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语录很是熟悉吧,语录是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语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经典语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经典语录 篇1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3、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

  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5、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9、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2、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3、君子无所争者,言君子之人,谦卑自牧,无所竞争也。

  24、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7、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9、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30、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孔子经典语录 篇2

  1、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当仁不让于师。

  8、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9、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2、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1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4、克。伐。怨。欲。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经典语录 篇3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有不少人读到此节,常常觉得似乎已经明白,但却又有点扯不清爽的感觉。我愿在此尽一份力。 孔子说有两种人他没看过(请注意,言语谨慎的人说他没看过,有时便等于说他认为不存在的意思)。一种是非常喜欢仁德的人,其喜欢的程度,已达到没任何事物可以超越的地步。这是一种极端,孔子说他还没看到过。另一种是非常厌恶不仁事物的人,其厌恶的程度,达到了不使任何不仁的事物沾身的地步。这是另一种极端,孔子说他也没看到过。 除了这两种极端外,就是比较中性的广大众生。他们好仁,但不到无以尚之的地步。恶不仁,但对不仁也有所容忍,不至于到不能沾身的程度。这种人才是现实社会中有血有肉的“真”人;这种人,正是孔子以为可以教育、可以勉励“行仁”的对象。 为了劝进仁道,孔子又说:仁道是人人可行的,我还没看到过想行“仁”而连坚持一天工夫都做不到的人(又是另外一种极端)。接着孔子为了客观,又说:“或者世上也有这种人吧,只是我还没见到过罢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我个人一直觉得“君子怀刑”这个“刑”字是一个音误字。所谓音误就是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 “刑”字在春秋之时,广泛地说是“法”,而在使用中极为普遍地是指有惩罚性的刑法。例如《论语·为政》篇中,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又例如《左传·阴饴甥对秦伯》篇中,“我知罪矣……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有二心的人害怕你的惩罚)”,不胜枚举。所以严格地说,真正怀刑的人是小人不是君子。君子的心目中有道德律。君子当然也知法,但一个君子做错了事,他的良心将先受到道德的谴责,不必等到法律来制裁方知害怕。故而“君子怀刑”的说法有所不妥。我认为很可能是一个与“刑”音相近的德性字眼,那就是“信”。全节应是: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总说本节的意思,是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像一般百姓一样,只生活在讲物质功利的现实世界里。“君子”应该把他们的精神加以提升,把生活的内涵延伸到有道德感的价值领域里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