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关系圆柱的体积是30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圆柱圆锥练习题辅导练习一、填空(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2)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是2.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 ( )平方厘米。(3)3、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柱体的高6厘米,那么圆锥体的高是 ( )厘米。(4)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6立方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米。(5)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6)一个圆锥体底面直径和高都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7)一根长2米的圆木,截成两同样大小的圆柱后,表面积增加48平方厘米,这根圆木原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8)一个体积为60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9)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 )厘米。(10) 圆锥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11) 一个圆柱体高4分米,体积是40立方分米,比与它等底的圆锥体的体积多10立方分米。这个圆锥体的高是( )分米。(12) 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切削掉的部分重8千克,这段圆钢重( )千克.(13)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2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米.(14) 一个棱长是4分米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后,倒入一个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的圆锥体容器里正好装满,这个圆锥体的高是( )分米。(15) 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 )厘米.二、判断题:(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 )(2)有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它们的底面半径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体积是6 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2立方分米。( )(3)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多。( )(4)一个圆锥体高不变,底面积扩大到原来的6倍,这个圆锥的体积也扩大到原来的6倍。( )(5) 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底面半径是2厘米的等高圆柱的体积。( )(6)把一张长62.8厘米,宽31.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片,卷成一个圆柱形纸筒(粘贴处宽度不计),它的底面半径是10厘米。( )(7)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8)如果两个圆柱体的侧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底面周长也一定相等。( )(9)把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100.48立方厘米。( )(10)圆锥的体积是8.1立方分米,高是0.3分米,底面积是81平方分米。( )三、选择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①12 ②36 ③4 ④8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平方厘米,高是( )厘米。①3 ②6 ③9 ④12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n立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①n ②2n ③3n ④4、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切削掉的部分部分重8千克,这段圆钢重( )千克。①24 ②16 ③12 ④85、一个圆柱体积比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大( )。①②1 ③2倍 ④3倍6、一个底面直径是27厘米,高9厘米的圆锥体木块,分成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木块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平方厘米。①81 ②243 ③121.5 ④125.67、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①12 ②9 ③27 ④248、把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立方体钢坯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①50.24 ②64 ③12.56 ④200.96圆柱圆锥练习题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圆柱圆锥练习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圆锥圆柱练习题圆锥圆柱练习题一、填空。1)一个圆柱形钢材长1.5米,截成3段小圆柱后,表面积增加100.48平方厘米,原来这根钢材的体积是( )。2)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体积相等37.68立方厘米,已知......圆柱圆锥练习题圆柱圆锥练习题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以下是圆柱圆锥练习题,欢迎阅读。圆柱圆锥练习题1一、填空:1、5.4平方分米=()平方......圆柱圆锥练习题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以下是圆柱圆锥练习题,欢迎阅读。圆柱圆锥练习题1一、填空:1、5.4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 1.05立......圆柱圆锥练习题1.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无盖),高12dm,底面直径是高的34。做一对这个水桶大约要用多少铁皮?一只桶的容积是多少?2.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dm2,底面半径是2dm.它的体积是多少?3.两个......}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5、练一练,练习二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容积。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示例5,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注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求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要怎样计算如果知道圆柱底面的半径或直径,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口答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第(1)题怎样想求出了容积怎样求第(2)题为什么  4.做练习二第9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让学生说既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7、8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5、6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l~2页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将例题写在小黑板上,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凭条和取款凭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  如果你家中有一些暂时不用的钱,将怎么办?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当有学生说要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时,接着提问:  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呢?多让几个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指出: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加储蓄的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你们知道利息是怎样计算的吗?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利息的知识。板书课题:利息  二、新课  出示例题:小丽1998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一年。到1999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5.67元,共105.67元。  先请学生读题,然后教师再说明:题目中有存定期一年表示什么呢?一般来讲,储蓄主要分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大额存款等方式。所谓活期存款是指储户可以随时提取的一种储蓄方式,定期存款是有一定期限的一种存款方式。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八年的等等。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即小丽在银行存的100元在一般情况下要在银行存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提前提取。  教师:在银行储蓄要弄清三个概念:本金、利息和利率。小丽在银行存入100元,也就是说她的本金是100元。板书:存入银行的钱做本金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求平均数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熟练掌握解答方法.  3.学会分析统计表中包括的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编制和检查一个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本节课整理和复习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三项内容.通过学习掌握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题关键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统计表包括的内容及数量关系,掌握编制、填充、检查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题,编制和检查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  1、教师提问导入.  同学们,记忆是智慧之母,你们谁的记忆最好呢?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在小学阶段都学了哪些统计知识?都是在哪册书上学的?  2、学生汇报.  在第十册的第一单元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数;  在第十二册的第四单元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归纳整理.  (一)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说明:统计知识在生产、工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认真学好统计知识,提高统计能力.  (二)整理复习求平均数.【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  例1.某初级中学七个班的学生人数如下:  初中一年级: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级: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级: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学生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独立解答.  3、教师提问: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必须先求出什么?  例1的平均数是按什么平均?  如果已知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  4、启发思考:求平均数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先求出一组数的总数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几份.用总数量除以要分的总份数就等于平均数.  5、练习.  在一堆小麦中取样五次,每次测得小麦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这五次测得的小麦千粒重平均数是多少?  6、学生独立解答例2.  振华小学六年级学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个;二班50人,共做292个;三班47人,每人做6个.六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多少个?  7、思考:结合两道例题的解答过程,能试着概括出一个关系式吗?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学难点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43-27  5.65+0.54.80.41.251001%  0.25402-  二、归纳整理.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1.回忆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2.分组讨论: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3.总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x=8:2  4.巩固练习.  (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8∶2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迁移类推触类旁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同学们,你发现最近我们南雄城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答:略  师:如果我们要把新建沿江路人行道两边进行绿化。  ①这项工程计划1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  ②如果这项工程每天完成,几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  2、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像搞绿化、修马路、盖房屋、造桥、运货等各种工作,统称为工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工程问题。  二.尝试探究、探讨新知:  1.谈话:如果我们将新建路两旁的绿化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三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5天,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8天。请问:  ①你选择哪个队施工?为什么?  ②为了加快工程完成速度,又该做怎样的选择?  2.(投影)出示例题,进行研讨。  (1)要绿化30公顷土地,甲队单独完成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15天,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要求: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分析题意:明确:3010、3015与(3010+3015)各求出的是什么?怎样求合作时间?  (2)把30公顷改为10公顷、1公顷。这时分别怎样求合作时间?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板书:30(3010+3015)=6天  10(1010+1015)=6天  1(110+115)=6天  问:通过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工作总量在变化可用的时间都一样)  怎样求出合作时间呢?  板书:工作总量效率和=合作时间  为什么绿化面积加大了,可用的时间却都一样呢?  (3)(出示去掉具体绿化面积是多少的题目)  通过读题看看现在这道题与前面三道题有什么不同?  ①、学生独立解答,相互交流。  ②、弄清: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又表示什么?要求合作时间,为什么要用1(+)?  讨论:已知条件中去掉了具体的数量也能求出问题,这种做法与前面具体的数量计算结果的方法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  不同:一是具体的工作总量,另一题是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而是用单位1表示。  相同:解题的思路是一致的,数量关系也相同,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把全部工作量看作单位1是工程问题的特点,这个1可代表一项工程,一块地,一堆煤,一段路程等等。  再看一看:为什么绿化面积水逐渐加大,可用的时间却都一样呢?  明确:工作总量虽然变化了,但每天完成工作量的几分之几没有变。把工作量30公顷、45公顷、60公顷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三个算式实际就是例题的后一种形式,所以工作时间不变。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三个工程队一起完成这项工程需几天?  (2)根据上面给出的情境,绿化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10天,丙队单独完成需18天。  大家提问,共同解答。  ①甲乙合做几天完成全工程的一半?  ②甲乙合做几天后,还剩全工程的?  ③甲乙合做2天后,剩下的丙队来完成还需几天?  ④甲、乙、丙合做3天后,还剩全部工程的几分之几?  4、看书质疑。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工程问题这类应用题,了解了工程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通过学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和见解。  四、课外实践:  编题练习:  五、回归评价:  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我们南雄建设得更加美好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精力和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感受统计的意义和实际中应用,初步形成统计的  仪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认识简单  知道绘制统计表的方法,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的数据;会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合作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感受统计。  多媒体逐个显示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  从每个图表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吗?  2.揭题示标。  这些图表中的数据反映的是某一阶段、某件事的情况,某人某物发展变化的趋势。这些数据必须经过调查收集,分类整理才能得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  教学准备:简易天平、法码、水笔、橡皮泥、纸条、白纸、磁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干什么?你们喜欢玩吗?喜欢的请举手?  这么多人喜欢玩,老师想问这么多同学中有人玩过玩过跷跷板吗?玩过的请举手,谁来说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  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二、新授  1、玩一玩  利用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老师也自己做了一个简易的天平。我们用它来玩一个类似于跷跷板的游戏。好不好?  谁想上来玩?  请你在左边放一个20克的法码,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右边的把左边的跷起来了),在左边再放一个2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右边的把左边的跷起来了,说明右边的重量比左边的重),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用水笔板书:20+20<50)  再在左边放一个1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平衡了)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20xx+10=50。学生说加法,则说两个20相加还可用[用水笔板书:]  看来我们还可以用式子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玩一玩?  老师为你们每一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了一架简易天平,还有一些法码,以及两块橡皮泥,大家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或者利用你们身边一些比较轻的物体,如橡皮、小刀等,来玩一玩,然后把你们玩的时候看到的现象用式子表示出来,好不好?  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哪个小组把自己所写的式子拿上来展示出来。  (有不一样的都可以拿上来)  2、分类  你们对这些式子满意吗?  大家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小组讨论怎么分?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  谁来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1、如果学生中有是否含有未知数(板书:含有未知数)是否是等式(板书:等式)这两类的指名上黑板分,其余的口头交流。  2、把学生写的式子分成两堆,让学生分]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结果。这一种分法,我们得到的这几个式子是什么式子?这一种分法,  师:你能把这一种再分成两类吗?怎么分?指名板演。  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揭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象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  3、理解概念  练习: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学生在本子上写一个。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见过方程吗,在哪见过?(学生展示交流)  4、巩固概念  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用手势表示,随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  (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比较辨析  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老师说,方程一定是等式。对吗?(结合板书交流)  等式也一定是方程。(结合板书交流)  也就是说: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方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吗?  例如画图或者别的方式,小组合作,试一试。(用水笔画在白纸上,字要写得大些)  三、巩固  师:同学们的图非常形象地表示出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1、这些图你能用方程来表示吗?  2、看来同学们对今天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用方程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  如:我班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如果把女生的人数看成X,你会用方程来表示男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之间的关系吗?  师:这里还有一些有关我们学校的信息,谁来读一读。  3、新的谢桥中心小学,是苏州市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小学之一。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3幢教学楼的建筑面积一共约为19500平方米,平均每幢为c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为m平方米。你能选择其中一些信息列出方程来吗?(同桌交流)  四、小结  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吗?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下载1下载2下载3下载4下载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教学例1  1、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板书: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2  1、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思考: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0页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名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技能目标:借助辨认方向,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难点:用所学的方向词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课件、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师: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问: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3.试一试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3)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问: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实践活动  到操场上看一看,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  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0∶5和4∶1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四、巩固练习  (一)解下面的比例.  1.2.3.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的比.  2.和的比等于和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热门标签: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二年级体育教案
幼儿园体育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