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方面,水云通可以保存多久?

12日,生态云惊艳亮相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分论坛。经过一年多的稳定运行,福州生态云已汇集市级生态环境数据3亿余条。

在生态云的助力下,拥有了“用3亿余条数据说话”的能力,建立“测、管、罚、服(服务)”联动的监管体系,实现智慧环保转型。市民对美好环境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正不断提升。

今年1~8月,福州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77,同比提升5.8%;全市主要流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主要流域省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92.9%,小流域省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集成117类数据 污染信息一网收

福州生态云数据资源中心向上打通生态云平台,向下穿透至区县生态环境局及相关企业,构建了统一的公共基础库、交换共享库,并按照环境要素整合形成水、大气、土壤等主题库,对生态环境数据形成统一管理,实现污染信息一网打尽。

该平台集成数据117类,包括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环境监管、遥感、数值模型计算及互联网数据。全市2万余家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并对998家重点排污单位、1396个点位实施联网在线监控,每天接入数据20万余条。

以陆海统筹治污为例,该平台不仅汇聚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企业污染排放在线监控数据,还新增社会人口分布、农业养殖情况、入河排放口基本信息等内容,正探索汇聚水利部门河湖管理数据及气象局气候降雨数据等,形成全面立体的数据交换共享网络结构。

水污染防治智能化 海漂垃圾云管控

福州生态云水污染防治综合分析系统,已面向宏观决策层、处室管理层、区县执行层,全程提供数据服务、分析服务和智能服务,全面支撑环境形势综合研判、事中事后环境监管、重点工作会商研究、日常移动巡查等工作,形成污染防治管理“战略地图”。

全市3大水系、200余条各类河流、20个主要流域水质监测断面、72个小流域水质监测断面、1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地、6000余家污染企业、200余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水污染防治智能化。

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探索视频监控数据应用,比如建成全国首套海漂垃圾视频监控系统,让海漂垃圾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该系统可实时分析海漂垃圾状态,研判海漂垃圾出现的规律和特性,为预防和提前部署相关工作提供重要信息。

福州生态云手机端是现场排查的好帮手。今年初,大樟溪流域水质出现波动,市生态环境部门在该平台的帮助下,在短期内完成了大樟溪永泰县、闽侯县、高新区境内的111个污染点位排查,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防控大气污染 智能研判溯源

去年,福州空气质量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三名,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六。云平台的使用已贯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方方面面。

福州已建成全市一体化大气环境大数据系统,62座城市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站、87个微型站,以及123家大气重点监管企业安装了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79家重点餐饮店试点安装油烟监控系统,33座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凭借海量数据,福州建立了动态分析、污染溯源、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的治理体系和测、管、罚、服(服务)联动的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

比如,福州生态云可以智能预警相关大气污染物高值时段与站点。市生态环境局大气专班核心成员根据平台预警开展研判,对空气质量指标较高区域及VOCs组分异常升高区域组织移动走航监测,进行精准溯源。走航结果经分析会商后,形成管控结论,由大气专班组织发布,开展精确到点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工地扬尘管控与道路保洁。经过多次实践,形成一套成熟的科学研判溯源管控工作机制。

今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福州生态云将继续为福州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服务支撑。预计到2022年,福州市生态环境大数据特色应用将取得突破并初步发挥成效,推动我市生态环境信息化水平进入国内一流行列。

福州晚报记者 何佳媛/文  叶诚/摄

}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 2016915日发射,安排了对地观测和空间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实验及探测、空间应用新技术等十余项应用项目。其中,对地观测和空间地球科学利用多角度宽波段成像光谱仪(简称成像光谱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简称微波高度计)和多波段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等,对地表、海洋和临近空间大气进行观测。经过两年多的在轨运行,对地观测载荷获取了大批高质量的遥感数据产品。

在对获取的遥感数据产品进行筛选和处理后,设计制作了《天宫二号遥感图集》。该图集以影像展示和典型应用为主题,分别展示了我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形地貌、海洋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内容,同时介绍了遥感数据在多个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

天宫二号成像光谱仪和微波高度计影像宏观地展示了国内外部分沿海地区及湖泊的地形地貌沿海地区影像中包含了海岸、海湾、海峡、海岛等典型场景湖泊影像中通过不同谱段、不同时相对比反映了湖泊的季节性变化。

辽东湾局部成像光谱仪可见近红外影像

天宫二号成像光谱仪和微波高度计影像宏观地展示了国内外部分壮美秀丽的山川及河流。山脉巍峨雄伟,连绵起伏,有燕山、天山、科迪勒拉山等;河流奔腾不息,包括长江、黄河、湄公河等国内外著名河流。

北京燕山山脉局部成像光谱仪可见近红外影像

天宫二号成像光谱仪可以实现对云和雪的观测,其影像直观展示了积云、卷云、气旋等云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同时也展示了青藏高原冰川、湖泊、山脉等被皑皑白雪覆盖、银装素裹的壮丽景象。

马来西亚南海局部地区成像光谱仪可见近红外影像

天宫二号成像光谱仪和微波高度计影像展示了我国及其他国家部分农田区:既有分布在沙漠戈壁中的绿洲、也有分布在沿海和平原的农田,天宫二号影像反映了不同的农田形态和独特风貌,也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

湖南石首市及周边地区成像光谱仪可见近红外影

天宫二号成像光谱仪和微波高度计影像展示了我国及世界上主要沙漠和戈壁的地表形态和分布。占地球陆地面积三分之一的沙漠戈壁地区人烟稀少、气候条件恶劣,但其独特的自然地貌使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更加绚丽多彩。

新疆罗布泊地区成像光谱仪可见近红外影像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2017年8月,习近平主席针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指出:开展这次科学考察研究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充分利用天宫二号成像光谱仪覆盖宽、谱段多等优势,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开展青藏高原冰川变化监测、湖泊水体变化监测等,持续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考察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青海湖地区成像光谱仪可见近红外影像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同年10月3日,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建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天宫二号任务搭载的成像光谱仪和微波高度计为开展“一带一路”沿线资源环境与发展潜力等相关研究提供空间信息、环境现状信息支持,为探索沿线国家发展变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支持政府决策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泰国清迈市及周边地区成像光谱仪可见近红外影像

本专题介绍了天宫二号数据在海岸带变化监测,海洋水色参数反演,海平面高度、风速、波长、波向以及海洋涡旋检测等方面的部分典型应用,充分展示了天宫二号成像光谱仪的宽波段特性,凸显了微波高度计宽刈幅、小入射角和高分辨率干涉成像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动力学研究中的明显优势。

墨西哥湾东北部地区叶绿素浓度反演

本专题展示了天宫二号数据对湖冰、湖泊水位和水域范围识别监测等方面的部分典型应用,体现了天宫二号数据在水位动态监测、高原湖泊消融和流域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

本专题展示了天宫二号数据在土地覆盖和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部分典型应用,说明成像光谱仪可见近红外数据的高幅宽特性在大范围、中等尺度的土地资源及其动态变化监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专题展示了天宫二号数据在湿地变化监测、湖泊藻类识别、红树林识别、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滨海区生态环境评价、遗址环境变化监测和热环境监测等方面的部分典型应用,相关成果对于生态环境研究、监测、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专题展示了天宫二号数据在棉花、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类型和种植范围识别中的典型应用,凸显了成像光谱仪数据在农作物空间种植分布提取的应用潜力,可为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经济普查和粮食估产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本专题展示了天宫二号数据在大气环境探测的典型应用,凸显了成像光谱仪偏振探测数据以及多波段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数据在大气探测方面的应用潜力,为临近空间大气成分和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在图集的制作过程中,得到了相关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随着城市的发展,各水司供水半径扩大、管网更加复杂,成本和运营难度大幅提高。安全、优质、高效供水服务的迫切需求和阶梯水价政策的实施,对水司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物联网、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水司的运营和经营模式,构建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智慧水务平台,已成为水司建设现代水务企业的必由之路。

通过云平台,将云计算、云服务的理念及服务模式应用到水务领域。以水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借助智能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对海量水务信息数据进行即时分析与处理,深入挖掘提取,将工艺、设备、成本及风险分析结合数据可视化形成综合运营决策支持平台,以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辅助管理者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及决策能力,实现发展的战略目标。

平台包括web端应用和手机端水务专用APP,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数据、打印报表、对比监测数据等。DORUN智慧水务云平台凭借在水务信息化多年的项目经验及拥有完整的技术链路优势,在软硬件接入能力及通信传输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东润智能智慧水务云的逻辑架构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度主要是把传感器嵌入装备到水源、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水务物联网”;第二维度主要旨在打破信息孤岛,运用高性能的基础硬件设施、畅通无阻的网络通讯支撑整个智慧水务的高效运行;第三维度主要基于云计算,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智慧水务让所有的业务流程智能化,水务系统的解决方案为管理者所洞见和感知。

DORUN智慧水务云平台采用SAAS服务方式,客户可直接选用项目所需要采用的功能模块即可,无冗余功能,兼具性价比及通用性。如专注于影响水司收益的相关板块,可侧重于使用水司日常生产运营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供水、售水环节。

1. 远程实时抄表:实现并行抄读,代替传统的人工上门抄表,系统可自动、定期或实时抄录所有用户的用水读数。

2. 管网压力实时监测: 实时监测大口径水表流量情况, 及时、主动发现异常; 加强供水压力管理, 降低产销差, 提高管网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及成本。

3. 数据分析与统计:系统自动统计用水输差,超过输差设定范围,系统自动报警,将输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 能耗监测:实现对加压泵房远程监测,自动计算加压的耗电量。

5. 远程用水监测:远程自动智能分析用水情况,及时发现用户泄漏水情况。

6. 快速生成实时报表:根据采集数据快速生成各种实时报表,及时汇总、分析,制定策略。

7.支撑“一户一表、阶梯计价”。

8. 扩展性强,可对水质、压力等设备进行监测,提高系统利用价值。

9. GIS系统运用,快速查找故障位置,及时处理。

10.短信服务、用户查询功能等,以及更多增值服务,满足水司需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务器储存数据可以保存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