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是哪个省份

  新华社杭州8月17日电 题:初心似锦照红船 之江潮起再扬帆——浙江续写70载砥砺奋进壮丽篇章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李亚彪、方问禹、王俊禄

  这里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前的憧憬,在自己的诞生地,已是繁花似锦。

  这里是改革开放先行地,昔日一穷二白的资源小省发生巨变,一个活力迸发的经济大省挺立东海潮头。

  这里是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在“八八战略”引领下,破茧成蝶、凤凰涅槃,再次扬帆远航。

  10万多平方公里的浙江,真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块土地上的成功实践。

  这是钱塘江畔的杭州奥体中心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2016年8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从革命红船启航地到均衡富庶发展先行者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90岁的浙江日报退休记者徐永辉老人至今记得,1950年初他到嘉兴七星乡采访时看到的场景——两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晒场上蹦跳着唱歌。

  两个孩子的父亲叫叶根土,是一位雇农。当时,叶根土一家五口的生活窘境,让20岁的徐永辉一阵心酸。他举起相机,为叶家拍下了第一张全家照。

  “我能翻身,相信他们也能翻身!”同样劳苦出身的徐永辉,决心用镜头记录叶家的变迁。

  10年、20年、30年……70年;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入党、参军、盖新房、买车、上大学……徐永辉跟拍叶家70年的镜头中,从最初的饥饿、贫穷、疾病,渐变为团圆、和谐、富足。

  70年光影虽无声,70年人间已巨变。

  游人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边参观(2018年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在距离当年的叶家仅十几公里的南湖烟雨楼下,静静驻泊着曾承载开天辟地伟大梦想的红船。

  98年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带着初心与使命,从这里登上了历史舞台。70年间,千千万万名“叶根土们”跟着新中国的成长步伐,命运发生了巨变。

  新中国的70年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印证初心和使命的奋斗史。

  “在嘉兴,农村的发展赶上了城里!”平湖当湖街道通界村村民胡永良说。

  1995年,胡永良退伍回乡,为筹措6万元做买卖,20多个亲戚战友借了个遍,差点难倒了这条汉子。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新房,胡永良也搬进了新小区,物业和城里一样。“好山好水好空气,村里生活让城里人都向往。”

  通界村村党总支书记毛建明说,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92万元,而2006年村收入不足10万元。

  “今天的嘉兴,创新活力更强劲,城乡区域更协调,对外开放更深入,成果共享更普惠。”嘉兴市委书记张兵说。

  这是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小舟山乡的梯田(7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嘉兴是浙江的缩影。70年间,浙江生产总值从15亿元跃升到5.6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16元和47元,增至5.56万元和2.73万元,连续18年和34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04:1。

  一组组数据凸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超过90%,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所有县(市、区)全部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革命红船起航地,如今已成为均衡富庶发展的先行者。”浙江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副所长刘勇说。

  “驻足在红船前,回想你们在这艘船上的坚定与伟大,放眼望去身后远处的高楼大厦,不禁心潮澎湃。”浙江一位高中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70年前,烟雨楼是嘉兴城区制高点,站在这里可以远眺全市。虽时至盛夏,但游人不减,一位参观者说,现在嘉兴市高楼林立,感觉烟雨楼好像变矮了。

  “不是烟雨楼矮了,而是今天的嘉兴和中国一样,长高了!”旁边一位老者笑着说。

  从先天不足的资源小省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义乌商人曹小刚又一次拎包出发,只身来到巴西、阿根廷,触摸地球另一端的市场脉动。

  走街串户,用手比划,随时成交。尽管已近60岁,尽管已在世界玩具行业掌握一定话语权、合作商超过3万家,曹小刚仍坚持用朴素的生意经,扩张着自己的商业版图。

  半个多世纪前,在曹小刚的家乡,一只拨浪鼓摇出了浙江市场经济奇迹的先声。

  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节日用品店,经营者朱爱娟(右)向外国客商展示样品(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义乌,县级市,中国小商品城……诸多地理名片背后,是从“鸡毛换糖”闯市场的“敲糖帮”,到年外贸出口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66的“世界超市”的角色转换。

  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道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新中国历史中,像曹小刚一样的浙江人,秉持“四千精神”,勇乘改革开放东风,搏击市场经济蓝海。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浙江,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缺乏,发展要素先天不足。一大批洗脚上岸、倔强前行的浙江人,开始走出浙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一批个体工商户、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第一批专业市场、第一条民营控股铁路……敢为天下先的浙江,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一次次写下虹彩华章。

  如今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四的浙江已是“遍地英雄”:437万个体工商户,200多万家民营企业,570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平均每26个人中就拥有一家企业。

  这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的吉利汽车春晓制造基地的自动化焊接线(2016年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新成就。

  在义乌小商品城、海宁皮革城、柯桥轻纺城等专业市场,在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娃哈哈等行业领军企业,成百上千个经济模块活力迸发、大潮涌动,“蚂蚁雄兵”式的创业者生生不息、矢志精进。

  浙西衢州,纳晶科技投资3亿元、年产150吨的量子点胶水项目,从达成意向、建成投产到产生效益,比企业预期早了将近半年时间。“以前要跑几十个部门和中介,提供几十斤重的材料,现在能省则省,这都成了企业的效益。”浙江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叶华说。

  对经济基础并不雄厚、区位优势并不突出的衢州而言,“最多跑一次”改革,造就了左右企业投资走向的最重砝码。

  市民在浙江省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2018年4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目前在浙江省,省市县三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实现100%全覆盖,满意率95.6%。

  在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各领域改革的同时,浙江还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

  这是浙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2017年5月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站在宁波舟山港码头上,面朝烟波浩渺的大海,巨轮进出,汽笛声声。这座东方大港的货物吞吐量,已连续10年居世界第1位。现在一天的货物吞吐量,超过了改革开放之初一年的量。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义新欧”中欧班列、全域全方位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成功举办……浙江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大路上越走越宽。

  多元市场的开拓、平台能级的提升,让浙江出口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6.6%,占全国份额13.2%。

  70载拼搏奋进,浙江正成为全国体制最活、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一艘货轮停靠在浙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2018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八八战略”的省域实践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

  发展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历史总是在螺旋式上升。

  本世纪初,浙江进入经济增速最快时期,也率先遇到“成长的烦恼”: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增长方式粗放、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2003年7月,浙江省委提出了面向未来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八八战略”。历届省委一任接着一任干,接续奋斗,持续推进“八八战略”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这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6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为美丽中国提供鲜活样板。

  地处浙西南山区的庆元县,绵绵群山的最高峰被称作百山祖。

  “生态环境以前被看作负担,现在是生产力。”浙江百山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星丽说,因为环境质量上乘,企业洁净车间过滤漂浮物、微生物的成本,每年能节省超过10万元。

  美丽生态变身“经济要素”,环境改善激发资源价值……从丽水到浙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探索中逐渐清晰。

  这是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万山乡(7月25日无人机拍摄)。万山乡通过综合整治,全面提升乡村环境。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蹄疾步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全域“大花园”建设让浙江景美人和。2019年6月,联合国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杭州举办。

  美丽生态带来美丽经济,美丽经济造就美好生活。

  田间地头上万座文化礼堂,让农民既“身有所栖”,也能“心有所寄”;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最美现象”从个体变为群像,从盆景变成风景。

  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人工智能小镇展厅展示入驻的创新型企业的高科技产品(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在杭州,出台一系列科技新政、人才新政、投资新政,提升浙江大学,建设之江实验室,成立西湖大学,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在绍兴,鲁迅笔下少年闰土守护的那片西瓜地里,长出了一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步入车间,“5G+工业互联网”悄然带来变革:数据时延压缩至15毫秒,车间DCS控制系统数据实时采集,故障排障时间节省52%……

  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8年,浙江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从人均16.78万元,提高至人均22.5万元。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说,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正加快浙江传统产业和块状经济不断改造提升。

  浙江还实施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千亿级企业的“雄鹰行动”,帮扶优质中小企业、培育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的“雏鹰行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凤凰涅槃的“凤凰行动”。“三鹰”展翅高飞,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在浙江枫桥镇信访代办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调解一起纠纷事项(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持续推进。

  在浙江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手中,都有3份报表。除了“经济报表”“生态报表”,还有“平安报表”。

  上世纪60年代源于浙江的“枫桥经验”,已逐渐走向全国。浙江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顺应了百姓对安居乐业的期盼。

  钱塘潮起,潮峰奔涌,新中国70华诞日益临近。每年此季,江畔总有万千“赶潮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走过风雨兼程、砥砺奋进70载的之江两岸“赶潮人”,正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姿态,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浙江篇章!

}

中关村科学城发布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

近日,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创新合伙人”大会上,北京市海淀区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计划实施5个方面15项具体行动,深入推进“两新两高”战略落实落地,巩固提升中关村科学城数字经济创新引领水平,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

东湖高新区出台“放宽市场准入9条”

5月28日,东湖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若干意见》,《意见》涵盖市场准入、经营许可、市场退出、包容监管等,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会上,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放宽市场准入九条”主要围绕企业最关注的三个重点: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成本、完善市场退出。

北京新城 )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5 或

}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地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创新为主要动力、以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为支撑、以高效经济体制为保障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是经济创新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的经济体系。

《意见》将“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列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首要任务,这既是深圳在新时代继续引领全国改革开放大局的使命担当,也是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深圳经济发展在近4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8年的24221.98亿元,经济总量跻身亚洲城市前五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产业结构调整及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对推动全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深圳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经济体系特别是产业体系还存在短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仍待提高,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在加快但接续不力的矛盾较为突出。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深圳要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率先推动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正视和补齐短板,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力争形成更多具有示范效应的实践经验及成果,以引领带动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深圳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此,必须找准政策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度创新,破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地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创新为主要动力、以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为支撑、以高效经济体制为保障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是经济创新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的经济体系。

《意见》将“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列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首要任务,这既是深圳在新时代继续引领全国改革开放大局的使命担当,也是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深圳经济发展在近4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8年的24221.98亿元,经济总量跻身亚洲城市前五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产业结构调整及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对推动全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深圳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经济体系特别是产业体系还存在短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仍待提高,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在加快但接续不力的矛盾较为突出。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深圳要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率先推动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正视和补齐短板,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力争形成更多具有示范效应的实践经验及成果,以引领带动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深圳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此,必须找准政策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度创新,破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着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圳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研发投入占比、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全国领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应用技术研发方面已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然而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是一大短板,国家级“大院大所”布局少,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缺核少芯”问题仍较突出。《意见》提出支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有利于深圳加快补齐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短板,增强创新驱动的强大动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深圳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强重大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在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推进大科学装置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力争产出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原创性技术成果,掌握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努力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收购、参股并购、直接投资等方式,在全球布局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研发机构,与境外高校、科研机构等全面对接,开展联合研发、专利交叉许可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要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系统,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组建协同创新联盟,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完善“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建立有利于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体制机制,强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和期权股权激励政策,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支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打造“产学研+知识产权”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

三、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着力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和基础。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种具备高创新性、高成长性和高战略性特征的产业形态,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力量。当前深圳要加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就必须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支柱。应把握新一轮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重点布局对深圳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长期支撑和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深圳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已形成的集群优势和研发基础,抢占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制高点并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发展产业融合衍生的新兴业态,适应消费需求升级新趋势,加快培育智能经济、“5G+”、健康产业、数字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赢取国际竞争新优势。

应加速推动深圳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生态打造,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建设试点,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发展智能化基础制造与成套装备,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强化要素支撑,提升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协同发展能力。要结合深圳的产业特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力发展金融+先进制造,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发展金融+科技创新,开展科技信贷融资、培育企业上市等“一站式”服务;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发展中小企业基金股权投资。促进现代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建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机制,发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培养模式。保护和激发企业家创业精神,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

四、以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一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要靠体制机制创新。深圳经济特区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要担当“先行示范”的新使命,就必须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

要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和合法权益,加快建立机会均等、交易平等、定价公平、运行机制公开透明的产权交易市场秩序。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鼓励发展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投资参股、联合组建公司,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发展股份制经济。

应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推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和前海合作区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外商准入限制,全面实行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深化口岸通关监管模式创新,促进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

要强化海陆联动,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立足深圳的区位优势、深海与湾区特色资源禀赋以及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加快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以海洋经济开放式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引导金融资本支持我国南海开发和海上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

五、以“双区”建设为引领,着力发挥示范带动和区域协同“乘数效应”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对于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圳要抓住“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双区驱动效应”,更好地发挥核心引擎功能。

应通过制度创新,扎实做好“深港合作”大文章,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改革开放,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创新协同开发模式,构建适度开放条件下数据、技术、人才、资本和信息等创新要素按照特定规则跨境互融互通、畅通有序的体制机制,探索实施特殊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国际科技合作机制。

同时深圳要强化在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首先,深圳应加强与广州在科技创新、产业链链际合作、教育、医疗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协同发展、互补合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强化双核驱动作用,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建设;其次,大力推动深莞惠协同及珠江口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探索建设深莞惠协同发展试验区,并联合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等珠江口两岸城市,采取“总部+基地”“孵化+产业化”等模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及新兴产业合作试点,形成产业链条的补链及强链效应;再次,加强与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对接合作,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飞地经济”合作模式及体制机制创新,利用深圳的产业及创新资源外溢效应,促进跨区域的产业链对接,辐射带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更好地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促进全省全域的协调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