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括号50÷3的商的要使关于商末尾有0的题零括号里可以填?

三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年级数学教案1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秒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  1、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三年级数学教案2  各位老师下午好:  早上听了3节课,下午还要听我们的教学体会,大家很辛苦。首先要感谢雷老师给我创造一次与大家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同时感谢教导处和我们四年级每位成员的支持与帮助。下午我要讲的是第1、3、6、9四个单元的实践与体会,希望能有所帮助,我们先看。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浏览  1、位置与方向是新教材新增的教学内容,有必要了解一下主要教学目标:  认识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的路线。  2、教材中安排了5个例题和2个练习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体系  再一下本套教材对“方位”的编排体系,在第一册课本第18页学习序数第几时涉及到“左右”的方位,在第102页的思考题中提到了“前后面”。  第二册教材第一单元《位置》中,学习“上下、前后、左右”,如把这“上下、前后、左右”3组相对方位综合在一起的话其实就是三维空间,《找位置》中的第几组第几个其实就是渗透二维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而本册教材要认识的八个方向和看地图的.知识,就要借助前面的知识学生对八个方位的认识。同时又是为后续学习服务。第八册教材中编排了“东偏北30度方向的1千米处”,是在本册八个方位的基础上加上“角度”和“距离”这两个参数来确定一个点。这其实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极坐标内容,另外与位置与方向有关系的还有:第四册的《平移和旋转》,观察物体两个阶段第三册的“观察物体”(实物);第九册的“观察物体”(立体图形)。其他学科上象第一册语文课中有一首《东南西北》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在第五册的地方课程〈话说温州〉,已接触到“地图上的方向”。了解这些内容也许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下面来谈谈本单元的教学思考。  二、教学思考  1、对主题图的想法  课本p2,呈现的是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因为我们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场景不熟悉,且现在还看不懂平面图,教学时建议把主题图换成学生熟悉的本校校园图。等教完本单元内容之后,再来引导学生观察这幅主题图,描述图中各建筑间的位置关系。  2、认识“东、南、西、北”(例1)  这节课早上已做了精彩的展示和点评。  3、认识地图上的方向和描述行走路线  (掌握好例1的知识,例2、例3可以整合成一课时来上)。  例1主要是实际情境中的“东南西北”,例2是从地图、抽象、平面的概念上认识“东南西北”。学习例1时,学生已经熟悉校园内四个方向的建筑物。也知道了四个方向的排列特点。教学例2时,只要求学生画出校园四个方向上的建筑物就可以了,画图时最好四人小组不同方向坐,因为一般孩子画图时他面向哪个方向,就会将那个方向画在纸的上方,有的孩子把上方定为东、有的孩子把上方定为南,各种情况都有。只要建筑物与方向相对应,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排列的都是可以的,其实建筑施工平面图上有时不是将上方定为北的。而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规定,是约定俗成的,统一上方定为北。学了例2后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以后画平面图或看地图时一般要面朝北,这样能使图上的方向与实际的方向一致,不管是画、看地图会更方便、更清楚。例3的教学是让学生运用例2所学的4个方向去描述一个连续的一条路线,这里要注意的是中心点(参照物)在变化,去体育馆可以体现行走路线的多样化。在练习中要让学生体会同一物体针对不同的参照物所在的方位也不同。(如图中书店在...).做一做路线的描述要“方向+距离”。练习一有两个方面1、2是生活中的方位(教室、自己房间四个方位上的物体),地图上的方位第3、4题,第3题标出北。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描述行走的路线(八个方向)  例4、例5认识八个方向和描述行走路线与前面例2、例3的编排基本相同。  例4只不过是在原来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再添上其他的四个方向(课件),这里有学生说“东北”“北东”习惯性的说法。再认识指南针帮助理解记忆八个方向,最好让学生也做一个方向转盘。  教学例5时先利用例5的图复习一下八个方向,以动物园的中心为中心点,说说各动物馆分别在什么方向,再解决去熊猫馆怎么走?这里体现行走路线的多样化,同时要引导学生比较一下怎么走较合理?(优化)。  做一做中公交车行车路线的描述,要注意中心点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在转折点处标上“十”字有利于中下生的准确辨认方向,描述从火车站--动物园、从动物园--火车站的行车路线。  5、几点尝试:  1)自制“指向盘”,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虽然学生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遇到“早晨,面对太阳,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前后相对相对学生没问题,但要准确说出左边是(),右边是(),就有难度“。部分学生就束手无策,其实这类问题对我们教师来说有时也要想一想。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制作”指向盘“,利用”相对性“+”顺时针“转动”指向盘“等手段帮助学生辨别方向效果好。教学时我们组每位老师自己也做一个,上课是贴在黑板上.  2)描述方位与行走路线时,要求学生指出参照物(中心点)。  物体所在的方位,随着参照物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相对性。教学中学生对”()在()的()面“。这类问题错误率很高,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八个方位的知识掌握不好,而是对这种句式表述,到底以谁为中心不理解,学生往往是在图上先找到第一个物体以第一个物体为中心再去找第二个物体的位置,这样与题意恰恰相反。所以对这种句式要告诉学生要以第二个物体为中心,并且在这个中心点上画上”十“字。另外在描述行走路线时,让学生在转折点上也标上”十“。熟练以后,自然就形成空间表象。  如(课件)  3)丰富练习的形式与内容  a、在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和辨认方向(如:在校园中、教室、家中、街道路标上辨认方向),(数学--《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  b、在游戏中练习(如:交警指挥交通、蒙眼指方向、找方向等)  c、向学生介绍练习站  d、学会看所在城区的区域图(教室里贴一张本地区的城区区域图)三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28×4=16×7=29×4=43×2=12×4=  这节课我们就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中说的“每天往返两次”是什么意思吗?怎样要这样列式呢?  同学们会算这道题吗?那你们会算什么?  能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学例2  要求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你觉得在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2题。四、课堂小结三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水灾自救知识,在遇到水灾威胁时,能够及时自救。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们常把水成为“生命之源”,是的,有水才有生命,是水给了生命的存在,延续的力量,但同样水也有剥夺人类宝贵生命无情的时刻。  二、新授:  1、说一说,你家附近都有哪些河流,他们有没有过肆虐的时候?当时怎么样?  2、救助课堂  水灾自救逃生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 1.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3.如果洪水不断不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4.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臶、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  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6.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7.落水后,要屏住呼吸,放松身体,人体就自然的浮出水面了;如果有水草缠住了脚,千万不要慌张,屏住呼吸,轻轻的解开。 8.游泳时,遇到脚抽筋,不要紧张,要弯曲身体,双手抱脚,等待救援。 8.水灾后应谨慎选择饮用水,事先储备的饮用水才是最安全的。因此应事先储备一些干净水放在清洁密闭的空间里。如必须饮用河水、雨水等要烧开杀菌。  9.夜晚直升机在救援时,可用手电筒、蜡烛向直升机发送救援信号。白天可用镜子反光和挥动颜色鲜艳的物品。  三、安全小常识互帮互助共同脱险  四、总结  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具准备: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引出: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2)全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是,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5、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拓展应用:  1、13×3 70×5 24×2 15×3 31×3 34×2 24×4 13×5 2、  ⑴、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⑵、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中的相关作业。三年级数学教案6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估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估算能力。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xx×40  10×8060×20200×3080×100500×20  2、计算练习  36×1248×2356×32  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小结计算方法,算理,格式。  二、问题解决  第9题:  (1)、儿童:15×36=540(元)  (2)、成人:46-36=10(人)10×30=300(元)  (3)、540+300=840(元)  提问:如果今后再碰到类似的情景,但没有(1)(2)小题作铺垫,你会解决吗?  第10题:  让学生人人都经历估和算的`过程,再小组讨论交流。  第11题:  15÷3×35  先求一瓶饮料的价钱,再求35瓶饮料的价钱。  第12题:  练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13~15题: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11×5+8=63(岁)  14、15×6×8=720(人)  15、9×5×8-8=352(分)=3元5角2分  三、习题拓展  售票处: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现在  有120名老师和学生去秋游。  (1)租大船需要付多少钱?  (2)组小船需要付多少钱?  如果又来了两个老师参加划船,怎么租船比较化算?三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 ÷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  65-6×4÷2 38+56÷7×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混合运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  (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试做.  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  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  (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  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  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  四、课堂小结.  要完成一道混合运算,它的计算步骤是:  ①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计算.  ③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三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  10、11题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案10  一、说教材  这节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这部分三步式题是在学生学过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三步式题以及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例1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的12053要先算,这与已学过的 1834乘除两步混合式题一样,仍然是从左到右进行。在第三册学过了带有一个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这里在一个算式里出现两个小括号,要仿照第四册学过的乘加(减)乘的运算顺序,脱括号要同时进行。  二、说教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重点要放在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三步式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回忆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说出他们的`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8+27 93+23 50-30+24  183-4 (440-280)30 12053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订正12053后,教师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混合运算,看谁能以前学过的知识,学得又对又快。然后,出示课件在12053前面添上74+。并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提问:这道题里有手括号吗?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可让学生适当讨论,教师说明并用课件出示运算的步骤,带领学生一步步进行计算。  师把53改成53问学生该怎样计算。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560-28070-30,让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后,再课件演示为:(560-280)(70-30)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问: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呢?应先算什么?  让学生自己解答,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3、练习:  课件出示:(440-280)(300-260)把例题改为练习题来做。  4、引导学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式子里应先算什么?如果乘除连在一起应先算什么?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什么?如果有两个括号应先算什么?  (四)、巩固反馈,深化练习  1、我会说!  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  65-642 38+5673  2、我会做!  课件出示:  (59+21)(968)
(220-100)(152)  3、我能行!  课件出示:  在下面的算式中,适当地加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126+84=20  (2)126+84=42  (3)126+84=96  4、我会改!  课件出示:判断.(准备)  (1)48+20xx
(2)320-154+40  =48+20xx
=320-60+40  =48+1
=320-100  =49
=220  (
)(
)  (五)、小结、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1-5题。  五、说板书设计  通过简单的板书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的看到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又对学生知识的系统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  5、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三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43= 422= 25+0= 0+28=  32-0= 28-28= 175= 215=  二、探索新知  1、教学05=?  (1)创设情境引入。  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  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  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1+1+1+1=5,15=5  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  (2)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3)小结、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  (1)第1题。  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这样想:因为135=65,所以1305=650。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③种算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2)第2题。  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①的算法。  三、 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补充题)  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4065 3506 5208 5554  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三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三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课本P8--P9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1)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  (2)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  3.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1.6元+12.4元。  (2)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  (3)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4)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5)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  2.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  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  四、做中得。  1.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一练”第5题。  学生提问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许  提出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解决问题的愿望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  五、总结。三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直观地认识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叙述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今天是小胖的生日,小丁丁带了一个蛋糕来为他祝贺,他们俩会怎么分这个蛋糕?(对半平分)  每人能分到几个蛋糕?(讨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  1、(交流,汇报)小胖和小丁丁每人能分到几个蛋糕呢?(半个)  2、半个蛋糕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3、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指导的读法和写法。  4、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所以小胖和小丁每人能分到个蛋糕。  5、动手操作  (1)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纸片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涂上颜色,并说一说。  (2)那么空白部分又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看图说一说  A、把一个圆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圆形纸片的,是(  )个圆形纸片。  B、把一个三角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三角形纸片的,是(  )个三角形纸片。  C、学生自己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4)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  (一个正方形、圆……都是一个整体,因为整体大小不同,所以所得到的`二分之一的大小也不同。)  (二)、认识  1、小胖和小丁丁正准备切蛋糕时,小巧和小亚也来祝贺小胖的生日了,于是他们决定四个人平分这个蛋糕,那又该怎么分呢?每人再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替代蛋糕,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可以同桌商量)  (1)交流方法。  (2)每人能分到多少蛋糕?你是怎样想的?  (3)说一说是什么意思。会写吗?一起来书空一下。  2、动手操作  (1)你能从另外一些图形中找到吗?(每人再选一个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并且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它的的,然后全班交流。)  (2)在这些图形的空白部分中有没有它的?  (3)看图说一说  A、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4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正方形纸片的(  ),是(  )个正方形纸片。  B、学生自己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4)正方形和圆形纸片的涂色部分同样都是它们的,大小相同吗?为什么?【三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三年级上数学教案02-22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1-12三年级数学教案03-0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2-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21【热门】三年级数学教案02-21【荐】三年级数学教案02-20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09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11-2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要使关于商末尾有0的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