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提倡共同富裕?

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四个尊重”等内容;由两目构成,第一目“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内容与上一框的内容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上一框主要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目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第二目“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引导学生理解“四个尊重”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进取精神,大胆创业。

初中生因为年龄小、阅历浅,对我国经济领域的相关制度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明白。另外对于“四个尊重”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之间的关系也不太清楚。因此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上述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现阶段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自觉做到“四个尊重”;懂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族人民应互帮互助,并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的宣传活动中去。

能力目标:从我国多层次生产力水平出发,理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结合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体会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的道理;从创造财富的源泉角度明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道理。

知识目标: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知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知道“四个尊重”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教学难点: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小组讨论、教师归纳相结合。

视频导入: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教师播放视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和“沂蒙山区的村庄”。(点击ppt1超链接)看完上面的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上述视频说明现阶段我国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些地区比较富裕,有些地区仍然没有摆脱贫困与落后,目前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贫富差距。

据相关报道:目前,中国尚有7000万人口没有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规模。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6省区的贫困人口都在500万以上。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讨论脱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胜利。五年内投入6000亿元人民币,异地搬迁1000万人口,最终实现2020年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要坚决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首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

}

全面小康已经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接下来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浙江的具体实施方案也于近日发布。这意味着浙江将走在全国前列,探索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在2025年,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是浙江?浙江又打算怎么干?

傅央改是浙江奉化滕头村的村民,他从村办企业退休有十多年时间,现在生活轻松舒适。

滕头村村民傅央改说:“我们住上了别墅,买了汽车,退休金、养老金有8000多一个月。我们老年人像这样的生活,想也想不到的。”

住别墅、开汽车,在滕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几乎家家户户都实现了。40多年来,滕头村大力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全村人均收入达到6.9万元。

滕头村第一支部书记傅德明说:“滕头村富起来了,没有一家暴发户,也没有一家贫困户,家家都是富裕户。”

看到滕头村村民的幸福生活,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个重大任务落在浙江。毫无疑问,“富”一直是浙江的标签,也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底气”所在。2020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397元,居31个省(区、市)第3位、省(区)第1位。不光是富,浙江也是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2020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6,远低于全国的2.56。除了坚实而均衡的物质基础,从地貌看,浙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多样化的环境也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共同富裕”从浙江先行示范也是众望所归。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孟刚说:“共同富裕是党中央赋予浙江一项光荣的使命,对浙江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理解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吃大锅饭,不是养懒汉,还是要提倡奋斗的精神,创新创业精神,我们要为全体老百姓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创业创新均等的机会。”

按照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万元,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要比全国早十年实现这个目标,中央发布的这个文件名称是“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显然,要实现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最重要的前提。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浙江要进行全面破题,特别是围绕着高水平制造业,浙江要进行全面铺底,浙江制造在全国排在非常前列的地位。但是要实现产业体系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条路要走。”

织里镇,有这样一家父子携手创业的企业。父亲20多年前在湖州市织里镇白手起家开始创业,过去经营着一家羊毛衫厂,十多年前转型为电子产品配件制造,现在又开始谋划第二次转型升级。

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晓宇:“我们从高端制造业转型到高端材料,想做什么事情呢?要把中国现在‘卡脖子

的一些材料,怎么通过研发来替代进口,这一块儿肯定要做好。”

这家企业所在的织里镇,有不少企业家像这父子俩一样,勤劳奋斗,用四十多年时间将织里从一个小镇打造成了全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但是传统的服装制造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不高。为了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的速度,近几年,浙江开始实施“亩均论英雄”的改革。所谓“亩均论英雄”,就是通过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等6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将制造业企业分为A、B、C、D四类,重点加大A、B类企业正向激励和C、D类反向倒逼力度,经过几年的探索,织里镇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浙江湖州市织里镇党委书记杨治说:“织里目前的工业经济,从原来单一的童装纺织转化为既有童装纺织,也有较为高端的电子信息、高端的制造、光伏装备等较为全面的产业链,为将来谋划进一步的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一步。”

织里的变迁只是浙江的一个缩影。浙江在“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中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形成浙江特色全域创新体系,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率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

如果说高质量的发展是为了把蛋糕做大,怎么分蛋糕,怎么做到均衡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来说同样重要。在中央下发的《意见》一文中,明确了建设共同富裕,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三大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从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来看,浙江在其行动计划里提出,到2025年农民年收入从近3.2万元增加到4.4万元,城乡收入倍差从1.96缩小到1.9以内。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说:“居民收入一年增长7%、8%,但是一般情况下,农民的收入就要求增加到9%、10%,要多2到3个百分点。经过共同努力,能不能在这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拉大到3到5个百分点,这样才真正意义上会加速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

在农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3万多元的浙江,要加速提高农民收入,这意味着“乡村振兴”还要出新招。

葛小仙是浙江宁海县葛家村的村民,前不久,她家门店作为村里的一个货运中转站开张了。

一年想挣二十万,她过去想都不敢想。两三年前,他们家还因为家人患病陷入困顿。现在则完全变了样子。和葛小仙一同为新店揭幕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一位副教授丛志强,2018年他带着研究生来到这里,和当地一起开展了“艺术振兴乡村”的活动。在丛老师的鼓励下,葛小仙捡起了过去裁缝的技艺,变身为手工艺人,做的包包、布艺等很受欢迎,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和过去一般的乡村打造模式不同,这个村的发展既没有修路也没有新盖房子,全村花费镇里投入不到300万元,就撬动了一个村的变化,全村40多个艺术共享空间,都是由村民自发设计、自行建设、自己维护,用艺术的形式巧妙地点燃村民自我发展的愿望。

浙江宁海县大佳何镇党委书记李文斌说:“让村民成为村庄建设的真正主力军,把村民的内生动力激发起来,把产业植入起来,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全程参与到自己村庄建设,带动自己发家致富,所以它非常具有生命力。”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说:“浙江的乡村建设,从改水、改厕,包括村庄的整理,一些建筑物的更新建设,这个层面上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现在在做更深层次的一些工作了。现在深化千万工程,着重于打造乡村独特的气质,挖掘主题文化,把农业跟旅游、民宿休闲等等都打通,一二三产要深度融合。”

除了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是在共同富裕的路上又一座必须翻越的大山。浙江省衢州、丽水等市有26个县相对落后,这26个县土地面积约为全省的45%,2020年GDP的总量不到全省的十分之一,因此,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这山区26县。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孟刚说:“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了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出要实施一个工程,两大行动来推动山区26县的加快形成自我造血机制,提升内生发展的动力,一个工程就是山海协作工程的升级版,两大行动也就是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

缙云县就是典型的山区26县之一。不久前,缙云县肖特玻管厂生产的中性硼硅玻管正式下线,这是新冠疫苗玻璃瓶的原材料,这家中国工厂的投产,缓解了我国新冠疫苗生产的燃眉之急。2018年,肖特集团决定在中国投资建厂,浙江南部的山区县缙云县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一同竞争。最终肖特项目落户缙云,打破了好项目难以越过长三角的传统投资思维。在这其中,山区县优越的生态环境成了招商的王牌。

肖特集团决定落户缙云前,不仅对气候环境、空气质量等一系列生态要素进行了仔细考察,还做了一次系统的土壤检测,对地下20米的土壤进行全方位检测。肖特公司也承诺,无论在这里发展多久,土壤质量都将保持原样。优质的生态与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良性的互动。

好生态不仅能引来好项目,浙江是最早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省份,未来他们还将全面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将在山区26县的追赶式发展中起到助力作用。山区26县追赶式发展、农村短板的补齐,最终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这落实到每一个家庭、每一户的收入来看,浙江2025年的目标是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80%,20万~60万元的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5%。在这个目标的引导下,未来五年浙江在收入分配制度、公共服务领域、社会保险等系列改革将全面拉开。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说:“浙江这个先行示范区,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一系列战略实施,实际上面临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硬战斗要实施。”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区,必须要克服种种困难,蹚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像节目中提到的,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大锅饭,不是养懒汉,更要提倡奋斗的精神、创新创业的精神。示范区要做的是,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引导,让发展更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在这个基础上,每个人要依靠自身的勤劳努力,抓住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富裕生活、幸福明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走向共同富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