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密宗到底是怎么样的?谢谢!

禅修和密宗禅修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方法。谢谢你。

  不要听信任何诽谤离间的话语,密宗显宗都是好事,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密宗修行需要传承,所以密宗的各种修行方法一般在汉地难以找到,修行密宗需要很大的缘分,如果没有修行密宗的缘分,千万不要盲修瞎练,以免走火入魔。

  显宗打坐,可以从基本坐姿训练开始,打坐时可以修行安那般那法,不过这都需要名师指导,如果没有名师,可能修行很久都毫无效果,建议做好心理准备,修不好不要发脾气。

  修行想要有好的老师需要你有很好的恭敬心,佛法一切从恭敬中求,佛菩萨看到你修得好了,自然就给你安排好的老师,这个靠谱。

  还有一点,你有问题在网上问可以,但是不要太依赖网上的人的话,因为网上的人比较胆大,敢诽谤佛法而同时又说佛法,自身也未必有多大修持,因此网上给你的回答,只能当做参考,修行还是要靠自己!别把网友当成了真朋友!

  好好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宗与密宗的区别,净土宗与密宗的比较

  净土宗、禅宗和密宗的区别

  世人只知道世上有佛教,很少有人知道佛教有分若干分派, 下面就佛教的禅宗、净土宗和密宗之间的区别做下介绍:

  佛教本无门派分别,但在度众生中,因众生根器不同,产生了教法的不同。不同的教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就形成了自己派别。我们常知道的佛教法门派别有:禅宗、净土宗和密宗。三教本源,同归一处。因教法不同,随立三门。

  禅宗和净土中有何不同?禅宗度的是天上飞的,净土宗度的是地上走的。所谓天上的,是根器大利的众生,他们悟性较高,不着于有,不执于相,一点即通,立处空中。本性飞翔类,自由洒脱,不拘层次道路。因人指引,立时入道,迅速成佛。净土宗接引的是地上走的众生。地上走的众生需要有道路,没有路他们不知道如何回家。他们不像天空中的鸟儿一样,可以直接直走直线,以最快的速度走最短的路到家。他们必须有条路,有条确定的路,一步一步的回家。假如你不给他们路,甚至不教给他们走,他们都无法回家。他们必须持着“有”回家,不能顿入“空”到家。他们必须以有为修,不能直入空中。他们需要戒律、方法、道路,需要忍辱、精进、禅定等台阶,他们不能直接飞过去。在去佛的道路上,他们是行走类的动物,不是飞翔类的动物。这是净土宗和禅宗所接人的不同。

  那么密宗和禅宗有何不同?本质相同。只是一个隐,一个显;一个拆掉了所有的门,在广阔的宇宙中教;一个却拉起了帐篷,盖起了房子,甚至拱起了密室教。谁是密室?心是密室;谁是天地宇宙?还是心。暗小如密,大显如宇,所言皆心。因为都是讲心的,所以密宗和禅宗完全一样,没有本质差别。即使没有本质不同,为什么密的却要隐秘;而显的却要大显呢?还是因人的根器不同,为“信”故而成隐显。

  三宗教人,都向心归。禅为去相,去相到心;净土去污,去污见心;密护心法,护而见心。三教别法,同说一心。三教如同三条河流,虽发源地不同,但入海时仅有一个入海口,这个“口”就是相和离相。要想成佛,必离相,必不能着。着相就像堵住了河流的入海口,那河流没进入大海啊。所以不管哪门所教,要想成就佛道,最终必须来到相和离相之教上,否则,无道可教,无佛可成。见相离相,是佛;见相不离,是着。无论哪门之修,最后,请从相上离去,请从相上见佛。但记住,没相佛不显,没佛相何在?相即是佛,佛即是相,相佛不二。

禅宗、密宗、净土宗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没有本质不同,只是修行方法不同。可谓殊途同归。

  禅宗,密宗,净土宗同属于大乘佛教。相对于密宗,禅宗和净土宗又属于显宗。

  佛教密宗起源于印度,八世纪时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宗派祖师传入中国,并传唐僧一行。僧一行从此修习传授形成中国密宗。

  密宗在汉地也叫“真言宗”,最突出的特点是念六字真言,就是“唵嘛呢叭咪吽(OM MA ?I PAD ME HUM)”,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源于梵文,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密宗以密法奥秘,要经上师亲自灌顶,经上师亲自授三昧耶戒,并持执不怠,不经传授不得互相传习及显示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密宗以十善业为根本戒,以慈悲为发心的基础,以深发大悲平等普度一切众生为修行的无上法。以成就圆满佛果,能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为修行的目标。

  佛教禅宗和净土宗都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佛教宗派。虽然禅宗以来自印度的菩提达摩为东土初祖,并以菩提达摩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但真正为禅宗开宗立派的是禅宗六祖惠能,因此,禅宗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教派。

  “禅”的本意是“思维修”,即通过一定形式(主要是坐禅)的修行,以达到领悟或觉悟的境界,即见性成佛。禅宗虽然以“禅”为名,但并不拘泥于坐禅,认为佛性是众生本就具有的,不是外来的。修行的目的只是明了本源,领悟佛性,就是佛了。至于修行的方式则不是关键。即所谓“一念迷即众生,一念悟即佛陀”。

  同时,早期的禅宗不念经,也不拜佛,“不立佛殿,唯树法堂”。到宋代时,禅宗与净土宗结合,禅宗和尚也拜佛、念佛了。

  至于净土宗,则产生于东晋,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目的的宗派,以称念佛名为主要修行方法,希望藉着弥陀本愿的他力,往生于西方极乐净土,所以又称为念佛宗。《佛说阿弥陀经》中说,“由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彼间有佛,号阿弥陀。”该世界“无有诸苦,旦有诸乐,故名极乐。”这个极乐世界美好异常,各种宝物到处都是,土地自然生长没有稻壳的香粳米,没有疾病,没有痛苦,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极大丰富,所以人人向往。要去这个“极乐世界”也极为简单,只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事,常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行,死后就能去。

  正是由于净土宗的修行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方法简单易行,因而迅速推广,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到唐朝后期时,已经是中国一个极大的佛教宗派了。到宋朝时,禅宗与净土宗结合后,提倡“禅净双修”,便一直延续到现在。禅宗寺院与净土宗寺院已经难以区分了。

佛教所谓的禅宗和密宗有什么区别?

  密宗起源于印度,禅宗是真正的中国创造。禅宗的始祖正常来讲应是六祖慧能,但说是一祖达摩的也有。密宗呢,从传统佛教的观念,在释迦牟尼涅槃以后,在印度的佛教中出现了一位名叫龙树的菩萨(也有说叫龙猛菩萨),他打开了释迦牟尼留在南印度的一座铁塔,取出了密宗的经典,从此,世界上便有了密宗。

禅密,都是一次教完的。兴趣在大脑和心脏,情况没有什么不同;从最好中求最好,享受最好的点。开悟是不断的,而神秘总是在争鸣。受限于根机,你无法实现同样的事情;谁能解决争端?然而,有很多人是因为他们指的是月亮。正如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所讨论的,那些虚心学习的人在开始时没有真正的兴趣。在基本辨析中,首先要简化两个原旨:

(1)禅原旨,对应般若波罗蜜多。

达不到这个目标的人,可以坐上几千年,甚至有力量表现自己的沉默,这是不地道的。

(2)密宗的宗旨,对应金刚帕拉米塔。

达不到这个目的的人,不管他们持有什么秘密法术,都能驱鬼服神,甚至有飞升肉身的效果,都不是正宗的。古云;“不要占它的便宜,而是在它的最后;一平方英寸的木头可以让它比岑楼还高。如果目的不明确,或者表现出不同意见,或者吹嘘自己的神性体验,那永远是分支的终点,只会增加戏剧理论。真正的学者应该知道选择。

佛教所谓的禅宗和密宗有什么区别?

  中国大乘佛教八宗是律宗、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 佛教八宗偈诵: 富密贫禅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 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此偈简单叙述中国大乘佛法的八个宗派 - 密宗,禅宗,净土,唯识(法相) ,嘉祥(三论) ,华严(贤首) ,律宗及天台宗。 八宗修学各有其特色:密宗仪轨繁复,修法须备佛像法器,金银珠宝,故称之为“富”。禅宗只须参话头,万事皆抛,什么都不须要,故称为“贫”。净土一句“阿弥陀佛” 随时随处可修,故曰“方便” 。唯识名相繁复难学,须耐得住烦。嘉祥宗研究空理,华严为传统八宗之首,律宗着重戒律,天台将经论分门别类以利修学,特种义理组织。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个宗派修学都可以成就,为便于初学记住这八宗,故有此偈。 此外还有两个小乘宗派。即小乘空宗成实宗,小乘有宗俱舍宗。共成十宗。 1,俱舍宗,以世亲菩萨造的俱舍论为主,发扬诸法的有谛,阐明无我之理。认为宇宙间的业力不灭,所以万法皆是实有。至于人,则系诸法的假和合而成,所以在诸法中,实无有虚妄的我,这法有我空的看法,便是本论的主旨。本论主张以无漏真智,观四谛之理,而证涅槃之果。始祖:梁武帝时真谛三藏。

  2,成实宗,以诃黎跋摩法师的成实论为依据,发挥人法二空之理,立我法二空观以断除烦恼及所知二障,人法既空则世间万有悉归于涅槃寂灭之境。始祖:姚秦时僧睿等。 3,禅宗(又名佛心宗),以不著言论,不立文字,偏重修心,以心传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教义。在印度以摩诃迦叶为始祖,在中国以梁武帝时达摩为始祖。

  4,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对宇宙万象都用三谛说明。讲修持要断三惑,故立一心三观以断惑。此宗肇始于北齐慧文,而集大成于隋之智顗。

  5,华严宗(又名贤首宗)以华严经为依据,显示法界缘起,十玄六相的妙义,表现事事无碍,相融相即的旨趣。始祖:唐初杜顺和尚。

  6,真言宗(又名密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真言秘教为依据,以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四曼(即大、三、法、羯四种曼荼罗)及三密(即身口意)为教义,谓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始祖:唐玄宗时善无畏及金刚智。

  7,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唯识宗、相宗、有宗),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及成唯识论等为主要依据,其教义为宇宙万有,悉为识所转变,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晓得了一切事物的实相,就可以转识成智而入佛智。在印度以戒贤大师为祖,在中国以唐时玄奘三藏为始祖。

  8,净土宗(又名念佛宗、莲宗),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为依据,教人起信发愿,以念佛为行持,以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受阿弥陀佛的教导,寿命无限,直到成佛为止。始祖:东晋时慧远大师。

  9,律宗(又名南山宗),以五部律中的四分律为依据,主张遵守释迦牟尼佛所制定的戒律来节制日常的思想行为与观念,久后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就可以证得佛果。始祖:唐初终南山道宣律师。

  10,三论宗(又名法性宗、性宗、空宗、般若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理论根据,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皆无固定的自性,是随关系变动的,所谓缘生的,因之说“自性本空”。主张理解佛理,使内心解脱流转,证入真空本性。始祖:东晋时鸠摩罗什。

  附注:释尊说法,皆随众生根机,方便立说,初无所谓宗派。大法东来,中国后世学者,见佛法如汪洋大海,为便利修习计,各择一条道路,以求专精,于是乃有各种宗派之形成。

密宗佛教和禅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常常有一语点醒梦中人之势。

  密宗:智慧与方便合一,修行过程从浅入深,环环相扣,能够即身成佛。

  其实在根本上来说,二者是一样的,只不过方法与风格在外观上看起来有所不同。禅宗朴素淡雅,从一开始就讲究不着相,甚至有丹霞禅师烧佛像取暖的公案。

  密宗的外观就比较复杂,有各种各样的本尊,有的花团锦簇,有的三头六臂,面目狰狞,茹毛饮血,实际上都有其象征意义,大慈悲含藏于内。另外密宗有各种复杂的仪轨,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坛城,皈依境,贡品,需要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才能做到,有“穷禅富密”之说。

  总而言之,核心内涵是一样的,都是佛陀的珍贵教法,只是外观不一样。

  这个问题很大,本人所知甚少,所以只能简单说这几句,楼主可向其他善知识多多了解。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92741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深圳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

密宗,或称为真言陀罗尼宗,或称为密乘,传说是龙树开南天竺铁塔,取出秘密经典而传出来的。事实上,自龙树以来,流行的大乘经典中,就杂有密乘的成分(密咒),但独立而成立所谓密宗,则是远在龙树之后的事。

在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入此土。斯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弘一法师曾言『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

密教是以『三密』为宗,行者依三密而修行。所谓『三密』即身、口、意三密也。就佛而言,就是手印、真言、意观;就众生而言,则是身、口、意三业。『三密加持』则是以如来之身密、口密与意密加持,令众生身业、口业与意业清净,也就是转众生『三业』成『三密』。进而言之,即是行者手结契印,以除身体作之罪业;口诵真言咒语,以净恶口所造之罪;意则藉各种观想次第,住观『空性』,以消意念之非。同时以大悲菩提心愿六道众生同入毗卢一真法界,达到心、佛、众生圆融平等的境界。是故密教『密』在依三密而修实际事理之『密』,而非神秘不可说之『密』也。

}

显宗密宗密宗、显宗、和禅宗都是没有分 别的吗????

答: 简单地说是这样的: 首先,应该有一个概念上的明确,那就是,密宗和显宗属于藏传佛教,而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密宗属于什么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