔陆)纵队第2旅与冀中(黄寿发)纵队第1旅合并为热河军区独立第2旅,冀晋(赵尔陆)纵队第3旅改为热河军区独立第3旅,同年6月独立第2旅改称独立第13旅,独立第3旅改称独立第14旅。1946年9月,13旅与14旅合并为新的热河军区独立第13旅。11月,改称冀热察军区独立第13旅。1947年8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为第22师。
黄方刚建国后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政厅长、交通厅长、省人民政府委员\、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黑龙江省主任委员。“文 革”后期病故,终年80多岁。
辽宁方面的24旅是16分区扩建的,去向上面已说过,不再赘述。[楼主] &[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1:43&[][][]
8月3日:签发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命令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七纵队第十九旅及第二十旅第五十八团等部,在吉林敦化县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   万毅任司令员,李作鹏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梁兴初任副司令员,周赤萍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第一师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   第二师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   第三师师长彭景文、政委黄一平、副政委钟民、副师长杨尚儒、参谋长曹灿章、政治部主任黄玉昆。 &===============================&&一九四五年十月底,首先将二十四旅的六十八团编入万毅部队。一九四六年二月,又将六十九团、七十团编入万毅部队。&===============================1945年12月上旬,挺进纵队第1、第2支队在驻地进行改编,将1支队3个大队呼编为2个团,1支队原第1大队+原第3大队2个连合编为第1团,1支队原第2大队+原第3大队2个连合编为第2团;将第2支队3个大队合编为2个团,2支队原第1大队+原第3大队合编为第4团,第2支队原第2大队改编为第5团。全纵队约8000余人。到1945年底[或1946年1月底],全纵发展至14000人。& && &1945年12月中旬,部队在木华甸进行整编,将挺进纵队改为第7纵队。1支队改为第19旅,辖第55团[原第1支队第1团改]、第56团[原1支队第2团],编制序列由原辖2个营增加到3个营,每个营辖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团直辖1个山炮连,56团由原1000余人增加到2000余人,每个排辖有机枪班。===============================第二十四旅是在万毅第七纵队由8000余人发展至14000人时编入的么?净增的6000人就是第二十四旅么?在1纵3师乃至340、341、342团的沿革中都看不到关于&二十四旅&的只言片语,是&微不足道&?&[1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6:00&[][][]
净增的部分应该有24旅部队
在1纵3师乃至340、341、342团的沿革中都看不到关于“二十四旅”的只言片语,是“微不足道”?
——这个,还请查阅38集团军军史和114师师史后再做定论。我不知道突击队兄看到是什么样的沿革,如果只是一些粗略线条的,没有反映也属正常。24旅的部队虽然是整建制调入7纵,但不是整建制保留啊。拆散分补,就不可能有具体延续了。&[11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1:09&[][][]
请教kk:整个冀热辽出关部队在辽、吉、黑、热四省发展为12个旅两个支队和十几个独立团,但李运昌回忆录中却有14个旅的番号,是咋回事?另外14分区发展的24旅和热河2旅是同一只部队吗?&[1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47&[][][]
可能是重复计算了
《冀热辽子弟兵》中的部队序列标明:24旅即热河2旅,25旅即热河3旅。&[1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3:10&[][][]
马骥的24旅69团编入万毅之7纵
1946年1月,东北挺进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马骥的24旅69团编入该纵,为19旅57团。同年4月,在金山堡战斗后,57团撤消番号和建制,部队分散补入19旅55团、旅直属队及东总直属第1师1团。&[1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0:40&[][][]
能说说四平刘可天旅的组建和以后的沿革情况吗?我知道刘可天后来去了龙江军区。&[1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9:39&[][][]
这个“刘可天旅”可能不存在
李运昌的回忆文章里曾提到该旅番号为23旅,这跟另一个23旅(后编入3纵)显然冲突了。
有的文章里讲到他随黑龙江支队北上,还任该支队2团团长,去四平接收。现缺乏当时接收情况的资料。&[1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54&[][][]
骑兵24旅供給部你知道详情吗、&[1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4:01&[][][]
骑兵二十四旅,1945年几月在吉林柳河征的兵??&[18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4:06&[][][]
马骥司令员没有牺牲,1986年我爷爷去上海回来,特意到北京香山去看马骥首长,就是耳朵有点背。
&[1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57&[][][]
请问在1945年时的东北局警卫营 现在隶属哪个部队?
请问 东北日报警卫连 是否 是 当时东北局警卫营直属连队?&[2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0:40&[][][]
对【19楼】说:只有东北局警卫团前身是冀热辽15团,后来编为东北军区保安旅1团、公安3师7团、公安18师52团、东北军区公安军边防第3、第4团、辽宁军区公安边防1、2团。※※※※※※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简捷回复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成都军区特种部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