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有哪些要素成功的要素?

随着国家、地方推出扶持创业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中国创业人数不断上升。据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新经济创业环境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创业者规模超过3000万人。创业人数逐年增长,但创业成功者依然只是其中少数。面对成功率极低的创业市场,创业者该做些什么准备来提高自身创业成功的概率呢?

“太多的创业者是基于自己擅长什么或者喜欢什么去创业,这种创业的风险很大。由内而外做你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创业失败率会这么高?因为不了解竞争状况,一走进市场,可能路就错了。”定位实战专家顾均辉在人民数字举办的“新时代企业定位与人才战略主题论坛”现场接受人民创投(ID:renminct)专访时表示,“差异化抢占市场空位,带着定位出场,创业者将有无限未来。”

“差异化”是定位理论的核心。定位理论由美国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提出,被一些人认为是“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苹果、微软、IBM、通用电气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都曾受益于这套理论。2002年定位理论被引入中国后,加多宝凉茶、东阿阿胶、香飘飘奶茶等企业也都接受过战略定位咨询服务。《定位》最新中文版译者顾均辉一直是定位理论的拥趸者,同时也是定位在中国发展中最早的实践者之一,操盘过两家跨国企业的定位实战。

面对竞争激烈的创业市场,顾均辉结合自身实战经验给创业者提出的建议是,首先要做到“无我”――在考虑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的同时,也需要把自己内心的冲动摁住,先去市场上看一看还有哪些空位,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为创业方向。“如果市场上已经有了主打去头屑的海飞丝,你再去打造一款比海飞丝更好的去头屑洗发水,这样的成功概率很低。不如去选择市场上还没有人主打的控油概念,让自己直接站在控油洗发水这个小山头上。”顾均辉说。

顾均辉告诉人民创投(ID:renminct),在当下过剩经济的时代,创业者要赢得市场选择,必须有重大的思想转变,即从“由内而外”转向“由外而内”地思考企业战略。“企业要从研究竞争对手出发,由外而内地看待竞争,走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差异化道路,形成一套差异化战略,并且要在发展过程中基于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去思考和完善自己的定位,才能让一个企业基业常青。”

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是顾均辉所总结的成功三要素之一,另外还有两个要素是“团队”和“资本”。他指出:当创业者在找到空缺山头的时候,也将迎来一大批竞争对手,就像团购行业的“百团大战”,共享单车行业的“百bike大战”,谁能够快速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认知,谁才能够在后续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在抢占消费者心智认知的时候,定位、团队和资本缺一不可。

“如果你的定位不够准确,或者说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无效,就不能有效带动增长,举个例子,‘控油’的洗发水可以拉动销售,而‘清澈’的洗发水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清澈’不能解决消费者的需求痛点,不能刺激消费。其次,创业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他们能帮助你快速实施定位配称的落地。而对于优秀团队而言两种人才缺一不可,一类是在某行业有纵深度的人才,另一类是有宏观总览能力的人才,两者兼备是创业团队良好发展的基础。第三,你需要有钱,当你和竞争对手相持不下时,如果你缺钱,而竞争对手有钱,他就可以采用更为激进的策略,通过快速扩张和公关传播把你的概念‘拿’过来,迅速抢占你的市场。”顾均辉解释道。

创业者要避开的几个陷阱

采访中顾均辉还向人民创投(ID:renminct)提出几个创业者需要避开的陷阱。首先创业者要避免品牌延伸。所谓品牌延伸,就是在新产品上沿用知名品牌的名字。例如,乐视以视频网站成名,之后在其发展中不断沿用“乐视”品牌,生产出乐视手机、乐视电视等产品。“增长的欲望,导致许多稍有成就的创业者不断延伸自己的产品线,欲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然而,不断地将自己的品牌进行延伸只会失去自己的差异化,当消费者认知中品牌定位不清晰时,这个品牌距离消失也就不远了。”

关于品牌延伸的案例,顾均辉还提到了近期的“美团滴滴大战”。“美团做打车,滴滴做外卖,从互联网的逻辑来看都是在完善自己的商业闭环。但是,从品牌定位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做法存在问题。滴滴和美团分别以网约车平台、外卖平台的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一时的火爆只能归功于价格补贴,补贴一旦停止,‘凯撒的还是归凯撒,上帝的还是归上帝’――滴滴还是叫车软件,美团还是外卖平台。”

其次,创业者要避免低价陷阱。低价抢占市场是许多创业者面对竞争惯用的手段,正如小米在八年前把“最高端的产品做到最低端的价格”作为企业核心思想布局战略,以期赢得市场。“这是小米战略上的失误。”顾均辉说,“过剩经济时代导致消费者有且只有两个选择――高价消费品牌或低价消费产品。企业如果打造品牌,还可以卖出高价;如果选择生产产品,利润、成本都要控制到无限低,这并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顾均辉同时指出,任何行业和品类在理论上都会有高、中、低档的区分,低价的产品不是没有品牌机会,但以追求“极致的性价比”和“让利给消费者”为卖点,会让消费者形成一种消费压力。“创业者要揣度消费者的心理,低价的产品总会让人在购买的时候很爽,但使用的时候正相反,比如你不会好意思把小米摆上一张满是iPhone的饭桌。现在小米的广告语成了‘拍人更美’,就是在试图化解这种消费压力。”

顾均辉告诉人民创投(ID:renminct),如果品牌发现自己走错了路,就需要通过重新定位改变自己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固有认知。“此时创业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毅力和金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

今天的青年创业者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成功企业家,而要想在创业之路上达到成功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的,创业的过程中除了毅力等一些自身的因素外,更要掌握创业的技巧,学会创业的方法。中国内地首富李彦宏的成功创业经历,对走在创业道路上的朋友,会有一些启发。

1991年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在美国的8年间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子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人员,并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做过资深工程师。

  1999年,李彦宏回国和合伙人创建了百度公司,任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

  2001年,李彦宏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2002年获首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13年11月,李彦宏以119亿美元的净身价成为中国大陆第二大富豪。一路走来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李彦宏创业发家的七大成功要素!

  第一招:向前看两年

  当年李彦宏在美国抛弃唾手可得的博士帽而艰苦创业的时候,美国it界最火的是电子商务。无数人拼了老命想要挤上这辆被看好的网络列车,甚至不惜抛掉自己熟悉的行业。

  李彦宏没有跟随大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而是悄悄走到了尚少有人问津的网络搜索领域。因为他看到了搜索对网络世界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只是残羹冷炙。

  第二招:少许诺多兑现

  “这个项目多久可以完成?”“6个月……”“4个月行吗?给你加50%的报酬。”“对不起,我做不到。”

  这是在李彦宏创业之初和一个客户的一次对话。后来,这个客户告诉他,对于李彦宏的拒绝,他感到非常满意,因为这反映出李彦宏是一个很真实和稳重的人,这样他的产品在质量上一定会有保证的。

  第三招:不需要钱的时候借钱

  在创业过程中,“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美国硅谷里,每天都有公司因为有了风险投资而开山立派,每天也都有公司因为囊中羞涩而关门大吉。李彦宏认为,一定要在不需要钱的时候去向投资人寻求投资。

  用一年的时间来做半年的事情,这是李彦宏的风格。他认为,这样可以保证有一半的钱仍然在自己的掌握当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向投资人借钱,你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就算借不到,我的公司也不会马上垮掉”。

  “不要轻易将主动权交给投资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人会乐善好施。”李彦宏告诫创业的青年人,“一定要在尚不缺钱的时候借到下一步需要的钱。”

  在创业的初期,创业者常常会因为有了一两个固定的大用户而偷笑不止。“或许不久就是想哭都哭不出来埃”李彦宏这样说。

  他刚回国创业的时候,公司主要是服务于几大门户网站。这几大网站都占据了公司收入的10%以上,任何一个客户的流失,都会对公司的效益造成极大的影响。

  “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操纵在别人手中。”

  第五招:不要过早地追求赢利

  过早地实现赢利就是在大量地缩减对技术的投入。李彦宏认为,一个创新的公司,在技术上一定需要大规模的投入。

  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甚至于垄断的地位。而这种领先在今后一定会带给企业大的回报。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宣布赢利,是不理智的行为。

  第六招:专注自己的领域

  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现在,4年的时间里,互联网世界沧海桑田,“网络游戏”“短信平台”纷纷强势登场,不少人捷足先登,赚得盆满钵满;不少人跟风而动,也摔得头破血流。而李彦宏说他只在做一件事:搜索。

  他说不少人曾鼓动他向网络游戏、短信等领域涉足,但李彦宏并没有这样做。在他眼里,自己的公司,自己的领域还有很深的潜力可以挖掘,自己目前要做的只是将搜索这一个领域不断翻新。

  “在今后的若干年,百度也将只在搜索领域发展。”李彦宏如是说。

  一个创新的过程,绝对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激情,创业者将是很难坚持下去了。所以,李彦宏对青年创业者们说,先确保你对这个事业的热爱和激情,然后再创业吧。

  “我选择放弃博士学位来进行创业,并不是为了钱,而是真的出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同时,我也并非完全不考虑钱的因素,但我始终坚信:在今天的社会中,只要你给了社会好的产品,社会一定会给你更多的回报。”

}

作者: 来源:《程序员》

创新工场的项目来自三个方向。第一个来自我们的员工自己产生出来的经验、点子、想法,经过多次的优化排序出来的;第二个来自于我们严谨的分析,参考别的市场成功的案例,尤其是美国、日本,也可能会分析韩国、台湾等等。把这些成功的案例看看如何合适的本地化。当然,我们希望不是抄袭,而是得到一个灵感。在美国,我们看到几个非常酷的网站,但是直接移植过来肯定不会成功,我们就想如何把其中的灵感经过我们的理解提取出来。第三种就是那些认真来申请,又想把他的团队和项目带进来的。这些是在少数的情况和几个前提之下是可以考虑的:首先这个人非常优秀,而且是被推荐进来的;第二个是他还没有拿到融资,或者没有拿很多;第三个是我们对他有实质的帮助。

所以这三种来源应该是都存在的,但现阶段大部分都是第一种。

从美国、中国大陆到台湾,通过各种关系在寻找合适的人加入。包括大公司里的项目管理者,一直想的梦想者,创业数次成功者,创业数次失败者,以及从跟随到想主导创业者,这些都是我们挖掘的对象。我们从中挑选出合适的主导创业者,那些天生的创业者,让他们更快的找到方向,发挥他们的潜力。

当然,这个挑战也会比较大。因为让主导创业者加入一个团队可能并不符合他心中主要的召唤。现在想创业的人太多了,但是绝大多数的不见得很合适。因为创业者往往热情有余,但判断、经验、执行力等等,都还有待加强。我们必须要找到有潜力成为下一个、的人,尽量培养他,在这一年灌输所有的企业管理、产品开发、商业策划、战略合作等多方面的经验,帮他敲开每一扇他可能自己敲不开的门,帮他招到最好的团队,帮他优化他的计划,然后希望他离开这里以后,未来得到巨大成功的概率会增加。

我们要证明:主导创业者加入我们之后,再出去会更强大。

同时,我们又是一个创业的黄埔军校,能够找到那些想创业的超级工程师进来,一边做工程,做产品,一边学习,并有机会在未来成为主导创业者。

预先判断一份创业者的简历是否符合要求,首先我看他做过什么,如果创过业,那我看是什么,为什么做,商业计划怎样,是否成功,效果好不好,失败之后是否总结了该学到的教训。然后看你周围的人、团队的人、用户、老板、客户怎么评估你。

我认为创业者应该有下列的特征。首先要有一种饥渴,从创业者的眼睛中你可以看到一种火焰,这个火焰就是我太渴望,太想要了。

第二种我想看到的是一种自信和一种人格魅力,因为你要带领一个团队,经过所有的挑战。你如果不能够让大家认为,你是有自信的,是有魅力的,是值得跟随的,团队很快就散掉了。

第三个我认为需要一定的坚韧,能够面对失败,因为创业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失败。我真的很喜欢有失败经验的。

第四个我认为是客观的判断力,这个是最欠缺的。我不是在批评某一类人,因为很自然,你找那些最自信、最不怕失败的人往往很难同时有客观的判断力。因为前三个是比较强调主观的,这种人觉得自己一定是对的。但因为是在创业阶段,如果犯了错误,你必须承认,这样扭转还来得及。很多创业公司,他们走的第一步都不是公司最终的核心产品。所以一定要有这种客观的判断力来纠正自己、承认错误,找到新的潮流和方向。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软的要求,比如对市场的敏感度,知道如何做一个商业计划,怎么赚钱,对产品管理和周期要有足够的理解等。

工程师非常好找。但我补充一点,有相当经验的超级工程师不好找。一方面少,另一方面不是他们不愿意来,而是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

中国的程序员有一种观念:超过30岁不能编程,超过35岁绝对不能编程,超过40 岁再编程那简直是笑话。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理念。我们又必须承认,大部分公司里这个现象是存在的。

但是,这个理念是错误的。一个真正天才的程序员,一个很厉害的架构师,他可能精力不如20岁的人,但是他的经验绝对更有价值。你看各种脑力活动,下围棋、打桥牌等各种竞赛,都有40岁的人在做,这不是体力活动,说什么40岁不能做,一点道理也没有。你想想我们从美国为什么可以带三四十岁的超级工程师回来,而在国内却找不到,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所以要找那种10 年经验的技术人员不容易。而且,对这种三四十多岁的超级工程师来说,创业的风险可能被社会价值观和现实状况所挑战。他的妻子、父母可能会质疑,这么老了还去创业;或者房贷的压力等,他们也都会考虑这些问题。

但我们非常需要这种人,如果你是,而且正潜伏在某一个公司,这是非常好的进来的良机。

本文来源:网易商业频道 责任编辑: 王晓易_NE001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有哪些要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