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总会计师是谁

68日下午,张川总会计师以《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题,在临港校区团委206报告厅主讲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审计处、财务处、资产处、工会、外联处、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体育学院干部和党员同志们到会聆听了党课。

张川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的理想追求和伟大目标。党课简要梳理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尤其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和2020年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和脱贫攻坚战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强调指出我们党和国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济建设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辉煌成果显示了中国自信。

张川重点解读了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从经济学的视角更加深入学习和领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作为上海电力大学的党员和干部,要更好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别是中国实施“双碳”计划多做贡献。

张川结合学校实际,提倡全体党员干部要通过党史学习,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一代代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

宋良荣: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回顾与展望

时间:浏览:来源:新闻网作者:摄影:

讲座题目: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回顾与展望

主讲人简介:管理学博士,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管理学院  会计学系主任,会计学学科负责人,中小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沪江会计  与审计科学研究所所长。《财会月刊》学术顾问、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兼  职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CPA项目《审计》主讲教授、上海银院  理事。在《中国工业经济》、《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  理》、《科学技术管理》、《软科学》、《统计与决策》、《现代管理  科学》、《上海金融》、《财会月刊》、《财会通讯》等学术刊物上发  表论文130多篇,其中有近5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工业企  业管理》、《金融与保险》、《财务与会计》导刊、《管理文摘》、《高  新技术产业化》等刊物全文转载。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16部。

讲座地点:行政楼506

}

  一、总会计师的职能作用
  (一)使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在计划经济时期,无论是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还是现今的厂长负责制,企业财务管理的最高权威部门就是财务科室,主管财务的领导往往是一位可以分管多个后勤科室的“万金油式”的行政副职,多数不懂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专业知识,而作为一个业务部门负责人,财务主管人员不仅很难参加只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才能出席的有关企业重大决策会议,并且即使有幸受邀参加了,也是位卑言轻。《总会计师条例》不仅明确了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并且规定:凡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在单位行政领导成员中,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职,这就为总会计师主管单位的财务活动奠定了组织保证。
  (二)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实行厂长(或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单位预算、决算的编制与签署,财务收支工作的审批,通常由并非财会专业的行政副职负责。在这种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下,财务部门主要是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对主管领导负责,而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则是由各位主管副职向其汇报工作。这就造成:一方面企业主要领导不能及时掌握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具体的财务控制的运行情况,不利于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由于财务部门较少参加总部高层管理会议,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前瞻性分析从站位上受到一定限制,而分管领导又不能给予专业知识方面尖端性的指导,因此,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所提出的决策意见,往往带有局限性,有时还会有滞后性。
  总会计师作为企业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身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仅熟悉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运行构架,更对企业一切涉及财务收支的重大业务计划、经济合同、经济协议等详细了解并行使内部会签。因此,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实施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的拟定,成本费用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以及企业各项经济核算制度的建立等,相对而言则比较能够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兼顾企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的制度安排,比较符合企业实际。例如,河北省水利工程局针对下属分支机构,在委托承包经营体制下,为避免经营者为了获取当期利益而重使用、轻保养、拼设备的短期行为,我们与物资管理部门一起研究制定了在税务折旧成本不变情况下的内部折旧管理办法,有效地控制了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中短期行为的发生。
  (三)使会计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总会计师条例》明确规定,总会计师除具备较高的政治和道德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会计师及其以上任职资格,主管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的时间不少于3年;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掌握现代化管理的有关知识,并且要求具备本行业的基本业务知识,熟悉行业情况,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同时,规定总会计师负责对本单位财会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工作,并对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负责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所有这些,不仅保证了财会部门和人员的知识化和专业化,同时也为会计人员接受系统化、正规化和高层次的业务培训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二、总会计师的工作现状
  在我国的总会计师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和加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协助有加,监督不足
  在国有企业强大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负责制下,总会计师更多地充当着参谋和助手作用,对于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意见,特别是以董事会或党委会的名誉做出的决定(很多企业总会计师并未进入董事会和党委会)无原则地顺从,而对于企业决策中有违国家财经政策或股东利益的行为,不敢坚持己见、实施有效监督,更多地发挥着“变通”和“擦屁股”的功能,成为“内部控制”的御用工具。
  (二)利益所致,诚信缺失
  在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中,除了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外,首要的一条就是能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总会计师对企业经营业绩了如指掌,具有和总经理及其他企业主管相同的利益,为了能够得到投资者的信任与奖赏,就必须能为投资者带来利好消息,如果不能取得真实业绩,就产生了“修饰”财务信息来暂时欺骗投资者的动机,有些总会计师尽管知道造假的后果,但吝惜于个人职位或既得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这是现代会计造假的体制根源。
  (三)知识狭窄,素质不齐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总会计师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记账、报账,一跃成为企业的高管要员,参与企业战略决策、构筑企业内部控制、负责融资管理并购,还要主持公司上市的公开路演。与这种情况相对应的是,在我国庞大的总会计师队伍中,有相当数量的总会计师不仅综合素质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宏观管理需要,即使基本的职业会计师资格能力,也远未达到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有很多人员缺乏严格的系统会计专业训练,有的知识老化,未能经常进行现代会计尖端知识的系统教育,很难保证这部分总会计师忠于并严格执行会计基本准则。
  存在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特殊的工作环境所致。首先,在经济环境方面,所有者缺位,行政干预影响会计监督,同时资本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善,导致理财和控制职能弱化;其次,在法律环境方面,会计准则不完善,影响会计信息和会计报告质量,对会计诚信缺乏有力度的法律约束;第三,管理环境方面,用人体制的特殊性,非业务因素干扰多,对国企总会计师提出了较高的政治素质要求;最后,在文化环境方面,传统观念影响会计核算的创新性和会计监督的有效性,“新三会”制度运行不规范,影响公司治理结构。
  总会计师肩负着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重任。首先要学会适应国有企业的特殊环境,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三、我国总会计师的职业化之路
  尽管出现了职业缺陷,但这是制度建设中的问题,不代表总会计师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主流,不足以从根本上影响我国的总会计师职业化道路。然而,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角度出发,我国应将总会计师作为一种职业职位来规范、管理和发展,使其能够积极的履行管理职能,正确地行使监督之责。
  总会计师组织领导着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工作,参与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同时具体组织本单位执行国家有关财经纪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保护国家财产。可以说,总会计师处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核心地位,有没有组织领导能力,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高不高,敢不敢于坚持原则,能不能够维护国家和投资者利益,关系重大。因此,在财务总监制度尚不到位的情况下,应该明确总会计师由董事会或国家主管部门委派和考核,进入董事会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董事会或国家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并保障总会计师依法行使职权。《总会计师条例》已经施行了15年,企业经营机制和会计核算体制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会计法》已于1999年进行了修订,在总会计师的设置、职责和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了新的规定。因此,有必要对《总会计师条例》进行适当修订,特别是应该加强总会计师的会计监督职责和权限,向规范的财务总监制度过渡,真正为与国际惯例接轨奠定制度基础。
  (二)行业监督,增强职业道德
  我国的总会计师协会,在总会计师职业管理和行业监督的职能作用方面,还未能像注册会计师协会那样表现突出。现行制度中总会计师的产生机制,基本上是依CEO或总经理的喜好来取舍,缺少像注协那样具有健全的行业准入制度、继续职业教育制度和客观公正的专业能力评价制度。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已经将中国企业“会计的头”从内涵和外延与财务总监接轨,而按照国际惯例,现在的总会计师也好,将来的CFO也好,作为一种职业,同其它任何一种职业一样,必须具有职业规范并接受行业监督,这是总会计师走向职业化的关键所在。
  (三)综合培养,提高素质
  首先,坚持终身学习是总会计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坚持做到先学一步,更是对总会计师的特别要求。飞速发展的金融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剧烈扩张的驱动力,这也要求总会计师必须及时更新知识。这种知识包括总会计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企业所在行业的基本知识。很多企业的总会计师不熟悉行业生产特点,会计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经营脱节,看不到自身知识面窄的缺陷,一味地抱怨单位领导不重视自己的职能作用。殊不知,正是由于自身的知识缺陷使自己影响了应有作用的发挥。
  其次,作为经济资源配置和财务收支的第一把关人,总会计师在配合主要负责人及领导所属机构和人员做好专业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懂得协调和妥善处理与相关部门及其人员的协同关系。如何将自己的财务管理意图贯彻下去,仅靠制度大棒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虚怀若谷,倾听并尊重对方的意见,需要主要负责人的支持更需要所属全体人员的配合。因此,就需要做很多人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总会计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方法和卓越的领导艺术。企业和行业协会要因人而异地对总会计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缺什么,补什么,真正使之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
  总之,总会计师能够有所作为,除了自身的素质和努力外,需要在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管理中有一个良好的会计管理基础,有一个好的工作平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治理结构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我国的总会计师制度建设和总会计师的职业化之路,必将日臻完善,总会计师在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必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从而为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的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