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1929~)是什么


2023-07-12 18:03
来源:
走四方的镜头发布于:山西省
周光召(1929—),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最先提出粒子螺旋度的相对论性。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学校的镇校之宝——‘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周光召院士于2003年捐赠给我校的,希望我们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陈列室内,湖南宁乡一中思政教师尹淼手捧金灿灿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向学生代表介绍。“我们的镇校之宝有什么特别之处?”有同学问。
2.尹淼娓娓道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直径8厘米,用纯度为99.9%的黄金铸造,重515克,配有绶带。奖章图案由五星、长城、橄榄枝和光芒线组成:五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城既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又象征着共和国坚不可摧的国防;橄榄枝则表明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3.在捐赠仪式上,周光召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代表的是几十万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经过长期奋斗的结果,对科研人员而言,确实是个沉甸甸的荣誉,于我而言,就是我的军功章。与其将奖章自己收藏,不如将其赠给一个单位,鼓励后人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为祖国的科研事业作出贡献。”周光召勉励宁乡一中学子:“再过几十年,在今天的演讲台上,一定会有在座的校友向未来的同学们汇报你们为振兴中华所做出的丰功伟绩!”
4.1929年5月,周光召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周凤九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举家迁至四川。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耳闻目睹的事实,改变了他原来想学电机的初衷,对核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1946年周光召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一年以后以优异成绩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有幸听到周培源、钱三强教授的授课。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彭桓武教授,从事基本粒子物理专业研究。1957年,周光召作为中国专家组的负责人之一,被派遣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
6.周光召和其他中国科学家刚到时,被在这里工作的一些外国人瞧不起。有一天,苏联、中国、越南、朝鲜以及东欧各国的核物理学家聚集在一起召开学术讨论会,有位外国教授报告了自己关于“相对性粒子自旋”问题的研究结果。讨论时,周光召谈了相反的意见。结果那位教授不仅置之不理,而且说:“你的意见,没有道理!”
7.周光召那年只有28岁,但已然是位沉着冷静的青年学者。他见那位外国教授对他的意见不予理睬,没有当场辩驳。过后,他埋头工作了3个多月,严格证明了自己的看法,写成《相对性粒子在反应过程中自旋的表示》论文,发表在国际性学术刊物《理论和实验物理》上。不久,美国科学家也做出了相似的研究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相对性粒子螺旋态》理论提出的经过。
8.在杜布纳的几年中,周光召在对称性质、弱作用和粒子反应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年轻的周光召已成长为蜚声国际学术界的理论物理学家。在他离开杜布纳将近10年之后,有一次,杨振宁教授到莫斯科访问,向苏联科学院的一位院士打听周光召时,那位院士大加赞扬说:“呵,周光召,曾经威震杜布纳!”
9.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去留问题摆在眼前。恰在此时,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赴苏,与周光召就中国如何发展核武器展开了一次长谈。“这次谈话对我影响很大,使我知道了党中央发展核武器以加强国防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决定回国,将自己投身到‘两弹一星’的研制中去。”周光召回忆道。
10.听闻苏联撤走专家,周光召和其他在苏联工作的中国科学家义愤填膺,致信中国核工业部:“作为新中国培养的一代科学家,愿意放弃自己搞了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改行从事国家急需的工作任务。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1961年,周光召登上南下的列车启程回国,抵京后被安排到当时的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工作。
11.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群星璀璨,汇集着朱光亚、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王淦昌、郭永怀、黄祖洽等一批大科学家。当时法国也在探索氢弹,为了抢在法国前面爆炸,长中国人的志气,时任九院理论部第一副主任的周光召鼓励大家咬紧牙关,理论部大楼每天晚上都是灯火辉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光召生平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