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明确要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计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要按照不同阶段的目标,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前提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毛泽东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高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基于这些认识,提出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构想。

进入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有了更加坚实的条件和更加突出的优势。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必须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对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全新的概括。他深邃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赋予共同富裕新的时代内涵。

第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富裕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整体社会财富的状况;共同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反映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占有社会财富的状况。共同富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机统一而产生的结果。从共同富裕的主体来说,只能是我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就是14亿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体现的是主体广泛的群众性。

第二,共同富裕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共同富裕不是绝对平均、同步富裕,而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显著的渐进性和发展阶段性的特征。要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的估计,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同时,又要尽力而为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聚焦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相对贫困群众倾斜。

第三,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没有物质生活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没有精神生活的富裕,显然也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上的共同富裕,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持续提升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

实现共同富裕,归根到底要靠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仍然是带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是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均衡富裕的状态,而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前提和条件。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着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还不够协调,中小企业发展的包容性也不强,存在着诸多难点堵点,因而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的任务依然艰巨。从全国范围内来讲,要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上下功夫,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要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下功夫,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的投入,完善教育、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住房供应保障体系;要在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上下功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也要着力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发展在于做大蛋糕,分配在于分好蛋糕。深化初次分配制度改革,其目的在于增强初次分配的公平性。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和精准性,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的导向功能,引导企业和个人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由于受到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的发展依然相对滞后。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统筹好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的目标接力。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也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在新时代,共同富裕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即全体人民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共同分享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同富裕是对全面小康的目标接力,二者共同寓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统一。现在,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推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和系统观念,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完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和行动框架。

  发展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接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新形势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部署。伴随着“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方向将由脱贫攻坚转为乡村振兴,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要将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具体政策,与脱贫攻坚阶段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精神扶贫、党建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有机衔接,注重政策的延续、调整与转化,实现从特惠性到普惠性的政策接力。

  传承好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精神。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一颗一颗接着钉,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懈奋斗;要多措并举,鼓励勤劳致富、创新致富,培育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勇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发挥领头雁作用;要激发低收入群体内生动力,增添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作者系北京服装学院教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来源:青岛日报时间: 11:2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共同富裕、怎样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的赶考路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共同富裕问题,标志着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发展和新境界。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旨归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广大人民群众长久以来的热切期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党和政府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是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遵循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内涵式集约型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实现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旨归,高质量发展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和现实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之相适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从以满足人自身生存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转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内容和需求层次不尽相同。“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八个更”,概括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和现实基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既要着眼长远,更须立足当前;既要久久为功,更须绵绵用力。

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大做优“蛋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提高供给质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在中高端消费、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循环的效率,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构建新发展格局,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把创新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聚焦高质高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农业赋能、为农民增收、为振兴筑基;聚焦宜居宜业,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着力提升乡村的舒适化、清洁化、便利化水平,着力打造“高配版”绿水青山;聚焦富裕富足,加快推进农民生活品质化,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要素配置均衡化,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合理开发农村资源,激活农村的要素市场。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共同富裕的制度环境。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生相随,不仅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总体上的根本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由此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分配的“制度安排”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对西方福利社会的一种超越;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更不是均贫富、杀富济贫;共同富裕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石的共同富裕,是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的辩证统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共同富裕论文15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