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案例来分析说明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关系?

329日7点,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201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突破66万人感染新冠肺炎(仍然在增加),死亡3万多人(仍然在增加);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累计突破12万多例;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是意大利,达10023例。中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抗疫国际合作,已向8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应对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挑战,推动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月18日,中国政府向法国提供的援助医疗物资运抵巴黎戴高乐机场。医疗援助物资的外包装图案引人瞩目——一枚由中国篆刻艺术家骆芃芃专门设计的红色印章,寓意美好的凤凰与象征和平的鸽子飞翔在空中,护佑着中法两国国旗,北京天坛与巴黎铁塔相互辉映。印章还刻着两句话,一句是千里同好,坚于金石,意为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同心相印,情谊比金石更坚实。另一句是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言“Unis nous vaincrons”,意为团结定能胜利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表示,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法国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当前,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疫情形势严峻,中国也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此次中方根据法方需要,提供了医用防护口罩、外科口罩、防护服与手套。这是患难见真情的真实写照,也是中法友好的生动印证。

3月18日,由中资企业和华人华侨捐助给希腊政府的防控物资交接仪式在中国驻希腊使馆举行。仪式上,中国驻希腊大使章启月向希腊卫生部长基基利亚斯转交了物资捐助清单。章启月表示,这些物资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额温枪等抗疫急需物品。此次捐赠体现了在希腊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之际,中资企业与华人华侨回馈当地社会、服务当地建设、助力中希关系发展的友好情意,也是两国友谊的真实写照。章启月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两国一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眼下,希腊政府正在采取强有力措施遏制疫情蔓延,急需大量防控物资。中国政府已经决定援助希腊,相关物资将在几日内运抵希腊。

3月18日上午,塞内加尔卫生专家在华为(塞内加尔)公司视频会议室参加了由中国外交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举办的中非新冠肺炎疫情卫生专家视频会议。会上,来自非洲疾控中心,以及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肯尼亚、博茨瓦纳、塞内加尔、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吉布提、马里等20多个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卫生专家与中国卫生、海关等部门官员与专家就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新进展、病毒学和流行病学、临床救治和海关防疫经验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交流。

内加尔代表、该国卫生与社会行动部卫生应急行动中心主任阿卜杜拉耶·博索会后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效显著,中国专家介绍的经验很具借鉴价值,塞内加尔在防疫物资、治疗技术等方面需要中国帮助,我们将与中国保持密切沟通。

目前,非洲疫情防控形势趋于严峻,包括塞内加尔在内的多个非洲国家已向中方提出援助请求。据悉,中方紧急援助塞内加尔一批医疗物资近期将启运;华大基因公司将向塞内加尔捐赠500份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试剂;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宣布向每个非洲国家捐赠10万个口罩、1000件防护服、1000个防护面罩与2万个检测试剂盒;中方公司还积极配合塞内加尔政府在最短时间里,将中方援建的一座妇幼医院大楼改造为隔离病房。此外,旅塞华人华侨也积极开展爱心活动,广泛捐赠病床用品、口罩等防护用品。

根据中国外交部信息,中国政府已向巴基斯坦、老挝、泰国、伊朗、韩国、日本等国和非盟交付了医疗防护物资援助,向世卫组织提供2000万美元捐款,已宣布对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希腊、塞尔维亚、欧盟、柬埔寨、菲律宾、埃及、南非、伊拉克、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古巴、智利等几十个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抗疫物资援助,并支持友好国家在中国市场采购医疗物资。此外,中方还通过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国派遣医疗专家组、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视频会议等方式,对外分享中方诊疗和防控经验。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全球190多个国家、约70亿人口,我们因何而紧密相连、为何不该一意孤行,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时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6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新时期,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关于命运共同体的传统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化让"地球村"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让世界越来越平。不同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10月印尼国会的演进中郑重提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强调要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2016428,第22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新加坡举行。会议重点围绕今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筹备工作深入交换意见,气氛热烈友好,达成了广泛共识。与会高官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一致认为双方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国高官就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重点讨论了如何进一步落实好“2+7合作框架和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双方同意密切合作办好20169月在老挝举行的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和其他25周年纪念活动,推动双方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东盟方赞赏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本地区是重要机遇,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中方表示,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中方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各方一致认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01697,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领导人7日在老挝万象发表《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5周年。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已成为东盟国家各领域合作内容最丰富、成果最显著的对话伙伴。过去25年,中国东盟关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慢到快的成长期。未来25年,双方关系将进入不断提质升级的成熟期,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东盟各国赞成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这有利于维护东盟各国的自身利益。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国家之间冲突的根源。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4)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由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

5)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会各国就如何管控分歧、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问题坦诚沟通。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有办法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6)主权是构成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主权国家是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构成的,主权是构成国家最重要的因素。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在处理与东盟的关系上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益于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8)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通过深化海上务实合作,不断增进各方互信。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当前形势下,利用中国与东盟事务高官重要年度磋商机制,对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进行讨论,并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等做好准备。

2)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会上讨论了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落实“2+7合作框架问题、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问题、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纪念活动问题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双方正在逐步落实中国-东盟20162020年行动计划,探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

4)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南海行为准则可以速成,但因涉及多方利益,制订起来需要一个细致复杂的过程。同时,南海行为准则不能取代《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与东盟曾几度探讨过准则,但皆因受到干扰而终止。这说明,解决南海问题不非一帆风顺。

5)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区分事物的主流和支流。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双方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健康,主流是好的。但中国与东盟少数国家的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6)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基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确保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深化海上务实合作。偏离《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1.东盟各国赞成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这表明:

2.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是因为:

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我国坚定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

3.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材料充分表明:

4.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

我国与东盟各国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周边国家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中国是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5.与会各国就如何管控分歧、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问题坦诚沟通。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有办法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参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基础是:

6.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下列关于国家主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因素     主权和人权是辩证统一的,人权至上

7.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在处理与东盟的关系上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益于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说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B.中国与东盟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

8.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通过深化海上务实合作,不断增进各方互信。这有利于:

A.打击敌对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寻求战略盟友

B.国家实力增强,炫耀军事力量,促进世界和平

C.增强国家力量,主导世界格局,展示大国形象

D.综合国力上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

9.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当前形势下,利用中国与东盟事务高官重要年度磋商机制,对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进行讨论,并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等重做准备。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了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按客观规律办事

10.会上讨论了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落实“2+7合作框架问题、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问题、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纪念活动问题等等。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

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11.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双方正在逐步落实中国-东盟20162020年行动计划,探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这启示我们:

12.“南海行为准则可以速成,但因涉及多方利益,制订起来需要一个细致复杂的过程。同时,南海行为准则不能取代《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与东盟曾几度探讨过准则,但皆因受到干扰而终止。这说明:

13.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双方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健康,主流是好的。但中国与东盟少数国家的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表明:

A.矛盾次要方面影响主要方面,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支流  

B.共性与个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要反对均衡轮和一点论

14.《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基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确保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深化海上务实合作。偏离《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将会导致不良后果。这表明:

意识具有能动性性,可以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15.我国采取强有力防控措施有效阻遏了疫情向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蔓延,我国公开透明地发布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甄别出病原体,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一系列举措彰显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速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做出的努力符合中国首创的______理念。

16.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广泛传播,中国目前已经从一国救一市(武汉市)的模式,切换到了一省救一国的模式,各省医疗队和物资接连出发,先后应援巴基斯坦、意大利、伊朗等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说,疫情面前无国界,病毒才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由此可见: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③没有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④中国努力在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17.近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快速扩散。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欧洲呼吸学会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进行视频连线,向欧洲呼吸学会介绍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经验。这表明:

1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享共赢,是我国为促进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下列行为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向而行的是:

①美媒《华尔街日报》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布歧视性文章“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

②蒙古国向中国捐赠3万只羊,巴基斯坦拿出全国医院库存的口罩提供给中国

③美国某些政客攻击中国防疫举措,妄称“方舱医院是集中营”“封城是限制自由”

④意大利紧急求助后,中国克服困难,向意方提供口罩等医疗物资援助,并派出“川军”医疗小组赴意协助抗疫。

防疫要勤洗手!秘鲁却有300万人无法获得安全用水,800万人无法获得完善的卫生设施。当地居民如今非常担心自己会感染新冠肺炎。回答56题。

A.全球的贫困现象都是由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B.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

C.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却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D.只有实现世界和平之后才能彻底消除贫困现象

20.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

①秘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②秘鲁可以借鉴他国优秀经验

③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④和其他国家通力合作,依赖别国救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周一表示,由于新冠病毒已在众多国家发酵,“一场全球性流行病的威胁已成为现实”。他敦促所有国家采取全面的战略控制局势,并称这将是史上首例能被控制的全球性流行病。回答2122题。

21.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

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③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④坚持交流借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23.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盟方赞赏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本地区是重要机遇,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中方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2年签署,是中国与东盟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宣言》已将制订南海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目标,双方也就此举行了相关工作组的磋商会。中方对条件成熟时探讨制订南海行为准则持开放态度,愿同东盟国家积极推进落实《宣言》进程,开展务实合作,同时着手探讨制订南海行为准则。但时至今日,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严峻,此时制订南海行为准则远够不上是条件成熟之时,因此现阶段只能是探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为共同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几点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制定南海行为准则

24.20147月,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到了中国方案”“中国方案以其巨大包容性、普惠性而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响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中国努力倡导并带头实践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国际治理贡献了更多和谐共生的动力。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大综商品价格震荡、贸易投资低迷的表象之下,增长模式、动力来源、治理结构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来自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国家与弱势群体的呼声值得重视。与此同时,地区热点不断,地缘政治因素凸显,气候变化、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突出,更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性和不确定性。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践行经济全球化“中国方案”的重要典范,对于破解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境,塑造更健康的经济全球化,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会带来一种全新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新秩序、新格局。

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方案如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4分) 

材料二  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1118日在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就经济全球化问题发表了重要主张,认为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习近平主席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两次重要演讲中,集中阐述了亚太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以“四个促进”指明了亚太经济发展的行动方向——促进经济一体化,建设开放型经济;促进互联互通;促进改革创新;促进合作共赢,深化伙伴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方案”对亚太经济走出低迷的意义。(1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核安全离不开每一个区域的安全。作为地区重要国家,中国也在充分发挥地区作用,努力为本地区搭建一个可靠的核安全治理环境。中、日、韩三国将建立合作框架,承诺在地区核安全标准、区域应急响应机制和监管能力等领域开展合作行动。从自身到国际,从合作到分享,在参与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进程中,中国始终与世界同行。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进程。核能事业发展不停步,加强核安全的努力就不能停止。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核领域全球治理,同各国携手合作,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 2016114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声明指出,中国奉行“性、协调、并进”核安全观,其内涵核心为“四个并重”,即“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它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国际社会和中国核安全发展经验的总结。声明的发布,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确保核安全的高度重视。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提升全社会的核安全文化认知水平,对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如何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

26.材料一:20203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介绍,截至32日,共有62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向中国捐赠口罩、防护服等中国急需的疫情防护物资。马朝旭表示,患难见真情,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绝不是孤军奋战,国际社会以不同方式给予中国许多宝贵支持。这为中国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眼下,中国正通过多项举措助力全球抗疫斗争:以视频会议等形式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交流疫情防控和诊疗经验,向有关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向世卫组织捐款,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防疫物资援助……中国人民深知:疫病面前,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1)面对疫情的挑战,各国要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我们青少年怎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3.1)①贸易、资本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东盟各国应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创新贸易方式,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创造条件加快对外投资力度。②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各国应充分鼓励本国企业主动走出去,促进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倡导开放型经济发展。③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各国应该互通互联,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优势,形成一套引领全球跨境电商发展的管理制度,共同迎接挑战,实现趋利避害、多方共赢。④各国要彻底摈弃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益相同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制订“南海行为准则”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东盟各国的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为解决南海问题提供了必需的要素,不仅有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便于有效落实各方达成的共识,有利于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各国在谋求本国经济发展时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解决地区冲突创造条件。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各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共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④主权国家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有利于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4.26分)(1)解析:本题属于政治生活措施类题目。问题虽未直接限定答案范围,但从设问的落脚点上可以看出,本题的答案范围应该在“当代国际社会”。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方案”如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可以分解为“如何促进世界和平”、“如何促进世界发展”两个角度思考。从材料可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中国方案”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时代主题,这是本题总体观点;再结合材料信息,分别从“促进世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两个方面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①“中国方案”表明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或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②“中国方案”符合发展的主题,(1分)有利于破解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境,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2分)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各国互利共赢、推进世界经济发展(2分)。③“中国方案”倡导并实践合作共赢、共商共享共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符合和平的主题,(1分)有利于各国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2分),推动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2分)。(如果考生回答下列观点可分别给2分。如:“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进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解析:本题要求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方案”对亚太经济走出低迷的意义,属于意义类题目。解答本题时,可以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方面内容,结合“中国方案”的内容,具体阐述即可。

参考答案:①促进经济一体化,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重振亚太经济。(3分)②促进互联互通,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进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3分)③促进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有利于增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促进各国平衡、稳定发展。(3分)④促进合作共赢,深化伙伴关系,有利于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刺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以促进亚太经济的复苏。(3分)

25.1)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有利于消除核恐怖主义根源,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加强国家之间在和平与安全领域合作,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的国际环境。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④各国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符合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宏观调控,为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②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既重视经济功能也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③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重视人文关怀。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为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建立和完善我国核与辐射安全法律制度,强化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⑤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总结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借鉴国际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核能核技术利用安全机制。

26.1)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各国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不仅需要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2)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理念。这一理念既是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是对我国内政外交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而推动构建,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维护全球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此,本文主要探讨的价值理念与构建路径两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由此看来,是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人类世界的理想发展图景,旨在超越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和观念冲突,寻求普遍的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达成价值共识,从而实现人类的永续生存和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研究中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其何以可能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作为最大现实的国家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元,国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利益、价值观的差异甚至冲突。要回答上述问题,就要弄清什么是及其存在的条件。荀子在论述人和动物的区别时说:“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里的“群”为词类活用,即名词用作动词,意为形成一定的社会组织。在荀子看来,人能够组成社会,动物却不能,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人是社会性动物,是在一定的“群”中活动的。这个“群”,就是人的。人类自诞生以来,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群”。家庭是最小的“群”,家庭扩大而有家族、宗族,部族、部落,还有族群、民族。进入文明社会后,又产生了阶级和国家。成员长时间在一起生产、生活,形成共同利益的同时,也形成对环境、自身的共同看法和思维方式,构成对共同利益的观念表达——价值观,并由此形成对生活于其中的的认同。

2011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强调:“要以命运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的组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共同利益,二是共同价值。反过来说,一群人只要有了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就可以形成一个。如此看来,国家之间利益、价值观的差异甚至冲突,并不否认共同利益存在以及达成某种价值共识的可能。这就是在世界范围构建的可能性。

就现实而言,一方面,全球性问题导致共同利益在不同国家之间形成。全球性问题由来已久。工业化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各个国家独立发展的封闭状态被打破,几乎所有国家都被纳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摆脱与世界的联系而孤立存在。“冷战”结束以来,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科技革命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不同国家间的交往更加频繁,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各国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高,“蝴蝶效应”越来越成为常态。一个国家出现的问题,无论经济的、政治的,还是文化的、生态的,都有可能迅速传导到其他国家,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近年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推进,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又有许多新的全球性问题产生。正如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所说的,“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尽管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正在加速推进,各国之间相互联系与依存也在日益加深,但是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仍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较为突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贫富分化渐趋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和气候变化等威胁持续蔓延,这使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这些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挑战,成为推动构建的世界背景和现实依据。在新老全球性问题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各个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论实行怎样的社会制度,都密切联系、休戚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也就是说,单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单个国家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利益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边界”,损害他国及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就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维护他国及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需要各个国家从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成为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这是有可能形成的根本依据。

另一方面,在面对共同的问题、应对共同的挑战中,在一些基本方面达成价值共识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普遍要求。李德顺教授认为:“是人类主体的一种具体形态。当以人类整体为主体来看待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价值,面对这个层面上的所有问题,就形成了的观念。”尽管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不同,并有着各自的利益和价值观,但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面前,各个国家需要从各自的国家主体立场转化为人类主体立场,即不能只看到本国利益,还要看到别国利益,进而形成这样的共识:你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我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没有各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换句话说,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要把人类的利益置于各自国家的利益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阐释理念,引用了大量中国古语,彰显了中国文化精神。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构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王义桅教授认为,构建理念吸收了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20世纪90年代,哲学家张立文先生有感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的巨大变化,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敏锐洞察世事的基础上,创立和合学。他认为,人类面临着生态危机、人文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和价值危机等“五大危机”,提出化解“五大危机”的“五大原理”——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和合既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智慧,对于构建有着诸多启示。

第一,坚持“和而不同”,承认多元价值的合理性,反对单一主体思维和霸权主义。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是相同事物简单的同一,“和”则为不同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和”与“同”的不同在于,“同”不能容“异”,“和”不仅能够容“异”,而且以“异”的存在为前提。用价值哲学的话语来说,“和而不同”主张多元主体、多元价值和睦相处,反对单一主体思维。李德顺教授提出,“在现实生活当中,人的主体层次是多元的,每一个层次的人都是主体形态的一个层面或一种结构”。多元价值主体、多元价值共存有着天然的合理性,处于较高层次的主体,不能替代较低层次的主体,也不能消解他们的价值;处于“强势”地位的主体,不能替代处于“弱势”地位的主体,也不能消解他们的价值。也就是说,任何主体都有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选择的权利。单一主体思维主张以一个主体抹杀其他主体的权利,用这样的思维处理国际关系问题,就会导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之相反,坚持“和而不同”,承认多元价值的合理性,就意味着承认所有国家主权平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先进压制落后。这样看来,承认所有国家都平等地拥有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构建的基本前提。

第二,用“融实和合”的办法化解矛盾。当今世界,国家之间、民族(族群)之间、种族之间、宗教之间冲突不断,动乱、战争的根源依然存在。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处理矛盾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办法。一种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他,或者一方吃掉一方,或者两败俱伤;另一种是有你也可以有我,也可以有他,通过妥协和包容来化解矛盾。许多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任何单边主义的做法都无益于矛盾的解决,只能是“火上浇油”。解决问题亟须转变思路,“融实和合”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张立文先生认为:“融实而和合是打开的一种智慧,是化解人类生存厄运的一种武器。”世界是“多”,不是“一”。和合学强调多元、包容,主张和合多元冲突。正是这样一个新的“和合体”。只有尊重他者,求同化异,才是构建的现实路径。

第三,坚持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达成价值共识。利益看得见摸得着。如果说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各个国家在利益问题上比较容易取得共识的话,那么在价值问题上,由于固有价值观不同,很难达成共识。同时,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价值观与利益并不总是一致,有时甚至处于冲突状态。缺乏价值认同,即便有再多的共同利益也难以形成稳定的。这是构建的复杂性和难点所在。当今世界,有的西方发达国家把自己的特殊利益视为人类共同利益的同时,还凭借实力和强权把自己特殊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强行向他国推销。但是,这些观念和制度看似大行其道,实则并无共同价值基础。所需要的价值共识,是世界各个国家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它的达成不能靠实力和强权,而要通过对话和协商,建立起一套能够为不同国家接受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这就要摒弃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由各个国家基于自己的文化精华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在充分尊重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达成一定的价值共识。

   (作者系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高级编辑)

}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复习

热点命题解读6【加强国际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训练

【国际交流与合作类素材必答知识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

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4.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5.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青少年要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关心世界的发展,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而努力。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世界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4)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

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5)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7)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机遇。

(1)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努力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

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在国际合作中,我国树立了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5)我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6)我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合案例论述法的基本价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