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为什么吃草也能长这么壮,从基因多样性角度来答?

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考试《生态学基础》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提出最小因子定律的学者是

2.动物为适应低温环境而采取的措施是

3.任何生物生存都有自己适应的温度范围,只能生活在冰点温度附近的生物属于

5.下列选项中,能称为种群的是

6.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t= Noen中,当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时的,值是

7.下列生物的相互作用中属于原始合作的是

8.群落中的不同物种或类群出现在同一地段的不同高度,这种现象称为群落的

9.一个物种的生态位越宽,该物种的特化程度

10.木棉树的生活型为

11.下列辅助能中,属于间接工业辅助能的是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气候生态型,如早稻与晚稻;(2分)土壤生态型,如小麦的耐肥品种与耐瘠品种;(2分)生物生态型,如玉米的感病与抗病品种。(1分)

52.个体较大,寿命长,存活率搞,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环境,扩散能力差,竞争能力强,种群密度稳定,常保持在K水平。(每答对1个特点给1分,满分5分)

53.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3分)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刺激,竞争的结果导致生态位的分离。(2分)

54.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产者的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分解为无机物,再次为生产者吸收利用。(2分)其特点是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3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温室效应的主要后果是导致全球变暖,使得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和生态系统会随之消失;(2分)气候模式发生变化,包括气温、降雨量和极端气候模式的改变;(2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深刻的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区域分布受到影响,部分物种消亡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下降。(2分) 应对措施:关键在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分)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2分)

56(l)扩源。扩大绿色植被的面积,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如:发展立体种植,提高复种指数。(3分)

    (2)强库。加强植物库与动物库的储存能,强化库的转化效率,保证有较大的生物能产出。如:选育和配置高产优质的种养品种,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灌溉等提高农作物产量。(3分)

    (3)截流。通过各种渠道将能量尽量地截留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内。如:利用作物桔梗和牲畜便产生沼气等。(2分)

    (4)减耗。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如;开发节能灶,节水灌溉,减少水土流失等。(2分)

广东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求)

 1. 认识和处理生态危机的着重点应放在

2. 下列属于按栖息地划分的生态学分支学科是

3.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生活型为

4. 马尾松与菊花属于不同的

5.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阴坡环境的特点是

6. 导致生态位发生分化的种间关系是

7. 当某个生物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时

8. 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减少误差,样方法取榉的关键是

9.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这个群落的

10. 引起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11. 从裸露的岩石表面开始的原生演替,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是

12. 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是

13. 划分食物链营养级的依据是

14. 在高纬度地区,大多数鸟类(包括部分家禽)在春天进入繁殖期。在这里鸟类感受的信息是

15. 原始热带雨林不会出现昆虫爆发的现象,而人工马尾松林却常常发现被松毛虫毁灭,这是因为

A. 热带雨林中生物组成结构复杂,系统稳定性高

B. 热带雨林中没有裸子植物

C. 松毛虫只吃马尾松

D. 热带雨林中没有适宜昆虫生长环境

16. 下列属于自然辅助能的是

17. 下列不会影响生态平衡的是

18. 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

B. 温度下降动物皮肤收缩减少热量散发

C. 草原上兔子增加草量减少兔子减少

D. 稻田中田鼠增加粮食减少田鼠减少

19. 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层次是

20. 在稻田中养鱼,这种加环属于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1. 温度的三基点是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

22. 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引起大气及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这属于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23. 旱生植物的特点是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24. 种群既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5. 动物之间常因争夺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激烈竞争。

26. 当某个生物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生态因子不再对该种群产生影响。

27.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量重要的因素。

28.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9. 一个物种的生态位越宽,该物种的特化程度就越高。

30. 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缺少了分解者,很快就会崩溃。

31. 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32.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33. 食物链是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也能传递一定的信息。

34.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35. 信息传递可以通过调节生态系统的种间关系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6. 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分解者产生的SO2太多

37.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8. 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具有更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9. 生物入侵增加了不同物种间基因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生物进化。

40. 人类大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 在热带地区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要经历哪些阶段?

52. 请举例说明环境容纳量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53. 请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存在哪些信息类型?

54. 请简述贝格曼规律和阿论规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 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56. 请论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广东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生态学基础》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50. 自然保护区,迁地(易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漂浮植物阶段、(1分)沉水植物阶段、(1分)浮叶根生植物阶段、(1分)挺水植物阶段、(1分)湿生植物阶段(1分)木本植物阶段。(1分)

 52. 环境容纳量是指某个生物种群在某一环境里所能稳定维持的最大数量,例如,某个草场养羊时的最大载畜量。(2分)环境容纳量是我们开发利用资源依据,例如,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时,一般应将其种群的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3分)

53. 物理信息中,如光照强度变化、发出声音等;(2分)化学信息,如散发体味、分泌化感物质等;(1分)营养信息,如草原返青;(1分)行为信息,如蜜蜂舞蹈。(1分)

54. 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这种现象为贝格曼规律(Bergmann’ S rule)。(3分)然而,寒冷地区内温动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却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阿伦规律(Allen’ S rule)(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1)适当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2分)

  2)改善植物品质特点,选育高光效、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2分)

3)加强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减少养分和水分的制约;(2分)

4)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2分)

5)适当阐述。(2分)

56.1)直接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3分)

  2)间接价值:生态服务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3分)

3)潜在价值:能为后对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2分)

4)适当阐述。(2分)

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按答题卡要求填写考生信息栏、粘贴条形码。

3.答题卡上选择题选项有[A][B][C][D][E]5个信息点,考生应根据试题的实际情况填涂答案。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代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按题号顺序作答,并注明题号和小题号:如需改动,先划掉需改动部分再重新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是

2.下列食物链中属于混合食物链的是

  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人

  C.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

3.群落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

4.下列属于自然辅助能的是

5.下列特征中不是被食动物(猎物)对捕食者防御作用的是

6.在一棵树上,生活着蚂蚁、细菌、真菌、地衣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

7.以下各种因素中不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是。

8.鼎湖山和白云山生长着相似的生物群落,这是因为两地

9.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60个样方中,则6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

10.划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依据是

1 1.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生态金字塔,不可能出现倒金字塔现象的是

12.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传递转化时,通常平均的损失率是

13.某种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分泌的次生代谢物,抑制或促进另外一种植物的生长,这种现象称为

14.在稻田内养鱼,所引入的鱼属于下列“加环”中的

15.下列种间关系中属于互利共生的是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

17.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1 8.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重新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19.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主要是

20.在群落演替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

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1.凡是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态系统,都不能称为生态农业。

22.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熵值增加的方向进行,但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有序性却不断提高。

23.食物链越长,固定在有机体内的能量散失到环境的部分就越多。

24.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必须按照人类生产的目的投入大量的营养物质,违反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规律。

25.由于各地的环境条件不同,演替的顶极群落不一定都是森林群落。

26.由于有了人类的调控作用,所以农业生态系统无论是总生产还是净生产都要比自然生态系统高。

27.各种替代农业由于克服了集约化农业的弊端,生产力普遍较高。

28.自然农业强调与自然合作而不是要改变自然和征服自然。

29.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可以把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初级产品转变成为人类能利用的产品。

30.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太阳辐射和地形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31.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

32.如果人类不对大型捕食动物加以捕杀,往往会导致小型动物的灭绝。

33.两个对资源利用完全相同的物种,当资源不足时,这两个物种不可能长期共存。

34.一个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必须是建立在可更新资源的基础上。

35.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是反映各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良好指示者。

36.增加植物体表面与空气的接触是寒冷地区植物的特征之一。

37.生态型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是生物趋异适应的结果。

38.限制因子是指含量最低,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限制作用的因子。

39.一般说来,寄生者与寄主长期伴生以后,其对寄主的有害作用倾向于加强。

40.具有物质和能量的大量输入输出,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

41.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

51.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有哪些?

52.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53.说出种间相互作用的九种类型。

54.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为什么是有限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

55.论述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变化。

56.论述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五大生态难题及其解决途径。

2010年广东省专插本考试《基础生态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4、密度制约、非密度制约
46、北欧学派、俄国学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在个体水平上,通过正负反馈,使得个体与环境、个体与群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协调关系。(1分)在种群水平上,通过密度制约维持稳定的种群大小。(1分)在群落水平上,生物之间通过种间关系,调节彼此间的种群数量和对比关系,(1分)在生态系统的水平上,交错的群落关系,生态位的分化,严格的食物链量比关系等,都对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起着积极作用(2分)
52、答案要点:经纬度、海拔高度、局部地形(坡度坡向)(每答对一点给2分,全对总共5分)。
53、直接干涉型竞争、(0.5分)资源利用型竞争、(0.5分)扑食、(0.5分)寄生、(0.5分)偏害、(0.5分)偏利、(0.5分)原始协作、(0.5分)互利共生、(0.5分)中性作用。(1分)
54、食物链中的营养级都是有限的,自然界中很难有超过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1)这是因为,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大量的损耗;(2)到第5个营养级时。所剩余的能量已不足再养活一个生物种群了。(2)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
55.群落的演替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箭单向复杂的方向发展。经过长期不断的 
 (1)群落中生物种类随演替而变换,r-型生物大多被K-型生物所替代:生物 
 落内部结构的分层现象更加明显;群落的食物链由简单变得更为复杂,形成 
 (2)群落总生物量随演替而增多,同时自养者和异养者的呼吸消耗岜不断增自
 生产量,在群落演替的前期较多.后期较少甚至等于零,但生物现存量以预(2分) 
3)随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中产生的可溶性物质如糖、氨基酸等不断聚集,并产生各种次生 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发展和生物种间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分)
4)营养物质NPKCa等的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随演替而增大,使生态系统保持养分的能力增强。(2分)
5)出于物种的多样性、物质循环的封闭性和各种化学物质调节作用的加强,使群落的稳定性随演替而提高。(2分)
56、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五大生态难题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紧张、粮食小足和人口剧增。(2分)具体的解决途径包括:(1)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2分)(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3)加强工艺创新,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2分)(4)加强国际合作,减缓全球变化。(2分)

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按答题卡要求填写考生信息栏、粘贴条形码。

3.答题卡上选择题选项有[A][B][C][D][E]5个信息点,考生应根据试题的实际情况填涂答案。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代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按题号顺序作答,并注明题号和小题号:如需改动,先划掉需改动部分再重新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学者是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3.水稻与旱稻属于不同的

4.下列关于K—对策者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5.在种群增长的指数式模型中,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的r值是

6.在一棵树上,生活着蚂蚁、细菌、真菌、地衣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

7.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的种类或类群称为

8.影响我国从东至西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是

9.在农田立体的种植中,主要利用

10.下列地区中,热量资源最丰富的是

11.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布留性资源的是

12.在草老鼠老鹰的食物链中,蛇属于

13.下列食物链中,属于腐食食物链的是

14.下列选项中,属于气相型循环的是

15.在一片草原中,狐狸因野兔的数量增加而增加,而狐狸数量的增加,导致野兔的数理逐渐减少,并最终导致狐狸数量减少,这种现象发球生态系统的

16.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半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17.下列自然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量最高的是

18.设I为摄食量,A为同化量,NP为生产量,n为营养级数,下列属于营养级之间的生态效率是

19.引起水体富养化作用的两种关键元素是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1.生态型是生物对环境趋异适应的结果。

22.环境的随机变化很容易造成种群数量的规则波动。

23.某生物在不受其他生物竞争时所能占据的最大生态位称为基础生态学。

2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可逆的。

25.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描述能量转化的效率与方向。

26.生物小循环是开放式的循环。

27.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调节属于个体水平上的调节。

28.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增加而引起的。

29.水资源包括降水量、河川径流与地下水。

30.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

46.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47.举例说明种间的五种相互作用。

48.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9.生态系统的组成万分有哪些?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

50.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

51.阐述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

}

1.从州府师范学校到山区小学

独龙江乡所在的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在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共同影响下,直至上世纪60年代末,这里的学校教育还只办了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仅为30%左右。当地的孩子中只有极少数人在小学毕业后能到山外继续求学,即便到了山外的学生也常由于语言障碍等原因而再三弃学返乡。高德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一路把书读到州府所在地。

1972年开山季,18岁的高德荣考上了怒江当时的最高学府——怒江州师范学校,他独自一人背着简单的铺盖从坐落在独龙江大山深处的家出发,前往当时的怒江州州府所在地知子罗,这个来自独龙族贫困农家的小伙子内心充盈着对未来的期盼。在峡谷的尽头,公路消失,狭窄隐密的人马驿道在脚下展开,这段世界上最难走的路仅有65公里长,却要耗时3天才能走出去。抬头,满眼都是低沉的黑云压着岩石裸露的山脊;低头,灌耳的是脚下汹涌的江涛声,湍流怒吼提醒着时刻可能降临的危险。雪山垭口,随处可见失足毙命的骡马那森森的白骨。

步行3天,高德荣终于搭上大卡车,在车斗里又颠簸两天半,这才抵达学校。知子罗比独龙江乡条件好得太多了,有路有电,生活便利。对于很多人来说,走出来,就不愿再回去。1975年,高德荣圆满完成了在怒江州师范学校的学业,因为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优异,他顺理成章地留校工作,意气风发地走上了校团委书记的工作岗位。在外界看来,这个年轻男子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对一名师范生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较高的、理想的职业生涯的起点;对一名独龙江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来说,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完美的学业汇报和一次光鲜的人生蜕变。

        但是工作4年后,高德荣作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他向上级提交了一份申请,请求返回大山深处的独龙江乡,到巴坡完小教书,当一名小学教师。理由简单,态度坚决。

当时,尽管已经有独龙族的大学生,但多数工农兵大学生都是通过推荐或通过委培上学的,真正通过考试被录取的并不多。在众人诧异不解的眼神中,25岁、前途一片光明的高德荣背起行囊,带着他的才华能力和对独龙江的殷殷眷恋,踏上返乡路。就这样,他干净利落地挥别了州府所在地以及那里相对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毅然奔回他心心念念的独龙江乡,来到巴坡完小执教。在海拔1600多米的大山深处,在原始森林环抱的偏远山村,默默守望独龙族基础教育的未来。

2.独龙江的“钉子官”

回到独龙江之后的岁月里,高德荣从一名普通教师先后成长为独龙江乡乡长、贡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贡山县县长,2006年又被任命为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对于这次升迁机会,他本人却极不情愿,从候选那天起就一直在推辞:“如果选我,我就辞职,把我调到州里工作,离开贡山和独龙江,我就相当于没有根了,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我能做什么?”

任命宣布当天,高德荣就把办公室钥匙还给了州人大办公室,自己返回贡山县了。高德荣放不下独龙江乡和独龙族同胞,始终没有坐进那间宽敞明亮的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办公室,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回到独龙江乡。为了不离开独龙江和那些他朝夕相处的乡亲,继上次申请返乡34年之后,高德荣又上演了一出令常人费解的返乡“起义”。

        事情并没有结束,在当年全国人代会期间,高德荣在会议自助餐厅遇到当时的云南省委书记,直截了当地向省委书记提出自己的要求:“我离不开独龙江,不愿在州里当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是人大代表,就要扎根在群众中间。辞职报告我已经递交了,请您尽快批一下。”

高德荣不愿蹲在机关大院里,希望回独龙江去抓扶贫开发工作,他郑重向组织提出情真意切的请求,“让我把办公室搬到独龙江吧!”2010年1月,高德荣如愿以偿地再次退居乡里,从城里回到条件较差的独龙江乡。这次,他的头衔是怒江州委独龙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他的办公室就设在江边简陋的家中,退休的老伴也跟随来到这里。

幼年家贫,所以知道独龙江人民生活的艰辛。回完小教书——是高德荣扎扎实实迈出的第一步,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给独龙江乡,为提高乡亲们的文化素质,带领群众走出贫困而奔忙;而向省委书记当面辞官,也是因为他一直心系独龙江,他的根和情一直系在那里。用他自己的话说,生活在群众中让人过得更充实,漂浮在官场上使人越来越浮躁。

有人说,老高就是一个“钉子官”,在独龙江畔,一钉就是近40年。高黎贡山高,独龙江水长,独龙族干部高德荣信念如山、情深似水。他为了老百姓,为了当地发展,几十年的不懈追求和执着坚守,一直在大山间被讲述着。两次主动退居乡里,这是一名独龙族儿子对独龙江大峡谷的眷恋,也体现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扎根基层的本色。

         高德荣在对待自己和家庭的利益时,一向都是淡然的,只有让渡,从不争取。“要”,不符合他处理义利关系的原则;“软磨硬泡”,也违背他处世为人的一贯作风。但是,在为贡山县、独龙江乡和独龙族同胞争取改善生活的资金和发展生产的项目时,高德荣却“挖空心思”,使出浑身解数,不惜上省城、跑北京。

1988年任独龙江乡乡长期间,他壮起胆子带上乡里的两名干部直奔昆明,向省里反映独龙江乡的困难、争取资金扶持。一行三人所反映的独龙江乡的实际困难,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独龙江乡干部爱民忧民的真诚打动了主管领导,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为独龙江乡一次性争取到上百万的项目资金。利用这笔资金,独龙江乡扩建了卫生院、中心校,新建了1个小型电站、4座人马吊桥,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面对群众和班子的称赞,此时的高德荣完全忘记了当初“张口”、“伸手”之前,作为独龙江乡干部和作为独龙族汉子两种身份的内心斗争,一句“这不是我能干,这是共产党对独龙族人民的厚爱”,把个人的功劳和所付出的心理代价说得很轻易平凡。

后来,高德荣还做出了比向省里要经费更有魄力的举动。上世纪90年代,担任副县长期间,有一次他和同事代表县里到财政部为独龙江乡争取修路项目的资金援助。一到北京,他就请求拜访财政部部长。一天,两天,三天……一连七天,他一天不落地跑财政部相关司处室等待回话。此行,高德荣不仅执着有诚意,还体现了幽默和机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借来一台照相机,再去财政部时,举起相机对着地方预算司司长说:“我们来财政部要钱,家乡人民都知道,如果要不到钱,回去没法交代,我只好给您拍个照片作证明,给乡里人说我们来过财政部了。”司长不胜其“扰”,电话亲自打到云南省财政厅,关照省里帮助解决“老县长”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困难。为此,省财政厅主要领导还专门听取了“老县长”的汇报,并开明地对他说:“谢谢您高县长,您代表我们省财政厅向财政部汇报的困难和问题,从反馈的情况看,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高德荣是独龙江的一个传奇。贡山是怒江州获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最多的县份,很多人都将这归功于高德荣所起到的重要影响。但是高德荣在对争取来的这些资金和项目上是有规划的,不会寅吃卯粮,更不会坐吃山空。一位非常熟悉高德荣的人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要了解高德荣,目光不能只看独龙江乡,当年他在贡山县当县长期间花大气力做了很多事,但都不是立竿见影的,都得往后看10年,20年才有成效。当时外界从来只见其辛,而未见其谋。”

就说高德荣首先提出的交通网络的建设,以贡山县为中心,打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交通主干道。往东,是贡山与迪庆德钦相连的路,目前正在开挖中;往南,连接到六库、昆明,最后一直通到,这几年,六库到贡山县丙中洛乡的二级公路在启动;往西,联通缅甸,恰好与“桥头堡”战略契合,现在丹珠公路已经竣工。作为独龙江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的6大工程之一,通乡公路建设已经进入收       尾阶段,隧道一经打通,高德荣和他的族人们就可以兑现他在第一参加全国人大会时邀请总理到独龙寨做客的承诺。

        为基层困难群众谋福利,高德荣放得下“面子”,耐得起性子,甩得开思想“包袱”。他的拳拳之心激发了自身行动中的果敢,也取得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和扶持。为了独龙江乡和贡山县群众的困难,高德荣可能偶尔会低眉顺眼、低声下气,但这反而体现出他作为党的干部公而忘私的境界和作为独龙汉子无私坦荡的性格。

老县长高德荣头脑灵活,思维开阔,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学习新知识。为带领群众致富,改善乡亲们的生活,他在领会上级新惠农政策和吸收农业新技术信息方面动了不少心思,然后再想方设法地结合老乡们的文化基础和学习习惯,通过大家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形式,把自己掌握的新东西及时传播给独龙族群众。为此,他还专门在独龙江边建了个试验示范培训工作站。

基地就建在独龙江边,距乡政府所在地孔当有三、四公里的路程。一处院落,一排七、八间屋的房子,院子里养了鱼、猪,种了些菜。高德荣在这里学习、实验,在这里培训当地群众,这里是他的工作站,也是他和乡亲们一同谋划独龙族群众生产生活发展的一个“秘密基地”。老高从各村选了一些人到基地进行培训,他手把手地教,还亲自为大家烧水、做饭,并且把培育好的草果苗免费发放给群众。

        2013年3月,“老县长”从他的基地拿出6000棵老草果苗,送给了马库村委会村民。这6000棵苗,他不仅亲自挖采,还自掏腰包雇车送到群众手中。在高德荣的带领下,独龙江全乡草果种植面积已达到3万7千多亩。同时,他还协调了州、县有关部门,下一步将在独龙江种植2000多亩的重楼。

        虽然独龙同胞致富奔小康的事情已经把“老县长”的整个心和大部分时间填得满满的,但是他仍然坚持着每天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高德荣看电视可不是忙里偷闲的娱乐放松,而是“备课”。在所有电视节目当中,他最关注的当然是各级新闻频道,从国际形势到国家、省市新闻都不落下。自己学习领会之后,就开始了给乡亲们进行培训。

“老县长”师范出身的扎实功底不仅体现在学习领会能力上,更展现在他给老乡培训讲解的“教学”活动中。三、四十名群众围坐在他身边,高德荣用富有感染力的日常语言、通俗的类比解释和朴素的生活哲理,把国际形势新动向、党和国家全局性的工作安排、地方各级党政举措、国内外先进农业生产资讯讲给大家听,老乡们在新闻节目里听不懂、看不透的事情,经过高德荣的讲解就明白多了,所以他们很喜欢听高德荣“讲课”,愿意接受他的培训。

        讲明白知识,只是教学的初级层次;说得清事理并能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是教育的更高境界。高德荣的培训不仅从政策、法律到科技信息内容十分丰富,而且上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义,下到用长远眼光看待教育投入、家庭成员间怎样和睦相处的道理,他都推心置腹地和独龙族同胞交流。兴致好的时候,老高可以说上一整天。

        有了这个工作站,培训场所就固定了,但培训的时间是机动的,要应节候、分忙闲。只要乡亲们活计不忙,只要自己手上有了余钱,高德荣就自掏腰包宰猪、杀鸡,召唤群众来“秘密基地”培训,时候晚了不好走山路,大家伙儿就留宿在他的工作站,这里有家的氛围和家的情义。

         从2007年再次回到独龙江乡以来,高德荣用了多年时间悉心研究草果、种植草果、推广草果。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独龙群众发展生产的愿望强烈,种植经济作物的热情高涨,生产力和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草果产量连年翻倍增长。

但是,这丰产增收背后有高德荣默默抛洒的许多辛勤的汗水。自主动请战驻点独龙江乡后,他为家乡的发展动了不少脑筋,往往是一边向上级申请项目支持,一边自己试种摸索经验、请专家指导,一边还要花费不少的精力和心思动员村民种植,发展规模产业。老县长说,自己先学会、先弄懂、先找到市场了,再推广给乡亲们,这样大家就能少走弯路,尽快致富。

        即使这样,最初动员大家种草果也并不是一件顺风顺水的事。独龙族群众祖祖辈辈过着民风淳朴、与世无争的生活,加上受建国以来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习惯和独龙江地区相对艰苦的作物种植条件的影响,村民们循规蹈矩地过着一成不变的日子,不大容易接受生产生活的变动。

在马库村委会,老百姓原来一直都是靠放养山羊维持生计,大家也都习惯于这样的劳作方式。扶贫部门把种植草果项目安排到马库村委会,原本是件好事,但当地的村民没见过草果,心里没底,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种草果后出现的一个很令人头疼的现象,更加打击了大家种植草果的积极性。由于山羊很喜爱吃带有清香味儿的草果叶,所以有时连片的草果被啃得精光,村民不仅前功尽弃而且折了本钱。这事高德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如果老百姓对种植草果灰心了,就意味着将要放弃这个增收致富的机会,就又开始挨家挨户地动员宣传,不厌其烦地讲解种植草果的好处,给大家解心疑、鼓干劲,有时候在村里一呆就是一个星期。他承诺会教会大家科学种植直到挂果为止,高德荣一贯言出必行、真心为群众着想的作风和他长期积累的群众威信在此时发挥了作用,大伙安心了。

6.金果果映着乡亲们的笑脸

        草果进入丰收的季节,放眼望去,江岸边的坡地上,一丛丛草果树郁郁葱葱;走近一看,根部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就像一粒粒硕大漂亮的红宝石。独龙江乡老老少少累弯了腰,跑细了腿。今年年景好,漫山遍野的草果是前一年产量的三倍,乡里上上下下忙得歇不住脚,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巴坡村从2007年开始种植草果,2010年挂果,当年的产量是6吨,2011年达到30吨。2012年虽然罪受雨水过多的影响,但也还有34吨的产量,而2013年巴坡村的草果产量是100吨。草果在丰收,产业也在发展。随着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不断深入,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大量外地客商纷纷涌入。2012年县供销社还在独龙江乡成立了草果加工厂,就地收购,就地加工,2013年预计收购到120吨左右。

        肯永丽家是孔当村肯迪小组农户,以前一家人都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靠种植一点玉米和打渔为生。3年前在高德荣的带领下开始种植草果,今年草果喜获丰收,全家人在草果地里开心地忙碌着。这是她家种草果的第三年,总共种了十五亩,在草果丰收采摘的节令,家里人手一下子紧缺起来,把亲戚都请来帮忙才采得完。

说到草果丰收,最高兴的还是“老县长”高德荣。为了加快独龙江乡发展步伐,他费尽了心思、想尽了办法,争取了不少项目资金投入独龙江乡。老高爱惜上级给的帮扶资金,急着带领独龙族群众发展致富。他再三对干部、群众说“这是国家给我们的救命钱,种子钱。要把这笔钱用好,一块钱变两块钱,两块钱变四块钱。让家家变成富裕户,这才叫做本事。”

        为了能更加科学地育种,他省吃俭用,用不多的积蓄在乡里建了一个育苗基地。基地不仅试种草果,更主要的作用是在这里对全乡的老百姓进行种植、苗圃管理、杀虫等方面技术的培训,并将质量优等的品种进行分苗,免费分发给老百姓。

         从2007年回到家乡到现在,高德荣用了6年时间研究草果、种植草果、推广草果。在“老县长”的带动和帮助下,独龙群众发展愿望强烈,种植热情高涨,生产力和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草果产量连年翻倍增长。

今年独龙江全乡草果种植面积达3万5千亩,预计收获草果200吨,实现136万元销售额。因为实现了就地销售,当地草果种植户省去了外发的运输成本。老高初步算了一下,光是草果一项,今年收益最高户收入7万块钱,农民人均最低增收500元,最高人均下来在800元以上。草果种植产业顺利落户独龙江乡,实现了独龙族发展史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的首次突破。草果成了独龙族同胞生产致富的“金果果”,对此,高德荣激动和喜悦溢于言表。他说:独龙族从来没有自己的产业,现在自己有了产业,老百姓也就有了增加收入的干劲。

7.独龙老乡的绿色银行

草果已成为独龙江乡重要的致富产业,以草果种植为依托,乡里的第一个企业——草果烘焙厂也已建成投产。现在,独龙江乡种植的草果挂果面积逐年增加,效益不断提高;重楼产业也与云南白药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正在加快发展步伐;中蜂、独龙牛、独龙鸡等特色生态养殖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谁能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独龙族群众还在靠原始渔猎和采摘活动勉强果腹,靠救济粮过活;甚至3年前,绝大部分独龙族群众住的都还是茅草房、木屋,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九百元。

       以推广草果种植的成功经验为良好开端,在此基础上高德荣带领群众摸索多年,找出了适合独龙江发展的草果、重楼、漆树、蔬菜等种植项目和中蜂、独龙牛养殖等致富产业,他积极开展示范培训,广泛动员独龙族群众靠产业致富。老高时常对乡亲们说:“现在独龙江路也修好了,房子也盖好了,电也通了,水也来了,我们最需要抓的是发展产业。”

土生土长在独龙江的高德荣,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风物人情,在结合当地气候和地理方面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找准适宜的发展门路,发挥同胞身份的优势,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致富热情,很多产业项目就能顺利在独龙江落地。当时瞄准重楼种植,就是因为老高发现:重楼喜欢阴凉潮湿,其他地方种重楼要建大棚,独龙江植被好、气候潮湿,只要将重楼种在树底下就行了,不需要投入过多人力劳动和管理精力,只要管护得当,效益自然会好。

        在高德荣的周围团结着当地一批有担当、肯吃苦的党员干部,他们是“老县长”带领独龙族勤劳致富的得力助手,大家在高德荣的带领下上山找野生种苗,自己家率先带头种植,在农户分散种植的基础上统筹养护、管理、销售等环节,分担村民的压力,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作为人口较少民族,加上地处边疆、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等因素,独龙族享受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这对促进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独龙族族群发展是必要的,也符合国家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大局利益和各民族大团结的客观需要。但是,高德荣认为独龙族同胞的生活总是靠“吃低保”不好,老躺在政府的扶持下过日子也不是办法。“上级照顾我们、其他兄弟民族支援我们,是因为我们落后,戴着落后的帽子一点儿都不光彩,太难看了。不要总想伸手要,要多想想如何放手干。”

          与全力向上级争取硬件方面的建设资金不同,在面对独龙族同胞时,高德荣表现出的是对发展速度的焦急和对自主建设幸福生活的企盼。他知道只有将“输血”变为“造血”,才是长久之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希望独龙族群众用勤劳双手建起‘绿色银行’,以后用钱都到山上取。”

        高德荣算过一笔账:如果独龙江重楼种植发展到四五千亩,草果种植发展到5万多亩,加上养蜂、养猪、养牛、养羊收入,以及旅游业的带动效益,独龙族群众的持续增收就不成问题了。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这是高德荣的一个心愿,也表达了独龙族群众自立自强的心声。

         高德荣和他的独龙族同胞把独龙江大峡谷的山地作为独龙族致富的“绿色银行”,他们存入的是自立和勤劳,积蓄下的是宽裕的生活和富裕的希望。他们也用行动诠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对任何民族而言,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踏实勤恳的劳动,都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银行”。

        “通讯隔山吼,火枪传信息。”这是过去独龙江地区信息联络状况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交通和通信手段已经严重阻碍了独龙江地区群众的生存与发展。能拥有一个与外界联通、高效通畅的通信网络,成为独龙江乡干部和群众迫切的需求和强烈的期盼。

         早先时候,大雪封山,也将消息和信息一并挡在了山外。这时,高德荣就坐不住了,他频繁利用电话、发报机与外面的世界取得联系,记录下自己的收获,然后以最快速度传达给独龙江的干部群众。几乎每个星期,高德荣都会组织干部学习国家的民族政策方针,多数时候还亲自讲述外面世界的最新消息。

          2004年,高德荣在贡山县县长任上,9月的一天,他在独龙江乡用新开通的卫星电话与民政部一位副部长通话,代表独龙族人民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当时,独龙江乡移动通讯基站仅有18部手机的通话容量,却标志着独龙族群众告别原始联络方式迈进现代通讯时代的历史转折。

2007年下半年,独龙江乡献九当移动基站建设工作正进入冲刺阶段,高德荣自告奋勇加入了建设小分队,带领中国移动贡山分公司的技术人员历时3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爬上海拔3000多米的山顶,亲自参加安装作业。大伙正干得起劲,一场大雨突如其来。正准备回营避雨时,大家发现一旁的高德荣面不改色丝毫没有退缩之意。大伙见状,又继续回到工作岗位。安装工作完成后下山的途中,大伙儿发现很多人都被山蚂蟥咬得体无完肤,而年长的“老县长”受害尤甚,他自己却笑呵呵的说,“为让独龙族群众尽快用上移动电话,这点儿苦不算啥。”

2007年12月,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移动基站建设完工的时候,为让独龙族群众第一时间体验使用固定电话,感受电话通信的喜悦,高德荣带领中国移动贡山县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从独龙江乡政府孔当出发,前往迪政当村。但因道路不通,一行人只能徒步前往,在经过两天的艰辛行进后,终于将电信物资送达迪政当村。电信物资送到时,村里的独龙族群众奔走相告,很快将一行人围在中间。高德荣手把手地教给村民们固定电话的使用方法,还义务当起临时翻译,向村民讲解电话使用要领。

2012年9月7日11时,这是一个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可圈可点的时间点。时任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高德荣在独龙江乡亲身与千里之外的省长进行视频通话,他略带沧桑却十分欣慰的笑容被3G视频网络传送到了千里之外的昆明。3分钟的视频资料迅速由贡山电视台传送给怒江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整理后又立即提供给中央电视台。这一天起,中国电信独龙江乡信息通信网络正式开通,中国结束了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不通固定电话、宽带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历史,标志着我国现代信息通信事业的跨越性发展。

        在独龙江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背后,凝聚着高德荣多年呕心沥血的奔走呼吁、联络协调,有汗水也有心血……这一切独龙族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民们亲切地拉着高德荣的手激动地说:“这一天我们等了好多年啊!谢谢你为我们架起了一道联接山外的彩虹,让我们与外界更近了!”

9.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虽然独龙江乡地理位置偏僻,但高德荣坚持收听收看国际国内新闻将近40年了,这个习惯成了他每天的规定动作一天不落,收听收看新闻是高德荣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对此,老高本人很是自豪。无论前一天多晚回到家,第二天6点必定准点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朝闻天下》栏目。过去没有电视机时,他用收音机听新闻,12年间用坏的收音机可不少。

        只要他在家,家里电视永远都锁定在央视新闻频道。有时下乡,实在没有条件看新闻,高德荣就依靠他几十年的“老朋友”收音机来获取新闻资讯。他换收音机的速度跟现在的时髦青年换手机一样快,以至于除了老高自己有数,就连老伴也记不清到底给他换过多少台收音机。

        收音机随时随地带在身上,因磕磕碰碰损毁了很多,因气候潮湿原因而损坏的也不少。据高德荣自己统计,1979年到1990年在独龙江工作期间用坏28台收音机,那时在乡里工作,大部分时间要进村入户,给独龙族群众及时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形势动态。没有新闻资讯,离开收音机,他怎么讲新鲜事?

        尽管身处怒江大峡谷深处的独龙江乡,但高德荣掌握的新闻比城里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他能结合自己下工地、进农村的所见所闻,把很多看似刻板生硬的政策法规讲得绘声绘色。一位中央媒体记者采访高德荣以后感言,“我们从北京到独龙江来跟‘老县长’聊天,但常常是他把我们从‘小地方’带到了‘大地方’。”

高德荣时常拿着笔记本,记录新资讯和他关于独龙江的新认识、新思路:独龙江虽然路通了,但是条件还很差,达不到等级。以后来往的人多车多,很难承载,所以希望能在下一步规划中解决修一条好路的问题;因为气候、地理条件特殊,独龙江搞建设成本很高,希望今后的建设预算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匹配;钦兰当的国门医院现在只有规划,希望能有资金支持;在这里当干部不容易,待遇问题也希望给予考虑……

        中蜂养殖如今成了独龙江的特色产业之一,这项产业最先也是由“老县长”示范带动起来的,他一个村一个村地示范,后来一村带动一村。对一个个小村庄,特别是独龙族聚居的小村庄而言,从开始微不足道的养殖数量到如今每村3000多箱的超大规模,不能不说是前所未见的奇迹。

中蜂,即中华蜜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具有西方蜜蜂不可比拟的优点,不像西方蜜蜂那样:嗅觉灵敏度较低,不易发现分散、零星开花的植物。中华蜜蜂即使在气温低至7℃左右仍能保持正常的采集活动;当主要蜜源植物的花期结束后,可以继续依靠零星、分散的蜜源留在当地繁殖;这种蜜蜂采蜜比西方蜜蜂更加早出晚归,消耗饲料少,非常适合山区饲养。

可见,在发展蜜蜂养殖产业之前,高德荣选定蜂种是经过慎重思考和谨慎遴选的。既充分考虑了独龙江地区地理、气候条件对养蜂业的限制,又充分发挥了中蜂对当地植物资源的保护作用。可见,在独龙江地区选择养殖中蜂蜂种,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中蜂对本地植物授粉的广度和深度都更好,有些地区就出现过盲目引进西方蜜蜂的前车之鉴——中蜂被西方蜜蜂取代后,多种植物授粉受到影响,出现一些植物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直至绝灭的现象,对保护山林中植物多样性极为不利。独龙江大峡谷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植物资源,“老县长”十分珍视这一资源,重视独龙江植被和环境的保护,养殖中蜂对这两方面都有益无害。

“‘老县长’养蜂比我养得好,他干什么都喜欢琢磨和研究,你看他的蜂箱制作技艺和摆放位置都高我们一筹。”巴坡村委会木拉当小组一个在当地有点名气的养蜂人对高德荣的养蜂技术赞不绝口。这位养蜂户家有80多个蜂箱,平常只有60%蜜蜂进洞筑巢,蜂箱数量不少,但产量就是不高。高德荣4年前就带头养殖中蜂,并留意中蜂生活习性,不到几年他的中蜂“存桶”率就高达80%。现在,高德荣每碰到一个独龙族中蜂养殖户就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目前,全乡养殖中蜂达13000多箱,很多群众都从中效益。

          如今,独龙江乡的山林中飞舞着万千帮助独龙族乡亲致富的小精灵,在中蜂养殖户的蜂箱里不断积聚和发酵的是独龙族群众蜜一样甜的致富信心和建设美好生活的希望。

         有一种半野生半家养的珍稀牛种,在我国仅见于西藏东南和云南西北的独龙江地区。因额头部位宽大的标志性体态特征,这种牛被称为“大额牛”。大额牛主要产于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一带,仅为独龙族人民所驯养,故又名“独龙牛”。在独龙语中,独龙牛叫做“”,意为体大而有野性。

高德荣在任独龙江乡乡长期间,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多方探索拓宽独龙江乡产业发展和独龙族同胞致富的路子。头脑活络的他,联系当地草山面积辽阔的实际情况,把目光瞄准了独龙牛养殖。对于独龙牛的一系列优点,如生存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产肉量好,高德荣都了然于胸。他知道口味独特和野性珍稀等独特卖点一定会大大增加独龙牛的经济价值,从中他也看到了独龙牛养殖的产业契机和广阔前景。

        1988年,时任独龙江乡乡长的高德荣亲自到云南省民委、省农业厅反映当地发展中的困难,寻求上级扶持。但是高德荣不是单纯去张口哭穷、伸手要钱的,他带着关于独龙江乡发展致富的项目规划,亮出一名独龙族干部为家乡谋求发展的新点子和新出路,展现出独龙族同胞发展生产的自立心态和积极生活的主动精神。在汇报情况时,高德荣提出发挥独龙江地区草山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广以食草性牲畜为主的养殖业,增加群众收入的发展思路。

        后来,省农业厅厅长亲自带队到独龙江调研,本着发挥特色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增加群众收入的指导思想,确定扶持以黄山羊、独龙牛为主的特色养殖业。这一决定和举措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当地独龙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每头独龙牛的经济价值在万元以上,这笔可观的养殖收入对独龙江乡脱贫致富发挥了显著作用。

        如今,独龙牛已经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特别保护品种,养殖独龙牛的增收方式也由独龙江乡向外辐射惠及到周边地区。在贡山县境内的山区公路沿线以及山林中,到处都能见到成群的独龙牛,这些由独龙人首先驯养的独龙牛走出独龙江乡,走出贡山县城,成为怒江州特有的形象产品和地域名片。

        2013年7月,“老县长”到献九当村委会肖切小组查看进村公路和安居房的施工进度情况,就在司机全神贯注地驾驶着汽车在新修的乡村公路上颠簸前行时,他却突然要求司机在前方拐弯处停车。

车子刚一停稳,高德荣就忙不迭地纵身下车,俯下身似乎在路边寻找着什么。随行人员也跟着跳下车一探究竟。

        “喔,在这里,这里!你们看,几个月前撒下的种子已经出苗了。”“老县长”兴奋得像个孩子。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一棵小小的松树苗刚刚破土而出。放眼望去,路边斜坡上已经布满了许多这样稚嫩的小树苗。

        “老县长”爱种树出了名,他的草果种植基地就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开春时节,他还带领群众和封山工作队一起到江边路旁,各处种树。有人调侃他:独龙江有些资源确实是匮乏的,但“树”这个东西在这里真不稀罕,再种树是不是有点儿多此一举?高德荣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独龙江良好的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是独龙族人得天独厚的财富,所以更应该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倍加爱护,视若珍宝。

        如今搞建设,为了方便群众和发展生产,必须要开山修路。山腰上每修出一条路,都如同在山体上劈了一道疤,对植被和生态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尽量挽回对环境的破坏,高德荣总是边开山修路,边补种树苗,路修好通行了,路边的小树苗也长大了。这样既恢复了植被,又稳固了路基,一举两得。

        早在1984年担任副区长期间,高德荣就提出植树造林、封山育苗,这一建议被党委采纳,并得到群众拥护。第二年春天,通过扩大林地、杜绝野火烧山等措施,当地植树造林达5000多亩,人均森林资源保有量在1.5亩以上。

        现在,人们在独龙江所见的大片林地,就是那个时候种下的,当初播撒的希望的种子已经长成满山遍野的绿树葱茏。这些林木陪伴着建设者修路创业的辛苦历程,也见证着独龙族群众日新月异的幸福光景。

        “怎么能这样子呢?这种不文明的游客我们不欢迎!我们只欢迎文明的游客。”高德荣在雄当村查看安居房建设进展情况时,意外发现了前一晚外地游客走后留下的各种生活垃圾。为此,他很生气。

        “你们没提醒他们要注意环境保护、垃圾不能乱扔吗?开车来的游客,建议他们把生活垃圾都尽量带走。”高德荣叫来为游客提供食宿的村民进行严厉的批评。当天他在雄当村的工作又多了一项,为村干部和已搬入新居的村民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如何合理规范地接待外地游客。

        独龙江因其特有的独龙族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优美的自然景色,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以来,乡里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能力、社会事业等发展迅速,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游客数量不断增多,环境保护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在回程的路上,高德荣向随行的人道出了他的新忧虑。他说:“独龙江公路隧道马上修通了,来旅游的人肯定很多。旅游业能发展起来,老百姓收入能提高,我真心高兴。但一直有两块大石头压在我心里:一是游客的文明程度和环境保护意识不够,二是村民各方面素质还有待提高。绝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发展,就把独龙江的‘绿色银行’毁了。那不是科学发展,相反会得不偿失。这是独龙江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

        晚上8时多到家,“老县长”又连忙把乡干部叫到家里开会,商量如何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时钟已指向了凌晨,身边的工作人员心里明白,不讨论出一个满意的办法,高德荣是不会睡也睡不着的。

        在1996年独龙江简易公路挖建时,高德荣就提出力争最大限度保护好沿途的植被资源,既要发展也要生态。现在这个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当时对于急于走出封闭的独龙族来说,这样的观念是难能可贵的。

        2005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期间,高德荣作为人大代表围绕科学发展观讨论发言,他说:“我的家乡独龙江是生态保护最好的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7%。但至今贫困程度深,当地群众仍然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因此,保护不能绝对化,开发不能随意性。只讲保护不发展不行,只讲发展滥开发更不行。”高德荣的发言立即得到在场的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局领导的赞同:“高德荣代表说得好!生态环境只能积极保护,绝不能消极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至今依然是高德荣开展工作中遵循的重要原则。他每一次下工地、进村寨时总要强调保护植被。个别施工队和群众发生过乱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只要高德荣发现,都会不仅当场严厉批评,还不讲情面地向乡林业站举报。乡林业自然保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这3年中经高德荣举报的乱砍乱伐事件就不下10起。县林业局领导打趣说,“‘老县长’一个人对独龙江动植物的保护,超过我们7至8个森管员的力量。”

        高德荣强调,其实独龙人很懂得保护身边的生态环境。过去刀耕火种,外人认为是破坏生态环境。实际上,每烧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种上庄稼,收割后,独龙族老乡都种上水冬瓜树,让土地轮歇。这种树生长快,待它们长高后,就砍伐背回家做燃料,再烧荒播种。这样,就相当于用速生的水冬瓜树保护了原始森林。至今独龙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这和独龙人用这种方法保护原始森林有关。

        密集集中的现代化建设,难免对独龙江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有所破坏。修路开山炸石,要破坏一些山崖,也要砍伐一些树木,毁掉一些花草。高德荣说:“这是小破坏、大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样的代价值得!”独龙江公路96公里,对于高黎贡山的整体而言,简直是微乎其微。但是高德荣带领独龙族同胞一边开山辟路,一边在路边补种树苗,维护着当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每天早上六点高德荣准时起床,起身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漱,而是到火房把火塘里的火拢起来,而后立即随手带上几个塑料袋就到附近的路边捡垃圾去了。只要看到废纸、酒瓶这样的废弃物,他都会逐一弯腰捡起来。一路边走边捡,直到把家门口周边路上的垃圾捡干净才满意而归。

        这时候,火塘里的火也烧得更旺了,他便把能烧掉的垃圾都放进火塘里烧,烧不了的垃圾,能埋的就找个地方埋起来。来来回回折腾到九点钟的样子,他才开始洗漱。日复一日,同样的举动、同样的节奏,他已经形成了习惯。不知道是不是非第一时间捡完垃圾心里不踏实,高德荣自己的说法是:早上干完活总会弄得一身土,只有把手头上的事情全整理完再去收拾自己才是最合理的节奏。

        “共产党把路修到了我们家门口,自己的路、自己的环境要懂得保护。”这是高德荣经常对大家说的话。他号召大家一起保护环境,也以身作则实实在在地带头行动,为的就是不让白色污染遮蔽独龙江的美丽。因为不做回收处理的玻璃瓶会产生自然无法降解的垃圾,污染环境,在高德荣的力推下,独龙江乡实行最“严苛”的环保管理制度——禁止销售瓶装酒。

        高德荣热爱独龙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基本上每一种树的名称他都知道,还知道哪种树什么时间开花结果。他经常给乡亲们讲,不准炸鱼,不准毒鱼,不准猎杀野生动物。每一次进村子、下工地,他都强调保护好植被。

        对于因烧柴需要而砍树的问题,高德荣提出“不要向森林要柴火,要向独龙江水要柴火”。因为每年雨季独龙江上游都会有大量木材被顺流冲下来,这就是源源不断的烧柴来源。“老县长”是这样要求乡亲们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家的烧柴没有一根是从山上砍下来的,都是到独龙江边去拣。

        高德荣还经常对村民说:“现在我们独龙江青山绿水,还有漂亮的房子住,环境越来越好,但光环境美丽不行,人也要美丽才行,不然美丽独龙江就是一句空话。”他无论到哪个村、哪户农家,都耐心宣讲搞好环境卫生、家庭卫生、个人卫生的道理,指出存在问题的细节,讲解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

        独龙江的环境美丽依旧,独龙人的面貌美丽升级,这样的独龙江的发展是和谐的,这样的独龙人的生活是幸福的。

16.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使者

        独龙江乡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文体活动条件有限,因此,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单调。高德荣在担任贡山县县长期间,每次到独龙江下乡及下辖村寨出差,都会提前准备好VCD碟片,与大家分享。

        2005年12月的一天,按计划高德荣要到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熊当小组调研,村民们早早就在村头迎接他。他们知道“老县长”一来,就能看上精彩的影视片和音乐歌舞节目。尽管当天天气寒冷,熊当小组的操场还是一会儿功夫就聚满了村民,有的拿着小板凳,有的三五成群地围站在一起,有的索性席地而坐,大家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屏幕。高德荣怕大家冻伤,亲手生火供村民取暖。在播放爱国主义歌曲、主旋律的故事片时,高德荣会用独龙语认真细致地讲解影片故事情节,带领大家齐声高唱爱国主义歌曲。直到晚上,村民们还意犹未尽,迟迟不肯散去。

        一方小小的电视屏幕,几张也许廉价的碟片,传递给偏远山区独龙族群众的是外界的声音影像,是不同的视听感受,是与新中国、与民族大家庭同欢共庆的情感,以及对党和政府深厚的情感。

        刚搞新农村建设时,让老百姓去扛石头背沙子,很多人都不愿去,认为那是公家的事;现在不一样了,老百姓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只要说一声,大家都争着去,因为他们晓得,国家是在为我们独龙族做好事。现在的独龙江村容村貌变得整洁干净,乡亲们感谢“老县长”高德荣,也更爱家乡独龙江。

        高德荣,这位党的少数民族基层干部,将他对党性原则的理解融入到平淡而不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担当转化为带领独龙族同胞实现小康梦的行动中。在这个独龙族唯一聚居的地方,高德荣作为独龙族同胞的“头人”,他的一双肩膀就挑起了一个民族发展的重任,他的形象代表着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程度。高德荣下乡带VCD碟片给老乡看,这一次次看似顺便轻易的举动,连缀起来就形成了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扎实实施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偏远山区群众接受社会主流文化的水平,也提升了独龙族同胞爱党爱国的情感。

        高德荣是丰富独龙江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使者,也是增进独龙族群众与社会主义国家、与多民族大家庭深厚情感的纽带。

        敬老院里的老人有人照顾饮食起居,比无依无靠的散居老人幸运多了,但高德荣还是念着他们内心的失落与孤寞,每次下乡都要去敬老院转一圈,看一眼。哪怕只是匆匆路过的短暂停留,也让他觉得安心。

        对于敬老院的老人们而言,高德荣也早已成了他们心中的亲人,他们老早就熟悉了这张面孔,那些他带来的生活必需品和嘘寒问暖的关怀,温暖着老人们生命的冬天。每次他去,老人们都像有亲人来探望一样,脸上露出久违的会心笑容,就连个别平时内向少言寡语的老人都打开话匣子,拉着手、扯着袖地跟他攀谈。

        有一次,“老县长”下乡到普拉底乡,顺道去了那里的敬老院看望老人们,同去的还有其他不熟悉敬老院情况的同志。一进门,“老县长”就向同行人员介绍在场的每一位老人,详细到他们的名字、年龄以及他们的基本情况。动情处,高德荣还承担安抚老人情绪的工作,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对此已司空见惯,但同行的其他人却十分惊诧。高德荣对敬老院各位老人的情况了如指掌,莫非这些老人都是经他的关系“弄”进去的不成?那些老人对高德荣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大半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在贡山县各个敬老院老人们的眼里和心中,高德荣就是亲人!中国梦的要义之一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敬老院里老人们安详的晚年生活是这个美好愿景的一个缩影,高德荣用他的善良的爱民心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一隅给这个缩影增加了一抹温暖的底色。

18.基站工人的知心人

        2010年,独龙江开始建设广播电视无线覆盖项目,建成后的独龙江基站需要一名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坚守岗位。当时,自主报名的就只有余师傅一人,这位贡山县广电局的一名普通员工只身一人前往独龙江。进驻独龙江后,余师傅只能与他养的一条狗为伴,能看见四周绵延的大山,听到小麻雀叽叽喳喳,却很难见到一个人影。

        独龙江基站建在半山腰上,大批运行中的机器设备根本不能没人看守,所以余师傅就连赶街买菜也都行色匆匆。他的家远在县城,自打到独龙江工作后,就基本没怎么回过家。

        自打余师傅到独龙江基站工作起,就有一个人经常提着大袋蔬菜和肉,快步赶往半山腰的基站所在地。远远看到的人,还以为余师傅的家人来探亲,实际上来看望他的人是“老县长”高德荣。每次上山探望,他都会带很多菜,够几个人吃好几天的量。看到余师傅一个人孤独地守在独龙江基站有家不能回,高德荣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积极反应情况,推动增派其他员工。

        如今的独龙江基站已经不再仅有一个人和一条狗了,但高德荣的送菜探望却没有间断。在他心中,基站是独龙江与外界联系的枢纽,独龙江人民通过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开阔了视野,将他们从以往的单调生活中拉出来。

        正因为认识到基站对独龙江发展的重要性,高德荣奔走调查毫不懈怠。到了夏天,多台机器同时运作把机房变成了大蒸笼,基站工作会变得异常艰辛;不等基站员工反映,细心的高德荣早已发现了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他的奔走呼吁为新建的基站机房争取到一台崭新的空调。

18.个人发达与同胞富裕

        冒着风雨,踏着泥泞的山路,高德荣又到独龙江所有村委会走了一遍。每到一个村,老老少少都和他很熟悉,亲热地打着招呼。在农户家的火塘边,村民热情地端出煮洋芋和酥油茶招待他,而他也总是随身带点茶叶、香烟送给主人家。平日里上街,无论遇到哪个村民,高德荣只要有时间都会停下来跟人家聊几句,问对方这段时间做了什么、家里生活怎样,有时候,就着一瓶啤酒,“老县长”也会跟村民聊上半天。

        一直以来,“老县长”都是这样,把走村串户的工作走访处理得如同走亲访友一般亲切自然;然而,在高德荣的心里,这些独龙族同胞可不就是至亲至爱的人嘛!而在那些关于家长里短的日常琐事的闲聊中规划着的不正是基层群众最真切的日子、最实在的生活吗?

        从当年步行60多天才能转完全乡的6个村委会,到现在乘车只要一整天就能走遍,高德荣已在这条路上跑了几十年。与“老县长”走访周期缩短相一致的是独龙族作为“直过民族”(注:“直过民族”指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与我国民族大家庭平均发展水平之间差距的缩短,而与他走访行程提速相伴随的是独龙族同胞生产生活的日新月异。2010年云南省启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以来,他更是长年累月奔波在独龙江乡的村村寨寨。随身携带着一张布质独龙江乡地图,每个村寨、每个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进展,他都在心里记挂着,每个细节都了然于胸。

        “独龙江建设项目施工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独龙族必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然脱贫返困的情况迟早会发生。”在独龙江发生沧桑巨变的今天,高德荣的目光却投向了更远的地方,谋虑更多的是这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他发动大家开发本地特色作物种植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农户提供旅游接待服务,为独龙族同胞今后的发展引路;他为独龙江的学校、医院、博物馆建设和各种民生问题奔走呼吁,争取更多政策扶持;他不断地请来专家老师给农民群众培训授课,提高乡亲们科学致富的知识和能力;他挨家挨户去做动员,嘱咐家长把孩子送去学校读书成才……

        这位年近六旬的独龙族干部,即使临近退休也没有丝毫懈怠、半点私心,想的做的都是与独龙族群众生活富裕、生产发展有关的事。他深情地说:“官当得再大,如果自己的同胞还穷得连衣服都穿不起,别人照样会笑话你。我只想为独龙族群众发展进步多找点路子、多想点办法,让独龙族在小康路上永不掉队!”

19.联接山外的大动脉

        一个有雨的清晨,高德荣像往常一样巡访各个帮扶工程项目点。越野车载着一行人从乡政府出发了。独龙江境内的公路蜿蜒曲折,许多路段像“天路”般“挂”在陡坡悬崖上,狭窄处仅容一辆小车通行。

        车在泥泞的山路上颠簸,同行的人都紧抓着扶手。突然一个急刹车,待大家回过神来,发现是一块不小的落石挡住了去路。“我下去搬!”车上其他人仍惊魂未定,高德荣却已敏捷地跳下车冒雨跑了出去。独龙“天路”上发生落石、山体滑坡甚至泥石流的事,实在就跟家常便饭一样,几乎只要出行就会遇到,每次他都亲自带头搬石头、挖泥土。

        独龙江乡龙元村委会通往迪政当村委会只有一条公路,在路中有一座石拱桥,可是这座桥时常遭受泥石流袭击。一次,石拱桥被泥石流冲垮,路也就断了,为了尽快通路,决定搭建便桥。但便桥也会有大车时常经过,所以也要较高的质量安全保障。“老县长”知道后亲自到现场指导造桥,桥体施工用的木料,他一根一根地查验,亲自用斧头查看每一根木头是否结实,一旦发现有虫蛀或者空心的,就安排工人换掉。一边忙着监督搭建便桥,他还不忘催促施工队尽快修复石拱桥。

        在独龙江,过江溜索也是村民的重要交通工具,有的村子更是必须依赖溜索才能过江出行。悬在江面上的溜索,有时甚至也会被大水冲断。有一次,高德荣例行走村串户,当来到独龙江最北端的熊当村民小组时,正巧村里的过江溜索被大水冲断了。这条溜索一断,附近几个小组的村民就被困住了。得知情况后,高德荣一边赶到江边查看情况,一边打电话给电网公司,请他们支援一根新溜索。有“老县长”张罗换新溜索的事,村民们都放下心来。

        独龙江族群众集中居住在怒江大峡谷深处,独龙江也一度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民族聚居地。在独龙江修路太难了,冬春季节大雪封山,材料运不进来,开山后又是雨季很难施工;修好的路、桥又常被泥石流塌方损毁。交通问题是高德荣的一块心病,尽快连通山外,打通独龙江发展的“大动脉”,这是老高和所有独龙族群众一直以来的最大心愿。为了打开一条出山的通道,高德荣费尽了心,磨破了嘴。现在通乡公路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长达6.68公里的高山隧道一经打通,高德荣和他的独龙族同胞将梦想成真。

        2014年元旦前夕,习近平主席就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作出批示:“获悉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十分高兴,谨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独龙族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一直惦念着你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希望你们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帮助下,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战各种困难,顺应自然规律,科学组织和安排生产生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木尚华和高德荣以前是一个村的,从小在巴坡村一起生活。在木尚华的童年回忆里,小时候的高德荣就很聪明,读书很厉害,小伙伴们都佩服他。有一次,木尚华正向客人赞扬高德荣,“在独龙江公路通车、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老县长’的功劳是很大的……”木尚华还没说完,在一旁的妻子抢过话,“要不是‘老县长’,独龙江不可能通车那么快,我们家这几年也不可能开小卖部,因为东西运不进来;我们家的娃娃也不可能到县城去上学,更不可能考到省外读大学啦!”

        这几年,独龙江建设力度大、步子快,涉及到一些需要群众协助和支持的问题,比如搬迁。去年,沿江公路改造时,木尚华家就自愿拆掉了自己先前建在路边的三间木板房,只留下两间木板房,一间开小卖部,另外一间作为生活用房。木尚华的妻子说:“‘老县长’为我们独龙江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们为什么不能牺牲一点儿自己的利益呢?现在我们独龙江正在搞建设,木板房建在路边很是不好看,为了让我们家乡变得更漂亮,只要国家需要,我们还会继续配合搬迁。”

        62岁的鲁明春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结识高德荣的,当时高德荣还在独龙江当区长和乡长。每次遇到村民,高乡长都要叮嘱他们好好种地,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还提醒他们独龙江山高坡陡,出行要注意安全。“‘老县长’真是我们的父母官,什么事都管,他交待我们,要教育好自己的娃娃,一定要送娃娃上学,以后为独龙江做贡献。还跟我们说,进山不要放火,不要乱砍树,要爱惜我们独龙族人生活的地方。”

        近年来,独龙江乡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加之良好的生态,引来了大批游客。“我们的‘老县长’跟当地群众说,要尽可能多地编织独龙毯,把它做成漂亮的毯子和马褂,让来独龙江旅游的人把它们带出去,一方面可以让外面的人了解我们独龙族,另一方面还可以帮我们挣钱,增加我们的收入。我们的‘老县长’想的就是远。”鲁明春说。

        鲁明春说汉话很蹩脚,但是他请人翻译也要表达对“老县长”的爱戴,他反复强调:“我们的‘老县长’最好、最了不起了!独龙江几乎所有的项目都跟他有关,比如独龙江通车,还有草果种植,还有现在漂亮的房子。我很佩服他!”

        曾当过独龙江区副区长、独龙江乡副乡长、乡长的肯国情,1999年从独龙江乡人大主席职位上退下来。他的家就在乡政府附近的孔当村委会孔当二组,闲暇时间老人时常在房前屋后种种菜、养养鸡。

        肯国情与高德荣的交情有20多年了,当年高德荣担任独龙江乡乡长时,他是乡里的一名干事。在肯国情的印象中,高德荣是个既严厉又随和的人。在工作上,高德荣对下属要求很严,纪律也抓得很紧,谁要是有事不请假就擅自离岗,一准儿会挨批评;但在生活中,高德荣对职工们却十分关照体恤。即使是当了县长之后,每年回到乡上时,还是会自掏腰包去看望慰问一些生活有困难的老职工。

        对于独龙江乡这些年的变化,肯国情深有感触,对老县长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不管在哪个岗位,‘老县长’都心系家乡,尤其是独龙江公路通车这件事,‘老县长’更是费尽心力,又是跑州上、省上,又是跑中央,经历了多少艰辛,终于让独龙江老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幸福之路。”

        2003年之前,鲁江利去县里参加人代会,认识了时任贡山县副县长的高德荣。会上,独龙江代表团提出的很多建议、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建议引起了高德荣的高度重视。“独龙江怎么办?”、“独龙族群众怎样才能更好发展?”,这是“老县长”在参加代表团讨论会时说得最多的话。

        鲁江利记得,2008年“老县长”为独龙江争取到草果种植项目,但是当时群众的观念比较保守,没人愿意种草果,高德荣干脆带头在孔当村和巴坡村的交界处开展种植。他找村民帮忙种草果,顺便教他们技术,还开工钱给他们。后来,高德荣将自家坡地免费提供给村民种草果,反过来付给人家20%的管理费。如果按经济利益算账,这绝对是件傻事,别人是不可能做的,但是“老县长”自在其中地做了……

        让鲁江利印象最深刻的是,独龙江乡实行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后,老县长提得最多的是环境卫生和素质教育的问题,看到哪里有乱扔垃圾的现象,老县长就会马上通知老百姓去清理。“当然,只要他不忙于其他事,也会和村民一起清理。”鲁江利说,“刚搞新农村建设时,让老百姓去扛石头背沙子,很多人都不愿去,认为那是公家的事;现在不一样了,只要说一声,大家都争着去。我们独龙江现在变得很漂亮,我喜欢我们独龙江,也感谢我们的‘老县长’。”

        “高德荣在自己参加工作的38年时间里,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基层、在群众中间度过的,甚至不能说是‘和群众打成一片’——因为他已融入到群众中去,把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始终站在群众中间。”这是与高德荣一起工作过的原贡山县政协负责同志对他的评价,这一评价有高度也很深刻,是对高德荣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

22.外乡人和返乡者的赞扬

        独龙江边防派出所的路对面有一家小卖部,45岁的店主何玉香是湖南邵阳人,十多年前跟随丈夫来到独龙江。何玉香虽然没有直接和高德荣打过交道,但也晓得他很能干,知道独龙江现在发展得这么好,他有很大功劳。

        前几年,虽然通了路,但路况很差,无法经常到县城进货。往往卖不了几车货,就到封山期了。有一年,还没开山,货架就卖空了,只剩下几瓶矿泉水孤零零地摆在那。这几年好了,每年都可以比以前多拉不少车货物,去年直到开山前,铺子里的存货还很充足。等到隧道一通,那时候想进几车货就进几车,太方便了。

        今年53岁的福贡人开付恒是1993年来独龙江乡巴坡村的暂住户,如今他也算得上半个独龙江人。开付恒有经济头脑想要把商品贩往独龙江,可那时独龙江不通公路,雇人从贡山县城背商品到独龙江,一趟步行三四天。除去每斤支付两毛工钱,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思量再三购买了17匹马专门用来搞运输。

        2 003年,独龙江公路通车后的第四个年头,开付恒在巴坡开起一家小卖部,结束了常年走村串寨的辛苦生活,守在铺子里做生意。2011年,开付恒家添置一辆农用车运货,日子越过越红火。开付恒的大儿子又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中承包了工程,带领工人干得热火朝天。

        20年来,从人力运输到马力运输,从流动贩卖到店铺经营,开付恒见证了独龙江公路开通为自己家带来的变化,同时也见证了整个独龙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开付恒说,自己虽未直接接触过高德荣,但可以感受得到“老县长”为此所付出的极大努力。

        这些年,像何玉香和开付恒这样在独龙江创业发达的外乡人,有的举家迁到独龙江,有的还引来亲朋也到这里发展。何玉香和开付恒都强调独龙江“人心淳朴”:家里的东西随便放在门外几天都没人拿;自家没菜地,乡亲们送菜过来还嘱咐说地里的菜尽管采摘来吃。

        嫁到城里的阿黛和新婚丈夫一起把新家从县城搬回到老家巴坡,在那开了一家小卖部,阿黛说她想靠自己的能力做一点儿事。独龙江公路修通后交通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因为路不好走,村里那些开店铺的人进一车货,运费要花到两三千,这些运费摊到商品单价上,价格就被抬上去了。村民的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没什么消费能力,所以东西很难卖出去,做生意根本赚不到什么钱。现在好了,政府帮助把柏油路修到家门口,村里日子也好了,阿黛就想着回家开个小卖部,学着做一点儿小生意锻炼锻炼自己。

        与所有从独龙江的发展中受惠的村民一样,阿黛心里对“老县长”充满了感激,她说:“我们独龙江通公路,我们独龙族房子修得这么漂亮,都是他争取来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草牛最喜欢吃长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