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顾能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亏钱”吗?

近年来,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累积,人们的投资理财意识也在不断上升,2019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牛市,资本市场的红火带动了公募基金的大爆发,不少投资者借“基”入市。

但是今年春节后,市场进入调整震荡期,不少投资者打开基金或者股票软件看着满屏的“绿光”不禁懊恼失意,而且即使在年股市大年,基金盈利者众而基民赚钱者微。有何方法可以穿越牛市熊市而得到长期的价值回报?如何破解基金赚钱而基民亏钱的行业怪象?

坚持资产配置和长期投资可能是比较好的答案。在拥有十六年财富管理从业经验的行业老兵恒天基金金融顾问中心负责人王岚看来,资产配置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大的价值是能够减少资产净值的波动性,并且分散投资风险。

她认为“基金赚钱而基民亏钱”的行业现象背后是基民们以炒股票的心态去炒基金,而选基金,最关键是投资者必须了解、认同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与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信任,才能安心长期持有,最终让基金经理的专业价值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

资产配置可以减少资产净值的波动性

投资者在做投资的时候,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市场波动性,这种波动性在王岚看来是市场与生俱来的特质也是潜在风险的来源,每个投资人都无法回避。

“如果我们想长期投资下去,就必须得找到一种应对(市场波动性)的方法,而资产配置对投资者来说很重要的价值是它既可以减少波动又能分散风险。”她说道。

首先,资产配置从长期来看可以减少波动,但她也坦言:在股市各指数直线拉升的快牛市里,其实资产配置有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短期赚钱能力。

她以去年的A股市场为例,去年的7-9月份A股市场进入震荡期,之后四季度到今年春节前连续几个月的指数大涨,要论赚钱效应,不做资产配置或许比做资产配置好。因为如果投资者全仓买入股票多头,尤其是“抱团”股,那么赚钱会更快。如果做了资产配置,分散到了其他策略和资产上,当时来看会觉得股票仓位不够满,涨得不够高。

但事实证明,今年春节后市场调整时,满仓多头的下跌幅度较大,如果投资者坚持了资产配置策略,其下跌幅度会小很多,如果资产配置做得好,回撤幅度可能比市场回撤幅度减少2/3,甚至有些特殊策略还有可能盈利。由此来看,资产配置在长时间内可以减少股市波动带来的干扰,降低波动性对投资人所带来的“惊喜或惊吓”,投资者就能“拿得住”,也就有可能获得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财富效应。

资产配置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分散风险,王岚表示,资产配置通过分散资产的类型与投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来源,但如果基金经理操作不当,也可能会有更多的亏损来源,这就要考验资产配置里投资策略和资产搭配的相关性,以及挑选基金经理的能力。

总体而言,从长期来看,资产配置拥有分散风险、减少波动性等优势,坚持长期投资能够创造更多的收益价值。

辨识宏观周期和资产相关性是关键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国民理财意识的觉醒,普通投资者对于“资产配置”早已有所耳闻,但是大多数仅停留在知晓概念的状态,不知道该如何具体开展资产配置,以及应用哪些工具来进行配置。

在王岚看来,做资产配置首先要基于对宏观周期的辨识,来选出景气资产进行超配,对相对不景气的资产低配;其次要根据投资者自身的状况,比如风险承受能力,对流动性、收益性的要求,投资经验等进行投资产品组合,这个产品的组合其实就是资产配置。

在如何判断宏观经济周期方面,王岚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她将经济周期比喻成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春天对应的是复苏期,夏天是过热期,秋天是滞胀期,冬天则是衰退期。

人会在不同的季节里穿不同的衣服,对于投资而言,其实也是运用不同的大类资产去做相应投资。因为在每个经济周期之下的景气资产也就是说赚钱的资产是不同的,亏钱的资产同样也是不一样的。

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和全球的其他主要经济体都已进入到复苏期,在复苏期阶段,景气资产应该是股票类的大类资产,债券类资产相对较好,持有太多的现金则不太理想。

随着经济运行时间的推移,到了夏天的“过热期”,在此期间,债券可能就不再是一个景气资产,因为在过热期,各国央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纷纷进入加息通道,在加息周期里购买债券类资产,收益相对不高,且伴随着波动风险,因此持有债券类资产在过热期不太合适。那么什么样的资产在“过热期”是景气资产呢?王岚分析道,在过热期通胀率通常比较高,在此阶段,所有的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通常会走高,大宗商品类的资产会是一个相对景气的资产,股票类资产也可以投资,但是已经不像复苏期那么景气了。

除了判断宏观经济周期以外,在资产配置过程中,投资者的自身状况与投资偏好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王岚介绍,恒天基金会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对流动性、收益性的要求和投资经验等条件,进行投资产品组合。

她总结道,恒天基金帮助客户做资产配置,是结合宏观周期以及客户家庭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投资方案。并且,这个方案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宏观周期和客户自身的变化来进行动态调整。

要做到这样专业的资产配置方案,离不开专业的资产配置专家团队,据王岚介绍,恒天从2017年开始倾力组建起资产配置专家团队——金融顾问中心,这支团队平均从事金融工作的年限在11年以上,40%的团队成员曾经就职于银行,26%曾就职于财富管理公司,19%曾就职于券商或期货,13%曾就职于公募或私募基金公司。他们全部具有基金从业资格,其中有60%的人通过了投顾资格考试。

王岚表示组建这样一个专业的金融顾问团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公司的理财顾问进行专业赋能,促使理财顾问持续提升专业性,增加金融服务技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资产配置服务。

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和理念

2020年A股经历了一轮牛市,伴随着权益类资产爆发式的增长,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在去年也历史性地突破20万亿,据统计,去年各类基金整体合计盈利逼近2万亿。

资本市场的红火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借“基”入市,不过牛市之中也并不是人人都能赚钱,根据支付宝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基民报告》的数据,从2006年到2020年这15年间,偏股型基金的累计涨幅达到了1295%,年化收益率则超过19%。

但很多新基民却并没有赚到钱,截至2018年,仅有41.2%的投资者从投基金以来是盈利状态,而投资盈利超过30%的投资者仅仅占6.5%。

王岚分析称这种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的“行业怪现象”背后主要是因为投资者频繁交易买卖,基民们以炒股票的方式去炒基金。“很多基民在刚开始接触基金时会觉得买完这个基金之后它就应该赚钱,如果不赚钱就立马换下一只基金,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买这只基金,这支基金是什么样的风格,投资理念是什么。”

那么如何在多达几千支的基金中选中“心仪”的基金并让其给自己带来长期的投资收益呢?王岚首先建议投资者选基金的时候要看其长期业绩,“评价一支基金至少要看它三年甚至是5年以上的实盘业绩,并且要看它在不同时间段(牛熊震荡市)的业绩表现。”

比如2017年的小牛市,2018年的熊市,2019年高低波动市,以及去年的7月份前后这些不同时段,它是否能在支偏股型基金中排到前25%,如果在各个时段都能排到前25%,那说明这只基金有穿越牛熊震荡市的实力,而不仅仅是运气。

在筛选好了业绩较好的基金后,投资者还要选择和自己投资理念与风格匹配的基金经理,王岚表示,在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优秀管理人中,我们一般会从分散的角度(包括行业的分散和重仓股集中度的分散)以及交易的角度(包括换股是否频繁,行业轮动是否频繁、股票仓位的变化是否频繁)来评价一位基金管理人的风格。

根据王岚的观察,她发现有很多资深且长期绩效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已经放弃了“择时”的投资理念,因为每次的“择时”对于基金经理加减仓都是严酷的考验,第一,减仓要减在高点,第二,下一次买入要买在低点,只有两个动作同时做对了,这次“择时”才算是成功。而各种长期数据表明,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投资者,择时成功率长期来看并不高,短期的成功可能是运气。

王岚表示,这些资深的基金经理在看好中国经济的大前提下,经过基本面研究选择出优质个股,并且一旦持有就不在仓位上做太大的变化,即使股价有波动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个股能够穿越周期并最终创造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如果认同基金经理人这样的投资风格,那就要学会承受短期波动,不要指望他所管理的基金业绩特别平滑,因为如果始终保持较高仓位的话,在市场相对回调的时候,高仓位的股票也在回调。

而市场上还存在另一类与上述风格相反的基金经理人,他们被称作是“交易型选手”,这类基金经理认为A股市场板块热点轮动很快,并且涨跌特别明显,如果不在高位卖掉,则必然会在某个时候下跌。他们会倾向于在高位将这些股票卖掉再买进市场上其他相对便宜的股票,买低卖高频繁交易就会使得这类基金经理换手率特别高,有的换手率甚至会达到700%-1000%。

这类风格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净值波动往往不大,因为基金经理会进行资产的轮动,但是我们都知道,市场从长期平均来看,择时成功率并不高,交易型选手换手也有失败的时候。这时投资者也要容忍它的回撤在某时会大于市场的回撤幅度。

王岚总结道,这两种风格没有好与坏之分,各自都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优势,且都能在市场上存活下来并创造业绩。关键是投资者选择自己认同的投资理念与风格,因为只有当您认同了这只基金的投资理念与风格才能相信它并长期持有。

“长期投资就像我们找配偶或者合作伙伴一样,要过一辈子,三观一致才能携手相伴,不要慌里慌张地只看排名(外貌)就选定了它。如果想持有基金3-5年,不妨拿1-2个月的时间去学习了解基金、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当你真正了解它,它未来的表现大都会在您意料之中,跌也跌得明白,涨也涨得心安,这样才能让基金经理的专业价值给投资带来长期回报。”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从一日售罄到千亿资金热捧,今年以来权益的发行进入高光时刻。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在持续下行的环境下,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居民家庭可能已进入加速配置金融资产的拐点,权益基金的发展将迎来万亿元级零售增长空间。

  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如何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一困扰公募基金行业多年的难题显得尤为关键。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只有提高投资者的盈利体验,权益基金才能真正做强做大。

  机遇已然来临,破局势在必行。不少开始在产品设计及客户陪伴上发力,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基金公司正在上下求索。

  基民常见错误行为一:“下车”太早

  不少基民倒在了黎明前。

  对此,不少基金人士颇为困惑。博道基金透露,以博道嘉泰回报为例,2月初,博道嘉泰回报的单位净值跌至/item/%E7%BB%8F%E7%90%86" target="_blank" web= "1">经理的操作。“由于投资者赎回,基金规模减少,不得不卖出优质股票。”

  博道基金认为,这与不少投资者以投资理财的思考方式去买基金有关,这种想法存在较大风险。一方面,市场债券市场,在过去通常会保本,并且给出预期收益率,尽管近来银行理财逐步净值化,并不再保本保息,但它依旧是风险水平相当低的一种投资品种。基金公司与此类比的基金品种为短金。另一方面,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投资方向,并有最低股票仓位限制,它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要远远大于银行理财产品。当按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去投资一只基金的时候,相当于做了一次错配。购买了波动较大但长期预期回报也较高的资产,却匆匆在低收益率的时候选择了落袋为安,从而错过了未来更高收益率的可能。

  有些投资者提前“下车”则是出于做波段的心态。希和(化名)向记者吐露了心声。“自从入了基金圈,每天都要纠结死。”希和上个月把重仓的某只基金卖了,刚卖完一周就连涨六七个点。“虽然不炒股,但仍专门下载了行情软件,尤其是下午两点多特别紧张,一旦行情不好就想跑,及时止盈。但经常抄底抄到半山腰,也常在半山腰卖出。”事实上,希和这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接近40%,希和的收益率却不足15%。

  建议,当投资者想要赎回基金的时候,最好认真思考一下,赎回的资金准备做什么,是否有更好的投资方式以及到账的资金是否有更好投资去处。“如果没有想好的话,很有可能还是会回到市场中,那还不如做好做长期投资的准备,短期频繁买卖不仅会增加交易成本,也容易错过一些关键性的行情。”

  基民常见错误行为二:赎老买新

  火热,爆款基金频出,基金份额整体增加却不十分明显,这意味着,不少投资者在赎回老产品买新产品。投资者问卷调查显示,/item/%E5%AD%98%E9%87%8F" target="_blank" web="1">存量资金在腾挪,新客户进场尚不明显。当客户盈利达到10%左右时,大部分银行渠道会劝客户赎回,然后采用饥饿营销的方式,让投资者抢购新基金,助推爆款基金的形成。

  根据投资者问卷调查,逾五成投资者会听从客户经理的建议止盈。“我妈以前就是银行销售明星,对这点深有体会。这与银行渠道的业务收入模式有关。”某基金公司营销人士透露,代理销售基金业务收入基本上由两部分构成,尾随佣金手续费收入(客户一次申购、一次赎回行为产生的费用)。在不打折的情况下,以/item/%E5%B0%BE%E9%9A%8F%E4%BD%A3%E9%87%91" target="_blank" web="1">尾随佣金的数倍。因而,销售机构很难有动力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

  在沪上一位员看来,与其追逐基金经理的新发爆款基金,不如申购其管理的老产品。“一般出现爆款基金的时候,意味着市场热度已经比较高。新基金存在建仓期,如果市场持续上涨,新基金有可能错过建仓机遇。”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认为,以银行和第三方销售为主导的客户服务体系不利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

  肖钢建议,积极推动基金的费率体系改革,要确保运营的过程和投资者的利益保持一致。当前,基金销售大部分依赖银行和第三方,向管理人收取基金产品销售的佣金,同时也向投资者收取投资顾问服务的费用,这个确实削弱了基金销售过程中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应当鉴境外的经验,改革基金费率体系,从产品返佣的模式转向管理费模式,不再从产品发行人那里获得佣金,而是依照不同的规模,向投资者收取固定的费用,避免投资者频繁申赎。这样做有利于改善基金产品的销售行为,降低投资者的成本负担,也能够很好地引导投资者来长期投资,壮大权益型基金的投资基础。

  从产品设计、客户服务双向发力

  “最近有好几位朋友找我推荐基金,沉寂多日的同学群也开始活跃,大家在群里热火朝天地讨论买哪只基金赚钱。”高山(化名)是某基金公司营销总监,他调侃道:“以前在朋友圈转发公司微信公号文章内容,都没有任何评论,这几天大家给我疯狂评论。最有意思的是,我高中班主任突然微信留言问我‘在吗’,吓我一跳,后来才知道是问我买哪只基金好。”

  总经理谭晓冈表示,上半年公募基金首发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全年数据有望刷新历史纪录,这其中权益基金成为最大推动力。“无论是我自己的从业观察,还是销售人员持有人的交流反馈,我们都真切地感受到,投资者对优秀权益产品的需求十分强烈。要做大做强权益基金,核心就是要有效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矛盾。”

  对于如何提升持有人的投资体验,谭晓冈认为,就产品设计层面而言,一是产品收益特征差异化。是主动、被动还是主动增强,是全市场选股还是行业主题选股,是低回撤还是高波动,是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这些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应当明确,在销售和管理环节要始终坚持,通过产品收益特征的差异化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投资需求。

  二是持有期限制差异化,加大具有持有期限制的产品部署。谭晓冈认为,设置1年、3年、5年甚至更长年限持有期限制的封闭运作产品或定开产品,既可避免投资者因过度择时带来的损失,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又能为基金经理坚持投资理念,管好产品提供更有利的操作环境。

  三是产品服务差异化。谭晓冈建议有序扩大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由专业管理人根据投资者不同风险收益特征,匹配定制化的产品组合或投资建议。

  此外,谭晓冈强调,坚持客户陪伴十分重要。具体来看,不断完善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服务,通过专业高效的客服机制,身体力行的交流沟通,浅显易懂的投教材料,用心做好客户服务,增强投资者对管理人的信任,引导投资者降低交易频率,坚持长期持有。

  与此同时,需要更加关注新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谭晓冈表示,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后浪”们在产品认知、交易渠道和操作习惯等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风险承受能力更强,更加青睐权益产品,这就需要基金公司更加了解客群特征,给予更加专业细致的贴心服务。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