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控制加班问题才能减少隐形的加班呢?

  “84.7%的职场人在下班后,仍会关注工作相关信息,‘隐形加班’成困扰”“‘工作量过大,不加班无法完成’‘发生突发紧急事件’成职场人加班主因”“16.1%的职场人所在企业已出台禁止加班规定”……这是前程无忧近日发布的《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披露的数据。  劳动法规定,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原因时,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平均每天加班超过1小时。其中,35.1%的受访者平均每日加班时长在1~2小时,13.6%的受访者平均每日加班时长在2~3小时,另有7.2%的受访者平均每日加班时长超过3小时,超过劳动法规定的上限。  《报告》指出,近六成受访者表示自身处于“灵活机动加班”机制中,他们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并不分明,在表面看起来并有没有高强度加班的模式下,被“隐形加班”困扰。被信息流“绑架”的职场人不占少数,当被问到是否会在下班后秒回工作相关的信息时,只有15.3%的人明确表示拒绝,认为下班后是自己的私人时间。84.7%的人在下班后,仍会关注工作相关信息。这一现象在因疫情反复而选择远程办公的职场人群中更甚。  《报告》同时显示,职场人加班的原因诸多,“工作量过大,不加班无法完成”(33.3%)、“发生突发紧急事件”(31.2%)为两大主因。另外,“职场内卷,迫于压力加班”(15.1%)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该现象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32.1%)和会计/金融/银行/保险(20.2%)行业中尤为突出。  据了解,自2021年6月开始,多家互联网公司相继宣布取消“大小周”制度,一些企业开始实行“1065”工作制,即上午10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一周工作5天,以及“1075”工作制,即工作时间为上午10点至晚上7点,一周工作5天。  越来越多企业重视员工队伍健康发展。《报告》显示,16.1%的受访者所在企业已经出台禁止加班规定,这一占比相较过去两年有一定提升。  杨召奎(摘自《工人日报》)来源:今晚报
}
本报讯(记者杨召奎)“84.7%的职场人在下班后,仍会关注工作相关信息,‘隐形加班’成困扰”“‘工作量过大,不加班无法完成’‘发生突发紧急事件’成职场人加班主因”“16.1%的职场人所在企业已出台禁止加班规定”……这是前程无忧近日发布的《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披露的数据。劳动法规定,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原因时,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平均每天加班超过1小时。其中,35.1%的受访者平均每日加班时长在1~2小时,13.6%的受访者平均每日加班时长在2~3小时,另有7.2%的受访者平均每日加班时长超过3小时,超过劳动法规定的上限。《报告》指出,近六成受访者表示自身处于“灵活机动加班”机制中,他们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并不分明,在表面看起来并有没有高强度加班的模式下,被“隐形加班”困扰。被信息流“绑架”的职场人不占少数,当被问到是否会在下班后秒回工作相关的信息时,只有15.3%的人明确表示拒绝,认为下班后是自己的私人时间。84.7%的人在下班后,仍会关注工作相关信息。这一现象在因疫情反复而选择远程办公的职场人群中更甚。《报告》同时显示,职场人加班的原因诸多,“工作量过大,不加班无法完成”(33.3%)、“发生突发紧急事件”(31.2%)为两大主因。另外,“职场内卷,迫于压力加班”(15.1%)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该现象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32.1%)和会计/金融/银行/保险(20.2%)行业中尤为突出。据了解,自2021年6月开始,多家互联网公司相继宣布取消“大小周”制度,一些企业开始实行“1065”工作制,即上午10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一周工作5天,以及“1075”工作制,即工作时间为上午10点至晚上7点,一周工作5天。越来越多企业重视员工队伍健康发展。《报告》显示,16.1%的受访者所在企业已经出台禁止加班规定,这一占比相较过去两年有一定提升。}
“84.7%的职场人在下班后,仍会关注工作相关信息,‘隐形加班’成困扰”“工作量过大,不加班无法完成;发生突发紧急事件成为职场人加班主因”“16.1%的职场人所在企业已出台禁止加班规定”……这是前程无忧近日发布的《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022》披露的数据。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但比起法律规定的明面上的加班,《报告》指出,近六成受访者表示自身处于“灵活机动加班”机制中,他们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并不分明,在表面上看并没有高强度加班的模式下,被“隐形加班”困扰。与待在办公室的加班相比,“隐形加班”危害更甚,也更难治理。首先,因手机和短信息等通讯手段的发达,劳动者的时间几乎可以24小时被占用,“随叫随到”的工作模式,除了造成身体乏惫,还会让时间的公私界限变得模糊,人的头上像是悬着一根看不见的牛绳,这会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其次,“隐形加班”也会激发同事间的恶性竞争。下班以后,微信群里一旦讨论工作话题,同事回应了而你不回应,个别上司会认为你“装作看不见”,是“消极怠工”。这样的同侪压力会更让人只要一睁眼,就不得不关注手机里的各种工作群。最后,“隐形加班”到底属于“自愿加班”还是“非自愿加班”,存在灰色地带,员工若想维权,在法律上想要搜证、申诉,都比较困难。从管理角度,管理者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加班”抑或“隐形加班”,用延长工作时间的办法来增加产出,长远来看对于企业并非好事。日本过去加班文化盛行,近年来一些日企文化大反转,花招百出催员工早下班。因为不少雇主发现,让员工提前回家照顾家庭,能降低员工(尤其女员工)流失率。而在企业内部,设法提升白天的工作效率,比无谓地比谁晚下班更有利于增加效益。这个道理很简单,员工会想,工资就那么多,既然叫我晚上加班,那我为什么不白天“摸鱼”,把“损失”补回来呢?传统职场对于工作绩效的评价模式,基于“努力工作才能成功、才能脱颖而出”的假设之上。而新近的研究否定了这一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管理学教授莫滕·汉森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工作成绩突出,一方面的确要看努力程度(以工作时间来衡量),另一方面,“巧干”比“苦干”更重要。具体来说,“巧干”意味着在别人加班加点的时候有勇气精简工作(给繁杂的事务排序,把最重要的工作列为优先级);比起完成岗位目标,更关注创造的价值等。换句话说,在这个时代,“工作努力”已经不完全是一句恭维人的话了,苦干未必总能带来最好的结果,巧干才是关键。把员工24小时绑在手机上,上班下班都在跟员工斗智斗勇,只能说明一家企业的效率和管理都出了大问题。假如你是明智的管理者,不愿意自己的员工在工作时间上“拆东墙补西墙”,那么现在是时候转换管理思维,消除“隐形加班”了。 □ 果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控制加班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