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近人民币贬值那么快?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6月中旬开始走上急速贬值之路,当月累计下跌3.3%,创出自1994年中国建立外汇市场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上周人民币跌1.9%,是史上第二大单周跌幅,仅次于2015年8月中旬的那一周,当时央行突然宣布新政策,引发人民币在一周内贬值2.8%。

6月14日至今,人民币累计下跌约5%,是彭博社追踪的31种主要货币中同期表现最糟糕的币种。

人民币快速贬值,有直接因素,也与一国的通胀水平,贸易顺差是低质量还是高质量,处于金融周期的哪个阶段,以及经济转型是否成功,都有密切关系。

1、6月15日中美宣布互征关税,贸易摩擦升级给人民币贬值提供了较好的时间窗口。6月24日央行宣布定向降准,人民币汇率贬值速度进一步加快。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中国货币结构性宽松,美国加快加息;

2、中美经济周期不同步,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3、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4、美元指数走强导致非美货币纷纷贬值;

5、特朗普减税、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资本回流美国,新兴市场均现资金流出。

从历史上来看,发展中国家货币普遍弱势,主因是这些国家长期高通胀。

而平均通胀水平低于美国的发达经济体,瑞士、日本、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和德国,这些国家汇率是非常强劲的。

物价的稳定有助于汇率的长期走强,高通胀国家的货币普遍弱势。

长期贸易顺差,确实可以使一国货币保持强势,但是,如果主要依靠出口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维持贸易顺差,这些国家的汇率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较大,往往剧烈波动并伴随长期贬值。

1980年以来,较长时间维持贸易顺差的国家包括:阿根廷、巴西、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韩国、荷兰、捷克、马来西亚、尼日利亚、日本、新加坡,伊朗、印尼和中国,维持顺差时间在10-35年之间。

整体来看,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国家的货币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值,如德国、日本、荷兰、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而出口结构单一,过渡依赖铁矿石、有色金属、石油和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的资源国,货币表现普遍偏弱,这其中包括印尼、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阿根廷和巴西等。

长期贸易顺差国中,资源国表现弱势,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经济不稳定,易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

二是国内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消费品大量依赖进口,容易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两者共同作用使得这些国家频频陷入高通胀和经济危机。

印尼、俄罗斯和阿根廷在贸易顺差时间段内,平均通胀分别为10.5%,41%,8.8%。而且曾经都发生过经济或金融危机。

其中印尼于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俄罗斯1998年发生债务危机,阿根廷于2002年债务危机。考虑到中国发生高通胀和危机可能性偏低,贸易顺差或将继续支撑人民币汇率。

四、美元是影响汇率的外部因素

两轮美元升值周期中,各国货币普遍贬值。因为美元指数由发达国家货币构成,如果连德国、日本和瑞士这些“传统强队”都弱于美国,新兴货币只能更差。

因此,如果相信美元继续升值,那么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反之,如果认为美元牛市到头,则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是暂时的。

美元两次升值周期发生在80年代初和90年代末,这两次是比较强势的加息周期,第一次是治理超高通胀,第二次是遇上新经济时期。1981年-1985年间,日元贬值25%,英镑贬值100%,瑞士法郎贬值40%,加拿大元贬值10%,澳元贬值25%。新兴市场在80年代则普遍陷入危机。

五、金融周期下半场,货币贬值

在金融周期下半场,经济进入去杠杆阶段,信贷收缩,房价回调,需求下行,过剩资金转而向外流出,带来货币贬值压力。

美国在40年的时间经历了两轮金融周期,金融周期达到波峰的时间分别为1989年1季度和2006年4季度,分别对应美国近年来的两次金融危机,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经济增速下行甚至转正为负。而在其对应的金融周期下半场阶段,美元指数在、均进入贬值通道。

而中国正处于本轮金融周期的顶峰。

六、转型是否成功,是汇率的长期决定因素

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的国家,影响汇率的决定因素往往是经济能否成功转型。转型成功的日本,德国,韩国,台湾,转型失败的马来西亚,其决定因素都来自于自身的转型。

这些国家汇率表现有三种结果:一是经济增速换挡成功,汇率升值,比如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

二是经历危机后经济增速换挡成功,汇率先贬后升,如韩国;

三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汇率大幅贬值,比如墨西哥、巴西和菲律宾。

因此,未来人民币走势和中国经济能否成功重启改革并实现增速换挡有关。    

}

正如分析家预测的那样,今天的汇率新闻或许会给正在竞选美国总统的唐纳德·特朗普一个大秀毒舌的机会。但他不应这么冲动。昨天,中国央行引导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约2%。这是自2005年人民币与美元正式脱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日最大波动。包括特朗普在内的许多人可能认为,中国是有意地让人民币贬值,以帮助出口。毕竟,中国正在努力地使经济增长达到政府制定的7%的目标。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在极大程度上,中国近期一直希望人民币能稳定升值,这既是出于政治原因,也是为了避免资本流出中国。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来说,中国政府实现各项目标都需要一个更加坚挺的人民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类似特朗普等美国总统候选人,最近并没有就中国操纵汇率问题信口开河。中国政府昨天令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应对全球外汇市场的波动,而不是突然地为了帮助中国出口商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所做出的举动。

首先,因为中国仍在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在一定范围之内,人民币一直与美元紧密挂钩。当美元对全球其他货币汇率快速上升时,比如去年美元与欧元汇率几乎持平,人民币对中国各贸易伙伴的汇率也会上升。

中国一直希望人民币对各伙伴国家的贸易加权汇率能稳步上升。中国市场资深观察机构Emerging Advisors Group的乔纳森·安德森表示,为保持人民币实现平缓升值,当美元急遽升值时,人民币可能不得不小幅贬值。他昨天写道:“但这并不等于人民币在‘竞争性贬值’——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

安德森继续写道:“中国今天的做法是控制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升值的速度。面对贸易伙伴,要想获得真正有意义的竞争力,人民币对美元需要贬值20-40%。”

如果中国使人民币贬值20%,那么很显然,这就是为了扩大出口优势。但贬值2%却不同:这只是在贸易伙伴对美元汇率出现贬值的情况下,使人民币对贸易伙伴的汇率保持一致。

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中国实际上想要的是一个更为坚挺的人民币。就在今年四月份,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曾积极尝试使人民币升值。中国央行当时在外汇市场买进人民币,卖出美元,以防止因人民币贬值导致资本外流。

香港龙洲经讯的陈龙最近解释称,中国对于汇率有双重目标(有时候是相互矛盾的)。在国内方面,中国希望通过货币贬值帮助出口企业,同时又希望保持汇率坚挺防止资本流出,以避免国家经济受到削弱。在国际方面,中国希望避免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一旦人民币严重贬值,这将难以避免)。而且,出于政治目的,为了在全世界更强有力地维护自身利益,中国希望促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最近,为了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货币,中国采取了积极措施,尽管这一身份基本没有太大意义,但也充分证明中国希望能有一个坚挺的本国货币。最终,这些目标联合作用,推动了人民币小幅升值。

中国央行表示,昨天的人民币贬值是为了增强中国金融系统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现在的每日头寸将由汇率市场的现货价格决定,暗示中国央行将减少干预。过去几个月,人民币对美元的现货价格一直低于汇率,很显然,中国央行在支持更坚挺的人民币。

然而,人们也有理由对政府表示将采取市场化手段保持怀疑。中国政府之前也说过同样的话,但在上个月为了支撑持续下跌的股票市场,政府还是投入了近8,000亿美元救市。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不应透过贸易的棱镜来看待今天的贬值。首先,海外需求疲软,亚洲的其他出口国包括韩国等同样深受其害。欧洲和美国的经济不景气正在影响着中国的出口。仅靠货币贬值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其次,中国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提振经济。中国的利率 和银行准备金率仍有相当的下调空间,而且分析师预计,相关政策将出台。而更多政府支出已经进入准备阶段:最近有报道称,中国银行业将发行价值1万亿元的债券,用于基础设施支出。

现在就说中国正在发起货币战争为时尚早,虽然这可能是西方的第一反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币会不会持续贬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