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司总是忽悠大学毕业生,怎么不去忽悠社会青年呢?

  当看到绿驰汽车营业执照被吊销的消息,作为公司前员工,吴功没有任何诧异,“这家企业两三年前就已经不行了。”

  前不久,一则行政处罚让沉寂许久的绿驰汽车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主要内容是绿驰汽车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公司登记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上一次绿驰汽车引起人们关注还是2021年4月,彼时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受理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更早之前,绿驰已经多病缠身:拖欠工资和货款、创始人出走、国资接盘……

  绿驰汽车成立于2016年,虽然晚于蔚小理,但从时间线来看,也是国内较早的一批造车新势力。科班出身的创始人被不少投资人看好,彼时还要打造中国超跑。但最终一辆车都没有驶出PPT。

  “这家企业没有把心思放在造车上。”吴功表示,绿驰汽车前期的声量很大,说要向大众、沃尔沃这些传统车企发起挑战,但公司并没有把重心放在新车打造上,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如何去跑马圈地。

  时至今日,吴功仍然认为,在绿驰汽车的工作经历,是他职业发展中难以抹消的“污点”。

  01 “传销”洗脑,只为圈钱

  吴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超过20年,在绿驰汽车前,一直在汽车配件公司工作,加入绿驰汽车的本意,是想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新造车浪潮。绿驰汽车给他的待遇也非常优渥,让其负责人力资源和行政的统筹工作,工资也比上家更高。

  然而事实没有想象的美好,除了负责人力资源,配合融资也是吴功的重点工作。

  时间倒回6年前,新势力浪潮风起云涌,大量热钱涌进这个领域,踩着这股东风,绿驰也开始大肆募集资金。“当时绿驰经常整场包下酒店做宣讲会。”吴功表示,台下既有有钱投资人,也有社会人员。

  为了加大募集力度,绿驰公司内部设有专门培训团队,培训内容就是讲公司的未来,谈回报率,做培训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做融资宣讲。

  吸引投资人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出售绿驰原始股,并且绿驰许诺,未来将有几十上百倍的收益。还有另一种模式,就是绿驰旗下的共享出行项目“绿驰出行”,通过招募城市合伙人募集资金。

  比如花25万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这辆车放在该公司平台上运营,可以获得车辆运营收入、用车福利甚至股权分红,高额的收益率也非常让人眼红。

  彼时,吴功经常陪公司团队到各个酒店做宣讲,很快他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公开募集社会资金显然是“传销”活动,绿驰的造车行为也像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破败的信号,首先从绿驰的“金主”中能东道传来。

  2017年,曾任中能东道集团董事局副主席的晏文胜,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批捕,其曾被曝出以认股借贷的形式进行诈骗犯罪总金额达35亿元。绿驰汽车正是由中能东道集团联合其他企业联合成立的。

  对于中能东道这家企业来说,非法募集民间资本也轻车熟路。2015年,中能东道曾声称和四川野马展开合作,要开发“野马U能”电动汽车,当时就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杨永慧就曾是受害人之一。

  当时中能东道以投4万块钱给1万股的方式,让杨永慧坚信自己会因公司发展而达到“财富自由”,杨永慧拿出了仅有的10万积蓄押注中能东道。成为公司股东后,杨永慧经常跟随公司到全国各地开招商会。而且为了拿回自己的10万,她不得不拉认识的人投资这家企业。

  随着集资诈骗案的曝光,杨永慧的发财梦也随之破灭。

  虽然此后绿驰汽车极力和中能东道撇开关系,但“传销”式的集资也洗脑了很多公司员工。

  2019年,绿驰开始拖欠员工工资,当时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在真正爆雷前,吴功就离开了这家公司。

  吴功全身而退,但被绿驰宣讲会“洗脑”的员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一位绿驰前员工告诉超电实验室,当时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工作经验不多的年轻人,都非常坚信绿驰能够发展壮大。即便公司发不出工资,也要和公司共进退。“很多人一直拖到半年甚至更久,最终鸡飞蛋打,不得已才离开这家公司。”

  02 车没造出来,欠一屁股债

  快速圈钱的另一面,是造车业务的完全荒废。

  2018年1月,绿驰汽车发布了定位纯电超跑的“天王星”和首款量产版SUV车型,同时要通过城市车平台、主流平台、超级平台三大平台,进军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同年6月,绿驰汽车则宣布在江西九江自建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可以达到20万辆。

  那一年是绿驰汽车的高光时刻,至少从表面来看的确如此。

  根据官方的表述,定位豪华轿跑的“天王星”,风阻系数0.3Cd,峰值扭矩900Nm,零百公里加速仅需3.5秒,而且后续还将上市微型车、SUV、MPV以及中大型轿跑,雄心勃勃的计划似乎要覆盖整个新能源高端市场。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车型一款都没造出来。“当时公司对于车型的要求就是定位高端,一定要足够华丽。”吴功表示,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影响力,去募集更多的钱。

  当时的造车技术团队,大多是从其它企业通过高价临时组建而成的,“真正懂技术的人非常有限。”这也导致官方给出的数据虽然华丽,但落地并不现实,而且新车量产只是为了换取补贴,“对于补贴他们扣的非常细,新车也几乎没有任何操控性”。

  2019年5月,绿驰汽车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也就是通过长安铃木第二工厂代工生产绿驰的首款纯电SUV。按计划,新车将在第二年上市,配备有L2.5级自动驾驶。

  绿驰曾表示,在经过首轮、B轮和C轮的100亿融资后,将会在2021年-2022年完成上市,然而没等融资进度和新车量产,绿驰就已经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

  此前绿驰计划投资55亿在江西建厂,由于资金不到位,生产基地早已杂草丛生。和长安铃木的合作项目,同样也没有向后者付钱,漫长的生产线一直空空如也。

  其实早在2018年,绿驰的“骗局”就已经露出了马脚。彼时有媒体曝出绿驰汽车拖欠了意大利I.DE.A设计公司项目款2700万欧元,I.DE.A设计公司CEO Morali也公开表示:“我们怀疑整个绿驰汽车项目是骗局。”

  而且当年在日内瓦车展上举行了纯电动概念车Venere——“金星”的全球首发仪式后,本应出现在同年的北京车展上,但因双方矛盾激化,“金星”被I.DE.A扣留在了意大利。

  拖欠员工工资,则撕下了绿驰最后一块遮羞布。2020年,有媒体报道,绿驰已经拖欠员工超过半年的工资,公司内部完全陷入瘫痪状态。最严重的是,绿驰汽车的一切厂房场地还有设备都是租来的,轻资产清算下来,远不够填补拖欠的货款和工资。

  复盘绿驰造车迷局,从最初的成立到败走,几乎都是资本留下的一个空壳。风口过后,终究一片鸡毛。

  03 绿驰不配成为“造车新势力”?

  当绿驰汽车被曝拖薪之后,2020年,河南国投向绿驰注资持股60%,前者是河南省属国有企业,这一动作也被外界解读为国资为绿驰兜底。

  被国资接手后,绿驰内部进行了大清洗,核心团队也被全部剔除。

  吊诡的是,随后的绿驰几乎彻底销声匿迹,关于公司的消息也基本是处于封锁状态,甚至官网也没有了任何信息,留给外界的仍然是欠薪以及拖欠货款类的信息。

  直至一年后,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受理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才算是给绿驰下了最后通牒,在经历一系列闹剧之后,绿驰汽车彻底销声匿迹。

  有人说,绿驰汽车的所作所为,将会被永远钉在新势力车企的耻辱柱上,超跑、代工、自建工厂、上市……绿驰几乎画下了新势力车企所有的大饼,但最终光环尽散,梦碎造车。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势力浪潮初期,和其他新势力车企们竞相拿到热钱相比,在河南国投入股以前,启信宝数据显示,绿驰汽车融资信息为“无”。这意味着绿驰汽车仅凭借公司注册资本的13亿元维持运营,注定不能翻起太大浪花。

  时至今日,新势力车企倒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烧光84亿还没有造出一台车的拜腾汽车,也有经历6轮融资最终破产重整的博郡汽车,长江汽车在烧光李嘉诚投的51亿后则进入了破产清算,而花费56亿只造出“老年代步车”的赛麟汽车,也将于5月30日公开拍卖。

  从历史维度来看2015年前后的造车潮,大多数企业都想搭上新能源的顺风车,然而在真金白银的利益面前,很少有企业能够静下来造车。

  事实上,即便“蔚小理”在新能源造车潮中脱颖而出,目前也没有摆脱亏损的泥潭。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造车不仅需要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支持,更需要企业对造车有足够的敬畏。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末尾淘汰赛已经开始,并且将持续很长时间。

  不过好消息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经历最初的群魔乱舞时期后,正逐渐回归理性。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9.1%,渗透率达到14.8%。到了今年4月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了27.1%。

  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下,一些优质企业也开始逐渐发挥积极效应。与此同时 ,小米百度等新新势力们,也在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队伍,传统车企也在孵化新生品牌,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

  此时此刻,新能源市场仍然拥挤,只是牌桌上选手的实力也愈发强大。无论成功与否,每位选手都值得尊敬,但如果对造车没有敬畏之心,注定会被市场淘汰。

  绿驰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注:吴功为化名)

}

编辑导读:马上就要毕业季了,一批 00 后大学生即将踏入职场,他们上能怼领导的 PUA,下能怼同事的甩锅操作,可谓是树立职场新风范的典范。但是,真实的职场环境和真实的 00 后群体真是这样的吗?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你分享。

5 月份的时候,此时距离毕业季还有两个月,"00 后整顿职场 " 新闻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80 后在加班对领导唯唯诺诺,90 后在摸鱼装模作样,只有我们 00 后在整顿职场,工作一年仲裁了 4 家公司,告倒闭两家,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这是事情最早的起因,一张微博上疯传的朋友圈截图。

下方的评论区中,一片慷慨激昂。00 后骄傲发表独立宣言,80 后 90 后跟着在旁边附和着。

讲道理,矛盾转移后,00 后在舆论场的标签比我们那会好多了。毕竟那会 "80 后是垮掉的一代 ","90 后是叛逆的一代 "。

统一打工人阶级战线后,"00 后都成了英雄的后代 "。

随后,更多的 00 后整顿职场的截图被放了出来。

反击之犀利,言语之毒辣,尽管我一早就明确了态度,但还是看得我把大腿都拍红了。

谁在职场上没遇见过几个傻 X?看着解气。

虽然后面跟风发出的一些内容看着有些刻意,但我还是愿意相信他们都是真的。

00 后作为在法治社会建设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知法用法是他们的必备技能;物质优渥,没有父母的拖累,在职场实现自我价值是他们的终极理想;思想解放又没那么着急结婚,怼起老板来没有任何负担,你若玩阴的,我必发帖曝光你。

真牛逼,这就是我年轻时候理想生活的样子。他们把我年轻时候,想干想不敢干的事,全都超级加倍干完了。缺了大德,让 10 后没有超越的空间。

但我还是要反对,我反对的并不是 00 后的职场态度,而是反对鼓吹。

因为爽是爽,爽完之后没了呀,尤其是在毕业季还有两个月就要到来的当下。

两月后,新一批 00 后即将要步入职场,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就业环境。

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2022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突破 1076 万,为史上之最。这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 1000 万。

换句话,今年就是历史上最最难的,最难就业季。

而与此同时,各位尊敬的 2022 应届生朋友,还有一个不幸的消息。

就在几天,国家统计局召开发布会,公布了我国 4 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其中一项数据非常扎眼,失业率。

我国 4 月失业率数据达到了 6.1%,较 3 月份上涨 0.3%。其实这个数据还好。

但我国青年失业率,也就是 16 岁到 24 岁,00 后前后的这批人,失业率达到了 18.2%。同样登顶历史之最,是全民失业率的近 3 倍。

但这还没有达到巅峰。按照往年规律,每年青年失业率最高月份,在六七月,也就是应届生陆续毕业的日子。

去年 6 月份青年失业率 15.4%,7 月份涨到了 16.8%。今年 4 月份就达到了 18.2%,7 月份会是怎样个光景,朋友们,不敢想。

那个时候,既是最大规模毕业人群,又是最高的失业率,对很多应届生来说,真的就是毕业即失业。

为此,不少应届生主动调低了自己的薪酬预期。

根据五月份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有 55% 的应届生降低了自己的薪资期望。

这也是近十几年来,第一次,大学应届生预期薪资较去年出现下降的情况。

但根据报告,到 4 月中旬,也仅有 46.7% 的应届生拿到了 offer,平均签约率更是只有 15.4%。

而即使是拿到 offer 的校招生也并非高枕无忧。互联网的裁员浪潮毫无疑问波及到 " 解约成本 " 更小的校招生。转转、哈啰、理想均爆出了临近毕业毁约的情况,5 月 19 日,小鹏汽车毁约的消息,又被顶上了热搜。

现在还有两个月,最后到底能剩多少应届生能成功抵岸,我们不得而知。

有人试图避开这波浪潮,先去考研镀金。

从竞争难度上来说,考研的难度其实比就业更大。因为近些年考研人数的增长,只能用 " 巨猛 " 来形容,今年较五年前,考研人数翻了 2.5 倍。

457 万人报名参加考研,但院校计划招生人数只有 110 万,意味着有 300 多万考生要说拜拜。

同样的卷法也适用于考公。去年国考报名人数超过 200 万,各省省考报名总人数超 537 万。今年人数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就看加多少。

4 月份的时候,北京朝阳区公布了 2022 年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名单。这份名单当时引发了一阵议论,议论不在于名单中九成以上都为硕博生。而是有一位同志太扎眼。一位北大毕业的,原子核物理专业的博士上岗了街道城管执法岗,俗称城管。

并且,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对于应届生而言几率都会相对更低。多少卷王在里面都卷了好几年了,你一个萌新进去,他们真的都会兴奋。就好像在说:快,来感受一下,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职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全靠 00 后替我们寻衅滋事。说真的,我很感谢好吧,无论是出气,还是整顿职场,我都是受益者。

但我更怕你们被骗。被我们这群老废物三言两语,哄了几句就上头被骗。

所有关于下一代的定义,都是上一代给打的标签。

他们夸你是因为你有勇气吗?拜托,拍个桌子骂个老板,真的需要勇气吗。还是仅仅因为你有他们没有的底气。

就像 00 后的辞职信写的那样。我可以随便再找到下一份工作,我不着急组建家庭,我家里也没太多负担,那我为什么要挨老板的叼?

所有的底气,都来自于内心最深处的安全感。

00 后成长的轨迹与中国 " 入世 " 后的经济高速增长轨迹基本重合,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更加优越,父辈们的家底也更加殷实。

哪怕家庭条件差一点的,你也很清楚,自己就算一分钱都没有了,回到家里,依然会有自己的一口热饭,饿不死。

70 后在任劳任怨,80 后在唯唯诺诺,90 后在浑水摸鱼,00 后负责重拳出击。你把这句话再看一遍,哪有什么桀骜不驯,不过是任劳任怨的那批 70 后还没退休。

对待职场的态度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底气问题。即使是 00 后,每个人的底气也不一样。有些人就像经济专家说的那样,疫情下,为什么一定要上班受气呢?我们可以灵活就业,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或者用家里多出的汽车去开网约车。

还有些人确实厉害,不需要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下,个人能力强者选择灵活就业确实是趋势。尽管这种人很少,需要实力和自律不可或缺。我认识的绝大部分灵活就业者,实际都做成了灵活待业,工资日结。

真正称霸职场的方式就两种,要么吸血,要么牛逼。网上发出来的一些,真的就是爽爽就好。一年仲裁 4 家公司,仲裁没有问题,一年仲裁 4 家,你就算是随机分配工作,你这运气也太差了,更何况你还是自己选的工作。第一次没经验可以理解,第二次笨点也不怪你,第三次我就当遇见了卧龙凤雏,第四次,真的想不通啊朋友。

被这样一忽悠,职业规划基本没有。你的仲裁经历根本不敢告诉新公司,简历上全是空窗期。一路发展下去,唯一的职业规划就是职业仲裁,更大的可能是职业日结。

00 后称霸职场,条件好的确实可以,也不用 00 后,扫地老大爷都能举起扫把领导工人起义,失败大不了去公园和老太太跳舞。条件差的,其实是在比 90、80 年更严峻的就业环境下负重前行。

我们都很清楚,但视而不见。

嘴上喊着:我们要公平!公平!还他妈是公平!

怂恿着 00 后说:老板打倒了,青天就有了!职场不卷了,天下就太平了!

心潮澎湃,憋着股坏。说得起劲,身体都躲在房里不动。

因为老板是不能被打倒的,打倒了就没人发工资了。但同事是可以的,打倒一个,裁员的竞争者就少一个。

你们说:出来吧,我们共建不卷社会。

拉倒把你,我三十多岁,拖家带口,一个在老板眼中没精力卷不动老废物,只想死死捂着自己的位置不撒手,看着你都瑟瑟发抖。

对于职场中年人来说,你活着就是在卷我。

接下来几年,00 后会是新闻的高频词汇。

在 " 第一批 00 后开始整顿职场 " 后,马上会有第一批 00 后开拒绝相亲了,第一批 00 后开始教育子女了,第一批 00 后没有晨勃了,第一批 00 后被裁员了,等等等等。

我为什么说得像我经历过一样,因为我确实都经历过。我是说这些 " 标签 "。

80 后曾被认为是 " 垮掉的一代 ",90 后被称为 " 叛逆的一代 ",在 00 后刚刚迈入社会的时候,也有段时间被媒体定义过是 " 最不堪的一代 "。

嗐,别听我们这帮老废物的定义,都是唬你的。

只是也不用把自己捧得太高。年轻是一种特权,但它从不属于某代人,它永远只属于年轻人。

80 后的韩寒因退学,被人拉上节目群起教育。在那当《对话》的节目上,他翘着二郎腿一一骂了回去,差点做成了《对骂》。二十年后一样会承认自己是幸运的个例,说退学是件很失败的事。

90 后我想不起来谁更具备代表了,但你看我们那会的标签," 最叛逆的一代 ",多嚣张。现在不一样和自己的中年和解,把舞台让给你们展现。

他们,我们,没有年轻过,但你老过吗?

本文由 @韭黄阿 rich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大龄青年越来越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