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月底被朋友拉过去一起帮别人用银行卡走账,走了40多万获利2520元于5月被捕取保候审?

2021年的退税正式开始!操作得当,有人拿回上万块!

2020年度的个税所得清缴时间从2021年3月1日至6月30日。

但是听说身边很多的人不会操作,这篇公子去年就准备好的文章,一次性给你讲清楚!

公子教身边的同事怎么操作,有人退税500,有人退税5000。

我一朋友也跟着操作了一波,
结果发现要补税4000,
吓得他直接丢手机跑路。
怎么,现在都流行骗进来杀吗?

后面公子教他一个操作,反而还拿回了2000多。
公子这个流程,连税务局都得直呼内行。

在这里,把退税流程分享给大家.
这篇文章,分为四部分:

3、教你一招,从补税边退税!

退的是我们的个人所得税,
国家从1980年开征个税以来,至今已改革6次了,
每次改革都是为了让个税制度更加体现出它设立的初衷——调节个人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在去年,个税的起征点从3500上调到5000,让一大批人不再需要用交个税。
同时还设立了6项个税专项扣除,

交税之前,如果有这6项支出,可以申报减少交税额。

同时,国家还实行了新规“月度预缴,年度清算”,也就是说,
每个月国家会按照我们的收入先扣税,一年结束以后,清算你全年的收入,
如果发现你达不到扣税的标准,或者平时你没申报这6个专项扣除,
就可能多收了你的税,最后得退给你。

这项措施,本质上还是照顾我们穷人,
毕竟我们背负房贷租金,或者养孩子养老人这些的话,压力很大,
税率就会跌下几个级别,

话不多说,我们先操作一波,
看看国库能够给我们拨下多少款项。

我提前替大家操作了一遍,
现在直接把教程放给大家:

直接在应用商店里面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即可。

必须注册才能使用,不注册的话可能回提示功能未开通。
可以用人脸识别注册,以后打开很方便,不然每次都要输入手机号和密码,很麻烦。

先汇算一下,APP已经帮我们提前填好数据了,看下符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一般税务局能够直接通过数据库带出我们身份信息、单位信息和缴税数据。
如果19年辞职过,存在几家公司任职的情况,随便选一家就行。
如果对税务局带出来的数据无异议,点击提交申报就可以。
如果有异议,可以切换到标准申报修改。

如果我们选择标准申报,勾选使用已申报数据填写就行,自行填写的话太复杂,不懂税法很容易填错。

填完基本信息之后,点下一步到个人年综合所得与税前扣除页,如有不对,可以点进去调整。
你会发现,自己实际年收入和这里的不一样,有些收入没出现,那是因为个税只征收工资、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这四项,其他的收入不用上报,一般人就只有工资薪金这一项。
而可以扣除的项很多,我们需要注意的是6项专项附加扣除,这是一般人最常见的,如果有数据没带出来的,可以点进去新增扣除。

填完信息,点下一步,然后提交退税,
这个时候需要绑定用来退税的银行卡,填写银行卡信息后提交并选中这种卡确定。
最后操作就完成了,只需要等着就好了。
快的一两天到账,慢的一周左右。

如果提交完成后感觉算得不对,还可以在查询里面找到自己提交的记录并撤销重来。

基本上按照这个教程走下来,
我们能退税的就能退到税,
该补税的补多少也会显示。

因为以后每年的3月至6月,
都需要自己申请退补税了。

我那朋友之所以能够操作回来6000多,
主要是要和国家好好“算算帐”。

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以后一定要学会的一个技能——学会申报税前扣除。

我们先别慌,试着填一下专项附加扣除填报:

里面会有6项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支出,
这些支出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

纳尼,税前扣除听不懂?
那我们稍微涉及一点点数学知识,作如下解释:

上图是我们纳税所得额的数学计算过程,
我把我们大多数人最经常遇到的情况高亮显示了,
当我们走标准申报计算出年综合所得算出来以后,
我们一定要记得来看一下可以减少扣税的项。

可以减少扣税的项里面最常见的是

减除费用就是起征点万。

专项扣除是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中,需要我们自身承担一部分费用的”三险一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专项附加扣除是国家为了减轻我们负担,
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房贷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

子女教育项,每个子女每个月可以扣1000,从小学到博士研究生都可以扣,
要么全部扣在父母一个人头上,或者两个人摊,但一年内扣法不能变化。

继续教育项,提升学历时,每个月可以扣400元,一个学历等级最多扣48个月,
如果考取专业证书,不管你前期报班报考花了多少钱,只能在拿到证的当年扣掉3600元。

大病医疗项,必须是走医保报销后,医保用药范围内自负部分超过15000元的可以扣,最多扣80000元。
这笔钱可以扣在自己头上,也可以扣在配偶头上,子女发生的可以扣在父母一方的头上。

房贷利息项,购买首套住房的贷款利息,每个月可以扣1000,最多扣20年。
每个人只能有一套房的资格可以扣,不能扣第二套房。

住房租金项,必须是工作的城市没有房子但是租房的人才可以扣,
如果是在直辖市、省城或者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城市,每个月可以扣1500,
其他小城市,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每个月可以扣1100元,
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每个月可以扣800元。
提前结束租房合同的,按照实际租房时间计算。

赡养老人项,独生子女每个月可以扣2000,
非独生子女,大家去分摊2000元的扣除额度,
分摊方式可以是老人指定分摊比例,也可以大家书面约定分摊比例,还可以平均分摊,
指定分摊由于书面约定分摊。

这6项可能是常人最容易减少扣税的6项,
填完以后,一般能少交不少税,

带大家过完一遍操作流程和“补改退”技巧,
接下来我们集中解答一下大家常见的问题。

1.为什么有的人要退,有的人要补?

有的人可以退,有的人得补,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我要补税?
什么样的人要补税?什么样的人才可以退税?

第一是收入渠道不止一个。
比如有的人在两家公司领取工资,每家公司都是8000。
月度预缴时,每家公司都要先扣掉5000的起征点,剩下的3000,两家公司分开看,都只用交3%的税,元,两家一共交180元。
但在年度汇算时,我们发现他一个月收入16000,减去起征的6万(5千*12),还超出了132000,应该征收10%的税,%-,所以年底汇算的时候他就应该补税500。

很多人不是在两家公司获取收入,
而是一家公司通过两张甚至4张银行卡获取收入,
这种方法如果国家查到的话也是需要补税的。

有的人除了领工资,还接了其他的私活儿,
因此会获得一些劳务报酬、稿酬或者特许权使用费等。
这些收入平时单独计税,小笔小笔的税率低,收得少,
等到年度汇算的时候,加总起来发现年收入很高,适用更高的个人所得税率,
于是平时征少了,最后也得补回去。

第一是年度汇算时总收入不超过6万的。
比如花花第一个月收入8000,其他月份收入4000,
在第一个月的时候应该缴税()*3%=90元。
但是年度汇算时发现花花一年总收入才52000(0),
不到6万(5000*12)的起征点,无需纳税。

第二是有可以税前扣除的开支,但是平时没申报扣除。
比如花花每月收入8000,每月预缴的时候需要交税=1080。
但是年度汇算的时候,发现花花有小孩在上学,可以享受每个月2000额度的子女教育专项扣除。
于是扣除掉2000后,花花应该交税=360。

第三是一年中就业中断导致扣除数不充分的。
比如花花去年在某公司上了8个月的班,每月工资1万,
但查出精神分裂,辞职回家养病去了。
月度预缴的时候,前八个月按10%交税:()*10%*12-。
后面没上班了,于是年度汇算时花花的收入只有80000,
扣除60000剩下的只用按照3%交税:0。
于是,花花可以申请退税0元。

第四是一些自由职业的人群。
比如花花没有任职于哪家公司,只是在家接插画私活儿取得收入。
因此也没有公司给她交“三险一金”,但她自己以自由职业的身份交了职工养老金和职工医保。
她自己交的养老金和医保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
但由于没有公司给她交“三险一金”,
在月度预缴时,就只能按照她的月收入扣税,没有扣除她交的养老金和医保。
最后年度汇算时,需要把她交的养老金和医保扣除,
于是月度预缴的税就比年度汇算时多,

第五是有些人劳务报酬、稿酬太高,月度预缴税率过高。
有的人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劳务报酬,
属于那种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那种,一笔劳务报酬十几二十万,
一年中也就发生一两笔。

比如花花去年有一笔劳务报酬是15万,
月度预缴时她交的税是:15万*80%*40%-。

但是年度汇算发现她全年就只有这笔收入,
适用综合个人所得税10%,只需要交15万*10%-。
于是可以退税=34520元。

第六是本来享受个税优惠,但是在月度预扣时没有申报享受的。
比如残疾人享有税收优惠,但是平时没有申报享受,

第七是有些人平时有为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可以税前扣除,
但平时预扣预缴时没有申报的。

上面这么多种情况之所以存在,
主要还是国家实行的这个新的征管办法“月度预缴,年度汇算”,
月度汇算时采用的标准和年度汇算时采用的标准不一样,

既然这么麻烦,国家干嘛还要弄这一套呢?
这不都是为了我们穷人考虑嘛,
不是收入低,就是开销大,负担重的。
不是两处任职,处处拿钱,就是收入渠道多元的。

如果只按照月度预扣的方式去收,
那很多来钱广,来钱多的人也成了漏网之鱼。
因此最后再来个年度汇算,
一年收入多少看得清清楚楚,
使整个社会更加公平合理。

从上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月度预缴和年度汇算不一样,就会补税或者退税,
但两个值一样,那肯定就是退税为0。

比如那些月月固定领单份工资的人,
月入8000,没有其他收入,没有什么扣除。
平时交的税和汇算的税一样,

3.发现需要补税,可不可以不补?

有的人打开APP一直点点点,
最后发现自己要补缴一大笔税,
以为这样就不用补税了。

退税是权力,可以放弃,
但补税是义务,你逃不掉的。

但凡如果要补税的,一定要补(400块以下,依据政策,可以不补)。
且一定要在6月30日前补齐。
否则不仅要交滞纳金。(每日万分之五);
还会上征信,影响到贷款买房买车。
金额较大的,算刑事犯罪。

4.什么人不需要报税?

那有人问,是不是我不下这个APP,
钱我也不要了,只要别让我补税就行!

事实上,有的人可以不管,
但有的人非管不可,如果你不下载APP进行年度汇算,
你欠的税一直在税务局那里压着,他们有的是办法找到你。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不管,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进行年度汇算呢?

可以不进行年度汇算的情况有:

1)纳税人不到12万的,不论需要补缴的税收是多少,都不需要进行年度汇算。
所以,只要你年收入不足12万,打开APP发现要退税,你可以直接退出不管。

2)纳税人需要补税的金额不超过400元,不管年收入是多少都不用补缴。
所以,如果你点完以后发现要补的税不超过400块,你也可以直接退出不管。

3)如果你有退税,你可以放弃不进行汇算,你的权力你可以放弃。

4)如果你的退税是0,你也不用管,不需要补税也不需要退税,和你无关。

从上面可以不进行汇算的情况
只有你年收入超过12万且需要补税的金额超过400元以上时,
你才需要进行年度汇算

最后,公子再多说几句:

一是建议都下个APP来看一下,
万一退税还能有个“意外之财”,
万一补税(补400块以下,年收入低于12万的可以不补),必须要6月底前补齐。
否则有滞纳金(日万分之五利滚利),上征信,偷税漏税话还可能成刑事犯罪。

二是操作的时候,看下自己的收入有没有不对的地方,
有可能有些企业盗用你的信息走账,
他们拿钱你交税,没天理。
如果碰到,APP内举报和报警就对了。

三是有些地方疫情原因,比如湖北、北京这些,还不支持个税申报,

四是目前的个税申报只统计工资薪金、稿酬、劳务报酬和特许权使用费
其他的比如房租、股票收入、分红等不算,别傻乎乎往里填,要交税的!

五是年终奖高的同学,选择单独计税,不要选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单独计税会少交一点,。
如果在工资薪金那栏上没有年终奖这项,说明公司已经给你选了“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了,
那就只能在其他专项扣除上下功夫了。

攻略已经带大家走完了,
大家快去看看国库给你拨了多少款吧。

保险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十买九坑,买保险前仔细阅读下面的攻略可以让你少花几万块冤枉钱。

  • 全网高性价比保险产品测评+全网最全保险选购攻略:
  1. 想给家庭配置最便宜保险,可以或者扫码关注我的公号“肆大财子”留言,我会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帮你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建议。

2. 如果想诊断自己的保单或者还有核保、理赔等疑难问题,,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退税这事我看网上很多人说,可惜很多人都没说明白。

天呐!太意外了!大白作为一个专门写保险的,靠自己研究退税而写的小作文火了!怎么我认真写的保险干货文章没人看呢?

如果对保险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我写的关于社保、保险相关的文章啊!我的专栏 大家可以去了解一波哦~

大白自己就退了6000多块钱,身边很多同事也成功退了钱,一个土豪朋友,更喜滋滋,退税6万多。

也有杯具的,要补税3000多块。

大白从五个方面详细给大伙唠唠,绝对是说的明白的!

  • 个税为啥要自己操作了?
  • 不仅没退税,反而得补税,咋回事?


01 个税申报,为啥要自己操作?


退税,顾名思义,就是你税交多了,国家得还给你。
有朋友忍不住吐槽:不交税才好呢,谁会多交税呀?
其实,也不是他们想多交,而是交个税的方式变了。
以前交税,主要由公司帮我们交,到发工资时,先扣社保、公积金,再扣税,最后到我们手里的,就是税后收入。
而国外,比如美国,是由个人自己申报、自己交税。
去年,咱们国家搞了个“个税改革”,把国外这套经验搬过来了。


从今年3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


如果你没选“单位申报”,你就得自己申报个税。
别问大白,不申报行不行。
个税关乎我们的钱包,积极点,总没错的~
往严重了说,偷税漏税属于刑事犯罪,范冰冰、刘晓庆都是前车之鉴。
所以,大家千万别不当一回事。

现在扣税,是预扣预缴。
即每月一扣,或有收入就扣。

根据5000起征额来计算。
比如你工资才3000块,没资格缴税,不扣。
要是工资8000块,那扣90块的税。
看起来,把每月扣的税加起来,就是一年要交的税,我们姑且叫它“总税1”。


但实际操作,没这么简单粗暴。
因为税务部门在第二年的3月1日-6月30日,会根据我们的年度汇总收入,再算一遍我们该交的税,姑且叫它“总税2”。
总税2有个计算公式,很复杂。
简化一下,就=(全年收入-60000年度免征额-其他免税收入)*税率-速算扣除数。

记不住也没关系,税务部门会帮你算好。
那去哪里看这两个数呢?


很简单,下一个“个人所得税”APP。
注册后再登陆,绑定银行卡。
然后,找到“首页-常用业务-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按提示操作,就能看到总税1(即“已缴税额”)和总税2(即“应纳税额”)。

总税1和总税2的关系,分三种。


第一种:总税2=总税1,不退不补
说明你已经交的税,就是你该交的。
大白问了一圈,不少朋友就这情况。
说明我这些朋友,就在一家公司上班,只有一份收入。
工薪族的朋友,不信,你可以打开APP看看是不是这样。


第二种:总税1>总税2
说明税交多了,要退税。
你们肯定想知道:哪类人会多交税呢?


个税月免征额是5000,对应着年免征额是6万块。
而前面说了,扣税是每月先扣一个数,年底再算总账。
就可能出现,按月算,要交税;但按年算,又不用交税的情况。
小明,1月年终奖加工资,一共发了8000块,后面11个月则照常领工资,每月3000块。
按5000的个税起征点算,小明1月得交90块的税。
但,一算年收入,小明才41000块。
比个税年度6万块的免征额还低。
已经交的90块,税务局就得还给他。

退税常见的第二类:是有多个收入的斜杠青年。
去年个税改革,一大变化——
把稿酬、劳务酬劳、特许权使用费,和工资收入合并计税了。
而稿酬、劳务报酬等,800块就要交税,按20%的比例交。
和工资收入合并计税后,变成5000块起交,已经能省点税。
要是对应的税率再低于20%,那更能少交不少。


所以,有兼职收入的朋友,比如学生党,别怪大白没提醒你,赶紧看看你能拿个多大的退税红包。


没退税反倒要补税,咋回事?


那为啥有朋友要补税呢?
补税,就对应了总税1和总税2的第三种关系。
即你已经交的税,比你实际要交的税少。自然得补上。
补税,一般也发生在有多份收入或换过工作的朋友身上。
但跟前面说的“多份收入,退税”恰恰相反。
它问题出在,不同收入渠道,分别报税后:


1)5000块免征额重复扣


而税收部门,将你的年度收入汇总清算时,只扣1次免征额,且可能用一个更高的税率。


到下个月时,他拿到了两份收入。
假设都是30000块。
要是两家公司分别报税,即()*3%,就都扣走750块的税。
但对于税务部门,小明当月的实际收入是60000块。
那他该交的税=()*10%-2520(速算扣除数)=2980。


看到没,原来的报税,少交了差不多一半。



补税,等于把吃进去的肉,再吐出来,心疼呀。
那有没有办法能合理合法地少交税呢?


做慈善这种高大上的,大白就不说了。
普通人能利用上的,主要是「专项附加扣除」。
说白了,就是6种指定的花销,可以用来抵扣个税。


有一个孩子在上学,不管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还是博士。
那每个月有1000块不用交税。
两个孩子,就是2000块。


学历教育,比如自考成人本科、读MBA,每个月400块不用交税;
如果是职业考试,比如人力资源资格证书考试,等证书下来那一年,3600块可以免税;


每个月1000块,不用交税;
要是结婚了,家里有2套房,也只能拿一套出来免税。


每个月800、1100、或1500块,具体免多少,看你的城市。
不过,要是申请了房贷免除,即使你真在租房,也不能再申请房租免除。


父母年纪得在60岁以上。
不是独生子女,就得和兄弟姐妹一起分摊这2000。


医保报销后,你自己出的钱,超过1万5。
可以申请免交个税,每年最多8万块。
你自己的不够,可以把配偶、子女的也加进来。


注意哦,以上大白说的都是税前扣除。
比如2000块,不是说你直接少交2000块的税,而是说有2000块不用交税了。
至于具体少交多少,就看你有几项满足了。
像大白,虽然只申请了一个房贷免除。


而一些原本要补税的朋友。
经我提醒后,把教育扣除、房贷扣除、赡养老人扣除、商业保险扣除等加上后。
要补的税也立马少了很多。
有的甚至由负转正,可以去退税了。
既然说到了商业保险扣除。


普通的保险是不能申请抵税的。
得是税优健康险、税延养老险才行。
税优健康险大白写过,不太好买。
而税延养老险就更难买了,目前只在三个地方试点。
但这里的年金也不是商业保险里的年金险,说的是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属于公司福利,给员工补充养老用的。
国外比较多,国内很少有公司有。
所以,保险、年金基本指望不上。
想少交税,还是从「专项附加扣除」去多动动脑筋。
比如房租啦(房东不配合,只要你有合同,可以自己填上去)。
是由一个人申请100%,还是两个人各申请50%(像有两个孩子的;婚前各有一套房的)。
不妨在个税APP上多测试下,说不定有惊喜哦~

要是你年终奖高,那大白再教一个法子。
如果年终奖(体现在“工资薪金”这栏)你可以自己申报。
那大白建议,不要选“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
你去测测看,一定会有意外之喜。


因为公司直接给我们选了“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
有朋友就问过我:为啥APP里找不到年终奖这项。
十有八九,情况和大白一样,单位已经给他走了“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



最后,针对这次个税申报,大白再提几个醒:


1、这次退税,个体户不包括,请自动忽略;


2、退税可以不操作,反正损失的是你自个的钱,就当给国家做贡献了。


但如果要补税的,一定要补(400块以下,依据政策,可以不补)。
且一定要在6月30日前补齐。
否则不仅要交滞纳金(每日万分之五);
还会上征信,影响你贷款买房买车;
再严重点,算刑事犯罪。
总之,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呀。
别想逃,也逃不过(补税不补,税务部门可能直接从你收入里扣,一点不客气~)。


3、操作时,注意检查下你的收入对不对


有公司可能盗用了你的信息,来做假账(尤其是学生朋友)。
那也别客气,APP直接举报。


4、目前有些收入是没统计的


比如房租、股票、股息、分红、境外收入……
当然了,你想交税,你可以自己填上去~


5、某些地方,比如北京、湖北还不支持个税申报

最后,大白给大家送上一份人民日报的解读,要是看不懂,就结合大白的分析,多看几遍。

今天这篇大家也可以收藏着。
以后每年的3月-6月,都用得着。

我是大白,用心科普保险知识,认真产出社保干货。

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动动小指头给大白点个赞吧!


我是大白,致力于用大白话说清保险,帮助大家明明白白买保险,
买保险前仔细阅读下面的攻略可以让你少花几万块冤枉钱。

每周理赔专栏公示速报:

④大白给你的保险指南:

}

个人所得税如实填写最划算,否则涉及到逃税漏税的嫌疑。

今年个人所得税的APP火了,大家都在用个人所得税APP填写税前专项附加扣除事项。

根据国家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专项附加扣除主要有六大项。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继续教育房租支出,贷款利息支出和赡养老人支出。

子女教育是指受教育的子女,每月可以额外享受1000元的免税额度,可以夫妻两人平均享受,也可以有一方享受。

大病医疗是指基本医疗相关的医药费,个人负担超过1.5万元的部分,最高不得超过8万元一年。

继续教育,是指从事学历学位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劳动者,按照每月400元或者一年3600元进行专项附加扣除。没有固定收入的劳动者可以选择父母进行扣除。

房租支出是指租房没有房子的群体,可以享受每月1500元,1100元和8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主要区分不同的城市。

贷款利息支出,也是定额扣除,总共1000元,可以夫妻双方任意指定一人,也可以共同分担。

赡养老人支出,独生子女可以独自享受2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非独生子女最高只能享受1000元,所有子女合计不能超过2000元。

一般每一项就是填写都能够增加我们的免税额度,不过注意选择是否是由用人单位代扣,还是有次年进行年度汇总清缴。

一般年度汇算清缴会比较麻烦一些,除非有两个以上地方获取收入的人群才适合年度汇总清缴。

有的个别人是一个单位领取5000元的工资,一个单位领取3000元。以为这就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实际上税务系统,只要你输入身份证号,立马就能查出用人单位申报的工资信息,任职受雇信息,有几条都是非常明确的。

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好。对于月工资低于5000元以下的人,也可以凑凑热闹,毕竟哪一天我们工资提升了呢?尤其是很多单位还有年终奖,年终奖平均进去的话,如果超过5000元,也需要进行交税。而且年终奖缴税也是预扣的,如果我们不需要缴税,或者按较低基数缴费,至少还可以次年把交的税退回来了。比如月工资5000元,年终奖发2万元,一般会扣600元的个人所得税,但是我们各种专项附加扣除加上之后征税起点是7000元的话,实际上是不需要缴税的。这样我们可以在第二年3月至6月申请退税。

所以,大家还是都去申报吧,万一2019年企业效益好,多发一些年终奖呢?




个人所得税如何填写最划算?

2019年起,社保将采用新的累计预扣法进行计税,并通过专项扣除进行精准减税。

这样更复杂的计税方式意味着,通过不同的报税策略可以达到减少个税缴纳,更好的享受减税福利。

一、子女教育的12000元额度,可以在父母之间分配,可以父母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也可以把额度全都交给一方。但订好了分配方式,一年内不能改变。

二,学历教育的每年4800元额度既可以由本人扣除,也可以由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除。

三,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每年有12000元的额度,可以选择在本人和配偶之间其中一方扣除,同样一年之内不能改变。

四,住房租金支出抵扣额度,如果夫妻在同一主要工作城市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不同城市的可以分别扣除。

五,赡养老人的每年24000元额度,在非独生子女之间可以平均分摊,也可以签订书面分摊协议,但每个人最高不得超过每年12000元。

以上是可以分配的抵扣额度,将额度分配给收入更高并且没有额度溢出的人,将达到少交个税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个窍门,不少专项抵扣既可以按月抵扣,也可以按年抵扣,如果选择按年申报将在12月份一次性给出巨大的抵扣额度,可以好好利用哦。

总体上看,这次税改中,家庭负担越重的人可享受的扣除就越多,让我们期待明年的到来吧。




怎么填报个税分配比例,最好的办法是算总账,算大账,别看小钱看大钱。比如一家夫妻好说了,谁赚的多,就给谁100%的比例分配。如果兄弟姐妹多,涉及到父母赡养比例的,也要尽量给赚的多的比例,比如一个人赚六万,其他人赚六千,那么尽量多给,而不要平均,因为六万与六千的上税额,截然不同。占到大比例的,可以出钱补偿比例小的那部分,其实也没几个钱。

其实,这个个税的背后,很多人都没仔细琢磨,都在开心的算着个人的减免,好像占了不少便宜,舆论也都是在报道有哪些减免,实际,有很多增加的内容,别的不用说,等到一年后,同比个税数据,你就会惊人的发现大幅增长,这才是个税的真相。

这次个税,谁都不要想偷税漏税,因为是不可能的,只有想不想办你,而不会说你能偷税漏税成功,因为整个申报系统都是互相关联的,互成因果的,包括现金走账,同样都有迹可循,都能推理出个税问题,别想偷税漏税。

未来可以研究规避个税,现在减免是小意思,比如,公益慈善捐助的减免,国债购买等减免,才是真正需要我们研究的,未来避税师也将会是一个重要职业。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吗?你就懂了。




个人所得税如何填写最划算?其实答案只能是如实填写,否则就会涉及偷漏税的问题。我们唯一所能操作的空间只能是吃透国家的税收政策——也就是说国家所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只要是我们符合的一定要充分享受到,但绝不能靠弄虚作假去逃避纳税义务。从2019年1月1日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就已开始正式施行,现在大家都可以在手机上下一个个税APP,在里面填写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事项。那么具体都有哪些事项可以进行抵扣呢?我们究竟可以通过哪些合法的途径将我们的税负降到最低呢?

首先相比原来的老税制:新的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升到了5000元,也就是说月薪在5000元以下的人是不需要缴纳个税的。月薪超过5000元的部分实行的是累进税率——按收入高低分为7级税率:超过5000元而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实行3%的税率,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3万元就需要缴纳900元的个税;超过36000元而不超过144000的部分实行10%的税率,然后扣除2520元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140000元就需要缴纳11480元的个税;超过144000元而不超过300000元的部分实行20%的税率,然后扣除16920元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200000元就需要缴纳23080元的个税;超过300000元而不超过420000元的部分实行25%的税率,然后扣除31920元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400000元就需要缴纳68080元的个税;超过420000元而不超过660000元的部分实行30%的税率,然后扣除52920元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600000元就需要缴纳127080元的个税;超过660000元而不超过960000元的部分实行35%的税率,然后扣除85920元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900000元就需要缴纳229080元的个税;超过960000元的部分实行45%的税率,然后扣除181920元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月薪是1000000元就需要缴纳268080元的个税。

现在我们假设您的月薪为1万元,如果在老税制下就超过3500元的起征点6500元,而当时10000元所使用的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是210,也就是说需要缴纳0=440元个税。而在目前的新税制下的起征点是5000元,也就是说10000元的工资只超过起征点5000元,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这样一来需要缴纳的个税金额为=150元,比原来少交290元。除了税率的变更之外本次税制改革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租金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赡养老人支出等六大可以税前抵扣的专项附加项目。之所以增加这六项扣除项目的目的在于实现税负公平——个税征收的目的之一就是调节公平,避免造成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那么现在假设如果两个人的月薪都是6000元,然而其中一人是单身汉,一个是上有老下有小,请问这两人的生活压力是一样大的吗?既然生活水平不一样,那么承担一样的税负公平吗?正是考虑到这样的因素,所以有必要允许纳税人在税前对赡养老人、教育子女、住房贷款等费用予以抵扣。需要注意的是:六大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之中的住房贷款和住房租金两项只能享受其一,也就是说享受了房贷抵扣就不能享受租金抵扣,享受了租金抵扣就不能享受房贷抵扣。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部分人一方面在交着房贷,但另一面却在租房住,对这种情况只能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项进行抵扣,这就意味着对另一抵扣项目的放弃。问题在于:不同的家庭用于赡养老人、教育子女、还房贷等项目的费用各不相同,那么在填报个税时具体如何抵扣呢?

根据目前的新税法对子女教育费用的规定: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所谓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技工教育、大学及以上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同样参照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在具体扣除时可以选择全部在父亲一方扣除或母亲一方扣除,也可以选择由父亲和母亲各分摊50%的扣除比例。这样说比较笼络,那我们就举个例子:如果一对夫妻生育有两个孩子,那么按规定就享有每月2000元的子女教育费用扣除。如果孩子的父亲月薪为10000元,而孩子的母亲只有3000元,那么就可以选择将孩子的教育费用全部从父亲的工资收入中予以抵扣,这样可以实现减轻家庭税负的目的,因为母亲反正不到起征点。如果夫妻俩的月薪都是6000元,那就由夫妻俩各自分摊1000元的子女教育费用扣除,这样就都不需要交税了。当然也有可能一开始夫妻俩一方工资高、另一方低,于是选择由工资高的一方抵扣孩子的教育费用,后来工资低的那位收入提升了,于是两夫妻一合计决定变更原来的子女教育费用扣除方式,那么这样可不可以呢?答案是如果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之内是不可以的,这也就是说在下一年度就可以变更了。

新税法关于继续教育支出的规定是: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3600元定额扣除。国家对于成年人参与专业技能培训以自我提升是持鼓励态度的,所以在接受完学校教育后如果再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的费用也是可以予以抵扣的。不过继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接受学校教育的多是无收入来源的未成年人,而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就相对复杂了——有的人是自己打工挣钱支付继续教育费用,有的人是父母拿钱支付继续教育费用,那么国家税法也考虑到了这方面的情况,所以继续教育的费用支出既可以由纳税人本人予以抵扣,也可以由其父母予以抵扣。当然在具体抵扣的过程中如果纳税人本人或其父母一方达到起征点而另一方没有,那自然就由达到起征点的一方予以抵扣,因为未达起征点的一方本来就不交税,只有由达到起征点的一方抵扣才能起到少交税的作用。

人活在世上没谁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在医疗保障领域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客观上我国公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并未完全彻底扭转。那么如果一个人的工资收入超过了起征点,本来是应该交税的,可他生了一场大病,结果弄得自己家庭生活已比较困难,这时再向其征税就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对此新税法的规定是: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这里需要注意几点:首先可以抵扣的必须是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其次80000元是最高限额,不是说可以直接抵扣80000元,否则如果工资还不到80000元就没得抵扣了,最终的抵扣数据还是以医院开据的医疗费单据上的金额为准。在具体抵扣过程中纳税人可以选择由其本人或配偶一方予以抵扣,未成年人的医疗费用可以由父母一方抵扣。

新税法关于住房贷款的规定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需要注意的是: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的利息扣除,如果纳税人拥有两套以上的住房则不能再享受贷款利息扣除。至于在具体扣除过程中夫妻双方可以约定由其中一方予以扣除,但扣除方式一经确定之后在一个纳税年度之内不得进行变更。相比之下新个税法对住房租金的规定相对复杂一些:如果纳税人是在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居住,那么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如果纳税人在上述以外的城市居住,那么就要视其居住地的户籍人口数量多少而定——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的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的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夫妻双方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那么住房租金支出只能由在租房合同上签字的人予以扣除。另外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享有住房租金支出和住房贷款利息支出两项扣除,纳税人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予以扣除,但一经确定之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进行变更。

新个税法关于赡养老人的规定是:如果纳税人是独生子女,那么可以按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赡养老人费用支出。那么如果纳税人不是独生子女呢?这种情况可以由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具体每个人的分摊比例可以由兄弟姐妹协商约定,也可以由被赡养的老人指定,一般来说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约定或指定分摊的必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具体的分摊方式和额度一经确定在一个纳税年度之内不得变更。如果同时赡养了两位及以上的老人,那么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具体而言:被赡养人包括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西门观点: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如实填写最划算,不然就是涉嫌偷税漏税。

新年2019年刚刚开始,个税问题成为所有人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以前,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只是少数人关心的问题,因为很多隐形收入的确难以控制。

征收个税的目的除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外,还有一个功能是调节收入差距。从个税税率看,收入越高,税率越高,比如,3000元以内3%,3000元至12000元10%,12000至25000就是20%,80000元以上45%。所以,越是高收入,个税越高,起到一个调节收入差距的目的。

有人会说,个税再高也还是比我们争得多,这个问题要正确认识,我们国家的收入分配原则就是多劳多得,人家比你贡献大,收入就应该比你高,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合法收入,法律都会保护。

从2019年元月一日开始,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至5000元,尽管大多数人工资有所提高,但仍然在免征范围内,因为,除了扣除起征点5000元外,还要扣除其它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继续教育、房租、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六项费用,所以,月收入在七八千元以内的人基本上都可以免交个税。所以,起征点提高,对普通工薪族有好处。

再说题主的问题,个税如何填写最划算?这个问题本身含有避税甚至偷税漏税之嫌。

以前,个税征收由单位提供收入数额,然后由银行代扣,到底多少,税务部门也搞不清,所以偷税漏税很普遍。

从今年起,养老保险和个税征收都由税务部门直接征收,你每月或每年都有哪些收入,收入多少,只要输入你的身份证号码,都清清楚楚,一点也漏不了。因为,我们无论在哪里领钱,都要身份证,都要通过银行。

如今,个税征收第一步是自己向税务部门申报,下载一个个税征收APP即可。但不要认为是自己申报就存侥幸心理,不要以为我这笔收入税务部门肯定不知道,所以,不填写。

不想申报的大都是大额收入,一旦被税务部门查出,还必须得缴纳不说,可能会被作为失信人员收入网络,甚至涉嫌偷税漏税罪。

所以,自己申报个税,最好如实填写,这样最划算。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其实我认为不是如何填报抵税最划算,而是怎么提高收入最划算。大家还是想想如何多赚钱才是正事。当然了,既然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说说我的看法。

众多周知,这次允许的抵扣情况包括抚养子女支出、赡养老人支出、住房贷款和租金支出以及继续教育支出等部分。一般而言,建议大家如实填报。毕竟这次的改革肯定是以后以个人身份证号码为依据,逐步建立起像国外那种的个人信用号码。咱们老百姓可比某些明星好多了,不干那种偷税漏税的事。

具体的抵扣细节和标准我就不再赘述。我认为有几点可以注意下:其一关于夫妻双方抵扣额的分配。像抚养子女和首套贷款利息抵扣,允许夫妻双方选择抵扣比例,这时候就要尽量让收入高的一方抵扣,最大限度的拿到税收优惠。其二像赡养老人税收抵扣,如果不是独生子女,就要和兄弟姐妹商量好抵扣比例。如果有的在老家,有的在发达地区,那就尽量让发达地区的兄弟姐妹多分担比例。其三有的答友可能现在收入不到5000,我建议也尽量申报。毕竟说不准之后工资涨了呢,或者年终奖还要分摊到各个月呢。

总之,这次的个税抵扣政策有人总结为就是国家希望大家好好学习(继续学习),早生娃早买房。最后还是回到刚开始说的,抵税这事对咱老百姓来说,就是个蚊子腿,一点点肉。大家还是多想想怎么增加收入吧。




个税改革之后,不仅提高个税起征点到5000元,还增加了一些专项扣除,以下: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我们只要到“个人所得税”APP上填写相关信息即可享受政府给我们的减税红包。

在这里金十君告诉你们,不要想着怎么填可以拿到最多的好处,因为扣除标准都是规定好的,你只能如实填写信息,并且填写的信息会进行审核,必要时候会让你提供资料,如果到时候被查出来虚假信息,那就糟了。

子女教育: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以选择其中一人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以选择分开,一人每月500元扣除。在选定扣除方式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继续教育:(1)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

(2)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大病医疗:个人负担超过1.5万元的部分,最高不得超过8万元一年,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汇算清缴时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专项: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对于2019年之后还处在还款期,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扣除。

住房租金:(1)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2)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只能二选一。如果对于住房贷款利息进行了抵扣,就不能再对住房租金进行抵扣。反之亦然。

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年满60岁以上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赡养支出,可以税前扣除。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应当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

一般来说,最好是以实际减免个税的多少来决定填写,可以自己进行计算,但也有一些规律在,金十君也在这给大家说下:

由于不同的专项扣除在不同收入的人身上可以获得的个税减免不一样,所以选择哪个专项扣除,由谁扣除,都需要仔细研究一下。

收入高要交的税也多,当处于不同税率等级时候,把专项扣除交给高收入的人往往可以减免更多的个税。

比如丈夫收入高适用25%税率,而妻子收入适用10%税率,那么1000元的住房贷款利息扣除额全部给丈夫扣,意味着减税250元;全部给妻子扣意味着减税100元。

对在主要工作城市的有房同时又租房的人来说,显然选择选择每月1500元的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会更好,但如果是在户籍人口较少不超过100万的城市,那扣除额度就只有800元,这种情况下还是选择每月1000元的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能够减免更多的个税。

比如子女继续教育有400元/月的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但也可以由父母选择1000元/月的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两者不能重复扣除。

这时候如果父母子女收入一样,那么让父母选择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但如果父母收入较低,子女收入较高,则要计算好由子女扣除减免个税多还是父母减免个税多,然后决定由谁填写专项扣除。

大家不要小看最新推出的个税专项扣除,虽然这些扣除加一起有时候只能减个几十、上百块,但根据新的个税超额累进税率表,收入由低到高将分别适用3%、10%、20%、25%、30%、35%和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对于有些人来说,扣除之后可以到更低的税率,那么减免的个税就很多了!所以大家千万记得可以灵活填写以获取更多的个税减免,但是一定要如实填写!




每年的3月1日-6月30日是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阶段,这段时间里你可以对上一年(去年1月1日-12月31日)的综合所得进行汇算。汇算清缴的结果有三种:一是预缴的个人所得税少于应缴的数字,那你需要补缴税收;二是预缴的个人所得税多于应缴纳的数字,国家就会把多缴纳的部分退换给你;三是预缴和应缴的完全一样,那不退也不补。下面我会从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及填报给大家仔细讲讲其中的奥秘。

作为中的自然人,你所获得的所有收入,无论是货币性质的还是实物性质的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除非满足一些免税条件的收入,比如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免予缴纳个税。

个税分成好几大类,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经营所得、财产使用权转让所得、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其中,只有前四项、也就是我着重标出来的那几项属于综合所得范畴。综合所得需要每年进行汇算清缴,也就是要填报一些扣除项目让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尽量变低,缴纳的个税才会变少。

对于综合所得收入来说,除非你是外国人,否则需要预缴。比如,假设某人除了工资薪金所得外没有其它任何收入,每月的工资收入都要在获得的当月预先缴纳。1-12月总共预缴了12次的个人所得税,加在一起就是当年预缴的个税总和。由于预缴的个税税率和应缴的个税税率之间会有些差异,这就导致真正应该缴纳的个税可能会和已经预先缴纳的不同,这就会涉及多退少补了。

总的原则是扣除的越多越划算,当扣除的总金额比你的一年获得的综合所得收入还多的话,你一分钱的个税都不用缴纳了。

不分职业、不管工资多少、不乱个人情况,所有人都按照每年60000元的标准扣除。如果年收入不足6万元的,则不用去考虑缴纳个税的事情了。因为6万元以下收入者只要扣除了固定扣除额后其应纳税所得额就变成负数了,还没达到缴纳个税的门槛。因此,6万元收入也被人们形象地叫做个税起征点。

就是所谓的社保、或者叫做五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按照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为职工缴纳社保,自由职业者或是公司老板可以自行缴纳社保。社保的缴纳分成两部分,一是企业缴纳部分,二是个人承担部分。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个人承担的社保可以从年综合所得收入中扣除。

这是重点,因为转向附加扣除是个人填报的,也是个税改革的新政策。如何填报影响你要缴纳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又分成5大类。

父母双方中只要有一人年龄超过60岁,填报后就可以每年最多从综合所得收入中扣除24000元(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如果有亲兄弟姐妹,则要分摊这24000元的扣除额,可以按照父母指定的扣除方法也可以按照子女们商定的扣除方法,但每一位子女一年最多只能扣除12000元。

当你的孩子超过3岁以后就可以按照每一位孩子每年扣除12000元的标准来抵扣个人所得税了。同时,夫妻俩可以选择将总额放在其中一方那边全额扣除或者双方各扣除一半。

比如,小张夫妇有两位3岁以上的孩子,一年最多可以扣除24000元;可以把24000元全部放在夫妻俩人其中的一方扣除,也可以夫妻俩各扣除12000元。

3.租房或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两者只能选择其一扣除。

贷款利息只能扣除首套住房的贷款利息,每年可以扣除12000元,最多可以抵扣20年。

在主要工作地点租房的职工可以按照所在城市的大小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的数额。大型城市一年扣除18000元;中型城市一年13200元;小型城市一年9600元。

对于成年人的学历教育,每年能够从综合所得收入中定额扣除4800元,最多连续扣除四年。

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非学历教育,可以在取得证书的当年一次性扣除3600元。

对于一年就诊费用超过15000元部分,可以在80000元限额内从综合所得中扣除。当然,这些费用必须是个人自费部分,医保支付部分不计算在内。

这部分比牵涉的项目较少,且大部分人暂时不会遇到。有些单位会位职工购买商业保险,每年可以最多从综合所得收入中抵扣2400元。

上面介绍了可以从个人综合所得收入中扣除的四大内容,其实只有第三项个人专项附加扣除给予了个人一定的自主性,其它项目基本都是固定的,不需要个人填报。对于个人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时要有几个原则。

一是按实填报。税务部门不会对所有纳税人都进行抽查,比如你明明没有租房却填了租房支出,没有查到时可以享受抵税优惠,但万一抽查到了就是偷税漏税。轻则补税缴纳滞纳金、重则构成犯罪。

二是年底就填报下一年的。虽然在次年汇算清缴时能够补报,但上一年就填报的话在预缴个税阶段就会抵扣,也就是让你每月预缴的税费变少,而不用等到一年后的汇算清缴再退回多缴纳的税款。

三是将子女教育附加扣除填报在收入高的一方。由于个人所得税采取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简单来说就是收入越高税率越高。一位年入百万者每抵扣1000元就能省下450元的个税;而一位年入十万元的职工每抵扣1000元只能省下30元甚至一分钱都省不下来。

大家是不是觉得现在的个税有些复杂了,其实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个税更加复杂,还要分单身和家庭两种不同的计算制度。很多美国人家庭要专门聘请税务服务机构为他们计算筹划个税事宜,因为自己根本就算不清楚。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 海上招财喵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这个没必要问怎么填写的吧,当然是如实写了,不然审核也过不了啊




2021年最后一个月,一年一度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确认又开始啦!

其中包含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这6方面红利。

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专项附加扣除有啥用

咱们现在的个税起征点是一年6万

也就是每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后,月工资超过5000块,就要开始交个税了。

但国家给了福利优惠,有以上说的6种情况可以进行专项附加扣除。

许多人本来可能需要交个税的,算上以上专项附加扣除后,就不需要交了!

反正这是一个少交钱,相当于每月多领工资的福利政策,大家一定要掌握!

有子女(大于3岁)在上学,可以扣除,一个子女每月扣1000块。

父母任一方超过60岁,也可以扣除,独生子女可每月扣除2000块。

有房贷(首套房)可以扣,一月扣1000块。

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房,租房也可以扣,看城市等级,一月扣抵扣800/块不等。

另外继续教育,譬如读在职研究生啥的,还有大病医疗,当年患大病,医保范围内个人自付超过1万5,也可以进行部分扣除。

扣除后,就可以少交个税,多领工资。

小明有1个孩子在上小学,父母超过60岁,自己是独生子,有一套房贷要还。

他扣除五险一金后月薪12000,年收入为144000块。

那他每月可以专项附加扣除4000块:

1000(养1小孩)+2000(赡养父母)+1000(首套房贷)

小明不进行专项附加扣除,一年要交个税:

申报专项扣除后,他一年只需要交个税:

一年就可以省下4800块。

相当于,平均每月工资多发400块。

所以,朋友们,满足专项附加扣除的任一情况,都要去填写信息确认呀。

下面这份超详细的攻略,手把手教你轻松完成!

也赶紧收藏转发朋友家人知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朋友用我银行卡走账2000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