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量子数为0是什么?

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要求

(1).主量子数n: 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现几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电子层数); 决定电子能量高低。

对于氢原子其能量高低取决于n

但对于多电子原子,电子的能量除受电子层影响,还因原子轨道形状不同而异,(即受角量子数影响)

(2)角量子数l:它决定了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或表示电子亚层(同一n层中不同分层)意义:在多电子原子中,角量子数与主量子数一起决定电子的能量。之所以称l为角量子数,是因为它与电子运动的角动量M有关。

M=0时,说明原子中电子运动情况同角度无关,即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形状是球形对称的。角量子数,l只能取一定数值。

(3)磁量子数m:决定波函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决定角动量在空间的给定方向上的分量大小。

(4)自旋量子数msms=±1/2,表示同一轨道中电子的二种自旋状态

ms称自旋量子数取值:ms=±1/2,即仅有两种运动状态。(↑↓

用分辨力较强的光谱仪观察氢原子光谱,发现,大多数谱线是由靠得很近的两条谱线组成的。这是因为同一空间运动状态,即同一轨道中,可能有两种电子运动状态,即电子还有自身旋转运动,(类似于地球绕太阳转,自转)其自旋角动量沿外磁场方向的分量为

综合所述,若描述核电子的运动状态,需要四个量子数,即nlmms

注意:nlm可描述核外电子的一种空间运动状态,即一个原子轨道。每个原子轨道中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四个量子数在量子力学中用来描述原子内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主量子数是描述核外电子距离核的远近,电子离核由近到远分别用数值n=123,…有限的整数来表示,而且,主量子数决定了原子轨道能级的高低,n越大,电子的能级越大,能量越高。n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量子数。n相同,原子轨道能级相同。一个n值表示一个电子层,与各n值相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如下:

在同一电子层内,电子的能量也有所差别,运动状态也有所不同,即一个电子层还可分为若干个能量稍有差别、原子轨道形状不同的亚层。角量子数就是用来描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态的。 l的数值不同,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就不同, l的取值受n的限制,可以取从0n1的正整数。

每个值代表一个亚层。第一电子层只有一个亚层,第二电子层有两个亚层,以此类推。亚层用光谱符号等表示。角量子数、亚层符号及原子轨道形状的对应关系如下:

同一电子层中,随着的增大,原子轨道能量也依次升高,即EnsEnpEndEnf,即在多电子原子中,角量子数与主量子数一起决定电子的能级。每一个值表示一种形状的电子云。与主量子数决定的电子层间的能量差别相比,角量子数决定的亚层间的能量差要小得多。

原子轨道不仅有一定的形状,并且还具有不同的空间伸展方向。磁量子数m(就是用来描述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的)。磁量子数的取值受角量子数的制约,它可取从+l到-l,包括0在内的整数值, l确定后, m可有21个值。当l=0时,m=0,即s轨道只有1种空间取向;当l=1时,m=10、―1,即p轨道有3种空间取向;当l=2时,m=2、+10、―1、―2,即d轨道有5种空间取向。

通常把nlm都确定的电子运动状态称原子轨道,因此s亚层只有一个原子轨道,p亚层有3个原子轨道,d亚层有5个原子轨道, f亚层有7个原子轨道。磁量子数不影响原子轨道的能量,nl都相同的几个原子轨道能量是相同的,这样的轨道称等价轨道或简并轨道。例如l相同的3p轨道、5d轨道、7f轨道都是简并轨道。nlm的关系见下表。

亚层轨道数(2l1)

综上所述,用nlm三个量子数即可决定一个特定原子轨道的大小、形状和伸展方向。

电子除了绕核运动外,还存在自旋运动,描述电子自旋运动的量子数还称为自旋量子数ms,由于电子有两个相反的自旋运动,因此自旋量子数取值为+1/2、―1/2,符号用“↑”和“↓”表示。

知道了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四个量子数中,nlm三个量子数三个量子数可确定电子的原子轨道;nl两个量子数可确定电子的能级;n这一个量子数只能确定电子的电子层。

n=123…正整数,它决定电子离核的远近和能级。n=1为第一电子层或称K层,距核最近,n=2为第二电子层或称L层,余类推。离核近,电子的能量较低,离核远则电子能量较高。因此主量子数n对于确定电子的能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l=0123n1,以spdf对应的能级表示亚层,角量子数l代表角动量的大小,是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的量子数,表示每一主层中不同的能级。

对于氢原子,核外电子能量完全由n决定;

角量子数l多电子原子中电子有能量有关,多电子原子中电子有能量决定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只有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形状相同的条件下n对越大电子能量越高,E1sE2sE3S

l=0时,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与角度无关,原子轨道(或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的,称为s轨道或s电子云。

l=1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是纺棰形(或哑铃形)分布,称为p轨道。p轨道沿某一直角坐标轴的方向有最大值。

l=2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花瓣形分布,称为d轨道(d电子云)

l=3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形状复杂,称为f轨道(f电子云)

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不同取向,m=0,±1,±2,±

}

 1921年施特恩(O.Stern)格拉赫(W.Gerlach)成功地让一束原子通过一个非均匀磁场来观测到其路径的分化情况,从而认实了角动量取向是量子化的,但量子化的定量情况与理论的预言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进行实验,观测到原子束分裂为上、下两束。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基态的轨道磁矩为零。氢原子束的沉积痕迹有上、下两条,这不仅表明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具有磁矩,而且确认这个磁矩在外磁场方向上有两个可能的取向。那么这个磁矩来自哪里呢?1925年荷兰物理学家乌伦贝克和高斯密特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设:每个电子都具有自旋角动量,自旋角动量在空间某方向的分量Sz的取值只能取两个值,电子的自旋磁矩在空间任一方向,如外磁场方向的分量也只有两个可能的取值。引入了电子自旋的假设后,施特恩-格拉赫实验可以得到圆满解释。

从经典物理的角度看,只能把电子的自旋解释为一个一定大小的球绕自身轴线的旋转。假如认为电子是一个半径为2.8fm1 fm = 10-15m)的小球,那么要获得1/2的自旋角动量,电子表面的线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数十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到目前为止的实验都表明,电子是点粒子,直到10-3fm还没有观察到任何结构。所以我们既不能用经典的观点看待电子,更不能用经典的理论描述电子的自旋。事实上自旋是所有粒子自身具有的一种内禀属性,电子、中子和质子的自旋量子数为1/2,光子的自旋量子数为1

发现了电子自旋状态后,原子中电子所处的状态应该是由四个量子数,即nlmms来表征,在多电子原子中,多个电子是如何处于由一组量子数所表示的状态的?如何解释元素性质随原子中电子数的增加而表现出的周期性变化的事实?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引出如下两个基本原理:

(1)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占据同一个状态,也就是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相同的一组量子数(n, l, m, ms )

(2) 能量最低原理:在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所占据的状态总是使原子的能量为最低。根据这两个原理,原子中每一个由一组量子数( )所决定的状态只允许一个电子占据,同时,电子必定先占据能量最低的状态,而能量的高低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有关,其由低到高的次序如下:1s<2s<2p<3s<3p<4s<3d…通常我们可以按照n的不同,把电子所处状态划分为不同的主壳层,n=12345的壳层分别表示为KLMNO主壳层;在一个主壳层中,又可以按照角量子数l的不同,把电子所处状态划分为一些支壳层,l=12345的支壳层分别表示为spdfgh支壳层。可以算得,主量子数为n的主壳层上所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即K壳层可容纳2个电子,L壳层可容纳8个电子,M壳层可容纳18个电子,等等;角量子数为l的支壳层上所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2l+1),即s支壳层可容纳2个电子,p支壳层可容纳6个电子,d支壳层可容纳10个电子,等等。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外电子按照上述规律依次填充,那么最外壳层的电子数即价电子数也将出现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正好与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相一致。由此我们从物理上发现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所在。

自旋是新发现的自然属性,它充满着秘密和神奇的应用。从经典物理的角度把电子的自旋解释为一个一定大小的球绕自身轴线的旋转,必然会出现严重的超光速运动,就是容许超光速运动的存在,自旋的本质其实还是一个深沉的秘密。首先,为什么自旋会使两个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或者说共价键的物理图像究竟怎样的?其次,尽管从狄拉克方程的演绎中可以得到自旋空间的存在,但从物理图像上自旋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第三,我们知道自旋为半整数的费米子要遵循费米-狄拉克统计的规范,自旋为零或整数的玻色子要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规范,而奇怪的是为什么微观粒子间相处的统计行为是与自旋的情况密切相关呢?

自旋的应用神通广大,除了要用它解释元素周期律和共价键的形成外,还要用它解释物质的磁性,光谱的精细结构,光子的偏振性,量子信息的纠缠等等。下面我们回顾一下自旋电子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电子有电荷又有自旋,一般情况下电子的自旋特性、特别是宏观自旋性质并不容易观察到。但在铁磁金属中,由于自由电子和晶格原子有交换相互作用,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电子的能带产生劈裂,因此费密面附近两种不同自旋电子的态密度不相等,因而铁磁金属中传导电流是由自旋极化的电子组成的。在铁磁材料的电输运过程,电子受到杂质时散射几率与电子自旋和磁化方向的取向有关。利用自旋极化电子在输运中的这种性质在人工结构材料中可观察到许多有趣的效应:例如巨磁电阻效应、磁隧道效应、自旋极化电子的注入效应、沟道效应。依据这些效应和特性可以做成各种新型电子器件,例如近几年计算机硬盘中的GMR磁头、磁随机存储器( )、自旋开关三极管、铁电场效应三极管、电流放大器和逻辑元件等。值得一提的是自旋晶体管比半导体晶体管尺度更小,因而可达到更高集成度、并且具有更低的能耗、更优的开关特性、温度特性,特别是断电源后,器件能保持它的磁状态,这种性质称为非易失性。由此自旋电子学体现出自身的重大应用前景,很可能发展成为新一代RAM、电流放大装置、逻辑运算装置及LSI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旋电子学是人们在研究固体中自旋极化电子输运特性必然出现的一个交叉学科。在研究磁性材料特别是薄膜材料中载流子、掺杂磁性原子以及原子核等自旋极化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对自旋极化电子的产生、注入以及输运的控制,以及开发磁(自旋电子)和设计磁电子器件在电子学中应用,使电子器件展示许多新颖的功能,从而导致了这门交叉学科的诞生。

自旋或自旋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但它的真相还深深地隐藏在现象和应用的背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旋量子数为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