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月薪在3000块钱的人有多少人?占全国的多少?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通用6篇)

  在不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一般会把调查结果汇集成一份调查报告。但是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 篇1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我们对怀化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物流管理、国贸、人文教育、法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经济学系、社会管理等专业及系别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分析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二、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三、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分析:

  根据数据调查统计显示,在求职意向方面,有52.5%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就业,仅有2%的学生选择升学,这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对大学生择业影响最主要的因素的酬薪待遇,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工资待遇多少比较看重。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追求稳定的工作。在求职准备中,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有62.5%的学生对其有所了解,说明大学生比较关心自己就业前景,作为学生,为了更好地就业,有33.3%的学生是通过努力学好的专业知识的方式去实现的,另外,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取工作经验和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各占21.7%。在就业观念中,有65%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大体的了解,反映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关心,在面临就业时,22.5%的人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共同协调能力,而对于专业技能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就业需要方面,47.5的学生认为学校最需要提供的就业服务是引进用人单位和提供就业信息,反映出的问题是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对这方面进一步加深,认为本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学生占62.5%,比例最少的是没有设为必修课,为7.5%,有45%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最适宜的形式是形式多样的小型专场招聘月。在这次调查中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本校大学生的求职意向。

  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3、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1)首先,要极积、动寻求就业主,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2)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3)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 篇2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项民生问题,又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步入大众化的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2007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和难点,引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想方设法做好服务与推介工作已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对于就业会不会有新的想法或新的要求呢?对此,我们对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调查报告。

  一、调查研究的实施

  (一)调查的对象与范围。本次调查覆盖了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等三个学院大三年级与大四年级的学生。我们按照各个学院总人数的比例从其中随意抽取同比例的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小组同学共同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统计并整理调查数据、分析归纳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本次调查内容主要从“毕业后的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心态”、“就业去向”、“就业因素”、“就业薪酬期望值”、“就业政策”等七个方面展开,设计了15个选择题。

  (四)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从2010年4月19日至2010年4月22日进行。从最后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来看,回收率达到85%以上,没有无效问卷,故本次调查结果真实可信,调查分析以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行分析。

  二、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毕业后的选择。根据本次调查,有17%的同学在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58%的大学生选择参加研究生考试,部分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另外还有较少数的大学生选择出国深造、自主创业。由此可见,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会继续学业,所以,对于选择直接就业的大学生来说会减少一部分竞争对手;对于各就业单位来说,可供选择的应届大学生人数也减少了。

  (二)就业准备。从本次调查来看,有90%的大学生在大四之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了,其中从大一开始关注就业资讯的占26%,从大二开始关注的占28%,从大三开始关注的占37%。可见,在就业准备上大部分学生具有主动意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有:人才招聘市场,校园招聘会,网上投简历,父母朋友的介绍。其中,人才招聘市场与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的最主要的方式。这表明学生能开拓多种渠道求职,另网上求职的方式也开始为学生所接受。在调查中有的学生提出应提高校园招聘会的针对性,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另外我们对找工作时同学愿意为就业知识准备和技能准备所做的金钱投资也进行了调查,其中愿意投入500~1000元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45%。有13%的人不愿意为其投入过多的资金,17%的人愿意投入500元以下,还有25%的人愿意花费1000元以上为找工作做准备。这表明大部分同学愿意在找工作前先武装自己,这样做会给同学增加成功的机会。

  (三)就业心态。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上,有52%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有信心,33%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没有信心,另外还有8%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感到心灰意冷毫无信心,5%的同学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说明,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是过半的大学生还是有信心的,然而那些对未来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的同学也是不能忽视的。在专业与工作性质的问题上,66%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一份与专业有关联性但不一定对口的工作,有13%的大学生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另外还有14%的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工作,有7%的同学也愿意选择工作性质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其中,选择专业与工作性质有关的比例最高,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学以致用”的工作认识。

  (四)就业去向。关于就业单位的意向,除学校、科研设计单位只有少数人(不到10%)愿意考虑外,其它就业单位都被大学生所接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或私人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均有超过17%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可见,学生基本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就业行业意向相对分散,已明显呈多元化趋势,这也相对拓宽了大学生就业的路子。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只有不到15%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有21%的大学生选择在北京就业,有将近30%的大学生选择在上大学的地方即太原就业,另外还有34%的大学生选择在其他大众城市就业。由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会避开竞争压力过大的经济发达地区转而选择中等水平的城市,还有部分大学生想利用自己在大学期间建立的人脉关系而选择留在太原工作。

  (五)就业因素。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考虑最多的两个因素是经济收入与个人发展机会,它们分别占到37%和32%的比重。此外大学生考虑的因素还有工作地点(占15%的比例)、工作单位性质(占9%的比例)。但是考虑专业对口的人数不到5%。由此可见,个人的收入与利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工作的选择。另外大学生在应聘时最看重企业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占40%),有37%的大学生看中个人的发展空间,16%的人看重薪水的高低,13%的人看重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只有不到5%的人看中的是公司的名气。这说明大学生看待企业已经不仅仅是看企业的外在而更加注重企业的内在发展了。

  (六)就业薪酬期望值。对于将来就业薪酬的期望值,800~1000元的占4%,元的占56%,元的占26%,4000元以上的占14%。而且大学生对薪酬标准的考虑是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因素确定的:第一,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占45%);第二,用人单位的实力(占29%);第三,人才市场的行情(占26%)。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于薪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这与太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是比较相符的,而且大学生对薪酬也可以依据企业状况市场行情等因素综合考虑。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薪金要求已趋于理性化,能开始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以提高应聘工作的成功率。

  (七)就业政策。关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着有不到4%的大学生非常了解,24%的大学生比较了解,57%的大学生不太了解,6%的大学生不了解。这就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国家级政府的就业政策不关心,而且学校等对这些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不够,以至于这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没有起到很多作用。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自我定位较准确,就业态度务实,就业选择趋于理性,但也发现少部分学生存在对就业形势过分悲观,就业态度相对被动,或者就业准备不足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其一,从资源稀缺性角度考虑,大学生应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我们知道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从我们对未来无限的欲望来看,再多的就业机会也是稀缺的,而且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教育由精英化逐渐向一般化转变,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所以大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积极的就业观,摆正心态,正式现实,既不急于求成,也不优柔寡断,面对稀缺的就业资源,善于抓住机会,自己做出选择。其二,对于就业目标的选择,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每个人必须做出的选择,而且我们都会努力

  达到效用最大化即使自己的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深入地认识自己,选择自己认为可以达到效用最大的就业单位。其三,大学生应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边际分析法考虑,只有当大学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岗位上去的时候,社会所收获的利益才能达到最大化。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从短期来说,自身的效用可能没有达到最大,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身潜力不断开发,边际效用也会不断增加,实现学以致用,发挥自身特长,实现自身价值。

  (二)完善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与指导。第一,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应该与时俱进。各个高校都应及时了解市场动向,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果高校脱离社会,不管市场变化而只顾埋头教书,最终会造成供求结构矛盾,毕业生不符合市场需求,最终会使学生就不了业。第二,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不能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讲解简单求职技巧等方面,而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深入的针对性强的指导。同时,高校还应增加就业指导的内容,如:

  ①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讲授就业形势与择业观点、就业政策与择业程序、就业市场求职向导、择业方法与求职技巧;

  ②邀请专家、校友等举办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题系列讲座;

  ③广泛邀请用人单位,举办校内供需洽谈会和招聘会。洽谈会和招聘会不要求“大而全”,而是要“精益求精”,便于学生参加,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等。通过这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及时准确地把当前最新的就业信息传达到大学生那里,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里掌握就业动向与国家政府的就业政策。

  (三)政府部门应加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制定政策法规等方法来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取消那些不合理社会壁垒,如:性别歧视,户籍档案等因素的限制。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大学生就业纳入合法化合理化的轨道。其次,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仅是守夜人,它更是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可以掌握全部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需求,从而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加以行政政策的辅助,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组合。第三,政府也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失业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 篇3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这个寒假,我采访了一位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学姐,了解到了当前就业的前景和存在困难,并通过调查以及查询资料,以找到问题并求得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三、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1)对社会认识能力: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2)对自身认识能力: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 篇4

  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与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与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与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与了解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透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与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电信学院,电控学院与工商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此刻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潜力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与社会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此刻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状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到达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能够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就应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能够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与很不满意到达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状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能够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第三是观念问题。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能够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应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应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取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思考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取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取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取。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与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潜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

  (1)、过分关注文凭。

  (2)、存在性别歧视。

  (3)、生源地域歧视。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能够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构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与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与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与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与大学生们就应找到合作点,到达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务必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潜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透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与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个性是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潜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与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个性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与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状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与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状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与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带给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潜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从我们的调查状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理解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与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就应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务必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与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4)、学校就应实行用心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务必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决定。政府要透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潜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与社会的职责。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 篇5

  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而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10年我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校园,走向社会。预计2011年7月,将有毕业生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最新20xx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近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近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xx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七成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xx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01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00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习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白手起家没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从何谈起?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祝红艳分析指出,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近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 篇6

  90年代新好青年,独生子女第一代……现在的大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11月20日后,各招生单位将会蜂拥进入各高校抢人才。那么究竟大学生们最喜欢去什么企业?他们的就业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怎么找工作?

  最近,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就对此给出了答案。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元,认为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2000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通用6篇)】相关文章:

}

卖地收入,是许多城市重要的财政支柱之一。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1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5.62万亿元,同比下滑9%,为近年来少见的负增长情形。

这背后,与过去一年楼市逆转、市场转向、集中供地制度的推出不无关系。

然而,环球并非同此凉热。数据显示,全国超过百城卖地收入下滑,绝大多数都是三四线城市,而部分一二线城市仍旧创下历史新高

那么,谁是卖地收入最高的城市?谁是土地财政依赖度最高的城市?

谁是2021年“卖地之王”?

2021年,12城卖地收入破千亿。

这12个城市,包括4大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南京、武汉、成都、苏州、重庆等主要强二线城市。

这些城市,基本都是GDP位居全国前列、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且房价基本都处于全国前列。

上海、杭州双双突破3000亿元,刷新历史记录。其中,杭州卖地收入已经连续5年超过2000亿元,在全国独一无二。

广州、北京、南京卖地收入突破了2000亿元,武汉、成都超过1500亿元,苏州、重庆、天津、深圳、西安超过1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房价最高的深圳,卖地收入仅位居全国第11位,这与其城市体量不大、供地面积较少不无关系。

3城破万亿,10城超5000亿

卖地收入成为地方财力重要来源,已经持续了多年。

最近5年(年)来测算,谁是卖地收入最高的城市?

杭州、上海、北京4城破万亿;

广州、南京、武汉、成都、天津、苏州、重庆7城超过5000亿;

佛山、郑州、宁波、深圳、西安、济南、青岛、福州等超过3000亿元。

其中,杭州以1.3万亿的卖地总额位居全国之首,超过四大一线城市,这一卖地收入相当于深圳的3倍多。

杭州卖地收入井喷,与亚运、城中村改造和棚改、楼市热度居高不下等因素有关。

2022年是杭州亚运之年。为此,当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体育场馆、道路、地铁建设,这些建设无疑都需要巨额的资金作为支撑,卖地收入充当了这一功能。

杭州这些大规模的土地出让,未来将会形成新的楼市库存,又会对房价形成平抑效应。

这就是大拆大建或大规模供地的两面性所在。(参阅《防止大拆大建,旧改凉凉?》)

土地供应井喷,固然会让短期的卖地收入井喷,但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土地,带动住宅供给量的提升,从而缓解供求紧张的局面,这是其积极的一面。

相反,如果因为人为控制,导致土地供应不足,或者住宅用地占比低于正常水平,难以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新房供求紧张就是必然的。

毕竟,虽然全国房子数量已经出现饱和乃至过剩,但热门一二线城市仍旧存在结构性短缺,这在《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中有详细分析。

在这些人口流入城市,提高土地供应量,尤其是住宅用地供应量,依旧是当行之策。

土地财政依赖度,一般可用卖地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来衡量。

如果以卖地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衡量土地财政依赖度,那么谁是依赖度最高的城市?

在主要大中城市里,13城土地财政依赖度超过100%,其中杭州、佛山地超过140%,位居全国前三。

南京、武汉、广州、西安、贵阳、南宁、常州、珠海、温州、昆明、长春等地超过100%,这其中不乏弱二线乃至三四线城市。

相比而言,北京、上海、深圳土地财政依赖度全国最低,是少有的几个不到50%的城市。

土地财政依赖度超过100%,意味着什么?

2020年,在全国300多个地市中,仅有16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00亿元。

一般预算收入,相当于狭义的财政收入,为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之和,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行政收费、罚没收入等。

可以说,大多数城市的卖地收入已经超过了狭义上的财政收入,成为地方主要的财力来源。

这正是“土地财政”这一说法的由来。

深圳依赖度为何这么低?

四大一线城市,只有广州土地财政依赖度超过100%。

京沪相对容易理解,京沪过去5年卖地收入虽然双双超过1万亿,但作为经济最强的两个一线城市,拥有众多大型总部,财政收入全国最高,土地财政依赖度相对较低也就容易理解了。

新的问题是,深圳房价全国最高,为何土地财政依赖度这么低?

正如《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的分析,深圳的特殊性在于,深圳城市面积过小,可开发土地资源不多,每年的供地面积都在大城市里垫底。

数据显示,深圳城市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而广州为7434.4平方公里,上海为6340.5平方公里,北京则高达1.6万平方公里。

从供地面积来看,2021年,上海、广州、北京土地成交面积分别为2085万、1162万、689万平方米,而深圳成交面积仅为524万平方米,不到广州的一半。

要知道,这已是过去5年深圳土地供应量最高的一年。

年,深圳总土地成交面积仅为1200多万平方米,不到广州的1/4、上海的1/6。

所以,这几年,深圳房价一直高热不退就不难得到理解了。

广州依赖度为何这么高?

广州土地财政依赖度为何这么高?

这就不得不提到分税制。由于三级税制的因素,广州财税收入远远低于京沪深三地。

相比而言,京沪都是直辖市,作为省级单位,只与中央进行财税分成。深圳虽然不是直辖市,但由于计划单列市身份的存在,也是二级税制,很少与所在省份进行分成。

相比而言,广州不仅是三级税制,且财政划拨比例全国最高。

这就带来一个结果,广州财税留成比例不仅远低于京沪深,甚至还不及杭州等城市。

数据显示,广州全年总口径财政收入6155亿元,其中国内总税收4460.5亿亿元,双双位居全国第4,仅次于北上深

同年,留给广州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1721.6亿元,位居全国第8,低于北上深,以及杭州重庆天津等地市。

单就税收而言,广州自留比例不到3成,在主要城市里垫底,而重庆、杭州、苏州、南京、青岛等均超50%。这在凯风新书《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中有具体分析。

这是广州为何土地财政依赖度如此之高的关键原因之一。

任泽平,还是“免开尊口”为好。

为中国生育大业操碎了心的他,破天荒地提出了“印钞生娃”的大招,直接建议央行每年印钞2万亿鼓励生育,10年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

10几年前的4万亿“大放水”还没消化完,现在每年一波2万亿,怕是要水漫金山寺了吧?

如果多印钞有用的话,那津巴布韦已经是宇宙第一强国了。

真不愧是“最贵经济学家”,我差一点以为中国印钞机的开关就在他手里了。

我严重怀疑,任首席,还保留着对恒大的“忠心”,这一招不是“救国”,是救恒大的吧!

他还提出,一定要抓住75-85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不要指望90后、00后。

后半句太对了,前半句错得离谱。

最年轻的85后已经37岁了,已是高龄产妇的年纪了。鼓励高龄产妇生娃,真是一肚子“坏水”啊。

“任泽平式”哗众取宠,大可不必。

中国谁最有希望拿诺贝尔奖?

全人类的繁衍生息,千年大计,居然被任大师找到了长青“药方”,简单的四个字——印钞生娃。

这个发现的重大意义,不亚于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也不亚于罗伯特·爱德华兹的试管婴儿实验。

毕竟,“低生育率陷阱”,不仅关乎14亿中国人的未来,更关乎全球多个发达国家的未来。

而且吧,印钞这件事,操作比任何一个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实验都简单,各个国家的都轻车熟路,堪称十级技工水平。

不过,任大师应该拿哪个奖项呢?

恐怕文学奖会比较适合。他这份《中国生育报告》所提出的建议,可谓是脑洞大开,似乎深得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真传:

央行印2万亿是怎么测算的?

任泽平解释说,OECD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鼓励生育相关的家庭社会福利支出占GDP比重2%-3%,中国GDP110万亿,所以鼓励生育基金应该是2万亿,至少。

注意,是每年多印2万亿用于鼓励生育。

他还十分“体贴”,知道政府、企业和家庭的钱袋子都紧巴巴的,他说由央行印2万亿,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没钱、企业和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

但印钞机的开关交到任大师手上,恐怕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稍微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一摁下去,究竟是天降甘霖,还是水漫金山寺,还真不好说。

微博网友@历史的进城 就说了,印钱的本质上就是征税,让不生娃的群体来补贴生娃的群体。

如他(任泽平)所说,央妈新增2万亿基础货币,以2021年货币乘数高点7计算,那么到M2就要新增14万亿。相当于2021年11月末235万亿的M2总量而言,这个建议就是相当于对全民征收了一笔6%的生娃税。

说白了,就是全民掏钱,为生育者买单呗,变相收“单身税”

更可怕的是,印钞机一开,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啊!

别忘了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中国“4万亿配套”带来的后遗症,花了10多年都没消化完,如果每年要大放水2万亿,10年20万亿,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以后出门买个东西1000块起步,房价涨到一千万,工资还是五千块”

“格局小了一些,直接印1万万亿人民币,我们的收入不就世界第一了吗?”

“全国十四亿人民1人印两万亿算了,然后大家都失业在家生孩子玩,我宣布第一届全国生孩竞赛现在开始,标准为生孩子速度和数量,第一名奖励十亿元”

网友们这些评论可不是危言耸听。

20万亿真涌入市场,一个搞不好,未来我们买个包子都得百元起步,真让对岸“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嘲笑成真了。

那对于价格敏感的年轻人,岂不是更加不婚不育,直接躺平了?

生一个娃补贴40万,补贴力度虽然在目前各地的生育补贴中是最大的了,但也没法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毕竟,网传的十大城市育儿成本,北京就得276万元,上海要247万,深圳要216万,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补习班。

更不要说,北上广深,6W起步的房价了。

何况,印钞和生育率的关系,还有待考究。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洪灏在微博表示,海外经验证明,印钱和生育率没有关系,设立专项生育基金也是徒劳。日本疯狂印钱至今,越印钱,收益率越低,生育率也越低。

任大师这手段,可不怎么高明。

看看上市公司大北农,鼓励优育,一出手就是生第三胎奖励9万,加上第一、二胎,总共能拿到18万补贴。

企业掏钱请生三孩,这才是社会财富再分配嘛!一点也不给普通老百姓添乱。

相信在“共同富裕”的旗帜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向大北农看齐的。

所有90后、00后,都要鞠躬感谢任泽平。

是他,以一己之力,把“催生催婚”的炮火,从90后、00后身上,引向了75年-85年的这批人。

今年春节回家,长辈们再催婚催生,90后大可光明正大地反驳——经济学家都说了,生孩子不要指望90后和00后,一定要抓住75-85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

只是,所谓的时间窗口,跟“鬼门关”又有什么差别呢?

众所周知,女性超过35岁就高龄产妇了,最年轻的85年女性已经37岁了,流产率超过了20%,最大的75后47岁了,流产率超89%。

鼓励37-47岁的女性做高龄产妇,跟谋杀又有什么差别呢?

也难怪自媒体牲产队“恶毒”地猜想:如果女方丧失了生育能力,难道男方再去找一个30多岁的小情人去生吗?……

75后-80后,可能是中国最苦逼的一代了,被逮着死命薅羊毛。

魏武挥在《80后,最艰难的一代》文章里写到,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好处。50后60后有财富平均、改革开放创业黄金时代、福利分房,70后有公费教育包分配、低房价,90后00后有享乐主义个性人生。

80后自己出生的时候,是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候,突然就独苗了。

读书赶上扩招,大学毕业又开始不包分配了。

好不容易找个工作,取消福利分房了,谈个对象准备结婚买房了,赶上市场经济高潮,房价已经站上珠峰了……

更关键的是,60后、70后都赶上了中国造富潮——股市和楼市爆发,而75后、80后与发横财的几次机会都失之交臂,财富积累有限。

还要被硬生生掰开嘴,把高房价这味“避孕药”生咽下去,连水都不给一口。

这批老实人,还没消化掉“避孕药”,“二孩”政策来了,他们被逼着第一批冲锋陷阵,转眼“三孩”政策来了,冲锋陷阵的还是他们。

有考虑过他们还拖不拖得动“石磨”吗?

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正好在这几年进入退休期,再加上长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上有8老等着养老看病;

作为35岁后的一批职场人,他们动不动就是“996”、“007”,平均工作10多个小时。

还被视为“啃司族”、“寄生虫”,“裁员潮”来的时候,最先被优化掉的就是他们

有一种悲哀,叫四世同堂,上有8老,下有3小。

在当下,生育就是一块铁板,可以软着陆,不能硬来,否则谁踢谁断脚指头。

你看看前阵子,吉林为了鼓励生育推出最高20万元的婚育消费贷款,“剑走偏锋”被网友骂上热搜:

“这是含着欠条出生的孩子”

“传宗接代,贷贷相传”

“世上已经有法拍房了,还会不会出现法拍娃?”

“有钱穿貂,没钱养娃啦?”

有的人出生就是富二代,有的人出生就是“负二贷”

还有各地争先出台的“生育假”政策,也引起了社会对女性会面临的职场歧视的担忧。

今天半月谈就发文章称:防范“生娃即失业”,不能仅算假期账。

任泽平这“馊主意”也没少被冷嘲热讽,有人想把“生育主任”的牌匾刻在他脑门上。

不过,不管“任泽平式”建议有多荒谬,但他有个观点是对的——不要指望90后、00后生孩子!

90后和00后不要说生二胎或者三胎,很多人甚至连结婚都不愿意。

从2013年起中国的新婚登记人口人数也是一年不如一年,2020年年新婚登记人数只有813万对。离婚率却是一年比一年强了。

别说结婚了,甚至90后、00后认为,搞钱比谈恋爱更重要。

你看看这单身大军越来越壮大:2018年中国的单身成年人口还有2.4亿,其中处于独居状态的就有7200万人,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据涨至9200万人。

既然90后、00后只想搞钱不想生,75后85后年纪太大没法生,中国的生育靠谁拯救呢?

怎么看这任务似乎都会落到前阵子网传的党员干部身上。

这个群体政治觉悟高,责任感强,而且处于生育年龄的数量足够大。

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超过9500万,其中35岁以下党员就超过2300万。如果35岁至40岁这批也努努力,增加一千万应该不算难。

但生与不生,属于基本人权,不能强迫人沦为生育工具,但也不要阻止真想生的人生不了。

在大城市里,有许多高净值女性,她们独立、自信、财富自由,希望有自己的孩子,却不想被婚姻束缚。

如果国家能为非婚生育排除障碍,对非婚生子女的落户、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公平的权利和保障,相信会有一波生育反弹。

说白了,生育率能不能反弹,看的是这个社会的生育友好度。

第一胎奖励三万元,第二胎再奖6万!第三胎再奖9万!
刚刚上市公司大北农昨夜宣布的这条消息,彻底刷屏了网络。
废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轰动全网的生娃发钱事件的一些要点:
1、大北农这个公司拥有20000名左右的员工。此次奖励所有员工2022年1月1日起,都可以享受。
2、第一胎除了奖励3万元现金以外,还在原本国家法定的产假标准上,再额外加多一个月产假。
3、第二胎,额外再奖励6万元现金;并在国家法定的产假基础上,额外再加多3个月产假。
4、第三胎,再奖励9万元!也就是说等于生三个孩子,奖励现金3+6+9,总共奖励18万元。
并且,第三胎的产假,直接给与一整年,也就是12个月的产假时间。
5、除了女性的福利、奖励之外,男性员工1月1日起,也将享受产假9天时间!
6、大北农集团党委副书记张国平,刚刚亲自出面,证实了公司确有此公告。给出的理由是响应国家政策,鼓励生育,并为愿意生孩子的家庭,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走向共同富裕。
18万的现金奖励!加上十几个月的额外产假。
这可不是那种2个、3个人的小企业,而是员工总数超过20000人的超大型企业。
这份生娃奖励,生娃发钱的公告,昨夜一经公布,立即就刷屏了整个网络。。
你觉得这个跟你无关!那就错了,当然跟我们有关!
1、大北农昨夜贴出的公告,看似只是它们自己公司的生娃奖励,但是作为一家巨型企业,员工总数超过20000人的企业。
大北农的这份生娃奖励的公告,影响力与之前的那些小公司奖励,完全不同。
2、你们仔细看,大北农副书记说的那一句话。响应国家政策,鼓励生育,响应共同富裕的号召,提高员工待遇。
3、说白了,这就是给愿意生孩子的员工家庭,免费发钱、免费补贴现金!!
大北农作为上市公司,率先这样干了?其他的4000多家我们中国的上市公司,要不要跟??
人家都说的这么清楚了是响应国家政策,你说其他的上市公司,特别是我们大A的4000多个上市企业,你说有没有人跟??
4、大北农等于彻底吹响了全国中大型企业,率先给妇女、提高生育奖励、提高生育福利的先河。
在我们中国,只要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特别是对广大劳动人民有益的好政策,好福利;
只要有人率先展开了试点,而且反响非常好。
那基本上就有就会迎来全国推广的可能!!
而一旦这样的生娃发钱,生娃奖励、生娃福利提升,这样的好政策彻底落地,那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普通市民来说。
这就是超级重大的事件,是真正的大好事!利国利民!!
虽然我们之前心里也想过跟加拿大、北欧很多国家一样,我们会不会也有一天会有生娃直接奖钱这样的好事;
虽然一直都在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但真的当这一天来的时候,还是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依然记得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正式在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
依然记得,这一天是从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实施以来,至今第一次作出重大改革,直接删除了全国所有关于缴纳抚养费,超生费,以及相关处分的各种法律,规定。
更忘不了,8月20日这一天,国家宣布直接废除全国所有的“ 计生办 ”!
直接将全国所有的计生办变更为“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网民更是亲切的称之为“ 卫生办”!
特别是那一天最后的时候,国家说的一段话,我至今没忘!一直记在心里。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再次将原文给你们看一次:
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当时我还特意说了这样的一段话:
虽然目前具体的财政,税收,包括住房补贴,就业补贴,等等具体的措施实行方式还没有出来。
但,很明显,国家这次竟然已经白纸黑字的写明了。要从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六大板块全面支持!
从当时国家号召,到今天,满打满算都还不够半年。
没想到,竟然迅速推进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这个执行力真的是太厉害了。。
除了企业在迅速执行国家的鼓励生娃,提高待遇、提高补贴政策。
很多很多地方的政府,也在默默的启动补贴试点。
其中目前地方政府推进最快的当属甘肃。
2021年9月16日,甘肃率先在全国第一个打响了“ 生娃发钱 ”政策,当时轰动了整个甘肃。

可能很多人,还没看过甘肃的那个政策。我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1,生娃补贴,奖励等等,中央早就已经说明了,各城市因地适宜。今天2021年9月16日刷屏的,率先公布“ 生娃奖励 ”的城市是甘肃省的临泽县!
当地城市已经率先通过《临泽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从实施意见发布之日起的所有当地的生育家庭和新出生人口都可享受“ 生娃发钱 ”政策。
也就是说不管是农村户口,还是城镇户口,都一视同仁!奖励全都有份!
2,奖励一:一孩一出生就奖励2000元,二孩3000,三孩5000。
原文为:所有在该县公立医疗机构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产妇一次性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生育津贴。
也就是说这个是可叠加的奖励!如果你们愿意生三个,那仅仅孩子刚出生,就能领到1万元。
3,奖励二:即日起,所有刚出生的二孩每年发放5000元,三孩每年发放10000元,直至孩子三岁。
原文:对在该县公立医疗机构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二孩每年发放5000元育儿补贴,三孩每年发放100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三岁。
也就是说二孩一年奖励5000元,到3岁可以领15000元。
三孩则一年10000元,三年就是领3万元。
很明显这个也是可以叠加的。也就是说如果如果你们家准备生三个,仅仅这个补贴,就可以领取4.5万元!
4,奖励三:幼儿托育补贴,以及幼儿园补贴。
先说幼儿,也就是3岁以下的宝宝。这个目前具体额外补贴多少,还没看到数字,但根据当地的政策,已经在加大马力,快速由财政出钱建立幼儿公立服务!也就是说当地政府亲自出钱给你带!
到了3岁上幼儿园的年纪,二孩每生每学年给予1000元的资助,三孩每生每学年给予2000元的资助。
也就是说仅仅这一块,先不计算幼托班的补贴的情况下,仅仅幼儿园,三娃的家庭,3年就能领取到元!
5,买房补贴,全国首个三娃买房补贴政策面世。
原文:对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在临泽县城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4万元的政府补助,
如果不想去县城的,那在镇上等集中居住区购买商品房时,也一样给予3万元的现金补助。
这个买房大补贴 ,当时是真的彻底刷屏了整个楼市圈。
这是目前为止,全国第一个出台“ 生娃买房奖励 ”的大政策!从意义上来讲,未来对整个中国的楼市都是一个重大的影响!
6,对符合低保条件的临泽户籍生育家庭应保尽保,对不符合低保条件且生活确有困难的视情况给予临时救助,每户一年救助不少于10000元
这一项,应该当地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都可以领到!一年不低于10000元!年限暂时没有说明。保守估计,只要是家里响应了国家二胎、三胎政策的,应该至少会连续发5-6年以上,预计起码会发到宝宝上小学。
除了以上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奖励。包括对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夫妇,在产假、护理假等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福利。。
仅仅算真金白银的奖励就已经超过了10万元!!这还没算上其他的福利。
为了让大家生娃,甘肃当地的地方政府真的是拼了!!
说实话,一个县级城市一次性拿出如此大的奖励,真金白银鼓励大家生娃。
我是真的没有想到,这种行为我真的非常非常敬佩!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口!是人才!!没有人口增长的城市注定是很难有未来的。
很明显这个县级城市,这种为了城市未来发展,人口大计而出来的猛政,是需要极大极大的魄力的!
哪怕我今天重新复盘,再看一次甘肃这个生娃发钱的政策,心中依然还是非常非常敬佩!
人家一个小县城,小城市,本来财政收入就少,现在为了城市的未来,为了人口增长,索性一搏!
敢于拿出如此一大笔钱,并且是全国第一个站起来,喊出如此“ 真金白银 ”的城市!
这需要的魄力!以及对于未来的远见!绝对是未来可期的!!
在甘肃之后,近期上海、浙江、黑龙江等等地方,也传来了风声。
甚至重庆听说还设置了两种育儿假模式,夫妻双方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想选哪个休息,就选哪个。想选哪个补贴,就选哪个。
上市公司大北农,员工总数超20000人!这个庞大的企业又率先在中大型企业中,第一个带头出台了生娃发钱,生娃提高福利,提高产假,等等待遇。
等于彻底打响了中国4000多家上市公司、企业的生育补贴、生育奖励浪潮。
再加上之前的最大的一条重大改革:
就是下面这个。新修改后的计生法。
新版的计生法已经白纸黑字写明:包括因生孩子,而影响就业的妇女。国家将帮助其提供就业服务!!
这一个福利,就厉害了。
如果你是因为生孩子,而影响了后续就业,工作。国家将直接给予帮助,给予提供就业帮助。。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改革!
这等于是国家给全国的妇女写了保证书。保证大家再也不用担心,生孩子会找不到工作!会影响就业!
这是一次超级重量级的利民利娃大福利。最近几十年从来没有出现过。
其它的福利,还有很多很多。包括用人单位应当配置母婴设施,为婴儿照护,哺乳提供便利,等等等等。。
最近半年以来,为了让大家生娃,国家真的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大招:
你觉得拼补习班让你焦虑,就打击补习班。
你觉得学区房让你不敢生,就打击学区房。
你上班没时间接孩子,以后放学没那么早!老师帮你带。
担心孩子作业不认真做,学校亲自改革!老师亲自在学校辅导!
担心暑假孩子没人管,以后学校有托管!
担心幼儿没时间带,国家出钱建立幼儿公立服务!亲自出钱给你带!
担心生孩子影响工作!国家直接给你写保证书!帮助你就业!
担心超生罚款,就更不用说了。直接都已经把这块的法律都直接废了。计生办都被消灭了,改成了卫生健康部门。。
等等等等,国家一个接一个重拳下来,全都是瞄准家长减负!教育减负!养育减负!
这已经不仅仅是养娃成本、教育成本的降低问题!
这是对整个中国的培训行业,房产,教育,教师,妇女就业,等等一系列行业的一次重大变革!!
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很多很多重大的巨变,要接踵而来。
一切为了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一切为了朝着公平,均衡,且相对轻松的生育方向、教育方向;
}

一万收入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一万收入交多少个人所得税,当我们的个人工资到达一定的数目时,一般都是需要交个人所得税,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万收入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一万收入交多少个人所得税1

  工资10000应交个人所得税290元。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缴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月薪10000扣除个人所得税算法如下:1.应缴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 - 起征点(5000元)。2.应缴所得税 = 10000元- 5000元 = 5000元。3.应缴税额 =()×10%-210=290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一万收入交多少个人所得税2

  一、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

  二、一万的工资要交多少税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扣除数为35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3%0

  三、哪些收入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实行按月综合征收。“降低税率,减并级次”是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共识,为兼顾现行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和稿酬所得纳税人的纳税负担,可将税率简化为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以纳税人当月的三项收入综合之和,超额累进税率,仍实行按月征收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减轻低收入者的负担,又可以培养壮大中产阶级,还可以适当增加高收入者的纳税负担。具体税率表设计如下:

  采用三级超额累进税的、实行按年综合征收。为兼顾现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所得和合伙制企业所得纳税人的纳税负担,衔接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可将税率简化为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以每一纳税年度的各项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税所得额,按年综合征收,分月(或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具体税率表设计如下:

  采用20%的比例税率、实行按月(次)分类征收。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遗产继承所得和接受捐赠所得等非劳动所得采用20%的比例税率,分项按月(或按次)征收,不作任何扣除,并对一次性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

  对一次性收入超过100万不超过500万的,加五成征收;对一次性收入超过500万的,加十成征收。这样既可以适当扩大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又能够强化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万收入交多少个人所得税3

  一、工资一万要交多少税

  税法规定:以每个月收入额减除免征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在此基础上,雇员对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缴款也可减除。

  即:工资-五险一金-5000-其他=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才需要缴税。

  工资一万交多少税还要看劳动者的的应扣除金额,之后再计税。如果一个人纯收入一万元,则应纳税额=()*10%-210=290元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居民纳税义务人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概念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1,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

  2,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个人所得税需要缴纳的范围是工资-五险一金-个税免征额(50000)-附加专项扣除新增),剩余的就是需要交税的部分。

【一万收入交多少个人所得税】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均收入是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