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下国际贸易欠款不还怎么处理最有效?

\  15天债券交易员进阶集训营

量身为债券从业者定制的进阶体系课程,宏观经济分析及金融数据解读,债券供需及分析框架,债券交易、利率债信用债投资实务等,从基础到精通,从理论到实践,以听促学,以练促学,以考促学!

【天风研究·固收】 孙彬彬/廖翊杰 (联系人)

美国通胀处在失控边缘,推动联储进一步加速紧缩,在开启缩表的同时单次加息75BP,但与会前市场预期相比,6月联储议息会议所展现的紧缩节奏还是偏弱。因此会后美债收益率回落,美股反弹。

目前而言,从供给端对抗通胀的可能性有限。从及时有效控制通胀的角度出发,联储还是要考虑加息抑制国内需求,这就要求联储尽快加息至中性利率,甚至是明显高于中性利率的水平。

因此,联储加速紧缩的第一步就是加息至(2.25,2.5%)的中性利率水平。所以我们估计,7月联储仍将加息75BP。此后,联储可能根据通胀动态调整加息节奏,在9月加息50BP。

根据加息点阵图,今年年末联储可能加息至(3.25,3.5%),明年加息终点可能在(3.75,4%)。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对十年TIPS的阶段性定价为0.5-1%,对通胀预期的阶段性定价为2.7-3%,对十年美债的阶段性定价为3.2-4%。其中4%对应了通胀失控的较极端估计,至少需要合理3.5%的水平。整体而言,十年美债后续还是倾向于上行。

全球通胀和联储行为的溢出影响在增大,随着通胀冲击日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主权债务风险冲击欧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未来日欧央行能否坚持其货币政策立场,还有待观察。

我们对美元指数的阶段性定价为107-108。对应后续人民币可能贬值至6.9-7.0。

对国内而言,联储加速紧缩与美元美债上行,意味着汇率贬值与资金流出压力。汇率贬值与资金外流压力加剧时,虽然对央行货币政策不构成实质性制约,不会抬升隔夜利率水平,但考虑联储加息后,中美隔夜利率倒挂,预计目前位置隔夜利率难有继续下行的空间。

当然,外围变化中,我们的货币政策仍然会保持以我为主与居中之道。

政策重心还是聚焦于内,国内市场的运行关键在于国内政策变化,一方面从稳外贸角度考虑,汇率进一步贬值不是坏事,另一方面,从国内利率运行的历史逻辑出发,外围约束并不构成主导影响。

货币政策可能现阶段无法释放降低名义政策利率的空间,但是仍然可以运用总量与结构工具,包括降准和再贷款等,维持流动性高于合理充裕的水平。

高于合理充裕何时会转变为合理充裕,这个关键不在外,而在内,主要取决于后续增量政策的行为和效果,比如特别国债。

在进一步增量政策落地以前,预计隔夜资金利率维持1.3-1.6的水平,十年国债还是以横向震荡格局为主。

美国通胀上行风险加剧,推动联储进一步加速紧缩,在开启缩表的同时单次加息75BP,如何看待联储后续加息路径?会如何影响国内债市?

1. 如何看待联储议息会议决议?

6月议息会议如期开启缩表,并宣布单次加息75BP,如何看待?

会前市场关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其一,联储是否会加速紧缩,即单次加息75BP甚至更高。会前美国通胀数据再创新高,市场已经对本次会议加息75BP的预期已经明显提高。如期开启缩表,并加息75BP的决议符合市场预期。

其二,联储将会如何继续其紧缩节奏。鲍威尔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目前情况是显而易见的,劳动力市场非常紧张,通胀太高了。在此情况下,联储决议加息75BP,并预计继续加息是合适的”。同时表示,“7月会议将考虑加息50BP或75BP“。

结合加息点阵图观察,与2022年3月会议相比,委员们确实对更快加息形成了更为一致的预期路劲。但与会前市场预期相比,本次会议联储所表现的紧缩姿态还是偏弱。

会前市场预期,联储将在今年年末加息至(3.50,3.75%),且最终将加息至(3.75,4.0%)。而根据加息点阵图的中枢区间观察,虽然委员们估计的最终加息位置(3.75,4.0%)与市场一致,但委员们倾向于在今年年末加息至(3.25,3.5%)。

所以整体评估,6月联储议息会议所展现出来的紧缩路径,还是弱于市场预期。会议决议发布后,美债收益率较快回落,美股大幅反弹。

2. 如何评估联储后续紧缩路径?

今年以来,联储已经数次加速其紧缩节奏,在6月会议决议的基础上,后续联储是否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其紧缩节奏?7月会议加息50BP还是75BP?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还是要从美国经济基本面与联储框架着手。

2.1. 如何看待美国经济基本面?

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表示,“最近的指标显示,二季度经济增长有所回升,消费支出依然强劲,但固定资产投资与地产活动正在放缓”。

但会后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框架也显示,委员们普遍下调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同时上调了对失业率与PCE通胀的预期。

二季度经济增长再度回升的基础仍是消费。

一是高工资推动的居民持续收入增长。

通常情况下,职位空缺与失业数之比应该在1附近,即使是2018年四季度上一轮美国经济周期的顶部附近,该指标也在1.2附近,目前1.9以上的职位空缺与失业数之比远超常态化水平。而劳动力市场的严重失衡,其结果必然是工资增速的快速上行。

二是在家庭部门健康资产负债表的支持下,居民消费信贷的持续加速扩张。

得益于强有力的救助政策,疫情后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率有所降低,存量储蓄水平有所提高。联储工作论文显示,即使是中低收入家庭,也通过更多偿还信用卡贷款改善了自身的资产负债表。

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在于消费、生产和地产的边际放缓。

一是高通胀的挤出效应;二是美国基本解除疫情防控后,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正在逐步从耐用品消费向非耐用品消费转变;三是还有供应链约束的制约,反映为汽车相关消费的环比收缩。通常而言,随着居民出行需求的提升,汽车相关消费应该是同步扩张的。

工业生产方面,同样表现出了与消费类似的变化特征。

工业总产值环比来看,生产端也在逐步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汽车以外的耐用品生产收缩,非耐用品与汽车生产扩张。

对应的,在供应链管理指标上,也表现为非耐用品存货出货比持续回落,而耐用品存货出货比有所反弹的特征。最终整体推动美国企业的资本开支扩张。所以在年初美国企业减少订单后,近两个月订单又有所增长。

相较于耐用品生产,非耐用品生产对商业投资的推动相对较弱。因此,无论从数据表现还是趋势上看,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确实在放缓。

地产方面,受融资条件影响,近期热度已开始回落。

因此整体而言,虽然美国总体需求仍较为旺盛,但随着经济扩张动能的边际放缓,未来美国经济整体的扩张速度确实有放缓迹象。

2.2. 如何评估就业与通胀?

首先,因为就业指标总体表现依然强劲,就业相关问题,并非联储当前的重心所在,也不会对近期可能的紧缩路径造成影响。

联储声明表示,“通货膨胀率仍然居高不下,反映出与大流行、能源价格上涨和更广泛的价格压力相关的供需失衡。”

鲍威尔也在发布会上表示,“薪资无需为当前的美国高通胀问题负责,并不存在薪资-物价的螺旋式上升。”

是否果真如此?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还是要从美国通胀的成因与推动因素分析。

观察美国CPI分项可知,当前通胀失控的局面,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供给推动的结果。但是非核心通胀能够向核心通胀顺利传导,也说明旺盛需求确实在进一步助推通胀。也就是说,美国目前的高通胀局面,至少是供需两端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此来看,联储声明与鲍威尔的表示,似乎有不够准确的地方。

目前来看,短期从供给端解决通胀问题的可能性有限。

其一,欧美不太可能向俄罗斯简单妥协。来自于其他方面的地缘政治压力,可能也会加剧整体的通胀风险。

其二,欧美与欧佩克有关提高原油产能的谈判也不太可能有突破性成果,因为疫情后欧佩克国家的财政也受到了明显冲击,欧佩克国家也需要充实自身财政。

其三,民主党坚持绿色转型政策,美国国内的页岩油企业短期内提升资本开支的意愿也有限,产能利用率难有明显提升。

从逻辑上来讲,要想有效及时的对抗通胀,联储恐怕只有加速紧缩真正抑制国内需求。

上述分析也意味着,鲍威尔有关“薪资无需为当前的美国高通胀问题负责,并不存在薪资-物价的螺旋式上升”的判断可能过分乐观了。

至于具体的CPI通胀同比高点,考虑到后续可能的能源价格上涨,以及去年三季度CPI定基指数上行斜率的放缓,暂时还不能明确具体的高点位置和时点。

2.3. 如何评估联储后续紧缩路径?

要实质性抑制国内需求扩张,联储需要尽快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中性利率,甚至是明显高于中性利率的水平。

但无论如何,第一步都是尽快加息至中性利率水平。根据联储最新发布的季度经济展望,委员们预测的中性区间中枢区间是(2.25%,2.5%)。6月议息会议后联邦基金利率区间是(1.5,1.75%),距离中性利率还有75BP的距离。

如前所述,我们认为,短期内及时有效对抗通胀的办法只有加息抑制美国国内需求。因此从逻辑上出发,当通胀处在失控边缘时,7月继续加息75BP,以便尽早加息至中性利率水平是可能的。

第二步,才是动态评估经济动态,适时调整加息节奏。毕竟任何政策执行者都希望避免衰退,联储也不例外。当加息至中性利率后,动态调整加息节奏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加速紧缩对美股的影响,最终可能冲击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表。

因此我们估计,在7月单次加息75BP后,联储可能在9月将单次加息的幅度减少至50BP。即在9月加息后,将政策利率提升至中性利率以上水平,届时联储加息抑制国内需求的效果才会逐步显现。

所以我们判断,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可能才是美国基本面拐点所在。如果四季度联储看到了通胀回落,则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单次加息幅度至25BP,否则仍将维持单次加息50BP的幅度。

如今鲍威尔已经没有连任压力,从历史评价角度考虑,最终鲍威尔还是会全力对抗通胀。毕竟鲍威尔曾在5月发布会上表示,希望效仿沃尔克。

3. 如何看待联储紧缩的蔓延影响?

联储加速紧缩,已经实质性对全球其他经济体央行产生了蔓延影响。会前巴林、阿联酋与沙特央行已经提前加速紧缩,甚至欧日央行也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应对方案。

如何看待联储加速紧缩对欧日央行的影响?

6月9日欧央行发布决议,为对抗通胀,欧央行决议自2022年7月1日起终止其资产购买计划(APP)下的净资产购买,但至少在2024年底之前对根据该计划购买的到期证券的主要付款进行再投资。

维持基准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存款便利利率(隔夜存款利率) 和边际贷款便利利率(隔夜贷款利率)在0.00%、0.25%和-0.50%不变。

同时发布前瞻性指引,打算在7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欧洲央行的关键利率提高25个基点;预计在9月份再次提高欧洲央行的关键利率;9月以后,再适时调整加息幅度。

另外,拉加德在发布会上表示,欧洲可能的中性利率在1-2%之间,这意味着欧央行主要边际贷款便利利率(隔夜贷款利率)距离中性利率至少还有150BP差距。按照与联储类似的对抗通胀逻辑,当前市场预期欧央行可能在9月和10月各加息50BP。

引起市场关注的是,欧央行议息会议后,德意利差较快走阔,欧洲主权债务市场开始出现压力。根据欧央行货币政策框架,金融稳定是价格稳定的前期,市场关注欧央行是否会采取行动,应对可能加剧的主权债务压力。

6月15日,欧央行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灵活地对PEPP投资组合中到期的赎回进行再投资,以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作,同时决定授权相关部门加速完成新的应对主权债务压力的工具设计。随后,十年意债收益率有所回落。

整体来看,目前欧央行还是延续了对抗通胀,保持价格稳定的鹰派姿态。不过,可能加剧的主权债务风险还是欧央行可能紧缩的潜在不确定因素。

4月日本CPI同比录得2.5%,核心CPI同比录得2.1%。4月和5月东京CPI同比连续录得2.4%,东京核心CPI连续录得1.9%。

过去两个月的通胀读数,已经接近日央行2%的通胀目标,市场担心日央行可能转变其强有力的宽松政策,扭转收益率曲线控制(YYC)操作。

因此,即便在通胀数据发布后,6月7日日央行已经明确将延续其宽松货币政策,并且再度确认汇率不是日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之一。但随着联储进一步紧缩的临近,市场还是在6月15日抛售日本国债。

作为回应,日央行6月15日宣布,将在6月16日、17日无限量购买日本国债期货,向市场再度明确了其延续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

随后,十年日债收益率回落至0.2%附近,处于日央行容忍区间内。

综合来看,全球通胀加剧,联储加速紧缩,还是牵动了市场情绪。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央行跟随加速紧缩,市场开始担心日欧央行政策立场的调整。但是从日欧央行的回应来看,日欧央行暂时还没有改变其货币政策立场的打算。

但随着通胀冲击日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主权债务风险冲击欧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未来日欧央行能否坚持其货币政策立场,还有待观察。

4. 如何看待美债美元走势?

美债方面,联储紧缩加速,同时经济扩张仍有可能持续,通胀风险仍倾向于上行,都给美债带来了较大的调整压力。

截止6月15日收盘,2年美债收于3.2%,十年美债收于3.3%,十年TIPS收于0.63%,隐含通胀预期为2.70%。后续美债走势如何?我们仍基于基本面分析。

首先,考虑实际经济周期定价实际利率,即定价十年TIPS。我们参考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当前该指标为79%,接近2014年四季度的水平,对应的十年TIPS水平约为0.5%。按照前述分析,后续该指标仍有上行可能,如果进一步上行至2018年四季度80%附近水平的话,对应的TIPS应该在1%附近。所以我们对十年TIPS的阶段性定价为0.5-1%,十年TIPS仍有上行可能。

其次,考虑通胀预期的定价。目前全球性通胀压力仍未有效缓解,国际油价仍有破位上行的可能。地缘政治仍有可能推升油价,按照上限估计,通胀定价仍有可能反弹至3%左右。所以我们对通胀预期的阶段性定价为2.70-3%,隐含通胀预期仍有上行可能。

综合来看,我们对十年美债的阶段性定价为3.20-4%。就目前3.3%的左右十年美债而言,后续仍倾向于上行。其中,4%对应的是美国需求与通胀在可能回落前的较极限位置。目前来看,市场对这一利率水平已经有所定价。

至于缩表的影响,鉴于联储隔夜逆回购余额目前处在创纪录的2.2万亿美元水平,每月总计900亿美元的缩表规模,在短期内对流动性的冲击影响有限。而且在缩表开启以前,联储也已经推出了隔夜回购协议操作,以应对可能的流动性冲击。

美元方面,一方面考虑利差驱动,另一方面考虑美元流动性。

首先,如前所述,美欧日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暂时维持稳定。欧央行的紧缩力度稍微落后于美联储,日央行则明显有继续推动日元贬值的倾向。

所以,美债的破位上行,在技术上也就表现为了美日利差或美德利差的破位上行,美元指数自然也有继续上行的可能。

当前日央行无限量购买来进行曲线控制,十年日债基本在0.25%附近。简单比较,如果十年美债向极限位置的4%靠拢,美日利差3.75%对应的历史美元水平在107-108。

当然,也还要留意欧日央行货币政策的可能调整。

随着联储加速紧缩,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我们担心日央行推动日元大幅贬值的行为,可能引发更多经济体央行的贬值行为。

去年下半年以来,推动美元的主要还是美元兑发达经济体货币的升值,还没有出现新兴市场经济体明显的资金回流。如果后续更多经济体央行开始推动竞争性贬值,或者美国需求回落导致美元向能源或粮食输出国的外流减少,我们估计,资金回流可能进一步推升美元。

综合来看,我们对美元指数的阶段性定价在107-108,不排除后续美元指数继续破位上行的可能。

5. 如何看待外围约束对债市的影响?

第一,市场预期联储加速紧缩,美元美债破位上行,鉴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当前已经明显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从汇率贬值与资金外流的角度来看,外围压力需要关注。

参考美元可能的升值幅度,后续人民币汇率有贬值至6.9-7.0的可能。

我们在团队近期报告《如何看待贬值环境下的利率走势?2015年811汇改后的启示》中指出,汇率贬值与资金外流压力加剧时,虽然对央行货币政策不构成实质性制约,不会抬升隔夜利率水平,但考虑联储加息后,中美隔夜利率倒挂,预计目前位置隔夜利率难有继续下行的空间。

第二,对外围约束的评估,可能还要考虑整体的需求与通胀压力。

一方面,全球需求扩张可能接近拐点,我国出口面临回落压力。

另一方面,全球通胀压力仍未解除,如果考虑猪、油价格可能共振变化,通胀对于我们而言虽无近忧,但有远虑

第三,外围变化中,货币政策仍然会保持以我为主与居中之道。

政策重心还是聚焦于内,国内市场的运行关键在于国内政策的变化,一方面从稳外贸角度考虑,汇率进一步贬值不是坏事,另一方面,从国内利率运行的历史逻辑出发,外围约束并不构成主导影响。

货币政策可能现阶段无法释放降低名义政策利率的空间,但是仍然可以运用总量与结构工具,包括降准和再贷款等,维持流动性高于合理充裕的水平。

当然,高于合理充裕何时会转变为合理充裕,这个关键不在外,而在内,主要取决于后续增量政策的行为和效果,比如特别国债。

在进一步增量政策落地以前,预计隔夜资金利率维持1.3-1.6的水平,十年国债还是以横向震荡格局为主。

美国通胀处在失控边缘,推动联储进一步加速紧缩,在开启缩表的同时单次加息75BP,但与会前市场预期相比,6月联储议息会议所展现的紧缩节奏还是偏弱。因此会后美债收益率回落,美股反弹。

目前而言,从供给端对抗通胀的可能性有限。从及时有效控制通胀的角度出发,联储还是要考虑加息抑制国内需求,这就要求联储尽快加息至中性利率,甚至是明显高于中性利率的水平。

因此,联储加速紧缩的第一步就是加息至(2.25,2.5%)的中性利率水平。所以我们估计,7月联储仍将加息75BP。此后,联储可能根据通胀动态调整加息节奏,在9月加息50BP。

根据加息点阵图,今年年末联储可能加息至(3.25,3.5%),明年加息终点可能在(3.75,4%)。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对十年TIPS的阶段性定价为0.5-1%,对通胀预期的阶段性定价为2.7-3%,对十年美债的阶段性定价为3.2-4%。其中4%对应了通胀失控的较极端估计,至少需要合理3.5%的水平。整体而言,十年美债后续还是倾向于上行。

全球通胀和联储行为的溢出影响在增大,随着通胀冲击日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主权债务风险冲击欧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未来日欧央行能否坚持其货币政策立场,还有待观察。

我们对美元指数的阶段性定价为107-108。对应后续人民币可能贬值至6.9-7.0。

对国内而言,联储加速紧缩与美元美债上行,意味着汇率贬值与资金流出压力。汇率贬值与资金外流压力加剧时,虽然对央行货币政策不构成实质性制约,不会抬升隔夜利率水平,但考虑联储加息后,中美隔夜利率倒挂,预计目前位置隔夜利率难有继续下行的空间.

当然,外围变化中,我们的货币政策仍然会保持以我为主与居中之道。

政策重心还是聚焦于内,国内市场的运行关键在于国内政策变化,一方面从稳外贸角度考虑,汇率进一步贬值不是坏事,另一方面,从国内利率运行的历史逻辑出发,外围约束并不构成主导影响。

货币政策可能现阶段无法释放降低名义政策利率的空间,但是仍然可以运用总量与结构工具,包括降准和再贷款等,维持流动性高于合理充裕的水平。

高于合理充裕何时会转变为合理充裕,这个关键不在外,而在内,主要取决于后续增量政策的行为和效果,比如特别国债。

在进一步增量政策落地以前,预计隔夜资金利率维持1.3-1.6的水平,十年国债还是以横向震荡格局为主。

全球经济放缓超预期、全球贸易增速放缓超预期、国内疫情发展超预期、美元与人民币汇率调整超预期。

证券研究报告:《联储紧缩加速,国内债市怎么看?》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6日

报告发布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随着债券市场的深入发展,债券分析框架、债券品种、债券投资策略、债券组合管理面临着不断创新的压力,如何掌握分析技巧、如何搭建分析框架、如何认知和把握日趋复杂的债券市场,搭建债券投资体系及设计合理的债券投资策略与组合管理一直是债券专业人士面临的严峻挑战。

专为从事债券交易员及相关债券工作人士打造!

一线实战专家辅导答疑,助力实践运用

【训】录播视频+【练】随堂课后习题+【营】社群答疑

一线实战专家的视频课程+群内答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导而弗牵,授人以渔

杨为敩老师,现任国元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总量研究负责人,前任开源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中银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方正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11年证券研究经验,2016年获新财富第3名团队核心成员,2016年获Wind最佳宏观分析师第3名,2018年获今日头条最受读者关注固定收益研究团队第4名,2019年获财资(The Asset)本币债券最佳研究人员。

某券商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兼投顾总监,中科院管理学博士,曾担任某证券研究员,某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经理、拟任基金经理等职务,主要从事宏观、利率、衍生品等工作。擅长宏观策略与衍生品策略,曾作为团队成员获新财富(固定收益)最佳分析师第五名。

某大型券商资管投资部门高级经理,曾任职于头部公募和大行理财子,历任债券交易员、投资经理、策略组负责人。历史管理规模超千亿,具有丰富的信用债和可转债投资经验。

15天视频课从基础到深入,从理论到实操

从碎片化到体系式,梳理宏观体系,搭建债券投资分析体系,巩固债券交易能力,稳固债券投资基石

陪伴式教学,助教全程跟踪,按天学

按天解锁60-90分钟课程,集中播放学习,助教全程陪读与督学,发布学习进度,花式催学,群内交流,共同进步

优秀学员将获得我们在线平台超级VIP权限

优秀学员将获得同业智通课堂价值3199元超级VIP一年,免费学习平台内及未来一年内新上课程权限(优秀学员规则开课时会在群内通知)

15天债券交易员进阶集训营

【集】集中播放视频课程学习,结识同业,激发交流与学习

本期自7月11日-7月26日每天20:00以录播直播形式集中学习,不可倍速、快进,集中学习后,视频可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及拖动进度条。

知识点点积累,慢慢理解,告别学习疲倦!

【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每天视频课程学完,对应5-10题课后随堂作业,老师精心拟题,用以检测当天学习成果,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

最后结业,将有50-80题结业测评,检验学习成果

【营】一线实战专家答疑,助教陪伴督学

加入课程专属群,讲师每晚在线答疑(文字+语音),助教全程督学,每日发布学员学习进度,力求每位学员结业之时有所成

我们提供单位参与人员的每日学习时长

集训营 7月11日开营

一期优惠价1199元/人

现在报名优惠价1199元/人

现在报名优惠价1199元/人

现在报名优惠价1199元/人

如果您对债券交易感兴趣,报这个就可以

请看如下课纲,报这个就可以

更多详情可咨询助教老师(备注:7月交易员培训)

第一期集训营优惠价 1199元/人(原价1699元/人)

同业智通超级会员免费跟学

联系销售在线付款或扫码企业微信二维码付款或对公付款

可开专普票,机构团队开票咨询客服

集训营 7月11日开营

一期优惠价1199元/人

现在报名优惠价1199元/人

现在报名优惠价1199元/人

现在报名优惠价1199元/人

如果您对债券交易感兴趣,报这个就可以

更多详情可咨询助教老师(备注:7月交易员培训)

课程购买后可以退课退款吗?

本课程为线上知识付费产品一经购买,不予退课退款,敬请理解

怎样才能进入班级社群?

购买后请务必添加助教微信,助教会在开营前一天邀请你加入班群,请耐心等待哦~

这是线上课还是线下课,我要在哪里学习?

课程是线上录播课程,在小鹅通同业智通课堂知识店铺就可以听课,手机电脑都可以,非常方便。

操作步骤:关注服务号 “ 弘禾金融 ” ,进入对话窗口,点击菜单栏 “ 同业智通 ” 即可进入教育平台查看课程及学习

课程有PPT可以下载吗?

我们会在开课前统一发给学员由我们制作的电子版课件。

把您问题发到群里,嘉宾看到后会安排时间文字或语音答疑发到群内,同时助教会尽快给大家制作答疑内容,届时会发给大家。

报名付款后,将由助教在开课前一天统一为大家在平台开通课程,请耐心等待即可

集训营营期15天,考虑到课程内容较多,为方便大家随时复习,开放一年期的回看时间,课程有效期自开营日后保留365天。

如对本次训练营有疑问,请向助教老师详情咨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欠款多少可以判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