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山有中国银行吗黄山八号的理财产品投资方向是什么

有一个问题:冠以“养老”之名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会特别高吗、风险会特别低吗? 01前言 中国银行理财子公司——中银理财近日发行了四个系列的养老主题理财产品,分别为福、禄、寿、禧系列,业绩基准最高可达5.1%; 个人查阅了四个系列首发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将理财产品主要要素摘记如下图所示(请横屏浏览)。 今天的文章就是通…

有一个问题:冠于“养老”的名号银行的理财产品,盈利会非常高吗、风险性会不是很高吗?

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中银理财近日推出了四个系列养老主题风格理财产品,分别是福、禄、寿、禧系列产品,业绩基准最多可达5.1%;

本人查看了四个系列产品先发理财产品的产品使用说明,将理财产品关键因素摘录如图所示(请全屏访问)。

今天的文章就是利用对理财产品因素的共享、较为和分析,与大家聊一聊所见所想。

阅读文章产品使用说明并摘抄有关信息是一个繁琐复杂、枯燥乏味的全过程,可是将产品信息内容列举并比照,总会得到收获;

下列九个难题仅作沟通交流、讨论:

(一)管理费用:全是同一家组织公开发行的理财产品,为何管理费用从0.1%-0.25%不一,管理费用的收费标准规范是什么?有没有可能也只扣除0.1%或者更低呢?

(二)销售业绩报酬:以1号产品与4号产品比照,全是固收类、二级风险性理财产品,1号产品免收销售业绩报酬而4号产品扣除50%的盈利报酬,是1号支付的销售业绩报酬过低或是4号支付的销售业绩报酬过高?

(三)业绩基准:以1号产品与2号产品比照,全是2年期理财产品,2号产品安全风险较1号提升一个级别,业绩基准提高了0.55%;而3号产品与4号产品比照,全是三年期理财产品,3号产品安全风险较4号提升一个级别,业绩基准提高了0.7%;

除开安全风险以外,有没有什么因素的影响了业绩基准?

(四)项目投资范畴:以1号产品与4号产品为例子,1号产品项目投资非标资产不少于50%,而4号产品项目投资非标资产小于50%;

(五)大额赎回风险性:2-4号均是密闭式理财产品,产品到期时全自动兑现利息;而1号产品为按时敞开式理财产品,每一个开放期都将面临大额赎回风险性,导致流通性难题;

(六)投资建议:1号产品投资建议强调,充足科学研究大型金融机构个人资质证书及个人信用情况,发掘大型金融机构所公开发行的商业票据的升值空间;说到这里,条件刺激问一问投资目标是不是限制金融企业公开发行的证劵呢?

(七)盈利由来难题:3号产品业绩基准达到5.1%,盈利平方根上很有吸引力;如此高的回报率,是由于产品限期三年非常长也是因为能够项目投资权益类资产呢?

(八)市场分析师:最近中国东方资产管理林鹏引发网友热议,一部分小股民关心所持有的五年期股票基金产品能不能解除合同;可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分析师一直无人过问,产品使用说明也难得少有公布;

(九)养老主题风格:之上2款产品均冠于“养老”名义,产品名字多多少少会为投资者稳健觉得;但从产品使用说明具体内容来看,好像找不着与养老相关的有关因素。

针对包括“养老”字样理财产品,你们是否可能会觉得比一般的理财产品安全性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央行: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银行需今日上交联合贷款情况!央行重点调查蚂蚁花呗、借呗

央行开展200亿元逆回购 今日无逆回购到期

上半年区域信贷图谱:近四成流入粤苏浙 19省份新增规模超去年增量的71%

香港金管局:4月至今逾千亿港元资金流入香港

香港金管局向银行系统注入31亿港元

央行将开展50亿元CBS操作

积极发挥调节作用 三家政策性银行上半年贷款投放大增

上海票交所:首批标准化票据创设成功 9单完成认购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201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等黄金交易量居全球第三位

中行发布一季度离岸人民币指数 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意向提升

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践行“不干预”理念 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

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监管重点

上海市政府与国开行达成战略合作 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领域全面合作

人行南京分行:下阶段要扩大融资总量、防止资金“跑冒滴漏”

又见降准!四部委发文 静待本周政治局会议正式定调

标准化票据正式落地 13单产品集中披露创设

因通过各种不正当方式吸收存款等,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宁波分行遭罚205万

国开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一审开庭,被控受贿8552万元

时隔两年再接罚单 常熟银行因贷款资金挪用被罚共计50万元

平安银行南通分行被罚120万:涉违规吸收存款等“三宗罪”

再收9张罚单!贵阳银行贷款挪用、员工骗贷被罚235万元

因个人消费贷、住房抵押贷问违规 光大银行和农业银行同日收罚单

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中国银行台州市分行被罚25万元

二季度手机银行活跃用户突破3亿 环比增长3.8%

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首批创新应用公示亮相

非上市中小银行未雨绸缪 上半年加大拨备计提力度

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中小银行改革重组迎良机、投行类业务迎广阔空间

美国银行:投资者本周向黄金投资39亿美元

上半年利润增速料放缓 银行估值渐入修复通道

报告显示:信用卡信贷规模在消费金融领域遥遥领先

“被贷款”事件司法鉴定结果出炉:相关材料署名字迹为同一人

香港虚拟银行汇立银行正式开业

强能力、稳收入、提拨备、优市值!交通银行: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健经营信号

这五家上市银行年内被调研30次:理财子公司“藏身”其中 透露了这些最新战略规划

五大行科技子公司聚齐!银行系金融科技能否找到突破口?

“宇宙行”瞄准科创板风口 工银理财向市场发行23支科创题材理财产品

六省上半年银行业指标公布:不良走势平稳 山西利润下降2.25%

建信金科拟引入不超过5个股东:估值超100亿 开业至今亏损超9亿

注资银行的2000亿专项债额度下达至18省:西部6席、东部5席、中部4席、东北3席

近八成银行股“破净” 中长期或迎估值修复

中银协报告:去年66家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开展线上经营 占比达86%

多家银行暂停账户贵金属开仓 吸取原油宝事件教训?

央行下发通知:摸底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

年内首批评级下调银行现身山东:担保圈风险蔓延 不良率约8%

理财公司推动资管转型驶入“快车道”

18家银行IPO待审 农商行独霸11家占比超六成

基金转战高景气板块 银行股东出手增持自家股票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推动国库服务换挡升级

结构性存款规模下降超万亿 利差空间明显压缩

网贷新规利好中小银行 拓展业务风控先行

盘活存量不良资源 主力军加大资产收购力度

近八成上市银行股价“破净” 年内40位董监高人均增持过百万元

年内1700多个银行网点关闭!业务加速离柜

无锡银行:持股5%以上股东兴达尼龙质押2000万股

汇丰控股任命FIG投资银行业务全球联席主管

交通银行年中工作会议:抓实“四项改革” 净经营收入增长同时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和拨备覆盖率

江阴银行:获准发行不超2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

杭州银行:三位高管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

光大银行:齐晔、杨兵兵副行长任职资格获中国银保监会核准

渣打银行:计划在全球裁员数百人

工商银行:张文武副行长任职资格获中国银保监会核准

交通银行:完成境外优先股赎回

交通银行:发行不超3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复

德意志银行第二季度净营收62.9亿欧元 超出预期

金立群当选亚投行第二任行长

汉口银行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不良双升 资本充足水平持续承压

台州银行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双位数增长 不良率微增

农业银行:农银金科正式注册成立

民生银行:中国泛海解押、质押均为约1.14亿股

紫金银行:69.6833万股限售股将解禁

江苏银行:约2448.04万股限售股8月3日解禁

苏州银行:获准发行不超45亿元二级资本债券

光大银行:何海滨辞任非执行董事等职

1.央行: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7月31日,央行官网最新消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不意味着资管业务改革方向出现变化,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1年有助于避免存量资产集中处置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

2.银行需今日上交联合贷款情况!央行重点调查蚂蚁花呗、借呗

今日,财联社记者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央行下发《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要求银行今天就上报各家联合放贷的相关情况。

根据财联社记者获得资料显示,央行此次是为了掌握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创新情况,而所指的线上联合消费贷款,是指金融机构经由互联网获取合作机构推送的客户信息,并与其他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比例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但央行并未对具体比例进行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行给各银行的附表中,央行将与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的合作情况,作为银行填写的重点。根据文件显示,央行要求银行填写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份的相关信息,并将金融机构与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的合作情况分别列出。

1.央行开展200亿元逆回购 今日无逆回购到期

人民银行31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今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2.2%。鉴于今日无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实现净投放200亿元。

2.上半年区域信贷图谱:近四成流入粤苏浙 19省份新增规模超去年增量的71%

7月31日,截至7月30日,31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公布了上半年的信贷数据。对于地方而言,银行信贷是重要的金融资源。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下同)最高的三个省份为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合计新增信贷规模4.53万亿,约占全国增量的四成,占比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西北、东北等欠发达地区占比回落。在上半年宽货币+宽信用的政策组合下,上半年19省份新增信贷规模超去年增量的71%,部分省份新增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

3.香港金管局:4月至今逾千亿港元资金流入香港

7月30日,香港金融管理局30日公布,4月至今已有超过1090亿港元的资金流入港元体系,香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外汇和货币市场保持有序运作。29日晚,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下的港元兑美元汇价的强方兑换保证(1美元兑换7.75港元)再次被触发,金管局在纽约外汇市场承接4亿美元沽盘,向市场沽出31亿港元,由此31日的香港银行体系账户结余将增至1833.56亿港元。

4.香港金管局向银行系统注入31亿港元

7月30日,香港金管局向银行系统注入31亿港元以捍卫联系汇率。

5.央行将开展50亿元CBS操作

7月30日,7月30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2020年第七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本期操作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固定费率数量招标,费率为0.10%,首期结算日为2020年7月30日,到期日为2020年10月30日(遇节假日顺延)。

6.积极发挥调节作用 三家政策性银行上半年贷款投放大增

日前,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相继召开了年中工作会议,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别披露了上半年的贷款投放情况。数据显示,三家银行均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并在投向方面各有侧重。分析人士称,作为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上述三家银行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以实际行动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7.上海票交所:首批标准化票据创设成功 9单完成认购

7月30日,今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信息表示,《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后的首批14单标准化票据创设成功,创设规模为12.13亿元。上海票交所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合作,支持其中9单标准化票据通过其货币及债务工具发行系统完成认购。

8.央行开展3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实现净投放300亿元

7月29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2.2%,与上次持平。鉴于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300亿元。

9.中国黄金协会数据:201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等黄金交易量居全球第三位

7月28日,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以及商业银行的黄金交易量总计9.06万吨(单边),交易规模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全球第三位,占全球黄金市场总交易量的比重为15.36%,较去年提升4.43个百分点。

10.中行发布一季度离岸人民币指数 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意向提升

中国银行7月27日发布2020年一季度离岸人民币指数(ORI)。结果显示,一季度末,中国银行离岸人民币指数(ORI)为1.38%,较2019年四季度末上升0.03个百分点,超出预期值0.05个百分点。一季度离岸人民币指数延续上行趋势,离岸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增长,发债融资增加,储备货币职能增强,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1.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践行“不干预”理念 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

7月31日,中国证监会近日召开2020年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会议指出,践行“不干预”理念,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减少管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按规则制度办事,保持市场功能正常发挥;完善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研判,稳定市场预期。以编制权责清单为抓手,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进一步整合规范备案报告事项。健全促进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制度机制,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2.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监管重点

7月31日,“房住不炒”基调下,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监管重点。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银保监会7月11日发布答记者问称,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有的以新形式新面目企图卷土重来。杠杆率上升。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资产泡沫。7月14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通报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突出问题答记者问时再次明确,严禁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等限制性领域。与此同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也持续遭到监管部门的严查。

3.上海市政府与国开行达成战略合作 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领域全面合作

7月29日,上海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29日在沪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上海市和国家开发银行将发挥双方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一带一路”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

4.人行南京分行:下阶段要扩大融资总量、防止资金“跑冒滴漏”

7月28日,记者获悉,昨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江苏银保监局召开全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推进会,对于下阶段工作,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新明表示要重点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五方面工作:一是扩大融资总量;二是落实直达实体政策;三是降低融资成本;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五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包括:加强对资金的监测和管控,防止资金“跑冒滴漏”和空转套利;加快拨备计提、不良核销,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5.又见降准!四部委发文 静待本周政治局会议正式定调

7月2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央行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该《通知》已由“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确定并发布多年,而今年要落实好7个方面23项任务,较2019年有所减少。

6.标准化票据正式落地 13单产品集中披露创设

7月28日,《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当日,上海票交所对近期创设的标准化票据产品进行了集中披露,这是《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发布以来首次产品集中信息披露。

截至7月28日下午1点,上海票交所披露了“兴业大同煤矿”、“浦发浦票盈”、“招行格力”等13单标准化票据产品创设文件,合计创设规模10.44亿元,承兑人信用等级最低AA,产品最低创设利率达2.5%。

1.因通过各种不正当方式吸收存款等,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宁波分行遭罚205万

7月31日,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宁波分行因通过各种不正当方式吸收存款、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债务融资等四项违法违规行为遭罚205万元。

2.国开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一审开庭,被控受贿8552万元

据“承德中院”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30日,河北省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受贿一案。

河北省承德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9年至2019年,被告人胡怀邦利用担任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在获取及增加银行授信额度、设立汽车金融公司、入股商业银行以及职务晋升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折合共计人民币万元。

3.时隔两年再接罚单 常熟银行因贷款资金挪用被罚共计50万元

银保监会官网显示,7月29日常熟银行接到两张罚单,涉及贷款资金挪用问题,该行上一次受监管处罚还在2年前的2018年1月。

罚单信息显示,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分行违规与“票据中介”开展票据交易;贷款资金被挪作他用,罚款人民币45万元。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分行,对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分行贷款资金被挪作他用负管理责任,罚款人民币5万元。

4.平安银行南通分行被罚120万:涉违规吸收存款等“三宗罪”

财联社7月30日讯,昨日,南通银保监分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行因未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和员工行为管理不审慎;违规吸收存款;借贷搭售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款120万元。同时,相关责任人王凯对平安银行南通分行未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和员工行为管理不审慎行为承担直接管理责任,受到警告处分并被罚款5万元。

5.再收9张罚单!贵阳银行贷款挪用、员工骗贷被罚235万元

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贵阳银行在7月28日一日内共收到9张罚单,主要问题涉及贷款资金被挪用、虚增负债规模等,合计被罚235万元。

这已经不是贵阳银行近期内第一次密集领取罚单,此前在6月30日,贵阳银行也一口气领了10张罚单,合计被罚210万元,条条“中标”监管最新乱象整治通知。

6.因个人消费贷、住房抵押贷问违规 光大银行和农业银行同日收罚单

7月28日,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均收到罚单,因同样的未办妥抵押(预告)登记即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分别被罚85万元和50万元。

7.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中国银行台州市分行被罚25万元

7月28日,银保监会官网显示,中国银行台州市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审慎,未发现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被罚25万元。

1.二季度手机银行活跃用户突破3亿 环比增长3.8%

8月1日,中国电子银行网联合易观分析发布的手机银行Q2运营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手机银行服务应用行业活跃用户规模为3.3亿户,环比增长3.8%。随着国内经济及消费复苏加快,个人客户支付、信用卡、消费贷款等需求回升,带动第2季度手机银行交易额环比上升至87.39万亿元。

2.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首批创新应用公示亮相

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对首批4个拟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应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4项应用中,3项应用类型是金融服务,分别为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百行征信)、基于TEE解决方案的智能数字信用卡(百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华为)、基于智慧风控的面向产业互联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招商银行)。其余1项应用类型是科技产品,为基于区块链的境外人士收入数字化核验产品(微众银行、中国银行深圳分行)。

3.非上市中小银行未雨绸缪 上半年加大拨备计提力度

截至7月29日在中国货币网上披露第二季度业绩报告的逾50家中小银行数据。其中,披露了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数据,并有去年同期数据作对比的银行共42家。

在这42家银行中,有29家今年上半年银行的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占比近七成;有25家银行与去年同期相比加大了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力度,占比近六成。其中,有7家银行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幅超100%,肇庆农村商业银行、承德银行的增幅分别高达583%、327%。

总体看,上半年中小银行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未雨绸缪”的经营思路。

4.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中小银行改革重组迎良机、投行类业务迎广阔空间

7月3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举行《2020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今年是该《报告》连续第十年发布。

由于《报告》文字较多,财联社记者精选了《报告》对于2020年银行业发展趋势的六个核心预测判断:非信贷资产业务有望迎来更多发展契机、非存款负债成本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投行类等非传统中间业务迎来广阔发展空间、不良贷款仍存在上升压力、中小银行改革重组迎来有利时机、数字化转型步入新阶段。

5.美国银行:投资者本周向黄金投资39亿美元

7月31日,美国银行表示,数据显示,投资者本周向黄金投资39亿美元,金额为有史以来第二大。

6.上半年利润增速料放缓 银行估值渐入修复通道

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在即。多位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二季度银行信用风险暴露料更充分,银行有动力多计提拨备应对风险,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大概率将下降。随着行业负面因素不断消化,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7.报告显示:信用卡信贷规模在消费金融领域遥遥领先

中国经济信息社30日在上海发布的《中国信用卡消费金融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9亿张,环比增长0.32%。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3张。作为银行零售资产业务的核心之一,银行信用卡业务在消费金融领域仍然拥有重要的地位。

8.“被贷款”事件司法鉴定结果出炉:相关材料署名字迹为同一人

四川程女士“被贷款”1200万元一事又迎来新进展。7月30日,记者从浦发银行处获悉,根据司法鉴定机构7月30日出具的《鉴定意见书》结果显示,“被贷款”事件所涉贷款的《借款申请书》《个人信贷业务谈话调查记录》等材料上的署名字迹与程女士2020年6月、7月分别提交成都分行的《申请》和《异议申请书》等材料原件上的署名字迹是同一人书写。

浦发银行表示,尽管上述贷款业务发生已时隔八年,但银行将坚持实事求是、审慎稳健的经营管理原则,查明事实,依法依规采取后续措施,并切实维护银行的良好声誉。

9.香港虚拟银行汇立银行正式开业

7月30日,获香港金融管理局发牌的当地虚拟银行——汇立银行(WeLab Bank Limited)正式开业,为客户提供纯线上、全新的数字银行服务。

10.强能力、稳收入、提拨备、优市值!交通银行: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健经营信号

7月28日,交通银行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会议,会议要求,下半年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目标任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以“强能力、稳收入、提拨备、优市值”为策略;在保持净经营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有效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和拨备覆盖率,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健经营信号。

11.这五家上市银行年内被调研30次:理财子公司“藏身”其中 透露了这些最新战略规划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上述5家上市银行共计被调研了30次,分别为5次、9次、6次、9次、1次,其中平安银行调研时间集中在2019年年报披露前期,宁波银行、苏州银行集中在2019年年报披露后,张家港行调研时间较平均,江阴银行则是7月28日首次被调研。

12.五大行科技子公司聚齐!银行系金融科技能否找到突破口?

昨日晚间,中国农业银行发布公告,通过附属机构设立的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农银金科”)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

根据公告显示,农银金科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亿元,注册地为北京市通州区,成为五大行中唯一一个注册地在北京的金融科技公司。

13.“宇宙行”瞄准科创板风口 工银理财向市场发行23支科创题材理财产品

7月29日,银行正在瞄准科创板风口。财联社记者今日从工行获悉,在上海、深圳设立了总行级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目前已为74家已上市科创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并与40多家已上市科创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工银理财向市场发行23支科创题材理财产品,累计投资打新基金等科创板类相关投资超200亿元;工银瑞信发行2支科创主题主动权益基金,超额认购资金56亿元,科创板股票持仓市值超13亿元。

14.六省上半年银行业指标公布:不良走势平稳 山西利润下降2.25%

疫情影响下,上半年各地区银行业经营状况、监管指标发生了什么变化?财联社记者梳理各地银保监局信息发现,截至目前包括浙江、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等六地银保监局已发布上半年相关指标信息,但公布指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从利润指标来看,各地分化较大,上半年青海地区银行业盈利同比增长超5倍,内蒙古、天津地区增长超20%,而山西地区利润下降2.25%,河北地区微增0.51%;从不良率来看,各地较为平稳,上涨下降幅度均不大。

15.建信金科拟引入不超过5个股东:估值超100亿 开业至今亏损超9亿

在第12家银行也是5大行之一的农业银行拟成立金融科技公司之际,在国有大行中首家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建设银行旗下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信金科”)拟进行增资,引入不超过5个外部股东。

尽管自成立以来,建信金科处于连续亏损中且亏损额超过9亿元,但通过增资公告计算,建信金科融后的估值仍超过100亿元。

16.注资银行的2000亿专项债额度下达至18省:西部6席、东部5席、中部4席、东北3席

7月29日,从多个地方财政人士处获悉,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2000亿专项债额度已下达。共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得该额度,平均每个省份约111亿。东部地区5席:天津、河北、浙江、山东、广东。东北地区3席:辽宁、吉林、黑龙江。中部地区4席:山西、江西、河南、湖北。西部地区6席:内蒙古、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一位地方财政人士表示,要根据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状况及处置需要,因行施策,细化确定实施方案和支持方式,不搞“一刀切”,逐行评估、严格把关,成熟一家做一家。

17.美团取消支付宝支付

7月29日,今日,有用户在使用美团支付时发现,美团月付和银行卡支付占据优先位置,而不再显示支付宝支付了,而微信支付和Applepay还在支付选择列表上。据悉,这不是美团第一次取消支付宝支付,2016年、2018年分别有过两次用户反映美团点餐无法使用支付宝支付。

18.近八成银行股“破净” 中长期或迎估值修复

7月29日,在7月市场行情“水涨船高”推动之下,银行股估值有所修复。近期银行股估值虽又有回调,但市场还是对上市银行的中期业绩给予重点关注。众多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增速下滑幅度可能不会太大,随着下半年经济向好,叠加政策大力扶持等因素,将为银行股估值再次修复提供支撑,银行板块已具备投资价值。截至7月28日收盘,36家A股上市银行有28家银行处于“破净”状态,破净比例高达77.78%。

19.中银协报告:去年66家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开展线上经营 占比达86%

7月2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线上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2019年,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从业人员为5.32万人;66家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开展线上经营,占比达到86%。《报告》进一步指出,2019年,已有13家银行客服中心更名为远程银行中心,21家银行建立远程银行。值得一提的是,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的智能技术综合使用率达到71%。

20.多家银行暂停账户贵金属开仓 吸取原油宝事件教训?

近期贵金属涨势迅猛,基于控制风险考虑,国内多家银行发布通知,将暂停账户铂金、钯金、贵金属指数全部产品的开仓交易。分析人士认为,银行此举或是出于担忧贵金属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21.央行下发通知:摸底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

7月28日,央行近日向各大银行下发调研通知,摸底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情况。一位资深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该通知由调查统计部门发出,意在摸底统计线上消费贷款规模,包括与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借呗两款产品的联合贷款规模、信用卡贷款及互联网贷款等。“(央行通知)不是为了出台新的监管规定,而是要摸清楚线上消费贷款有多少流入楼市。”上述人士表示。

22.年内首批评级下调银行现身山东:担保圈风险蔓延 不良率约8%

进入7月底,银行评级报告披露进入尾声,个别银行评级被下调的信息也在今年首次出现,不过与2018年、2019年的10多家相比,数量大幅减少。

近日,烟台农商行、阳谷农商行主体及相关债项评级被相关评级机构下调,两家农商行均位于山东省,下调的理由均包括:不良率大幅上行、拨备覆盖率严重下滑、资本充足率明显下降等,而担保圈风险蔓延是两家农商行不良率大幅上行的重要原因。

23.理财公司推动资管转型驶入“快车道”

7月28日, 一年前,银行理财公司正式开业,截至目前,20家商业银行获批设立银行理财公司,并发行千余只产品。展望未来,随着银行理财公司稳步发展,中国资管转型将驶入“快车道”。

24.18家银行IPO待审 农商行独霸11家占比超六成

7月28日,证监会最新披露的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厦门银行状态为已通过发审会,还有18家银行状态分别为已受理、已反馈或预披露更新,其中排队的农商行数量多达11家,占比逾六成。

25.基金转战高景气板块 银行股东出手增持自家股票

7月28日,日前,多位银行高管出手增持自家股票彰显信心,但二季度公募基金银行股持仓却进一步降至历史次低水平。目前银行股仍处于大面积破净的状态。截至7月27日,36家A股上市银行的算数平均市净率(PB)为0.82倍,其中27家处于破净状态,4家不足1.1倍,超1.5倍的仅有宁波银行(1.89倍)。

26.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推动国库服务换挡升级

7月27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发表《坚持和完善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 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指出,深化国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人民银行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动国库服务换挡升级。要强化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运用先进科技理念与技术手段,着力提升国库服务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拓展“互联网+国库服务”,努力推动国库资金经收支付服务、财政支出无纸化、退库电子化,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新时代国库服务标识。

27.结构性存款规模下降超万亿 利差空间明显压缩

7月27日,在监管持续高压之下,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在6月出现骤减。从人民银行披露的信贷收支数据来看,6月末,全国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合计约为10万亿元,较5月末大幅减少约1万亿元,利差空间也明显压缩。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近期发布报告称,结构性存款压降速度超预期,9月末完成既定压降目标难度并不大。该团队此前表示,按照监管要求,年内结构性存款或面临较大的压降压力,压降规模或达到万亿元级别甚至更高。

28.网贷新规利好中小银行 拓展业务风控先行

受疫情冲击,银行开展传统业务遭遇严峻考验,肩负重任的“非接触式贷款”由此充分发挥了方便快捷的作用。而近期落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又进一步为银行线上贷款的发展“铺路”。业内认为,上述办法在合作机构、联合贷款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则,将促进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规范发展,拓宽银行客户覆盖面。

29.盘活存量不良资源 主力军加大资产收购力度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风起云涌。今年上半年,主力军大规模进场,加大收包力度,盘活存量金融资源。中国华融上半年收购不良资产规模累计超800亿元,中国长城资产持续加大主业投放力度,上半年收购金融不良资产超过300亿元,收购非金融类不良资产120亿元,发挥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风险缓释和化解功能。

与此同时,行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争取跨境资产转让试点,资产包价格或迎来价值洼地;而另一方面,业内人士坦言,传统的收包处置业务面临处置缓慢的问题,将采用重组等综合手段提升处置效率。不少AMC人士称,下半年不良资产收包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30.近八成上市银行股价“破净” 年内40位董监高人均增持过百万元

董监高增持股份是上市公司对外传递信心的重要手段,对于常年“破净”的商业银行来讲更是如此。截至7月24日收盘,3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8家银行股价跌破净值,“破净”比例高达77.78%。

不过,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的大股东和高管纷纷出手增持“保价”。今年以来,共有8家上市银行的40位董监高(或其近亲属)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自家银行的股权,合计增持330.95万股,斥资约5299.43万元(不包括闪电增减持且未导致持股数量实质性变更的交易行为以及分红送转导致的股权增加在内),人均投入132.49万元。

31.年内1700多个银行网点关闭!业务加速离柜

7月24日,黑龙江银保监局一次批复同意农业银行哈尔滨分行旗下5家支行终止营业。这或许只是近年来商业银行网点布局调整的一个缩影。

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经有1741家网点终止营业,其中仅六大行就603家;与此同时也有1336家网点开业,六大行有217家,合计来看六大行净关闭网点386家,占全部银行中的大部分。

1.无锡银行:持股5%以上股东兴达尼龙质押2000万股

7月31日,无锡银行公告,公司于2020年7月31日接到持股5%以上股东兴达尼龙函告,获悉其所持有本行的部分股份被质押,本次质押股数2000万股。

2.汇丰控股任命FIG投资银行业务全球联席主管

7月31日,根据彭博看到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汇丰已任命常驻香港的Eric Bai和常驻伦敦的Alexander Paul担任FIG投资银行业务全球联席负责人。该行还任命Egmont Schaefer和Pedro Urresti为欧洲FIG企业银行业务联席负责人汇丰的一位代表确认了备忘录的内容。

3.交通银行年中工作会议:抓实“四项改革” 净经营收入增长同时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和拨备覆盖率

7月30日,记者获悉,交通银行于7月28日召开年中工作会议,确定下半年抓实“四项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做好架构职能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金融科技改革、深化风险授信和反洗钱改革落地、深化网点综合化改革。会议同时要求,在保持净经营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有效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和拨备覆盖率,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健经营信号。

4.江阴银行:获准发行不超2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

7月30日,江阴银行公告,公司已收到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同意本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的批文。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关于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的批复》(苏银保监复﹝2020﹞239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银许准予决字﹝2020﹞第51号),同意江阴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专项用于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行政许可有效期为2020年7月25日至2022年7月24日,在有效期内可自主选择分期发行时间。

5.杭州银行:三位高管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

7月30日,杭州银行公告,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已核准李晓华、李炯的公司副行长任职资格以及章建夫的公司财务总监任职资格。

6.光大银行:齐晔、杨兵兵副行长任职资格获中国银保监会核准

7月30日,光大银行公告,中国银保监会已于2020年7月24日核准齐晔、杨兵兵副行长的任职资格。

7.渣打银行:计划在全球裁员数百人

7月30日,据报道,渣打银行计划在全球裁员数百人。

8.工商银行:张文武副行长任职资格获中国银保监会核准

7月30日,工商银行公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核准张文武先生担任本行副行长的任职资格。张文武先生担任本行副行长的任职已生效。

9.交通银行:完成境外优先股赎回

7月30日,交通银行公告,2015年7月29日,公司在境外成功发行24.5亿美元的境外优先股。2020年6月17日,公司发布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赎回境外优先股的公告》。根据境外优先股条款和条件,以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公司赎回境外优先股无异议的复函,公司已于2020年7月29日以每股境外优先股发行价格(即清算优先金额),加上自前一股息支付日(含该日)起至赎回日(不含该日)为止期间的已宣告但尚未派发的每股股息的赎回价格,赎回上述境外优先股。

10.交通银行:发行不超3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复

7月30日,交通银行公告,2020年3月10日,公司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关于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议案》。近日,公司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交通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批复》(银保监复〔2020〕474号),中国银保监会同意公司发行不超过人民币300亿元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并按照有关规定计入其他一级资本。上述事项尚需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本公司将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1.德意志银行第二季度净营收62.9亿欧元 超出预期

7月29日,德意志银行第二季度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13.3%,分析师预估12.5%;第二季度净营收62.9亿欧元,分析师预估59.4亿欧元;第二季度除税前利润1.58亿欧元,分析师预估亏损1.333亿欧元;第二季度净亏损7700万欧元;第二季度成本收入比率85.4%。

12.金立群当选亚投行第二任行长

7月28日傍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上,金立群获选为亚投行第二任行长,新任期将于2021年1月16日开始。

13.汉口银行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不良双升 资本充足水平持续承压

7月29日,汉口银行披露二季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负增长,不仅如此,其不良双升,资本充足水平也呈下行趋势。

14.台州银行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双位数增长 不良率微增

7月29日,台州银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台州银行资产总额1919.83亿元,负债总额1745.59亿元;所有者权益174.2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418.12亿元,贷款余额1175.86亿元。

同期,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9.23亿元,同比增长20.46%;实现净利润19.10亿元,同比增长34.77%。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率0.74%,较上年末增加0.0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9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

15.农业银行:农银金科正式注册成立

7月28日,农业银行公告,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6亿元,注册地为北京市通州区,主要业务方向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开展技术创新、软件研发、产品运营与技术咨询。

16.民生银行:中国泛海解押、质押均为约1.14亿股

7月28日,民生银行公告,公司股东中国泛海解除质押公司股份114,037,855股,质押114,037,855股。中国泛海、泛海国际、隆亨资本及泛海股权累计质押公司股份3,036,121,088股(含本次),占中国泛海、泛海国际、隆亨资本和泛海股权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的99.88%,占公司总股本的6.93%。

17.紫金银行:69.6833万股限售股将解禁

7月28日,紫金银行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的公告,此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数量为696,833股,此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日期为2020年8月3日。

18.江苏银行:约2448.04万股限售股8月3日解禁

7月28日,江苏银行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此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数量为约2448.04万股;此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日期为2020年8月3日。

19.苏州银行:获准发行不超45亿元二级资本债券

7月27日,苏州银行公告,近日收到《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银许准予决字〔2020〕第48号),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45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本行将严格按照《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做好本次债券发行管理及有关信息披露工作。本次二级资本债券发行结束后,将按照相关规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

20.光大银行:何海滨辞任非执行董事等职

7月27日,光大银行公告,公司非执行董事何海滨因工作调整,于2020年7月27日向公司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公司非执行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普惠金融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职务。

}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资产管理规模连续两年下滑,2020年重回增长。目前银行理财净值比有望达到近90%,去渠道、去嵌套效果显著。理财子公司逐渐发展成为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中长期来看,渠道优势有助于理财子公司规模扩张,居民财富扩大,理财规模发展空间较大。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说,探索加强权益类资产布局是大势所趋。综合测算,2022年银行理财给股市带来的增量资金规模有望达到700亿元以上。

  2018年经历资管新规的阵痛期后,2020年资管规模重回增长,结构重塑,公募、私募、银行理财成扩张主力。资管新规发布后,资产管理规模连续两年下滑,2020年以来重回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募、私募、银行理财等产品的扩容。在资管新规要求下,银行理财需要清理存量不符合合资资管新规的资产,其中净值化是银行理财改革的重点内容。   

  过去几年银行理财整改效果显著,银行理财目前净值化比例已达近九成,去通道、去嵌套效果显著。's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银行理财规模先降后升。资产端,银行理财产品对非标资产的占比整体缩水;负债端,不符合合资资管新规的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或加速转型,银行理财的网格化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是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的过渡期。根据相关规定,保守估计到2022年底,现金管理财富管理规模将缩减至6万亿元左右。此外,近两年银行理财的嵌套式资产管理产品占比在下降后趋于稳定。随着银行理财通过FOF加强权益类产品的分销,银行理财的资产管理产品(主要是公募基金)占比可能会略有上升。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存量转型与新发产品并进,理财子公司在理财市场的份额占比持续稳步提高,已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力军。,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规模已经占到全部银行理财的48.97%。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结构仍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但已逐步加大权益类产品的布局。投资策略多样化、指数增强、新策略、FOF、主题投资、主观策略是目前权益类理财产品的主要策略。2021年下半年以来,银行融资对上市公司的调研明显增多,融资子公司探索股权配置的动力较强。

  渠道优势助力理财子公司规模扩张,中长期看,理财规模发展空间较大,加强权益产品布局是大势所趋。银行子公司在规模、渠道、产品投资范围和普惠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助于银行规模的扩大。居民综合财富规模持续扩大,未来国内居民配置金融资产增长空间较大,中长期银行理财市场潜在增长空间较大。在资管新规后“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和渠道产品投资收益下降的背景下,权益类资产对居民更具吸引力,成为增加居民资产的重要方向。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说,探索加强权益类资产布局是大势所趋。

  展望2022年,综合估算,2022年银行理财给股市带来的增量资金规模可能达到700亿元。,银行融资规模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并实现小幅增长。保守估计,到年底规模将达到30万亿左右。目前理财子公司正在尝试和布局权益类产品,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预计权益类投资比例会略有增加,假设增加到4.5%。综合估算,预计增量资金可能达到700亿元。   

  【风险提示】银行理财增配权益资产进度不及预期   

  01 资管新规及行业结构变化   

  资管新规主要着眼于打破刚性赎回,净值人   

  资管新规后,在打破束缚、走向通道的要求下,资管行业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公募、私募和银行理财是主要拓展的资管产品,在全部资管产品中的占比大幅提升。2018年以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非保本理财、保险等管理资产占比上升,2021Q3结构较2017年末分别增长10.6%、7.19%、3.97%、0.39%;证券公司、专用基金账户、信托等资产管理的比例。显著下降,分别为8.59%、6.55%和7.06%。可以看出,在资管新规的约束下,之前是靠渠道和产品嵌入的。

套、非标投资等快速发展起来的券商资管、专户、信托等受到的冲击相对比较明显。   

02 银行理财变化及整改进度

具体到银行理财而言,在资管新规过渡期里,银行理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理财规模先降后升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面临转型的压力,2019年银行理财规模出现明显下滑,相比前期下降了24.64%。不过2020年开始,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成立,以及银行理财转型稳步推进,银行理财规模重回扩张。截止2021年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27.95万亿元,相比2019年末增长了15.54%。

2、老产品整改进度及净值化比例

根据此前政策安排,资管新规过渡期到2021年底,对于2021年底前仍难以完全整改到位的个别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说明原因并经金融管理部门同意后,进行个案处理,列明处置明细方案,逐月监测实施,并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

银行理财老产品清理过程中, 存量资产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回表、市场化处置和新产品承接等。

■对于信贷类的非标资产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回表的方式进行压降,不过回表需要计提拨备,并且会消耗银行资本和信贷额度,所以能够回表的资产类别以及银行承接回表的能力均有一定制约。

■市场化处置即将理财产品持有的部分资产市场化出售给保险等非银金融机构,但是,银行理财持有未到期的存量未上市公司股权类、PPP项目、产业基金等期限较长的资产,且这类资产处置过程还会涉及股权转让等问题,增大市场化处置难度。

■ 新产品承接是指将到期老产品的底层资产关联交易以公允价值转让给符合资管新规的产品。其中标准化债券操作相对容易,因为估值相对简单,且过去2年利率持续下行,所以大部分老产品也有浮盈,公允估值接续难度不大。

在资管新规的约束下,随着银行理财整改推进,银行理财产品对非标资产的配比整体在收缩。截止2021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对非标的配置比例已经从此前最高的17%下降至13%,转而取代的是增配信用债。2021年6月银行理财持有的非标资产规模合计约3.75万亿元。

对于负债端的理财产品本身而言,有些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有些理财产品则在转型至符合资管新规要求后继续存在。不管通过以上哪种方式,近两年银行理财净值化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20年理财产品净值化比例提高25.4%,2021年前三季度净值化比例提高19.27%,截止2021年9月末,银行理财净值化产品占比达到86.56%,2021年9月末全市场非净值型产品为3.76万亿元。

各家银行存量理财产品整改的进展有所差异,城商行整改进度较快,多家银行基本完成净值化转型,而大中行由于存量产品规模较大,整改难度高。其中,南京银行存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已于2021年9月30日全部清零,截至2021年9月末,该行净值型产品占比100%。杭州银行、长沙银行、上海银行3家城商行截至2021年9月末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比例分别高达96.68%、96.00%、95.78%,离全面完成转型也仅有一步之遥;平安银行三季度末净值型产品占比达到88.3%。

在这些存量的非净值型产品中,一部分产品由于所投资产不便处置而难以压降规模,并且有些老产品如果强制压降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这部分产品则可能在过渡期结束后按照“一行一策”的方式放宽处置周期。

那么到底有多大规模的银行理财可能作为个案处理呢?2021年9月末全市场非净值型产品为3.76万亿元,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6月末保本型理财产品仅剩1500亿元),也就是说目前的非净值型产品主要是之前发行的预期收益型老产品。估计2021年末过渡期结束的时候净值化比例已经超过90%,假设已经达到92-95%,则需要延期处置的理财规模约为1.4-2.2万亿。

3、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

2018年资管新规明确了,能够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的只有两类,一个是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为目的并持有至到期,另一类是封闭式产品且所投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同年7月的补充文件提到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封闭期半年以上的定开式产品以及现金管理类产品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由此导致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快速扩张。

为了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发展,2021年6月,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并要求在2022年底必须完成整改。该文件将现金管理类理财的监管要求与货基基本拉平,根据文件内容,“在确保现金管理类产品资产净值能够公允地反映投资组合价值地前提下,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对持有的资产组合进行会计核算……现金管理类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应当采用影子定价的风险控制手段”。此外,对现金管理类理财影响比较大的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率不超120%;商业银行摊余成本法类货基规模不超过理财产品月末资产净值的30%;理财公司摊余成本法类货基规模不超过月末风险准备金的200倍;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且投资债券剩余期限须在397天以内、T+0赎回不超1万元、组合久期不得超过120天、不得投资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

2021年10月有消息指出,银保监会对银行理财公司要求,“理财子公司在今年年底前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产品总规模的比例下降至40%,明年底下降到30%;而规模上,明年底要降至其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以下或自有资金规模30倍以下”。

据此来看,一方面,现金管理类理财面临控制规模的需求;另一方面,现金管理类理财投资的银行资本工具、剩余期限较长的信用债等不符合现金管理类理财投向要求,面临整改。

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来看,该文件出台以后,现金管理类理财的规模和占比均有所下降,截止2021年6月底,全市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7.78万亿元,占全部银行理财规模的30.16%。

从测算结果来看,对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限制,净资产规模的30倍相比理财总规模的30%带来的约束更强。根据银行理财报告,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占开放式产品余额的比例达到59.35%,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和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比例分别为45.9%和38.05%。据此估算,2021年6月末四大行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合计约3万亿元,根据净资产约束,到2022年末压降至1.9万亿左右,则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需要压降约1万亿;股份行及其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合计约3.3万亿,按照目前净资产约束,到2022年末需要压降规模约0.9万亿元,保守估计其中在2022年压降的规模为0.7万亿元。城商行及农商行理财现金管理类需要压降规模约1000亿元。综合估算,如果严格按照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不超过净资产的30倍进行整改,则预计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在2022年末将压降至6万亿元左右。

4、去通道、去嵌套效果显著

资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资管产品,但所投的资管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管产品。而此前在资管产品扩张的过程中,银行理财产品扮演了通道的角色,包括理财产品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用委外资金加杠杆、理财产品购买同业存单等等,造成理财资金空转,其中一个观察指标就是同业理财规模快速扩张,2016年末银行理财中同业理财的占比达到20.6%。2017年以来,随着监管部门对同业理财业务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以及资管新规的约束,同业理财规模逐步压缩,到2021年6月末,同业理财规模只有2700多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规模的比例仅1.05%。

另外,2021年6月末理财产品持有的各类资管产品规模(嵌套)合计为9.49万亿,相比资管新规前压降了21.02%,占理财投资总资产比例为33.11%。整体来看,理财产品嵌套投资资管产品的规模和占比均趋于稳定。未来如果银行理财更多通过FOF形式开展权益投资,则其所投资的资管产品(主要是公募基金)的占比可能稳中有小幅回升。

5、小结及银行理财整改进度汇总

2016年以来资管政策收紧尤其资管新规后,资管行业经历了短暂的阵痛期,不过从2020年开始国内资管重回扩张,其中,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理财是扩张的主要来源,资管行业结构重构,未来各类资管机构将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资管本源,沿着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迎来后资管新规时代的新一轮发展浪潮。

银行理财从2018年进入改革转型期,目前净值化比例已经达到近九成,去通道、去嵌套效果显著。到2021年年末过渡期结束,银保监会指出“银行理财业务存量整改任务基本完成”,部分存量产品无法完成整改的保守估计规模可能在1.4-2.2万亿元。另外,2022年是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过渡期,根据相关规定估算,保守估计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在2022年末将压降至6万亿元左右。此外,近两年银行理财嵌套资管产品的比例经历明显下滑后趋于稳定,随着银行理财通过FOF形式加强对权益产品布局,银行理财对资管产品(以公募基金为主)的配比可能会有小幅回升。

03 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现状

2019年5月第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正式成立,之后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成立。截止2022年1月,理财公司共获批筹建29家,其中22家已经正式开业。作为新一类资产管理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将加速整个资管行业的变革。

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各银行陆续将旗下存量理财业务转移至理财子公司,尤其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2021年存量理财转移有所加速。例如,招银理财已经全部承接集团存续理财规模;光大理财的理财管理规模与集团口径管理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基本一致,意味着光大银行的理财也已经基本转移至理财子公司。

另外,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发行一些新的理财产品,存量转型与新发产品并进。2021年上半年各类银行理财子公司均发行了新产品,其中发行产品数量最多的是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产品1513只;其次是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发行932只,以及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750只。对应募资规模最高的是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上半年累计募集11.04万亿元,其次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分别募集5.5万亿元和1.74万亿元。

随着理财业务转型的推进以及理财公司的发展和规模稳步增加,理财公司的份额占比持续稳步提高,已经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力军。根据理财报告的数据,截止2021年9月,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达到13.69万亿,较2020年末增长了105%,占全部银行理财规模的比例已经达到近一半的水平(48.97%),超过股份制银行的份额,成为理财市场上的绝对主体。

从理财产品的结构来看,不管银行机构还是理财子公司,都以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为主体,占比达到近九成,其中理财子公司的固收类产品占比更高。由此来看,银行理财仍然主要聚焦于具有优势的主战场―固收类产品。进一步具体到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结构,2015年以来银行理财对债券的配比稳步提高,而对权益类资产的配比则在资管新规以来持续收窄。截止2021年中,银行理财中债券的比例达到67%,权益类资产的配比仅4%。

尽管如此,在资管新规的净值化管理要求下,以及资管新规允许理财子公司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引导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在逐渐加大对权益类产品的布局。

2021年以来,理财公司的权益类产品发行明显升温。截至目前,理财公司权益类产品总计19只,其中2021年以来新成立的产品有13只。部分理财子公司已经明确形成具有特色的权益类产品线,包括:

■ 光大理财“阳光红”系列产品:“阳光红”权益系列是作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有利补充,使得投资者在原有低风险的投资基础上,在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中能够获取更高的收益,进一步满足了投资者对于多元化投资理财的需求。

■招银理财“招卓”系列产品:投资于二级市场股票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与股票资产一致,具有风险较高、策略多元、收益进攻性强的特点。

■宁银理财三款宁耀权益类产品。

从各家理财子公司公布的产品季度报告以及发行报告来看,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存续规模多数在1-10亿之间,其中,新发行产品中募集规模最大的是“贝莱德建信理财贝盈A股新机遇私行专享权益类理财产品1期”和“招银理财招卓泓瑞全明星精选日开一号权益类理财计划”,规模分别为24.64亿元和13.22亿元。相较之下,一些发行较早的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尚不足1亿元,但多数产品存续规模呈现出逐季增长趋势。

从产品的投资特点来看,投资策略多元化,指数增强、打新策略、FOF、主题投资、主观策略等是目前权益类理财产品的主要策略。1)FOF产品,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宁银理财的三只宁耀权益类产品,华夏理财推出的龙赢权益G款等;2)主题投资,主要包括光大理财推出的投资于卫生安全主题、ESG行业、高红利、新能源、公募Reits等主题的理财产品,以及招银理财推出的招卓消费精选主题理财;3)主观策略,主要是招银理财推出的招卓泓瑞全明星精选、沪港深精选,以及贝莱德建信理财推出的A股新机遇私行专享理财等,目前主观策略产品的规模远超其它类型理财产品。4)指数增强,主要是光大理财推出的阳光红300红利增强。5)打新策略,主要是华夏理财推出的两只权益打新产品。

银行理财布局权益类产品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力度。2021年二季度以来,理财子公司对上市公司的调研数量大幅提升,反映出目前理财子公司积极探索权益配置的动力较强。

04 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作为资管新规下的新生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快速发展。

1、渠道优势助力理财子公司规模扩张

从目前国内资产管理分布结构来看,银行理财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截止2021Q3,银行理财在全部资管产品中占比达到25.69%;最近两年公募基金规模扩张较快,占比从2019年末的15.7%增加至2021Q3的21.96%。目前来看,银行理财仍是各类资管中规模体量最大的。

银行理财子公司由银行理财改革而来,渠道、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将有利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的扩张。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具有天然的渠道优势,可以借助母公司的渠道进行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另一方面,大多数理财子公司正逐渐承接母公司的理财业务,有些银行已经将理财业务全部转移至理财子公司,居民对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品牌优势有助于理财公司规模扩张。

此外,理财子公司在产品投资范围和投资者门槛等方面相比以前银行理财均有放宽,产品普惠性提高。第一,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可以直接投资股票,或者通过投资公募基金等间接投资股票,且可以投资于非上市股权,而公募基金不得投资于非上市股权。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可以期限匹配地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且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而债券型基金则不允许投资于非标。第二,理财子公司产品原则上不设置投资起点,这有利于理财子公司发售低投资门槛的理财产品吸引长尾客群。对于理财子公司来说,降低理财产品门槛有助于银行理财产品更加普惠化,覆盖更多的普通投资者,也有利于银行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的公平竞争。

因此,整体而言,银行理财子公司在规模、渠道、产品投资范围、普惠性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对于银行理财规模的扩张具有积极的作用。

2、中长期看,居民财富扩张,理财规模发展空间较大

过去20年来,全球财富总体保持了上升趋势,其中1999年-2009年期间,历经互联网泡沫和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财富仍保持了年均复合4.5%的增速;2000年-2019年期间,在无风险收益率中枢下行的背景下,全球财富年均复合增速达到6.2%。并且根据BCG的预测,年期间全球财富年复合增速可能达到3.2%甚至更高,其中亚洲(不含日本)的增速达到6.4%甚至更高。在全球财富持续扩张的大背景下,理财市场的中长期发展空间较大,亚洲可能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

具体到国内而言,国内居民财富逐渐积累,规模整体加速扩张。《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到241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了20.5%;近十年期间(年)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4.5%。其中,投向银行理财的规模保持了年化近20%的高速增长。

从居民财富的投向来看,过去十年中国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快速提升。2000年以来,国内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配比持续提高,并在2008年超过了房地产占比。2019年末,中国居民部门对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达到56.53%,相比十年前提高了7.77%。

不过相比美国,中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仍偏低,未来提升空间大。美国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远高于房地产,近十年基本保持在70%左右,而房地产配比不足四分之一。对比之下,未来国内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配比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因此,综合居民财富规模持续扩张的趋势,以及未来国内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配置增长空间大,中长期银行理财市场的潜在增长空间较大。

3、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强权益产品布局是大势所趋

最近两年大量居民资金通过公募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居民对权益类资产的偏好明显增强。具体来看,根据《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的数据,年期间,中国高净值人群对投资性房地产的配比降幅高达11%,对银行理财的配比下降了2%,而公募基金的配比则大幅提高了21%,显示居民对公募基金的热情较高。相比之下,股票资产的配比在最近两年下降了3%,表明对于这些高净值客户而言,“炒股不如买基”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相比于自己炒股,他们更愿意购买权益类基金。

驱动居民增配权益资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低利率环境下,货基等低风险资产的收益偏低。2018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收益持续下滑,目前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仅2%左右,收益率下滑降低对居民的吸引力,曾经风靡一时的余额宝规模也明显收缩。并且根据孙国峰在论文中的测算,中国及全球其他经济体的自然利率都在下降,尤其金融危机后利率中枢明显下移。那么,在此背景下,货币基金、存款等所代表的无风险/低风险资产竞争力较弱,将导致居民配置意愿不足,进而寻求收益更高的资产进行配置。

第二,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和通道、控非标以后,信托、理财等产品的投资收益下滑。资管新规后,信托作为重要的通道产品,规模明显萎缩,再加上对于非标投资的限制,信托产品回报率下滑明显,从此前最高10%以上的收益率降至目前7%左右。对银行理财而言,资管新规前银行理财产品通过委外投资提高其收益率,资管新规后,理财委外被阻断,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滑,目前年收益率基本保持在3%-3.5%,这也是导致过去两年银行理财发行持续放缓的重要原因。理财产品中,混合类净值产品的业绩基准相对高一些,不过相比公募基金仍存在明显差距,由此在过去两年基金市场对银行理财造成明显分流。

第三,房住不炒的环境下,偏股类基金投资收益远超房地产。2019年10月主动偏股公募基金的三年年化投资收益开始超越一线城市房地产投资收益,并且在过去两年收益差加速扩大,房住不炒的政策将会约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一线城市房产的投资回报率。未来能够提供10%以上年化回报的资产可能主要是偏权益型的产品。

概括来说,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以及资管新规后通道类产品投资收益下滑的背景下,权益类资产对居民的吸引力更强,并成为居民资产增配的重要方向。因此,对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在继续做好固收类产品基本盘的同时,探索和加强对权益类资产布局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塑造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预计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将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和特色的权益类产品设计,以不断增强自己在权益投资领域的实力,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逐渐布局一些权益类的特色化产品,FOF可能成为一种重要形式。

05 银行理财改革为权益市场带来多少增量资金

展望2022年,考虑到前文讨论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规模压降,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发行一些定开类产品对整改的部分理财规模进行承接,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发行新产品进行布局。因此,综合考虑新发产品和存量产品整改因素,预计2022年银行理财规模可能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速而实现小幅增长,保守估计2022年末银行理财规模达到30万亿元左右。

资产配置方面,资管新规以来,全部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的配比呈现持续下滑状态,但我们认为,权益类资产配比下降主要是由非标资产处置造成的,这就导致权益类资产投资中股票的实际占比可能是被动抬升的。另外考虑到2021年以来银行理财明显加大对权益资产的布局,因此预计权益资产中股票的占比可能有所提升,假设从之前的30%提高至35%。据此估算,年期间,银行理财持有股票规模的变化可能依次是-2475亿元、-1800亿元、306亿元。

展望2022年,鉴于到目前银行理财公司在尝试和布局权益类产品,预计2022年银行理财对权益类资产的配比将会有所提高。不过考虑到尚处于初期阶段,增配权益资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预计权益投资的配比增幅不高,假设提高至4.5%,综合估算,2022年银行理财给股市带来的增量资金规模可能达到700多亿元。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经过近三年多的过渡期后,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在此期间,资管市场尤其银行理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银行理财整改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如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黄山有中国银行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