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如何投诉物业投诉地产出卖个人信息怎么回复

骚扰短信“追踪”个人网上填信息或被盯上  天津北方网讯:“我的手机每个月都会收到近百条垃圾短信及数十通骚扰电话,短信内容既有房屋推销的,也有助学自荐的,还有骗子骗钱的,接到的电话就更令人惊讶了,对方不仅知道我的姓名,还能精准地知道我的购房、考试、理财等各种需求。”日前,市民张女士因不堪各种电话短信骚扰求助,张女士称她从未将手机号码留给陌生人,“究竟是谁泄漏了我的个人信息?”张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留下联系方式各种骚扰不断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一名全职主妇,手机中常联系的朋友圈非常小,照顾丈夫和孩子的衣食住行、料理各种家庭琐事占满了她的生活时间。令她意外的是,她的手机每天电话铃声不断响起,骚扰短信、电话此起彼伏。“您能想象出我的手机有多忙吗?有时候家人打电话给我都是占线!”张女士自嘲地说。  据了解,张女士负责处理家庭的各种事物,大到购房买车家庭理财,小到生活采买网购交易,每次需要留下联系方式时,张女士留下的都是自己的手机号码,久而久之她收到的垃圾信息和骚扰电话越来越多。“每次留电话时也会担心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如果不留下真实的电话,很多事情就会‘失联’,比如房地产商通知我交房时间、汽车4S店通知何时提新车何时做保养、银行通知的各种账户信息、孩子学校发布的各种通知……”因为担心收不到正常的通知消息,她不得不忍受着各种骚扰短信或骗子的电话。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收到骚扰短信、电话后,曾前往房地产售楼处、银行、汽车4S店等询问是否是他们泄漏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表示,他们的单位不会泄漏客户的资料,请张女士回忆、检查是否通过别的渠道泄漏了信息。“大家都没有泄漏过我的信息,那装饰公司怎么会知道我在某小区购买了一套住房,各种提高辅导班助学机构又怎么知道我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骗子怎么清楚我在哪家银行做理财从而发送各种理财骗局。”张女士说。  刚办一个手机号广告信息接踵来  我们在日常各种登记中留下手机号码后,个人信息是否会遭到泄漏?日前,记者办理一个新手机号后展开调查。10月15日,记者将一张崭新的手机SIM卡放入一个没有储存任何电话或短信的手机中,然后分别前往一家银行、一家医保定点医院、一家汽车4S店和一房地产在售楼盘的售楼处咨询登记办理相关业务,两个小时后,记者收到一售楼处发来的短信,随后办理房屋贷款、代办车险、金融理财等各类广告信息接踵而至。当天晚上记者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操南方口音,自称是某银行金融理财顾问,建议记者按照他的指导将存款转入他提供的固定账户,参与“高回报”统一理财。  之后五天中,记者不断接到各种骚扰短信、电话,其中以房地产推销居多,除记者登记的楼盘信息外,本市多个在售房地产项目的营销人员也打来电话询问记者最近是否有购房意向,并向记者推荐他们所销售的住宅、底商。10月17日中午,记者接到一房地产销售人员电话,对方在电话中能够准确地说出记者姓名,当记者质问他如何得知记者的手机号、姓名、购房需求时,对方并未回答直接挂断了电话。随后,记者陆续接到房地产售楼处、装饰装修公司打来的电话,其中大部分人在电话中都能准确地说出记者的姓名。10月20日上午,当记者拿着这些骚扰电话、短信前往银行、房地产售楼处、汽车4S店咨询为何会有信息泄露情况发生时,在场工作人员均拒绝接受采访。  垃圾信息骚扰通讯业无执法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都有过手机号被泄露后遭遇骚扰的经历:有生了孩子后便频繁接到奶粉、早教之类短信及电话的,有在某处办了会员卡频繁接到促销短信的,也有刚交了购房款就被家装公司盯上的。通讯行业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垃圾广告短信或多或少跟手机号码泄露有关。虽然人们保护隐私的意识逐渐增强,但除办理银行账户、购房、购车这类正规渠道交代自己的手机号码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不经意地泄露自己的手机号码,比如在商场、会馆等场所办理会员卡时,就会泄露像手机号码这样重要的个人信息,若没有健全的措施来保护顾客的个人信息,手机号码会轻易被他人利用。此外,一种手机短信群发软件,对所在区域的手机号码随机发送广告信息也成为垃圾广告短信频频而至的原因。  那么,通讯行业能否保护用户的手机不受垃圾信息的骚扰?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通讯行业没有执法权,使得垃圾信息的制造者有机可乘且屡屡得手。无论人们怎样刻意保护自己的手机号码,即使没有遭遇刻意买卖客户信息的情况,在人员信息登记、网络系统录入等环节也有机会因为疏漏而遭遇手机号码外流。  经营者监管不力让人有可乘之机  一位装饰公司的设计师告诉记者,每当有新楼盘起售,房屋装修设计公司都会向房地产开发商或物业公司购买业主电话资料,一般都是私下秘密进行。“有些房地产商或物业公司管理非常严格,不论装饰公司如何公关,工作人员都不会将业主信息泄露。但有些房地产公司或物业公司因为缺乏此项管理规定,或者管理比较松散,一些会钻空子的员工就会将客户号码进行出售。”这名设计师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方式购买手机号可以得到一些针对性客户,比起客户签约后的收益,购买手机号的花费便宜得“不值一提”。  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鲍宏声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该条明确提出了经营者负有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定义务。同时根据该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经营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权利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业主如何投诉物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