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我国相应调整了区域经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21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总体方向,标志着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方案》则是推动《意见》落实的重要一步。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出现放缓,此时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经济内生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试点地区来看,《方案》提出:“围绕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根据不同改革任务优先考虑选择改革需求迫切、工作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等,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严控试点数量和试点范围。”

我国有哪些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十四五”规划在“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章节中提到,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章节中提到,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含义则更加宽泛。

从生产要素来看,《方案》要求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资源环境六大类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同时强调推动各领域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提高不同要素资源的组合配置效率。

从工作目标来看,《方案》要求,2021年启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22年上半年,完成试点地区布局、实施方案编制报批工作。到2023年,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环节上实现重要突破,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制度建设探索上取得积极进展。到2025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为完善全国要素市场制度作出重要示范。

二、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

过往发展模式下,土地供应存在区域分割、城乡分割,不能灵活适应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且工业用地供给量大且价低,工业用地使用效率偏低。土地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即在于提高存量和新增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同时兼顾耕地安全与土地收益分配的公平性问题。

第一,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改革,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方案》提出:“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允许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依据规划改变用途入市交易。”改革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盘活了农村存量土地,一方面探索让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缓解部分地区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紧张的情况,提高其经济承载能力。

另一方面,推进省域间建设用地市场联动。《方案》提出“探索赋予试点地区更大土地配置自主权。允许符合条件的地区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机制。”2021年12月,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是指原' 三区三州’及其他深度贫困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安置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以下简称节余指标)在省际协商基础上由国家统筹跨省域调剂使用。”文件将指标调出区域限定在“三区三州”、贫困县和重点帮扶地区。《方案》中允许符合条件的地区探索这一机制,可能会适度放宽跨省域调剂机制。比如允许同个城市群内跨省域调节建设用地指标,保证核心城市用地需求,提高土地配置效率。

第二,加强建设用地效率评价管理。对于新出让产业用地,“完善弹性出让年期制度。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提高配置效率。”弹性出让年期制度下,出让方可根据受让方的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出让年期,避免产业用地沦为低效用地,提高土地效率。“标准地”概念最早源于浙江省土地出让改革制度。2018年1月,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的意见》,要求深化德清“标准地”试点。“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能评、规划环评等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容积率等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拿地企业若无法实现约定的指标值,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对于存量用地,“鼓励通过依法协商收回、协议置换、费用奖惩等措施,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出清。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存量用地盘活利用,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现有模式来看,低效用地改造主要包括政府收储改造、原土地使用权人改造、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市场主体改造。关键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推动低效用地的流转、再开发,提质增效。存量用地流转的推进,离不开土地二级市场的建设,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和抵押制度。

第三,保证土地节约集约、有序利用。在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的同时,《方案》同时提出“探索建立补充耕地质量评价转换机制,在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占一补一的前提下,严格管控补充耕地国家统筹规模,严把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关,实现占优补优”,以保证补充耕地质量,维护耕地安全。

同时,《方案》还提出合理有序用海,提出“支持完善海域和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避免由于产权不清晰而造成的公地悲剧。

三、推动劳动力有序流动

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在城市群或都市圈内开展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地提供。”

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可能率先在长三角、珠三角推出。2020年发布的《意见》要求,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2021年3月南京已经提出:“在省内其他城市的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申请落户时纳入我市累计认可。探索与长三角城市群中具备条件的省外城市实施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后续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内城市可能加快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互认的步伐,促进城市群内人口的自由流动,可能加速劳动力向城市群内经济实力较强、教育资源较好的优势城市集中。

以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可能先在人口压力较小的城市推出。“十四五”规划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和天津城区人口都超过1000万。因此,上述超大城市可能依然有一定的落户限制。同时,“十四五”规划提出,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 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第二,城镇化以人为核心。《方案》要求:“建立健全与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住房供应、教师医生编制等保障机制。”而2020年发布的《意见》要求:“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

二者相较有三大变化。其一,《方案》强调财政转移支付与常住人口规模挂钩。一方面,异地就业人口有望在常住地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增强归属感。另一方面,财政转移支付与常住人口挂钩将激励地方政府加大人才引进、鼓励生育的力度。

其二,《方案》强调住房供应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十四五”规划对此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解释,即调整城镇建设用地年度指标分配依据,建立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和提供保障性住房规模挂钩机制。因此,住房供应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将主要体现在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和保障性住房数量上。

其三,《方案》将教育、卫生与常住人口挂钩进一步细化为教师和医生编制与常住人口挂钩。人口流入压力较大的地区可能面临教育与医疗资源增长慢于人口增长的压力。以人口流入较多的广东为例,2014年以来,广东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持续低于全国水平。因此,“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统筹教师编制配置和跨区调整,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未来更多异地就业人口有望在常住地更加方便地获得教育与医疗服务。

第三,推动机关单位人员流动。《方案》提出,促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管理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完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统筹使用编制资源。支持事业单位通过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离岗创新创业。

四、推动资本服务实体经济

为了贯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总要求,《通知》就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要求。具体来看,畅通资本要素的主要着力点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丰富抵质押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方式,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和信用贷款发放。在丰富抵质押品、促进供应链融资方面,《通知》要求:“用好供应链票据平台、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2021年12月29日,人民银行发布《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将人民银行中心负责的抵质押、担保统一登记范畴有此前的应收账款,拓宽到了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存款单、仓单、提单以及融资租赁、保理、所有权等各类的动产和权利。因此,未来银行在办理贷款抵质押时,可以更方便的从统一登记平台查询到相关信息,将有利于银行面向小微企业贷款时拓宽抵质押物的范畴。而为了便利企业供应链融资,上海票交所在2020年4月开始了供应链票据平台的试运行。2021年1月,票交所发布《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规则(试行)》,并逐步增加供应链票据平台的接入机构数量,推广供应链票据平台的运用。

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方面,《通知》要求:“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征信平台和征信机构作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虽然近年来监管部门着力提高银行信用贷款的占比,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银行信用贷款占比的提升增长缓慢。未来,若能通过公用事业信息分享、各类替代数据使用等方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便利银行通过更多数据准确了解企业信用资质,将有利于更多中小企业获得信用贷款。

二是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通过创新新三板股债结合产品、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合作衔接的方式,构建全链条股权融资模式。对于创新股债结合产品,《通知》要求:“创新新三板市场股债结合型产品,丰富中小企业投融资工具”。此前,根据现行监管规定,股东人数少于200人,且满足相应条件的新三板创新层和基础层企业可以在沪深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可转债。而全国股转公司此前海城表示将研究退出新三板定向可转债、资产支持证券等系列产品。参照境内外经验,股债结合型产品除了可转债之外,还有可分离债券、次级债券、认股权证等一系列金融产品。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在所获得股权性融资较少的情况下,发行股债混合融资工具可以达到即募集了资金,又有效控制企业杠杆率上升的双重目的。因此,未来新三板股债结合型产品的创新不仅将有利于金融机构开拓新业务,也将有效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对于区域性股权市场,《通知》还提出:“探索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合作衔接的机制。”随着未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各种规模类型的企业将获得从区域性股权市场到新三板、交易所的全链条股权融资选择,这将有助于拓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规模,进而达到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化解潜在金融风险的目标。

第一,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方案》提出,支持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探索将试点经验推广到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根据2020年科技部等《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分领域选择4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试点。国家设立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完成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属于单位。试点单位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将本单位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或接受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委托形成的归单位所有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成果完成人(团队),试点单位与成果完成人(团队)成为共同所有权人。同时,试点单位可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

第二,推进技术和资本要素融合发展。《通知》提出,要“推进技术和资本要素融合发展”并“开发多样化的科技金融产品”。具体来看,《通知》中对科创金融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将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不同于重资产的传统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缺少大额有形资产,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专利权、知识产权等硬科技。因此,银行若能形成专业体系、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将可以向更多科创企业开展融资。不过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当前我国是产权质押贷款总规模仍较为有限,未来若能破解知识产权估值难、流转难的问题,则将可以更好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发展。二是完善创业投资监管和发展政策。《资管新规》出台之后,由于资管产品投资未上市股权的期限匹配要求以及提前做好退出安排的要求,各类资管产品出资创投基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未来,若能将此前已在北京和上海开始试点的私募和创投份额转让逐步推向全国,将不仅有利于提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份额的流动性,同时还能助力更多资管产品在满足《资管新规》的前提下开展创业投资。

数据要素流通需兼顾数据使用效率和数据安全,最终依赖于数据交易规则的完善。

第一,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对于公共数据领域,支持打造公共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探索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从《方案》的内容来看,未来将“优先推进企业登记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2021年7月,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在公共数据共享运营之外,还要求形成统一的系统清单、数据清单、需求清单;探索建立公共数据资产确权登记和评估制度。

第二,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工信部2021年11月30日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随着我国5G网络建设加快,未来数据量将呈现指数级增长。规范化数据的采集、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从内容上来看,《方案》要求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从应用上来看,在金融、卫生健康、电力、物流等重点领域,探索以数据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中亦提出,“开展国家数据资源调查,绘制国家数据资源图谱。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工业基础大数据库和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行业数据库,推动工业数据全面汇聚。”

第三,建立健全数据交易配套服务。《方案》提出了“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探索建立数据用途和用量控制制度,实现数据使用“可控可计量”。要求规范培育数据交易市场主体,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稳妥探索开展数据资产化服务。

《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中针对数据交易流通提出:研究制定数据交易监管制度,建立数据流通监管平台以打击数据垄断;探索建立“数据海关”以监管跨境数据流通;探索建立数据经纪人资格认证和管理制度;推进深圳地区数据试点,包括数据立法、数据权益资产化以及建立数据资产统计调查制度。

第四,强化数据安全保护。网络安全的要求下,要求推动数据分级分类安全保护制度。并且“探索制定大数据分析和交易禁止清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未来,大数据杀熟等饱受诟病的大数据分析和交易方式或进一步受到监管限制。同时,在国际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数据跨境流动管控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我国此前发布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均明确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处理个人信息达到一定数量的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个人信息均应当通过安全评估方可出境。未来随着数据计量、交易体系趋于完善,对数据量、数据重要性的刻画将更加清晰,安全评估将更加成熟。

七、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

第一,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

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方案》提出“支持试点地区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提高电力中长期交易签约履约质量,开展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近年来,我国不同类型上网电价的定价机制改革,始终遵循着由政府定价向市场化定价转变的改革思路。2021年10月,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进一步放宽燃煤电价浮动比例,并且要求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无疑加快了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

电力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相结合的电力市场化机制成为政策发展的主要方向。2015年12月,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逐步建立以中长期交易规避风险,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交易品种齐全、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同时,除了竞争性环节定价之外,随着我国新能源电力占比提升,电力储能、调峰等辅助服务市场的投入成本也不断提升。未来我国输配电价环节的定价机制亦有望提升市场化程度,带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发展。

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逐步构建储气辅助服务市场机制。2020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其中包括推进油气管网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适时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健全竞争性油气流通市场。基本上秉持着“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思路。从国际经验来看,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开放程度决定了民营企业进入的门槛,对油气行业的竞争程度影响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储气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完善管网建设、储气服务等市场主体成本回收机制,从而促进管网、储气服务的提升。

《方案》还提出要完善矿业权竞争出让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勘查区块退出机制。2019年末,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即提出除协议出让外,对其他矿业权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竞争出让。协议出让的范围主要包括稀土、放射性矿产勘查开采项目或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严格控制协议出让矿权。同时要求以出让方式设立的探矿权首次登记期限延长至5年,每次延续时间为5年。探矿权申请延续登记时应扣减首设面积的25%。避免探矿企业圈而不探,提高探矿效率。

第二,构建绿色要素市场。绿色要素交易包括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交易等。《方案》要求:“在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基础上,支持试点地区进一步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交易机制,探索促进绿色要素交易与能源环境目标指标更好衔接。”以碳金融为例,目前碳交易产品以现货为主,碳质押、碳远期、碳回购等产品虽有试点,但种类少、市场容量小,碳期货还未推出。因此,《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配额、用能权指标有偿取得机制,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欧盟碳市场等海外市场中,金融机构都在碳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金融机构尚不能直接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如果有序推动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有助于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推动碳交易产品创新,并帮助商业银行有效管理碳资产质押融资的风险,促进碳资产质押融资的发展。

同时,《方案》提出探索开展资源环境权益融资。根据2021年央行发布的《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环境权益指政府为解决外部性问题,对行为主体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消耗数量方面设定许可、进行总量控制而产生的权益。自然资源角度的环境权益主要包括水权、用能权、绿色电力证书等;环境容量角度的环境权益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和排污权。而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可以包括环境权益回购、环境权益借贷、环境权益债券和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等。

八、健全要素市场治理,发挥要素协同配置效应

第一,完善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加强要素交易市场监管。《方案》要求,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逐步覆盖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自然资源、资产股权等公共资源。支持要素交易平台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形成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流转交易、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规范交易行为,将交易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纳入信用记录管理,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追责和惩戒。开展要素市场交易大数据分析,建立健全要素交易风险分析、预警防范和分类处置机制。

第二,完善按要素分配机制。一方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强化工资分配的技能价值导向有助于鼓励技能提升、推动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既包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途径,也包括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




}

张鹏 国家财政部财政研究所研究员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还正处在两会的召开期间,前几天我们一起观看和学习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里非常荣幸由我来跟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和分享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相关的重点和亮点内容。

接下来,我们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结构,分六个部分跟在座的各位观众共同分享非常精彩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六个部分分别是:第一,回顾2014年主要工作;第二,对2015年重要工作部署进行说明和阐述;第三,2015年改革的关键点和要点;第四,把相应的工作部署在经济的方面进行具体化;第五,把相应的工作部署在社会发展层面进行具体化;第六,从政府自身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2015年的新工作,如何在新常态下使政府的所作所为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更加符合依法治国的需要。 那么这几个方面共同跟各位听众观众进行分享。

一、回顾2014年主要工作

我们首先进入到第一个阶段的交流和学习,就是2014年政府工作的回顾以及相应的主要内容。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中分三大板块来论述2014年的工作。第一大板块是把我们在2014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汇总。第二大板块总结在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背后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又体现哪些重要的经验。第三大板块,一针见血、毫不隐晦地指出我们发展中尚存在的问题,高度凝练地指出这些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拦路虎”究竟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按照这三个方面跟各位观众分享。

(一)2014年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2014年我们政府工作所取得的具体成绩用四个字概括,叫“稳中有进”,在稳的基础上很好地去进行相应的拓进。这里面就出现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一个是“稳”,一个是“进”。

什么是“稳”?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就叫稳。什么叫“进”?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不断增强就叫进。 也就是说在经济处在稳的状态下,然后促进自己的结构协调和可持续性的不断增强,这就是“稳中有进”这样重大结论的得出。

我们首先来看“稳”,“稳”包括三个层次的稳定。第一个,增速稳。 去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63.3万亿元,增速是7.4%,这个增速基本符合我们年初的水平,高于全世界其他重要经济体的增速水平,哪怕比看似现在发展非常快的美国,还要高出2.5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速。这是我们第一个增速稳。

第二个,就业稳。去年新增就业1322万人,比2013年就业状况更好,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是在调结构稳增长的推动下,就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第三个,价格稳。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俗称的CPI,增速达到2%,这个增速水平基本上能够满足物价平稳运行的这样一个重大结论。那么中国经济在去年全面摆脱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当然,受到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影响,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抬头。但对中国来讲,现在正处在物价稳的最有利最好的时期。

刚才谈了“稳”,在哪些方面又取得了“进”?

第一,我们来看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消费处在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提高消费在整个经济增长当中的贡献和比重一直是我们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消费对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三个百分点,达到了51.2%,这使得消费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推动力。

第二,我们来看产业结构。 农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这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占比又出现了较明显的提升,占比从46.9%提高到48.2%。那么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中国去年的经济结构是明显的改善和优化,并且农业尽管占比下降,但是农业的产量并没有任何下降,我们粮食产量取得了11连增,粮食总产量达到1.21万亿斤。

我们整个经济支出中投资结构费用的配比关系也在不断地改善。大家都知道,企业要有一个研发投入,没有研发投入,企业就很难取得重要的创新。研发费的投入,去年占整个GDP的比重超过了2%,而且我们坚定地向“十二五”的目标迈进。从研发支出来讲,我们超过日本,居全世界研发投入第二大国的地位。与此同时,我们去年的能耗下降了4.8%。单位GDP产出的能耗下降,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取得了重要的变化,我们的生产装备水平取得了重要的变化,对于我们国家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基础和推动力量。

再接下来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 ,去年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去年,一方面,物价运行非常平稳;另一方面,大家的收入增长也是有目共睹。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超过8%,我们GDP增速是7.4%,也就是说居民收入的增速水平超过GDP增速,其中农民的收入水平9.2%,快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速。与此同时,我们社会的低收入群体、贫困人口开始出现了下降,而且降幅非常显著。去年,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了1232万人。另外,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还轻轻地点出了一句话,我们去年有超过1亿人次的人出境旅游。出境旅游代表着什么?对我们绝大多中国人来讲,它代表着我们迈出过门到国外去看一看。而迈出国门到国外看一看的条件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我们大家收入的提高,第二个是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状况改善了,不是疲于奔命,不是一直工作,休闲已经成为生活方式当中的重要一环。把出境旅游的人数摆出来,表现出我们老百姓逐渐变成“既有钱又有闲”这样一个越来越好的局面。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总结一下如何能形成上述的成绩。这些成绩不是简简单单拍脑袋就能取得的,也不是低着头盲目干就能取得的,它有战略指导思想,有我们良好社会的组织机制,有我们非常稳定的社会发展平台,也有国家大力深化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形成。

我把这些主要的调控经验从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整理出来,归纳为以下四条。

第一条,向促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潜力。 也就是说,推动去年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于改革。 因为我们要改变我们既有的资源配置状态,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相关的经济社会管理的原则。当这些方法、原则、制度、机制发生改变的时候,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的活力开始上升,活力上升以后,我们的动力就得到增强和支撑。向调结构要助力。 这个助力的关键就是调结构要能够给经济增长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帮助。换句话说,调结构速度不能过快,节奏不能过猛,选择不能过于单一。调结构不是把传统产业一下打垮,让它退出我们的国民经济体系,而是根据传统产业的许许多多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市场对传统产业的切实的需要,相应地引导传统产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适度地把一些产能落后、产品落后、组织形态落后的传统产业退出我们国民经济体系,把有益的可以进行改造和提升的经济成分还要继续留到我们经济结构当中,发挥它应有的效力,这就叫做助力。第三个向惠民生要潜力. 那么惠民生和潜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就是我们通过支持\提升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然后让老百姓能够大胆消费,能够策略地开展自己的投资活动,接下来就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提供最终消费的支持。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的潜力,经济增长的空间就被创造出来,这是调控经验的第一个。

第二条总结的经验,以释放市场活力来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 市场的活力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之间仿佛是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市场活力好,市场主体的经营状况就会变得更加踊跃,市场的整个机制会变得更加活跃,市场的交易成本会变得更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总量就有望得到快速地扩张,经济活动会得到较大程度的促进和提高。于是我们原来那些看似要萎缩掉的经济变量,在活力的支持之下,它的萎缩的程度被大幅度减缓甚至是抵消;原来看似是没有希望的发展点,在活力的推动下就得到重新点燃。这种情况下,市场活力来对冲掉经济的下行压力。我说一个数字跟大家分享,去年国家一共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取消了评比表彰项目是2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是149项。那么在这些不必要的管制开始进行取消或者是受到抑制以后,整个市场主体的活力、市场的活跃程度开始出现明显上升。新登记的市场主体达到1293万个,那么新注册的企业的增速比2013年要高接近50%的水平,这是第二个重要的经验。

第三个经验,积极作为,有扶有控,多办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事情。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当前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时期,立足现实、放眼长远,是我们当前不得不做出来的一个策略性的选择。如果是简简单单就以长期的目标作为我们追寻的对象,对短期进行过大的忽视甚至打压,会导致当期经济运行出现困难,从而使长期的目标也会落空。但是,如果只过度关注短期,只要求把短期经济形势改观,把经济增长的势头拉起来,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许多的有益的长期的因素在这一次转型、在这样一次调整当中被人为的淹没掉,中国经济只不过又经历了一轮扩张期,还是原来的经济结构,还是原来的生产技术,还是原来的生产方式。那么,这两种思路都不足取,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是我们调控经验的第三个非常重要的经验选择。

第四个,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 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到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或者叫中等收入国家,那么从国际经验来看,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之后会出现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政府为了取悦老百姓的选择,会热衷于提供更加丰富、水平更高的公共产品来无限度地满足老百姓对一些公共产品的需要。其结果是什么?其结果是,第一,导致了市场生产效率的下滑;第二,导致了许多社会公共产品的浪费,从而导致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被耗尽。其结果就是看似现在非常丰富的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公共福利体系,在将来都是不可持续的。看似当前获得了一点一些蝇头小利,结果在将来经济发展难以持续以后,老百姓的经济生活重新又陷入到谷底,还要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从谷底当中再次挣扎出来。所以对我们来讲,吸取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正确地认识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是我们在构建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必须要审慎面对的问题。

我们这个审慎面对的观点就出来了,叫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政府该做的,一定要把它做好,基本的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共服务,政府要可持续地充裕地保障提供。对于一些特殊的社会群体要采用兜底线的方式,能够把他们的生活水平托到正常的有尊严得以体面生活的水平以上。最后再通过机制和制度把上述的很多的做法有效地固定下来,并且公开出去,那么保证每一个社会公众可以公平有效的享有。

那么在这样一个理念之下,我们相信中国的福利制度,第一我们会行而致远,第二也会有序地稳步地不断提升。 在2014年的情况来看,我们的企业养老金平均水平又提高10%,新开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740万套,全面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城乡的低保水平分别提高了9.97%和14.1%。这些都是我们重要的调控经验,并且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三)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

接下来就是我们在去年取得重大成绩和经验的背后,我们仍然存在很多的矛盾和不足。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些问题和不足一针见血地指出来,高度概括,深刻揭示,我来跟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的核心是体制机制弊端 ,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结构性的矛盾 ,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把这两个认定为“拦路虎”,不仅阻碍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且很难消除。要想消除它,必须从机制上、从法治上、从手段上、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且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才有可能把这些矛盾和不足,把这些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的矛盾给它有效的去除。

那么这些结构性的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又分布在四个方面,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环境方面和政府方面,我们从这四个方面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在经济方面, 《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来表述的: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 这个话说的非常全面,而且也没有避重就轻,直接把我们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难题提出给各种代表和委员。第二,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那么,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困境的问题直接摆出来。第三,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认为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 那么这是整个经济层面。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社会层面, 《政府工作报告》用群众对某某事项不满这样的表述方式来表达出存在的矛盾和不足。那么一般情况下,采用列举的方式,一般就仅仅列举几点,后面用等就可以了。但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逐一地把这些点都列明了,列给大家看,列给代表委员看,列给我们全国广大的公民,来共同地审议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是准确,是不是全面。是这样来表述地: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那么这个列举基本上覆盖到我们工作学习生产生活得方方面面。

接下来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的安全事故是时有发生。

最后,《政府工作报告》还对政府自身进行了总结,对自身的不足进行了揭示,并且第一次从乱作为和“为官不为”的角度来提出当前政府运行当中存在的矛盾。报告指出,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情不办。把惰政懒政的问题拿到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这既说明我们中央政府对整治吏治的决心,也说明我们中央政府在下一步工作重点当中,将会有效地有序地去改变当前的这样一个懒政惰政的局面,使我们的政府在更加清廉的同时,又能够更加的科学的有所作为。

二、对2015年重要工作部署的说明和阐述

新一年的工作部署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跟各位观众进行分享:第一个方面,面对2015年,我们国家究竟制定了哪些发展目标;第二个方面,要想实现这些发展目标我们的主要的思路方法和政策的框架究竟是什么。

(一)2015年我国核心发展目标

我首先来跟大家分享的就是2015年我们的核心发展目标究竟是什么?目标有六个。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大家会说,去年的经济增速是7.4%,到了今年表述上就变成7%,经济增速要进一步放缓。这个认识没有什么错误。经济增速要适度放缓,这是既符合我们当前的经济运行当中的矛盾,也符合当前国际经济的基本形势,还符合中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以后的经济发展环境,得出来的一个非常科学的结论。

那么,7%看似比7.4%的增速要进一步放缓。但是我相信,这个放缓的同时,并不是说我们的经济产出规模要缩小,我们的经济产出规模经济产出的增量仍将扩张,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进行非常深入的结构性调整。这个结构性调整就隐含着一部分落后传统产能要从经济当中退出,还有一部分我们的传统产能或者是我们的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要进行生产设备的改造,要实现对当前生产设备、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经济运行中,尽管增的因素很突出,但减的因素更突出,合计起来导致我们经济增速的小幅放缓。

这个小幅放缓,其实是为未来的新常态积蓄力量,是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积蓄力量,是为未来的新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来积蓄力量。没有这样一个向下调整的过程,就不会有我们未来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局面的形成。这是第一个指标。7%,肯定比今年的增速要放缓,但我相信7%的增速在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当中增速仍然是最快的那一个。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有人说,2014年是2%,2015年提高到3%,那么这种预测是不是过于宽松,或者这种物价管理形式是不是过于宽松。

我们来看,导致2014年我们CPI在2%左右来运行最主要的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以及国际上主要的经济体经济发展形势难如人意。这些局面在2015年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大宗商品价格不可能持续保持在历史低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速度在2015年也有望回升。在这种情况下,适度地把居民的消费价格涨幅从2%左右提高到3%左右,为我们来应对刚才所说的那一些挑战,准备了非常重要的空间,同时也是为中国来应对自己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比如说,采用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是采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等,都要准备好一个较大政策空间。所以,3%看似比2%增长了一个点,但它是符合我们当前对经济环境的认识和留下必要的政策调整空间的需要。而且很关键的是,从2%到3%,对老百姓的生活不会有明显的影响。那么,大家所关注的米面油粮这些价格仍然是保持着平稳运行。我们经济运行当中的一些新的消费品的出现,很有可能是构成消费价格涨幅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也就是说,经济增速可以放缓到7%,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每一个百分比的经济增长拉动的就业规模还将保持上升。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中国的就业市场仍将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那么,老百姓的生活、749万新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都将在这1000万新增就业岗位当中得到有效的保证和支持。

——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各国经济在复苏的过程当中,都在追求着本国的出口,而对进口会实施较为严格的贸易管制,贸易壁垒可能在2015年会非常的盛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动把外贸的发展目标进行有序的下调,为中国的外贸结构调整,为外贸实施以质取胜战略,都留下必要的政策运行空间。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2014年居民收入增速超过GDP的增速,那么2015年我们仍然坚持这样同步的目标。在同步的条件下,我们社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在政府、企业、居民三个主体中配置,就会更加有效地偏向居民。那么,老百姓就能够很好地共同分享我们所创造出来的财富。

——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能耗强度要下降3.1%,换句话说是单位GDP的能耗要下降3.1%。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要继续减少。去年能耗强度下降了4.3%,今年目标是下降3.1%。很多观众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迷茫,为什么今年是3.1,而去年能达到4.3,今年难道不能比今年更好吗?

去年的4.3的取得有几个有利的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在去年大幅度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而相对于第二产业的能耗,第三产业的平均能耗本来就较低,自然而然导致全社会能耗强度的下降。而今年第二产业也将得到有序的复苏,那么第二产业复苏以后,自然而然会加重社会平均能耗的压力。第二个,去年的4.3能耗下降,把我们社会当中很多闲置的产能或者是一些低水平的生产设备都挤出了生产体系,那么今年还有没有这么多低效率的产能或者是相对过期的生产装备能够顺利淘汰或挤出,现在来看还是未定项。于是,我们基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推动传统产业的有序转型、推动企业传统产能的有序改造,从这个角度出发,适当地把能耗强度程度下降幅度确定到3.1,看似比去年低一点,更加契合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发展要求。而且从长远来看, 3.1%能耗的下降,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在全世界各国横向比较过程中,都是非常突出,而且符合国家的长期战略中的运动趋势,在这个趋势中3.1的降幅并不小。

(二)今年的调控思路、方法与政策框架

今年我们要实现上述六个方面的目标,要有序开展各个领域的工作,我们的主要的调控思路、方法还有一些手段和政策框架。

今年调控思路是怎样?就是“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大家可以看出来,非常重要的要点体现四点:改革攻坚、创新驱动、风险防控、民生保障。这是我们主要的调控思路。

方法是什么?方法总结得也非常好。我们的方法主要是三点:第一点,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经济稳定;第二点,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第三点,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这三点我稍微展开一下跟大家分享。

——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经济稳定。 大家知道,宏观是由微观构成,但是宏观并不等于微观的简单的加总,因为宏观还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比方说,我们2008年面对微观实体的一些问题,宏观上启动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向前运行,随后逐渐把各个微观经济体卷入其中,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我们今年的思路会反过来,把精力放在微观活力的培养和保持、保护上。通过增强微观活力,每个微观主体都更加有活力,市场机制更加有效率,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的产出更加有保证,产出的规模、产出的质量、产出的品种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的稳定局面就得以形成。

在这里也需要跟各位观众分享一个观点,微观活力是要保证每个微观主体富有活力,保证我们的市场机制具备公平和活力。在公平和活力的市场机制之下,在每个市场主体都充分地活跃竞争之下,并不代表每个市场主体都会无风险在这个市场当中遨游。恰恰是公平,恰恰是竞争,才能导致我们微观主体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出现优胜劣汰以后,资源向更有效的主体转移,资源使用效率得到提升,宏观经济的稳定局面也得以创造和形成。

——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 当前, 排浪式的模仿性的需求基本上已经遇到拐点期。你说还会不会出现排浪式模仿性型的消费,肯定还有。但是从面上来看,从总体上来看,这种消费模式已经进入拐点期,未来这种消费的占比、消费的拉动会越来越小,而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将渐成主流。当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渐成主流的时候,如何来很好地搜寻到符合自己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商品就变成非常关键的点。而让老百姓去说出来究竟什么是我的个性、什么是我的多样化需求,恐怕这个责任如果转给我们老百姓以后,很难有几个老百姓能够清晰地说出自己的需求、自己的需要。那么这种情况下,就把老百姓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要,事实上转化为生产企业的供应或者生产企业的设计的创新、供给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是供给可能产生需求的时期 。当然,这个供给产生需求,不是靠推销,不是靠简简单单的关系营销,它所依靠的仍然是在从供给到需求当中的实实在在对消费者心里的揣摩,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对自己产品性能和外观形态的调整。也就是说,供给背后一定要带上创新两个字,才可能带动需求的有效扩大。

—— 以结构调整来促进总量平衡。 那么我们现在经常会说自己有多少过剩的产能,这个过剩的产能是怎么过剩(相对于需求过剩)。出现过剩产能以后怎么办,那么就要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要使旧的被沉淀到过剩产能部分的资源有序地从这些领域退出来,然后进入到那些新兴的更加符合大家消费需要、更加符合大家需求的领域里面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减少过量的供给,相应地增加原来不足的供给,从而在整个经济运行当中实现供与求的平衡。

这三点就是我们今年来实现上六个方面来采取的非常重要方法的基石。在这个方法之下,我们相应地在政策层面要制定好自己的政策框架。大家看出来,我们的目标非常的远大,我们的方法非常的精巧,那么在这个方法之下,我们的政策也要相应的有序、完整、有机推进。

今年在整个的框架领域我们可能有这样几点。

第一点是在财政政策方面,要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

积极财政政策主要表现为政策的扩张性。那么今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安排自己的财政赤字是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占GDP的2.1%提高到2.3%。

之所以有这么庞大的赤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面对经济形势的下行,面对调结构一系列工作的持续推进,那么我们政府手里必须要有相对充足的资源能够满足刚才所说的各项需要。第二点,我们要大量开展定向减税,全面清理收费。这种情况下也会带来各级政府收入减收。减收以后怎么办?事情还要做,支出还要安排,就暂时通过举债的方式来满足在减税和清费的过程当中所带来的收入的缺口。

但是看似1.62万亿的赤字规模,大家都觉得非常的庞大,其实这个赤字规模是我们一压再压的结果。而且从现状来看,赤字率从2.1%提高到2.3%,2.3%的赤字率水平在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当中我们应该是最低的。

全世界公认的3%的赤字率安全线,甚至大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更高一些,因为他的发展压力更大、发展空间更充足,在经济发展以后稍微高一点的赤字都可以在以后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大量财政收入的回报当中得到有效的平衡和补偿。中国不仅低于所谓的发展中国家的平均赤字率,我们还低于国际上发达国家所公认的3%的安全线。也就是说,今年的1.62万赤字率水平,对于中国来讲是完全可承受,对于经济运行的风险来讲几乎是没有风险的。

第二,货币政策今年将怎么选择?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 那么基本的政策取向是稳健型。那么稳健型背后的潜台词,我们可以理解为中性,也就是货币政策相对地仍然处于中性的水平。除了满足经济当中的交易和支付需要以外,货币政策不直接对经济发展环境形成刺激。那么,这个增速预定为多少?预定12%。但是我们也考虑到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局面,特别是一些资产市场当中所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12%的背后还留有余地。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比12%再高一些。而且国务院认为今年可以同时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手段来应对我们经济运行当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的风险。那么,这些风险中,有些看似是当前可以预测的,有些需要风险暴露出来再来进行应对的。

总体上采取以上的手段,一方面要把风险控制好,另一方面又要经济的运行效率提高起来,用报告当中话说,“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第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今年要做什么?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换句话说,在产业链分工不断完善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价值链的建设和培养。这是产业政策。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社会经济组织方式的重大政策,叫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报告当中是这样来描述:“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这就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非常重要的期许。那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后国务院用了一个词来概括,叫做“发展的巨大动能”。这个词,我相信也会成为2015年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因为“动能”这个词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至少出现了两次。待会儿讲到第二次的时候我们来共同来跟大分享一下什么是“动能”,“动能”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三、2015年改革的关键点和要点

接下来进入到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篇章,叫做“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这一部分主要谈谈2015年我们要做的主要改革包括哪些?这些改革怎么来做?用一句《报告》当中话来进行概括,就是“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强发展新动能”。第二次出现了 “动能”的理念,在这里我跟大家要分享一下“动能”。

什么是“动能”?也就是说能够使经济持续运行下去的能量源,它就是动能。动能如何来?从现状来看,动能主要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叫做“势能”转换为“动能”。 “势能”从何而来?从改善我们的国际分工地位,从提升我们价值链的高度当中来。中国经济要更加注重自己价值链体系的培养,更加注重在价值链体系条件下对国际分工体系进行改造、改革和完善。

第二,“动能”来自于我们很多的“反应能”。 所谓的“反应能”,打个比方,就是说如果我们人吃了饭,人就有了动能。经济其实也是一样的,经济的“反应能”来自于产业链的重组,来自于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来自于新的商业模式的培养,来自于新的社会经济组织方式的形成。新的理念,比如互联网理念,进入到我们社会主体当中以后,整个社会生产布局状况、企业的管理状况、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状况,都可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在种情况下自然而然产生了很大的“化学能、”“反应能”,这些“化学能”、“反应能”会继续转变为我们的“动能”。

第三,“动能”来自于“原子能”。 所谓“原子能”,就是每一个构成经济单元都不停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刚才的一句话来描述所谓的“原子能”也许更加准确,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可以说,“动能”这个概念并不是随随便便提出来的,其背后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是自成体系的。因此,要想成为我们的“动能”,我们在2015年要核心做好三件事。

第一,重视价值链的培养和国际分工地位的升级和调整。 当前恰恰是推动国际分工地位升级和调整的有利时机。

第二,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在整个社会当中去扎根发芽,形成更加高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形成我们的“反应能”链条。

第三,政府权力的进一步简化,进一步下放,进一步清理不必要的管制,为每一个社会经济构成单位、每一个人都创造更加好的生产和生活发展局面。

提出“动能”概念以后,接下来就是要实施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大家都知道,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对22个领域的重大改革都做了谋篇布局,这个谋篇布局在每个年度进行任务分解,到2015年我们的改革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第一点是政府要继续加强简政放权制度的改革。 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实现商事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工商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登记证、税务代码登记证今年要实行“三证合一”。同时还要清理和规范中介服务,重点是一些行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不符合国家发展的红顶中介尤其要进行清理。

报告在政府的简政放权当中说了两句非常经典的话,在这里也跟各位分享。第一句叫“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大道至简”是 指最终的道理都是非常简单。换句话说,我们对市场主体进行支持和管理,要采用非常简洁、公平、有效的方式去做,任何复杂的,增加了一系列的累赘,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表格的管理方式都是要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权力要被约束住,政府的权力要与政府的政策、目标相统一,政府不能在自己的权力体系下滥用自己的权力,“有权不可任性”,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政府的管制相应地放松,改变的是我们社会生产函数当中的计算方法,包括了计算的符号,也包括指数上的变化。在这里,克强总理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这句话里一个“减法”、一个“乘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完全符合我们的生产函数的设计,也完全符合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当政府的管制做了“减法”以后,就空出非常大的市场领域,降低了很多门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要素在新的机制条件下,能够倍增出许多生产的主体、生产的组织方式、生产的运行机制、产出的种类、产出的质量、产出的规模,所以能够换取我们市场活力。

第二是投融资改革。 投融资改革大家要注意两点。第一点,今年投融资改革的重头戏是要大幅放宽民间投融资市场的准入,要让民间投资要能够进入原来受到“玻璃门”或者“弹簧门”限制的领域中去。非常典型的一个方法就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简称PPP。第二点,在原来受到管制的金融运行形态中,投融资体制也将取得突破,比如PE私募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债权投资基金等领域都有望在今年取得较为明显、重大的突破。

。把不需要政府定价的价格进一步地放开,需要政府定价的价格进一步地管好,这就是我们价格体制改革重要的出发点。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我们要放开药品价格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联的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我们要把电力的输配价格管好,输配电价的改革今年要有序地管好,要让它既能够激发出生产效率,又避免形成不必要的垄断,又能够很好地支持企业的生产和老百姓的生活。从老百姓来讲,我们在今年生活当中重要的资源和能源,比如水、电、气,整个的价格体制将会出现“居民阶梯型价格”。阶梯型价格条件下,既满足社会高收入群体生活享受的需要,也满足低收入群体生活、生存的需要。低收入群体在阶梯型价格中一般都处在第一段价格中,第一段价格要比单一制价格条件下的单一价格还要略地低一些,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是有效的支持和改善。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简单地做一个概括。第一个方面是预决算公开。要让百姓知道钱花到哪儿去、花的情况怎么样。第二个方面是在税制改革中力争全面完成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我们的服务业的领域,比如金融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娱乐业都将从营业税状态转变成增值税的状态。建筑业、房地产业也将从营业税状态转变为增值税的状态。这是第二个非常重大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三方面是我们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要进一步确定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主体地位,同时对专项转移支付进行进一步清理和整合。去年专项转移支付下降了70多项,从220项下降到150项,今年还要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来进行专项转移支付的整合、优化和调整。第四个方面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向一般公共预算转移的资金量今年还需要进一步增长。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对老百姓生活的当期的补偿、回报要进一步提升。这是财税体制改革。

第五个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有非常多的亮点,在这里我只能择要跟大家分享。第一,民间中小型银行的建设。大家知道去年选择了五家,到年底挂牌的是“前海”一家,今年上半年这五家会陆陆续续地组建完成并且挂牌。在今年我们是不是还要选择几间来试点?报告是这样说的: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 换句话说,今年就真正成为民间资本中小型银行建设的起步之年。

第二,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深港通”试点我们可以通过“沪港通”来了解。还有一项是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我们原来只能是机构投资者在境外开展投资,个人只能去买机构投资者的基金份额,或者是委托给机构投资者来代做。今年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的管理逐步放开以后,我们想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股票、债权等这些活动或者是开展直接的投资都将受到一定程度地鼓励和支持。

第三,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后,上市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有利于各企业采用股权的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另外,对中小型企业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始开放,对中小型企业直接融资的结构、直接融资局面的放大,也是非常有裨益的。再接下来是我们要推进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信贷资产的证券化是有效地盘活金融存量的重要方式。对金融机构来讲,可以提高金融的流动性;对金融市场来,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对个人投资者来讲,可以使个人多一些重要的投资产品。这个方面来说,有利于当前社会各个主体对金融的需求。

第四,商业养老保险将享受一个非常重要的税收优惠叫“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也就是说,个人补充自己的养老保险时,当期的收入在不超过一定比例的条件下,可以暂时不交个人所得税。那么什么时候交呢?取得补充养老金收入时再来交税。大家可以想想,你现在的收入可能由多个收入来源的构成,我们退休以后的收入来源非常单一,就是基本养老金加上补充养老金。到那时候我们再去纳税,一方面起征点更高,另一方面税率可能更低,再一个方面我们收入的规模也大幅度降下来了。我们的个人所得税都是累进制的,收入降下来以后,税率水平自然而然也就降下来了。

第六个重要改革就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今年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组建试点;第二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起步;第三个方面,电力和油气体制要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当中,作为重点的模块予以关注和推进。

这是我们今年要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开放。今年要推进大量的开放工作,开放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外资;第二,外贸;第三,中国对外投资,“走出去”;第四,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或者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首先,我们来看看外资。 外资我们一方面 要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外商投资的目录要求要减少一半,除非明显违反中国的法律,比如说污染环境,否则我们进一步下降外商的准入门槛。另外, 在引进外资的时候,全面推行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管理制度,降低外商进入的政策壁垒。第三点 ,我们积极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就是在这个企业尚未进入之前是不是可以给他国民待遇,而不是他进入以后,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企业再去考察国民待遇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外资管理目录来讲,准入前的国民待遇提出了非常重大的挑战。第二个是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一般限制三点:第一点是什么样的资本不得进入;第二点是什么样的企业不得进入;第三点是什么样的管理或者是技术人员不得进入。负面清单当中没有列明的事项统统都是肯定清单、正面清单,就是统统都是可进入的。这就对负面清单管理提出非常高的政策水平的要求,没有一定程度的政策水平,我制定了一个负面清单,制定后如果发现漏洞百出,就会导致我们不停地修改负面清单。而按照国际惯例,一般来讲负面清单至少一年才能修改一次。美国是两年修改一次自己的负面清单。这种情况下,负面清单管理对政府提出很大的挑战,但是对市场大幅度地降低了门槛,更加有利于外资的准入。

第二是外贸。 外贸非常重大的亮点是我们原来出口退税由地方承担2.5%,中央97.5%。从今年开始,所有的增量部分,新增加的出口退税,地方一分钱不用出,出口退税100%由中央承担。这可以使出口企业尽可能快速而充裕地拿到出口退税额,更加有利于外贸企业在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是“走出去”。 我们要鼓励中国的企业在海外开展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以备案制为主的对外投资管理方式。另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这就是我们的外贸、外资和走出去。

第四是我们的全方位开放。 主要的着力点是三点。第一点是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建设,把中国跟亚洲和欧洲的国家进行了一个有效地连通,把海路和陆路进行有效地打通,要把经济要素至之间的流动进行有效地促进。此外,我们还要构建一些重要的经济走廊,比如说中印的经济走廊,或者是孟中印缅的经济走廊,都是我们支持的对象。

接下来在国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四个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发展水平和政策内涵。

四、相应的工作部署在经济方面具体化

再接下来第四个领域是我们要把刚才所说的第二个方面的总体部署向三个层面去进行沉淀,第四个方面是向经济层面来进行落实,也就是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些总体思路、总体政策到经济层面如何体现。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总体的要求: 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的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

对于经济来讲,我们仍然是以区间调控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管理方式,只要经济在合理的区间运行,我们就有序地去促进经济转型,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会体现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我们来跟大家一一列举。

消费的重点是,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这些消费的领域是我们进一步去完善、支持扩大的领域。而且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这些消费随着我们收入越来越改善,消费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但是市场上存在的显著的供给不足的消费,是因为供给不足才导致了消费不足。那么换句话说,要想改善,要想扩大消费,前提要扩大供给。而要扩大供给,前提就要有序地来扩张投资。扩张投资,就会使消费对投资的拉动、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有效的整合在一起。

第二,政府所主导的公共产品的投资。 今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是棚户区和危房的改造;第二个是城市地下管网;第三个是中西部的铁路和公路;第四个是内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这些领域,政府仍将进一步地加大投资。政府已经明显说了,今年铁路建设至少是8000公里,我们的相应水利投资也要达到8000亿元。中央政府今年要投出4776亿,比去年增加200个亿,但是要干的事情,我们刚才看出来,仅仅是水利一项在8000亿,4776亿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社会公共产品投资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基础的建设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这4776亿还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去做。报告当中明确指出,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要更大地激发民间投资的潜力和活力。

比方说,在农业领域上,要坚持“三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通过城镇化来解决城乡的根本差距,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持续而庞大的内部需求的支撑。新型城镇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一系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造,我们也要进行居住证制度的改革。居住证制度改革以后,老百姓的生活福利,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福利,主要跟居住证挂钩。居住证条件下,内嵌的生活福利与进城农民的市民化水平挂钩;进城农民的市民化水平与中央政府给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挂够,相应的就把责任、权力、老百姓的利益、政府的行政职能得以有效地分享。

第四,拓展区域发展的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的战略组合。 “四大板块”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三个支撑带”是第一“一带一路”,第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长江经济带。通过“三个支撑带”从而把“四大板块”之间有序地连接到一起,把经济要素在支撑带的内部之间的流动和组合的创新有序地激活起来。

再接下来提出一个新概念,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面向我们十年以后中国制造要出现一系列的提升,要改变当前中国制造低附加值的局面。怎么改变?要坚持创新驱动、职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

再接下来我们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是互联网跟什么结合,互联网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的结合,互联网与传统手工业的结合都叫做“互联网+”。在互联网的条件下,互联网一方面改变信息的配置,另一方面改变生产的网络,还改变着我们的流通体系和流通网络。我们耳熟能详的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在“互联网+”的战略中所包含。

第五,中小微企业。面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 报告提出的一句话令我们感到鼓舞和振奋。报告当中这样指出,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过去我们仅仅是通过环境的改善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现在不仅要改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而且要扶上马、送一程。对中小微企业创业以后的融资状况,产业政策的支持状况,相应的政府优惠政策的需求状况,也要进行一个有效地梳理,并且要进行相应管理上的调整,把它向前再推进一大步。

五、把相应的工作部署在社会发展层面进行具体化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叫“立国之道,惟在富民”。就是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把富民的理念放到了立国之道的基础上去论述,把老百姓的增收和个人生活和谐富裕放到了整个国家的发展目标上来进行论述。对老百姓的生活、人民收入增加、社会管理创新和保障都是非常有益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民生发展目标,并且制定了详细的推进措施,在这里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 要实现我们今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要把今年749万毕业的大学生有序地吸纳到我们社会各个经济组织当中,要让他们作为社会最短缺的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个人才的最大效率。

第二,加强社会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 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标准将再提高10%。过去我们的基础养老金是55元,今年将提高到70元。此外,还要推进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从省级统筹向全国统筹的进一步迈进。

第三,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此次报告那么明确指出,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教育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基础,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社会公平最大的基石。

第四,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 财政补助标准,将从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实现居民医疗费用的省内直接结算,稳步推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直接结算,既可以使大家避免先垫付后再报销的程序麻烦,也可减轻病人和家属巨大的医药费负担。而退休人员实行跨省直接结算,则是既满足了我国退休人员异地养老、专业化养老的服务需要,也将推动我国银发经济和养老经济产业的发展。报告还提出,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加这5块钱将全部用于农村地区,用于支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

第五,坚持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 相信很多观众也看到我国当前的环境压力,感受到我们当前非常有必要要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国家大的战略就是这样要求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这些情况都可以使中国的经济对环境的破坏进一步的得到控制,使经济的环境容量得到有效的扩充。

六、切实加强政府的自身建设

其实也就是把2015年的主要工作部署最终切实落到行动上,落到政府头上。报告明确提出,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注重什么,应该干什么。我认为其中重要的亮点是两点:第一点就是2015年的政府工作要坚持依法治国;第二点就是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主动预防腐败,打破权力寻租的怪圈。 这里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报告》当中对上述内容的表述,“政府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来对政府进行全面的高度的要求,提出了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四个政府”的理念。另外一项就是在预防腐败、防止权力寻租的方面,表述也非常的明确而且深刻。《报告》是这样说的,“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加强行政监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管。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很多观众会问什么叫做“权力寻租”?权力寻租的前提是政府有设租的能力,而政府的设租能力则主要来自于政府不合理的审批权,来自于政府不合理的管制权。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政府不合理审批、不合理管制、不必要的管理统统取消,需要整合的权力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此外,政府还要进一步降低社会的创业门槛,做好社会创业与政府管理之间协调平衡,从而使中国经济更加注重创新,更加注重竞争,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透明。

各位观众,相信大家已然明白,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政府建设,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中国社会环境的改善,都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命题,但是我们国家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善它,去实现它,去接近我们的最终发展目标。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字数不多,但是论述得非常全面,对我国的未来发展目标,对实现发展目标的路径方法理念,对路径方法理念向政策方面去落实的要求,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在2015年的主要动作,都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因此,我们可以相信在这份政府工作报告的统领下,在我们党和政府有效带领下,我们国家的改革,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老百姓的民生,必将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必将一步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谢谢大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前我国区域规划格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