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楼宇配送机器人机器人提高工作效率是怎么运作的?

服务机器人和智能驾驶助力无接触经济受疫情影响,经济活动形式将由“共享经济”演化出“无接触经济”。共享经济发展了近 五年,从共享出行、共享办公,到共享租房、共享充电宝,形式趋于丰富,内容涵盖了 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但疫情期间,“社交距离”的概念被提倡,无接触经济得以加速发 展,共享资源的触达方式更多以在线形式发生,科技赋能更多新风口诞生。服务机器人和智能驾驶是科技硬件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我们认为,科技硬件的发展主 要存在两条路径。其中一条是从人与环境、人与人的交互方式从智能手机拓展到音箱、 TWS、手表、VRAR、脑机接口等设备。另一条路径是通过空间上可移动的设备,如扫地 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向无人机、物流机器人、辅助驾驶、最后实现无人驾驶的路径。后疫情时代,服务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疫情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频率, 为机器人的商用化创造了条件。我们看到,疫情对于人 们的最大的影响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与人接触活动。服务机器人和无人驾驶的应用, 可以显著减少人与人接触的频率,能够为成为人类和人类间新一代的交互方式。疫情后,无人配送、无人公交、RoboTaxi 逐渐开始商业化。在疫情之前,尽管无人配送 等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缺乏商业化的落地土壤。此次我们看到,在疫情发生后,涌现 了一大批优秀的机器人企业,利用服务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技术,实现了无人配送、无人 公交、RoboTaxi 等功能,为减少人员接触和阻止疫情的扩散作出贡献。疫情后,我们认为服务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不断迭代,推动无人驾驶的发展。无人驾驶 汽车可看作广义上的服务机器人。在机器视觉、激光雷达、SLAM 等无人驾驶技术的加入 下,我们看到科技硬件的形式已经逐渐从智能音箱、智能显示、智能手机向智能服务机 器人过渡。未来,我们认为服务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积极促进辅助驾驶和无人驾 驶技术的进步。服务机器人排行榜:全球权威机器人媒体《机器人商业评论》(Robotics Business Review,简称 RBR)于近日公 布 2020 年度 RBR50 创新奖榜单,表彰全球最有影响力、最具创新实力的 50 家机器人行 业领导者。自 2012 年以来,《机器人商业评论》每年都会设立 RBR50 机器人创新奖,以表彰和庆祝 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公司及其创造的原创性、有影响力的解决方案。RBR50 机器人创新奖 作为机器人创新领导力的领先指标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同时也是衡量机器人行 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机器人行业需求火热,众多初创公司 1Q20 完成融资我们看到,众多初创企业也都积极在机器人领域布局,在服务、陪伴、教育、餐饮、医 疗、农业、工业制造等领域,全球涌现出许多初创型企业,可见市场需求前景广阔。根 据时代商学院数据,超过 5 成的珠三角服务机器人企业成立时间不到 5 年,所以大部分 服务机器人企业生命周期均在 A 轮和 B 轮期间。机器人分类: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根据 IFR 的分类方法,机器人大致可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类。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预计 2029 年市场规模达 1,082 亿美元,2019-2029 CAGR 达 12%我们测算,到2029年,预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达1,082亿美元,约为智能手机市场的20%, 其中维持 12% 的年复合增长率。产业链投资地图疫情防控需求加速机器人和无人驾驶在各个领域的落地疫情给人类接触带来额外的成本,智能机器人成为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之一。此次新冠 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这将为人类与人类的接触带来额外的成本,而机器 人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人与人接触的频率,从而减少传播的几率。我们看到,在此次疫情的防控中,智能机器人落地防疫前线,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 减少了人员接触带来的安全风险。目前,随着防疫工作的常态化,智能机器人不断投入 使用,在医疗、防控、便民、零售等多种场景助力防疫工作高效展开。疫情期间:扫地机器人、无人机、物流机器人发挥优势,医疗、防控、便民等多场景落 地助力防控疫情扫地机器人:无接触特性解决医院、公共场所等场景的清洁需求。1)医疗场景:高仙机 器人推出的硬地面清洁扫地机器人在本次抗疫期间被重庆公共卫生中心、上海公共卫生 中心、湖南湘雅医院等多地医疗机构使用。该机器人采用喷洒传统消毒水对地面进行清 洁,配合其自身搭载的无人驾驶功能,搭载智能巡航,在减少人与人的基础上保证了消 毒工作的有序进行;2)公共场所:由天合光能旗下天策机器人研发的智能清扫机器人在 疫情期间助力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环境清理,不仅减少人员接触,同时在环卫人员 短缺的疫情期间保障了公共场所的整洁卫生。无人机:消毒喷洒、疫情宣传、无人配送、智能测温,多方位赋能抗疫。1)消毒喷洒: 千寻位置开发“无人机战疫平台”,借助平台的高效信息匹配能力和千寻位置提供的北斗 高精度定位技术,利用无人机在室外进行大范围的消毒液喷洒;2)疫情宣传:部分城市 采用无人机进行城市中对于疫情防控的宣传,取得了一定积极的效果;3)无人配送:亿 航与 DHL 合作,开展无人配送的试点,可实现短距离的外卖配送;4)智能测温:科比特 航空推出的无人机可实现高空红外测温功能并对超过预设温度的人员发出警告,在防疫 过程中有效增加了管控效率。物流机器人:医疗、消费、无接触配送等多领域应用落地,打开未来想象空间。1)医疗领域:智能送餐送药,合理减少接触。普渡推出送餐送药智能机器人,医护人员 将药物、餐食等放在置物架上,机器人便可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定位导航算法灵活规划 路线,将物品送达病房。2)消费领域:积极与餐饮行业达成合作,智能送餐提升效率。擎朗机器人与海底捞合作 研发了送菜机器人,目前看,公司送菜机器人在一二线城市拥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特别 是疫情对于餐饮业的打击后,各大餐饮公司对于用人成本存在压力的大环境下,送菜机 器人有望为餐饮公司减少人力成本,提升送餐效率,并减少服务中的人员接触。3)无接触配送:各厂商布局物流无人车,疫情催生落地加速。根据我们在 CES 2019 展 会上的实地调研发现,京东、美团等公司都已在积极布局物流无人车的应用,以实现无 接触配送快递、外卖的功能。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京东在 2020 年 2 月 6 日,使用其 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在武汉完成了智能配送的第一单:从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 穿过建设二路路口,顺利将医疗物资送到了武汉第九医院。我们认为,疫情让人们看到 了无接触配送的可能性,在后疫情时代,无接触配送节省人力、效率高等特点或将逐渐 得到体现。疫情体现机器人服务优势,辅助驾驶、无人驾驶或加速商业化进程疫情期间,扫地机器人、无人机、物流机器人等应用落地展现了机器人无人接触+服务效 率高的综合优点;疫情过后,我们看到,随着服务机器人的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辅助驾 驶与无人驾驶作为广义上的服务机器人,其商用化进程也在逐渐加速。辅助驾驶:智能环视搭配路侧网联设备提升公共交通运行效率。4 月 30 日,长沙首发智 慧交通 315 线,该线路公交自身搭载智能环视系统,帮助驾驶员 360 度观测周边路况, 同时沿线交叉路口配置智能红绿灯及加载路侧网联设备,通过与云端监控平台协作,提 升公交自身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无人驾驶:国内首次放开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4 月 19 日,百度 RoboTaxi 首次向长沙市 民全面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试乘服务,用户可在指定区域内呼叫无人车,体验自动驾驶 出行服务。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机器视觉、激光雷达等无人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辅助驾驶与无人 驾驶或将加速商业化进程,展现智慧出行优势。国家政策支持无人驾驶发展,车载摄像叠加激光雷达助推 技术落地厂商更专注于 L2+到 L3 级别无人驾驶,L4 技术推出有所推迟正如我们在 CES 上看到的趋势,由于 L4 在短期无法商用,更多厂商开始将其重点放到 L2+ 到 L3 级别自动驾驶。根据媒体报道,上汽的 MARVEL-R 和长安 UNI-T 在今年下半年都有 望推出 L3 级别的产品。而受疫情影响,各大公司的 L4 推出时间均有所推迟,目前暂无 最新时间表。全球无人驾驶路测排名前十中,中国公司占据四席。据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公布的 2019 年自动驾驶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无人驾驶公司中,百度以 18,050 英里的 MPD 排 名第一,即在所有测试时间内,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单 次行驶约 18,050 英里。除此之外我们注意到,在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中国公司占据了四 席,其中 Auto X、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公司表现较好,在排行榜中分列第 4、5、10 名。无人驾驶产业整体向好,1Q20 融资热情不减。通过查阅各公司官网,我们看到在 1Q20, 国内自动驾驶产业链的初创公司,包括激光雷达公司禾赛科技,无人驾驶公司 Auto X 与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系统公司驭势科技等,均得到了一定数额的融资。其中在披露的融 资金额中,小马智行的 B 轮融资达到了 4.62 亿美元,排名第一,数额较大。我们认为, 在 1Q20 疫情影响较为明显的大背景下,无人驾驶产业链初创公司仍然持续得到融资,从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无人驾驶产业的发展前景较好,同时也反映出市场对于无人驾驶产业 的充足信心。国家积极出台产业发展政策,行业未来发展方向逐步明确2020 年以来无人驾驶政策发布节奏密集,重点政策助力产业标准制定。我们注意到自 2020 年初以来,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委多次在不同场合发布或提及无人 驾驶产业政策。其中,我们认为,2 月 24 号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及 3 月 9 日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在无人驾驶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标准制定上均起到 了重要的基准标杆作用,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展开。另外,无人驾驶政策的持续颁布也带动了无人配送的标准制定进程。我们看到,在 6 月 20 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牵头建立“无人配送联合创新中心”,积极推动着国内无人 配送产业的标准制定。我们认为,国内无人驾驶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将持续利好无人配 送、辅助驾驶以及无人驾驶本身的发展,助推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应用的成熟与落地。国家智能汽车发展战略利好无人驾驶发展,标准智能驾驶分级培育优良实验环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体现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正向产业培育阶段转移。2 月 24 日,国家发改委等 11 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下简称《战略》), 明确 2025 年/2035~2050 年中长期战略愿景,并提出 20 条主要任务。我们认为,国 家此次战略发布由发改委牵头,体现智能汽车发展从早期试验阶段落实到产业培育 阶段, 通过高规格的部门协同明确方向、任务和战略愿景,汽车科技跨行业融合发 展趋势明晰,无人驾驶技术开拓态势逐渐明确。我国智能驾驶分级标准与美国 SAE 分级基本一致,便于车企分级别展开实验运营。 3 月 9 日,工信部公示《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根据执行 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是否有设计运行条件限制,我国分级标准将自动驾 驶分为 0-5 级,等级设定与划分要素与此前行业通常采用的美国 SAE 分级标准基 本一致,我们认为其正式厘清了中国标准下各级自动驾驶的定义与技术条件,后续 伴随以此为基础的我国智能驾驶一系列分级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有利于整车企业 及供应链针对各个级别的具体要求、差异性地展开实验运营,从而加快不同级别下 的软硬件、解决方案的成熟步伐,无人驾驶有望迎接发展良机。根据我们预测,受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无人驾驶等技术推动,全球汽车电子 规模将从 2019 年的 535 亿美元上升到 2029 年的 1,655 亿美元, CAGR 为 12%。其中车 载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15%和 26%。车载摄像为驾驶员提供交互入口,有望成为光学行业下一个增长点摄像头为智能驾驶可识别物体的传感器。智能驾驶的传感器由 LiDAR、雷达和摄像头组成, LiDAR 和雷达主要用于测距和测速,摄像头是唯一可识别物体的传感器,可完成识别车道 轨迹、识别交通标志、全景泊车和检测驾驶员疲劳等功能,并且需要实现动态识别,如 在行驶过程中识别多种物体(车道、交通标示、红绿灯和路牌等)。因此,我们认为随着 智能驾驶的渗透率提升,车载摄像头的数量也将提升。车规级摄像头模组海外大厂主导,国产核心零部件未来可期。车载摄像头产业链中,硬 件部分主要涉及上游镜头、CMOS 图像传感器(CIS, CMOS Image Sensor)以及下游的车载 摄像头模组。车载摄像模组:海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考虑到安全性及复杂的驾驶环境,车规级 摄像头在耐高温、抗震、防磁和稳定性等四方面有着严苛的性能要求。目前,车载 摄像模组市场主要被松下、富士通天、法雷奥、大陆等海外 Tier 1 大厂瓜分。CMOS 图像传感器:豪威科技市占率位列第二。豪威科技(中资控股)2016 年占全 球车载摄像头 CIS 市场份额 23%,仅次于份额 46%的安森美,位列第二。我们认为, 未来随着国内无人驾驶的逐渐铺开,车载镜头 CIS 市场或将持续扩容,国产企业将 成为主要供应商之一。车载镜头:舜宇光学连续多年位列行业第一。得益于公司优秀的产品力,自 2012 年起,舜宇光学的车载镜头市占率始终位列全球第一,截止 2018 年,其市占率已经 达到 40%左右。我们认为,伴随着 5G 网络建设加速,其低时延的特点或将改善汽车 行业中 V2X 和 ADAS 渗透率,因此我们持续看好市场对车载镜头的需求上行。车载摄像头为车载摄像重要零部件,有望成为光学下一个增长点。我们看到随着辅助驾 驶和无人驾驶的发展,车载摄像头有望成为下一个蓝海市场。根据 Yole 数据,2024 年单 辆汽车搭载的摄像头数量将达到 3.2 颗,2016-24 年 CAGR 达到 15.6%。同时我们也看到, 目前特斯拉在 Model S 以及 Model X 上,已经配置了 8 个摄像头,用于自动驾驶。我们认 为伴随着无人驾驶的逐步推行,单个汽车所搭载摄像头数量的上升或成为未来趋势,车 载摄像头市场有望成为下一个蓝海。激光雷达技术价格下降推动渗透,车规级量产未来可期激光雷达是赋能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落地的重要硬件之一。摄像头只可形成平面的 2D 信息,而雷达技术可掌握距离的信息,以帮助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是一种采 用非接触激光测距技术的扫描式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与一般的雷达系统类似,通过发射 激光光束来探测目标,并通过搜集反射回来的光束来形成点云和获取数据,这些数据经 光电处理后可生成为精确的三维立体图像。采用这项技术,可以准确的获取高精度的物 理空间环境信息,测距精度可达厘米级。我们认为基于激光雷达和视觉摄像头的物体识 别将成为无人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的迭代升级将助推无人驾驶应用落地。机械激光雷达难达车规级要求,固态激光雷达或成大势所趋。汽车上的激光雷达主要分 为机械激光雷达与固态激光雷达两类。机械激光雷达:体积、生产周期、稳定性等要素影响车规级应用。机械激光雷达的 典型特征是车身顶部的可旋转“大花盆”,是 2019 年中以前激光雷达的主流解决方 案,由于结构复杂、人工光路调试装配要求高等,机械激光雷达体积庞大、生产周 期长、稳定性达不到车规级要求,且由于需求较少售价十分昂贵——以 2019 年中为 例,Velodyne 在售的 64 线/32 线/16 线产品的官方定价分别为 8 万/4 万/8 千美元。固态激光雷达:性能提升、价格下降,渗透率有望提升。固态激光雷达具有体积小、 量产成本和量产难度较低的优点,具体包括 MEMS、OPA(Optical Phased Array,光 学相控阵列)和 3D Flash 等不同技术路线。价格下探助推渗透:在 CES2020 上,我们发现大疆的两款激光雷达分别定价 1,000/1,500 美元。与此同时,Velodyne 推出的 Velabit 更是价格下探至 100 美元, 预计今年年中交付。我们认为激光雷达价格高企是此前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缓慢 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各领域厂商纷纷入局及相关车型的量产,激光雷达价格 有望快速降低、助推渗透。技术路径尚存争议,MEMS 为今年主流新品。目前哪种技术路线能够率先实现 L4 以上车规级量产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观察到今年 CES 展出的激光雷 达以 MEMS 固态为主,可量产性、体积、价格较往年均大幅优化,我们认为对 于提高辅助驾驶安全性及实现 L3 级以上自动驾驶具有重要意义。激光雷达搭载 ToF 技术,增强无人驾驶 SLAM 移动规划能力。激光雷达测距技术主要基于 DToF 摄像头技术。TOF 是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技 术的缩写,即传感器发出经调制的近红外光,遇物体后反射,传感器通过计算光线 发射和反射时间差或相位差,来换算被拍摄景物的距离。目前 TOF 技术主要分为 iTOF 和 DToF 两类,由于 DToF 测量的是两束光的时间,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因此被广泛 应用于无人驾驶车的雷达之中。依托激光雷达 ToF 良好的测距功能与摄像头采集的信息,SLAM 赋予汽车更好的规 划移动的能力。SLAM,全称叫做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汽车可 以通过摄像头采集的机器视觉信息与激光雷达 ToF 的测距功能,定位并绘制出位置 环境的地图,通过 SLAM 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路线规划的不合理。目前的“SLAM 导航” 主要依靠激光雷达或者摄像头获取周围环境信息以判断位置及路径上的障碍,通过 SLAM 技术同时生成实时定位与实时地图,回传给后台规划路径。我们认为,未来, 随着固态激光雷达的渗透率逐渐上升,SLAM 技术或在硬件保障下逐步成熟,提升 无人驾驶的移动规划能力。主要关注公司:京东,美团,亚马逊,禾赛,Innoviz,云迹, 钛米,擎朗,Geek+京东 X 事业部:打造智能运载设备,提高运营效率京东机器人部门隶属于京东 X 事业部,成立于 2016 年 5 月,业务板块包括无人车、无人 仓、无人车、无人超市、无人售卖柜、京东农场等六大方向。其中无人车产品中,主要 包括智能配送车、服务机器人、小型仓库巡检车 3 类。公司旨在以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将无人车打造成京东智能物流体系中的智能运载装备, 针对仓库、厂区、办公室内、商业商场等多种不同场景适配不同的无人车型,适应用户 需求。据京东 X 事业部官网,2017 年 6 月起,公司的无人配送车已经在国内多所高校内 进行常态化运营,未来将在其他领域不断积极尝试。疫情期间,公司的无人车发挥了积极作用。2 月初,公司迅速应对疫情变化,成立无人 科技应对小组,其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不仅在武汉第九医院完成了智能配送,同 时将沿途居民小区纳入配送范围,在保障安全社交距离的情况下积极提升了物流配送效 率。美团:无人配送助力智慧城市变革美团无人配送致力于利用自动驾驶、远程遥控,依托物联网技术,打造适应道路、园区、 楼宇等不同场景的无人配送体系,为智慧城市打造助力。2016 年 10 月,公司成立 W 项 目组,研发特定场景下的无人车配送;2019 年 4 月,美团 “小袋”成为了全国首家通 过服务型电动自动行驶轮式车测试的无人配送车,成为了公司无人配送服务的重要里程 碑之一。除此之外,公司积极和第三方进行合作,在 CES 2020 展会上我们看到,美团与法雷奥共 同推出了一款无人配送车法雷奥 eDeliver4U,较传统无人配送车来说能够单次运送更多 的外卖数量,较好提高了运送效率。随着疫情爆发,美团无人配送车也投入到了物资配送的行列。2 月 19 日,美团无人车在 北京顺义完成了多次果蔬食品的配送,通过无人配送车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接 触,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沿途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亚马逊:积极布局基于自动驾驶系统的送货机器人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公司同样积极布局无人配送服务。公司在 2019 年时已在总部所在地 华盛顿州斯诺霍米什县,对送货机器人 Scout 进行了多次无人配送试验。我们看到,Scout 送货机器人是一种小型自动六轮机器人,大小与大型冷却箱近似,巡航速度与成年人步 行近似,能够对简单场景下的障碍物进行避让和绕行,但仍旧无法应对台阶等复杂地形 的场景变化。禾赛科技:国内激光雷达龙头,赋能无人驾驶技术成长禾赛科技成立于 2013 年,公司专注研发激光传感器,产品线包括激光雷达以及激光遥测 系统。禾赛的 40 线机械激光雷达产品 Pandar40,具有 200 米的测距能力(20%反射率) 和厘米级的精度。由于创新性地打破了传统激光雷达均匀分布激光线的限制,Pandar40 的最小垂直角分辨率为 0.33°,相当于传统的 83 线激光雷达,因此在扫描 50 米外的 1.7 米身高的行人时,扫到的激光线达 6 条(传统 64 线激光雷达为 5 条)。我们看到,得益于国内的人力成本优势,公司产品相比国外竞品,交货周期更短、售价 更低。据禾赛科技公开宣传资料,在美国加州 57 家拥有无人驾驶公共道路测试牌照的公 司中,超过 1/3 是 Pandar40 的付费客户;同时在国内,百度 RoboTaxi 也搭载了 Pandar40 作为无人驾驶的重要部件之一。我们认为激光雷达的升级将不断赋能无人驾驶技术成长。Innoviz:来自以色列的固态激光雷达厂商Innoviz 于 2016 年在以色列成立,是一家专注于生产高性能固态激光雷达的公司。公司目 前已经受到德尔福、麦格纳,耀途资本,软银,中国招商局等多方资金支持。公司积极在国内外拓展业务合作伙伴。根据媒体报导,宝马将于 2021 年秋季采用公司生 产的第二代激光雷达产品;同时在国内,公司于 2020 年 2 月宣布与中国陕西重型汽车有 限公司合作,共同协作,在未来推进无人驾驶卡车落地。云迹科技:机器人服务员送餐送物,智能战“疫”云迹科技成立于 2014 年,业务集中于室内定位导航、机器人智能移动、大数据处理方面 等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机器人服务生系统、智能商用机器人、智能消毒机器人、送 餐机器人、大屏展示交互机器人、通用机器人底盘等。公司的机器人服务员与其搭配的服务生系统在疫后复工复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 着疫情的逐渐恢复,企业陆续开工,包括华住、晗月、开元、万达等众多酒店均使用了 云迹的机器人服务员,搭配其自身的服务生系统,完成了送物送物、引领、信息宣传、 迎宾等多项无接触服务。钛米机器人:智慧医疗场景构建的先行者之一2015 年 1 月,钛米机器人在上海创立,公司是国内首家针对智慧医疗场景提供智能机器 人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旨在实现医疗智慧化:提升医院决策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的同时,保障病人的就医体验,目前公司已有院内感染控制、医疗物资配送管理、智慧 医疗服务、通用机器人底盘、机器人组装套件等多项产品和解决方案。自疫情爆发以来,公司积极支援一线,在第一时间部署公司产品送递武汉,于 ICU、手术 室、发热门诊等多个场景进行应用。其中,消毒机器人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自身集成紫外线消毒、等离子空气过滤、超干雾化过氧化氢等多种消毒方式,能够自 主识别医院整体环境,自主导航避障,保障了医院的消毒效率。擎朗智能科技:疫中疫后齐发力,无人配送构建智慧生活擎朗智能科技成立于 2010 年,主要专注于室内无人配送领域,目前已在餐厅、酒店、医 院、外卖等多种场景实现落地。我们看到,疫情期间,公司积极投身医疗领域,利用自 身送餐机器人的优势,在杭州市委党校隔离点实现送餐、送药、送物的无接出配送服务, 避免了交叉感染。疫情后,云海肴、新白鹿、中饭协、美团等餐饮企业也积极使用公司的无接触配送机器 人产品,目前送餐机器人可以完成从后厨到无接触取餐区的全流程配送,大大降低感染 风险的同时也节约了人工成本。Geek+:机器人智能物流专家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Geek+)于 2015 年在北京成立,专注仓储物流领域,通过领 先的机器人产品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度柔性和智能的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成为仓储 物流行业技术变革的引领者,在机器人、嵌入式软/硬件、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方面拥 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根据 Interact Analysis,Geek +已成为全球第一大 AMR 供应商; 同时根据美国《机器人商业评论》2020 年 RBR50 名单中,公司为中国唯一一家入选企业。公司产品包括拣选、搬运、分拣、存取系统,核心模块包括极智机器人(AGV)、极智管 理系统、标准拣选工位、充电站等,解决方案针对电商、物流、零售、3PL、医药、鞋服、 食品、日用品、工业、汽车制造等众多行业。小马智行:专注构建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在 2016 年底成立,目前在中美两地均有布局,持续在城区进行公开道路测试,积累 复杂及极端的场景数据,致力于构建世界一流的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于今年 2 月获 得丰田约 4 亿元投资,持续加码无人驾驶研发与应用。据公司官网,公司目前的场景测试场地包括中国的北京和广州,以及美国加州北部和南 部地区,整个测试范围超过 300 多平方公里。同时,公司积极推动无人驾驶应用落地, 在 2019 年 10 月 25 日宣布与现代汽车在加州推出首个面向普通公众的 RoboTaxi 常态化服 务。AutoX:以“平民化自动驾驶”为使命公司于 2016 年在美国硅谷成立,是首个获得加州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中国初创自动驾驶 公司,并已获得上汽集团、东风汽车、阿里巴巴 ARF、联发科等多家企业投资。公司以 “平民化自动驾驶”为使命,赋能汽车制造商、出租车、网约车与物流运营商,在未来 为更多人的出行提供便利。}
智能楼宇控制系统是指采用计算机对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施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智能楼宇主要是对楼宇内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当前智能楼宇的概念有所延伸,不仅包括传统的机电设备的监测、控制、管理,还包括了智能照明以及楼层房间的自动化、能源管理等。智能楼宇在建筑节能中有着显著作用。尤其应用到新技术以后,可以把整个楼宇里各子系统有机地联合成一个整体,有效地降低设备能耗。例如中央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对这两个建筑能耗大头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在保证节能条件下,做到按需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楼宇管理人员的使用舒适性、增强用户体验感,同时减低能耗,使建筑能耗的运行维护具有可持续性。系统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本案例介绍选自图扑 HT 智慧楼宇可视化监控系统:变配电系统:安全、可靠的供电是智能建筑政策运行的先决条件。电力系统除要满足继电保护与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等功能要求外,还必须具备对开关和变压器的状态,系统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参数的监测,进而实现全面的能量管理。通过将配电线路以及建筑模型进行结合展示,可直观查看配电线路走向,更可搭配物联设备对电力数据进行监测,当出现电力故障可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系统安全。照明系统:照明系统能耗很大,在大型高层建筑中仅次于供热、通风与空调系统,并导致冷气负荷增加。智能照明控制应十分重视节能工作,例如人走灯熄,用程序设定开/关灯时间,利用钥匙开关、红外线、超声波及微波测量方法等随时开/关灯。楼宇自控方面应用 HT 数据可视化监管平台通过还原楼层内照明设备点位,并对接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现实与三维场景的联动,足不出户便可以对建筑内所有照明设备状态进行监管控制,减少日常照明能耗,做到真正的智慧照明。空调与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的能耗,故在保证提供舒适环境的条件下,应尽量降低能耗。主要节能控制措施如下:设备启停控制;空调机制冷机的节能优化控制;设备运行周期控制;电力负荷控制,储冷系统控制等。智慧园区管控平台中通过将空调系统管道、设备进行还原展示,可直观查看空调桥架走线以及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数据,并支持通过三维场景对空调设备进行反向控制,以便对空调设备进行实时维护和故障排查,提供园区内部的空气环境质量以及运管人员工作效率。环境监测与给水排水系统:除空调系统外,尚需监测空气的洁净与卫生度,进而采取排风与消毒等措施。我国有很多城市为缺水城市,除应保证饮用水外,尚需重视水的再利用控制。给排水管理主要用于监测和管理楼宇的给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图扑 HT 通过将水质监测、水量监测、漏水监测、水压监测、污水处理监控等结合三维场景进行可视化展示,实时了解给排水各方面状态数据并对设备运行状态、异常等进行监控,帮助管理人员达到安全饮水、节约资源、建筑安全等目的。电梯系统:大型建筑均配备多组电梯,需要利用计算机实现群控,以达到优化传送、控制设备平均使用率与节约能源运行管理等目的。在智慧社区可视化平台中,图扑 HT 通过绑定电梯运行数据驱动模型实现电梯动画模拟,并实现对异常告警设备进行高亮展示,大大增加电梯故障处理响应效率,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停车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常采取读卡方式。内部车库不计费时,汽车经读卡器确认属该系统后,即可进入停车场。通过三维场景还原停车场车位、设施等,实时对接车位数据并在三维场景中进行模拟还原,监控园区内车位占用情况,进行车辆管理。基于空间、时间、指标等多维度数据,对园区内车辆的通行流量、类型、时段分析数据进行动态刷新,实时汇总园区每日车位使用情况,有效提升通行效率及车位使用效率。该智慧楼宇三维可视化监控系统实现建筑群的整体管控功能,运吊“集散控制”原则将单栋建筑的“小集散控制”系统扩展至建筑群的“大集散控制”系统,使建筑群整体的传感单元(感知层的传感器)、控制单元(应用层的 IP 功能控制器和功能控制软件)、执行单元(应用层的 IP 功能控制器和现场执行设备)、反馈单元(感知层的反馈机构和传感器)组成大控制回路,实现建筑群的大闭环控制和管理。由于建筑等级的提高,楼宇中各种新设备的数量有所增加,实现互联互通之后,通过收集、整理、挖掘这些设备的运行数据,结合云计算、云存储等新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找出同类型建筑的能源消耗,这对于设立各种类型的建筑节能标准具有指导意义,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智能化和节能效果。楼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让楼宇云服务的提供成为可能。智能楼宇的系统网络可对物业数据进行自动追踪,了解物业人员的偏好,自动配置照明、暖通、电梯等系统。此外,智能楼宇行业也渐渐注重被传统楼宇企业忽略的客户数据,通过追踪客户的作息时间、消费行为等数据,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要说2023年初投资界、人工智能研发领域最大的网红是谁?那非ChatGPT 莫属!ChatGPT的走红,再次诱发了人们关于未来AI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的各种讨论。而一直聚焦于商用服务机器人产品及机器人移动平台(RMP)研发、设计、制造和商业落地的九号公司近些年来蓬勃发展,旗下九号机器人广泛应用和普及于酒店、餐饮等产业的现象,也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思考。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正在加速驶入快车道。人力的稀缺导致酒店、餐饮等产业的用工成本直线上升。巨大的成本压力,促使企业使用机器替代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落地应用不仅能将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解决当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能够进一步促使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快推进“机器人替代人”的过程。工业自动化将是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机器人产业链条中的一员,九号机器人自成立以来,一直依托于母公司背后先进的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促使产品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开发机器人种类不断扩充,覆盖领域不断拓宽,最终实现跨赛道竞争。九号机器人利用强大的云计算平台和领先的算法系统,已具备实现场景数据闭环的实力。九号机器人在深挖场景需求,积极创新的同时,也不忘不断创造更加高效、可靠、专业的机器人产品,实现对现有机器人的功能升级。九号机器人这种增强专业度的做法,使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展现自身品牌的极致产品与技术实力,快速建立全球品牌认知,实现全球各地区市场的快速落地。九号机器人通过多年来在全球各区域的服务与部署,为自身的全球化布局打下了坚实基础。相信在未来,随着九号机器人持续深耕商用服务机器人产品技术领域,它将不仅仅带来用工的自动化升级,同时也能为全球更多的应用行业及场景实现赋能,推动行业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楼宇配送机器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