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九龙坡长江灯塔半岛长江灯塔夜间几点亮灯?

六月四日,九龙坡区黄桷坪的发老厂区内,两根二百四十米高的烟囱屹立于此。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6月4日,在九龙坡区黄桷坪的重庆发电厂老厂区,早已关停的发电机组等保留于此。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包括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等。

重庆发电厂是全国“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也是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见证了全国“一五”计划和重庆“一五”计划给重庆带来的巨变。

6月4日,位于九龙坡黄桷坪的重庆发电厂老厂区。蓝天白云下,两根240米高的烟囱静静屹立,挺拔的身姿记录着过去的辉煌。

同日,在九龙半岛规划馆,83岁的重庆发电厂老职工王秀看着重庆美术公园的未来规划,无比感慨——她熟悉的重庆发电厂,今后将打造为艺术区,展现工业遗存与艺术空间的融合。

67年前,作为全国“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重庆发电厂(当时名为重庆507厂)建成投用,为重庆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今后,作为重庆美术公园的核心区域,重庆发电厂老厂区还将打造新的艺术地标,继续为重庆争光添彩。

彻底改变“油灯反比电灯明”的困境

建成之初就提供了重庆市60%的电力

“以前,重庆发电厂是黄桷坪地区的中心。”6月4日,王秀告诉记者,过去,重庆发电厂在黄桷坪地区建有职工宿舍、职工子弟校、职工医院、职工俱乐部等。发电所需的煤炭通过一条专门修建的铁路,从重庆港直达厂区。

事实上,当时,重庆发电厂绝不仅仅是黄桷坪地区的中心,更是重庆这座城市的能源心脏。1954年建成之初,重庆发电厂就提供了重庆市60%的电力,当年共发电7653万千瓦时。

如今,重庆的年发电量要以亿千瓦时来计算。光看数字,重庆发电厂最初的发电量并不高。但在当时,重庆发电厂开始发电,彻底扭转了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庆“油灯反比电灯明”的局面,点亮了重庆的经济。

《重庆发电厂厂史》记载,重庆解放时,仅有3座公用发电厂,即第一发电所(大溪沟发电厂)、第二发电所(弹子石发电所)、第三发电所(鹅公岩发电厂)。加上11家自备发电容量的工厂,全市的总装机容量仅有26850瓦。并且第三发电所还在解放前夕被炸毁。

重庆解放后,第三发电所修复发电,但全市电力仍然极度紧缺,日最高负荷仅为21800千瓦时。社会上一度有“电摇机器不如手,油灯反比电灯明”的说法。

“一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电不够用,如何建设工业?在此背景下,重庆发电厂应运而生,成为西南地区首座自动化的火力发电厂。

这是一座肩负使命而诞生的发电厂。

1955年,通过学业务和严抓生产规范,重庆发电厂的发电量跃升至1.9729亿千瓦时。1985年,经过30年不断建设,重庆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696兆瓦,成为西南地区当时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记者从九龙坡区委宣传部获悉,截至2015年重庆发电厂九龙坡老厂区因环保搬迁全部关停时,该厂累计发电1262亿千瓦时,累计纳税7.94亿元。

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苏联专家送来了技术、知识和规章制度

九龙坡板凳角,是一个生僻的小地名,位于长江边上的九龙滩。1950年9月,这里突然出现了一群穿着工作服的外国人。他们是来自苏联的专家,和西南电力管理局的干部们一起,前来勘查厂址。

这次勘查,也彻底改变了板凳角的命运。1952年11月16日,重庆发电厂的前身重庆507电力厂在此动工。全部设备由苏联设计、制造、供货。

一年又135天后,1954年4月20日,重庆507电力厂发电开车庆典大会举行。时任中共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贺龙在庆典上讲话,并为发电剪彩。同一天,庆典大会还向党中央、毛主席发出致敬电。

然而,建厂之初,重庆507发电厂却面临着人员文化程度低、业务水平不足的困境。当时,技术工人和运行人员都从外地调来,只有在小规模旧电厂工作的经验,新工人更是毫无业务基础。

根据《重庆发电厂厂史》,1954年3月,苏联专家陆续来厂,先后为运行管理干部和工人讲课40多次,对提高职工技术水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听课后的干部和工人又采取“滚雪球”的培训方式,分别将授课内容再传授给其他职工,使得先进技术和业务知识快速传遍全厂。

同时,结合全国开展的扫盲运动,重庆发电厂自1954年起,组织职工每周三次开展集中学习。至1957年,重庆电厂共扫盲245人,超过600人次参加了高小、初中和中专的考试。

此外,2台机组投运前,苏联专家还帮助重庆507电力厂建立了分场运行、维护试验、事故处理和职责服务方面的48种规程制度。在全面学习这48种规程制度的基础上,重庆电力厂对具体操作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严抓安全工作,为圆满完成“一五”计划任务奠定了基础。

两座高240米的烟囱将成艺术地标

遗址将打造为重庆美术公园核心区

“重庆507电力厂又被称为重庆发电厂‘西厂’,后来扩建的厂区,称为‘东厂’。”77岁的赵兰芳是王秀的老同事,也是重庆发电厂的退休职工,说起重庆发电厂历史如数家珍。1955年,重庆507电力厂更名为重庆发电厂。1958年,“东厂”开始建设,1969年全部建成投用。

“西厂”和“东厂”旧厂区内,分别建有一座高240米的烟囱。这两座烟囱先后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竣工,是当时的亚洲最高烟囱。两座烟囱冒出的脱硫白烟,是老重庆人无比熟悉的景象。

“建烟囱,当时选的都是最好的工人,大家冲劲十足。”87岁的蒋高维是重庆九建公司退休工人,参与建设1984年完工的第一座烟囱。他告诉记者,当年工地上热火朝天,“只有向前,没有后退”。至今,蒋高维仍以参与建设为荣。

2014年至2015年,因为环保需要,重庆发电厂环保搬迁至万盛经开区。两座烟囱先后“熄火”。59岁的重庆发电厂职工吴玉璠告诉记者,烟囱熄火的瞬间,他和同事们心里都五味杂陈,仿佛多年奉献在岗位上的青春也画上了休止符。

不过,重庆发电厂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6月4日,记者在九龙半岛规划馆看到,重庆发电厂工业遗址将打造成为重庆美术公园的核心区。工业厂房将进行改造,发挥美术博览交流会展功能。

2020年5月,重庆美术公园正式落户九龙半岛,同年10月正式启动建设。其规划提出,要以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为依托,以重庆发电厂工业遗址为核心,以九龙滨江生态区域为轮廓,在九龙半岛全域打造集“大美景、大美育、大美业”于一体,市民广泛参与的、国际化高品质美术主题公园,致力于建成“全球独特、中国唯一”。

重庆九龙半岛开发建设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重庆美术公园将保护和改造利用宝贵的工业遗存,促进工业遗存与文化艺术交融辉映。重庆发电厂的两座烟囱是全重庆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工业遗迹之一,今后有望打造为“灯塔”,继续点亮重庆夜景。

这也意味着,重庆发电厂,将以艺术载体的新身份,延续与重庆这座城市的故事。

重庆工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起步

“一五”计划为重庆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党史资料显示,重庆发电厂是重庆唯一列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的项目。另有长寿狮子滩水电站、重庆塑料厂、长寿化工厂、重庆木材综合加工厂、重庆肉联厂、重庆罐头厂等10多个工业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694个大中型工业项目。

这批项目,共同见证了“一五”计划给重庆带来的巨变。

“经过‘一五’计划时期的建设,重庆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重庆市政府原参事、原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马述林表示,“一五”计划为重庆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庆以工业、能源、基础设施为重点,实施了一大批建设项目,迅速填补了重庆经济的空白,初步建构起社会主义经济的骨干体系。

马述林介绍,1954年7月,重庆“一五计划”编就,指导方针是:“以国家的重工业建设为中心,根据统一的国家计划,从国家整体利益的观点出发,使地方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重化工业优先”战略,是重庆“一五计划”的突出特点。整个“一五”期间,仅国家有关部门在重庆安排的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累计就达8.26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11个,投资5.4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6%以上;重工业投资达4.91亿元,达工业总投资额的89.9%。

正因如此,“一五”时期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促进了重庆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重庆的工业化进程。

多个“中国第一”在此期间诞生。如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的水电站长寿狮子滩水电站、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的具有当代水平的大平炉炼钢厂——重庆钢铁公司大平炉车间等。

重庆空气压缩机厂、六一O染织厂、重庆热水瓶厂、重庆造纸厂、重庆农具厂、中梁山煤矿等重庆人耳熟能详的重点工业项目,也在“一五”时期建成。

重庆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一五”时期呈现出崭新的气象。

市政基础服务体系方面,渝碚公路、两路口缆车道、上清寺小什字无轨电车工程建成,修建了市区主要干道公路,增建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轮渡码头等。

一大批文化地标拔地而起,城市化进程加速。重庆人民大礼堂、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重庆市青年宫、重庆市少年宫、重庆大田湾体育场、枇杷山公园等先后落成,重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繁荣。大坪、杨家坪、小龙坎等工业、生活一体化小区建成,促进产业工人向城市集聚,推动了重庆的城市化进程。

马述林表示,“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是重庆当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期间,重庆工业建设规模扩大,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基本形成;市政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通过“一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重庆作为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重要工商业城市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

近日,记者从白鹤梁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暨文化遗产宣传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保护好白鹤梁题刻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市正在进行方案论证,拟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周边择址,建设白鹤梁国家水文遗址公园。

白鹤梁位于涪陵城北、长江之中,是一道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的天然石梁。白鹤梁题刻始刻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双鲤石鱼水标,是全世界唯一以鱼眼作为观测记录枯水水文信息的标尺,其所记录的水文信息,对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长江水运经济、水运航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白鹤梁题刻现存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像2尊、白鹤1只。囊括了唐宋以来各派书家遗墨,其中尤以黄庭坚“元符庚辰涪翁来”最为著名。1988年白鹤梁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012年、2017年均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3—2009年,历时7年,我市建成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并于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挖掘白鹤梁题刻的独特价值,我市正在进行科学论证,拟建设白鹤梁国家水文遗址公园。”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一负责人介绍,目前,白鹤梁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由于现今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容量有限,加上保护需要,游人无法与题刻零距离接触。

为此,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我市拟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周边另行择址,建设白鹤梁国家水文遗址公园,按照1:1的比例,复原题刻密集区,让更多人能够“亲密”接触白鹤梁题刻,近距离感受其历史文脉。目前,水文遗址公园初步方案已经出炉,专家正在对3个方案进行对比和论证,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我市将举办白鹤梁系列文化活动

记者从白鹤梁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暨文化遗产宣传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5月18日起,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将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暨文化遗产宣传月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白鹤梁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暨文化遗产宣传月系列活动以“博物馆·连通未来”为主题,将开展3项国际性活动。一是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全球水博物馆网络会议;二是在涪陵举办“水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三是开展“当白鹤梁遇上百老汇”活动,汇聚美国百老汇文化和中国白鹤梁题刻文化,激起中外文化碰撞的火花。

与此同时,该活动还会有系列研学和优惠活动,包括故宫学院(重庆)大讲堂讲座;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半价门票优惠等。市民可通过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所有活动相关信息。(记者 王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九龙坡长江灯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