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火箭转运的时候为什么要在脐带塔上挂辆卡车?

通常需要寻求搭载发射,而搭载发射多颗卫星的最佳工作轨道可能难以统一,

长征十一号珠海航展上的模型

卫星间的结构协调和电磁兼容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制约了搭载发射的选择范围。因此,经济型小型火箭的研制需求越来越旺盛。

同时,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等应急型任务的需求也催生了快速响应航天技术的发展。应急卫星需要实现快速集成总装和快速在轨测试,从而实现快速响应发射。“长十一”的研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满足快速响应航天任务的需要,实现24小时快速发射。

中国长征系列已经成功发射几近200次,固体火箭发射还是首次。液体火箭的优势在于运载能力大,可达5吨―10吨,但是缺点在于加注时间长,从测试到发射整个流程需要20―50天。固体火箭虽然运载能力不如液体运载火箭,但是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接到发射命令之后,从测试到发射能在一天内完成,

长征十一号首飞纪念封绘图

固体火箭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很好地应对突发灾害后的通讯和观察任务,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长征十一号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诞生,是小卫星蓬勃发展、快速响应航天概念的提出、固体动力技术进步共同牵引的结果。

2010年10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长十一火箭作为内部型号立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向新华社记者透露,我国火箭家族中的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2015年内将首飞。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已完成研制阶段的各项工作,进入首飞前最后准备阶段。梁小虹表示,未来该院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规划发展系列化固体运载火箭,与其研制的液体运载火箭互为补充,不断完善我国航天运输体系。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成功发射几近200次,固体火箭发射还是首次。液体火箭的优势在于运载能力大,可达5吨―10吨,但是缺点在于加注时间长,从测试到发射整个流程需要20―50天。固体火箭虽然运载能力不如液体运载火箭,但是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接到发射命令之后,从测试到发射能在一天内完成,“固体火箭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很好地应对突发灾害后的通讯和观察任务,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副总设计师:王健儒,动机部分负责人。

副总设计师:管洪仁,控制部分负现人。

伺服系统主任设计师:陈安平

总体主任设计师:严宝峰

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吴强

长征十一号采用国际通用星箭接口,可满足不同任务载荷、不同轨道的多样化发射需求。 火箭系统由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组成,一级采用中国最大规模和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可牵引大型固体发动机和运载火箭固体助推器技术的发展。

火箭具有可整体贮存、操作简单、发射成本低、发射周期短的特性,它最大的优势是“快速、便捷、灵活”,可实现卫星快速组网和补网,能很好地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发射需求。

该系统由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组成,一级采用中国最大规模和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可整体贮存、操作简单、发射成本低、发射周期以小时计算,最大的优势是“快速、便捷、灵活”,可实现卫星快速组网和补网,能很好地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发射需求。

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

①长十一项目团队利用前两发火箭的飞行数据找设计余量,

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取消了一些产品,已使火箭运载能力

火箭一级发动机采用的固体发动机是目前我国推力最大的固体发动机,

其燃烧室装药量为国内固体发动机之最;采用的柔性喷管是我国目前尺寸最大的发动机喷管。面对技术难度大、研制时间紧、多项设计及工艺技术无成熟经验等困难,四院研制队伍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在2年内实现了首台全尺寸发动机地面热试,成功突破了4项重大关键技术;在3年内全面完成了方案和初样研制工作,实现了该发动机多台次地面大型联试成功。发动机性能指标全部满足总体要求,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刷新了我国固体发动机研制史上多项纪录。

发动机研制由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四院)团队承担:

四级发动机总体设计师:赵东民

设计师:张卓勋、贺向东、魏坤龙

长征十一号火箭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运载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火箭规模和起飞推力大,测试发射快速,操作使用简便,一体化、集成化、智能化程度高,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与国际主流固体运载火箭相媲美,对于完善中国航天运输系统体系,提升快速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液体和固体火箭不同的优缺点,使它们在民用和军用市场上各有所长。

长征十一号遥一箭发射前准备

实际上,运载火箭和导弹本就是一脉同源,现代意义上最早的火箭就是德国在二战时研制的V2弹道导弹,采用液氧加酒精的液体燃料组合。后来航天工业大发展时代,民用和军用细分越来越明显,追求经济和环保的民用火箭就全面采用液体燃料;而追求反应速度和维护性的军用导弹,则采用固体燃料设计。

相对于常规运载火箭采用金属框和金属桁条结构的整流罩,由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研制的长征十一号火箭的整流罩采用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这种黑色的全新整流罩不仅刚度和强度大,重量也很轻。

最初长十一火箭的整流罩也和其它火箭的结构一样,但由于它的直径太小,金属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形,装配时,千斤顶都无法修正。后来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整流罩技术的突破,不仅解决了装配难题,还增强了性能、提高了载荷。

长十一遥三火箭的整流罩只分成两个半罩生产,是锥柱一体的结构,能承受各种复杂外力作用的能力更强,性能更高。相比于液体火箭部段组合的方式,生产精度要比原来提高一倍。

以往液体火箭的整流罩都是在“钢筋铁骨”外面贴一层软木贴片,再在外面涂上防护漆,就足以应对飞行过程中的种种冲击。但长十一火箭的热环境更严酷,综合环境适应性要求更高,传统软木型防热材料耐烧蚀性差,不具备复杂环境使用条件,且大厚度施工周期长、效率低。

为此,长十一火箭采用兼顾热、力、介质、施工等环境适应性的防热涂层,实现了整流罩涂层的大面积变厚度连续自动化喷涂和均匀性控制,涂层减重20%,在保证热防护效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结构重量,使运载能力提高了20%。

除了24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外,还必须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发射的能力。所谓无依托发射,就是不需要专门的火箭发射场,不需要勤务塔、不需要脐带塔、不需要导流槽,连发射台都不需要,只要有一片平地就可以了。

为了实现这种能力,长十一采用了能够自主移动、

完成测试准备的发射平台──即机动的发射平台。可以说,整支长征十一号火箭都是在远程战略导弹的基础上开发的军民两用经济版。

长征十一号在设计上与战略导弹有几点不同,首先是对成本的控制要求更高;比如在火箭壳体结构上就比较省钱,没有采用复合材料结构,而是采用金属铸造工艺。还有就是,比如第四级的控制舱,结构是沿用原来长征系列火箭的老式设计。

另一方面,长征十一号也不完全是降级的缩水版。

军用战略导弹设计一旦定型,以后变更设计就非常难,要很多年才有一次改型的机会,而且改进幅度不一定很大。改进频率和深度的不足,使很多新技术和新设计得不到验证和实用化的机会,不利于科研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进步。

长征十一号火箭同时承担新型技术验证平台的角色,比如它的第一级火箭,是中国推力、燃烧室装药量、柔性喷管尺寸等方面最大的型号,刷新了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历史的多项纪录。这方面的性能和成本,就比现役的东风-31甚至是东风-41都要高。

近年来,许多地处赤道地区的国家对发射近赤道、

低倾角卫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发射这类卫星,离赤道越近,运载能力损失越小,发射成本越低。因此在靠近赤道的海上进行火箭发射,成为许多航天强国争相开发的一种发射模式。针对国际商业用户的需求,中国计划在2018年推出海上低倾角发射服务,这项发射服务对于低倾角卫星来说“将是比较划算的发射方式”。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计划用万吨级的普通货船改造成为海上发射平台,火箭则使用对发射设施依赖较少、目前技术较成熟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

按计划,长征十一号将于2017年进行海上发射的关键技术试验,预计2018年就可以面向国际商业用户提供这种发射方式。届时,长征十一号可将500千克的卫星送到轨道倾角为0到10度,高度为500公里的轨道。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中国在固体运载火箭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对于完善中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长征十一号火箭可满足不同任务载荷、不同轨道的多样化发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小卫星的规模化发展与应用。

长征十一号箭突破了大型固体发动机(120号大推力固体发动机)、快速测试发射(准备到发射的时间在24小时以内)、卫星环境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首次实现了运载火箭的全箭整体储存、星箭快速对接、环境自主保障、高效快速发射,具备全天候数小时内完成发射的能力。

作为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型号,长十一火箭具有“快速、可靠、便捷、低廉”的优势,主要用于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情况下微小卫星发射需求。

此次发射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微小卫星快速组网能力,对提升我国快速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力促进了我国小卫星的规模化发展和应用。

1.“长十一”数百公斤级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

可满足80%以上小卫星的发射需求,而且其发射小卫星可以省去搭载发射需要解决的轨道协调、结构协调、电磁兼容协调等问题。

2.“长十一”能够为小卫星提供最优化、最灵活的发射服务,使小卫星也拥有主载荷享有的优先权,获得个性化订制服务。再加上“长十一”独有的灵活选择发射地点的能力,可以把卫星送入一些受制于现有发射场的测控、落区范围而难以到达的目标轨道。“长十一”的出现可以大大拓展我国小型航天器的应用范围。

3.“长十一”使用标准的星箭接口。接口的标准化使火箭能够适应不同卫星的任务需求,减少星箭接口匹配的工作量。标准接口具有的互换性也为“长十一”在各种快速应急任务中灵活地匹配不同类型的有效载荷提供了便利。

4.“长十一”具备24小时发射准备时间和机动发射带来的快速响应能力。因此,其不仅能担负常规的小卫星发射任务,也能在自然灾害等应急条件下迅速提供航天发射支援。

5.“长十一”的发射场地简单、测发操作便捷优势,也使其能够应对复杂恶劣的条件。

三颗“上科大二号”卫星

长沙天仪“潇湘一号”卫星

浙江利骓科技“丽水一号”立方星01星

"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小卫星

(“淮安号”2U立方体微纳卫星)

天仪“潇湘新区号”微纳卫星

(长沙天仪“潇湘二号”卫星)

天仪“亦庄·全图通一号”新

体制应急救援技术试验卫星

加拿大开普勒通信公司KIPP卫星

(开普勒一号3U立方体卫星)

长征十一号商业一型将火箭一级外壳材料由钢换为碳纤维,

并将一级发动机海平面比冲由248秒提高到252秒,进一步提高了火箭性能,700公里SSO运载能力提高到500公斤。火箭可采用陆基或海基且冷热兼容的多种发射方式。

该型火箭预计将于2018年首飞。

我国第一型按成本目标设计、生产、运营的火箭。它在商业一型的基础上,将火箭一级直径拓展到2.5米,增大了一级的装药量,延长了一级的燃烧时间。

同时通过单机集成,实现箭上电器一体化。该型火箭将覆盖绝大多数低轨卫星发射需求。

火箭起飞质量115吨,整流罩有2.4/2.7/2.9米三种直径尺寸可供选择,火箭700公里SSO运载能力提高到1.5吨,火箭采用简易台架热发射的发射方式。

该型火箭预计将于2019年首飞。

}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2关于神舟十三号作文素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经供参考。

2022关于神舟十三号作文素材1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一键升空,光耀四方,矢志不渝追逐星辰大海!

豫西书店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相关的作文素材,记得收藏哦!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圆梦神舟在翔苍穹,矢志不渝九霄逐梦》

《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再创新》

《神舟飞天,筑梦天宫》

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遨游浩瀚,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

过去已成历史,未来依然可期。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我们期待留下更多的“中国脚印”。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是中华民族写给太空的一封表白信。

中国人做了上千年的“飞天梦”,今天终于得以梦圆。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齐奥尔科夫斯基)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黑格尔)

适用主题:热爱航天事业,追求梦想、不懈奋斗等…

事例:王亚平是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出身农村的她为了航天梦想付出了很多汗水。

她在训练中刻苦认真,为了航天梦想与家人聚少离多。

经过不懈努力,2013年王亚平终于入选“神十”任务乘组,成为中国“80后”飞向太空第一人。时隔8年,她再次成功入选“神十三”任务乘组。关于梦想,王亚平曾说:“在地面的时候,祖国是家,太空是梦。在太空的时候,太空是家,祖国是梦。能够再次飞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梦想。”

适用主题:为事业奋斗终身、热爱航天事业、爱国情怀等

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他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被誉为“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可谁也不知道当时突发的惊险,当翟志刚等人费尽周折打开舱门时,轨道舱却传来刺耳的火警报警声,在生死未卜的风险压力下,翟志刚临危不惧,举起刘伯明递来的红旗,“即使我们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飘扬起来。”

适用主题:人生不止,奋斗无限、执着追求等

事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训练,这个过程对我们也是一种历练。我认为人生的精彩就是体现在漫长而又艰辛的奋斗过程中。”叶光富说。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是巨大的转变跨越。为了能实现航天梦,叶光富一直用最好的状态时刻准备着,而这一准备便是准备了11年,星光不负有心人,当他即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往太空前,他说:“我会从太空的角度俯瞰美丽的家乡。”

酒泉10月16日电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迈出了中国人遨游星汉的第一步。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升空,开启了中国人又一次探索太空的壮举。

18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

半个多世纪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现如今,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主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又是一载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国梦圆。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我们更能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科学探索再次与航天梦想在太空奏响协奏曲。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让我们一同期待神舟十三号乘组在浩瀚苍穹再立新功,创造属于中国的太空探索新纪录。

(时评文章来源:新华社记者胡

}

,成功将四颗卫星送入太空。发射这种火箭只需24小时准备时间,而且发射方式和造型酷似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有分析称,这款火箭的基础就是东风31导弹。

长十一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固体燃料火箭技术的整体成熟。它让人看到中国固体燃料火箭进入军民两用之间游刃有余的佳境,这必将对中国大国地位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固体燃料火箭的开发动力源于军事领域,因为导弹推进器使用液体燃料需要很长的发射准备时间,影响战斗力,而固体燃料推进器可有效提升导弹的快速反应和机动性。

中国已经列装的战略导弹大多使用固体燃料,长征十一号从某种意义上可看成是“军转民项目”。

液体和固体火箭不同的优缺点,使它们在民用和军用市场上各有所长。实际上,运载火箭和导弹本就是一脉同源,现代意义上最早的火箭就是德国在二战时研制的V2弹道导弹,采用液氧加酒精的液体燃料组合。

后来航天工业大发展时代,民用和军用细分越来越明显,追求经济和环保的民用火箭就全面采用液体燃料,而追求反应速度和维护性的军用导弹,则采用固体燃料设计。

长征十一号有两个性能追求点,除了24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外,还必须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发射的能力。

所谓无依托发射,就是不需要专门的火箭发射场,不需要勤务塔、不需要脐带塔、不需要导流槽,连发射台都不需要,只要有一片平地就可以了。

为了实现这种能力,长十一采用了能够自主移动、完成测试准备的发射平台,即机动战略导弹的发射平台。可以说,整支长征十一号火箭都是在远程战略导弹的基础上开发的军民两用经济版。

长征十一号在设计上与战略导弹有几点不同,首先是对成本的控制要求更高,比如在火箭壳体结构上就比较省钱,没有采用复合材料结构,而是采用金属铸造工艺。还有就是,比如第四级的控制舱,结构是沿用原来长征系列火箭的老式设计。

另一方面,长征十一号也不完全是降级的缩水版。军用战略导弹设计一旦定型,以后变更设计就非常难,要很多年才有一次改型的机会,而且改进幅度不一定很大。改进频率和深度的不足,使很多新技术和新设计得不到验证和实用化的机会,不利于科研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进步。

长征十一号火箭同时承担新型技术验证平台的角色,比如它的第一级火箭,是中国推力、燃烧室装药量、柔性喷管尺寸等方面最大的型号,刷新了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历史的多项纪录。

这方面的性能和成本,就比现役的东风31甚至是东风41都要高。

从实战角度看,中国的固体火箭应该由解放军二炮部队装备,在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时,能够在任何地方快速发射入轨。载荷应该主要是战术侦察卫星、通讯卫星。

在固体火箭生产成本偏高的情况下,应该大量使用成熟技术,尽量降低成本,使其能像中程导弹一样大量部署使用。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中国固体火箭将不断刷新运载能力和发射速度的纪录,当战事突然爆发,快速部署的卫星将让敌人无可遁形,而不期而至的反卫星固体火箭则将成为敌方卫星的噩梦。

在长征十一号首飞前,中国大多数航天活动都是借助液体燃料火箭实现的。液体火箭的最大缺点是准备工作繁琐,机动性差。长十一使得火箭发射准备的时间从“月”缩短为“小时”,因而是中国航天发射的一项跃升性进展。

据《中国航天报》报道,长征十一号总指挥杨毅强表示,中国发展固体运载火箭势在必行。“当前,小卫星发展与国计民生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小卫星发射方式正由传统的搭载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射方向发展。”

他认为,由于固体运载火箭在小卫星快速、便捷、廉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受小卫星技术发展牵引,发展固体运载火箭已是大势所趋。

他说,以抗震救灾为例,长十一火箭可以在24小时内将小卫星运送至灾区上空,对受灾情况进行快速勘察,而当前中国液体运载火箭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这种快速反应。

杨毅强举例说,中国目前在役的液体运载火箭射前准备需要20至30天,而具备快速发射能力的新一代小型液体运载火箭射前准备也需要7天时间,长十一与这些型号相比,快速反应能力不言而喻。

“运载火箭的发展领域有多大,卫星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广。固体运载火箭的发展,将直接带动快速响应小卫星的繁荣,逐步完善中国快速响应航天体系。”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CZ6)是中国研发的新一代全液体燃料小型运载火箭。长六为三级火箭,使用无毒的液氧煤油组合为氧化剂和燃料。

长六高29米,第一级直径3.35米,推力1340kN;第二级直径2.25米,推力176.5kN;第三级推力4kN。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是中国研发的小型全固体燃料运载火箭,可以提高其快速进入空间、应急发射的能力。长十一由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组成,一级采用中国最大规模和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可整体贮存、操作简单、发射成本低、发射周期以小时计算,最大的优势是“快速、便捷、灵活”,可实现卫星快速组网和补网,能很好地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发射需求。长十一高20.8米,直径2米,为四级火箭。

9月2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搭载四颗微小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现首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卫星发射基地为什么在酒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