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信创云厂商有做得好的么?



近日,超融合领导厂商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SmartX”)受邀参与由绿色计算联盟主办的 2020 绿色计算产业峰会,并携手国内头部券商中信建投证券,发布了证券行业首家鲲鹏+国产超融合生产级私有云案例。


该方案已经稳定支撑中信建投证券的 OA 系统、证券一般业务与关键业务。整套系统不仅适配 ARM 架构体系,全栈符合信息技术创新标准,同时实现了分布式架构转型与软件定义升级,并具备可靠、高性能、运维简单、弹性敏捷等云特性。

不到半年,方案快速落地的重要原因


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 (SmartX)CMO 库依楠

库依楠介绍,ARM架构的解决方案从今年下半年才开始推,取得如此快的进展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技术发展角度看,超融合已经进入成熟期。在Gartner曲线上,超融合甚至快进入到了平稳期。由于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现在不再需要向客户过多解释超融合的好处,客户也不会再觉得自己在尝试新的架构。

其次,从行业客户角度看,越来越多行业客户已经开始对超融合高度认可,并且规划出了自己的架构线路图。中信建投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新型私有云的署名文章。原来金融用户认为做私有云就要用OpenStack,但这种模式很重,底层还是传统存储。中信建投推行的是开放的新型轻量私有云,先通过超融合把底层存储计算的架构调整掉,然后不断进行超融合扩展,逐渐把应用迁移到超融合,再用一套云管理软件整合原有系统、新的超融合系统,甚至公有云系统。Gartner近年来也认为这是一种大趋势。

第三,从SmartX 公司角度看,作为创新公司要靠产品创新和突出性能赢得市场,很多大厂本身的市场基础、销售能力、品牌已经很强,做一个70分的产品也能拿到90分的市场份额,SmartX 需要做100分的产品去争取市场份额。

第四,从合作伙伴角度看,鲲鹏的支持力度非常大。目前SmartX 与鲲鹏双方的合作处于适配阶段,前期主要在研发,联合认证方面的合作,未来双方的合作还将拓展到市场联合营销推广层面。毕竟华为、飞腾不是简单的向ARM 去迁移,对应的操作系统,包括开发包、研发团队都比较给力,他们也迫切希望能有更多的联合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应用到用户的生产环境中。

第五,从市场机会看,目前行业客户普遍开始进行的新架构基础设施选型与建设,为新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SmartX:超融合领域的急先锋

谈到SmartX 与超融合的亲密接触,库依楠进一步介绍,超融合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一个方向,是现代数据中心落地的一种典型形态。超融合中最主要的变化来自于存储,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中有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就是通过软件定义块存储来替换原数据中心中传统的EMC和IBM等磁盘阵列,通过软件定义和分布式的改造,与计算进行融合,就演变成为了超融合的形态。

在国内,SmartX 是最早涉足这一领域并形成超融合方案落地到用户的IT架构中。SmartX 的切入点是分布式块存储,而且和中国绝大部分厂商的区别在于是从第一行代码起自己开发的。这种模式在国外并不稀奇,软件定义存储的厂商如Nutanix,VMWare的vSAN,思科的HyperFlex,包括惠普收购的Simplivity,全部都是自己开发的存储。

到目前为止,只有SmartX 和华为真正做到了自主开发存储同时又有批量的商用化应用。而且SmartX 还有一个特点,开始设计产品时首先选择了金融、电信市场作为主攻方向。Gartner报告对SmartX的评价是“SmartX做的是对IT要求最高的行业客户。”因为SmartX 相信,金融、电信行业的客户对这种新型架构的需求程度是最迫切的,而且对产品的专业性要求也是最高的。

最早认可SmartX 的是联通沃云,随后越来越多的金融客户开始接受SmartX。“因为市场上这类专业产品并不多,除了国外的产品,国内多是开源产品,这为SmartX 创造了很多的机会,如果再把产品服务做好,就有机会获得金融客户的青睐。”库依楠说。

经过几年的努力,SmartX 是业内为数不多的既实现了以自主开发突破了存储核心组件,又能够真正把分布式存储、超融合产品落地到关键行业的关键应用场景的超融合厂商。例如,很多客户已经把SmartX 部署在生产环境中,国泰君安的君弘APP软件背后的服务端是在SmartX上,在交行部署于它的C类和D类生产业务中。

“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中国用户的IT基础架构做得越来越大,但是真正能在关键行业的核心场景中用到国内产品的其实很少。今天列举的都是SmartX两年以上的客户,持续进行扩容,他们其实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都已经非常认可了。因此我们的工作对国家IT基础架构市场的发展特别有意义。”库依楠说。

信创产业大潮涌起,SmartX 生逢其时

谈到现在国内正在形成的信创产业大潮,SmartX 感到更是生逢其时,原因在于:

第一,国家“新基建”战略、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别强调数据中心和大数据相关的技术,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正是支撑用户业务重要的“底座”。各行各业的用户都在积极进行IT基础架构的转型升级,这是产品更新换代重要的时机。

第二,转型的方向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它的特点是软硬件解耦。今天不论是华为的服务器,SmartX的超融合或者分布式块存储,基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架构很快就可以把方案做出来。而用以前传统的架构来做,拿到鲲鹏的硬件,再从做电路板开始,基本上要五年之后才能做成,而现在几个月就可以解决。这本身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特点很相关,因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强调用成熟的硬件、标准的硬件,软件更改Bug的迭代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而正因为全部架构都是解耦的,如果要引入一个ARM架构的新硬件,只需要SmartX和华为做好适配,稳定运行后就可以很快切换过去。这也是中信建投案例的一个亮点:把整个数据中心进行了分布式软件定义的改造,在这种情况下再切入到信创方案就会比较容易了。

库依楠也强调,全栈的信创从底层的鲲鹏、飞腾、海光,再到上层的软件,适配是一方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真正能够经受得住关键场景的挑战。因为最终用户不能为了信创而信创。这个时候,真正能够既掌握核心技术又能够把产品用于生产环境的厂商就会脱颖而出。

讲信创和自主产品的进展,SmartX 现在直接就能够讲案例了。例如与中信建投的合作虽然刚刚起步,只有三个节点,但是已经把全栈的软件及应用都部署上去了。

当时SmartX 看到中信建投的需求,很快做好适配,并快速落地到生产环境中,就是因为SmartX 有雄厚的基础——金融级的超融合产品和金融级的分布式块存储。这个“金融级”不是SmartX 自己凭空叫的,而是在金融系统成功运行了两年的实力的证明。

所以正好是用户的转型方向再加上软件定义本身的特点,特别有利于整个国内,尤其是一些关键行业的客户去做信创的转型,这对于用户,对于厂商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现在,SmartX 去见客户不用过多介绍超融合本身的理念,而是可以拿出用户的实践讲场景和效果。除了金融行业,SmartX在制造、连锁、地产等领域的大型商业客户有很多。比如日立电梯从去年也开始采用SmartX的产品;龙湖地产已经采用SmartX 部署了40多个节点的私有云;在海外,CAFE 24是亚太地区有名的电商解决方案供应商,现在已经开始选用SmartX的超融合产品去替代原有的内部架构了。

“目前Smartx超融合已经从能用上升到了好用的阶段。我举例的这些大客户,刚开始都用的是国外产品,但是现在SmartX 在这些客户中都是份额最大的厂商。金融客户持续的采购就是对你的产品和服务最大的认可。现在在国内中高端市场,我们主要也是对标国外的产品。我觉得市面上目前没有什么好的块存储的产品可以和我们相媲美。”库依楠自信地说。

生态与本地服务是更大的优势

库依楠坦言,如果单纯从产品特性来讲,国内厂商还有很多需要向国外厂商学习的地方。但是在国内的生态方面,不仅是信创生态正在迅速形成,就是在其他方面也有优势,比如中信建投私有云方案的底层资源池管理选择了SmartX,上层的云管平台选择了另一家国内厂商,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厂商通常是不会进行适配的。但是云管是基于用户应用场景定制的,SmartX花了一两周的时间就与那家云管厂商完成了适配,更不用说信创的全栈生态了。

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本地服务。传统上,很多大客户的产品出现问题以后解决周期都很长,有时候要面对国外厂商周期会更长。而SmartX在国内金融客户中服务的口碑是非常好的。

希望在绿色计算产业联盟做出更大的贡献

软件定义存储厂商会非常关注硬件,比如像ARM架构,包括新的网络技术、新的存储技术等等,SmartX都会非常关注,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到产品最终交付给用户的能力。

关于加入绿色计算产业联盟,库依楠谈到,首先,SmartX 比较看好ARM 体系架构,它在中国的IT基础架构中的发展趋势非常好。当然,绿色计算产业联盟是全球ARM体系生态建设最权威的组织,所以很快就决定加入GCC。此次SmartX以铂金身份进行赞助绿色计算产业峰会,也是希望借此机会让业内生态知道在分布式存储和超融合领域有实力强大的中国厂商,在包括适配、案例和生态等各方面已经走得比较快。

同时,SmartX 希望未来能够与整个联盟生态进一步加强合作,最终解决好全栈问题,而不仅局限于超融合软件这个层面。另外,SmartX 也非常希望参加到分布式存储和超融合的标准研制工作中。目前,SmartX 在好几个标准机构中也都在积极参与,所以非常愿意在GCC的标准方面参与相关的工作。

超融合技术未来的演进方向

谈到超融合未来的演进方向,库依楠认为:

第一,在管理层面上,作为私有云的基础,需要解决超融合跨集群、跨数据中心的管理能力。SmartX最近所发布的Cloud Tower产品就是为了解决多集群、多数据中心的管理问题,而未来将更多引入云的能力,实现分布式云管理。

第二,持续强化存储产品能力,特别是针对分布式块存储,SmartX将单独以IOMesh的品牌输出给客户,作为独立的分布式块存储产品为客户提供大规模的分布式块存储资源,实现存、算分离的特性。此外,加大云原生的应用于部署,利用K8S形成对直接部署于容器中的产品进行有效管理。

“未来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唯一不变的是客户对于存储可靠性、性能、可扩展性、便利性的追求,而这一切也是SmartX 持续研发创新的基础。”库依楠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一次历史性重大机遇,这就是中国以自主创新技术跃升全球科技之巅。在企业级领域,以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等为代表的企业级基础软件一直是企业级技术中的扛鼎技术,长期以来形成了由美国科技公司主导的格局。而以私有云软件为代表的企业级云计算技术,是企业级基础软件的最新形态,到目前为止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也是中国自主创新技术能够一较长短的赛道。

自2006年以AWS为代表的公有云技术冲击企业级软件市场以来,整个企业级软件领域就出现了巨大的分划:传统企业软件和新兴的企业级云软件。简单理解,传统企业软件以虚拟化技术为底层核心技术,面向百台服务器规模;企业级云软件则以云计算为底层核心技术,面向千台甚至万台服务器规模,也就是说企业云计算是更大规模的虚拟化、自动化和集成化。而到了2020年成为市场主导的云原生技术,是对上一代企业云计算技术的统一化和标准化。

2021年4月25日,成立7年的易捷行云EasyStack,在云原生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全面公有云体验化的新一代企业私有云软件及生态体系,其最大特色是可通过OTA(Over the Air)远程方式,无感知和无缝地部署、运维、管理及升级在企业数据中心内部的私有云软件体系,同时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兼容国内的信创产品体系,而企业IT管理人员只需要鼠标点击即可轻松完成私有云软件的订阅、部署、运维和升级等操作,最小支持3节点到最大支持上万节点服务器——这被EasyStack称为数字原生架构。

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在发布会上表示,EasyStack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三大中立私有云技术厂商之一,而其它两家是IBM与VMware。为什么EasyStack能有如此的自信,创建比肩世界级的企业级技术?

从云原生到数字原生的私有云

早在2019年5月,EasyStack就召开了新一代私有云架构及ECS企业云品发布会,当时提出了新一代私有云就是云的私有部署的理念。当时的ECS为用户操控提供了ECS云服务平台、ECAS自动化中心和ECMS云监控平台等,其中ECS是计算、网络、存储的一体化自服务平台,ECAS实现了自动化运维,ECMS可视化运维决策和容量规划等,这些构成了2021年EasyStack信创云核心ECF信创云基础设施。

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强调,今年发布的EasyStack全栈信创云是基于云原生架构私有云的下一代——数字原生,也就是说彻底和完整实现了EasyStack在2019年5月提出的云的私有部署理念。而这个理念首先是基于以Kubernetes、容器和微服务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体系,其次是以公有云服务方式向企业交付私有云,也就是云的私有部署,这二者加起来就是数字原生的意义。

当前,以Kubernetes、容器和微服务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体系已经成为云原生技术以及云计算产业的标准,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向下统一了云应用的部署底座、向上统一了云应用的架构和开发等生命周期。正是基于以Kubernetes、容器和微服务为代表云原生技术体系,云IaaS的形态得到空前的统一,不再区分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都统一为云的不同部署方式。因为Kubernetes本身是跨多种形态的云IaaS甚至是企业数据中心和边缘站点,因此可以实现云在不同位置的部署,而容器与微服务则向上统一了PaaS也就是云应用的开发与架构,整体来说让云的私有部署成为可能。

而最新的EasyStack信创云,除了全面基于Kubernetes、容器和微服务等架构,更是全面融入了公有云的体验,也就是在EasyStack信创云的产品网站上可以订阅不同的私有云服务,所有的私有云服务都是通过OTA远程方式部署到企业数据中心,私有云服务的升级、更新等全部用户无感知自动完成,企业也不再担忧复杂版本管理等问题,而整个私有云的运维、管理等也是高度自动化、在线方式完成,因此整个私有云的操控体验与公有云非常类似。

陈喜伦介绍,去年2月份有东南亚客户实施云平台,EasyStack的技术人员不用出国,由客户自行准备好环境,EasyStack用远程方式实施交付云产品,就像特斯拉卫星在线升级一样;去年3月份,另一个客户的数据中心环境出了问题,EasyStack的技术人员基于自己的私有云产品,运维团队和研发团队一起远程解决问题、远程推送更新,顺利解决了客户的问题。

具有中国特色的私有云生态体系

EasyStack信创云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最大程度兼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产品。信创云属于信创产业,又称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信创产业涉及CPU芯片、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路由器、各种云和相关服务等IT基础设施,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基础软件,OA、 ERP、办公软件、政务应用等应用软件以及边界安全产品、终端安全产品等信息安全产品。简单理解,信创产业就是为市场提供源自中国自己的技术和方案。

EasyStack信创云产品线负责人郭长波介绍,EasyStack信创云的特色包括:一云多芯,全面兼容适配信创生态包括芯片、整机、操作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拥有超过60+的信创云产品与服务,100+的信创云生态合作伙伴,构建全栈信创云解决方案和信创云服务目录。郭长波强调,信创云是从芯到云全栈可信的创新云平台,不是仅仅单层替换的云平台。

首先是“一云多芯”。当前有六种主流的信创CPU,客户如何选择呢?之前,业内厂商一般做法是把每一种CPU进化虚拟化或者形成虚拟化平台、容器平台或者云平台,然后通过云管软件进行管理,但这种做法仍然是割裂的、没有实现一体化。EasyStack的“一云多芯”就是利用数字原生引擎,在同一个云内支持不同指令集的CPU、物理节点,提供不同的计算实例和云存储,计算实例可以是云主机、裸安全主机、安全容器。而信创计算实例与信创云存储可以搭配使用,例如飞腾云主机可以使用海光云存储,海光安全容器也可以使用鲲鹏云存储。郭长波强调EasyStack信创云“一云多芯”是产品级,有强大的系统平台可以保证。

其次,信创云基础设施ECF是数字原生引擎,可以实现对底层硬件差异的屏蔽,包括底层物理机操作系统。郭长波介绍,2019年下半年,EasyStack在某省一个信创基地适配服务器,当时提出一个需求要把底层物理机操作系统更换成另外一种,而在传统软件包方式下,如果更新底层物理系统,软件就无法在原有情况下运行。EasyStack用数字原生引擎屏蔽了底层硬件,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底层物理机系统的替换。郭长波介绍,EasyStack已经与长城信安、长城超云、曙光、华为、华三、联想、宝德等厂商适配了20多款信创服务器。

第三,EasyStack全栈信创云开放平台ECP,在实际落地项目中已经与超过100家信创生态完成了信创集成。值得一提的是,全栈信创云开放平台为每个云产品提供统一的安全沙箱、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全面保证了运行安全。此外,全栈信创云开放平台ECP以声明式、Lowcode低代码架构作为支撑,很好地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同时能够以OTA方式向所有客户进行标准化的交付,提高信创厂商软件开发效率,降低集成门槛以及有效减少整个运维和交付成本。

冲击世界前三,凭什么?

随着EasyStack全栈信创云的发布,EasyStack把眼光瞄向了进入全球三大中立私有云技术厂商行列。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强调,之所以EasyStack作为中国技术厂商有机会冲击全球三大中立私有云技术厂商行列,最重要的就是全球公有云市场已经跑出了前三名,以及云原生技术对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架构的标准统一,这导致私有云厂商市场格局也将全面明晰化。

早在2019年5月,当时EasyStack就耗费了约18个月的时间基于Kubernetes、容器和微服务重构了整个ECS架构,从基础架构层面支撑新的能力,最核心的四个机制就是微服务编排引擎、滚动升级引擎、实时负载导流引擎以及服务监控与自愈引擎。这相当于就是在2017年的时候,当时的EasyStack就对“Kubernetes、容器和微服务”这一技术体系下了All in“赌注”。要知道,在2017年,容器集群编排市场还有Mesos和Swarm等竞争对手。

在2019年,除了EasyStack,VMware发布了史上最大的产品和技术革新——推出Project Pacific,也是基于Kubernetes和容器技术对VMware最为核心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进行了重构。另一家私有云厂商红帽公司则在2015年Kubernetes开源项目推出之后跟进,当时就推出了基于Kubernetes 1.0的Openshift 3.0,而在2019年12月发布的4.2.11版系统进一步实现了混合云环境企业级服务的简化和自动化,还可让开发者通过云原生应用实现创新。后来,IBM以340亿美元的惊天价格收购红帽,在很大程度是就是为了OpenShift。

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TO刘国辉回顾这段历程,他表示作为创业公司其实并没有像VMware等大公司那样的充足资源,在进行“All In”Kubernetes技术体系时的决策,相当于是只有一颗子弹且必须击中移动中的镖靶,而不像大公司那样可以承受多次创新的失败。当然,到了今天可以说Kubernetes、容器和微服务等技术体系已经成为了云行业共识的标准,除了VMware、IBM/红帽外,几乎所有的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以及第三方云应用开发商等都向Kubernetes、容器和微服务体系看齐。

众所周知,EasyStack在一开始的时候是OpenStack技术厂商,通过对Linux、Kubernetes、Ceph等开源技术的系统工程投入,2017年到2019年开始将已经成型的基于Openstack的云产品“打碎”,进行微服务化改造,面向Kubernetes、容器等云原生技术体系进行重构。随着2019年新一代私有云的架构发布及核心产品发布,到2021年全栈信创云产品发布,EasyStack已经跨越了创新的鸿沟,整个团队越来越有信心。

作为来自中国的信创技术方案,EasyStack信创云还先天具有中国独特的优势,陈喜伦认为:首先,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有超级规模用户、有超级复杂场景,应用推动创新、需求推动应用创新;其次,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经在信息技术领域积累了充足的世界级人才;第三,中国企业可以采用新技术,由于没有历史包袱,可以用新思路、新技术在新赛道上奔跑;第四,传统IT过去是分层架构,而信创云则可以面向物联网场景、人工智能场景等做到全产业链整合或垂直场景进行创新。

EasyStack成立七年以来已经部署了超过10万台服务器的云平台规模,并从2019年信创萌芽期开始大力投入信创研发,截止目前已经建设了100多朵信创云。EasyStack从2018年开始收获第一批海外客户,在2020年疫情下还建立了新加坡子公司并且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CBN Cloud等国际化客户。

“我们希望来自中国的技术可以是世界级技术,来自中国的产品可以是世界级产品,来自中国的创新可以是世界级创新,”陈喜伦说,“我们持续在这条路上努力奋斗。”

总结而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下,中国自主创新科技正在走向全球科技之巅,这已经不是一个中国梦,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前不久,阿里云、华为云已经进入了全球公有云前五,公有云的竞争已经结束。而在私有云领域,或者说是云的私有部署领域,VMware、IBM/红帽已经形成了国际上的两强,仍有席位留给来自中国的技术方案。EasyStack全栈信创云,或许就是那个中国答案。(文/宁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服务厂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